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1414A -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1414A
CN104731414A CN201510160148.6A CN201510160148A CN104731414A CN 104731414 A CN104731414 A CN 104731414A CN 201510160148 A CN201510160148 A CN 201510160148A CN 104731414 A CN104731414 A CN 10473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wire
control electrod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01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1414B (zh
Inventor
谢剑星
黄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01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1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1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1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1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装置包括柔性连接部、具有触控电极的彩色滤光板、具有驱动电极和第二引线的阵列基板及与驱动电极相连的整合型芯片。触控电极端部的第一引线通过柔性连接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整合型芯片相连。本发明的触控电极的走线路径简单,信号不受系统主板的干扰,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日渐加深,产品轻薄化的结构设计成为目前手机生产厂商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触控显示一体化的主流手机品种中,内嵌式触控技术无疑被视为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的终极目标。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色滤光板1、阵列基板2、触控芯片3、驱动芯片4、第一柔性线缆5’和第二柔性线缆6’。触控芯片3内部集成有触控电路,驱动芯片4内部集成有驱动电路。彩色滤光板1具有触控电极11,阵列基板2具有驱动电极21。触控芯片3配置在第一柔性线缆5’上。柔性线缆优选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具体地,第一柔性线缆5’的第一端通过贴合(Bonding)技术与彩色滤光板1接合在一起,第一柔性线缆5’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技术与设置在系统主板7上的连接器8(Connector)接合在一起,连接器8与系统主板7电连接。第二柔性线缆6’的第一端通过贴合技术与系统主板7接合在一起,第二柔性线缆6’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技术与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驱动芯片4接合在一起,驱动芯片4与阵列基板2具有的驱动电极21电连接。彩色滤光板1具有的触控电极11的引线通过触控芯片3和第一柔性线缆5’走线至系统主板7上,系统主板7的引线通过第二柔性线缆6’走线至驱动芯片4上。
触控显示装置工作时,首先系统主板7通过第二柔性线缆6’控制驱动芯片4向驱动电极21发送驱动信号,驱动电极21向触控电极11发送感应信号,触控电极11将感应到的信号依次通过第一柔性线缆5’、连接器8、系统主板7和第二柔性线缆6’反馈至驱动芯片4。
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缺陷在于:触控芯片3和驱动芯片4彼此独立,不利于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成本;触控芯片3配置在第一柔性线缆5’上,使得第一柔性线缆5’的功能设计复杂,需要设计防护电路,从而造成第一柔性线缆5’的面积大、成本高。
为克服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触控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改进型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改进型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色滤光板1、阵列基板2、整合型芯片9、第一柔性线缆5和第二柔性线缆6。彩色滤光板1具有触控电极11,阵列基板2具有驱动电极21。整合型芯片9内部集成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该整合型芯片9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
具体地,第一柔性线缆5的第一端通过贴合技术与彩色滤光板1接合在一起,第一柔性线缆5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技术与设置在系统主板7上的连接器8接合在一起,连接器8与系统主板7电连接。第二柔性线缆6的第一端通过贴合技术与系统主板7接合在一起,第二柔性线缆6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技术与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整合型芯片9接合在一起,整合型芯片9与阵列基板2具有的驱动电极21电连接。彩色滤光板1具有的触控电极11的引线通过第一柔性线缆5、连接器8、系统主板7和第二柔性线缆6走线至整合型芯片9上。
触控显示装置工作时,首先系统主板7通过第二柔性线缆6控制驱动芯片4向驱动电极21发送驱动信号,驱动电极21向触控电极11发送感应信号,触控电极11将感应到的信号依次通过第一柔性线缆5、连接器8、系统主板7和第二柔性线缆6反馈至整合型芯片9。
在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电极11的引线通过第一柔性线缆5架接到系统主板7上,再由系统主板7引线至第二柔性线缆6,最终由第二柔性线缆6引线至整合型芯片9。虽然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克服了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部分缺陷,但是仍具有以下缺陷:触控电极11的引线的走线路径复杂,系统主板7运行时产生的信号会干扰触控电极11的信号,信号处理复杂;第二柔性线缆6中需要配置触控电极11的引线的走线,从而增加了第二柔性线缆6的面积,增加了制造成本;第一柔性线缆5与系统主板7的连接需要配备额外的连接器8,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的引线的走线路径复杂,从而导致信号处理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具有该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
具有触控电极的彩色滤光板,所述触控电极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引线;
具有驱动电极的阵列基板,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
集成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整合型芯片,其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以及
柔性连接部,所述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柔性连接部为一柔性印刷电路板。
优选的是,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
部分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其余的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引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贴合垫。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引线的端部加粗形成所述第一贴合垫。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贴合垫的线径为10~30μm;和/或所述第一贴合垫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引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贴合垫。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引线的端部加粗形成所述第二贴合垫。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贴合垫的线径为10~30μm;和/或所述第二贴合垫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的走线路径简单,触控电极的信号不受系统主板的信号的干扰,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改进型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以下缺陷:触控电极的引线的走线路径复杂,从而导致信号处理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彩色滤光板1、阵列基板2、整合型芯片9和柔性连接部10。
具体地,彩色滤光板1包括黑色矩阵(BM)、RGB层、保护层(OC层)和作为触控信号的检测电极的触控电极11。触控电极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引线12,触控电极11与第一引线(Trace)12电连接。
阵列基板2包括薄膜晶体管(TFT)阵列、数据线、栅极线、公共电极、像素电极、驱动电极21和各导电层间的绝缘层。
整合型芯片9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并与阵列基板2具有的驱动电极21电连接。这里,整合型芯片9内部集成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电极21和触控电极11共用公共电极。具体地,在显示阶段公共电极输出公共电压信号,而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输出触控信号。将整合型芯片9引入触控显示装置中,能够有效降低芯片贴合的次数,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体积和制造成本。
为了配合将触控电极11的走线引至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整合型芯片9,在阵列基板2上还设置有与彩色滤光板1具有的触控电极11一一对应的第二引线(Trace)22。这样,对于彩色滤光板1具有的每个触控电极11来说,该触控电极11的端部的第一引线12依次通过柔性连接部10和与该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第二引线22与整合型芯片9电连接。具体地,柔性连接部10内设置有与各个触控电极11一一对应的连接引线。每个触控电极11通过其端部连接的第一引线12连接与该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连接引线的一端,该连接引线的另一端通过与该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第二引线22与整合型芯片9电连接。
具体地,柔性连接部10的第一端通过贴合技术与彩色滤光板1接合在一起,柔性连接部10的第二端通过贴合技术与阵列基板2接合在一起。这里,贴合技术可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贴和技术。从而,彩色滤光板1具有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首先通过柔性连接部10走线至阵列基板2,然后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第二引线22走线至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整合型芯片9。整合型芯片9上用于连接系统主板7的引线通过附加柔性连接部13走线至系统主板7。附加柔性连接部13优选为一块柔性印刷电路板。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工作时,首先由整合型芯片9向驱动电极21发送驱动信号,经驱动的驱动电极21向触控电极11发送感应信号。然后,触控电极11将感应到的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引线12、柔性连接部10、第二引线22反馈至整合型芯片9。整合型芯片9与系统主板7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附加柔性连接部13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首先通过柔性连接部10走线至阵列基板2,然后通过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第二引线22走线至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的整合型芯片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11的走线无需通过系统主板7即可到达整合型芯片9,从而:(1)大大简化了走线路径,大幅减少了柔性连接部10的面积,降低了柔性连接部10的设计难度,降低了贴合成本;(2)用于连接整合型芯片9和系统主板7的附加柔性连接部13内无需配备配合触控电极11走线的引线,大幅减小了附加柔性连接部13的面积,进一步降低了贴合成本;(3)节省了用于连接系统主板7的连接器8,降低了物料成本;(4)有效防止了系统主板7运行时产生的信号对触控电极11的信号的干扰,减少了噪声,抗干扰能力强;(5)降低了整合型芯片9对噪声的处理量,提升了整合型芯片9的工作效率;(6)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无需另外再配置设备。
为了减小彩色滤光板1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的长度,柔性连接部10可优选地包括两块或者两块以上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柔性连接部10包括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1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2。
具体地,将彩色滤光板1的全部触控电极11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引至彩色滤光板1的左侧,并依次通过一宽度较窄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1和与该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第二引线22与整合型芯片9电连接。右侧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引至彩色滤光板1的右侧,并依次通过一宽度较窄的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2和与该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第二引线22与整合型芯片9电连接。
在具体制作触控电极11时,利用黄光技术,将左侧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全部引至彩色滤光板1的左侧,并且将右侧的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全部引至彩色滤光板1的右侧,有效减少了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的长度,节省了物料成本。
当然,若仅从制造工艺角度考虑,参照图4,上述柔性连接部10则优选为一块柔性印刷电路板103。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彩色滤光板1的全部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依次通过该柔性印刷电路板103和与各个触控电极11相对应的第二引线22与整合型芯片9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触控电极11至整合型芯片9的走线方式为单边走线,因此有效减少了柔性印刷板的贴合次数,简化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柔性连接部10的贴合良率和触控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参照图5,在触控电极11端部连接的第一引线12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柔性连接部10的第一贴合垫(Bonding Pad)121。第一贴合垫121优选地由触控电极11的第一引线12的端部加粗形成。更优选地,第一贴合垫121的线径为10~30μm。另外,相邻两个第一贴合垫121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柔性连接部10的贴合良率和触控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参照图6,在第二引线2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柔性连接部10的第二贴合垫221。第二贴合垫221优选地由第二引线22的端部加粗形成。更优选地,第二贴合垫221的线径为10~30μm。另外,相邻两个第二贴合垫221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连接部10的贴合良率和触控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同时应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即,既在第一引线12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柔性连接部10的第一贴合垫121,又在第二引线22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柔性连接部10的第二贴合垫22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更轻薄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特别地,电子设备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触控电极的彩色滤光板,所述触控电极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引线;
具有驱动电极的阵列基板,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
集成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整合型芯片,其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以及
柔性连接部,所述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为一柔性印刷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
部分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其余的触控电极的端部的第一引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与该触控电极相对应的第二引线与所述整合型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贴合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端部加粗形成所述第一贴合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垫的线径为10~30μm;和/或
所述第一贴合垫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贴合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的端部加粗形成所述第二贴合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垫的线径为10~30μm;和/或
所述第二贴合垫之间的间距为10~30μ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
CN201510160148.6A 2015-04-07 2015-04-07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731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148.6A CN104731414B (zh) 2015-04-07 2015-04-07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148.6A CN104731414B (zh) 2015-04-07 2015-04-07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414A true CN104731414A (zh) 2015-06-24
CN104731414B CN104731414B (zh) 2019-01-11

Family

ID=5345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0148.6A Active CN104731414B (zh) 2015-04-07 2015-04-07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14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3422A (zh) * 2017-09-04 2017-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WO2018152876A1 (zh) * 2017-02-22 2018-08-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
WO2019071671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311A (zh) * 2008-02-14 2008-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感测结构
CN103197463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3885631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可挠性电路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311A (zh) * 2008-02-14 2008-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感测结构
CN103197463A (zh) * 2013-03-26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3885631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可挠性电路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876A1 (zh) * 2017-02-22 2018-08-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
US10359873B2 (en) 2017-02-22 2019-07-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screen
CN107393422A (zh) * 2017-09-04 2017-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7393422B (zh) * 2017-09-04 2019-09-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WO2019071671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039006B2 (en) 2017-10-09 2021-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panel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414B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8054B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US9811169B2 (en)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key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203365869U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191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18874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809608B1 (ko) 신호 왜곡을 줄일 수 있는 연결 구조체
CN10846992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41B (zh)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991683A (zh)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9871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008872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05319787A (zh) 液晶显示模组
TW201426447A (zh) 觸控面板
CN1088312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8033682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336597A (zh) 触控显示模组
WO2020155225A1 (zh) 一种触控屏
CN103762204B (zh) 一种覆晶薄膜cof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CN104731414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89230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44977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14006969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multi-layer flex circuits to substrates
CN103558937A (zh)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6016208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00186995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cables and jumper wi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