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9354B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9354B
CN104699354B CN201510153141.1A CN201510153141A CN104699354B CN 104699354 B CN104699354 B CN 104699354B CN 201510153141 A CN201510153141 A CN 201510153141A CN 104699354 B CN104699354 B CN 104699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ontrol electrode
touch
contact pane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31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9354A (zh
Inventor
翟应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531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9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9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9354A/zh
Priority to US15/001,974 priority patent/US10013102B2/en
Priority to DE102016201554.0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201554B4/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9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9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电极线,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分别与一条触控电极线连接;所述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线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线和第二触控电极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交叠的位置。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分时驱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降低了寄生电容的产生,改善了触摸串扰,提高了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及包含该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其中,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分别与一条触控电极线连接。在驱动触控面板时,通过触控电极线向其连接的触控电极上施加驱动信号。
现有的触控面板驱动方法是同时驱动所有触控电极,如此,在同一时刻,所有触控电极均通过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线传输驱动信号。
如此,当在触控面板的某一位置进行触摸时,在触控面板的某一点进行触摸时,位于该触摸位置的触控电极的电容会发生变化,由于触控电极和触控电极线之间为电连接,当触摸位置的触控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时,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线上的电容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触控电极线在连接到相应的触控电极的路径中,会经过其它触控电极,又由于此时其它触控电极也被驱动,所以,触控电极线和其它触控电极之间就会产生寄生电容,寄生电容的产生会引起触控串扰,降低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及包含该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以降低触控面板上的触摸串扰,提高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电极线,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分别与一条触控电极线连接;
所述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线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线和第二触控电极线;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交叠的位置。
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时驱动。
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采用第一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采用第二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驱动。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第一触控电极线用于向第一触控电极传输触控探测信号,第一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交叠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线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不存在面积的交叠,所以,当第一触控电极驱动时,第一触控电极线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不会发生寄生电容,因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驱动每一个触控电极时均会产生寄生电容的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降低了寄生电容的产生,改善了触摸串扰,提高了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时用到的附图做一简要说明。显而易见地,这些附图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外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包括衬底100,位于衬底100之上的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电极线,其中,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分别与一条触控电极线电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E1和第二触控电极E2,所述触控电极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线S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S2。并且第一触控电极线S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S2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线S1的第一端与第一触控电极E1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线S1的第二端与触控探测信号源相连,该触控探测信号源可以为触控面板外部的驱动芯片。
第二触控电极线S2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电极S1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线S2的第二端与触控探测信号源相连,该触控探测信号源可以为触控面板外部的驱动芯片。
为了避免触控串扰,第一触控电极线S1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E2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的区域内,第二触控电极线S2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E1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电极线S1与第二触控电极E2电绝缘,第二触控电极线S2与第一触控电极E1电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电极线和触控电极可以位于同一层内,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导电层,触控电极线可以位于触控电极的上一层上,也可以位于其下一层上。本发明对触控电极线和触控电极的上下层位置关系不做限定。
在驱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时,第一触控电极E1和第二触控电极E2采用分时驱动模式。具体地说,当驱动第一触控电极E1时,第二触控电极E2未驱动,当驱动第二触控电极E2时,第一触控电极E1未驱动。
当驱动第一触控电极E1时,第一触控电极线S1传输电信号,而此时第二触控电极E2未被驱动,因此第二触控电极E2没有被施加电信号,所以如果此时触控面板被触摸,具有重叠面积的第一触控电极线S1和第二触控电极E2之间不会产生寄生电容,而且,由于第一触控电极E1和第一触控电极线S1没有交叠的面积,所以,第一触控电极E1和第一触控电极线S1之间也不会产生寄生电容。
同样,当驱动第二触控电极E2时,第二触控电极线S2传输电信号,而此时第一触控电极E1未被驱动,因此第一触控电极E1未被施加电信号,所以如果此时触控面板被触控,具有重叠面积的第二触控电极线S2和第一触控电极E1之间不会产生寄生电容,而且由于第二触控电极E2和第二触控电极线S2之间没有交叠面积,所以第二触控电极E2和第二触控电极线S2之间也不会产生寄生电容,
所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提供降低触控电极线和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且也减小了触控电极之间的信号串扰,能够提高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控面板中,是以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两类电极来说的,实际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类触控电极以及与之连接的触控电极线,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三触控电极、第四触控电极…第a触控电极…以及与这些触控电极相对应的触控电极线。
需要说明的是,当包括多类触控电极时,不同类触控电极也是采用分时驱动模式进行驱动。
另外,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第一触控电极线S1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E2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将第二触控电极线S2设置第一触控电极E1。然而,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展,第一触控电极线S1和第二触控电极线S2的位置不限于实施例一所述的位置。只要第一触控电极线S1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交叠的位置,第二触控电极线S2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交叠的位置即可。举例来说,当触控面板上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时,第一触控电极线S1和/或第二触控电极线S2可以设置在第三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另外,上述所述的触控电极线也可以位于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了尽量减少触控电极线的长度,降低触控电极线的电阻,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优选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可以复用,因此,对于触控电极复用的触控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即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其中的触控电极也可以作为公共电极。
由于在本领域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寄生电容,尽量减少由信号走线产生的寄生电容,触控面板内的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尽量一致。由此,可以将触控电极进行分组,可以将一个组的触控电极走线设置在另一个组的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具体参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触控电极在衬底上呈阵列排布,也就是说,所有触控电极在衬底上构成触控电极阵列。设定触控电极阵列为N*M阵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为第1列、第2列,……,直至第N列触控电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分别为第1行、第2行,……,直至第M行触控电极。其中,N、M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触控电极阵列为4*3的阵列。并且与每个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触控电极阵列的列方向。
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阵列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其中,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E11,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E21。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E11呈列方向排列,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E21也呈列方向排列。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组T1包括两列触控电极:第1列和第3列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组T2也包括两列触控电极:第2列和第4列触控电极。
其中,用于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的第一触控电极E11的第一触控电极线组S11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组T2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用于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的第二触控电极E21的第二触控电极线S21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组T1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触控电极E11和第二触控电极E21采用分时驱动模式相同,在驱动实施例二所述的触控面板时,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也可以采用分时驱动模式。
当第一触控电极组T1驱动时,第二触控电极组T2未驱动,由于第一触控电极线组S11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组T2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因此,由于没有面积交叠,第一触控电极线组S11和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的触控电极E11之间不会产生寄生电容,又由于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的触控电极E21没有电信号,所以,第一触控电极线组S1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的触控电极之间也不会产生寄生电容。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能够减少寄生电容,而且也不会引起触控电极之间的信号串扰,提高了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中,第一触控电极组T1包括两列触控电极。实际上,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当触控电极阵列包括多列触控电极时,不限定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的触控电极的列数,具体地说,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的触控电极的列数可以为1、2,3,5,10,……。概括地说,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包括整数列触控电极。同样,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也可以包括整数列触控电极。
进一步地说,当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包括n1列触控电极时,其中,n1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这n1触控电极可以连续的n1列触控电极,也可以为间隔的n1列触控电极。
同样,当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包括n1列触控电极时,其中,n1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这n1列触控电极可以连续的n1列触控电极,也可以为间隔的n1列触控电极。
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中,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内的两列触控电极为间隔的两列。当位于同一触控电极组内的两列触控电极为紧邻的两列触控电极时,其触控电极线的设置位置如图3所示。
在图3所示的触控面板中,第1列和第2列触控电极均属于第一组触控电极,第3列和第4列触控电极均属于第二组触控电极。如图3所示,与第1列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每根触控电极线穿过第2列触控电极,最终设置在第3列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与第2列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每根触控电极线也设置在第3列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与第3列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每根触控电极线穿过第2列触控电极设置在第1列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与第4列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每根触控电极线穿过第3列触控电极,最终设置在第2列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触控电极线的交叠,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在列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组T1可以包括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所有第奇数列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组T2可以包括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所有第偶数列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组内的每列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相邻第偶数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相邻第偶数列包括第一触控电极所在列的前一列和后一列。例如,将第1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将第3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4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此外,还可以将第3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另外,还可以将连接第3列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的一部分设置在第2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4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同样,第二触控电极组内的每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相邻第奇数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例如:将第2列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3列和/或第1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概括地说,设定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为N列,其中,N为正整数,第2列至第N列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电极线设置的位置可以表述如下:
用于连接第i列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i-1列和/或第i+1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其中2≤i≤N,且i为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中,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是以触控电极阵列的列方向为例来说明的。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还可以为触控电极阵列的行方向。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触控电极阵列的行方向的触控面板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衬底上的所有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图4所示的触控电极阵列为4*4的阵列。
如图4所示,触控电极阵列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包括第二触控电极。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组T1包括第1行触控电极和第3行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组T2包括第2行触控电极和第4行触控电极。
用于连接第1行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用于连接第2行的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3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用于连接第3行的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4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用于连接第4行的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3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也采用分时驱动模式。
因此,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二相同的原理,第一触控电极线组S12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的触控电极之间也不会产生寄生电容,第二触控电极线组S22和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的触控电极之间也不会产生寄生电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也能够减少寄生电容,而且也减小了触控电极之间的信号串扰,提高了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触控面板中,第一触控电极组T1包括两行触控电极。实际上,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当触控电极阵列包括多行触控电极时,不限定属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的触控电极的行数,具体地说,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的触控电极的行数可以为1、2,3,5,10,……。概括地说,第一触控电极组T1中包括整数行触控电极。同样,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也可以包括整数行触控电极。
进一步地说,当第一触控电极组T1内包括n1行触控电极时,其中,n1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这n1行触控电极可以连续的n1行触控电极,也可以为间隔的n1行触控电极。
同样,当第二触控电极组T2内包括n2行触控电极时,其中,n2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这n2行触控电极可以连续的n2行触控电极,也可以为间隔的n2行触控电极。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触控电极线的交叠,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组T1和第二触控电极组T2在行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组T1可以包括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所有第奇数行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组T2可以包括触控电极阵列中的所有第偶数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组内的每行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相邻第偶数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相邻第偶数行包括前一行和后一行。例如,将第1行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将第3行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4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此外,还可以将第3行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另外,还可以将连接第3行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的一部分设置在第2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4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同样,第二触控电极组内的每行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相邻奇数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例如:将第2行触控电极对应的各根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3行和/或第1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概括地说,第1行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2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用于连接第j行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j-1行和/或第j+1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其中2≤j≤M,且j为整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还可以为触控电极阵列的对角线方向。具体参见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触控电极阵列的对角线方向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所示的触控电极阵列为4*4的阵列。在图5所示的触控电极阵列中,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从阵列的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方向(以下简称第一对角线方向)。
以位于第1行和第1列的各个触控电极线作平行于第一对角线方向的直线,这些直线从触控电极阵列的左下角到右上角依次分别为第1直线、第2直线,直至第7直线。在第奇数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在第偶数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S13设置在相邻直线上的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第二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S23设置在相邻直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分时驱动。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该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也能够达到上述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推理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触控电极阵列的对角线方向的触控面板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排布不限于图5所示的方式。实际上还可以与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列方向或行方向相同,其可以有其它很多方式,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可以分别包括相邻多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阵列也可以为N*M列触控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共有(N+M-1)条直线与第一对角线平行。将这(N+M-1)条直线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定义为:第1条直线、第2条直线,……,直至第(N+M-1)条直线。
针对这(N+M-1)条直线,可以将位于所有第奇数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定义为第一触控电极,将位于所有第偶数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定义为第二触控电极。另外,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展,第一触控电极可以包括n1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包括n2条直线上的触控电极。其中,所述n1条直线可以为紧邻的直线,也可以为间隔的直线,同样,所述n2条直线可以为紧邻的直线,也可以为间隔的直线。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述的触控面板,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均需采用分时驱动模式才能减小寄生电容,消除触控电极间的串扰。为了能够使得触控面板内的所有触控电极在同时驱动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触控电极间的串扰,本发明还提供了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五所述的触控面板是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简单地说,相较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所述的触控面板,实施例五所述的触控面板上增设了第一带宽滤波器和第二带宽滤波器,具体参见图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触控面板是在实施例二所述的触控面板为例进行的改进。相较于实施例二中的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
多个第一带宽滤波器F1和多个第二带宽滤波器F2,每一所述第一带宽滤波器F1的输出端与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组内的每一第一触控电极的每一第一触控电极线S1的第二端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带宽滤波器F2的输出端与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组内的每一第二触控电极的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S2的第二端连接。
由第一带宽滤波器F1输出的信号用于驱动第一触控电极组内的所有第一触控电极,由第二带宽滤波器F2输出的信号用于驱动第二触控电极组内的所有第二触控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组内第一触控电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频率与第二触控电极组内的第二触控电极的驱动信号的信号频率不同。因此,由所述第一带宽滤波器F1输出的第一信号频率f1和由所述第二带宽滤波器F2输出的第二信号频率f2不同;所述第一信号频率f1和所述第二信号频率f2至少相差2%,用公式表示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频率f1和所述第二信号频率f2相差10%,即
第一带宽滤波器F1和第二带宽滤波器F2的输入端连接触控信号源,该触控信号源可以为触控面板外部的驱动芯片(图5中未示出)。由驱动芯片提供触控探测信号或者其它电信号。
由于用于驱动第一触控电极的驱动信号的第一信号频率与用于驱动第二触控电极的驱动信号的第二信号频率不同,并且两者至少相差2%。如此,即使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同时驱动时,第一触控电极线上的电信号和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电信号不会发生干扰,同样,第二触控电极线上的电信号和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信号也不会发生干扰。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当触控面板上的所有触控电极均同时驱动时,触控电极之间也不会发生信号串扰,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信噪比较高。
另外,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也可以采用分时驱动模式进行驱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具体参见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700包括:触控显示面板7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7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7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801;
位于衬底801之上的栅极层802;所述栅极层802上设置有多条栅极线;
位于栅极层802之上的栅极绝缘层803;
位于栅极绝缘层803之上的半导体层804;其中,半导体层804仅覆盖栅极绝缘层803的部分区域,并且还部分区域位于栅极层802的上方;
位于栅极绝缘层803和半导体层804之上的数据线层805,在数据线层805上设置有各个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极以及数据线;
位于所述数据线层805之上的第三绝缘层806,所述第三绝缘层806通常为有机绝缘层;
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806之上的触控电极线807,所述触控电极线807通常为金属走线;
位于所述信号传输线807之上的第一绝缘层808;
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808之上的公共电极层809;
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809之上的第二绝缘层810;
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810之上的像素电极层81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绝缘层208和第二绝缘层210上设置有过孔via1,像素电极层211即像素电极层通过该过孔via1与设置在有源层205上的第一极电连接。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像素电极层211也可以与第一极的一部分交叠,二者通过搭接实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可以复用。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层809上设置有多个相互绝缘的公共电极块,每个公共电极块既为触控电极又为公共电极,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线807用于为公共电极层809上的公共电极块输入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探测阶段,触控电极线807用于为公共电极层809上的公共电极块输入触控驱动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栅极线也可以复用,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触控探测阶段时,所述栅极线用于为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数据线也可以复用,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触控探测阶段时,所述数据线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为底栅结构。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结构还可以为顶栅结构。另外,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的位置关系也可以调换,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说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电极线,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分别与一条触控电极线连接;
所述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线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线和第二触控电极线;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交叠的位置,以避免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触控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不与其余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驱动的所述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交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构成触控电极阵列,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电极线的走线方向为所述触控电极阵列的第一方向;所述触控电极阵列至少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条直线上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条直线上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触控电极阵列的行方向、列方向或对角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触控面板方向的投影重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包括M行触控电极;其中,M≥2,且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触控电极阵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中的第奇数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中的第偶数行触控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用于连接第j行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j-1行和/或第j+1行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其中2≤j≤M,且j为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包括N列触控电极;其中,N≥2,且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触控电极阵列的列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中的第奇数列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阵列中的第偶数列触控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用于连接第i列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线设置在第i-1列和/或第i+1列触控电极在垂直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其中2≤i≤N,且i为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5、7-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带宽滤波器和第二带宽滤波器,所述第一带宽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带宽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线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带宽滤波器输出的第一信号频率与所述第二带宽滤波器输出的第二信号频率不同;所述第一信号频率f1和所述第二信号频率f2满足以下关系式:
<mrow> <mo>|</mo> <mfrac> <mrow> <mi>f</mi> <mn>1</mn> <mo>-</mo> <mi>f</mi> <mn>2</mn> </mrow> <mrow> <mi>f</mi> <mn>1</mn> </mrow> </mfrac> <mo>|</mo> <mo>&amp;GreaterEqual;</mo> <mn>2</mn> <mi>%</mi> <mo>.</mo> </mrow>
12.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时驱动。
13.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第二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驱动。
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电极线用于向所述公共电极施加公共电位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栅极线,在触控探测阶段,所述栅极线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线用于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数据线,在触控探测阶段,所述数据线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线用于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CN201510153141.1A 2015-04-01 2015-04-01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699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141.1A CN104699354B (zh) 2015-04-01 2015-04-01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5/001,974 US10013102B2 (en) 2015-04-01 2016-01-20 Touch panel using multiple kinds of touch electrodes, method for driving th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reof
DE102016201554.0A DE102016201554B4 (de) 2015-04-01 2016-02-02 Berührungsbedienfeld und verfahren zum treiben desselben, sowie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141.1A CN104699354B (zh) 2015-04-01 2015-04-01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9354A CN104699354A (zh) 2015-06-10
CN104699354B true CN104699354B (zh) 2017-12-22

Family

ID=5334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3141.1A Active CN104699354B (zh) 2015-04-01 2015-04-01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3102B2 (zh)
CN (1) CN104699354B (zh)
DE (1) DE10201620155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678B (zh) 2015-07-28 2018-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607365B (zh) * 2016-10-07 2017-12-01 Handwriting intera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handwriting interactive reading device
CN106648271B (zh) * 2016-12-27 2019-06-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6940489B (zh) * 2017-05-12 2020-04-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80116B (zh) * 2018-06-08 2023-12-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031831B (zh) * 2018-08-30 2021-04-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10872B (zh) * 2019-02-26 2023-07-07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控制方法、电路系统及触控装置
US11747932B2 (en) * 2019-12-30 2023-09-05 Sitronix Technology Corp Touch detecting circuit
CN113282199B (zh) * 2020-02-20 2023-05-0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881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感测电路和具有该感测电路的显示设备
CN102576272A (zh) * 2009-10-08 2012-07-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驱动频率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多点触控式触摸装置
CN103268178A (zh) * 2012-12-31 2013-08-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驱动模式的阵列基板及触摸屏
CN103279245A (zh) * 2013-06-06 2013-09-0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209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3607B2 (en)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US7439962B2 (en) * 2005-06-01 2008-10-2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ouch pad with flexible substrate
US8487898B2 (en) 2008-04-25 2013-07-16 Apple Inc. Ground guard for capacitive sensing
KR101628724B1 (ko) 2012-11-13 2016-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3268162B (zh) * 2012-11-27 2017-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信号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
CN103440072A (zh) * 2013-08-01 2013-12-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点定位检测电路、光学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500747B (zh) * 2013-09-30 2017-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681806B1 (ko) * 2014-08-11 2016-12-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4267862B (zh) * 2014-09-19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其触控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US9874973B2 (en) * 2014-12-24 2018-01-2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cross talk for simultaneous touch sensing and display updating
CN104571768B (zh) * 2015-01-30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881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感测电路和具有该感测电路的显示设备
CN102576272A (zh) * 2009-10-08 2012-07-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驱动频率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多点触控式触摸装置
CN103268178A (zh) * 2012-12-31 2013-08-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驱动模式的阵列基板及触摸屏
CN103279245A (zh) * 2013-06-06 2013-09-0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209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01554A1 (de) 2016-10-06
US10013102B2 (en) 2018-07-03
US20160291782A1 (en) 2016-10-06
CN104699354A (zh) 2015-06-10
DE102016201554B4 (de)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9354B (zh)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3141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3721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电子设备及驱动方法
CN106406612B (zh)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73554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244005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955309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99353B (zh)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443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3718140B (zh) 显示装置
CN105093722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电子设备及驱动方法
CN107153474B (zh) 触控面板
CN10582448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118017A1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965622A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537289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720308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6125421B (zh) 一种阵列基板、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57A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基板
CN10348800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89058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45835B (zh) 显示装置
CN104699355A (zh) 一种自容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和触控装置
CN105573558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807979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