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3928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3928B
CN104733928B CN201310722535.5A CN201310722535A CN104733928B CN 104733928 B CN104733928 B CN 104733928B CN 201310722535 A CN201310722535 A CN 201310722535A CN 104733928 B CN104733928 B CN 104733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circuit board
those
circuit pla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2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3928A (zh
Inventor
吴福文
黄素惠
许晋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7225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3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3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3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3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包含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第一对接端子及第二对接端子。扩充电路板叠设于主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于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具有第一电性接点及第二电性接点。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插设于主电路板。第一对接端子的一端分别电性接触于第一电性接点,另一端分别朝向扩充电路板的第二侧面弯折延伸。第二对接端子的一端电性接触于第二电性接点,第二对接端子的另一端朝向扩充电路板的第一侧面弯折延伸,并抵压于扩充电路板远离主电路板的一侧,以令扩充电路板与主电路板相固定以及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扩充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网络产业蓬勃发展下,业者不断研发电信信号高速传输的相关技术,以供广大的网络族群更便利的网络环境。到目前为止,RJ45连接器的传输速度已进入每秒高达500MHz的C6A的阶段。然而,业者发现传输速度的提升却会连带扩大串音干扰(Crosstalk)的影响,而降低RJ45连接器的传输品质。如此一来,串音干扰(Crosstalk)将成为RJ45连接器的传输速度成长的绊脚石。
由于目前RJ45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远大于以往的250MHz,故以往仅于端子排序及位置上的改变已无法有效抑制串音干扰。因此,业者必需额外设置噪声抑制元件(如电阻或电容)来提升串音干扰(Crosstalk)的抑制效果。然,目前业者普遍面临到的问题为RJ45连接器内电路板的空间有限,已没有足够空间来设置抑制串音干扰(Crosstalk)的电路。因此,如何在RJ45连接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且便利地增加电路板的电路设置面积,以令业者能够额外设置抑制串音干扰(Crosstalk)的电路来降低串音干扰的影响将是业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藉以抑制电连接器信号传输所产生的磁场干扰。
本发明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及一传输组件。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槽。传输组件位于绝缘壳体内。传输组件包含一主电路板、一扩充电路板、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及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扩充电路板叠设于主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于相对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及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这些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插设于主电路板。其中,这些第一对接端子的一端分别电性接触于这些第一电性接点,另一端分别朝向扩充电路板的第二侧面弯折延伸。第二对接端子的一端电性接触于第二电性接点,第二对接端子的另一端朝向扩充电路板的第一侧面弯折延伸,并抵压于扩充电路板远离主电路板的一侧,以令扩充电路板与主电路板相固定以及令主电路板与扩充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所揭露的电连接器的传输组件的制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插设多个第一对接端子于一主电路板。插设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于主电路板。叠设一扩充电路板于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的相对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与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且扩充电路板夹设于这些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之间。弯折这些第一对接端子,以令这些第一对接端子各形成一第一限位段与一第一接触段。这些第一限位段分别电性接触于这些第一电性接点。这些第一接触段朝向第二侧面延伸。弯折第二对接端子,以令第二对接端子形成一第二限位段与一第二接触段。第二限位段分别电性接触于第二电性接点。第二接触段朝向第一侧面延伸,并抵压于扩充电路板远离主电路板的一侧。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电连接器,扩充电路板是直接通过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固定并电性连接于主电路板上,使得主电路板与扩充电路板间可无需额外通过焊接即可达到固定与电性连接的效果而提升扩充电路板的组装效率。
再者,扩充电路板置于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之间可进一步充当支撑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的支撑板。
此外,电连接器与另一电连接器间的插拔会一并提升主电路板与扩充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传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组合示意图;
图5A为图4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5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5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6A至图6E为图4的传输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电连接器
10 绝缘壳体
12 本体
12a 插槽
12b 容置槽
14 顶盖
16 背盖
20 传输组件
100 主电路板
110 表面
120 传输电路
131 第一插孔
132 第二插孔
133 第三插孔
134 第四插孔
135 第五插孔
136 第六插孔
137 第七插孔
138 第八插孔
200 扩充电路板
210 顶面
220 第一侧面
221 第一凹陷部
230 第二侧面
231 第二凹陷部
240 扩充电路
250 第一电性接点
260 第二电性接点
300 第一对接端子
310 第一限位段
320 第一接触段
400 第二对接端子
410 第二限位段
420 第二接触段
500 刺破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传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组合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例如为RJ45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壳体10及一传输组件20。绝缘壳体10包含一本体12、一顶盖14及一背盖16。本体12具有一插槽12a及一容置槽12b。插槽12a供另一对接电连接器(未绘示)插设。容置槽12b与插槽12a相通,且传输组件20位于容置槽12b内。顶盖14装设于本体12,并覆盖于传输组件20。一背盖16,装设于本体12,与本体12共同抵靠于主电路板100的相对两侧。
传输组件20包含一主电路板100、一扩充电路板200、多个第一对接端子300、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400及多个刺破端子500。
主电路板100具有一表面110及一传输电路120。传输电路120位于表面110。
扩充电路板200叠设于表面110。扩充电路板200具有一顶面210、一第一侧面220、一第二侧面230、一扩充电路240、多个第一电性接点250及二个第二电性接点260。传输电路120。
第一侧面220与第二侧面230连接于顶面210的相对两侧。第一侧面220上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221及第二侧面230上具有二个第二凹陷部231。
扩充电路240设于顶面210,扩充电路240例如为噪声抑制电路。
第一电性接点250与第二电性接点260例如为金属薄膜,并分别与扩充电路240电性连接。这些第一电性接点250形成于这些第一凹陷部221的壁面。二个第二电性接点260分别形成于二第二凹陷部231的壁面。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性接点250的数量为六个,第二电性接点260的数量为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性接点250的数量与第二电性接点260的数量也可以是总数为八个的任意组合。
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的数量为六个,且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沿一第一直线L1排列。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各弯折形成有一第一限位段310及一第一接触段320。这些第一限位段310的一端分别插设于主电路板100,另一端电性接触于些第一电性接点250,以一并局限扩充电路板200的一水平方向(同正x轴向)上的运动自由。这些第一接触段320自第一限位段310朝向第二侧面230延伸,且第一接触段320与第一限位段310夹一钝角。
二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数量为二个,且二第二对接端子400沿一第二直线L2排列。第一直线L1平行于第二直线L2。二第二对接端子400各弯折形成有一第二限位段410及一第二接触段420。这些第二限位段410的一端分别插设于主电路板100,另一端电性接触于些第二电性接点260,以一并局限扩充电路板200的另一水平方向(同负x轴向)上的运动自由。这些第二接触段420自第二限位段410朝向第一侧面220弯折延伸并抵压于扩充电路板200的顶面210,以局限扩充电路板200于垂直方向(同z轴向)上的运动自由。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接触段320及第二接触段420曝露于插槽12a内而与另一对接电连接器(未绘示)的对接端子电性接触。为了进一步避免防碍另一对接电连接器插接,第二接触段420远离第一限位段310的一端的高度系设计成低于扩充电路板200的顶面210。
此外,因各第一电性接点250系形成于各第一凹陷部221,且各第二电性接点260系形成于各第二凹陷部231,故当各第一对接端子300电性接触于各第一电性接点250时会一并卡扣于各第一凹陷部221,且二第二对接端子400电性接触于二第二电性接点260时会一并卡扣于二第二凹陷部231而局限扩充电路板200于另一水平方向(同y轴向)上的运动自由。
本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端子300的数量为六个,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数量为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端子300的数量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数量也可以是总数为八个的任意组合。
这些刺破端子500插设于主电路板100,并分别通过传输电路120与各第一对接端子300和二第二对接端子400电性连接。这些刺破端子500用以供传输线缆(未绘示)插接。传输线缆插入刺破端子500时,刺破端子500会刺破传输线缆外部绝缘表皮而直接与传输线缆外部的导电路电性连接。
由上述结构可知,通过各第一对接端子300的第一限位段310与第一接触段320与各第二对接端子400的第二限位段410与第二接触段420即可同时达成主电路板100与扩充电路板200间的固定效果及电性连接效果,故无需再额外增加焊接的制程,以进一步提升电连接器1的组装效率。
再者,扩充电路240通过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各第二对接端子400和传输电路120电性连接时,可用来抑制传输电路120传输信号时所产生的串音干扰或电磁波干扰。
此外,当另一对接连接器插入与脱离时,由于扩充电路板200是被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各第二对接端子400固定于主电路板100上,故扩充电路板200并不会随着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各第二对接端子400摆动,因此并不会增加扩充电路板200与而与各第一对接端子300及各第二对接端子400间分离的分险,反而会因为另一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提升主电路板100与扩充电路板200间的可靠度。
接下来对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排序作进一步的设计,以进一步来抑制串音干扰的影响。请参阅图5A。图5A为图4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总数为八个。主电路板100沿正y轴向依序具有第一插孔131至第八插孔131~138。六个第一对接端子300分别插设于第一插孔131、第二插孔132、第三插孔133、第五插孔135、第七插孔137及第八插孔138,而二个第二对接端子400分别插设于第四插孔134及第五插孔135。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中有其中一个介于二第二对接端子40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阅图5B至图5D。图5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图5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图5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传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总数为八个。主电路板100沿正y轴向依序具有第一插孔131至第八插孔131~138。六个第一对接端子300分别插设于第一插孔131、第二插孔132、第四插孔134、第六插孔136、第七插孔137及第八插孔138,而二个第二对接端子400分别插设于第三插孔133及第五插孔135。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中亦有其中一个介于二第二对接端子400之间。
如图5C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总数为八个。主电路板100沿正y轴向依序具有第一插孔131至第八插孔131~138。六个第一对接端子300分别插设于第一插孔131、第二插孔132、第四插孔134、第五插孔135、第七插孔137及第八插孔138,而二个第二对接端子400分别插设于第三插孔133及第六插孔136。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中有其中二个介于二第二对接端子400之间。
如图5D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总数为八个。主电路板100沿正y轴向依序具有第一插孔131至第八插孔131~138。六个第一对接端子300分别插设于第一插孔131、第二插孔132、第三插孔133、第六插孔136、第七插孔137及第八插孔138,而二个第二对接端子400分别插设于第四插孔134及第五插孔135。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二第二对接端子400彼此相邻。
接下来描述电连接器1的传输组件20的组装方法,以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传输组装的组装便利性。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6A至图6E。图6A至图6E为图4的传输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6A所示,插设六个第一对接端子300于主电路板100。
如图6B所示,插设二个第二对接端子400于主电路板100。
如图6C所示,扩充电路板200的各第一凹陷部221与各第二凹陷部231分别顺着各第一对接端子300与二第二对接端子400的延伸路径往下滑而叠设扩充电路板200于主电路板100,且扩充电路板200夹设于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与二第二对接端子400之间。
如图6D所示,弯折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以令这些第一对接端子300各形成一第一限位段310与一第一接触段320。这些第一限位段310分别电性接触于扩充电路板200上的各第一电性接点250,这些第一接触段320朝向第二侧面230延伸。
如图6E所示,弯折二第二对接端子400,以令二第二对接端子400各形成一第二限位段410与一第二接触段420。二第二限位段410分别电性接触于第二电性接点260。第二接触段420朝向第一侧面220延伸,并抵压于扩充电路板200远离主电路板100的一侧,以完成传输组件20的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对接端子300与第二对接端子400的弯折顺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弯折第二对接端子400再弯折第一对接端子300。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电连接器,扩充电路板是直接通过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固定并电性连接于主电路板上,使得主电路板与扩充电路板间可无需额外通过焊接即可达到固定与电性连接的效果而提升扩充电路板的组装效率。
再者,扩充电路板置于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之间可进一步充当支撑第一对接端子与第二对接端子的支撑板。
此外,电连接器与另一电连接器间的插拔会一并提升主电路板与扩充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槽;以及
一传输组件,位于该绝缘壳体内,该传输组件包含一主电路板、一扩充电路板、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及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该扩充电路板叠设于该主电路板,且该扩充电路板于相对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及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该些第一对接端子与该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插设于该主电路板;
其中,该些第一对接端子的一端分别电性接触于该些第一电性接点,另一端分别朝向该扩充电路板的该第二侧面弯折延伸,该第二对接端子的一端电性接触于该第二电性接点,该第二对接端子的另一端朝向该扩充电路板的该第一侧面弯折延伸,并抵压于该扩充电路板远离该主电路板的一侧,以令该扩充电路板与该主电路板相固定以及令该主电路板与该扩充电路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扩充电路板具有一顶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顶面的相对两侧,该些第一对接端子弯折形成有一第一限位段及一第一接触段,该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弯折形成有一第二限位段及一第二接触段,该些第一限位段的一端与该第二限位段的一端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且该扩充电路板夹设于该些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限位段的另一端之间,该些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电性接触于该扩充电路板的该第一电性接点,以及该第二限位段的另一端电性接触于该扩充电路板的该第二电性接点,该第二接触段至少部分抵压于该扩充电路板的该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性接点的数量为六个,该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的数量为二个,该些第一对接端子的数量为六个,该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的数量为二个,该些第一对接端子沿一第一直线排列,该二第二对接端子沿一第二直线排列,该第一直线与该第二直线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二对接端子彼此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对接端子中的其中一个介于该二第二对接端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对接端子中的其中二个介于该二第二对接端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扩充电路板的该第一侧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及该第二侧面上具有二个第二凹陷部,该些第一电性接点形成于该些第一凹陷部,该二第一电性接点形成于该二第二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主电路板具有一表面及一传输电路,该扩充电路板叠设于该表面,该扩充电路板具有一扩充电路,该传输电路通过该些第一对接端子、该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该些第一电性接点及该第二电性接点和该扩充电路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组件更包含多个刺破端子,该些刺破端子插设于该主电路板,并电性连接于该传输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容置槽,该插槽与该容置槽相通,且该传输组件位于该容置槽内,该些第一对接端子及该第二对接端子曝露于该插槽内;
一顶盖,装设于该本体,并覆盖于该传输组件;以及
一背盖,装设于该本体,与该本体共同抵靠于该主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11.一种电连接器的传输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插设多个第一对接端子于一主电路板;
插设至少一第二对接端子于该主电路板;
叠设一扩充电路板于该主电路板,该扩充电路板的相对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电性接点与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且该扩充电路板夹设于该些第一对接端子与该第二对接端子之间;
弯折该些第一对接端子,以令该些第一对接端子各形成一第一限位段与一第一接触段,该些第一限位段分别电性接触于该些第一电性接点,该些第一接触段朝向该第二侧面延伸;以及
弯折该第二对接端子,以令该第二对接端子形成一第二限位段与一第二接触段,该第二限位段分别电性接触于该第二电性接点,该第二接触段朝向该第一侧面延伸,并抵压于该扩充电路板远离该主电路板的一侧。
CN201310722535.5A 2013-12-24 2013-12-24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4733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2535.5A CN104733928B (zh) 2013-12-24 2013-12-24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2535.5A CN104733928B (zh) 2013-12-24 2013-12-2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928A CN104733928A (zh) 2015-06-24
CN104733928B true CN10473392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45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2535.5A Active CN104733928B (zh) 2013-12-24 2013-12-2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3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039A (zh) * 2017-03-30 2017-07-07 杰希爱电气(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免工具安装的信息模块
CN110086019B (zh) * 2019-05-10 2021-02-05 立讯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2722A (en) * 1998-12-28 2000-08-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pgradeable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GB2344470B (en) * 1998-10-09 2002-06-19 Whitaker Corp Reduced crosstalk modular jack
US7040933B1 (en) * 2005-05-02 2006-05-09 Hsing Chau Industrial Co., Ltd Modular communication jack with low assembling tolerance
CN202034563U (zh) * 2011-04-26 2011-11-09 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十字隔离信息插座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47A (ja) * 1997-06-20 1999-01-22 Nec Corp 低背型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DK174367B1 (da) * 1999-12-30 2003-01-13 Lk As Elektrisk kredsløbskort samt multisti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44470B (en) * 1998-10-09 2002-06-19 Whitaker Corp Reduced crosstalk modular jack
US6102722A (en) * 1998-12-28 2000-08-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pgradeable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US7040933B1 (en) * 2005-05-02 2006-05-09 Hsing Chau Industrial Co., Ltd Modular communication jack with low assembling tolerance
CN202034563U (zh) * 2011-04-26 2011-11-09 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十字隔离信息插座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3928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5406B2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e of communication connectors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ircuits
CN109616810B (zh) 一种连接器
CN102201624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10273866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1577392B (zh)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2437482B (zh) 电连接器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8936494B2 (en) Telecommunication jack comprising a second compens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reducing crosstalk
CN102290649B (zh) 电连接器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US20140273639A1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Low Crosstalk And/or Solder-less Wire Connection Assemblies
CN103208688A (zh) 电连接器
CN205621919U (zh) 电子连接器
CN100466386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6410473A (zh)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CN105914503A (zh)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2255159B (zh) 用于插入式连接器的接触件
CN104733928B (zh) 电连接器
CN104022395A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201709615A (zh) 電連接器組件
US9130329B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ssembly of connector
CN101527415B (zh) 电子转接装置
CN20831581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3607634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3094724A (zh) 通讯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