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7914A -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7914A
CN104697914A CN201510117200.XA CN201510117200A CN104697914A CN 104697914 A CN104697914 A CN 104697914A CN 201510117200 A CN201510117200 A CN 201510117200A CN 104697914 A CN104697914 A CN 10469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toc
formula
re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72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7914B (zh
Inventor
陈中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1172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7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7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7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79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含有以下步骤:建立概念模型和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原始有机碳、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实现对原始有机潜孔、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的预测,并预测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本发明通过建立模型,实现对原始有机潜孔、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预测,精度高,计算结果可靠,为准确评价有机孔的大小,尤其是定量评价有机孔在不同泥页岩中的非均质性分布演化提供依据,对研究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赋存机制、定量表征泥页岩含油气性的非均质性和评价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质、矿业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以一种泥页岩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压力,让泥页岩油气这一非常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泥页岩作为非常规油气储层的重要特征是自生自储,而泥页岩中的孔隙及孔喉小,孔隙结构复杂,如何研究页岩孔隙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质孔隙是指发育在有机质内部的粒内孔隙,是由固体干酪根转化为烃类流体而在干酪根内部形成的孔隙。干酪根的生烃作用能使有机质本身产生5-200nm左右的纳米级孔隙;在四川盆地寒武系和志留系高-过成熟海相页岩中的“有机质颗粒”内部发现大量微米-纳米级孔隙,这部分孔隙为亲油性的,一般不含水,是页岩油气的重要储存场所。研究显示,页岩对气的存储能力与页岩的有机质(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成熟的泥页岩自生自储的系统内,有机生烃作用非常普遍,有机质生成烃后形成有机孔,是孔隙网络中的一部分,对增大泥页岩的储集空间十分有利。
现有国内外测试泥页岩孔隙度的方法有三种:镜下观察、流体渗入法(即压汞法)和氮气(或二氧化碳)吸附法。在上述三种测试泥页岩孔隙度的方法中:
(1)镜下观察法给出的形态特征仅是某一个截面的薄片,该方法不能测定样品的孔隙度大小。
(2)流体渗入方法(即压汞法)是储集空间表征的重要手段,该方法以汞作为非润湿性的流体,利用不润湿性的汞进入量和进入压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Washburn方程得出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根据不同压力下进入的汞量即为压力对用孔喉半径下的孔隙度,该方法由于压力的限制,一般测量大孔隙(大于50纳米),测得的孔隙度缺少部分纳米级尺寸的孔隙度,同时泥页岩中孔隙的形状和边界效应会对压汞法的测试结果造成部分影响,该方法无法较好地用于泥页岩中孔隙的实测。
(3)N2(或CO2)吸附法是通过N2(或CO2)吸附测定介孔(2~50nm)和微孔(<2nm)的方法,该方法实现对流体渗入方法中缺失部分孔隙大小和孔径分布的测定,形成高压压汞 (MICP)-氮气(N2)吸附-二氧化碳(CO2)吸附流体法,由于该方法测定介孔(2~50nm)和微孔(<2nm)的孔容和孔径分布受到页岩粉碎程度、页岩含水量和页岩非均质性等方面因素影响,并且该方法多给出孔径分布曲线,无法较好地用于泥页岩中孔隙的实测,且目前还未见相关文献中公开采用该方法测定孔隙度大小的应用。
公布号为CN103454198A、申请号为201310144945.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泥页岩孔隙度检测方法,以代表性泥页岩样品和原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为基础,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干酪根成油、干酪根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结合目地层埋藏史和热史,确定研究层段泥页岩干酪根成油、干酪根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转化率;利用目地层泥页岩残余氢指数和残余有机碳数据,结合干酪根成油、干酪根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转化率,恢复目地层泥页岩原始氢指数和原始有机碳;利用目地层泥页岩样品的Ar离子抛光薄片分析泥页岩有机孔隙压缩系数;计算目地层段泥页岩样品有机孔隙度。该方法能计算泥页岩储层有机孔隙度,计算精度高、易于操作。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氩离子抛光技术对页岩样品进行处理,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下观察页岩纳米级孔隙与微裂缝的结构特征,对泥页岩烃源岩的孔隙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在陆相断陷湖盆中,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等因素的制约,烃源岩存在着强烈的非均质性。有机质不均匀分布的特性给有机孔预测乃至生排烃评价、以及资源预测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有机孔的非均质性,较细致地刻画烃源岩这些参数分布的非均质性,对非常规陆相湖盆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但是以上技术方法均是对实际样品而言,测量方法昂贵、成本高,并且有限的样品不能反映真实的复杂的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泥页岩实际情况。
综上可知,泥页岩孔隙的表征和定量研究在实验室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现有的孔隙度测试方法均是采用样品检测,且是针对泥页岩总空隙度而言,目前国内外均尚未见针对不同类型有机孔预测的报道。由此可见,不同类型有机孔(如原始有机潜孔、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目前仍无有效方法进行预测。此外,如何将采集分析样品的有机孔表征技术放大到地质尺度上并指导页岩油气的勘探是未来页岩油气储层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泥页岩孔隙度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不同情况,将有机孔分为原始有机潜孔、 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实现对上述三种有机孔的预测,对研究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赋存机制、定量表征泥页岩含油气性的非均质性和评价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一)建立概念模型:根据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不同情况,将泥页岩有机孔分成三种,分别定义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总的原始有效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其中,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即为现今通过样品实际检测到的TOC;在原始有机碳TOC0中,只有一部分有机碳会热解转化成烃类,定义该部分有机碳为有效碳TOCrea,原始有效碳TOC0中所含有的有效碳和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分别定义为TOC0-rea和TOCRem-rea,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TOC0-rea、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中的有效碳TOCrea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分别对应生成的有机孔即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
(二)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有机碳恢复系数Rc是从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恢复到原始有机碳TOC0的系数,其关系式如公式(1)所示;根据物理平衡原理和热模拟实验揭示的干酪根演化过程,研究沉积有机质在热降解中的转化与消耗,确定各种类成油母质在不同成熟阶段中碳的演化规律,确立生油岩实测有机碳与原始有机质干酪根中碳的对应关系,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2)、(3)、(4)、(5)所示;公式(1)、(2)、(3)、(4)、(5)的表达式如下:
TOC0=Rc×TOCRem   (1) 
Ⅰ:Rc=-0.5975VRo 3+2.4054VRo 2-1.5038VRo+1.2368   (2) 
Ⅱ1:Rc=-0.3296VRo 3+1.2903VRo 2-0.7016VRo+1.0835   (3) 
Ⅱ2:Rc=-0.1038VRo 3+0.3579VRo 2+0.0825VRo+0.8914   (4) 
Ⅲ:Rc=-0.0335VRo 3+0.1079VRo 2+0.1392VRo+0.9388   (5) 
式中,Rc有机碳恢复系数,VRo为成熟度参数镜质体反射率,Ⅰ、Ⅱ1、Ⅱ2、Ⅲ分别代表四种有机质类型。
(三)计算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原始有机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其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6)所示,公式(6)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Rem+TOCExp   (6) 
根据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和上述公式(6)算出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
(四)计算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残留的生烃潜力是由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转化而来,所述的生烃潜力包括低温阶段岩石中游离烃S1和高温阶段生成的热解烃S2,目前石油工业中将0.083视为碳转化为烃类的转化系数,则存在关系式如公式(7)所示,公式(7)的表达式如下:
TOCRem-rea=(S1+S2)×0.083   (7) 
式中,S1+S2表示岩石中残留的生烃潜力,该参数和热解峰温Tmax可以由Rock-Eval岩石热解快速获得;
根据所述公式(7)计算获得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
在有机质演化和成烃过程中,其中的无效碳可视为保持不变的,因此存在关系式如公式(8)所示,公式(8)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0-rea=TOCRem–TOCRem-rea   (8) 
所述公式(8)中,TOC0–TOC0-rea代表原始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0-Ine,TOCRem–TOCRem-rea代表排烃后残留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Rem-Ine,由于TOC0、TOCRem和TOCRem-rea均已过计算获得,将其代入公式(8)后计算获得TOC0-rea
当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效碳会向烃类转化过程中,有机孔形成,细粒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有机质转化时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有机孔的计算公式(9)所示,公式(9)的表达式如下:
Vrock×ρrock×TOC0-rea=Vorg-rea×ρorg   (9)
式中,Vrock为有机质转化成烃之前岩石体积,单位:m3;Vorg-rea为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所占的体积,单位:m3;ρrock为泥页岩的密度,单位:kg/m3;ρorg为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单位:kg/m3;TOC0-rea为泥页岩中原始有机碳TOC0中有效碳的含量,单位:%;
根据公式(9)计算可得原始有机潜孔Φop的计算公式(10)和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的计算公式(11),公式(10)和公式(11)的表达式如下:
ΦOP=Vorg-rea/Vrock
=ρrock×TOC0-reaorg   (10)
ΦPre=ρrock×TOCExporg   (11)
将已求得的TOC0-rea代入公式(10)中即可获得Φop
将已求得的TOCExp代入公式(11)中即可获得ΦPre
由公式(12)计算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公式(12)的表达式如下:
ΦRem=ΦopPre   (12)
将已求得Φop和ΦPre代入公式(12)即可获得ΦRem
(五)根据计算的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获得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有机质随同泥页岩一起在埋藏过程中逐渐被压缩,有机孔隙压缩系数等同于同等深度下所在泥页岩的压实系数,通过声波测井恢复泥页岩的压实史获得泥页岩的压实系数C,正常压实带的声波-深度关系式如公式(13)所示,公式(13)的表达式如下:
Δte=Δt0e-c He   (13)
式中,He为计算点的深度,单位:m;Δt0为外推到地表的声波时差值,由各井段的泥页岩压实曲线拟合而定,单位:μs/m;Δte为有效深度的声波时差,单位:μs/m;C为压实系数;
井压实校正后,每个深度对应单位有机孔的实际生成有机孔ΦPre-J由公式(14)获得,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由公式(15)获得,公式(14)和公式(15)的表达式如下:
ΦPre-J=ΦPre×H×C   (14)
ΦCom=ΦPre-JPre   (15)
式中,ΦPre为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单位:%;ΦPre-J为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单位:%;ΦCom为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单位:%;H为埋藏深度,单位:m;C为压实系数。
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为干酪根的密度,为1200kg/m3,泥页岩的密度由密度测井中获得,密度测井每0.125m一个数据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与现有技术只能估测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相比,本发明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和预测模型,根据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不同情况,将有机孔分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实现对上述三种有机孔的预测,并实现对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预测,精度高,计算结果可靠,为准确评价有机孔的大小,尤其是定量评价有机孔在不同泥页岩中的非均质性分布提供依据,对研究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赋存机制、定量表征泥页岩含油气性的非均质性和评价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资源有重要的意义。(2)与现有技术针对单个或有限的样品进行观测、不能反映泥页岩的非均质性不同,本发明可针对垂向大套泥页岩中的有机孔大小进行计算,可评价有机孔在垂向上非均质性分布。(3)与现有技术限制于镜下等微观尺度不同,本发明对大套泥页岩有机孔表征技术放大到了地质尺度上,因此,能够指导泥页岩岩油气勘探。(4)本发明易操作可行,成本低,数据来源于Rock-Eval岩石热解提供的残余有机碳含量,游离烃、热解烃、有机碳系数恢复模板以及密度测井和声波测井提供的泥页岩密度和声波时差即可进行计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有机孔的概念模型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776m泥页岩的密度测井曲线图。
附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东营凹陷不同构造带泥页岩正常压实趋势线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有机孔预测技术路线流程图。
附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泥页岩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预测结果图。
附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预测结果图。
附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预测结果图。
附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关系模型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原始有机潜孔Φo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关系模型图。
附图11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关系模型图。
附图1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关系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一)建立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不同情况,将泥页岩有机孔分成三种,分别定义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总的原始有效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其中,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即为现今通过样品实际检测到的TOC;在原始有机碳TOC0中,只有一部分有机碳会热解转化成烃类,定义该部分有机碳为有效碳TOCrea,原始有效碳TOC0中所含有的有效碳和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分别定义为TOC0-rea和TOCRem-rea;由于有效碳在有机质成熟度达到生油门限(即镜质体反射率Ro=0.5%)时,就开始转化成烃类,无效碳在无论多大热力时,都不能转化成烃类,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TOC0-rea、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中的有效碳TOCrea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分别对应生成的有机孔即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
(二)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有机碳恢复系数Rc是从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恢复到原始有机碳TOC0的系数,其关系式如公式(1)所示;根据物理平衡原理和热模拟实验揭示的干酪根演化过程,研究沉积有机质在热降解中的转化与消耗,确定各种类成油母质在不同成熟阶段中碳的演化规律,确立生油岩实测有机碳与原始有机质干酪根中碳的对应关系,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预测模 型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2)、(3)、(4)、(5)所示;公式(1)、(2)、(3)、(4)、(5)的表达式如下:
TOC0=Rc×TOCRem   (1) 
Ⅰ:Rc=-0.5975VRo 3+2.4054VRo 2-1.5038VRo+1.2368   (2) 
Ⅱ1:Rc=-0.3296VRo 3+1.2903VRo 2-0.7016VRo+1.0835   (3) 
Ⅱ2:Rc=-0.1038VRo 3+0.3579VRo 2+0.0825VRo+0.8914   (4) 
Ⅲ:Rc=-0.0335VRo 3+0.1079VRo 2+0.1392VRo+0.9388   (5) 
式中,Rc有机碳恢复系数,VRo为成熟度参数镜质体反射率,Ⅰ、Ⅱ1、Ⅱ2、Ⅲ分别代表四种有机质类型。
(三)计算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原始有机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其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6)所示,公式(6)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Rem+TOCExp   (6) 
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原始有机碳会逐渐转化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含量会逐渐增加,残留的有机碳含量会逐渐减少,根据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和上述公式(6)算出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
(四)计算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残留的生烃潜力是由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转化而来,所述的生烃潜力包括低温阶段岩石中游离烃S1和高温阶段生成的热解烃S2,目前石油工业中将0.083视为碳转化为烃类的转化系数,则存在关系式如公式(7)所示,公式(7)的表达式如下:
TOCRem-rea=(S1+S2)×0.083   (7) 
式中,S1+S2表示岩石中残留的生烃潜力,该参数和热解峰温Tmax可以由Rock-Eval岩石热解快速获得。
根据所述公式(7)计算获得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
在有机质演化和成烃过程中,其中的无效碳可视为保持不变的,因此存在关系式如公式(8)所示,公式(8)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0-rea=TOCRem–TOCRem-rea   (8) 
所述公式(8)中,TOC0–TOC0-rea代表原始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0-Ine,TOCRem–TOCRem-rea代表排烃后残留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Rem-Ine,由于TOC0、TOCRem和TOCRem-rea均已过计算获得,将其代入公式(8)后计算获得TOC0-rea
当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效碳会向烃类转化过程中,有机孔形成,细粒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有机质转化时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有机孔的计算公式(9)所示,公式(9)的表达式如下:
Vrock×ρrock×TOC0-rea=Vorg-rea×ρorg   (9)
式中,Vrock为有机质转化成烃之前岩石体积,单位:m3;Vorg-rea为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所占的体积,单位:m3;ρrock为泥页岩的密度,单位:kg/m3;ρorg为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单位:kg/m3;TOC0-rea为泥页岩中原始有机碳TOC0中有效碳的含量,单位:%。
上述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为干酪根的密度,为1200kg/m3,成熟度对干酪根密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泥页岩的密度由密度测井中获得,密度测井每0.125m一个数据点,为获得高精度的泥页岩密度创造了条件。如图3所示为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776m泥页岩的密度测井曲线。
根据公式(9)计算可得原始有机潜孔Φop的计算公式(10)和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的计算公式(11),公式(10)和公式(11)的表达式如下:
ΦOP=Vorg-rea/Vrock
=ρrock×TOC0-reaorg   (10)
ΦPre=ρrock×TOCExporg   (11)
将已求得的TOC0-rea代入公式(10)中即可获得Φop
将已求得的TOCExp代入公式(11)中即可获得ΦPre
由公式(12)计算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公式(12)的表达式如下:
ΦRem=ΦopPre   (12)
将已求得Φop和ΦPre代入公式(12)即可获得ΦRem
在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中,是基于固体有机质转化成密度低的液态烃和气态烃而排出岩石,所预测的Φop、ΦPre和ΦRem分别为原始有机潜孔、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和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
(五)根据计算的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获得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 ΦPre-J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有机质随同泥页岩一起在埋藏过程中逐渐被压缩,有机孔隙压缩系数等同于同等深度下所在泥页岩的压实系数,声波测井是描述沉积物埋藏压实作用的重要参数,对于深湖或浅湖相中发育的泥质烃源岩而言,孔隙度较好的记录了沉积物埋藏压实的演化历史,并具有垂向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以声波测井为研究工具,以泥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剔除砂纸的影响,恢复泥页岩的压实史,获得泥页岩的压实系数C,正常压实带的声波-深度关系式如公式(13)所示,公式(13)的表达式如下:
Δte=Δt0e-c He   (13)
式中,He为计算点的深度,单位:m;Δt0为外推到地表的声波时差值,由各井段的泥页岩压实曲线拟合而定,单位:μs/m;Δte为有效深度的声波时差,单位:μs/m;C为压实系数。
图4是东营凹陷不同构造地带泥页岩正常压实趋势线图,图中分别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地带(以利津地区为例)、博兴地区(以博兴洼陷为例)南部斜坡(王家岗第五)钻井泥页岩的声波时差与深度的关系进行拟合的压实曲线。通过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构造区带正常压实趋势线方程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在浅层表现不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凹陷内缓坡带的泥页岩声波时差(或孔隙度)一直小于陡坡带。据此可以获得本实施例中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776m泥页岩的压实系数C为0.000285m-1
井压实校正后,每个深度对应单位有机孔的实际生成有机孔ΦPre-J由公式(14)获得,泥页岩因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由公式(15)获得,公式(14)和公式(15)的表达式如下:
ΦPre-J=ΦPre×H×0.000285   (14) 
ΦCom=ΦPre-JPre   (15)
式中,ΦPre为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单位:%;ΦPre-J为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单位:%;ΦCom为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单位:%;H为埋藏深度,单位:m。
根据国内外观点认为泥页岩中有机孔非常小,为纳米级的,可压缩性小,因此,因压缩减小的ΦCom会比较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预测方法,通过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均可以求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其整个预测流程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利用本发明预测方法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的大套泥页岩中的有机孔。如图6所示为利用该预测方法对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泥 页岩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和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的预测结果。如图7所示为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的预测结果。如图8所示为东营凹陷牛38井2770-3376m泥页岩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的预测结果。
在有机孔预测中,若获得有机碳含量与有机孔的直接关系,则将为有机孔预测带来很大便利。在本实施例中,对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和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获得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原始有机潜孔Φop、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这些不同形式有机孔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的关系模型,该关系模型的表达式如公式(16)、(17)、(18)、(19)所示。公式公式(16)、(17)、(18)、(19)的表达式如下:
ΦPre-J=0.0021TOCRem 4-0.0577TOCRem 3+0.4998TOCRem 2-0.3267TOCRem+0.0225(R2=0.9505)   (16) 
ΦOP=0.0029TOCRem 4-0.0779TOCRem 3+0.6308TOCRem 2+0.6505TOCRem-0.4488(R2=0.9997)   (17) 
ΦRem=0.0007TOCRem 4-0.0174TOCRem 3+0.1092TOCRem 2+0.9705TOCRem-0.4676(R2=0.9842)   (18) 
ΦPre=0.0022TOCRem 4-0.0605TOCRem 3+0.5216TOCRem 2-0.3201TOCRem+0.0188(R2=0.9529)   (19) 
通过上述有机孔预测模型,在获取残留有机碳含量的基础上,可以对各种有机孔在平面和剖面上进行预测。实测的残留有机碳是石油工业最基础的地球化参数,在未有大量实测有机碳含量数据时,可以通过Δlog法利用测井数据进行预测,由于测井数据具有高分比率的特点,因此可以获得大量的有机碳数据。
本实施例所述有机孔预测模型尤其是压实校正后的有机孔预测模型可以进行有机孔的工业化预测,可进行有机孔平面和剖面成图,为泥页岩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大套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因此预测出的有机潜孔分布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一方面研究结果具有高精度性,能反映泥页岩的非均质性,为合理评价泥页岩油气资源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计算结果具有可靠性,与以前的相关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举例而言,Jarvieetal.(2007)通过镜下观察估算现今TOC含量为4.85%的泥页岩获得4.3%的有机孔;Loucksetal.(2009)通过镜下观察估算现今TOC含量为4.05%的泥页岩,认为至少含有1.4%的有机孔;ModicaandLapierre(2012)通过镜下观察估算原始TOC含量为4.2%的泥页岩获得5.0%的有机孔。上述现有的镜下观测法提供的有机孔结果均是代表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与本方法中的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可以对比,本发明预测方法 预测现今TOC含量为5.0%的泥页岩获得5.2708%的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和4.984%的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但现有的方法均是通过镜下观察估测的,与本发明预测方法截然不同,并且现有的方法无法获得原始有机潜孔Φop和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两种类型有机孔的大小。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一)建立概念模型:根据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不同情况,将泥页岩有机孔分成三种,分别定义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总的原始有效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在原始有机碳TOC0中,只有一部分有机碳会热解转化成烃类,定义该部分有机碳为有效碳TOCrea,原始有效碳TOC0中所含有的有效碳和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分别定义为TOC0-rea和TOCRem-rea,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TOC0-rea、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中的有效碳TOCrea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分别对应生成的有机孔即为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
(二)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有机碳恢复系数Rc是从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恢复到原始有机碳TOC0的系数,其关系式如公式(1)所示;根据物理平衡原理和热模拟实验揭示的干酪根演化过程,研究沉积有机质在热降解中的转化与消耗,确定各种类成油母质在不同成熟阶段中碳的演化规律,确立生油岩实测有机碳与原始有机质干酪根中碳的对应关系,建立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2)、(3)、(4)、(5)所示;公式(1)、(2)、(3)、(4)、(5)的表达式如下:
TOC0=Rc×TOCRem    (1)
Ⅰ:Rc=-0.5975VRo 3+2.4054VRo 2-1.5038VRo+1.2368    (2)
Ⅱ1:Rc=-0.3296VRo 3+1.2903VRo 2-0.7016VRo+1.0835    (3)
Ⅱ2:Rc=-0.1038VRo 3+0.3579VRo 2+0.0825VRo+0.8914    (4)
Ⅲ:Rc=-0.0335VRo 3+0.1079VRo 2+0.1392VRo+0.9388    (5)
式中,Rc有机碳恢复系数,VRo为成熟度参数镜质体反射率,Ⅰ、Ⅱ1、Ⅱ2、Ⅲ分别代表四种有机质类型;
(三)计算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原始有机碳TOC0包括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两部分,其存在的关系式如公式(6)所示,公式(6)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Rem+TOCExp    (6)
根据泥页岩不同有机质类型有机碳恢复系数预测模型和上述公式(6)算出原始有机碳TOC0、生成烃类排出的有机碳TOCExp和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
(四)计算原始有机潜孔Φop、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泥页岩中残留的生烃潜力是由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转化而来,所述的生烃潜力包括低温阶段岩石中游离烃S1和高温阶段生成的热解烃S2,目前石油工业中将0.083视为碳转化为烃类的转化系数,则存在关系式如公式(7)所示,公式(7)的表达式如下:
TOCRem-rea=(S1+S2)×0.083    (7)
式中,S1+S2表示岩石中残留的生烃潜力,该参数和热解峰温Tmax可以由Rock-Eval岩石热解快速获得;
根据所述公式(7)计算获得排烃后残留有机碳TOCRem中的有效碳TOCRem-rea
在有机质演化和成烃过程中,其中的无效碳可视为保持不变的,因此存在关系式如公式(8)所示,公式(8)的表达式如下:
TOC0–TOC0-rea=TOCRem–TOCRem-rea    (8)
所述公式(8)中,TOC0–TOC0-rea代表原始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0-Ine,TOCRem–TOCRem-rea代表排烃后残留有机质中的无效碳,定义为TOCRem-Ine,由于TOC0、TOCRem和TOCRem-rea均已过计算获得,将其代入公式(8)后计算获得TOC0-rea
当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有效碳会向烃类转化过程中,有机孔形成,细粒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有机质转化时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有机孔的计算公式(9)所示,公式(9)的表达式如下:
Vrock×ρrock×TOC0-rea=Vorg-rea×ρorg    (9)
式中,Vrock为有机质转化成烃之前岩石体积,单位:m3;Vorg-rea为原始有机碳TOC0中的有效碳所占的体积,单位:m3;ρrock为泥页岩的密度,单位:kg/m3;ρorg为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单位:kg/m3;TOC0-rea为泥页岩中原始有机碳TOC0中有效碳的含量,单位:%;
根据公式(9)计算可得原始有机潜孔Φop的计算公式(10)和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的计算公式(11),公式(10)和公式(11)的表达式如下:
ΦOP=Vorg-rea/Vrock
=ρrock×TOC0-reaorg    (10)
ΦPre=ρrock×TOCExporg    (11)
将已求得的TOC0-rea代入公式(10)中即可获得Φop
将已求得的TOCExp代入公式(11)中即可获得ΦPre
由公式(12)计算尚未形成的有机潜孔ΦRem,公式(12)的表达式如下:
ΦRem=ΦopPre    (12)
将已求得Φop和ΦPre代入公式(12)即可获得ΦRem
(五)根据计算的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ΦPre获得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ΦPre-J和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有机质随同泥页岩一起在埋藏过程中逐渐被压缩,有机孔隙压缩系数等同于同等深度下所在泥页岩的压实系数,通过声波测井恢复泥页岩的压实史获得泥页岩的压实系数C,正常压实带的声波-深度关系式如公式(13)所示,公式(13)的表达式如下:
Δte=Δt0e-c He    (13)
式中,He为计算点的深度,单位:m;Δt0为外推到地表的声波时差值,由各井段的泥页岩压实曲线拟合而定,单位:μs/m;Δte为有效深度的声波时差,单位:μs/m;C为压实系数;井压实校正后,每个深度对应单位有机孔的实际生成有机孔ΦPre-J由公式(14)获得,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ΦCom由公式(15)获得,公式(14)和公式(15)的表达式如下:
ΦPre-J=ΦPre×H×C    (14)
ΦCom=ΦPre-JPre    (15)
式中,ΦPre为已经生成的有机潜孔,单位:%;ΦPre-J为经压实校正后现今形成的实际有机孔,单位:%;ΦCom为泥页岩压实损失的有机孔,单位:%;H为埋藏深度,单位:m;C为压实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排烃后残留的有机碳TOCRem即为现今通过样品实际检测到的TOC;步骤(四)中,泥页岩中有机质的密度为干酪根的密度,为1200kg/m3,泥页岩的密度由密度测井中获得,密度测井每0.125m一个数据点。
CN201510117200.XA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7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7200.XA CN104697914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7200.XA CN104697914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7914A true CN104697914A (zh) 2015-06-10
CN104697914B CN104697914B (zh) 2015-12-02

Family

ID=5334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720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7914B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9791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6101A (zh) * 2015-07-20 2015-12-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烃源岩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CN105842417A (zh) * 2016-03-17 2016-08-10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准确测量页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CN107560994A (zh) * 2017-09-05 2018-01-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评价泥页岩有机质、粘土和其它矿物中孔径分布方法
CN10921174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
CN109709299A (zh) * 2018-11-16 2019-05-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烃源岩生排烃率的有机碳恢复系数评价方法
CN109991123A (zh) * 2019-03-28 2019-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油资源可动性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CN110633519A (zh) * 2019-09-05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热解峰温有效数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487176A (zh) * 2020-05-13 2020-08-04 南京宏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系统中液态烃所占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CN113970512A (zh) * 2021-01-05 2022-0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游离烃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16825220A (zh) * 2023-08-25 2023-09-29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于连续性分布函数的海洋有机碳降解过程评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3885A1 (en) * 2010-04-23 2011-10-27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Total storage capacity and total porosity of porous media
CN102252948A (zh) * 2011-06-10 201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泥页岩孔隙度测定方法
CN103454198A (zh) * 2013-04-24 2013-12-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有机孔隙度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3885A1 (en) * 2010-04-23 2011-10-27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Total storage capacity and total porosity of porous media
CN102252948A (zh) * 2011-06-10 201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泥页岩孔隙度测定方法
CN103454198A (zh) * 2013-04-24 2013-12-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泥页岩有机孔隙度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双舫等: "《泥页岩储层有机无机孔隙定量评价研究-以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高校地质学报》 *
左星等: "泥页岩底层孔隙压力的预测方法", 《断块油气田》 *
陈中红等: "东营凹陷牛38井沙河街组烃源岩生排烃评价", 《地质科学》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6101A (zh) * 2015-07-20 2015-12-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烃源岩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CN105842417A (zh) * 2016-03-17 2016-08-10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准确测量页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CN109211745B (zh) * 2017-06-29 2020-10-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
CN10921174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
CN107560994A (zh) * 2017-09-05 2018-01-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评价泥页岩有机质、粘土和其它矿物中孔径分布方法
CN109709299A (zh) * 2018-11-16 2019-05-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烃源岩生排烃率的有机碳恢复系数评价方法
CN109709299B (zh) * 2018-11-16 2022-03-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烃源岩生排烃率的有机碳恢复系数评价方法
CN109991123A (zh) * 2019-03-28 2019-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油资源可动性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CN110633519A (zh) * 2019-09-05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热解峰温有效数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633519B (zh) * 2019-09-05 2023-10-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热解峰温有效数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487176A (zh) * 2020-05-13 2020-08-04 南京宏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系统中液态烃所占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CN111487176B (zh) * 2020-05-13 2022-06-10 南京宏创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油系统中液态烃所占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CN113970512A (zh) * 2021-01-05 2022-0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游离烃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13970512B (zh) * 2021-01-05 202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游离烃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
CN116825220A (zh) * 2023-08-25 2023-09-29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于连续性分布函数的海洋有机碳降解过程评估方法
CN116825220B (zh) * 2023-08-25 2023-11-2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于连续性分布函数的海洋有机碳降解过程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7914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7914B (zh) 一种泥页岩不同类型有机孔的预测方法
L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pores for different rank coal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Guo et al. Oil generation as the dominant overpressure mechanism in the Cenozoic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Wyllie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in porous media
Wyllie et al.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in heterogeneous and porous media
Yang et al. Defini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udstone porosity–effective stress relationships
WO2017024530A1 (zh) 一种计算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Yu et al. Porosity estimation in kerogen-bearing shale gas reservoirs
Chapuis Estimating the in situ porosity of sandy soils sampled in boreholes
US10724348B2 (en) Method of exploiting a sedimentary basin comprising hydrocarbons, by model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Senger et al. CO 2 storage resource estimates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insights from a pilot-sized storage site in Svalbard, Arctic Norway
CN109583113B (zh) 一种岩石地层压实系数和有效孔隙体积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CN104252009A (zh) 一种恢复石油与天然气盖层脆塑性演化史的方法
Li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fracture aperture in a typical basin of China
LU et al. The background of geothermal field for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CN105138749A (zh) 一种地质约束下高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方法
Wang et al. Shale gas content evolution in the Ordos Basin
Qiu et al.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formation paleo-pressure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d case studies
Amour et al.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geomechanical model for chalk compaction. Phase 2: 1-D simulation of two Danish reservoirs.
Wang et al. Prediction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oil shale based on logging: a case study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CN112487620B (zh) 一种页岩油可动资源量的评价方法
CUI et al. A volumetric model for evaluating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es in the Permian Sulige gas field,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
Chen et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 of the Macasty Formation, Anticosti Island, Québec, Canada
CN112746835A (zh) 一种优化的深层页岩气地质甜点测井综合评价方法
CN115099014A (zh) 一种基于随钻录井的天然气井地质探明储量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