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182A - 门锁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2182A
CN104712182A CN201410833195.8A CN201410833195A CN104712182A CN 104712182 A CN104712182 A CN 104712182A CN 201410833195 A CN201410833195 A CN 201410833195A CN 104712182 A CN104712182 A CN 104712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handlebar stem
dialing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31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2182B (zh
Inventor
兽根孝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2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2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1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08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operable by a plurality of k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02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r rings arranged on a single axis, each disc being adjustable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04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with tumbler discs on a single axis, all the discs being adjustable by rotating a shiftable knob

Abstract

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可选择性地利用2个部件,实现双重锁形式和应急开锁形式的装置。该门锁把手装置在把手杆(4)上设有拨号锁(6)以及圆筒锁(7)。在将锁片(8)安装在拨号锁6与圆筒锁(7)之间的锁定位置(P)的情况下,利用2个锁对把手座(1)和把手杆(4)实施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来解除把手的锁定。在将锁杆(9)安装在锁定位置(P)的情况下,利用2个锁锁定把手座(1)和把手杆(4),并通过任意一个解锁,从而解除把手的锁定。

Description

门锁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容纳服务器、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的各种机柜上使用的门锁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门锁把手装置一般设有固定于门上的把手座、通过转轴相对于把手座可起伏旋转安装的把手杆以及通过把手杆的操作可以与箱体等的固定边框上的锁扣结合脱离的锁舌。这种结构的装置采用的形式为:在开关门时从把手座拉起把手杆并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锁舌与锁扣结合脱离,在关闭门后使把手杆倒伏容纳于把手座上。
在这种门锁把手装置中,已知将具有可与设置在把手杆侧或把手座侧的接收部结合脱离的锁定部件的圆筒锁嵌装于相对的把手座或把手杆上。在这种装置中,在将把手杆容纳于把手座上的状态下,将钥匙插入圆筒锁的锁孔,通过以规定的上锁方向实施转动操作来锁定把手杆,并通过沿规定的开锁方向转动操作钥匙来解除把手杆的锁定。
过去,为了简化机柜的管理,使用这种门锁把手装置的用户希望提供具有主锁功能的门锁系统,即,管理员保管作为主钥匙的以同一编码设定的钥匙,管理员或管理员委托人可用该钥匙打开大量全部机柜的系统。另外,为了加强安全,也有用户希望提供具有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即如果不用2把不同的钥匙同时操作就无法给对象物开锁的系统。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使用2个圆筒锁的门锁把手装置的方案。该门锁把手装置由JP-2008-14037-A公开。
在该门锁把手装置中,如图5所示,在把手杆120的自由端附近的把手座110部分设有第1个圆筒锁111,在该圆筒锁111的转子114上连动装有曲柄锁板113。该曲柄锁板113的弯曲端部112在向把手杆120的自由端前进的位置与从该自由端后退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把手杆120的自由端附近部分设有第2个圆筒锁121,在该圆筒锁121的转子124上连动装有长锁板122。该长锁板122在从设置在把手杆120上的导槽123的一端开口伸出的位置与从另一端开口伸出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把手座110的底部内侧设有把手接收座115或电子锁装置。在门关闭上锁的状态下,第2个圆筒锁121处于上锁状态,使长锁板122的前端部与把手接收座115的紧固爪部或电子锁装置的柱塞前端的锁定爪部结合,将把手杆120约束保持在容纳位置。当第2个圆筒锁121处于开锁状态时,通过使长锁板122的基端部与曲柄锁板113的弯曲前端部112的背面侧结合,从而保持把手杆120的约束状态。这样,就可提供为了解除把手杆120的约束而必须同时对第1个圆筒锁111及第2个圆筒锁121进行开锁操作的双重锁功能。
另外,在把手座110的底部内侧既未设置把手接收座115也末设置电子锁装置的情况下,使第2个圆筒锁121的长锁板122的前端部对于上锁功能无效。这样,在门关闭上锁的状态下,第2个圆筒锁121处于上锁状态,长锁板122的基端部与同样处于上锁状态的第1个圆筒锁111的曲柄锁板113的弯曲前端部112的背面侧结合,以便将把手杆120约束保持在容纳位置。为了解除把手杆120的约束,只要对第2个圆筒锁121实施解锁操作,以便使长锁板122的基端部脱离曲柄锁板113的弯曲前端部112,或者对第1个圆筒锁111实施解锁操作,以使曲柄锁板113的弯曲前端部112脱离长锁板122的基端部即可。这样,只要对第1个圆筒锁111与第2个圆筒锁121中的一个实施解锁操作,就可解除把手杆120的约束,这样就可选择任意一个圆筒锁作为通常使用的锁,选择另一个圆筒锁作为主锁用的锁。通过以许多不同的钥匙编码设定前者的钥匙,以同一编码设定后者的钥匙,由此可提供拥有丰富牙花数的主锁功能。
在这种门锁把手装置中,由于装配装置的对象即机柜的内部空间或对象机柜设置场所中的外部空间的制约,人们要求尽量减少把手座向门后侧的突出量或把手杆向门前侧的突出量。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减少把手杆的厚度或把手座的深度尺寸,使装置整体变薄,嵌装在把手杆或把手座中的圆筒锁也必须是薄型的。但是,薄型圆筒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作为内部锁定机构装入的盘簧(disc tumbler)或销簧(pintumbler)的数量较少,因此,所获得的牙花数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这种门锁把手装置中,既能够使装置整体结构变薄又能够容易地获得极多的牙花数,并且可选择地满足提供以加强安全性为目的的具有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或者满足能提供以易于机柜管理为目的的具有主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项发明的要点在于:提供—种门锁把手装置,其设有固定在门上的把手座,相对于上述把手座可起伏转动地安装的把手杆,以及锁舌,所述锁舌通过上述把手杆的转动操作可与设置于装有门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结合脱离,通过在开关门时将上述把手杆从上述把手座上拉起并进行转动操作,使上述锁舌与上述锁扣结合脱离,并且在门关闭后,使上述把手杆倒伏容纳于上述把手座上,其中,在上述把手装置的把手杆上设置带有多个拔号盘的拨号锁和可通过规定的钥匙上锁及开锁的圆筒锁,上述拨号锁采用的形式为,通过转动操作上述拔号盘,使拔号盘外周面上带有的符号形成与预先设定的开锁符号串不同的符号串,由此将前进状态的锁闩锁定在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使上述拔号盘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一致,由此解除上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的锁定,形成可以从上述锁定位置后退的开锁状态;上述圆筒锁的形式为,带有转子及与转子连动的锁定部件,通过将规定的钥匙插入转子的锁孔并沿上锁方向转动操作,从而使上述锁定部件前进到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用上述钥匙沿开锁方向转动操作上述转子,从而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锁定位置后退而达到开锁状态,在上述把手座与上述把手杆之间并且在上述拨号锁与上述圆筒锁之间,设定上述拨号锁的锁闩及上述圆筒锁的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处设置上述拨号锁及上述圆筒锁通用的锁片,上述锁片固定设置在上述把手座侧,在与上述拨号锁的上述锁闩相对的—侧具有锁闩结合部,该锁闩结合部随着上述把手杆的拉起操作或倒伏操作形成的上述把手杆的运动,沿后退方向和前进方向顺次移动导引上述前进状态的锁闩以便可以结合脱离该锁闩,在与上述圆筒锁的上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通过上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可结合脱离上述锁定部件的锁定部件结合部,并且形成双重锁形式,即:通过上述拨号锁与上述圆筒锁,对容纳于上述把手座中的上述把手杆实施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由此解除上述把手杆的锁定。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锁片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安装到把手座的安装部,前端部为锁闩的结合脱离侧端部,上述锁闩结合部由锁闩导引部和锁闩锁定部构成,其中,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前端部以剖面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或与这些形状近似的曲面形成,并且可以沿后退方向及前进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所述锁闩锁定部与上述锁闩导引部的基端部侧邻接并以大致凹状形成,并且可以结合前进状态的锁闩,上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上述锁定部件可以嵌合的锁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二项发明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设有固定在门上的把手座,相对于上述把手座可起伏转动地安装的把手杆,以及锁舌,所述锁舌通过上述把手杆的转动操作可与设置于装有门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结合脱离,通过在开关门时将上述把手杆从上述把手座上拉起并进行转动操作,使上述锁舌与上述锁扣结合脱离,并且在门关闭后,使上述把手杆倒伏容纳于上述把手座上,其中:在上述把手装置的把手杆上设置带有多个拔号盘的拨号锁和可通过规定的钥匙上锁及开锁的圆筒锁,上述拨号锁采用的形式为,通过转动操作上述拔号盘,使拔号盘外周面上带有的符号形成与预先设定的开锁符号串不同的符号串,由此将前进状态的锁闩锁定在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使上述拔号盘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一致,由此解除上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的锁定,形成可以从上述锁定位置后退的开锁状态;上述圆筒锁的形式为,具有转子及与该转子连动的锁定部件,通过将规定的钥匙插入转子的锁孔并沿上锁方向转动操作,从而使上述锁定部件前进到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用上述钥匙沿开锁方向转动操作上述转子,从而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锁定位置后退而达到开锁状态,在上述把手座与上述把手杆之间并且在上述拨号锁与上述圆筒锁之间,设定上述拨号锁的锁闩及上述圆筒锁的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处选择性地设置上述拨号锁及上述圆筒锁通用的锁片或锁杆,上述锁片固定设置在上述把手座侧,在与上述拨号锁的上述锁闩相对的一侧具有锁闩结合部,该锁闩结合部随着由上述把手杆的拉起操作或倒伏操作形成的上述把手杆的运动,沿后退方向和前进方向顺次导引上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以便可以结合脱离该锁闩,在与上述圆筒锁的上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通过上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可结合脱离上述锁定部件的锁定部件结合部,设置上述锁杆,使其基端部枢轴支承于上述把手座侧,并通过弹簧部件向上述圆筒锁方向对其前端部侧实施转动施力,在与上述拨号锁的上述锁闩相对的—侧具有上述锁闩可以抵接的锁闩结合部,在与上述圆筒锁的上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锁定部件结合部,该锁定部件结合部通过上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可以结合脱离上述锁定部件并且随着上述把手杆的拉起或倒伏操作,导引前进状态的上述锁定部件从基端部侧向前端部方向或者按相反方向移动,同时被前进状态的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锁闩按压,通过将上述锁片安装在该锁定位置,形成下述形式,即:由上述拨号锁和上述圆筒锁对容纳于上述把手座上的上述把手杆实施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解除上述把手杆的锁定,通过将上述锁杆安装在该锁定位置,形成下述形式,即:通过上述拨号锁和上述圆筒锁锁定上述把手座和上述把手杆,并且,通过对上述拨号锁或上述圆筒锁中的任一个实施解锁操作,解除上述把手杆的锁定。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锁片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安装到把手座的安装部,前端部为锁闩的结合脱离侧端部,上述锁闩结合部由锁闩导引部和锁闩锁定部构成,其中,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前端部以剖面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或与这些形状近似的曲面形成,并且在把手杆拉起或倒伏时可以沿后退方向及前进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所述锁闩锁定部与上述锁闩导引部的基端部侧邻接并以大致凹状形成,并且在把手杆倒伏时可以与前进状态的锁闩结合,上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在把手杆倒伏时前进状态的上述锁定部件可以嵌合的锁槽。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锁杆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枢转支承在把手座上的枢轴支承部,前端部为旋转侧端部,上述锁闩结合部以在把手杆倒伏时可以与处于前进状态的锁闩抵接的大致平面状形成,上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在把手杆倒伏时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可以嵌合的锁槽、在前端部侧沿扩大锁槽方向倾斜形成的凸轮斜面、以及延续上述凸轮斜面并在前端部侧以逐渐离开上述锁闩结合部的方向倾斜形成的斜面,上述凸轮斜面和上述斜面在把手杆拉起时,向前端部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在把手杆倒伏时以相反方向导引),同时被该锁定部件向上述锁闩推压。
采用本申请第一项发明的门锁把手装置,在把手杆上设有拨号锁和圆筒锁,在把手座与把手杆之间并且在拨号锁与圆筒锁之间设定拨号锁锁闩及圆筒锁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通过在该锁定位置处将锁片固定设置在把手座侧,构成由拨号锁和圆筒锁将容纳于把手座上的把手杆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而解除把手杆的锁定的形式。这样,在拨号锁和圆筒锁中仅需使用形状、结构简单的锁片,就能比较容易地实现具有可靠双重锁功能的把手装置。这样,通过将拨号锁和圆筒锁关联嵌入把手杆中,从而既能够使装置整体结构较薄的同时又能够容易地获得极多的牙花数,并可满足用户提出的为了加强安全希望提供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
另外,采用本申请第二项发明的把手装置,在把手杆上设置拨号锁和圆筒锁,在把手座与把手杆之间并且在拨号锁与圆筒锁之间设定拨号锁锁闩及圆筒锁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通过在该锁定位置处将作为选择性部件中的一个的锁片固定设置于把手座侧,构成由拨号锁和圆筒锁将容纳于把手座上的把手杆双重锁定,并且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来解除把手杆锁定的形式。并且,通过在该锁定位置处设置作为选择性部件中的另一个的锁杆,将其基端部枢转支承于把手座侧,通过弹簧部件向圆筒锁方向对其前端部侧转动施力,构成通过拨号锁和圆筒锁将容纳在把手座上的把手杆锁定,并通过对其中的任意一个实施解锁操作来解除把手杆的锁定的形式。这样,只需更换最少的选择性部件,就可使一个门锁把手装置选择性地拥有双重锁功能和单锁功能,由此能够使把手装置整体的许多部件实现通用化,从而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以此方式将拨号锁和圆筒锁关联嵌入把手杆中,既可使装置整体结构较薄的同时又可容易地获得极多的牙花数,并可选择性地满足用户提出的为了加强安全希望提供具有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和为了简化机柜管理希望提供具有主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中门锁把手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以双重锁形式构成把手装置时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以应急开锁形式(单锁形式)构成把手装置时的侧面剖面图。
图4是显示图2中双重锁形式的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面图,图4(1)显示了把手杆倒伏容纳时,图4(2)显示了把手杆拉起转动时。
图5是以往的门锁把手装置的侧面剖面图。
(符号说明)
H    门锁把手装置
1    把手座
10   开口
2     把手轴
4     把手杆
5     锁舌
6     拨号锁
61    拔号盘
62    凸轮盘
63    中心轴
64    压缩盘簧
65    锁板
66    滑动件
67    锁闩
7     圆筒锁
70    锁孔
71    转子
73    锁定部件
74    钥匙
P     锁定位置
S     部件空间
8     锁片
81    锁闩结合部
82    锁闩导引部
83    锁闩锁定部
84    锁定部件结合部
9     锁杆
91    锁闩结合部
92    锁定部件结合部
93    锁槽
94    凸轮斜面
95   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在图1、图2及图3中显示了门锁把手装置(下面,简称为把手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把手装置H设有:固定于门上的把手座1、相对于把手座1可起伏转动安装的把手杆4、以及通过把手杆4的转动操作可与设置在供门安装的箱体等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图示省略)结合脱离的锁舌5。在开关门时,通过从把手座1上拉起把手杆4并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锁舌5相对于锁扣结合脱离,在门关闭后,使把手杆4倒伏容纳在把手座1上。
把手座1以正面具有开口10的纵向细长的箱形形成,凸缘11在开口10的整个周缘向外侧伸出。在把手座1的上部与门的前表面成直角地形成轴承孔12,在其内部可旋转但沿前后方向不可移动地插入有把手轴2。把手轴2的后端部形成方轴部2a。该把手座1从门的正面侧嵌入设置在门上的纵长接收孔内,通过从把手座1的背面侧嵌合的剖面U形的锁衬板及螺丝钉紧固在门上。
把手杆4以纵向细长的板状形成,以便能嵌合容纳于把手座1的开口10内,其下端部伸展到把手座1的下端部之下。在把手杆4背面侧的上端部形成用于将把手杆4枢转安装在把手轴2上的凹部41,在中间部以凹状在把手杆4的长度方向上较长地形成拨号锁容纳空间42。拨号锁6容纳在该容纳空间42内,并通过背板43被贴合固定。在把手杆4背面侧的下端部从背面向后方突出形成近似方筒形的圆筒锁容纳部44,将圆筒锁7安装于该容纳部44内。把手轴2以前端部周围留有游隙空间的方式被插入该把手杆4的凹部41内,并通过与门的前表面平行的转轴3被枢轴连接。
这样,当使把手杆4倒向把手座1时,把手杆4的主体部分的背面侧部分进入把手座1的正面开口10内。把手杆4的下端部从把手座1的下端部突出于下方,以便在用户从把手座1上拉起把手杆4时易于用指尖勾到。将把手杆4从把手座1上倾斜拉起规定的角度,在该状态下,握住把手杆4转动时,把手轴2与把手杆4一体旋转。锁舌5以横向较长的圆角的大致长方状形成,在其一端附近形成与把手轴2的方轴2a对应的方形轴孔50。该锁舌5通过旋转角度控制板嵌入把手轴2的方轴2a中,再嵌入垫圈,通过螺栓32紧固。采用这种结构,当倾斜拉起把手杆4并向规定的打开方向转动时,把手轴2通过转轴3能够以相同方向一体旋转,使锁舌5与固定边框侧的锁扣结合,当向与其相反的关闭方向转动把手杆4时,把手轴2通过转轴3以相同方向一体转动,从而使锁舌5与固定边框侧的锁扣脱离。
在把手装置H中,将具有多个拔号盘61的拨号锁6和通过规定钥匙上锁/开锁的圆筒锁7安装于把手杆4上。
拨号锁6设有多个拔号盘61和短筒形的多个凸轮盘62,其中,所述拔号盘61在外周面上以多个等角度间隔标示有数字等符号且在中央具有通孔,所述凸轮盘62嵌插于拔号盘61的通孔中而层叠在一起且在中央带有轴孔,使这些拔号盘61与凸轮盘62形成叠层体。该叠层体在凸轮盘62的轴孔中插入圆棒形的中心轴63,并通过压缩盘簧64向圆筒锁7的方向被施力移动。另外,拨号锁6还设有:带有供拔号盘61的一部分嵌入的矩形开口部的锁板65、以及滑动件66,该滑动件66可以沿拔号盘61与凸轮盘62的叠层体前进后退,并具有向前端突出的锁闩67。
拔号盘61的通孔由小径孔部和其上下两侧的大径孔部构成。凸轮盘62由小径筒部和大径缘部构成。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压缩盘簧64的施力,凸轮盘62的小径筒部嵌插于拔号盘61的小径孔部,并从一个大径孔部突出。凸轮盘62的大径缘部嵌入拔号盘61的另一大径孔部,其端面与邻接的凸轮盘62小径筒部的端面抵接。另外,在凸轮盘62的小径筒部的根部周面的左右各侧,按一定间隔形成3个连动凸起。在拔号盘61的小径孔部的内周面,以等间隔形成数量与在外周面上标示的符号的数量相等的连动槽。通过连动凸起与连动槽的结合,拔号盘61与凸轮盘62结合为一体。
通过使凸轮盘62相对于拔号盘61沿轴向移动,解除连动槽与连动凸起之间的结合,之后,使其相对旋转连动槽设置间隔整数倍的角度后,使凸轮盘62向拔号盘61移动,由此适当地改变拔号盘61与凸轮盘62的相位。由此可实现开锁符号串的设定改变。
拨号锁6的中心轴63插入形成在背板43的竖立壁板部上的轴孔和形成在分隔壁板部上的轴孔中。拔号盘61及凸轮盘62的施力用的压缩盘簧64嵌入中心轴63中,并在末端的凸轮盘62与竖立壁板部之间被压缩。
另外,凸轮盘62的大径缘部周面的一部分以扇形切除,形成左右2个V字型角部,这些角部与锁板65结合。另外,在拔号盘61的外周面上,以相等间隔在邻接的符号之间形成多个定位槽,将拔号盘61的姿势保持用板簧部件固定于背板43的侧壁板部上,板簧部件的前端凸起部与定位槽弹性结合。
锁板65的下端部的一侧作为锁定端部,在上下各端部的另—侧分别形成支轴凸起。一个支轴凸起由背板43的竖立壁板部支撑,另一支轴凸起由背板43的分隔壁板部的通孔支撑。另外,在该锁板65的矩形开口部之间的板部分形成左右两个V字状的接收槽。并且,锁板65的锁定端部通过压缩盘簧上跳到不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结合的位置。这样,当凸轮盘62的V字状角部与锁板65的接收槽结合时,锁板65的锁定端部定位于不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结合的位置。之后,凸轮盘62的V字型角部从锁板65的接收槽脱离,凸轮盘62的大径缘部的圆周面抵达两个接收槽之间的峰部,从而锁板65旋转到滑动件66的阻止部抵达锁定端部的位置。
滑动件66由板材构成,在—侧部的下端侧具有可与锁板65的锁定端部结合的阻止部,在两侧形成导槽。通过使在背板43的主体部分及侧壁板部向内形成的导引凸起与该导槽结合,沿背板43可滑动地安装滑动件66。在拔号盘61与凸轮盘62的叠层体外侧,沿叠层体可滑动地设置滑动件66。另外,在滑动件66上切制出弹簧接收凸起,在该凸起与在背板43上切制出的弹簧接收凸起之间嵌入压缩盘簧形的弹簧件,在正常状态下滑动件66前端的锁闩67被朝圆筒锁7侧施力前进。
以此方式构成拨号锁6,并将其组装在把手杆4背面侧的容纳空间42中。构成叠层体的拔号盘61的圆周的一部分从在把手杆4正面与背面之间切制形成的多个横长狭缝40突出。通过转动拔号盘61,使各个拔号盘61的外周面上标示的符号形成与预先设定的开锁符号串不同的符号串,由此使前进状态的锁闩67在锁定位置被锁定而形成上锁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各个拔号盘61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相同,从而可解除前进状态的锁闩67的锁定,使其变为可从锁定位置后退的开锁状态。
在圆筒锁7中,作为内部锁机构使用了公知的盘簧锁机构。形成在转子71后端面上的偏心凸轮凸起72嵌入形成于锁定部件73的基部上的横长狭缝中,在转子71的后端面上,沿垂直方向(图2、图3中的上下方向)可前进后退地安装锁定部件73。另外,作为圆筒锁7的内部锁机构,也可使用销簧锁机构等其它锁机构。该圆筒锁7与把手杆4下端部的容纳部44同芯安装,使圆筒锁7的锁孔70在把手杆4的正面露出。在把手杆4背面侧的圆筒锁容纳部44的上表面形成锁定部件73用的穿过口45,锁定部件73可以进出。
以此方式设置的圆筒锁7通过将规定的钥匙插入转子71的锁孔70中并使转子71向上锁方向旋转,锁定部件73前进到锁定位置而成为上锁状态,通过用钥匙向开锁方向旋转转子71,锁定部件73从锁定位置后退而成为开锁状态。
在将这种拨号锁6和圆筒锁7安装到把手杆4上时,锁闩67及锁定部件73的锁定位置P设定在把手座1与把手杆4之间、拨号锁6与圆筒锁7之间。在该锁定位置P设置部件空间S,在该空间S中选择性安装锁片8(参见图2)或锁杆9(参见图3)。
如图2所示,作为选择项之一的锁片8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安装到把手座1的安装部,前端部为锁闩67的结合脱离侧端部。设置于该锁片8的前端部侧的锁闩结合部由锁闩导引部82和锁闩锁定部83构成,其中,所述锁闩导引部82的前端部以剖面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或与这些形状近似的曲面状形成,并且在把手杆4拉起或倒伏时,可沿后退方向及前进方向顺次移动导引前进状态的锁闩67;所述锁闩锁定部83与锁闩导引部82的基部侧邻接并以大致凹状形成,并且在把手杆4倒伏时可与前进状态的锁闩67结合。设置于锁片8基部侧的锁定部件结合部84形成有在把手杆4倒伏时可以与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73嵌合的锁槽。这样,锁片8的基端部的安装部通过固定轴固定于把手座1的底面上,以便锁片8从把手座1的底面以大致水平方向(与门大致形成直角)延伸到部件空间S内。通过以此方式将锁片8安装到把手座1上,一方面,在与拨号锁6的锁闩67相对的—侧设置有通过拨号锁6的上锁/开锁动作可以结合脱离锁闩67的锁闩结合部81,另一方面,在与圆筒锁7的锁定部件73相对的—侧设置有通过圆筒锁7的上锁/开锁动作可以结合脱离锁定部件73的锁定部件结合部84。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锁杆9由板状块体形成,其基部为被把手座1枢转支承的枢轴支承部,前端部为转动侧端部。设置于该锁杆9的前端部侧的锁闩结合部91以在把手杆4倒伏时可以与处于前进状态的锁闩67抵接的大致平面状形成。设置于锁杆9基部侧的锁定部件结合部92由在把手杆4倒伏时可以与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73嵌合的锁槽93、在前端部侧向扩大锁槽93方向倾斜形成的凸轮斜面94、以及与凸轮斜面94相连并以逐渐离开锁闩结合部91的方向倾斜形成于前端部侧的斜面95构成。该凸轮斜面94和斜面95在把手杆4拉起时,向锁杆9前端部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73,在把手杆4倒伏时向反方向进行导引,同时被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73向锁闩67推压。这样,锁杆9的基部的枢轴支承部通过枢轴及盘簧枢转支承于把手座1的底面,锁杆9从该把手座1的底面以大致水平延伸到部件空间S内,并沿垂直方向、即朝向圆筒锁7(的外周面)被转动施力。通过以此方式将锁杆9安装到把手座1上,在与拨号锁6的锁闩67相对的—侧设置通过拨号锁6的上锁/开锁动作可以与锁闩67抵接的锁闩结合部91,在与圆筒锁7的锁定部件73相对的—侧设置通过圆筒锁7的上锁/开锁动作可以与锁定部件73结合脱离的锁定部件结合部92。
把手装置H具有以上结构,并采用以下称为“双重锁形式”的形式形成,即:在将锁片8安装在部件空间S(锁定位置P)中时,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对容纳于把手座1中的把手杆4进行双重锁定,并通过对这两个锁6、7进行解锁操作来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另一方面,可采用以下称为“应急开锁形式”的形式形成,即:在将锁杆9安装于部件空间S(锁定位置P)时,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锁定把手座1和把手杆4,并通过对拨号锁6或圆筒锁7中的某一个实施解锁操作来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如已说明的那样,把手座1均是从门的正面侧嵌入设置于门上的纵长接收孔内,并通过从把手座1的背面侧嵌合的剖面U形的锁衬板及螺丝钉紧固在门上。
图4显示了以双重锁形式构成该把手装置H时的使用示例。
在该把手装置H中,由设备的所有人或管理员预先向允许使用设备的用户分配拨号锁6的开锁符号串,并交付用于打开圆筒锁7的钥匙74。
当用户为了使用设备需要关门上锁时,关上门,如图4(1)所示,在将把手杆4按倒并容纳于把手座1上的状态下,以与所分配的特定开锁符号串不同的序列,转动拨号锁6的拔号盘61。以此方式,由于拨号锁6的锁板65转动,锁板65的锁定端部移动到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接触的位置,因此,滑动件66的后退移动被锁板65阻止,拨号锁6达到上锁状态。在该上锁状态下,即使想从把手座1上拉起把手杆4,由于处于前进状态的拨号锁6的锁闩67与锁片8的锁闩锁定部83结合,限制了锁闩导引部82的移动,因此,阻止了把手杆4拉起方向的转动。进而,当用户进一步将钥匙74插入圆筒锁7的锁孔中并以上锁方向使其转动时,转子71旋转且锁定部件73前进,并与锁片8的锁定部件结合部(锁槽)84结合。这样,即使以从把手座1上拉起的方向转动把手杆4,由于圆筒锁7的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73锁定在锁片8的锁定部件结合部(锁槽)84中,因此,能够阻止把手杆4拉起方向的转动。这样,把手杆4被双重锁定。
相反,当用户为了使用设备而开锁打开门时,应从已描述的门上锁的状态,将钥匙74插入圆筒锁7的锁孔中并向开锁方向旋转。由此,圆筒锁7的转子71旋转,锁定部件73后退而解除与锁片8的锁定部件结合部(锁槽)84的结合。此处,虽然首先解除了圆筒锁7的锁定,但是,由于拨号锁6在上锁状态,即滑动件66前端的锁闩67与锁片8的锁闩锁定部83结合的状态下,滑动件66后退方向的移动被锁板65阻止,因此,把手杆4拉起方向的转动被控制在不能的状态。之后,转动拨号锁6的拔号盘61以使达到所分配的特定开锁符号串的序列。这样,由于拨号锁6的锁板65转回并回到原先的位置,锁板65的锁定端部返回到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脱离的位置,因此,达到不会阻止滑动件66向拨号锁6主体部方向后退移动的状态,拨号锁6处于开锁状态。若在该开锁状态下,向从把手座1上拉起的方向转动把手杆4,则拨号锁6的锁闩67通过锁闩导引部82的导引从锁片8的锁闩锁定部83以后退方向、前进方向依次移动,以便如图4(2)所示,越过锁闩导引部82而与锁片8脱离,以规定角度的倾斜状态将把手杆4拉起。之后,若绕把手轴2旋转操作该把手杆4,则通过把手轴2与把手杆4连接的锁舌5与设备容纳箱体等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部脱离,从而解除了相对于门的固定边框的约束,在这种状态下直接将把手杆4往身前拉就可开门。
这样,在双重锁形式的把手装置H中,把手杆4在倒伏容纳于把手座1上的状态下,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双重锁定,只有对拨号锁6和圆筒锁7双方进行开锁操作,才能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
下面,参照图3对以应急开锁形式构成该把手装置H时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在该把手装置H中,设备所有人或管理员预先向允许使用设备的用户分配拨号锁6的开锁符号串。另一方面,圆筒锁7通常处于上锁状态,为了使例如比用户权限更大的管理员(以下,称为上级权限者。)不使用上述开锁符号串就可拉起把手杆4进行操作,将圆筒锁7的钥匙74交给上级权限者。
当用户需要关闭设备的门并上锁时,关闭门,在使把手杆4倒伏并容纳于把手座1上的状态下,将拨号锁6的拔号盘61转动到所分配的特定开锁符号串以外的序列。这样,由于锁板65转动,锁板65的锁定端部移动到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接触的位置,因此,滑动件66的后退被锁板65阻止,拨号锁6处于上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滑动件66前端的锁闩67所结合的锁杆9无法以解除约束的方向(图3中的向上方向)后退旋转。在拨号锁6的上锁状态下,如果想向从把手座1上拉起的方向转动把手杆4,则把手杆4只能转动很小的角度,圆筒锁7的锁定部件73的前端部处于被按压在锁杆9的凸轮斜面94上的阶段,拉起方向的转动被阻止。
即使是在这种拨号锁6的上锁状态下,上级权限者也可以不使用所分配的特定开锁符号串而以拉起的方向转动操作把手杆4。如已描述的那样,由于上级权限者持有圆筒锁7的钥匙74,因此,在用户忘记拨号锁6的开锁符号串或者拨号锁6的开锁符号串被不了解的局外人或入侵者将拔号盘61转到不正规角度、或者无意中将拨号锁6设定在上锁状态等紧急情况下,上级权限者可使用钥匙74打开圆筒锁7,以操作把手杆4开门,另外也可重置拨号锁6的上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权限者将钥匙74插入圆筒锁7的转子71的锁孔中,通过所需的钥匙齿形编码向开锁方向驱动内部锁机构。这样,若通过钥匙74向开锁方向转动操作可转动的转子71,则从把手杆4的穿过口45将锁定部件73引入把手杆4的内部,从而解除锁定部件73的端部与锁杆9的锁槽93的结合状态。如上所述,在拨号锁6处于上锁状态时,由于锁板65的锁定端部处于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接触的位置,因此,滑动件66的后退移动被锁板65阻止,锁杆9无法向解除约束的方向(图3中的向上方向)后退旋转。但是,在用钥匙74对圆筒锁7实施开锁操作时,由于锁定部件73后退到不与锁杆9结合的位置,因此,把手杆4将不受锁杆9的干涉,从而可以从把手座1拉起把手杆4。总之,即使拨号锁6的拔号盘61上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不符,只要用钥匙74将圆筒锁7打开,就可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当然,在重置拨号锁6的上锁状态时,在开门之后,通过从门的背面侧操作适当的重置装置,就可解除不正规的上锁状态,并进行复原处理。
相反,当用户为了使用设备而需要开锁打开门时,要适当地正反转动拨号锁6的拔号盘61以使其达到分配给自己的开锁符号串。当拔号盘61的符号排列成所分配的开锁符号串时,拨号锁6达到开锁状态。也就是说,锁板65的锁定端部移动到不与滑动件66的阻止部结合的位置,从而达到不会阻止滑动件66向拨号锁6的主体部方向后退移动的状态。此时,圆筒锁7处于上锁状态,锁定部件73的前端部与锁杆9的锁槽93结合,通过弹簧部件向圆筒锁7对锁杆9旋转施力,由此保持该结合状态。以此方式,将把手杆4约束在把手座1的正面开口10内的倒伏、容纳位置。
在该状态下,在以从把手座1拉起的方向转动把手杆4时,由于锁定部件73的前端部推压与锁杆9的锁槽93连续的凸轮斜面94,因此,锁杆9以枢轴为中心向解除约束的方向(图3中的向上方向)退避转动,提升滑动件66前端的锁闩67,使锁杆9后退移动。由于在从把手座1将把手杆4拉至规定角度的阶段,锁定部件73的前端部不再推压锁杆9,因此,锁杆9因弹簧部件的施力而返回至大致水平的待机位置。另外,滑动件66也因弹簧部件的施力而前进返回至原始位置。
在拉起转动该把手杆4时或者在拉起转动之后,若手握把手杆4绕把手轴2转动操作,则通过把手轴2与把手杆4连接的锁舌5与设备容纳箱体等的固定边框上的锁扣部脱离,从而解除相对于门的固定边框的约束,在此状态下向身前拉动把手杆4,即可开门。
这样,在应急开锁形式的把手装置H中,把手杆4在倒伏容纳于把手座1上的状态下,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被锁定,通常,只要使拨号锁6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致,就可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并进行操作,而圆筒锁7可用于忘记开锁符号等特殊情况下的上锁和开锁。另外,也可仅仅将拨号锁6或圆筒锁7中的一个用作单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该把手装置H,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构成,即:通过在把手杆4上设置拨号锁6和圆筒锁7,在把手座1与把手杆4之间并且在拨号锁6与圆筒锁7之间设定拨号锁6的锁闩67及圆筒锁7的锁定部件73的锁定位置P,将锁片8固定于把手座1侧而设置于该锁定位置P,由此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将容纳于把手座1中的把手杆4双重锁定,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可以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所以,拨号锁6和圆筒锁7一起只需使用形状、结构简单的锁片8,就可比较容易地实现具有可靠双重锁功能的把手装置。并且,通过以此方式使拨号锁6和圆筒锁7关联并装入把手杆4中,既可使装置整体结构较薄,还可很容易地获得极多的牙花数,并可满足用户希望以加强安全为目的提供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
另外,根据该把手装置H,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构成,即:通过在把手杆4中设置拨号锁6和圆筒锁7,在把手座1与把手杆4之间并且在拨号锁6与圆筒锁7之间设定拨号锁6的锁闩67及圆筒锁7的锁定部件73的锁定位置P,通过将作为选择性部件的锁片8固定于把手座1侧以设置于该锁定位置P,由此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将容纳于把手座1中的把手杆4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就可以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另外,通过代替作为选择性部件的上述锁片8,在该锁定位置P还设置锁杆9,将其基端部以枢轴支承于把手座1侧并通过弹簧部件沿圆筒锁7方向对其前端部侧实施施力转动,以便通过拨号锁6和圆筒锁7锁定把手座1和把手杆4,并通过打开其中的任一个解除把手杆4的锁定。这样,只需更换最少的选择性部件,就能够使一个把手装置选择性地具有双重锁功能或单锁功能,使把手装置整体的许多部件可以通用,从而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以此方式将拨号锁6和圆筒锁7关联装配在把手杆4中,可使装置整体结构较薄的同时还能很容易地获得极多的牙花数,并可选择性地满足用户希望以加强安全为目的提供具有双重锁功能的门锁系统和希望以易于机柜管理为目的提供具有主锁功能的门锁系统的要求。

Claims (5)

1.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设有:固定在门上的把手座;相对于所述把手座能起伏转动地安装的把手杆;以及锁舌,所述锁舌通过所述把手杆的转动操作能与设置于装有门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结合脱离,通过在开关门时将所述把手杆从所述把手座上拉起并进行转动操作,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结合脱离,并且在门关闭后,使所述把手杆倒伏容纳于所述把手座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装置的把手杆上设置带有多个拔号盘的拨号锁和能通过规定的钥匙上锁及开锁的圆筒锁,
所述拨号锁采用的形式为,通过转动操作所述拔号盘,使拔号盘外周面上带有的符号形成与预先设定的开锁符号串不同的符号串,由此将前进状态的锁闩锁定在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使所述拔号盘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一致,由此解除所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的锁定,形成能从所述锁定位置后退的开锁状态,
所述圆筒锁的形式为,带有转子及与该转子连动的锁定部件,通过将规定的钥匙插入转子的锁孔并沿上锁方向转动操作,从而使所述锁定部件前进到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用所述钥匙沿开锁方向转动操作所述转子,从而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后退而达到开锁状态,
在所述把手座与所述把手杆之间并且在所述拨号锁与所述圆筒锁之间,设定所述拨号锁的锁闩及所述圆筒锁的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处设置所述拨号锁及所述圆筒锁通用的锁片,
所述锁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座侧,在与所述拨号锁的所述锁闩相对的一侧具有锁闩结合部,该锁闩结合部随着所述把手杆的拉起操作或倒伏操作形成的所述把手杆的运动,沿后退方向和前进方向顺次移动导引所述前进状态的锁闩以便能结合脱离该锁闩,在与所述圆筒锁的所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通过所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能结合脱离所述锁定部件的锁定部件结合部,
形成双重锁形式,即:通过所述拨号锁与所述圆筒锁,对容纳于所述把手座中的所述把手杆实施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由此解除所述把手杆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片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安装到把手座的安装部,前端部为锁闩的结合脱离侧端部,所述锁闩结合部由锁闩导引部和锁闩锁定部构成,其中,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前端部以剖面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或与这些形状近似的曲面形成,并且能沿后退方向及前进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所述锁闩锁定部与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基端部侧邻接并以大致凹状形成,并且能结合前进状态的锁闩,所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所述锁定部件能嵌合的锁槽。
3.一种门锁把手装置,其设有:固定在门上的把手座;相对于所述把手座能起伏转动地安装的把手杆;以及锁舌,所述锁舌通过所述把手杆的转动操作能与设置于装有门的固定边框侧的锁扣结合脱离,通过在开关门时将所述把手杆从所述把手座上拉起并进行转动操作,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结合脱离,并且在门关闭后,使所述把手杆倒伏容纳于所述把手座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装置的把手杆上设置带有多个拔号盘的拨号锁和能通过规定的钥匙上锁及开锁的圆筒锁,
所述拨号锁采用的形式为,通过转动操作所述拔号盘,使拔号盘外周面上带有的符号形成与预先设定的开锁符号串不同的符号串,由此将前进状态的锁闩锁定在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使所述拔号盘的符号与开锁符号串一致,由此解除所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的锁定,形成能从所述锁定位置后退的开锁状态,
所述圆筒锁的形式为,具有转子及与该转子连动的锁定部件,通过将规定的钥匙插入转子的锁孔并沿上锁方向转动操作,从而使所述锁定部件前进到锁定位置而达到上锁状态,通过用所述钥匙沿开锁方向转动操作所述转子,从而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后退而达到开锁状态,
在所述把手座与所述把手杆之间并且在所述拨号锁与所述圆筒锁之间,设定所述拨号锁的锁闩及所述圆筒锁的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处选择性地设置所述拨号锁及所述圆筒锁通用的锁片或锁杆,
所述锁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座侧,在与所述拨号锁的所述锁闩相对的一侧具有锁闩结合部,该锁闩结合部随着由所述把手杆的拉起操作或倒伏操作形成的所述把手杆的运动,沿后退方向和前进方向顺次导引所述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以便能结合脱离该锁闩,在与所述圆筒锁的所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通过所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能结合脱离所述锁定部件的锁定部件结合部,
设置所述锁杆,使其基端部枢轴支承于所述把手座侧,并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圆筒锁方向对其前端部侧实施转动施力,在与所述拨号锁的所述锁闩相对的一侧具有所述锁闩能抵接的锁闩结合部,在与所述圆筒锁的所述锁定部件相对的一侧具有锁定部件结合部,该锁定部件结合部通过所述锁定部件的前进后退动作能结合脱离所述锁定部件,并且随着所述把手杆的拉起或倒伏操作,导引前进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从基端部侧向前端部方向或者按相反方向移动,同时被前进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锁闩按压,
通过将所述锁片安装在所述锁定位置,形成下述形式,即:由所述拨号锁和所述圆筒锁对容纳于所述把手座上的所述把手杆实施双重锁定,并通过对两者实施解锁操作,解除所述把手杆的锁定,
通过将所述锁杆安装在所述锁定位置,形成下述形式,即:通过所述拨号锁和所述圆筒锁锁定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把手杆,并且,通过对所述拨号锁或所述圆筒锁中的任一个实施解锁操作,解除所述把手杆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片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安装到把手座的安装部,前端部为锁闩的结合脱离侧端部,所述锁闩结合部由锁闩导引部和锁闩锁定部构成,其中,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前端部以剖面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或与这些形状近似的曲面形成,并且在把手杆拉起或倒伏时能沿后退方向及前进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闩移动;所述锁闩锁定部与所述锁闩导引部的基端部侧邻接并以大致凹状形成,并且在把手杆倒伏时能与前进状态的锁闩结合,所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在把手杆倒伏时前进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能嵌合的锁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杆由板状块体构成,其基端部为枢转支承在把手座上的枢轴支承部,前端部为旋转侧端部,所述锁闩结合部以在把手杆倒伏时能与处于前进状态的锁闩抵接的大致平面状形成,所述锁定部件结合部具有:在把手杆倒伏时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能嵌合的锁槽、在前端部侧沿扩大锁槽方向倾斜形成的凸轮斜面、以及延续所述凸轮斜面并在前端部侧以逐渐离开所述锁闩结合部的方向倾斜形成的斜面,所述凸轮斜面和所述斜面在把手杆拉起时,向前端部方向导引前进状态的锁定部件,同时被该锁定部件向所述锁闩推压。
CN201410833195.8A 2013-09-24 2014-09-23 门锁把手装置 Active CN104712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6674A JP5886808B2 (ja) 2013-09-24 2013-09-24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13-196674 2013-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182A true CN104712182A (zh) 2015-06-17
CN104712182B CN104712182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83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3195.8A Active CN104712182B (zh) 2013-09-24 2014-09-23 门锁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86808B2 (zh)
KR (1) KR101631569B1 (zh)
CN (1) CN104712182B (zh)
TW (1) TWI5644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9924A (zh) * 2017-11-30 2018-06-19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机柜锁
CN111350414A (zh) * 2020-03-06 2020-06-30 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外给电源式电控机柜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7873B1 (ko) * 2015-10-28 2017-02-01 주식회사 공진 도어록킹장치
JP6999173B2 (ja) * 2018-07-23 2022-01-18 有限会社大協工産 感震用錠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7949Y (zh) * 1992-08-18 1993-03-10 刘海邦 两用防盗门锁
JP2001200668A (ja) * 2000-01-18 2001-07-27 Clover:Kk 扉用錠装置
US20020104341A1 (en) * 2000-10-05 2002-08-08 Marc Hartel Locking arrangement
EP1264949A2 (en) * 2001-06-07 2002-12-11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Door locking handle assembly of double lock type
CN1469025A (zh) * 2002-07-18 2004-01-21 ���Դ�������ʽ���� 复合锁组装型门用锁定柄装置
CN1831279A (zh) * 2006-04-27 2006-09-13 石淳民 用于保险柜的外分内合的机械式双置锁具
JP2008014037A (ja) * 2006-07-06 2008-01-24 Takigen Mfg Co Ltd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10144464A (ja) * 2008-12-22 2010-07-01 Takigen Mfg Co Ltd 起伏回転操作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201738662U (zh) * 2010-07-21 2011-02-09 黄武先 一种定位密码锁
CN102191883A (zh) * 2011-03-28 2011-09-21 石淳民 一种多重设防消除12种隐患的钥密融合a1式保险柜锁
CN202157589U (zh) * 2011-03-28 2012-03-07 石淳民 一种消除5类技开隐患和3类机构缺陷的防盗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19113U1 (de) 2000-11-13 2002-04-18 Ramsauer Dieter Hebelverschluß
TW493032B (en) * 2001-07-31 2002-07-01 Takigen Mfg Co Door locking handle device combined with dual lock system
JP3493018B2 (ja) 2001-07-31 2004-02-03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複合錠組込み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4991824B2 (ja) * 2009-10-29 2012-08-01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JP4991825B2 (ja) * 2009-10-29 2012-08-01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7949Y (zh) * 1992-08-18 1993-03-10 刘海邦 两用防盗门锁
JP2001200668A (ja) * 2000-01-18 2001-07-27 Clover:Kk 扉用錠装置
US20020104341A1 (en) * 2000-10-05 2002-08-08 Marc Hartel Locking arrangement
EP1264949A2 (en) * 2001-06-07 2002-12-11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Door locking handle assembly of double lock type
CN1469025A (zh) * 2002-07-18 2004-01-21 ���Դ�������ʽ���� 复合锁组装型门用锁定柄装置
CN1831279A (zh) * 2006-04-27 2006-09-13 石淳民 用于保险柜的外分内合的机械式双置锁具
JP2008014037A (ja) * 2006-07-06 2008-01-24 Takigen Mfg Co Ltd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10144464A (ja) * 2008-12-22 2010-07-01 Takigen Mfg Co Ltd 起伏回転操作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201738662U (zh) * 2010-07-21 2011-02-09 黄武先 一种定位密码锁
CN102191883A (zh) * 2011-03-28 2011-09-21 石淳民 一种多重设防消除12种隐患的钥密融合a1式保险柜锁
CN202157589U (zh) * 2011-03-28 2012-03-07 石淳民 一种消除5类技开隐患和3类机构缺陷的防盗门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9924A (zh) * 2017-11-30 2018-06-19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机柜锁
CN111350414A (zh) * 2020-03-06 2020-06-30 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外给电源式电控机柜锁
CN111350414B (zh) * 2020-03-06 2021-06-22 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外给电源式电控机柜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33571A (ko) 2015-04-01
KR101631569B1 (ko) 2016-06-17
CN104712182B (zh) 2017-01-18
TW201520412A (zh) 2015-06-01
JP5886808B2 (ja) 2016-03-16
JP2015063801A (ja) 2015-04-09
TWI564463B (zh) 2017-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4891B2 (en) Combination cam lock with improved combination change mode
CN104712182A (zh) 门锁把手装置
JP4711455B2 (ja) 多機能錠
US20080307839A1 (en) Lock having an indicatory lock core
TW201200703A (en) Button-operated lock
JP2022040085A (ja) デコード機能を有するデュアルロック式組み合わせ南京錠
US6732664B2 (en) Key and combination locking mechanism
US20130192314A1 (en) Pick-resistant handcuffs
CN201068678Y (zh) 可强制开锁的挂锁
US3462983A (en) Pin tumbler lock assembly
CA2555969C (en) Combination deadbolt
US20150135781A1 (en) Locking system
AU2008265749B2 (en) Combination lock
JP5067902B2 (ja) 充電ケーブルのロック装置
CA3132807C (en) Key capture lock
EP2943629B1 (en) Security lock for armoured doors and front doors
CN201050227Y (zh) 具有变号功能的锁具
RU2544829C2 (ru) Замок повышенной надежности и ключ для замка
JP5358818B2 (ja) 扉用の施解錠装置
JP6045020B2 (ja) 防犯錠前装置
CN204492366U (zh) 一种机械密码双重保护报警防盗门锁
JP4231606B2 (ja) 施錠装置
CN103670025B (zh) 组合机械防盗锁
JP5380635B2 (ja) 扉用の施解錠装置及び扉
JP2005029973A (ja) 複合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