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3426A -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3426A
CN104713426A CN201510151285.3A CN201510151285A CN104713426A CN 104713426 A CN104713426 A CN 104713426A CN 201510151285 A CN201510151285 A CN 201510151285A CN 104713426 A CN104713426 A CN 104713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rod
outer wing
hol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12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3426B (zh
Inventor
李云锋
汪文龙
信傲
李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Hubei Space Technology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Hubei Space Technology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Hubei Space Technology Academy filed Critical Gene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Hubei Space Technology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5101512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3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3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3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3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3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主要包括内翼、外翼、前主轴组件、后主轴组件和联动杆;前主轴组件主要包括前主轴、前推杆和前楔形承力块;前推杆安放于前主轴的内孔,前楔形承力块安装于前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前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前部的固连;后主轴组件主要包括后主轴、后推杆和后楔形承力块;后楔形承力块安装于后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后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时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后部的完全固连。本发明实现翼面折叠状态自锁、触发解锁、自动展开以及在展开到规定角度后锁定功能,减小了翼面的横向尺寸,节省载具空间,提高载具运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背景技术
为缩小贮存、运输和发射装置上导弹体积,而将弹翼的一部分或全部折叠,使翼展减小,当导弹飞离发射装置后,弹翼自动展开,保证导弹正常飞行。也有些导弹的折叠翼面仅用于缩小贮存、运输过程中的体积,当导弹装到发射装置上时,即将弹翼展开。
折叠弹翼是在翼面展向的一部分或翼根部用折叠机构将弹翼折叠,解除约束后,弹翼即自动展开并在规定位置上锁定,能实现弹翼折叠、展开和锁紧的机构即折叠弹翼的折叠机构。折叠弹翼的折叠机构一般包括展开装置与锁紧装置两部分。展开装置的作用是使处于折叠状态的翼面在一定条件下展开。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弹翼的折叠部分展开后,能使弹翼的固定部分与折叠部分两者可靠地锁定为一个整体,以便共同承担气动力,为导弹提供升力。
近年来,在导弹上采用折叠翼面的趋势日益增多,采用折叠弹翼不仅可以缩小导弹的横向尺寸,便于箱式贮装、运输和发射,同时也可节省导弹的贮运空间,增加车辆或舰艇的运载能力,减少阵地车辆数目、提高战斗力。
目前常见的折叠弹翼形式主要有:卷叠式、潜入式、尾叠式、纵向折叠式、横向折叠式、多次折叠式和伸缩折叠式等。展开锁定系统多为弹簧机构,也有用液压系统或火工品形成的燃气压力系统。对折叠机构的要求是连接可靠,机构简单,展开迅速,锁定牢固,重量轻、体积小、气动外形好。
折叠机构作为折叠弹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折叠弹翼的尺寸大小、安装空间和使用环境条件、力学环境条件等不同,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折叠机构。目前常采用的折叠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舵轴方向(对于翼则为垂直于翼根弦)的轴向折叠机构,一类是垂直于舵轴方向(对于翼则为平行于翼根弦)的横向折叠机构。轴向折叠机构通常是由锁紧销加压缩弹簧组成,折叠机构由翼面约束,展开到位后插入销孔进行锁紧,或由翼面展开过程中惯性将锁紧销压缩,展开到位后再插入销孔进行锁紧,轴向锁紧机构可由一到两组组成。此种折叠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占用尺寸小,在尺寸小较小的导弹折叠弹翼上应用较广,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折叠弹翼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且当翼面温度过高时,压缩弹簧容易失效,进而导致锁紧机构失效,此外,当弹体经受较大的振动环境和侧向过载时,轴向锁紧机构容易松动。横向折叠机构形式较为多样,通过横向设置两个锁紧点,使折叠弹翼能承受较大的翼面法向载荷。此种折叠机构是通过在折叠弹翼上设置两个锁紧销,锁紧销后端安装压缩弹簧,由一连杆将两锁紧销固定在折叠舵内翼的两端面以内,当折叠弹翼外翼展开时,由折叠弹翼外翼的惯性将连杆剪断,固定在折叠弹翼内翼里的锁紧销解锁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插入折叠弹翼外翼两端的销孔,使折叠弹翼外翼锁紧并固定。此种折叠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锁紧较好,但剪断连杆会产生多余物,且展开锁紧的可靠性降低,同时该折叠机构无止锁功能,在振动量级较大或是气动热较严酷的环境中,折叠机构容易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能够实现翼面折叠状态自锁、触发解锁、自动展开以及在展开到规定角度后锁定,相比现有技术,减小了翼面的横向尺寸,从而缩小储存、运输和发射装置上导弹体积,节省载具空间,提高载具运载能力。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包括内翼和外翼,还包括前主轴组件、后主轴组件、联动杆、调节螺母、动力推杆、前压缩弹簧、后压缩弹簧和扭力杆;
所述前主轴组件包括前主轴、前推杆、前楔形承力块、前转接臂、前定位销钉和前回位弹簧芯轴;所述前主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内翼前部,其为空心轴,空心轴的柱面开有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所述前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翼铰接,实现所述前主轴相对所述内翼固定不动,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前主轴和所述内翼转动;所述前推杆安放于前主轴的内孔,所述前推杆的后端加工方形键,前推杆的柱面开有矩形通孔;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安装于所述前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并通过所述前定位销钉实现与所述前推杆的定位;所述前转接臂通过所述前推杆后端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所述前推杆可带动前楔形承力块和前转接臂沿所述前主轴内孔轴向滑动,所述前主轴柱面两个前后分布的矩形通孔分别构成了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和所述前转接臂的运动空间,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前部的完全固连;所述前回位弹簧芯轴为台阶轴,与所述前推杆的前端面接触,可沿所述前主轴内孔与所述前推杆一起轴向滑动;
所述后主轴组件包括后主轴、后推杆、后楔形承力块、后转接臂、后定位销钉和后堵盖;所述后主轴设置于所述内翼后部,其为中部空心轴,其柱面上开有成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所述后主轴与所述外翼实现径向连接,所述后主轴与所述外翼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后主轴和所述外翼绕所述内翼转动;所述后推杆的前端加工方形键,柱面开有矩形通孔;所述后楔形承力块安装于所述后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并通过所述后定位销钉实现与所述后推杆的完全定位;所述后转接臂通过所述后推杆前端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所述后推杆可带动后楔形承力块和后转接臂沿所述后主轴内孔轴向滑动,所述后主轴柱面两个前后分布的矩形通孔构成了所述楔形承力块和所述后转接臂的运动空间,所述后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时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后部的完全固连;所述后堵盖与所述内翼固连且与后主轴前端面接触,以对所述后主轴轴向限位;
所述联动杆组件,其前、后端分别设有转接板并分别与所述前转接臂和所述后转接臂面接触,用于实现所述前推杆和所述后推杆的同步作动;
所述动力推杆与所述后推杆后端连接,用于将触发位移由所述动力推杆传递到所述后推杆;
所述前压缩弹簧,套放于所述前回位弹簧芯轴上且前端被限位;
所述后压缩弹簧,套放于所述后推杆上且前端被限位;
所述调节螺母为带有内螺纹和外法兰面的结构件,内螺纹与所述后推杆后端外螺纹配合,外法兰面与所述后压缩弹簧接触,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母可调节后压缩弹簧的预压缩量;
所述扭力杆的前端连接所述前主轴的后端,后端连接所述后主轴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外翼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外翼前接头和外翼后接头;
所述外翼前接头为前后两端孔径小、中间内部孔径大的中空结构,所述前主轴贯穿该中空结构以实现所述外翼与所述前主轴的铰接,后端通孔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两条直径的夹角为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内翼的折叠角度,外翼前接头的中部空间为所述前楔形承力块轴向运动空间;
所述外翼后接头包括后接头本体,后接头本体中心开有方形通孔,所述后主轴贯穿该方形通孔以实现所述外翼与所述后主轴的固定连接,方形通孔的一组相对边处加工有两个相对的楔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翼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内翼前接头和内翼后接头;
所述内翼前接头为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外翼前接头,U型槽前部和后部结构上均开有圆孔,用于支撑所述前主轴并实现轴向定位;U型槽前部结构上的圆孔带有四个内接平面,并在前主轴柱面加工与其匹配的四个内接平面,用于实现所述前主轴周向限位,U型槽后部结构上的圆孔外接两个共直径的楔形槽;
所述内翼后接头为带有内阶梯孔的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外翼后接头,U型槽前部结构上开有前大后小的三级阶梯孔,阶梯孔中最小孔沿周向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两调节间的夹角为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内翼的折叠角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能够实现翼面折叠状态自锁、触发解锁、自动展开以及在展开到规定角度后锁定,相比现有技术,减小了翼面的横向尺寸,从而缩小储存、运输和发射装置上导弹体积,节省载具空间,提高载具运载能力。本发明装置连接可靠,机构简单,展开迅速,重量轻、体积小、气动外形较好,适宜与在导弹装到发射装置上时,即将弹翼展开中的大型折叠弹翼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折叠翼面处于展开锁紧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折叠翼面处于展开锁紧状态时前后接头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2(a)为前接头局部放大图,图2(b)为后接头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翼面处于展开锁紧状态时图1中A-A和B-B剖视图,其中,图3(a)为A-A剖视图,图3(b)为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翼面处于展开解锁状态时前后接头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4(a)为前接头局部放大图,图4(b)为后接头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折叠翼面处于折叠锁紧状态时图1中A-A和B-B剖视图,其中,图5(a)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5(b)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前主轴组件锁紧时的结构图,其中,图6(a)为剖视图,图6(b)为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后主轴组件锁紧时的结构图,其中,图7(a)为剖视图,图7(b)为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的联动杆组件结构图,其中图8(a)为剖视图,图8(b)为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外翼前接头的结构图,图9(a)为剖视图,图9(b)为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外翼后接头的结构图,其中,图10(a)为剖视图,图10(b)为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内翼前接头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内翼后接头的结构图,其中,图12(a)为剖视图,图12(b)为轴测图。
图中,1为内翼、2为外翼、3为前主轴组件、4为后主轴组件、5为联动杆组件、6为调节螺母、7为动力推杆、8为前压缩弹簧、8’为后压缩弹簧、9为扭力杆、10为扭杆前接头、11为扭杆后接头、12为前主轴、13为前推杆、14为前楔形承力块、14’为后楔形承力块、15为前转接臂、16为定位销钉、17为前回位弹簧芯轴、18为后主轴、19为后推杆、20为后转接臂、21为后堵盖、22为外翼前接头、23为外翼后接头、24为内翼前接头、25为内翼后接头、26为内翼后接头衬套、27为前弹簧套筒、28为后弹簧套筒、29为联动杆支承座、30为联动杆、31为前转接板、32为后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12,本发明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内翼1、外翼2、前主轴组件3、后主轴组件4、联动杆组件5、调节螺母调节螺母6、动力推杆7、压缩弹簧8和扭力杆9。
前主轴组件3包括前主轴12、前推杆13、前楔形承力块14、前转接臂15、前定位销钉16、前回位弹簧芯轴17
前主轴12是前主轴组件3的安装基础,同时也是内翼1和外翼2是前铰接轴。前主轴12为中部带有法兰盘的空心台阶轴,所述前主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内翼前部,其柱面上开有成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柱面一端加工有四个内接平面,另一端开有径向通孔。前主轴12通过其上前后两个柱面、法兰盘和带四个内接平面的端面与内翼1实现径向定位、轴向定位和周向定位,通过前部柱面与外翼2铰接,所述前主轴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翼铰接,实现所述前主轴12相对所述内翼1固定不动,所述外翼2相对所述前主轴12和所述内翼1转动。
所述前推杆13为圆形截面杆件,安放于前主轴的内孔,所述前推杆13的后端加工方形键,前推杆13的柱面开有矩形通孔。
前楔形承力块14是主承力件,安装于前推杆13的矩形通孔中,通过前定位销钉16实现与前推杆13的完全定位。前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前部的完全固连,一起承受气动载荷。前楔形承力块14整体为矩形截面,前部铣有两个楔形齿。
前转接臂15通过前推杆13端部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
前楔形承力块14和前转接臂15与前推杆13固连后,可沿前主轴12内孔轴向滑动,前主轴12柱面的两个矩形通孔构成了前楔形承力块14和前转接臂15的运动空间。
前回位弹簧芯轴17为台阶轴,与前推杆13的前端面接触,可沿前主轴12内孔一起轴向滑动。
后主轴组件4包括后主轴18、后推杆19、后楔形承力块14’、后转接臂20、后定位销钉16和后堵盖21。
后主轴18是后主轴组件4的安装基础,同时也是内翼1和外翼2后铰接轴。后主轴18设置于所述内翼后部,其为中部带有方键的空心台阶轴,其柱面上开有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后主轴18通过其上中部和后部两个柱面与内翼1实现径向定位、轴向定位,通过中后部方键与外翼2实现径向连接,这样,后主轴18与外翼2保持相对固定,后主轴18和外翼2绕内翼1相对转动。
后推杆19为等截面圆形杆件,前端加工方形键,后端加工外螺纹,柱面开有矩形通孔。
后楔形承力块14’安装于后推杆19的矩形通孔中,通过后定位销钉16实现与后推杆19的完全定位。
后转接臂20通过后推杆19端部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
所述后推杆19可带动后楔形承力块14’和后转接臂20沿所述后主轴18内孔轴向滑动,后主轴18柱面的两个矩形通孔构成了楔形承力块14和后转接臂20的运动空间。所述后楔形承力块14’向后滑动时插入外翼2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后部的完全固连.
所述后堵盖21与所述内翼2通过螺栓固连且与后主轴18前端面接触,以对所述后主轴18轴向限位。
联动杆组件5是传动组件,用于将触发位移从翼面后部传递到翼面前部,实现前后铰接点的联动。联动杆组件,前、后端分别设有转接板并分别与所述前转接臂和所述后转接臂面接触,用于实现所述前推杆和所述后推杆的同步作动。联动杆组件5由联动杆支承座29、联动杆30、前转接板31、后转接板32和标准件组成。联动杆30为细长杆结构,可沿联动杆支承座29内孔前后滑动。联动杆30前后端通过螺栓与前转接板31和后转接板32固连。联动杆支承座29通过螺栓与内翼2结构固连。前转接板31与前转接臂15面接触,后转接板32与后转接20臂面接触。
动力推杆7是触发位移的输入,为圆形截面杆件,前端加工有内螺纹,与后推杆后端外螺纹配合,实现触发位移由动力推杆7传递到后推杆19。
所述前压缩弹簧8,套放于所述前回位弹簧芯轴17上且前端被限位。
所述后压缩弹簧8’:,套放于所述后推19杆上且前端被限位。
调节螺母6为带有内螺纹和外法兰面的结构件,内螺纹与后推杆19后端外螺纹配合,外法兰面与所述后压缩弹簧8’接触,外法兰面与所述后压缩弹簧8’接触,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母6可调节后压缩弹簧8’的预压缩量。
扭力杆9为金属弹性元件,扭力杆两端可以承受一定的相对扭矩,当扭力杆处于扭转状态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其功能和扭转弹簧类似。扭力杆9的前端连接所述前主轴的后端,后端连接所述后主轴的前端。扭力杆9两端均为长方体接头,前端沿径向开通孔。扭力杆9通过前端长方体接头和径向通孔与扭杆前接头10固连,通过后端长方体接头与扭杆后接头11周向连接。扭力杆9沿长度方向仅有前端固连,后端仅周向约束而轴向自由,可保证其在扭转时可沿长度方向自由变形。
扭杆前接头10后端开有内矩形槽和径向孔,前端柱面径向开有通孔,前端柱面和径向孔与前主轴12后端内孔和径向孔配合,通过标准件连接完全固定。
扭杆后接头11前端开有内矩形槽,后端柱面径向开有通孔,柱面和径向孔与后主轴18前端内孔和径向孔配合,通过标准件连接完全固定。
外翼2由外翼前接头22、外翼后接头23、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组装而成。横梁与纵梁铆接后与外翼前接头22和外翼后接头23螺接。
外翼前接头22为前后两端孔径小、内部孔径大的中空结构,所述前主轴贯穿该中空结构以实现所述外翼2与所述前主轴12的铰接,后端通孔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两条直径的夹角为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内翼的折叠角度,。外翼前接头的内部空间为前楔形承力块14轴向和周向运动空间。
外翼后接头23包括后接头本体,后接头本体中心开有方形通孔,所述后主轴18贯穿该方形通孔以实现所述外翼2与所述后主轴18的固定连接,方形孔与后主轴18方键配合实现周向传动。方形通孔的一组相对边处加工有两个相对的楔形槽,当后楔形承力块14’沿后主轴18轴向移动插入楔形槽内时,实现外翼后接头23和内翼后接头25的完全固连,一起承受气动载荷。
内翼1由内翼前接头24、内翼后接头25、内翼后接头衬套26、前弹簧套筒27、后弹簧套筒28、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组装而成。横梁与纵梁铆接后与内翼前接头24和内翼后接头25螺接。
内翼前接头24为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外翼前接头22,U型槽前部和后部结构上均开有圆孔,用于支撑前主轴12并实现轴向定位。U型槽前部结构上的圆孔带有四个内接平面,用于实现前主轴12周向限位,U型槽后部结构上的圆孔带有两个外接楔形槽和两个外接直槽,当后楔形承力块14沿前主轴12轴向滑动时可插入楔形槽内,与前主轴12共同作用实现内翼1和外翼2的完全固连,两个外接直槽是前主轴组件3安装时楔形承力块14的通道。
内翼后接头25为带有内阶梯孔的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所外翼后接头23,U型槽前部结构上开有前大后小的三级阶梯孔,阶梯孔中最小孔沿周向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用于与楔形承力块14啮合,两对直槽间的夹角(钝角)为外翼2相对内翼1的折叠角度。U型槽后部结构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小径大于直槽底部直径,便于前部结构上4个直槽的加工。U型槽后部结构螺纹孔内嵌所内翼后接头衬套26,便于内翼后主轴18的支撑。
前弹簧套筒27和后弹簧套筒28为中空管件,端部带法兰面,通过法兰面分别与内翼前接头24和内翼后接头25固连,提供压缩弹簧支撑条件并保护内部压缩弹簧。
本发明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其工作过程如下:
外翼2通过前主轴12和后主轴18与内翼1铰接,前主轴12与内翼1固定,后主轴18与外翼周向固定,使得后主轴18与外翼2可一起相对内翼1转动,前主轴12和后主轴18轴向均固定不动。楔形承力块14与前推杆13固定,另一个楔形承力块14与后推杆19固定,前推杆13和后推杆19可分别沿前主轴12和后主轴18内孔轴向滑动,带动前后楔形承力块14一起轴向滑动。联动杆组件5通过前转接臂15和后转接臂20将前推杆13和后推杆19连接在一起,实现前推杆13和后推杆19的同步作动。
展开锁紧状态到折叠锁紧状态过程如下:
折叠翼面处于展开锁紧状态时,前后接头处各零部件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前、后楔形承力块在前、后压缩弹簧的推力下紧紧压入接头直槽或楔形槽内,将内翼1和外翼2固结起来,此时可承受外载荷。当解锁力桂东动力推杆7向前移动时,在联动杆组件5、前转接臂15和后转接臂20的作用下,后推杆19和前推杆13同步向前滑动,前、后楔形承力块亦向前滑动,前后压缩弹簧8被压缩,当前、后楔形承力块后端面脱离内翼前接头24和内翼后接头25端面时,折叠翼面解锁,外翼2可在外力作用下沿内翼1转动,转动很小角度后解锁力即可停止作用。当外翼2相对内翼1转动到规定的角度后,前后接头处的槽再次对准,前、后楔形承力块在前、后压缩弹簧推力下,自动插入接头槽内,再次将内翼1和外翼2固结起来,此时,折叠翼面处于折叠锁紧状态。
折叠锁紧状态到展开锁紧状态过程如下:
在外翼2相对内翼1折叠转动过程中,扭力杆9前端固定,后端转动,扭力杆储能。当解锁力推动动力推杆7向前移动时,在联动杆组件5、前转接臂15和后转接臂20的作用下,后推杆19和前推杆13同步向前滑动,楔形承力块14亦向前滑动,前、后压缩弹簧被压缩,当前、后楔形承力块后端面脱离内翼前接头24和内翼后接头25端面时,折叠翼面再次解锁,此时,在扭力杆9的扭矩下,外翼2相对内翼1快速展开到位,前后接头处的槽再次对准,前、后楔形承力块在前、后压缩弹簧的推力下,自动插入接头槽内,再次将内翼1和外翼2固结起来,此时,折叠翼面处于展开锁紧状态。
由于受到折叠翼解锁形式和几何空间的制约,本发明适用与需要缩小贮存、运输过程中的体积,当导弹装到发射装置上时,即将弹翼展开的折叠弹翼上。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发明,因此,凡是采用本发明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一些简单的变化或更改的设计,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包括内翼和外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主轴组件、后主轴组件、联动杆、调节螺母、动力推杆、前压缩弹簧、后压缩弹簧和扭力杆;
所述前主轴组件包括前主轴、前推杆、前楔形承力块、前转接臂、前定位销钉和前回位弹簧芯轴;所述前主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内翼前部,其为空心轴,空心轴的柱面开有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所述前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翼铰接,实现所述前主轴相对所述内翼固定不动,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前主轴和所述内翼转动;所述前推杆安放于前主轴的内孔,所述前推杆的后端加工方形键,前推杆的柱面开有矩形通孔;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安装于所述前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并通过所述前定位销钉实现与所述前推杆的定位;所述前转接臂通过所述前推杆后端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所述前推杆可带动前楔形承力块和前转接臂沿所述前主轴内孔轴向滑动,所述前主轴柱面两个前后分布的矩形通孔分别构成了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和所述前转接臂的运动空间,所述前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前部的完全固连;所述前回位弹簧芯轴为台阶轴,与所述前推杆的前端面接触,可沿所述前主轴内孔与所述前推杆一起轴向滑动;
所述后主轴组件包括后主轴、后推杆、后楔形承力块、后转接臂、后定位销钉和后堵盖;所述后主轴设置于所述内翼后部,其为中部空心轴,其柱面上开有成两个前后分布且周向错位的矩形通孔;所述后主轴与所述外翼实现径向连接,所述后主轴与所述外翼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后主轴和所述外翼绕所述内翼转动;所述后推杆的前端加工方形键,柱面开有矩形通孔;所述后楔形承力块安装于所述后推杆的矩形通孔中,并通过所述后定位销钉实现与所述后推杆的完全定位;所述后转接臂通过所述后推杆前端方形键与之实现固连;所述后推杆可带动后楔形承力块和后转接臂沿所述后主轴内孔轴向滑动,所述后主轴柱面两个前后分布的矩形通孔构成了所述楔形承力块和所述后转接臂的运动空间,所述后楔形承力块向后滑动时插入外翼上设置的楔形槽内,实现内翼和外翼后部的完全固连;所述后堵盖与所述内翼固连且与后主轴前端面接触,以对所述后主轴轴向限位;
所述联动杆组件,其前、后端分别设有转接板并分别与所述前转接臂和所述后转接臂面接触,用于实现所述前推杆和所述后推杆的同步作动;
所述动力推杆与所述后推杆后端连接,用于将触发位移由所述动力推杆传递到所述后推杆;
所述前压缩弹簧,套放于所述前回位弹簧芯轴上且前端被限位;
所述后压缩弹簧,套放于所述后推杆上且前端被限位;
所述调节螺母为带有内螺纹和外法兰面的结构件,内螺纹与所述后推杆后端外螺纹配合,外法兰面与所述后压缩弹簧接触,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母可调节后压缩弹簧的预压缩量;
所述扭力杆的前端连接所述前主轴的后端,后端连接所述后主轴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翼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外翼前接头和外翼后接头;
所述外翼前接头为前后两端孔径小、中间内部孔径大的中空结构,所述前主轴贯穿该中空结构以实现所述外翼与所述前主轴的铰接,后端通孔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两条直径的夹角为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内翼的折叠角度,外翼前接头的中部空间为所述前楔形承力块轴向运动空间;
所述外翼后接头包括后接头本体,后接头本体中心开有方形通孔,所述后主轴贯穿该方形通孔以实现所述外翼与所述后主轴的固定连接,方形通孔的一组相对边处加工有两个相对的楔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内翼前接头和内翼后接头;
所述内翼前接头为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外翼前接头,U型槽前部和后部结构上均开有圆孔,用于支撑所述前主轴并实现轴向定位;U型槽前部结构上的圆孔带有四个内接平面,并在前主轴柱面加工与其匹配的四个内接平面,用于实现所述前主轴周向限位,U型槽后部结构上的圆孔外接两个共直径的楔形槽;
所述内翼后接头为带有内阶梯孔的U型槽结构,U型槽内部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外翼后接头,U型槽前部结构上开有前大后小的三级阶梯孔,阶梯孔中最小孔沿周向外接两对共直径的楔形槽,两调节间的夹角为所述外翼相对所述内翼的折叠角度。
CN201510151285.3A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Active CN104713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285.3A CN104713426B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285.3A CN104713426B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3426A true CN104713426A (zh) 2015-06-17
CN104713426B CN104713426B (zh) 2016-05-11

Family

ID=5341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1285.3A Active CN104713426B (zh) 2015-04-01 2015-04-01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342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685A (zh) * 2016-02-18 2016-07-06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翼面双向双位折叠结构
CN106352746A (zh) * 2016-10-18 2017-01-25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折叠翼自动同步解锁驱动装置
CN106994256A (zh) * 2017-06-07 2017-08-01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机翼
CN113460320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无人机用助推器分离机构及使用其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4053A (en) * 1954-03-17 1957-10-02 Ml Aviation Co Ltd Improvements in releasable attachment devices for use in aircraft
CN2633385Y (zh) * 2003-07-11 2004-08-18 蔡裕琦 模型飞机楔式主翼台的结构改良
CN102230765A (zh) * 2011-05-26 2011-11-02 浙江理工大学 直连式折叠翼纵向展开机构
CN102704451A (zh) * 2012-06-19 2012-10-03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斜槽排洪系统的双翼楔形盖板
CN104165553A (zh) * 2014-09-02 2014-11-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用于折叠翼的锁紧解锁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4053A (en) * 1954-03-17 1957-10-02 Ml Aviation Co Ltd Improvements in releasable attachment devices for use in aircraft
CN2633385Y (zh) * 2003-07-11 2004-08-18 蔡裕琦 模型飞机楔式主翼台的结构改良
CN102230765A (zh) * 2011-05-26 2011-11-02 浙江理工大学 直连式折叠翼纵向展开机构
CN102704451A (zh) * 2012-06-19 2012-10-03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斜槽排洪系统的双翼楔形盖板
CN104165553A (zh) * 2014-09-02 2014-11-26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用于折叠翼的锁紧解锁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685A (zh) * 2016-02-18 2016-07-06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翼面双向双位折叠结构
CN106352746A (zh) * 2016-10-18 2017-01-25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一种折叠翼自动同步解锁驱动装置
CN106994256A (zh) * 2017-06-07 2017-08-01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机翼
CN113460320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无人机用助推器分离机构及使用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3426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3426A (zh) 一种滑动楔块式横向折叠翼面
US7642492B2 (en) Single-axis fin deployment system
CN104089547B (zh) 一种折叠舵面的展开与锁定装置
US8415598B1 (en) Extendable fins for a tube-launched projectile
CN203629478U (zh) 一种用于横向折叠弹翼的拨片式折叠机构
CN103935531B (zh) 一种二维矢量调节机构
CN110230955A (zh) 潜入式折叠翼同步横向展开锁紧机构及其展开锁紧方法
CN104165553B (zh) 一种用于折叠翼的锁紧解锁机构
CN102363444B (zh) 一种尾翼横向折叠机构
CN104677199A (zh) 一种单驱动多折叠舵面同步展开机构
CN109631685B (zh) 一种栅格舵的折叠展开装置
CN203949574U (zh) 一种折叠舵面的展开与锁定装置
CN102774494A (zh) 可自动张开飞行器折叠舵
CN111059965A (zh) 一种具有限位自锁功能的小径弹翼片展开机构
CN104527997B (zh) 一种用于连接和解锁卫星的同步装置
CN109539902B (zh) 一种大展弦比的电驱折叠翼系统
CN112964138A (zh) 一种小口径火箭旋转式折叠尾翼
CN111114753B (zh) 一种无动力源剪刀式折叠翼面及其展开方法、飞行器
CN104677200B (zh) 一种二次折叠翼面横向展开机构
US2925966A (en) Folding fin or wing for missiles
CN210833270U (zh) 潜入式折叠翼同步横向展开锁紧机构
CN109631683B (zh) 一种栅格舵的折叠展开装置
CN204461240U (zh) 二次折叠翼面横向展开机构
CN208254325U (zh) 导弹用单一动力源同步驱动式二次折叠展开机构
EP3874224B1 (en) Brake assembly, detonator and project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