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331B -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331B
CN104718331B CN201380052645.3A CN201380052645A CN104718331B CN 104718331 B CN104718331 B CN 104718331B CN 201380052645 A CN201380052645 A CN 201380052645A CN 104718331 B CN104718331 B CN 104718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pillar
pressurization
internal for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2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8331A (zh
Inventor
崔宰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117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118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11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11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hosun 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471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3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6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E04C3/32 or E04C3/34; of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内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圆周面;至少一对外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外围,以便通过相互结合与所述内加强板隔开;以及加压调节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加强板上,并将所述内加强板向所述柱子侧加压以及解除加压。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性能的同时,显著地提高施工和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Description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性能的同时,显著地提高施工、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RC,Reinforced concrete)柱子结构,其内部沿纵横方向埋设有用于加强结构性能的钢筋。但是仅依靠简单的纵横方向的钢筋埋设结构难以从地震或者超大型台风所伴随的强风中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对此,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63534号等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强柱子结构的内力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柱子结构的内部事先铺设如剪力钢筋等结构加强用钢筋或者剪力加强用钢丝绳等来施工柱子结构的技术。
然而,利用钢筋或者钢丝绳等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是在新建的建筑物的过程中,在浇灌混泥土之前在柱子结构中铺设钢筋,因此存在在已建成的现有的建筑物的柱子结构中,不能利用钢筋来加强结构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064062号中公开了新建的建筑物和现有的建筑物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技术,即‘利用内力加强材质以及钢丝绳的结构加强系统及其方法’。该技术如下:在柱子结构的圆周面上粘贴内力加强材质,并且将钢丝绳用适当的强度的粘结力粘结在柱子和内力加强材质的圆周上,以使内力加强材质紧贴加压在柱子结构上。
在此,内力加强材质由“”字形的部件以及“T”字形的部件组成,其中,所述“”字形的部件紧贴地对应在柱子结构的边角部,所述“T”字形的部件的平面部分紧贴在柱子结构的外侧面上。
并且,钢丝绳沿圆周方向包围“”字形的部件和“T”字形的部件,并通过紧固设置在两端部的吊环螺栓和吊环螺栓连接孔的方式,将内力加强材质向柱子结构横向紧贴并加压,从而加强柱子结构的内力。
并且,从柱子结构的外观以及内力加强材质等的腐蚀防止以及内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的方面考虑,在柱子结构的圆周上形成灰浆等保护层,从而内力加强材料以及钢丝绳等不会露出在外面。
但是,利用这种内力加强材料以及钢丝绳的结构加强系统及其方法,由于钢丝绳的粘结区域形成在柱子结构的圆周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上,因此存在在柱子结构的整个圆周区域上难以形成一定的粘结力的问题。
由此,各内力加强材质分别以不同的加压力紧贴在柱子结构的圆周面上,从而产生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性能的提高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并且,由于从加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防止内力加强材质和钢丝绳等的暴露和腐蚀以及外观方面考虑,需要形成灰浆等保护层,因此存在因增加用于形成保护层的灰浆等施工以及根据维护过程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工期增加等原因而使施工的便利性下降的问题。
并且,根据需要对内力加强材质等进行维护以及管理或者拆卸时,需要去除保护层,因此存在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该装置在提高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地提高施工和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
(二)技术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圆周面;加压隔片,其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上以横向外向配置;外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外围,根据结合以及拆卸状态,将所述加压隔片和所述内加强板向所述柱子侧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在此,优选地,所述外加强板在结合的状态下形成圆形平剖面、椭圆形平剖面、多边形平剖面、流线型闭环平剖面中的任何一种平剖面。
并且,优选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外加强板,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所述外加强板的相互结合是通过所述结合孔紧固螺栓和螺母来实现。
此时,更优选地,在各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上形成的两个结合孔,其中至少一个结合孔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
并且,更优选地,所述内加强板和所述外加强板以相互对应的数量来设置。
并且,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一体设置。
此时,优选地,在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的外侧面配置有多个所述加压隔片。
与此同时,优选地,在朝向所述外加强板的所述加压隔片的端部区域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外加强板沿所述柱子的圆周方向滚动接触。
并且,所述柱子具有多边平剖面,所述内加强板能够至少由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多边外侧面的数量的平板部件组成。
此时,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板面上垂直配置。
或者,所述柱子可以具有圆形平剖面,所述各个内加强板能够由曲板部件组成,所述曲板部件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此时,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从所述柱子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
另一方面,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内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圆周面;多个外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外围,以便通过相互结合与所述内加强板隔开;以及加压调节部件,其设置在各所述外加强板上,并将各所述内加强板向所述柱子侧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在此,优选地,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还包括加压隔片,其设置在所述内加强板与所述外加强板之间,并将从所述加压调节部件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所述内加强板。
并且,优选地,所述外加强板上形成有加压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在对应于所述加压隔片的区域上具有内螺纹,所述加压调节部件在所述外加强板的外侧上通过紧固于所述加压调节孔以及从所述加压调节孔解除紧固来将所述加压隔片进行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此时,更优选地,相邻于所述加压调节孔的所述加压隔片的一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加压调节部件的加压槽。
并且,更优选地,所述外加强板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形成圆形平剖面、椭圆形平剖面、多边形平剖面、流线型闭环平剖面中的任何一种平剖面。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所述外加强板的相互结合是通过所述结合孔紧固螺栓和螺母来实现。
此时,优选地,在各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上形成的两个结合孔,其中至少一个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
并且,更优选地,所述内加强板和所述外加强板以相互对应的数量来设置。
并且,更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一体结合。
此时,优选地,在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的外侧面配置多个所述加压隔片。
在此,所述柱子具有多边平剖面,所述内加强板能够至少由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多边外侧面的数量的平板部件组成。
此时,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板面上垂直配置。
或者,所述柱子具有圆形平剖面,所述各个内加强板能够由曲板部件组成,所述曲板部件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此时,优选地,所述加压隔片从所述柱子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该装置在提高柱子结构的内加强性能的同时,显著地提高施工和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以及图2的另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至图3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5至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8是图1至图7的A区域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外加强板与加压隔片的接触区域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0以及图12的另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0至图12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14至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17是图10至图16的A区域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又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外加强板与加压隔片的接触区域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又一形态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的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此时,实施例的相同的组成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1包括:多个内加强板10,其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形成加压面;加压隔片20,其将从后述的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内加强板10;外加强板30,其形成柱子3的外围的外观,并且将加压隔片20向柱子3侧加压。
各内加强板10由板状部件组成,所述板状部件沿着柱子3的圆周面至少隔开规定的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圆周面。在此,柱子3可以是埋设有钢筋5的柱子或者未埋设有钢筋的柱子。
如图1至图5所示,当柱子3为如方形等多边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内加强板10可以由对应于柱子3的各个面的平板部件组成。或者,如图6以及图7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内加强板10可以由对应于柱子3的圆周面的曲板部件组成。
此时,如图2所示,对应于柱子3的一个面的内加强板10可以由具有与柱子3的上下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的单一板状部件组成,或者,如图3所示,还可以以多个板状部件沿柱子3的上下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一个面的方式设置。当然,图2以及图3的单一或多个内加强板10的结构均可以应用于对应于多边平剖面柱子3的平板部件形状的内加强板10或者对应于圆形平剖面柱子3的曲板部件形状的内加强板10。
并且,如前所述,内加强板10除了以沿着柱子3的圆周面至少隔开规定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圆周面的方式配置之外,还可以以各内加强板10分别整体地相接在柱子3的一个面的方式配置。即,柱子3的整个圆周面能够被各内加强板10包围。
基于强度的考虑,这种内加强板10优选为金属板材,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以使用能够保证足够强度的强化塑料板材。并且,这种内加强板10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锚栓等以及另外的固定装置来固定在柱子3上。
另一方面,加压隔片20从各个内加强板10的外侧面以横向外向配置,从而将从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内加强板10。
优选地,沿着柱子3的圆周方向在各个内加强板10上相互设置有多个加压隔片20,并且具有与内加强板10的垂直方向的整体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当然,加压隔片20还可以沿着内加强板10的垂直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设置。并且,虽然图中未示出,加压隔片20还可以设置为杆形状或者棒形状,在内加强板10的整个区域上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结合。
并且,俯视各个加压隔片20时,如图1至图5所示,当柱子3为多边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优选地,在由平板部件组成的内加强板10的板面上垂直配置,如图7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优选地,从由曲板部件组成的内加强板10的中心即柱子3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由此,能够将从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均匀地传递至内加强板10的整个区域。
当然,俯视各个加压隔片20时,如图6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也能够以直线形状配置。
并且,如图9所示,在各个加压隔片20的朝向外加强板30的端部区域上可设置能够自由旋转的滚轮21,所述滚轮与外加强板30的内侧面沿柱子3的圆周方向滚动接触。该滚轮21是用于在对外加强板30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从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沿着加压隔片20的外向方向正确地横向传递至内加强板10,其能够防备因外加强板30施工时的施工误差等原因而导致的加压隔片20的弯曲变形或者因破损而无法正确传递加压力的情况。
优选地,这种加压隔片20的材质与内加强板10的材质相同,并与内加强板10一体形成,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以利用螺栓紧固结构等来将加压隔片20与内加强板10结合在一起来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外加强板30由多个板状部件组成,所述板状部件通过相互结合,在柱子3的圆周区域上通过加压隔片20与内加强板10隔开,并包围柱子3的外围。
优选地,这些外加强板30为能够体现用于提高加压力的张力的结构,并且由多个曲板部件组成,以便通过相互结合来使其形成为具有圆形的平剖面的圆管形状。
并且,优选地,如图1至图4以及图6和图7所示,从利于传递加压力的方面考虑,外加强板30的数量应与内加强板10的数量相对应。即,当设置有4个内加强板10时,设置有4个与各内加强板10对应的外加强板30,从而内加强板10与外加强板30相对配置。当然,如图5所示,外加强板30的数量与内加强板10的数量无关,还可以设置能够相互结合以及拆卸的至少一对的外加强板。
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端部区域形成为结合端部,在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相互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31。通过该结合孔31将螺栓35和螺母37进行紧固,从而各外加强板30包围柱子3的外围,以便使其具有圆形的平剖面,并且外加强板的内侧面将加压隔片20向柱子3侧加压,从而以规定的加压力将各内加强板10紧贴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
此时,为了不影响整体的外观,优选地,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区域形成为相对应的塔轮式咬合结构,以便两侧外加强板30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同一个面上的外侧面和内侧面。
并且,优选地,在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的两个结合孔31、33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这是因为各外加强板30之间的相互结合结构留有余地,因此能够提供施工的便利性,并且能够调节在外加强板30之间的相互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并且,虽然未图示,在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区域上形成的结合孔31,在紧固螺栓35和螺母37之后,可以用另外的收尾盖来盖住,以便结合孔31和螺栓35不会向外暴露。
与此同时,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结合结构可以形成为多种结构。例如,在两个结合端部上形成有相互对接的结合法兰,所述结合法兰以沿着垂直方向具有多个结合孔31的形状形成,通过将所述结合法兰的结合孔31用螺栓35和螺母37紧固的方式将各外加强板30相互结合。
或者,将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的一个区域的两个结合端部形成为通过如前所述的结合孔31、螺栓35以及螺母37的结合结构,在其余的结合端部上形成相互咬合的咬合结构,从而将各外加强板30进行结合。
在此,各外加强板30的拆卸能够通过解除紧固螺栓35与螺母37来简单地实现。
优选地,各外加强板30的材质也是与内加强板10以及加压隔片20的材质相同。
具有这种组成的本发明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1的施工,首先,将包括加压隔片20的各内加强板10隔开规定距离固定并紧贴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
此时,内加强板10的固定可利用如锚栓等紧固件或者特定的粘结剂。
在如此地将内加强板10固定在柱子3的状态下,各加压隔片20向柱子3的外侧横向配置。
在此状态下,将各外加强板30相互结合,以便在柱子3的外围上包围加压隔片20的外侧并接触。此时,外加强板30的结合,如前所述,通过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结合孔31上紧固螺栓35以及螺母37来实现。
此时,如前所述,形成在各外加强板30当中最后结合的彼此相邻的外加强板30的两个结合端部的区域上的两个结合孔31中的其中一个结合孔33为长孔3,利用长孔结构在向内加压各外加强板30的状态下,在长孔状的结合孔33以及与此对应的结合孔31上紧固螺栓35和螺母37,以便使外加强板30具有朝向柱子3的中心部压缩的形式的张力。
这样,各外加强板30将各加压隔片20以横向向柱子3方向加压,传递至加压隔片20的加压力通过内加强板10均匀地传递至柱子3的圆周面的整个区域上,从而显著地增大柱子3的内力。
另一方面,图10至图1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如图10至图1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1,包括:多个内加强板10,其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形成加压面;加压隔片20,其将从后述的外加强板30和加压调节部件40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内加强板10;外加强板30,其形成外围的外观,将加压隔片20向柱子3侧加压;加压调节部件40,其在外加强板30的外侧,将加压隔片20向柱子3侧以可调节加压力的形式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各内加强板10由板状部件组成,所述板状部件沿着柱子3的圆周面至少隔开规定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圆周面。
如图10至图14所示,当柱子3为方形等多边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内加强板10可以由对应于柱子3的各个面的平板部件组成。或者,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内加强板10可以由对应于柱子3的圆周面的曲板部件组成。
此时,如图11所示,对应于柱子3的一个面的内加强板10可以由具有与柱子3的上下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的单一板状部件组成,或者,如图12所示,还可以以多个板状部件沿柱子3的上下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一个面的方式设置。当然,图11以及图12的单一或多个内加强板10的结构均可以应用于对应于多边平剖面柱子3的平板部件形状的内加强板10或者对应于圆形平剖面柱子3的曲板部件形状的内加强板10。
并且,如前所述,内加强板10除了以沿着柱子3的圆周面至少隔开规定距离并相接在柱子3的圆周面的方式配置之外,还可以以各内加强板10分别整体地相接在柱子3的一个面的方式配置。即,柱子3的整个圆周面能够被各内加强板10包围。
基于强度的考虑,这种内加强板10优选为金属板材,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以使用能够保证足够强度的强化塑料板材。并且,这种内加强板10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锚栓等以及另外的固定装置来固定在柱子3上。
另一方面,加压隔片20从各个内加强板10的外侧面以横向外向配置,从而将从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内加强板10。
优选地,如图11所述,沿着柱子3的圆周方向在各个内加强板10上相互设置有多个加压隔片20,并且具有与内加强板10的垂直方向的整体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当然,如图12所示,加压隔片20还可以沿着内加强板10的垂直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设置。并且,虽然图中未示出,加压隔片20还可以设置为杆形状或者棒形状,在内加强板10的整个区域上彼此隔开规定距离而结合。
并且,俯视各个加压隔片20时,如图10至图14所示,当柱子3为多边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优选地,在由平板部件组成的内加强板10的板面上垂直配置,如图16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优选地,从由曲板部件组成的内加强板10的中心即柱子3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由此,能够将从外加强板30传递的加压力均匀地传递至内加强板10的整个区域。
当然,俯视各个加压隔片20时,如图15所示,当柱子3为圆形平剖面形状的柱子时,也能够以直线形状配置。
另一方面,在朝向外加强板30的各个加压隔片20的外向侧端部区域上可形成插入加压调节部件40的一端部的加压槽11。该加压槽将加压调节部件40的加压方向沿加压隔片20的长度方向即横向正确地引导。在对应于该加压槽11的区域的外加强板上形成用于紧固以及解除紧固加压调节部件40的加压调节孔39。当然,如图18所示,还可以是如下形状,在加压隔片20上不形成加压槽11,而是加压调节部件40接触到加压隔片20的端部。
优选地,这种加压隔片20的材质与内加强板10的材质相同,并与内加强板10一体形成,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以利用螺栓紧固结构等来将加压隔片20与内加强板10的相互结合在一起来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外加强板30由多个板状部件组成,所述板状部件通过相互结合,在柱子3的圆周区域上通过加压隔片20与内加强板10隔开,并包围柱子3的外围。
优选地,这些外加强板30为能够体现用于提高加压力的张力的结构,并且由多个曲板部件组成,以便通过相互结合来使其形成为具有圆形的平剖面的圆管形状。
并且,优选地,如图10至图13以及图15和图16所示,从利于传递加压力的方面考虑,外加强板30的数量应与内加强板10的数量相对应。即,当设置有4个内加强板10时,设置4个分别与各个内加强板10对应的外加强板30,从而使内加强板10与外加强板30相对配置。当然,如图14所示,外加强板30的数量与内加强板10的数量无关,还可以设置能够相互结合以及拆卸的至少一对的外加强板。
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端部区域形成为结合端部,在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相互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31。通过该结合孔31将螺栓35和螺母37进行紧固,从而各外加强板30包围柱子3的外围,以便使其具有圆形的平剖面,并且,外加强板的内侧面将加压隔片20向柱子3侧加压,从而以规定的加压力将各内加强板10紧贴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
此时,为了不影响整体的外观,优选地,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区域形成为相对应的塔轮式咬合结构,以便两侧的外加强板30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同一个面上的外侧面和内侧面。
并且,优选地,在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的两个结合孔31、33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这是因为各外加强板30之间的相互结合结构留有余地,因此提供施工的便利性,并且能够调节在外加强板30之间的相互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区域上形成的结合孔31,在紧固螺栓35和螺母37之后,可以用另外的末尾盖来盖住,以便结合孔31和螺栓35不会向外暴露。
与此同时,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结合结构可以形成为多种结构。例如,在两个结合端部上形成有相互对接的结合法兰,所述结合法兰以沿着垂直方向具有多个结合孔31的形状形成,通过将所述结合法兰的结合孔31用螺栓35和螺母37紧固的方式将各外加强板30相互结合。
或者,将各外加强板30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的一个区域的两个结合端部形成为通过如前所述的结合孔31、螺栓35以及螺母37的结合结构,在其余的结合端部上形成相互咬合的咬合结构,从而将各外加强板30进行结合。
在此,各外加强板30的拆卸能够通过解除紧固螺栓35与螺母37来简单地实现
另一方面,在对应于前述的加压隔片20的加压槽11的区域的外加强板板面上形成贯穿的加压调节孔39。在该加压调节孔39的内表面上形成内螺纹,在加压调节部件40上形成外螺纹43,从而能够通过在这些加压调节孔39上紧固加压调节部件40的紧固力的调节来调节加压隔片20的加压力。此时,在加压隔片20上可以不形成加压槽11。即,加压调节部件40能够通过加压调节孔39直接接触到加压隔片20的一端部并进行加压。
优选地,外加强板30的材质也是与内加强板10以及加压隔片20的材质相同。
另一方面,加压调节部件40可以形成为螺栓形态,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紧固于前述的外加强板30的加压调节孔39的外螺纹43,在向外加强板30的外侧暴露的暴露端部区域上形成头部41。在此,头部41的形状可以是如螺栓头等对应于操作工具的形状,以便利用另外的操作工具调节加压调节部件40的紧固力,或者其形状还可以是可抓住的形状,以便操作者根据情况可直接调节紧固力。
此时,当加压隔片20和内加强板10具有与柱子3的上下整个长度相对应的长度或者加压隔片20和内加强板10沿柱子3的上下长度方向以隔开规定距离配置时,沿着各个加压隔片20的上下方向以隔开规定距离设置有多个加压调节部件40、加压槽11以及加压调节孔39。或者,当加压隔片20以杆形状或棒形状设置时,能够以对应于各个加压隔片20的数量来设置。
并且,如图19所示,加压调节部件40能够直接加压内加强板10的多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加压隔片20能够被省略。
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1的施工,首先,将包括加压隔片20的内加强板10隔开规定距离固定并紧贴在柱子3的圆周面上。
此时,内加强板10的固定可利用如锚栓等紧固件或者特定的粘结剂。
在如此地将内加强板10固定在柱子3的状态下,各加压隔片20向柱子3的外侧横向配置。
在此状态下,将各外加强板30相互结合,以便在柱子3的外围上包围加压隔片20的外侧并接触。此时,外加强板30的结合,如前所述,通过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结合孔31上紧固螺栓35以及螺母37来实现。
此时,如前所述,形成在各外加强板30当中最后结合的彼此相邻的外加强板30的两个结合端部的区域上的两个结合孔31中的其中一个结合孔33为长孔,利用长孔结构在向内加压各外加强板30的状态下,在长孔状的结合孔33以及与此对应的结合孔31上紧固螺栓35和螺母37,以便使外加强板30具有朝向柱子3的中心部压缩的形式的张力。
这样,各外加强板30将各加压隔片20以横向向柱子3方向加压,传递至加压隔片20的加压力通过内加强板10均匀地传递至柱子3的圆周面的整个区域上,从而显著地增大柱子3的内力
并且,施工外加强板30之后,可通过调节加压部件40的紧固力,使加压隔片20以操作者所需的适当的加压力来向柱子3侧加压,由此调节柱子3的内力加强程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通过在柱子的圆周面上固定内加强板和加压隔片,并通过将各外加强板相互结合的简单的施工过程,能够加强现有的建筑物或者新建的建筑物的柱子结构的内力。
并且,从外加强板传递的横向加压力通过加压隔片和内加强板均匀地传递至柱子的圆周面的整个区域上,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性能。
并且,内加强板或者加压隔片由于外加强板而不会暴露在外面,因此不会为了外观而另外进行灰浆保护层等的施工。由此能够显著地提高如缩短施工工序以及施工工期等的施工的便利性。
并且,根据需要对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进行维护、管理或者拆卸时,能够仅仅通过解除各外加强板的结合状态和内加强板的固定状态来简单地进行拆卸,因此能够显著地提高维护管理和拆卸的便利性。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更详细地,该装置能够提高内力加强性能的同时,显著地提高施工和维护管理以及拆卸的便利性。

Claims (25)

1.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圆周面;
加压隔片,其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上以横向外向配置,并且,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一体设置;
外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外围,根据结合以及拆卸状态,将所述加压隔片和所述内加强板向所述柱子侧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板在结合的状态下形成圆形平剖面、椭圆形平剖面、多边形平剖面、流线型闭环平剖面中的任何一种平剖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外加强板,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所述外加强板的相互结合通过所述结合孔紧固螺栓和螺母来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上形成的两个结合孔,其中至少一个结合孔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板和所述外加强板以相互对应的数量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的外侧面配置有多个所述加压隔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外加强板的所述加压隔片的端部区域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外加强板沿所述柱子的圆周方向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具有多边平剖面,所述内加强板至少由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多边外侧面的数量的平板部件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板面上垂直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具有圆形平剖面,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由曲板部件组成,所述曲板部件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隔片从所述柱子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
12.一种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内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圆周面;
多个外加强板,其包围所述柱子的外围,以便通过相互结合与所述内加强板隔开;以及
加压调节部件,其设置在各所述外加强板上,并将各所述内加强板向所述柱子侧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加压隔片,其设置在所述内加强板与所述外加强板之间,并将从所述加压调节部件传递的加压力传递至所述内加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板上形成有加压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在对应于所述加压隔片的区域上具有内螺纹,
所述加压调节部件在所述外加强板的外侧上通过紧固于所述加压调节孔以及从所述加压调节孔解除紧固来将所述加压隔片进行加压以及解除加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于所述加压调节孔的所述加压隔片的一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加压调节部件的加压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板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形成圆形平剖面、椭圆形平剖面、多边形平剖面、流线型闭环平剖面中的任何一种平剖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上沿着垂直方向对应地形成有多个结合孔,所述外加强板的相互结合是通过所述结合孔紧固螺栓和螺母来实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外加强板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端部的至少任何一个区域的两侧结合端部上形成的两个结合孔,其中至少一个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板和所述外加强板以相互对应的数量来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外侧面一体结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的外侧面配置多个所述加压隔片。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具有多边平剖面,所述内加强板至少由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多边外侧面的数量的平板部件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隔片在所述内加强板的板面上垂直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子具有圆形平剖面,所述各个内加强板由曲板部件组成,所述曲板部件对应于所述柱子的圆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隔片从所述柱子的中心以放射状配置。
CN201380052645.3A 2012-10-09 2013-10-10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8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11777A KR101391181B1 (ko) 2012-10-09 2012-10-09 기둥 구조물의 내력 보강 장치
KR10-2012-0111782 2012-10-09
KR10-2012-0111777 2012-10-09
KR1020120111782A KR101391184B1 (ko) 2012-10-09 2012-10-09 기둥 구조물의 내력 보강 장치
PCT/KR2013/009030 WO2014058231A1 (ko) 2012-10-09 2013-10-10 기둥 구조물의 내력 보강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331A CN104718331A (zh) 2015-06-17
CN104718331B true CN104718331B (zh) 2016-10-26

Family

ID=50477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6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8331B (zh) 2012-10-09 2013-10-10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8331B (zh)
WO (1) WO2014058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5780B (zh) * 2015-08-10 2018-05-25 河海大学 薄壁冷弯钢管再生骨料混凝土异形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9582A (ja) * 1996-02-01 1997-08-12 Shimizu Corp 補強用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構造物の補強方法
CN1702271A (zh) * 2005-06-30 2005-11-30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1105066A (zh) * 2007-08-02 2008-01-16 广州大学 一种增强型加劲横肋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CN201180376Y (zh) * 2008-01-23 2009-01-14 贵州大学 外包预应力紧固式钢管混凝土矩形柱或圆柱
CN101581152A (zh) * 2009-06-05 2009-11-18 武汉大学 外套钢管混凝土扩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
CN201546456U (zh) * 2009-10-27 2010-08-11 华侨大学 新型预应力钢板套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5706A (ja) * 1995-11-06 1997-05-13 San Lock Kiko:Kk 補強被覆工素材および補強被覆工
JP4044528B2 (ja) * 2004-02-18 2008-02-06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体の補強器具
KR101029731B1 (ko) * 2007-08-07 2011-04-18 현대주철산업 주식회사 맨홀의 속 뚜껑
KR100979181B1 (ko) * 2008-04-24 2010-08-31 주식회사 무이 이엔지 건축사 사무소 건축물 기둥 구조
JP5353130B2 (ja) * 2008-09-03 2013-11-27 株式会社大林組 補強を施した柱の仕上げ方法、補強を施した柱の仕上げ材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9582A (ja) * 1996-02-01 1997-08-12 Shimizu Corp 補強用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構造物の補強方法
CN1702271A (zh) * 2005-06-30 2005-11-30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1105066A (zh) * 2007-08-02 2008-01-16 广州大学 一种增强型加劲横肋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CN201180376Y (zh) * 2008-01-23 2009-01-14 贵州大学 外包预应力紧固式钢管混凝土矩形柱或圆柱
CN101581152A (zh) * 2009-06-05 2009-11-18 武汉大学 外套钢管混凝土扩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
CN201546456U (zh) * 2009-10-27 2010-08-11 华侨大学 新型预应力钢板套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331A (zh) 2015-06-17
WO2014058231A1 (ko)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3531B1 (ko) 사면 보호구조 및 보호방법
CN205976197U (zh) 一种具有功能梯度的混凝土复合墙板结构、建筑物
KR100930829B1 (ko) 락볼트 연결용 커플러를 갖는 판넬
CN207620124U (zh) 一种新增钢梁与原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207727959U (zh) 建筑施工脚手架用扁铁式刚性连墙件
EP2586935B1 (en) Method for reinforcing a wall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reinforcement system
WO2014120311A3 (en) Blast-resistant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panels and reinforcing structures for use therein
CN103556780B (zh) 一种翼缘防屈曲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04718331B (zh) 柱子结构的内力加强装置
CN106320191A (zh) 预张拉钢丝‑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装置
KR101072234B1 (ko) 기둥 내진 성능향상 및 지속적인 체결력 유지용 체결부를 구비하는 복합재료 보강장치
CN102733603A (zh) 一种利用高强度钢绞线进行大跨异型楼板的施工方法
CN103243834A (zh) 自复位支撑
CN102852279B (zh) 一种凸凹叠合面的预应力钢筋砼叠合梁
TWM576181U (zh) Column bundle stirrup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eismic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CN104812972B (zh) 复合钢托梁
CN104264782B (zh)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52277A (zh) 一种先张法异形钢筋砼预制主梁
CN106088472A (zh) 一种大长宽比钢骨混凝土柱的箍筋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KR101213588B1 (ko) 지반 성토용 타이케이블
DE202012001342U1 (de) Transportanker für Doppelwände
CN205804999U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塔吊的连接结构
CN104963460B (zh) 一种带锥筒的空间网格状结构钢筋连接器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12205U (zh)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器
RU147447U1 (ru) Композитные арматура и гибкие связи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