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6088A - 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36088A CN104736088A CN201380052925.4A CN201380052925A CN104736088A CN 104736088 A CN104736088 A CN 104736088A CN 201380052925 A CN201380052925 A CN 201380052925A CN 104736088 A CN104736088 A CN 104736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ssue
- energy
- gap
- bio
- clamp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170 cell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12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40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20 nichrom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7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A61B2018/00083—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w, i.e.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3—Sea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wherein the effectors remain parallel during closing and open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61B2018/145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having a moving blade for cutting tissue grasped by the jaw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 A61B2090/033—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 A61B2090/034—Abutting means, stops, e.g. abutting on tissue or skin abutting on parts of the device itsel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治疗处理器具包括:一对夹持部,其能够开闭,并利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夹持生物体组织;能量输出部,其设于一对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用于向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作为一对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切断构件,其能够在一对夹持部内进退,并用于切断生物体组织;引导槽,其在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以切断构件能够在一对夹持部内进退的方式引导切断构件;以及间隙维持部,其配置为与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引导槽内,当一对夹持部闭合时,该间隙维持部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之间突出,从而维持一对夹持面之间的恒定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的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了各种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的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在此,作为为了例如接合生物体组织而施加的能量,作为几个例子,列举高频能量、电阻加热热能。例如在自电极施加高频能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电极彼此的短路而设置了用于限定电极之间的最小间隔的间隙维持部件。
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5/0154387A1的段落[0062]、图9、图20、图24B等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导电性密封面122等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止挡构件175;该止挡构件175优选将密封中的钳构件之间的距离限定为间隙距离G;该间隙距离G为约0.03mm~约0.016mm;以及止挡构件175优选位于电刀通道115的任意侧(但是,观察图9可知,止挡构件175不仅设于靠近电刀通道115的位置,而且设于自电刀通道115离开的导电性密封面122的顶端部)。
另外,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7/0078458A1的段落[0106]、图23中也有与上述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5/0154387A1类似的记载。
而且,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8/0071268A1的段落[0048]、[0060]、图5、图2等中,记载有电极部22、23具有开口区域22d、23d,该开口区域22d、23d用于引导具有刀头31的切断构件30,用于防止电极部22、23的短路的突起绝缘部28由两个部分28a、28a’形成,并与开口区域22d直接邻接。而且,优选的是,这两个部分28a、28a’以与电极部22、23的顶部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
而且,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2/0198525A1的段落[0069]、图12中,记载有上钳构件42的从动件47与下钳构件44的凸轮45相邻,并以上钳构件42与下钳构件44之间的空气间隙极其小的方式紧贴。
基于防止电极彼此的短路这样的观点考虑,上述间隙维持部件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这即表示在设有间隙维持部件的部分未对组织施加高频能量。
与此相对,在进行密封组织等处理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以尽可能连续的较大的面积进行密封。
因而,期望的是能够防止能量施加面的短路,同时能够进行处理效果更高的治疗处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能量施加面的短路、同时能够进行处理效果更高的治疗处理的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治疗处理器具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该治疗处理器具包括:一对夹持部,其能够开闭,并利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能量输出部,其设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用于向所述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作为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切断构件,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并用于切断由该一对夹持部夹持着的所述生物体组织;引导槽,其在所述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以所述切断构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的方式引导所述切断构件;以及间隙维持部,其配置为与所述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所述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该引导槽内,当所述一对夹持部闭合时,该间隙维持部在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突出,从而维持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恒定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方案的治疗处理方法使用治疗处理器具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该治疗处理器具包括:一对夹持部,其能够开闭,并利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能量输出部,其设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用于向所述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作为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切断构件,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并用于切断由该一对夹持部夹持着的所述生物体组织;引导槽,其在所述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以所述切断构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的方式引导所述切断构件;以及间隙维持部,其配置为与所述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所述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该引导槽内,当所述一对夹持部闭合时,该间隙维持部在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突出,从而维持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恒定距离,其中,在该治疗处理方法中,在闭合所述一对夹持部时,利用所述间隙维持部将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所述恒定距离,并利用该一对夹持部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在利用所述一对夹持部夹持着所述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从所述能量施加面向该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通过使所述切断构件沿着所述引导槽行进,从而切断所述生物体组织的与所述间隙维持部相邻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具有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的治疗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轴及闭合状态的夹持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轴及打开状态的夹持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4中的5-5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有电阻加热器的第1高频电极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于第1高频电极的背面的电阻加热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间隙不同地对第1组织样品施加能量时的、密封的生物体组织的耐压性能和目标达成率的实验例的图表。
图9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间隙不同地对第2组织样品施加能量时的、密封的生物体组织的耐压性能和目标达成率的实验例的图表。
图10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系统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治疗处理系统对生物体组织进行使用了高频能量和热能的处理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3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2中的13-13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6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5中的16-16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7中的18-18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构成为跷跷板型的夹持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型的治疗处理器具的治疗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使脱离侧夹持部相对于主体侧夹持部离开的状态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纵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治疗处理器具的主体侧夹持部的夹持面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表示具有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的治疗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成为治疗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是用于通过例如腹壁进行处理的、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2的实施方式。但是,也可以是通过腹壁将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取出到体外进行处理的切口(日文:オープン)用的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
如图1所示,治疗处理系统1包括治疗处理器具2、能量源4以及脚踏开关6。
治疗处理器具2包括手柄11、延伸设置于该手柄11的顶端侧的细长的轴12以及配置于该轴12的顶端侧的能够开闭的夹持部13。
手柄11借助线缆16连接于具有显示部43的能量源4。在能量源4上连接有具有踏板6a的脚踏开关6(但是,并不限于脚踏开关,例如也可以是手动开关等)。通过手术者操作该脚踏开关6的踏板6a,从而切换能量从能量源4向治疗处理器具2供给的接通/断开。
手柄11形成为手术者易于握持的形状、例如大致L字状。在手柄11的一端配置有轴12。另一方面,自与该轴12同轴上的手柄11的基端延伸出有上述线缆16。另外,手柄11的另一端侧成为手术者用手保持的把持部11a。
手柄11以并列设于把持部11a的方式具有设置为能够转动操作的夹持部开闭杆14。该夹持部开闭杆14在手柄11的大致中央部分连结于构成轴12的外壳的后述的护套34(参照图2和图3)的基端部。若以使该夹持部开闭杆14相对于手柄11的把持部11a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进行操作,则护套34沿着轴12的轴向移动。若护套34向轴12的轴向顶端侧移动,则夹持部13闭合,若护套34向轴向基端侧移动,则夹持部13打开。
手柄11还以并列设于夹持部开闭杆14的方式具有设置为能够转动操作的刀具驱动杆15。若以使该刀具驱动杆15相对于手柄11的把持部11a接近或离开的方式操作,则作为后述的切断构件的刀具36(参照图2和图3)沿着轴12的轴向移动,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断。
图2是表示治疗处理器具的轴和闭合状态的夹持部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治疗处理器具的轴和打开状态的夹持部的纵剖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轴12包括例如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筒体33和以能够相对于该筒体33的外周滑动的方式配置于该筒体33的外周的薄壁圆筒形状的护套34。筒体33用其基端部固定于手柄11(参照图1)。护套34能够沿着筒体33的轴向滑动。
在筒体33的外周形成有沿着筒体33的轴向的槽33a。在该槽33a内配置有第1高频电极用通电线21e和加热器用通电线22a。第1高频电极用通电线21e连接于后述的第1高频电极21a,加热器用通电线22a连接于后述的电阻加热器22。
另外,在筒体33的内部贯穿有第2高频电极用通电线21f。该第2高频电极用通电线21f连接于后述的第2高频电极21b。
而且,在筒体33的内部,以能够沿着其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有例如形成为圆柱状的驱动杆35。在该驱动杆35的顶端部固定有作为治疗辅助器具的切断构件即薄板状的刀具36。另外,驱动杆35的基端部连结于刀具驱动杆15。因而,若操作刀具驱动杆15,则刀具36借助驱动杆35沿轴向移动。
刀具36在其顶端形成有用于切断生物体组织的刀头36a。在该刀具36的顶端与基端之间形成有成为轴向的引导孔的长孔36b。在该长孔36b内卡合有移动限制销37。该移动限制销37以沿与轴1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筒体33。因此,刀具36一边维持使长孔36b卡合于移动限制销37的状态,一边沿轴向直线移动。而且,刀具36若向顶端方向移动,则会进入后述的第1夹持构件23和第2夹持构件24的刀具引导槽23a、24a内。
另外,在刀具36的长孔36b的、一端与另一端以及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至少3个部位形成有用于卡定移动限制销37并控制刀具36的移动的卡定部36c。
如图2和图3所示,夹持部13呈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形成长度方向的形状,在基端侧借助转动轴连结也被称作第1钳构件的第1夹持构件23和也被称作第2钳构件的第2夹持构件24,构成为至少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第2夹持构件24)能够绕转动轴转动。
优选的是,第1夹持构件23和第2夹持构件24自身除了电极、加热器、通电线等电气电路部分以外整体具有绝缘性。因此,构成第1夹持构件23的第1夹持构件主体25和构成第2夹持构件24的第2夹持构件主体26由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
作为第1夹持构件主体25的基端部的基部25a固定于轴12的筒体33的顶端部。另一方面,作为第2夹持构件主体26的基端部的基部26a被配置于与轴1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支承销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轴12的筒体33的顶端部。因而,第2夹持构件24通过绕支承销31的轴线转动而能够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开闭。而且,该第2夹持构件24被例如板弹簧等弹性构件32向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打开的方向施力。
当闭合了第1夹持构件主体25和第2夹持构件主体26时,以两者拼合成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等光滑的曲面的形状的方式形成第1夹持构件主体25的外表面和第2夹持构件主体26的外表面。基部25a、26a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形成为光滑的圆形状,但是构成为比顶端侧稍微小径,因此在基部25a、26a与顶端侧之间产生了台阶25c、26c。更详细地说,闭合了第1夹持构件主体25和第2夹持构件主体26时的、基部25a、26a的直径与护套34的内径大致相同或者比护套34的内径稍小(与轴12的筒体33的直径大致相同或比轴12的筒体33的直径稍大),第1及第2夹持构件主体25、26的直径大于护套34的内径。因而,若使护套34相对于筒体33滑动,则护套34能够行进至覆盖基部25a、26a的位置,但是在台阶25c、26c的位置停止行进。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使护套34克服弹性构件32的作用力而向顶端侧滑动,则如图2所示,第1夹持构件23和第2夹持构件24闭合。另一方面,若自利用护套34的顶端部覆盖基部25a、26a的状态使护套34向基端侧滑动,则如图3所示,在弹性构件32的作用力的作用下,第2夹持构件24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打开。
以闭合了夹持部13时彼此相对的方式以及成为沿着轴12的轴向的方向的方式在第1夹持构件主体25上形成有刀具引导槽23a、且在第2夹持构件主体26形成有刀具引导槽24a,该刀具引导槽23a在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该刀具引导槽24a在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这些刀具引导槽23a、24a是用于将上述刀具36沿着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向夹持部13内引导的结构部,在闭合了夹持部13的状态下,刀具36在两个刀具引导槽23a、24a拼合而构成的孔内进退。这两个刀具引导槽23a、24a均使顶端侧终止于夹持部13的内部,即,未从顶端侧向外部连通。因而,刀具36即使在行进到最顶端方向时也止于夹持部13的内部。
图4是表示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图5是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4中的5-5剖视图。
如图2~图5所示,在第1夹持构件主体25上形成有保持面25b,在该保持面25b上配置有第1高频电极21a作为用于向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的能量输出部。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第2夹持构件主体26上形成有保持面26b,在该保持面26b上配置有第2高频电极21b作为用于向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的能量输出部。该第1高频电极21a和第2高频电极21b是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构件。
如图4所示,第1高频电极21a形成为收纳于比保持面25b的端缘靠内周侧的位置那样的平板形状,为了以如上所述终止于夹持部13内的方式形成有沿着第1夹持构件23的轴向的刀具引导槽23a而成为例如大致U字状的平板。
第2高频电极21b也与图4所示的第1高频电极21a大致相同地为了以终止于夹持部13内的方式形成有刀具引导槽24a而成为例如大致U字状的平板。
而且,在第1夹持构件主体25的刀具引导槽23a内的顶端侧末端设有利用绝缘原材料(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间隙维持部27,在第2夹持构件主体26的刀具引导槽24a内的顶端侧末端设有利用绝缘原材料形成的间隙维持部28。这些间隙维持部27、28以分别埋设在刀具引导槽23a、24a内的状态竖立设置,并分别自一对夹持面(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与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突出。在此,作为构成间隙维持部27、28的绝缘原材料的具体例子,列举实施了非导电性处理的金属、非导电性的陶瓷或非导电性的树脂等,利用这些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了间隙维持部27、28。因而,间隙维持部27、28即使抵接于生物体组织,也无助于作为电能的高频能量的施加。
另外,如后述的图6(或变形例的图7)所示,用于供这种间隙维持部27贯穿的孔27h设于第1高频电极21a。虽未图示,但是同样地在第2高频电极21b上也设有用于供间隙维持部28贯穿的孔。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间隙维持部27、28被记载为比刀具引导槽23a、24a的槽宽大径,但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与槽宽相同的宽度。但是,在间隙维持部27、28为如图2、图3、图5等所示那样的、用于将相对的一对夹持面(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与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在一部位维持为恒定距离的构件的情况下,大径时能够提高稳定性、可靠性而优选。
这些间隙维持部27、28是用于在闭合了第1夹持构件23与第2夹持构件24时将成为相对的一对夹持面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与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电极面间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参照图2)的构件。即,在图2~图5所示的例子中,间隙维持部27、28形成为凸起(但是,当然并不限于凸起形状)。而且,当第1夹持构件23与第2夹持构件24闭合时,间隙维持部27的头部27a与间隙维持部28的头部28a相抵靠,维持上述恒定距离δ。即,构成为将间隙维持部27自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与间隙维持部28自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突出的突出高度相加后的高度成为恒定距离δ。在此,恒定距离δ如后面参照图8、图9说明的那样为0.7mm以下的距离,进一步成为例如0.2mm以上的距离。而且,在该闭合时,相对的一对夹持面例如平行。
但是,维持该恒定距离δ是在一对夹持面之间未夹入任何东西或者夹入了距离δ以下的厚度的组织等的情况。因而,如果考虑到夹入比距离δ厚的组织的情况,则可以说间隙维持部27、28是用于将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以上的构件。
如上所述,间隙维持部27、28由绝缘原材料形成,无助于高频能量的施加,因此若形成于第1高频电极21a、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上的中途位置(不是周缘的位置),则在向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产生了孤岛状的不连续部分。若这种孤岛状的不连续部分在接合的组织内(不是边缘的内部)呈列岛状相连或者呈线状线连结,则会成为接合组织的脆弱部分,导致耐压性能(也参照图8、图9等)降低。
与此相对,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即将间隙维持部27、28分别埋设于刀具引导槽23a、24a的顶端侧末端的结构,维持了能量施加面的连续性。因而,当接合了生物体组织时,不会产生脆弱部分,能够维持较高的耐压性能。
而且,如图2、图3、图6所示,在第1高频电极21a的背面侧配置有电阻加热器22作为产生电阻加热热能的能量输出部。图6是表示设有电阻加热器的第1高频电极的背面的立体图。
在图2、图3、图6所示的例子中,电阻加热器22形成为芯片状,在第1高频电极21a的背面上沿着第1高频电极21a的大致U字形状离散地配置。但是,第1高频电极21a与电阻加热器22之间绝缘。而且,若使电阻加热器22发热,则该热量传递到第1高频电极21a,热量向生物体组织的传递借助第1高频电极21a来进行。
在这种结构中,为了将自电阻加热器22产生的热以较少的热损失向第1高频电极21a传递,优选的是,第1夹持构件主体25不仅如上所述具有绝缘性,而且还具有隔热性并覆盖电阻加热器22的外周。
另外,图7是表示设于第1高频电极21a的背面的电阻加热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7所示的电阻加热器22A是沿着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形状呈U字状形成的能量输出部。在此,电阻加热器22A的U字状外周侧的端缘是不会自第1高频电极21a的U字状外周侧的端缘突出的内侧,电阻加热器22A的U字状内周侧的端缘是不会自第1高频电极21a的U字状内周侧的端缘突出的内侧。
这种电阻加热器22A相对于第1高频电极21a的背面形成为例如丝网印刷成的厚膜的发热电阻体、利用物理蒸镀法(PVD)形成的薄膜的发热电阻体、配置的镍铬合金线或其他发热体等。
如图2、图3所示,第1及第2高频电极21a、21b分别借助设于各个基端部的第1及第2电极连接器21c、21d连接于第1及第2高频电极用通电线21e、21f,进而借助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另外,电阻加热器22连接于加热器用通电线22a,进而借助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
这样,第1高频电极21a和第2高频电极21b的彼此相对的面是用于接触生物体组织并进行夹持的夹持面,也是用于向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和电阻加热热能的能量施加面。
接着,参照图8和图9,说明使上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间隙(恒定距离δ)不同时的实验例。图8是表示使间隙不同地对第1组织样品施加能量时的、密封的生物体组织的耐压性能和目标达成率的实验例的图表,图9是表示使间隙不同地对第2组织样品施加能量时的、密封的生物体组织的耐压性能和目标达成率的实验例的图表。在此,第1组织样品和第2组织样品是自生物体组织的不同部位获取的样品。
图8、图9的左半部分表示施加了高频能量(HF)和电阻加热热能(Heat)时的结果,右半部分表示仅施加了高频能量(HF)时的结果,在横轴上用mm单位表示间隙的大小。
另外,在图8、图9中,作为纵轴,用任意单位(A.U.:Arbitrary Unit)表示密封的组织的平均耐压,并且进一步用百分比单位(%)表示目标达成率,该目标达成率表示以何种程度的概率达成了目标耐压。
在针对第1组织样品如图8的右半部分所示仅施加高频能量(HF)来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即使间隙为0.1mm~1mm中的任一者,密封的组织的平均耐压也处于约1.2A.U.~约1.5A.U.之间,不怎么看得到对间隙的依赖性。
另外,目标达成率也以间隙为0.5mm时的66%为最低值,不管间隙比其大还是比其小,目标达成率都会增加,在间隙为0.3mm和1mm时均成为82%。但是,在间隙为0.3mm以下时看到能够获得80%以上的较高的目标达成率。
另一方面,在针对第2组织样品如图9的右半部分所示仅施加高频能量(HF)来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当间隙为0.5mm以下时,密封的组织的平均耐压约为1.3A.U以上,但是若间隙成为0.7mm,则平均耐压下降为约0.8A.U.,若间隙进一步成为1mm,则平均耐压极端地下降至约0.1A.U.程度。
另外,目标达成率也以间隙为0.1mm时的99%为最高值,若间隙比其变大,则目标达成率慢慢减少,在间隙为1mm时极端地减少而成为11%。
因而,综合图8和图9可知,在通过仅施加高频能量(HF)来对各种组织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要获得80%以上的目标达成率,则优选将间隙设为0.3mm以下。
接着,在针对第1组织样品如图8的左半部分所示施加高频能量(HF)和电阻加热热能(Heat)来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间隙为0.7mm以下,则密封的组织的平均耐压能够获得2A.U.以上,但是若间隙成为1mm,则平均耐压减少至约1.2A.U.程度。
另外,如果间隙为0.7mm以下,则目标达成率也能够获得近90%(89%)以上的目标达成率,若间隙成为1mm,则骤减为59%的目标达成率。
另一方面,在针对第2组织样品如图9的左半部分所示施加高频能量(HF)和电阻加热热能(Heat)来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间隙为0.7mm以下,则密封的组织的平均耐压能够获得约2.5A.U.以上,但是若间隙成为1mm,则平均耐压大幅度减少至约0.6A.U.程度。
另外,如果间隙为0.7mm以下,则目标达成率也能够获得99%以上的值,若间隙成为1mm,则极端地减少而成为65%。
因而,综合图8和图9可知,在通过施加高频能量(HF)和电阻加热热能(Heat)对各种组织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将间隙设为0.7mm以下,则能够获得约90%以上的较高的目标达成率。
这样,可以说,在进行处理的能量仅为高频能量(HF)的情况下,优选将上述恒定距离δ设为0.3mm以下,在进行处理的能量为高频能量(HF)和电阻加热热能(Heat)的情况下,优选将上述恒定距离δ设为0.7mm以下。
图10是表示治疗处理系统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
如图10所示,能量源4包括控制部40、高频能量输出电路(HF能量输出电路)41、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以及显示部43。在控制部40上连接有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以及显示部43。另外,在控制部40上也连接有脚踏开关6。
若将脚踏开关6切换为接通,则控制部40控制高频能量输出电路(HF能量输出电路)41和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以进行治疗处理器具2的处理,若将脚踏开关6切换为断开,则控制部40控制高频能量输出电路(HF能量输出电路)41和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以使该处理停止。在该治疗处理时,控制部40进一步控制显示部43,使显示部43进行表示处理经过的各种显示。另外,显示部43具有针对控制部40进行设定时的显示功能,并且也具有与设定操作相关的操作输入功能。这样,控制部40统一控制治疗处理系统1。
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是与治疗处理器具2的高频电极21(第1高频电极21a和第2高频电极21b)电连接、并用于向高频电极21输出高频能量的电路。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还构成为能够根据在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中流动的信号检测电路的阻抗。治疗处理系统1自身的阻抗是已知的,因此根据检测出的电路的阻抗,能够计算出夹持在第1高频电极21a与第2高频电极21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因而,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具有测量该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的传感器功能。
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是与治疗处理器具2的电阻加热器22电连接、并用于向电阻加热器22输出电阻加热用的电能的电路。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还具有测量电阻加热器22的发热温度T的传感器功能。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处理系统1的作用。图11是表示使用治疗处理系统对生物体组织进行使用了高频能量和热能的处理时的处理的流程图。该治疗处理系统1的作用还示出了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的治疗处理方法。
在进行处理时,手术者在接通治疗处理系统1的电源之后,操作能量源4的显示部43,预先设定治疗处理系统1的输出条件、例如高频能量输出的设定功率Pset[W](作为具体例为20[W]~80[W]左右)、热能输出的设定温度Tset[℃](作为具体例为100[℃]~300[℃]左右)、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的阈值Z1、Z2(在此,Z1<Z2,作为具体例,Z1约为1000[Ω],Z2约为2000[Ω])等。
若一系列的设定结束,则能量源4的控制部40成为等待将脚踏开关6切换为接通的状态(步骤S11)。
之后,在如图2所示闭合了夹持部13的状态下,例如,经由腹壁向腹腔内插入治疗处理器具2的夹持部13和轴12。然后,手术者使治疗处理器具2的夹持部13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相对峙。
接着,手术者为了利用夹持部13保持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而操作手柄11的夹持部开闭杆14,使护套34向轴12的基端部侧移动。若使护套34移动至预定位置,则针对护套34来说弹性构件32的作用力起作用,如图3所示,第2夹持构件24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打开。
然后,手术者在第1夹持构件23的第1高频电极21a与第2夹持构件24的第2高频电极21b之间配置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在该状态下,手术者操作手柄11的夹持部开闭杆14,使护套34向轴12的顶端部侧移动。若护套34不断向顶端部侧移动,则护套34克服弹性构件32的作用力而将基部25a、26a之间闭合为筒状,即,如图2所示,第2夹持构件24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闭合。这样的话,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被把持在第1夹持构件23与第2夹持构件24之间。
此时,即,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接触作为夹持面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与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两者并被夹入其中。
像这样把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手术者将脚踏开关6操作为接通。这样的话,控制部40在上述步骤S11判断为脚踏开关6切换为接通,控制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向高频电极21输出上述设定功率Pset[W]的高频能量(步骤S12)。由此,对夹持在第1高频电极21a与第2高频电极21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这样的话,在生物体组织内产生焦耳热,细胞膜被破坏且细胞内成分与细胞外成分均一化,并且进行烧灼。由此,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上升。
该高频能量输出时的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由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测量。开始处理时的阻抗Z例如为60[Ω]左右。然后,随着向生物体组织流入高频电流且生物体组织被烧灼,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脱水,阻抗Z的值上升。另外,伴随着生物体组织的脱水,把持在第1夹持构件23与第2夹持构件24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厚度变薄,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设有间隙维持部27、28,因此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与第2高频电极21b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以上。
控制部40监视由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检测的阻抗Z,对阻抗Z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Z1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13)。若阻抗Z的值的上升率减缓,则阈值Z1设定为预先知道的值(即,若生物体组织的细胞的脱水进行至某一程度,则预先知道的值)。然后,控制部40在判断为阻抗Z小于阈值Z1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步骤S12的处理、即对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的处理。
控制部40在判断为阻抗Z为阈值Z1以上的情况下,控制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向电阻加热器22供给电力以使得电阻加热器22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Tset[℃](步骤S14)。此时,控制部40一边监视由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测量的电阻加热器22的发热温度T,一边控制向电阻加热器22供给的电力。由此,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因热量而从紧贴第1高频电极21a的生物体组织的表面侧朝向内部凝固。
众所周知,水的比热较大,即使在使生物体组织脱水前的状态下施加热量,温度上升也较缓慢。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使生物体组织脱水至一定程度的阶段之后施加电阻加热热能,因此能够相对于施加的热量有效率地谋求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
另外,即使是在生物体组织因热量而凝固之后,间隙维持部27、28将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以上的情况也与上述相同。
控制部40继续监视由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检测的阻抗Z,并对阻抗Z是否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Z2以上进行判断(步骤S15)。阈值Z2被设定为判定为生物体组织的凝固结束的值。然后,控制部40在判断为阻抗Z小于阈值Z2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步骤S1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阻抗Z为阈值Z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40例如发出蜂鸣音,并且使高频能量输出电路41停止高频能量的输出,而且使电阻加热器驱动电路42停止热能的输出(步骤S16)。
此时,生物体组织如上所述不会产生由间隙维持部27、28导致的不连续部分,而以维持较高的耐压性能的方式相接合。
之后,手术者为了切除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而在利用一对夹持面把持着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操作刀具驱动杆15,使刀具36向顶端方向移动。
由此,夹持在一对夹持面之间的凝固的生物体组织被刀头36a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逐渐切断。若移动限制销37抵接于长孔36b的基端侧,则刀具36向顶端侧的移动停止。此时,刀具36的刀头36a到达间隙维持部27、28的附近。即,间隙维持部27、28所抵接的生物体组织位于刀具36所到达的顶端侧、即生物体组织的被切断的部分的顶端侧,因此不会给生物体组织的接合部分带来影响。
之后,在使切断后的生物体组织自夹持部13脱离时,手术者操作夹持部开闭杆14以打开夹持部13。由此,把持着的生物体组织自夹持部13脱离。
在还存在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情况下,同样地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这样的话,在针对所有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理刚结束时,使用了治疗处理系统1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理完成。
根据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对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能量并破坏细胞膜,在使生物体组织的导热率上升的基础上,通过从电阻加热器54对生物体组织施加电阻加热热能来进行凝固处理。因此,能够在有效率的状态下进行电阻加热热能的施加。
另外,公知的是,若电极彼此短路,则无法进行经由生物体组织的高频能量的输出,因此处理的效果降低。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间隙维持部27、28,从而没有电极彼此的短路,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处理效果的降低。
此外,由于以成为一对夹持面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δ如上所述成为0.7mm以下(或进一步成为0.2mm以上)的恒定距离的方式构成了间隙维持部27、28,因此能够以较高的耐压性能和较高的目标达成率可靠地对多种生物体组织进行密封。
而且,对把持于夹持部13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对生物体组织施加热量的电阻加热器22的温度T等)进行监视,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Z1自动判断从高频能量的投入向热能的投入切换的时刻并进行切换,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Z2自动判断能量的投入结束时刻。因此,能够防止由手术者凭感觉导致的处理的偏差,能够有效率且稳定地进行与生物体组织的组织改性的状态(烧灼状态、凝固状态)相应的处理,能够使组织均一化(稳定化)。
这样的话,不用麻烦手术者的手,就能够以尽可能减少了能量的投入损失的状态高效地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能够谋求处理时间的缩短,能够大大减轻对患者的负担。
另外,由于使间隙维持部27、28埋设在刀具引导槽23a、24a内,不会使其呈孤岛状位于能量施加面内,因此不会使密封的生物体组织产生脆弱部分,即不会降低耐压性能。
接着,参照图12~图19,说明设于夹持部的间隙维持部的几个变形例。另外,以下为了简化,说明设于第1夹持构件23侧的间隙维持部,但是在第2夹持构件24侧也设有相同的间隙维持部。
首先,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第1变形例。在此,图12是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图13是第1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2中的13-13剖视图。
在该第1变形例中,除了如上所述的间隙维持部27以外,还设置了间隙维持部29。
首先,图12所示的间隙维持部27是与图4等所示的间隙维持部27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设为与刀具引导槽23a的槽宽相同的宽度这一点稍微不同。
另外,间隙维持部29在刀具引导槽23a的两内侧面沿着轴向以恒定间隔设有多对。在此,成为一对的间隙维持部29设置为使轴向位置相同并彼此相对。而且,如图13所示,一个间隙维持部29以埋设在刀具引导槽23a内的状态竖立设置,并自作为夹持面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突出。该间隙维持部29也是用于通过与相同地设于第2夹持构件24侧的间隙维持部之间的协作而将成为一对夹持面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δ设为如上所述的0.7mm以下的恒定距离的构件。
通过如此设置顶端侧的间隙维持部27和沿着刀具引导槽23a的多个间隙维持部29,能够更稳定地恒定保持闭合夹持部时的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夹持面不倾斜地保持平行。
另外,由于任意间隙维持部27、29都埋设在刀具引导槽23a内,因此能够使由第1、第2高频电极21a、21b处理的生物体组织不产生未处理的孤岛状的不连续部分地进行维持着较高的耐压性能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4说明第2变形例。在此,图14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该第2变形例是在上述第1变形例中使轴向位置不同、同时交错配置了以恒定间隔设置的间隙维持部29的变形例。
即,配置于刀具引导槽23a的一个内侧面的间隙维持部29与配置于另一个内侧面的间隙维持部29错开轴向位置地交错配置。
根据这样的第2变形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变形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进而,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第3变形例。在此,图15是表示第3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图16是第3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5中的16-16剖视图。
该第3变形例设置了单一的间隙维持部27A,但是结构不同于第1变形例。
即,如图16所示,间隙维持部27A以自作为夹持面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该能量施加面上。该间隙维持部27A也是用于通过与相同地设于第2夹持构件24侧的间隙维持部之间的协作而将成为一对夹持面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δ设为如上所述的0.7mm以下的恒定距离的构件。
而且,该间隙维持部27A与刀具引导槽23a的顶端侧末端齐平并临刀具引导槽23a地设置。即,构成为间隙维持部27A的基端侧端面与刀具引导槽23a的顶端侧末端的端面(内表面)成为同一面。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使由第1、第2高频电极21a、21b处理的生物体组织不产生未处理的孤岛状的不连续部分地进行维持着较高的耐压性能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第4变形例。在此,图17是表示第4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图18是第4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图17中的18-18剖视图。
在该第4变形例中,除了如上所述的间隙维持部27A以外,还设置了间隙维持部29A。
间隙维持部29A在刀具引导槽23a的两侧的、作为夹持面的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上以自该能量施加面突出的方式沿着轴向以恒定间隔设有多对。该间隙维持部29A也是用于通过与相同地设于第2夹持构件24侧的间隙维持部之间的协作而将成为一对夹持面的能量施加面之间的距离δ设为如上所述的0.7mm以下的恒定距离的构件。
在此,成为一对的间隙维持部29A设置为使轴向位置相同并彼此相对。而且,如图18所示,一个间隙维持部29与刀具引导槽23a的内侧面齐平并临刀具引导槽23a地设置。即,构成为间隙维持部29A的刀具引导槽23a侧端面与刀具引导槽23a的第1高频电极21a侧的端面(内表面)成为同一面。
通过如此设置顶端侧的间隙维持部27A和沿着刀具引导槽23a的多个间隙维持部29A,能够更稳定地恒定保持闭合夹持部时的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夹持面不倾斜地保持平行。
另外,由于任意间隙维持部27A、29A也与刀具引导槽23a齐平并临(即,以具有构成与刀具引导槽23a的凹部的内表面同一面的面的方式)刀具引导槽23a地设置,因此能够使由第1、第2高频电极21a、21b处理的生物体组织不产生未处理的孤岛状的不连续部分地进行维持着较高的耐压性能的处理。
然后,参照图19说明第5变形例。在此,图14是表示第5变形例中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第1夹持构件的俯视图。
该第5变形例是在上述第4变形例中使轴向位置不同、同时交错配置了以恒定间隔设置的间隙维持部29的变形例。
即,配置于刀具引导槽23a的一个侧面侧的间隙维持部29A与配置于另一个侧面侧的间隙维持部29A错开轴向位置地交错配置。
根据这样的第5变形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4变形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设置了多个间隙维持部的例子是在上述中仅埋设在刀具引导槽内的间隙维持部为多个、或者仅与刀具引导槽齐平并临刀具引导槽的间隙维持部为多个中的任一者,但是当然也可以将其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各个变形例中,将间隙维持部设置在一对夹持部这两者上,但是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设于任一者的结构。
而且,在设置了间隙维持部29、29A的情况下,未必必须设置间隙维持部27、27A。
[第2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构成为治疗处理器具的跷跷板型的夹持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仅主要说明不同之处。
本实施方式是治疗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为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2、而且采用了跷跷板型的钳构件的实施方式。
配置于轴12的顶端侧的夹持部13包括第1夹持构件23和第2夹持构件24。
第1夹持构件23具有第1夹持构件主体25,该第1夹持构件主体25以沿轴12的轴向延伸出的方式与轴12一体设置。
另外,第2夹持构件24构成为具有基端侧的夹持部轴支承体26A和顶端侧的第2夹持构件主体26B,夹持部轴支承体26A的基端侧被轴支承为能够借助转动轴52相对于轴12和第1夹持构件23转动。第2夹持构件主体26B以能够借助摆动轴51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夹持部轴支承体26A。即,第2夹持构件24成为具有作为使夹持面平行地靠近第1夹持构件23的夹持面的跷跷板机构(为了在闭合一对夹持部时一对夹持面平行而相对于夹持部以沿长度轴线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能量输出部的机构)的、由摆动轴51轴支承的第2夹持构件主体26B的结构。
在夹持部轴支承体26A的、比转动轴52靠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凸轮孔53。另一方面,在轴12的轴主体12a上形成有轴向的凸轮孔54。而且,凸轮孔53与凸轮孔54构成为相互交叉,在交叉位置以贯穿的方式卡合有凸轮销55。该凸轮销55固着于开闭驱动轴56的顶端侧。另一方面,开闭驱动轴56的基端侧以机械方式连接于夹持部开闭杆14(参照图1等)。
通过采用这样的凸轮机构,若操作夹持部开闭杆14(参照图1等)而使开闭驱动轴56向顶端侧移动,则第2夹持构件24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打开。另一方面,若操作夹持部开闭杆14(参照图1等)而使开闭驱动轴56向基端侧移动,则第2夹持构件24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23闭合。
在第1夹持构件主体25的保持面25b上设有第1高频电极21a,在第2夹持构件主体26B的保持面26Bb上设有第2高频电极21b。该第1高频电极21a和第2高频电极21b的彼此相对的能量施加面为夹持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维持部仅设于一对夹持部中的一者上。即,自第1高频电极21a的与第2高频电极21b相对的面突出地设有利用绝缘原材料形成为凸起状的间隙维持部27B。该间隙维持部27B是抵接于第2高频电极21b的与第1高频电极21a相对的面、并用于将第1高频电极21a与第2高频电极21b之间的电极面间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参照图2)的构件。因而,间隙维持部27B自第1高频电极21a的能量施加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为恒定距离δ。该恒定距离δ如上所述构成为例如0.7mm以下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以能够沿着轴12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有刀具36,在第1夹持构件主体25与第2夹持构件主体26B上设有与上述相同的刀具引导槽23a、24a。而且,间隙维持部27B与例如像图4和图5所示的情况相同地以埋设于刀具引导槽23a内的顶端侧末端的状态竖立设置。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各种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那样的跷跷板型的钳构件能够在夹持部的更大的打开范围内实现一对夹持面的平行(即,不仅在夹持部闭合的状态下,即使在自闭合的状态稍微打开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一对夹持面的平行)。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例如,优选采用如图12、图14、图17、图19所示那样的、在多个部位设置间隙维持部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治疗处理器具具有跷跷板型的钳构件,因此能够不依赖于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厚度地容易地使一对夹持面平行。而且,在这样的平行性较高的治疗处理器具中,能够将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更可靠地维持为恒定距离δ。
另外,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型的治疗处理器具,说明了一对夹持构件中的一者固定于轴、另一个夹持构件以能够相对于轴转动的方式构成的例子,但是当然两个夹持构件也可以以能够相对于轴转动的方式构成。
[第3实施方式]
图21~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图21是表示具有旋转型的治疗处理器具的治疗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使脱离侧夹持部相对于主体侧夹持部离开的状态的治疗处理器具的纵剖视图,图23是表示治疗处理器具的主体侧夹持部的夹持面的结构的俯视图。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仅主要说明不同之处。
本实施方式成为治疗处理器具(能量处理器具)是用于经由例如腹壁或者在腹壁外进行处理的、旋转型的双极型治疗处理器具102的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治疗处理系统101包括治疗处理器具102、具有显示部43的能量源4以及具有踏板6a的脚踏开关6。
治疗处理器具102包括手柄111、轴112以及能够开闭的夹持部113。手柄111借助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夹持部113包括主体侧夹持部123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该主体侧夹持部123进行离开/接近的脱离侧夹持部124。
在手柄111上配置有作为能够旋转的操作构件的夹持部开闭旋钮114和作为能够摆动的操作构件的刀具驱动杆115。若使夹持部开闭旋钮114相对于手柄111例如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夹持部113的脱离侧夹持部124一边维持一对夹持面的平行一边相对于主体侧夹持部123离开,若使夹持部开闭旋钮114相对于手柄11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脱离侧夹持部124一边维持一对夹持面的平行一边接近主体侧夹持部123。
轴112形成为细长的圆筒状。在该图21所示的例子中,考虑到向生物体组织插入的插入性,轴112适度地弯曲。但是,轴112当然也可以形成为直线状。
在轴112的顶端配置有夹持部113。夹持部113包括主体侧夹持部123和脱离侧夹持部124,该主体侧夹持部123是形成于轴112的顶端的第1夹持构件,也被称作第1钳构件,该脱离侧夹持部124是能够相对于该主体侧夹持部123拆装的第2夹持构件,也被称作第2钳构件。
如图22、图23所示,主体侧夹持部123包括圆筒体126、框133以及通电用管131。该圆筒体126和框133具有绝缘性。圆筒体126连结于轴112的顶端。框133以相对于圆筒体126固定的状态配置于圆筒体126的内周侧。
框133形成为其中心轴线部分成为连通孔的筒状。在该框133的中心轴线部分的连通孔内,以能够沿着框133的中心轴线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的方式配置有通电用管131。该通电用管131利用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借助轴112、手柄111以及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而且,通电用管131的沿着框133的中心轴线的移动通过夹持部开闭旋钮114的旋转来进行。
在圆筒体126与框133之间形成有刀具引导槽(空间)123a,该刀具引导槽(空间)123a在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在该刀具引导槽123a内配置有圆筒状的刀具136。该刀具136的基端部固定在配置于轴112的内侧的刀具用推杆135的顶端部外周面上。该刀具用推杆135的基端部借助未图示的机构连接于手柄111的刀具驱动杆115。因此,若操作手柄111的刀具驱动杆115,则刀具136借助刀具用推杆135向沿着框13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而进退。
在圆筒体126的顶端的刀具引导槽123a的外周侧配置有第1高频电极121a和电阻加热器122作为能量输出部。
第1高频电极121a是用于输出高频能量的构件,是利用导电性材料形成为圆环状的构件。该第1高频电极121a的能量施加面为夹持面,与圆筒体126的保持面126b例如为同一面(即,构成共同的同一面)。在该第1高频电极121a上固定有第1高频电极用通电线121e的顶端。第1高频电极用通电线121e借助主体侧夹持部123、轴112、手柄111以及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
另外,电阻加热器122设有多个,在第1高频电极121a的背面的圆周上隔开适当的恒定间隔离散配置。在该电阻加热器122上固定有加热器用通电线122a的顶端。该加热器用通电线122a借助主体侧夹持部123、轴112、手柄111以及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
在第1高频电极121a的内周侧的、与刀具引导槽123a相面对的边缘,从第1高频电极121a的能量施加面朝向脱离侧夹持部124侧突出地设有圆环状的间隙维持部129。该间隙维持部129的内周面与刀具引导槽123a的外周面(该外周面也是刀具引导槽123a的凹部的内表面)成为同一面(构成同一面)。该间隙维持部129是抵接于后述的第2高频电极121b的能量施加面、并用于将第1高频电极121a与第2高频电极121b之间的电极面间距离维持为恒定距离δ(参照图22)的构件。因而,间隙维持部27B自第1高频电极121a的能量施加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为恒定距离δ。该恒定距离δ如上所述构成为例如0.7mm以下的距离。
另一方面,脱离侧夹持部124包括形成为轴状的通电用轴132和设于该通电用轴132的顶端侧的头部125。
通电用轴132利用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为圆柱状,顶端部固定于头部125,基端部形成为锥状,借助凹凸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卡合于通电用管131。而且,通电用轴132的除安装于通电用管131时所抵接的部分以外的外表面通过涂覆等而绝缘。
在头部125上,以与主体侧夹持部123的第1高频电极121a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利用导电性材料形成为圆环状的第2高频电极121b。该第2高频电极121b的能量施加面为夹持面,与脱离侧夹持部124的保持面125b例如为同一面(即,构成共同的同一面)。
在该第2高频电极121b上固定有第2通电线121f的一端。另外,第2通电线121f的另一端电连接于通电用轴132。因此,若向通电用管131内插入通电用轴132,则第2高频电极121b与通电用管131电连接。因而,第2高频电极121b借助第2通电线121f、通电用轴132、通电用管131、轴112、手柄111以及线缆16连接于能量源4。
在配置于头部125的第2高频电极121b的内周侧形成有用于承受刀具136的刀头的、圆环状的刀具承受部127。该刀具承受部127的承受面成为比脱离侧夹持部124的保持面125b靠头部125的内部侧(自主体侧夹持部123离开的侧)的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处理系统101的作用。
在相对于脱离侧夹持部124闭合了主体侧夹持部123的状态下,例如经由腹壁向腹腔内插入治疗处理器具102的夹持部113和轴112。而且,使夹持部113与要处理的生物体组织相对峙。
接着,手术者操作手柄111的夹持部开闭旋钮114,例如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的话,脱离侧夹持部124一边维持一对夹持面的平行一边向顶端方向移动,脱离侧夹持部124自主体侧夹持部123脱离。
然后,将要处理的生物体组织配置在打开状态的主体侧夹持部123与脱离侧夹持部124之间。在该状态下,手术者操作手柄111的夹持部开闭旋钮114,例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脱离侧夹持部124一边维持一对夹持面的平行一边向主体侧夹持部123侧接近,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被保持在主体侧夹持部123的第1高频电极121a与脱离侧夹持部124的第2高频电极121b之间。
此时,由于设有间隙维持部129,因此第1高频电极121a与第2高频电极121b之间的电极面间距离维持在恒定距离δ以上。
之后的、生物体组织通过高频能量的施加而被焦耳热加热并脱水、通过电阻加热热能的施加使生物体组织凝固的情况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当向生物体组织的能量施加结束时,生物体组织连续地(呈大致圆环状或大致圆弧状)改性。
即使在此时,在间隙维持部129的作用下,第1高频电极121a与第2高频电极121b之间的电极面间距离也维持为恒定距离δ或恒定距离δ以上。
接着,手术者操作刀具驱动杆115,使刀具136向顶端方向移动。由此,凝固的生物体组织被呈圆形状、圆弧状等切断。在使切断后的生物体组织自夹持部113脱离时,手术者操作夹持部开闭旋钮114以打开夹持部113。由此,把持着的生物体组织自夹持部113脱离。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仅设置了一个形成为圆环状的间隙维持部129,但是例如也可以沿着刀具引导槽123a以恒定间隔离散地配置多个形成为凸起状的间隙维持部。
而且,在上述内容中,与刀具引导槽123a齐平并临刀具引导槽123a地设置了间隙维持部129,但是取而代之,当然也可以以埋设在刀具引导槽123a内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将间隙维持部仅设置在了主体侧夹持部上,但是不管是仅设置在脱离侧夹持部上,还是设置在主体侧夹持部与脱离侧夹持部这两者上,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都是相同的。
根据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在旋转型的治疗处理器具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不会使密封的生物体组织产生脆弱部分,能够以较高的耐压性能和较高的目标达成率可靠地对各种生物体组织进行密封。
而且,如果使用旋转型的治疗处理器具,则也能够将生物体组织彼此密封为大致圆环状。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治疗处理器具,说明了在一对夹持面这两者上具有能量输出部的结构例(即,双极型的治疗处理器具),但是也可以是仅在一对夹持面中的一者上具有能量输出部的结构(即,单极型的治疗处理器具)。
另外,本发明并不原样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落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元件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元件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的技术方案。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元件中删除几个构成元件。而且,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这样,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
本申请是以2012年11月9日在美国提出的日语申请USSN 61/724,532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而提出申请的,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处理器具,其用于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处理器具包括:
一对夹持部,其能够开闭,并利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
能量输出部,其设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用于向所述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作为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
切断构件,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并用于切断由该一对夹持部夹持着的所述生物体组织;
引导槽,其在所述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以所述切断构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的方式引导所述切断构件;以及
间隙维持部,其配置为与所述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所述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该引导槽内,当所述一对夹持部闭合时,该间隙维持部在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突出,从而维持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恒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维持部为了将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在包含预定部位在内的一部位以上维持为所述恒定距离而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与包含所述预定部位在内的一部位以上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的顶端侧终止于所述一对夹持部的内部,
所述间隙维持部以与所述引导槽的顶端侧末端对应的位置为所述预定部位而配置为与所述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所述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该引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维持部还为了将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在多个部位维持为所述恒定距离而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与所述多个部位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间隙维持部沿着所述引导槽隔开恒定间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量输出部具有用于产生高频能量的高频电极和用于产生电阻加热热能的电阻加热器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维持部由实施了非导电性处理的金属、非导电性的陶瓷和非导电性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夹持部呈从绕转动轴进行开闭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形成长度方向的形状,还具有为了在闭合了所述一对夹持部时所述一对夹持面平行而相对于该夹持部以沿长度轴线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所述能量输出部的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夹持部构成为一边维持所述一对夹持面平行一边通过进行分开或接近来进行开闭。
10.一种治疗处理方法,其使用治疗处理器具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进行处理,该治疗处理器具包括:一对夹持部,其能够开闭,并利用相对的一对夹持面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能量输出部,其设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用于向所述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的能量施加面作为所述一对夹持面中的至少一者;切断构件,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并用于切断由该一对夹持部夹持着的所述生物体组织;引导槽,其在所述能量施加面上具有凹部,以所述切断构件能够在所述一对夹持部内进退的方式引导所述切断构件;以及间隙维持部,其配置为与所述引导槽的凹部的内表面齐平且与所述引导槽相邻接,或者埋设在该引导槽内,当所述一对夹持部闭合时,该间隙维持部在相对的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突出,从而维持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恒定距离,其特征在于,在该治疗处理方法中,
在闭合所述一对夹持部时,利用所述间隙维持部将所述一对夹持面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所述恒定距离,并利用该一对夹持部夹持所述生物体组织;
在利用所述一对夹持部夹持着所述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从所述能量施加面向该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
通过使所述切断构件沿着所述引导槽行进,从而切断所述生物体组织的与所述间隙维持部相邻的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24532P | 2012-11-09 | 2012-11-09 | |
US61/724,532 | 2012-11-09 | ||
PCT/JP2013/079745 WO2014073491A1 (ja) | 2012-11-09 | 2013-11-01 | 治療処置具および治療処置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36088A true CN104736088A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068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2925.4A Pending CN104736088A (zh) | 2012-11-09 | 2013-11-01 | 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018825A1 (zh) |
EP (1) | EP2891464A4 (zh) |
JP (1) | JP5690449B2 (zh) |
CN (1) | CN104736088A (zh) |
WO (1) | WO201407349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20784A (zh) * | 2013-03-18 | 2015-12-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处理器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80769B2 (en) | 2014-04-08 | 2018-05-29 | Ethicon Ll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torized surgical devices |
EP3295879A4 (en) * | 2015-09-17 | 2019-01-23 | Olympus Corporation | PREGNA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
US11529186B2 (en) * | 2019-07-22 | 2022-12-20 | Covidien Lp |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including thermal cutting el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3312A (en) * | 1993-07-22 | 1995-04-04 | Ethicon, Inc. | Electrosurgical hemostatic device |
US6096037A (en) * | 1997-07-29 | 2000-08-01 | Medtronic, Inc. | Tissue sealing electrosurge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sealing tissue |
US6464702B2 (en) | 2001-01-24 | 2002-10-15 | Ethicon, Inc.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closing tube for conducting RF energy and moving jaws |
US7118587B2 (en) * | 2001-04-06 | 2006-10-10 | Sherwood Services Ag | Vessel sealer and divider |
DE60139815D1 (de) * | 2001-04-06 | 2009-10-15 | Covidien Ag |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und Teilen eines Gefässes mit nicht leitendem Endanschlag |
US7083618B2 (en) * | 2001-04-06 | 2006-08-01 | Sherwood Services Ag | Vessel sealer and divider |
US7811283B2 (en) | 2003-11-19 | 2010-10-12 | Covidien Ag | Open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hourglass cutting mechanism and over-ratchet safety |
DE102004055669B4 (de) | 2004-08-11 | 2009-09-24 |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 Elektro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
US20090204114A1 (en) * | 2005-03-31 | 2009-08-13 | Covidien Ag |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with Slow Closure Sealing Plates and Method of Sealing Tissue |
US7628791B2 (en) * | 2005-08-19 | 2009-12-08 | Covidien Ag | Single action tissue sealer |
AU2006225175B2 (en) | 2005-09-30 | 2012-08-30 | Covidien Ag | Insulating boot fo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
US8784417B2 (en) * | 2008-08-28 | 2014-07-22 | Covidien Lp | Tissue fusion jaw angle improvement |
US20100185196A1 (en) * | 2009-01-21 | 2010-07-22 | Satomi Sakao | Med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ing tissue using energy |
JP5479970B2 (ja) * | 2010-03-26 | 2014-04-23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外科用処置具 |
US8702704B2 (en) * | 2010-07-23 | 2014-04-22 |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 Electrosurgical cutting and sealing instrument |
US8734445B2 (en) * | 2010-09-07 | 2014-05-27 | Covidien Lp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ealing and dissection mod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
-
2013
- 2013-11-01 JP JP2014528736A patent/JP56904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CN CN201380052925.4A patent/CN104736088A/zh active Pending
- 2013-11-01 EP EP13852731.2A patent/EP28914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1-01 WO PCT/JP2013/079745 patent/WO20140734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7-15 US US14/331,867 patent/US201500188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20784A (zh) * | 2013-03-18 | 2015-12-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处理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4073491A1 (ja) | 2016-09-08 |
EP2891464A4 (en) | 2016-04-27 |
US20150018825A1 (en) | 2015-01-15 |
EP2891464A1 (en) | 2015-07-08 |
WO2014073491A1 (ja) | 2014-05-15 |
JP5690449B2 (ja)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93289B2 (en) | Treatment device | |
US7204835B2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 |
US20150100056A1 (en) | Therapeutic treatment apparatus | |
CN104042327B (zh) | 具有开关激活控制的手术器械 | |
US8454599B2 (en) |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electro-surgical device | |
US8745840B2 (en) | Surgical forcep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JP6461275B2 (ja) |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
CN104736088A (zh) | 治疗处理器具及治疗处理方法 | |
US20050010211A1 (en) | Forceps for endoscope | |
JP5497195B2 (ja) | 生体組織連結用手術器具及び手術システム | |
JP5814685B2 (ja) | 治療用処置装置 | |
JPH10155798A (ja) | 内視鏡用ホットバイオプシー鉗子 | |
CN102727283A (zh) | 外科钳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310685A (zh) | 高频处理器 | |
US20160324566A1 (en) | Treatment apparatus | |
BRPI0722408B8 (pt) | dispositivo cirúrgico manual de acionamento e controle elétrico | |
US11529186B2 (en) |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including thermal cutting element | |
CN101632602A (zh) | 高频处理器具 | |
CN102421385A (zh) | 内窥镜高频止血钳 | |
US9867649B2 (en) | Electrosurgical gripping instrument | |
JP2011523874A (ja) | 安全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電気外科装置 | |
CN109475380B (zh) | 处置器具 | |
US20150073408A1 (en) | Instrument for sealing vessels | |
US20230397946A1 (en) | End effector assembly with multi-axis thermal cutting element | |
US9247987B2 (en) | Electrosurgical gripping ele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OLYMPUS OPTICA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702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