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0994A -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0994A
CN104700994A CN201510041059.XA CN201510041059A CN104700994A CN 104700994 A CN104700994 A CN 104700994A CN 201510041059 A CN201510041059 A CN 201510041059A CN 104700994 A CN104700994 A CN 104700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ub
conductor
magnetic post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10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0994B (zh
Inventor
毛涛月
刘玮
周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10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0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0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0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0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0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该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均盘绕有导线,且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2N+1匝,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至少一匝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子导线,且第一子导线盘绕至第一磁柱上,第二子导线盘绕至第二磁柱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绕制方法及变压器。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使得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Description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通过电磁感应等技术,在充电设备和被充电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能,从而为被充电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由于无线充电相对于有线充电来说,具有不易漏电、全自动操作以及无人值守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
在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上安装有副边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停车位上安装有原边线圈。当电动汽车停靠在停车位上的预设充电位置时,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组成松耦合变压器,原边线圈发射的高频磁场能够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电磁振动的方式被副边线圈接收,进而被副边线圈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达到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目的。
目前,在松耦合变压器中,一般采用单柱磁芯线圈或U型磁芯线圈。由于U型磁芯线圈在耦合系数及错位敏感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常应用于大功率无线充电场合,例如,常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
U型磁芯线圈的磁芯包括两个磁芯边柱,为了提高耦合系数,通常需要使两个磁芯边柱上的绕线匝数相同,以保证两个磁芯边柱的磁动势一致。但是,当所需要的绕线匝数为奇数匝时,设所需要的绕线匝数为2N+1匝,则难以保证两个磁芯边柱上的绕线匝数相同。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U型磁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其中一磁芯边柱上绕线N匝,在另一磁芯边柱上绕线N+1匝,由于两个磁芯边柱的绕线匝数不一致,将会导致变压器耦合系数降低。若通过增加或减少一匝来使两个磁芯边柱上的绕线匝数一致,又会给原本计算好的无线充电系统参数带来较大变化,甚至会造成无线充电系统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绕制方法及变压器,旨在提高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均盘绕有所述导线,且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所述导线的匝数之和为2N+1匝,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至少一匝所述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子导线,且所述第一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二磁柱上。
优选地,设所述导线由2M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和所述第二子导线均由M股子导线组成。
优选地,设所述导线由2M+1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由M+1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由M股子导线组成;或者所述第一子导线由M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由M+1股子导线组成。
优选地,所述U型磁芯盘绕的除所述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以外的导线设为整股导线,所述第一磁柱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二磁柱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均盘绕N匝所述整股导线。
优选地,所述用于组成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的导线匝数为一匝。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E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E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G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G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H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H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其中,E和H之和等于G。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所述原边线圈为变压器线圈,和/或所述副边线圈为变压器线圈,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均盘绕有所述导线,且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所述导线的匝数之和为2N+1匝,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至少一匝所述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子导线,且所述第一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二磁柱上。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具有若干股子导线的导线,通过将至少一匝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并将另一部分组成第二子导线,且第一子导线盘绕至第一磁柱上,第二子导线盘绕至第二磁柱上,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使得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U型磁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与现有技术变压器线圈的耦合系数对照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
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该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10和导线20,所述U型磁芯10包括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所述导线20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均盘绕有所述导线20,且所述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盘绕的所述导线20的匝数之和为2N+1匝,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至少一匝所述导线20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21,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子导线22,且所述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所述第一磁柱11上,所述第二子导线22盘绕至所述第二磁柱12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变压器线圈可作为松耦合变压器的线圈,可用于对电动车无线充电。上述U型磁芯10大体呈U型设置。上述导线20绕所述第一磁柱11或第二磁柱12盘绕一圈表示为一匝,上述第一子导线21绕所述第一磁柱11盘绕一圈、且上述第二子导线22绕所述第二磁柱12盘绕一圈统称为一匝。
第一子导线21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以及第二子导线22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在导线20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偶数时,第一子导线21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等于第二子导线22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即设所述导线20由2M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21和所述第二子导线22均由M股子导线组成;或者在导线20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奇数时,第一子导线21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与第二子导线22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相差一股,即设所述导线20由2M+1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21由M+1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22由M股子导线组成,或者所述第一子导线21由M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22由M+1股子导线组成。
上述导线20可以为漆包线或丝包线等,且由若干股绞线组成。应当说明的是,将导线20的所有股子导线一块缠绕至U型磁芯10的导线20设为整股导线23;将导线20按照股数分为两部分后,并将其中一部分盘绕至所述第一磁柱11上,另一部分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该部分导线20分别称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即所述U型磁芯10盘绕的除所述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以外的导线20设为整股导线23。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柱11盘绕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二磁柱12盘绕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优选地,上述分成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导线20的匝数为奇数匝。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柱11盘绕的第一子导线21的圈数等于所述第二磁柱12盘绕的第二子导线22的圈数。例如,第一磁柱11盘绕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和第二磁柱12盘绕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均为两匝,第一磁柱11盘绕的第一子导线21的圈数为一圈,第二磁柱12盘绕的第二子导线22的圈数为一圈,因此,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可统称为一匝,所以上述U型磁盘上盘绕的导线20的总匝数为五匝,通过将至少一匝导线20分成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且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上,第二子导线22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从而使得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盘绕的导线20的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10和具有若干股子导线的导线20,通过将至少一匝导线20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21,并将另一部分组成第二子导线22,且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上,第二子导线22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在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盘绕的导线20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盘绕的导线20,使得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上盘绕的导线20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均盘绕N匝所述整股导线23。更为优选地,所述用于组成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导线20的匝数为一匝。即通过计算,在上述U型磁芯10所需要的导线20盘绕的匝数为2N+1匝时,则在第一磁柱11上和第二磁柱12上均盘绕N匝整股导线23,并将剩下的一匝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并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上,将第二子导线22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从而不仅便于盘绕,提高变压器线圈的生产效率,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上述导线20盘绕至U型磁芯10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对于第一磁柱11:所述第一子导线21盘绕于所述第一磁柱11外围,且所述第一子导线21外围盘绕有所述N匝导线20,即在对第一磁柱11盘绕导线20时,在开始盘绕时,先将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然后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外围,此时,第二子导线22可以同时盘绕于第二磁柱12外围,在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外围后,将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出线端合成整股导线23,然后在将合成后的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一子导线21外围,且整股导线23盘绕的匝数为N匝;或者,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N匝导线20盘绕于所述第一磁柱11外围,且所述第一子导线21盘绕于所述N匝导线20外围,即在对第一磁柱11盘绕导线20时,先将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一磁柱11外围,且整股导线23盘绕的匝数为N匝,然后再将整股导线23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并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N匝整股导线23外围,此时,第二子导线22可以同时盘绕于第二磁柱12外围。
对于第二磁柱12: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子导线22盘绕于所述第二磁柱12外围,且所述第二子导线22外围盘绕有所述N匝导线20,即在对第二磁柱12盘绕导线20时,在开始盘绕时,先将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然后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二磁柱12外围,此时,第二子导线22可以同时盘绕于第一磁柱11外围,在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二磁柱12外围后,将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出线端合成整股导线23,然后在将合成后的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一子导线21外围,且整股导线23盘绕的匝数为N匝;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N匝导线20盘绕于所述第二磁柱12外围,且所述第二子导线22盘绕于所述N匝导线20外围,即在对第二磁柱12盘绕导线20时,先将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二磁柱12外围,且整股导线23盘绕的匝数为N匝,然后再将整股导线23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并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N匝整股导线23外围,此时,第二子导线22可以同时盘绕于第一磁柱11外围。
应当说明的是,对第一磁柱11和第二磁柱12盘绕导线20的过程可以交叉进行。例如,设上述变压器线圈所需要盘绕的导线20的匝数为五匝,导线20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四股。
第一种盘绕方式为:如图2所示,由第一磁柱11的a点进线,先在第一磁柱11上盘绕两匝整股导线23,然后在a点将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且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各包含两股子导线,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上的两匝整股导线23的外围,且第一子导线21由a点出线,并将第二子导线22由第二磁柱12的e点进线,并盘绕至第二磁柱12的外围,如图2所示,第二子导线22紧贴第二磁柱12设置,然后再将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出线端在第二磁柱12的e点汇合为整股导线23(即包括四股子导线的导线20),再将汇合的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即盘绕至上述预留的空间内),优选地由内往外盘绕,且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为两匝,并最终由第二磁柱12的e点出线,从而完成盘绕。
第二种盘绕方式为:如图3所示,由第一磁柱11的a点进线,先在第一磁柱11上盘绕两匝整股导线23,然后在a点将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且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各包含两股子导线,将第一子导线21盘绕至第一磁柱11上的两匝整股导线23的外围,且第一子导线21由a点出线,并将第二子导线22由第二磁柱12的e点进线,并盘绕至第二磁柱12的外围,如图3所示,第二子导线22与第二磁柱12之间预留有用于盘绕整股导线23的空间,然后再将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的出线端在第二磁柱12的e点汇合为整股导线23(即包括四股子导线的导线20),再将汇合的整股导线23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即盘绕至上述预留的空间内),优选地由外往内盘绕,且盘绕至第二磁柱12上的整股导线23的匝数为两匝,并最终由第二磁柱12的e点出线,从而完成盘绕。
此外,在上述导线20所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奇数股时,例如为五股时,第一子导线21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可以为三股,第二子导线22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可以为两股(如图4所示);或者第一子导线21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两股,第二子导线22包含的子导线的股数为三股。
应当说明的是,在将上述导线20分为第一子导线21和第二子导线22时,既可以采用手动方式,也可以通过设备自动实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变压器线圈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上盘绕整股导线,且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为A匝。
步骤S12,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上盘绕第一子导线和在第二磁柱上盘绕第二子导线,且盘绕的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的匝数均为B匝;
步骤S13,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二磁柱上盘绕整股导线,且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为A匝。
应当说明的是,A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B为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优选地,B为大于或等于一的奇数,更为优选地,B取值为一。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组方法,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具有若干股子导线的导线,通过将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并将另一部分组成第二导线组,且先在第一磁柱上盘绕A匝第一导线组和A匝第二导线组,然后在第一磁柱上盘绕B匝第一导线组,并在第二磁柱上盘绕B匝第二导线组,最后在第二磁柱上盘绕A匝第一导线组和A匝第二导线组,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使得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变压器线圈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上盘绕第一子导线和在第二磁柱上盘绕第二子导线,且盘绕的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的匝数均为C匝;
步骤S22,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整股导线,且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均为D匝。
应当说明的是,D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C为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优选地,C为大于或等于一的奇数,更为优选地,C取值为一。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组方法,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具有若干股子导线的导线,通过将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并将另一部分组成第二导线组,且先在第一磁柱上盘绕C匝第一导线组,并在第二磁柱上盘绕C匝第二导线组,然后在第一磁柱上盘绕D匝第一导线组和D匝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二磁柱上盘绕D匝第一导线组和D匝第二导线组,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使得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变压器线圈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E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E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上盘绕整股导线,且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为E匝;
步骤S32,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上盘绕第一子导线和在第二磁柱上盘绕第二子导线,且盘绕的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的匝数均为F匝;
步骤S33,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G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G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H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H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其中,E和H之和等于G。
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整股导线,且在第一磁柱上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为H匝,在第二磁柱上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为G匝;
E、H和G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使得E和H之和等于G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E、H和G均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F为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优选地,F为大于或等于一的奇数,更为优选地,F取值为一。
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组方法,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具有若干股子导线的导线,通过将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并将另一部分组成第二导线组,且先在第一磁柱上盘绕E匝第一导线组和E匝第二导线组,然后在第一磁柱上盘绕F匝第一导线组,并在第二磁柱上盘绕F匝第二导线组,最后在第二磁柱上盘绕G匝第一导线组和G匝第二导线组,并在第一磁柱上盘绕H匝第一导线组和H匝第二导线组,且E和H之和等于G,在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的匝数之和为奇数匝时,能够有效地均衡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使得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导线匝数比较一致,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所述原边线圈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副边线圈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变压器采用了上述变压器线圈的技术方案,因此该变压器具有上述变压器线圈所有的有益效果。
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变压器线圈与现有技术变压器线圈的耦合系数对照图,即图8表示了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的气隙值、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的耦合系数和现有技术变压器线圈的耦合系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以在U型磁芯上盘绕五匝导线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图8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耦合系数明显高于现有技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均盘绕有所述导线,且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上盘绕的所述导线的匝数之和为2N+1匝,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正整数;至少一匝所述导线的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子导线,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子导线,且所述第一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子导线盘绕至所述第二磁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导线由2M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和所述第二子导线均由M股子导线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导线由2M+1股子导线组成,其中,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子导线由M+1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由M股子导线组成;或者所述第一子导线由M股子导线组成,所述第二子导线由M+1股子导线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磁芯盘绕的除所述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以外的导线设为整股导线,所述第一磁柱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二磁柱盘绕的整股导线的匝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均盘绕N匝所述整股导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组成第一子导线和第二子导线的导线匝数为一匝。
7.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B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A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A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8.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C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D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D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9.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器线圈包括U型磁芯和导线,所述U型磁芯包括第一磁柱和第二磁柱,所述导线由若干股子导线组成,其中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一导线组,另一部分子导线组成第二导线组;
所述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E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E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F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在所述第二磁柱上盘绕G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G匝所述第二导线组,并在所述第一磁柱上盘绕H匝所述第一导线组和H匝所述第二导线组;
其中,E和H之和等于G。
10.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线圈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和/或所述副边线圈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线圈。
CN201510041059.XA 2015-01-27 2015-01-27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Active CN104700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059.XA CN104700994B (zh) 2015-01-27 2015-01-27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059.XA CN104700994B (zh) 2015-01-27 2015-01-27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0994A true CN104700994A (zh) 2015-06-10
CN104700994B CN104700994B (zh) 2017-05-24

Family

ID=5334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1059.XA Active CN104700994B (zh) 2015-01-27 2015-01-27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09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391A (zh) * 2017-09-28 2018-03-06 深圳威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圈串联的无线充电系统
WO2022213566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磁器件、变压器及电源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7121A (ja) * 1994-07-26 1996-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給電装置
JPH1197263A (ja) * 1997-09-22 1999-04-09 Tokin Corp 非接触式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渦巻型コイル
WO2013141718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Winding arrangemen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203504307U (zh) * 2013-10-22 2014-03-2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电车电磁感应充电系统
CN204480864U (zh) * 2015-01-27 2015-07-15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变压器线圈及变压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7121A (ja) * 1994-07-26 1996-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給電装置
JPH1197263A (ja) * 1997-09-22 1999-04-09 Tokin Corp 非接触式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渦巻型コイル
WO2013141718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Winding arrangemen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203504307U (zh) * 2013-10-22 2014-03-2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电车电磁感应充电系统
CN204480864U (zh) * 2015-01-27 2015-07-15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变压器线圈及变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391A (zh) * 2017-09-28 2018-03-06 深圳威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圈串联的无线充电系统
WO2022213566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磁器件、变压器及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0994B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4745A1 (en) Pcoil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6560905A (zh) 无线充电松耦合变压器及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CN103746465A (zh)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组件
CN102386729B (zh) 一种电机绕组的绕线方法及电机
CN104700994A (zh)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CN204480864U (zh) 变压器线圈及变压器
CN204651132U (zh) 三角型双开口卷铁芯干式电抗器
CN110867314A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正交式线圈结构
CN208690074U (zh) 集成变压器
CN207542046U (zh) 一种变压、电感集成装置
CN216389010U (zh) 高频立绕电感器
CN205318980U (zh) 组合式磁芯电感
CN207264886U (zh) 高频变压器的线圈
CN210837457U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正交式线圈结构
CN204204596U (zh) 电感器
CN205621554U (zh) 一种混合金属粉芯组合扁平线立绕电感
CN210865919U (zh) 一种非圆形线圈绕制装置
CN202977062U (zh) 一种视频干扰抑制器
CN205751835U (zh) 无线充电松耦合变压器及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02839258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用变压器
CN102842410A (zh) 共模电感的蝴蝶式绕线结构
CN104299770A (zh) 一种环形共模电感的十字钟式绕线方法
CN209843472U (zh) 一种小型新型电抗器
CN109585135A (zh) 低漏感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2940109U (zh) 电力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