CN104736488A -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6488A
CN104736488A CN201480002760.4A CN201480002760A CN104736488A CN 104736488 A CN104736488 A CN 104736488A CN 201480002760 A CN201480002760 A CN 201480002760A CN 104736488 A CN104736488 A CN 104736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lten glass
glass
guide
sheet glass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7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6488B (zh
Inventor
西村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6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6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板的成形方法,使从形成于成形体(1)的顶部的供给槽(2)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MG)沿着成形体(1)的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3b)、用一对导向件(4)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成形体(1)的下端部(5)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对玻璃板成形,所述玻璃板的成形方法中,在将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4)问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设为T时,将其比率H/T的值设定为0.8~1.5。

Description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溢流引下法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以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FPD)用的玻璃基板为代表的玻璃板产品中,对于表面缺陷、起伏,要求严格的品质。因此,作为此种玻璃板产品的制造方法,多采用可以获得平滑且缺陷少的玻璃表面的溢流引下法。
该溢流引下法的一例公开于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在该文献中,还公开有如下的方式,即,使从形成于成形体的顶部的供给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成形体的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在用一对导向件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成形体的下端部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将玻璃板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4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利用该溢流引下法实施玻璃板的成形的情况下,在成形体的倾斜面部流下的熔融玻璃的流动容易变得不稳定。如果进行详述,则在流下中的熔融玻璃中,容易因重力、及熔融玻璃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在导向件的附近,产生远离该导向件、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靠近的流动。
由此,就会在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产生相对于中央部其厚度局部薄的部分、或厚的部分。一旦产生此种事态,由该熔融玻璃成形的玻璃板的板厚就会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从而会有玻璃表面的平滑度降低的问题。由此,在从成形后的玻璃板(玻璃带)中切出产品尺寸的玻璃板时,会有破裂的产生等诱发玻璃的破损的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在利用溢流引下法将玻璃板成形的情况下,抑制在成形体的倾斜面部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的情况,使由该熔融玻璃成形的玻璃板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发明的本发明的方法是如下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即,使从形成于成形体的顶部的供给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所述成形体的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用一对导向件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所述成形体的下端部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对玻璃板成形,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厚度设为T时,其比率H/T的值被设定为0.8~1.5。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的见解,即,在倾斜面部,将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设为T时,随着其比率H/T的值变化,在导向件的附近,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远离该导向件、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靠近的程度发生变化。此外还发现,在将H/T的值设定为0.8~1.5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抑制远离导向件、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靠近的流动(以下称作脱离流动)的产生。基于以上的情况,根据此种方法,可以在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防止产生相对于中央部其厚度局部薄的部分、或厚的部分。其结果是,流下中的熔融玻璃的厚度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得到抑制,可以使由该熔融玻璃成形的玻璃板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而且,可以得到如上所述的效果估计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在T相对于H过小的情况下,导向件利用表面张力牵拉熔融玻璃的两端的力变得过大。由此,阻止脱离流动的力也会变得过大,两端的厚度相对于中央部变大。另一方面,在T相对于H过大的情况下,导向件利用表面张力牵拉熔融玻璃的两端的力变得不足。由此,阻止脱离流动的力也变得不足,两端的厚度相对于中央部变小。然而,估计在将H/T的值设定为0.8~1.5的情况下,阻止脱离流动的力达到最佳。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比率H/T的值被设定为1.1~1.3。
如果如此设置,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脱离流动的产生。另外,由于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的值比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的值大,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流下中的熔融玻璃因重力的影响而越过导向件、从成形体的倾斜面部脱离的事态的发生。
在上述的方法中,优选使所述突出尺寸H沿着所述熔融玻璃在所述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
由于沿着倾斜面部流下的熔融玻璃随着流下其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该熔融玻璃的粘度随着流下而慢慢地增大。由此,熔融玻璃的厚度T也会随着流下而慢慢地变大。因而,如果使突出尺寸H沿着熔融玻璃在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则从使阻止脱离流动的力最佳的方面考虑有利。另外,由于还会带来突出尺寸H的大小的最佳化,因此对于例如由含有铂、铑等铂族元素的材料构成的导向件,从不需要不当地使用多余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方面考虑也很合适。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本发明的装置是具备如下的成形体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即,使从形成于顶部的供给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在用一对导向件来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下端部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将玻璃板成形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厚度设为T时,以使其比率H/T的值为0.8~1.5的方式设定H的值。
根据此种构成,在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以设计上的厚度的形式确定后,在将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以使H/T的值为0.8~1.5的方式设定(设计)H的值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与关于上述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已经叙述的事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以使所述比率H/T的值为1.1~1.3的方式设定H的值。
如果如此设置,则可以享受与关于上述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已经叙述的事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使所述突出尺寸H沿着所述熔融玻璃在所述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地变大。
如果如此设置,则可以享受与关于上述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已经叙述的事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利用溢流引下法将玻璃板成形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抑制在成形体的倾斜面部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由该熔融玻璃成形的玻璃板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纵剖正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4是表示距导向件的距离与熔融玻璃的厚度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与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的比率H/T与熔融玻璃的厚度的标准偏差σ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纵剖正视图。
图7是表示熔融玻璃的温度、粘度和厚度T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熔融玻璃的厚度T与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其纵剖正视图。如这些图中所示,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以用于实施溢流引下法的成形体1作为主要的要素构成。
成形体1在所制造的玻璃板的宽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上为长尺寸,在其顶部,形成有用于流入熔融玻璃MG的供给槽2。此外,从该供给槽2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MG在由一对导向件4限制其宽度方向上的展宽的同时,沿着成形体1的外侧面部3流下,在该成形体1的下端部5被融合一体化。而且,被融合一体化了的熔融玻璃MG通过图外的牵引辊等在夹持其表面侧、及背面侧的同时向下方运送。
供给槽2从熔融玻璃MG的流入始端侧(图1中左侧)朝向流入末端侧(图1中右侧),其底部2a形成上坡。此外,位于供给槽2的侧壁的上端、并且是熔融玻璃MG溢出的部位的溢流部2b被制成,从流入始端侧朝向流入末端侧形成下坡。由此,就形成随着从流入始端侧向流入末端侧移动,流入供给槽2的熔融玻璃MG的深度逐渐变浅的构成。
外侧面部3与溢流部2b相连地形成于供给槽2的两侧,一对外侧面部3分别包含与水平面垂直的垂直面部3a、和与该垂直面部3a的下方相连的倾斜面部3b。一对倾斜面部3b分别相对于垂直面部3a倾斜角度θ,随着向下方移动而相互接近,在成形体1的下端部5汇合。由此,一对倾斜面部3a形成楔状。而且,作为θ的值,优选为1~10[°]。
在成形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平板构件,其外周缘部从外侧面部3向外方背离地突出。该突出了的部位形成导向件4,并且沿着熔融玻璃MG流下的路径(方向)延伸,限制熔融玻璃MG在宽度方向上的展宽。此处,作为该导向件4(平板构件)的材质,可以使用含有铂、铑等铂族元素的材料。此外,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基于在一对导向件4间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T设定(设计),其比率H/T的值优选被设定(设计)为0.8~1.5,更优选被设定(设计)为1.1~1.3。而且,从一对外侧面部3突出的导向件4分别在成形体1的下端部5的附近,随着向下方移动,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变低,并且在成形体1的下端部5高度H变为零。而且,一对导向件4各自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彼此相同。另外,导向件4从垂直面部3a的突出尺寸被设为与上述的H相同。
此处,对于熔融玻璃的厚度T[m]的值,是将熔融玻璃MG的平均粘度设为μ[Pa·s],将流量设为V[m3/s],将密度设为ρ[kg/m3],将重力加速度设为g[m/s2],根据这些参数和上述的角度θ,例如通过下述的〔数1〕式以设计上的厚度的形式预先确定。此后,基于该被确定了的设计上的厚度来设定(设计)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而且,该根据〔数1〕式算出的T的值是在一对导向件4间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平均厚度,在除去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外的部位,熔融玻璃MG的厚度与该平均厚度大致相等。
[数1]
T = 3 &mu;V &rho; g cos &theta; 3
而且,对于比率H/T的值的设定,除了如上所述,采用预先确定在倾斜面部3b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T(设计上的厚度)、并根据该T的值来设定(设计)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对于预先确定了的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控制〔数1〕式的各参数,来调整厚度T。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了上述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对成形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倾斜面部3b中,在一对导向件4间流下的熔融玻璃MG中,由于重力、及熔融玻璃MG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在导向件4的附近,产生远离该导向件4、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靠近的流动(以下称作脱离流动)。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的见解,即,随着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与在一对导向件4间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T的比率H/T的值变化,在该脱离流动中,远离导向件4而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靠近的程度发生变化。
此外还发现,如果以使H/T的值为0.8~1.5的方式、更优选为1.1~1.3的方式设定,则可以尽可能地抑制脱离流动的产生。由此,就可以防止在熔融玻璃MG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产生相对于中央部其厚度局部薄的部分、或厚的部分。其结果是,流下中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得到抑制,可以使由该熔融玻璃MG成形的玻璃板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
此处,可以获得如上所述的作用效果估计是基于以下的理由。而且,用于说明该理由的图3a~图3c是表示与倾斜面部3b正交的剖面的图。
如图3a所示,在T相对于H过小的情况下(H/T>1.5的情况下),导向件4利用表面张力牵拉熔融玻璃MG的两端的力就变得过大。由此,阻止脱离流动的力F也变得过大,两端的厚度相对于中央部(熔融玻璃MG的厚度与平均厚度大致相等的部位)变大。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T相对于H过大的情况下(H/T<0.8的情况下),导向件4利用表面张力牵拉熔融玻璃MG的两端的力就会变得不足。由此,阻止脱离流动的力F也变得不足,两端的厚度相对于中央部变小。
然而,如图3c所示,估计在H/T的值为0.8~1.5的情况下,更优选为1.1~1.3的情况下,阻止脱离流动的力F达到最佳。而且,在H/T的值为1.1~1.3的情况下,由于导向件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的值比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T的值大,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流下中的熔融玻璃MG受重力的影响而越过导向件4、从成形体1的倾斜面部3b脱离的事态的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进行说明。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或形状的构成要素,在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文、及附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纵剖正视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不同的方面在于,将在倾斜面部3b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粘度的变化考虑在内,来设定(设计)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即,将如下的情况考虑在内,沿着倾斜面部3b流下的熔融玻璃MG随着流下其温度逐渐降低,因此熔融玻璃MG的粘度随着流下而慢慢地增大。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仅基于(数1)式,以设计上的厚度的形式来确定熔融玻璃MG的厚度T(平均厚度)。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除了〔数1〕式以外,还将熔融玻璃MG的粘度设为μ[Pa·s],将绝对温度设为t[K],将由熔融玻璃MG的组成确定的3个常数设为A、B、t0,也基于下述的〔数2〕式(Vogel-Fulcher-Tamman公式),以设计上的厚度的形式确定熔融玻璃MG的厚度T。也就是说,该熔融玻璃的厚度T沿着熔融玻璃MG流下的方向在倾斜面部3b的各位置取不同的值(慢慢地变大)。此外,以使比率H/T的值为0.8~1.5的方式、更优选为1.1~1.3的方式来设定(设计)突出尺寸H。由此,突出尺寸H就沿着熔融玻璃MG在倾斜面部3b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
[数2]
log &mu; = A + B t - t 0
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对于比率H/T的值的设定,除了如上所述,采用预先确定在倾斜面部3b流下的熔融玻璃MG的厚度T(设计上的厚度)、并根据该T的值来设定(设计)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的方式以外,也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对于预先确定了的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控制〔数1〕式、〔数2〕式的各参数,来调整厚度T。
此处,举出一个设定(设计)突出尺寸H的步骤的具体例。例如,设定熔融玻璃MG以质量%计具有SiO2:50~80%、Al2O3:5~25%、B2O3:0~15%、Na2O:1~20%、K2O:0~10%。此时,上述的常数A、B、t0例如被确定为A=-3.5、B=7500、t0=260。此外,在熔融玻璃的流量V为0.4[m3/h]、密度ρ为2500[kg/m3]、角度θ为20[°]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设想为如下的情况,即,供给槽2的溢流部2b中的熔融玻璃MG的温度为1200[℃],下端部5中的熔融玻璃MG的温度为1100[℃],从溢流部2b流至下端部5的熔融玻璃MG的粘度μ从3000[Pa·s]增加到28000[Pa·s],熔融玻璃MG的厚度T从约20mm变大到约40mm。
如果使H/T的值为1.2,则根据〔数1〕式、〔数2〕式,导向件4从倾斜面部3b的突出尺寸H就会变为如图8所示的大小。而且,图8中的纵轴的所谓“倾斜面部位置”,表示的是以图6中所示的位置X(突出尺寸H最大的位置)为原点、从原点沿着倾斜面部3b向上方离开纵轴中所取的数值的位置。
以下,对于使用了上述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对成形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利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熔融玻璃MG的厚度T随着流下而慢慢地变大,与此同时突出尺寸H逐渐变大。由此,从使阻止脱离流动的力F达到最佳的方面考虑有利。另外,由于还会带来突出尺寸H的大小的最佳化,因此对于例如由含有铂、铑等铂族元素的材料构成的导向件4,从不需要不当地使用多余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方面考虑也很合适。
此处,本发明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导向件(平板构件)与成形体是不同构件的构成,然而也可以设为将它们一体地形成的构成。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与从垂直面部的突出尺寸相同,然而也可以不同。而且,导向件从垂直面部的突出尺寸的大小对于本申请发明的作用效果几乎不产生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基于〔数1〕式、〔数2〕式,突出尺寸沿着熔融玻璃在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以使比率H/T的值为0.8~1.5的方式、更优选为1.1~1.3的方式来设定(设计)突出尺寸H,则即使不基于这些式子来设定突出尺寸H也可以。
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验证在成形体的倾斜面部,伴随着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与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的比率H/T的值的变化,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分布如何变化,使用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彼此不同的5个导向件,利用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以下示出验证的实施条件。而且,本实施例中,玻璃板的成形装置是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实施例的各数值是将模拟实验中的各数值换算为使用了实物大小的成形体的情况的数值。
首先,使用上述的〔数1〕式,确定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平均厚度)。该T的值在本实施例中设为22[mm]。然后,使用在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以外具有相同的构成的5个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使熔融玻璃在倾斜面部的一对导向件间流下。此处,在5个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分别如下所示。
比较例1:H=17[mm]H/T=0.77
实施例1:H=22[mm]H/T=1.00
实施例2:H=25[mm]H/T=1.14
实施例3:H=29[mm]H/T=1.32
比较例2:H=34[mm]H/T=1.55
而且,在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中具备的成形体中,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粘度、流量、密度、表面张力相同,粘度为4000[Pa·s],流量为0.24[m3/h],密度为2500[kg/m3]。此外,倾斜面部相对于垂直面部的倾斜角度为40[°],倾斜面部的全长为500[mm]。而且,一对导向件的脱离距离为3000[mm]。
此后,在从成形体的下端部沿着倾斜面部50[mm]上方的位置,从与流下中的熔融玻璃相面对地沿宽度方向延伸地配置的线式激光器,向熔融玻璃照射激光,并且基于其反射光算出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分布。另外,在距离导向件80[mm]的宽度、160[mm]的宽度,算出熔融玻璃的厚度的标准偏差σ。
将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分布表示于图4中,将距离导向件80[mm]的宽度、160[mm]的宽度的熔融玻璃的厚度的标准偏差σ表示于图5中。根据图4可知,相对于比较例而言,在实施例中,熔融玻璃的厚度是凹凸少的分布。此外,根据图5可知,相对于比较例而言,在实施例中,熔融玻璃的厚度的标准偏差σ变小。即,在宽度方向,熔融玻璃的厚度的不均变小。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以推断,如果以使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H与熔融玻璃的厚度T的比率H/T的值为0.8~1.5的方式、更优选为1.1~1.3的方式设定,则在倾斜面部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就得到抑制,进而可以使由熔融玻璃成形的玻璃板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
符号说明
1 成形体
2 供给槽
3 外侧面部
3a 垂直面部
3b 倾斜面部
4 导向件
5 下端部
MG 熔融玻璃
T 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熔融玻璃的厚度
H 导向件从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

Claims (6)

1.一种玻璃板的成形方法,使从形成于成形体的顶部的供给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所述成形体的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用一对导向件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所述成形体的下端部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对玻璃板成形,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厚度设为T时,其比率H/T的值被设定为0.8~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率H/T的值被设定为1.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突出尺寸H沿着所述熔融玻璃在所述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
4.一种玻璃板的成形装置,具备如下的成形体,即,使从形成于顶部的供给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形成楔状的倾斜面部、用一对导向件限制其宽度方向的展宽的同时使之流下,在下端部使之融合一体化而将玻璃板成形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倾斜面部的突出尺寸设为H、将在一对导向件间流下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厚度设为T时,以使其比率H/T的值为0.8~1.5的方式设定H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比率H/T的值为1.1~1.3的方式设定H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玻璃板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突出尺寸H沿着所述熔融玻璃在所述倾斜面部流下的方向逐渐变大。
CN201480002760.4A 2013-04-01 2014-04-01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Active CN104736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5971 2013-04-01
JP2013-075971 2013-04-01
PCT/JP2014/059609 WO2014163063A1 (ja) 2013-04-01 2014-04-01 板ガラスの成形方法、及び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488A true CN104736488A (zh) 2015-06-24
CN104736488B CN104736488B (zh) 2017-05-10

Family

ID=5165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760.4A Active CN104736488B (zh) 2013-04-01 2014-04-01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53408A1 (zh)
JP (1) JP6331148B2 (zh)
KR (1) KR102082724B1 (zh)
CN (1) CN104736488B (zh)
TW (1) TW201439017A (zh)
WO (1) WO2014163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72921B2 (en) 2015-03-12 2020-06-02 Vitro Flat Glass Llc Article wit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6144869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9840431B2 (en) * 2016-01-11 2017-12-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forming bodies of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JP2019510725A (ja) 2016-04-07 2019-04-18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連続ガラスリボンを形成するための形成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ガラス形成装置
CN110963675B (zh) * 2019-09-29 2022-06-07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砖薄板成型厚度控制方法
CN114477728A (zh) * 2021-12-16 2022-05-13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电子玻璃的成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788A (zh) * 2001-08-08 2005-01-12 R·皮布拉多 玻璃板成形装置
TW201309605A (zh) * 2011-07-01 2013-03-01 Avanstrate Inc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51633A (ja) * 1986-12-15 1988-06-24 Hoya Corp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
JP5622069B2 (ja) * 2009-01-21 2014-11-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強化ガラス、強化用ガラス及び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4955717B2 (ja) * 2009-02-18 2012-06-20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成形装置
JP5724552B2 (ja) 2011-04-01 2015-05-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WO2013032885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eramic forming devices with a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788A (zh) * 2001-08-08 2005-01-12 R·皮布拉多 玻璃板成形装置
TW201309605A (zh) * 2011-07-01 2013-03-01 Avanstrate Inc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488B (zh) 2017-05-10
TW201439017A (zh) 2014-10-16
JP6331148B2 (ja) 2018-05-30
WO2014163063A1 (ja) 2014-10-09
US20150353408A1 (en) 2015-12-10
KR20150140264A (ko) 2015-12-15
JPWO2014163063A1 (ja) 2017-02-16
KR102082724B1 (ko)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488A (zh) 玻璃板的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成形装置
JP5105522B2 (ja) ガラス基板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アイソパイプの質量分布
JP5281569B2 (ja) エッジ安定性が増大したガラス基板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818774B1 (ko) 향상된 유리 용융 속도 및 두께 분포를 갖는 오버플로우 다운-드로우
KR101133391B1 (ko) 유리 시트 형성 장치
WO2006057669A2 (en) Defect reduction in manufacture glass sheets by fusion process
WO200609138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glass sheet
TWI613157B (zh) 玻璃形成設備與方法
US201903300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heet width attenuation of sheet glass
JP4955717B2 (ja) ガラス成形装置
CN109311718A (zh) 用于形成玻璃带的方法及包含边缘引导器的设备
US20190284082A1 (en) Forming bodies for forming continuous glass ribbons an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6196534A1 (en)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flow through capability
JP5850332B2 (ja) 薄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7022304B2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EP2837605B1 (en) Float ba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JP5405526B2 (ja) 板ガラス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成形装置
WO2013102922A2 (en)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glass sheet thickness
KR101206122B1 (ko) 유리 기판을 형성하기 위한 아이소파이프 질량 분포 방법
JPH1149525A (ja) ガラス素地量調節用ツイール
JP2013139360A (ja) シリカガラスルツ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