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133A -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 Google Patents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133A
CN104685133A CN201280076187.2A CN201280076187A CN104685133A CN 104685133 A CN104685133 A CN 104685133A CN 201280076187 A CN201280076187 A CN 201280076187A CN 104685133 A CN104685133 A CN 104685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ling
main body
engaging part
panelling main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61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133B (zh
Inventor
汤田晋市
汤田恭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1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made up of similar modular elements stacked without morta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2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 E02D29/0233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omprising retention means in the backfill the retention means being anch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66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ade up of preformed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在以往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中,壁面的构筑作业花费大量的工夫,作业效率不好。在本发明中,第一级的各镶板(1A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A21)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向下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B)的镶板主体(1b)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A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第2卡合部件(3a、3a)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B)的镶板主体(1b)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B)上。

Description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不同地排列,且在纵方向将侧端对齐并积累到规定高度而构成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涉及混凝土镶板壁面材料的组装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在该混凝土镶板壁面材料的组装中,混凝土镶板在水平方向组装成锯齿状,混凝土镶板的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不同地排列。在水平方向排列的最下级的各镶板分别在它们之间的横方向水平地安装有接合板而被固定。另外,上端的高度低的镶板的上端角部和上端的高度高的相邻的镶板分别在它们之间倾斜地安装接合板而被固定。在各接合板上形成螺栓插通孔,螺栓从接合板侧插通该螺栓插通孔以及混凝土镶板的螺栓插通孔,在相反侧与螺母螺旋结合,据此,各镶板之间被固定。
在被倾斜地安装的接合板中,其中央部成为从镶板稍稍浮出的状态。新被装入的镶板通过其转角部与该部位抵接并被定位,并在与已经被固定的相邻的镶板之间倾斜地安装接合板,而被固定。而且,混凝土镶板在纵方向侧端被直缝堆砌状地对齐,并被积累到规定高度,被埋设在填土中的填土加强部件被钩挂在其一个面侧,向其一个面侧堆积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3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中,在积累混凝土镶板并构筑壁面时,需要将螺栓从接合板侧插通接合板以及混凝土镶板的各螺栓插通孔,在相反侧与螺母螺旋结合并使各镶板紧固的作业。该作业在每1张接合板需要在2个部位进行,而且,需要保持将上方的镶板载置在下方的镶板的状态来进行。为此,在使用多个这样的接合板的以往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中,壁面的构筑作业花费大量的工夫,作业效率并不好。
另外,因为各镶板彼此由螺栓紧紧地刚性连结而被一体化,所以,柔软性差。为此,在由上述以往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来构筑的壁面用于加强土施工方法等柔性的构造体的壁面的情况下,若处于镶板的背后的填土等变形或沉降,载荷不平衡地施加给镶板背面,则被螺栓紧紧地相互刚性连结的镶板不能追随它们运动。其结果为,存在局部地向构成壁面的一部分镶板施加大的载荷,使镶板破损的情况。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发明,
是一种壁面构筑方法,所述壁面构筑方法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各镶板主体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主体处使侧端对齐地积累下一级镶板主体,使所积累的下一级镶板主体的上端比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高,据此,将镶板主体积累到规定的高度,构筑壁面,其特征在于,
各镶板主体具备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所述第1卡合部件的向上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上方或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向下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下方或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在被积累时,各镶板主体由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将侧端与下方的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另外,本发明是
一种壁面构造,所述壁面构造以将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不同地排列,并在纵方向将侧端对齐,且积累到规定高度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各镶板主体具备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所述第1卡合部件的向上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上方或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并支承上方或侧方的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向下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下方或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各镶板主体由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将侧端与下方的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根据这些结构,各镶板主体在使侧端对齐地被积累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处时,镶板主体的一个面与和下方或侧方邻接的镶板主体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的向上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抵接,支承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且本身所具备的向第2卡合部件的下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和下方或侧方邻接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抑制镶板主体的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因此,通过单纯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使侧端对齐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可垂直地或向一个面侧倾斜地积累镶板主体。为此,由于不必进行以往所进行的用螺栓以及螺母使邻接的各镶板紧固这样的花费大量的工夫的作业,就能够积累镶板主体,所以,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各镶板主体并非是用螺栓等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所以,在使用在加强土施工方法等柔性的构造体的壁面的情况下,即使处于镶板主体的背后的填土等沉降或变形,镶板主体也可追随该沉降、变形而运动。因此,也不存在像用螺栓等将镶板彼此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以往的壁面那样,因处于镶板的背后的填土等沉降或变形,而向构成壁面的一部分镶板局部地施加大的载荷,镶板破损的情况。为此,提供一种能够构筑柔性且耐久性增加了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另外,本发明是
一种壁面构筑方法,所述壁面构筑方法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各镶板主体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主体上使侧端对齐地积累下一级镶板主体,使所积累的下一级镶板主体的上端比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高,据此,将镶板主体积累到规定的高度,构筑壁面,其特征在于,
各镶板主体具备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与已被堆砌的下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卡合并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的卡合部被设置在下端或上端,在被积累时,由卡合部件和卡合部将侧端与下方的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另外,本发明是
一种壁面构造,所述壁面构造以将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地排列,并在纵方向将侧端对齐,且积累到规定高度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各镶板主体具备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并支承侧方的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与下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卡合且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的卡合部被设置在下端或上端,各镶板主体由卡合部件和卡合部将侧端与下方的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根据这些结构,各镶板主体在使侧端对齐地被积累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处时,镶板主体的一个面与和侧方邻接的镶板主体所具备的卡合部件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抵接,支承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且由被设置在本身的下端的卡合部或被设置在下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的卡合部与下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卡合,抑制镶板主体的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上。
因此,通过这些结构,也通过单纯地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可垂直地或向一个面侧倾斜地积累镶板主体,不必进行以往所进行的用螺栓以及螺母使邻接的各镶板紧固这样的花费大量的工夫的作业,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另外,在这些结构中,各镶板主体也不是用螺栓等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为此,根据这些结构,也是在使用在加强土施工方法等柔性的构造体的壁面的情况下,镶板主体可追随填土等的沉降、变形而运动,提供一种能够构筑柔性且耐久性增加了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端部的卡合部件被装拆自由或端部转动自由地安装在镶板主体。
根据该结构,在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平行地堆砌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情况下,通过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卡合部件从镶板主体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所具备的卡合部件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从侧方突出的卡合部件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或通过将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的从侧方突出的卡合部件从镶板主体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卡合部件不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所具备的卡合部件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另外,在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主体的上端,然后,使之向一个面侧歪斜地堆砌的情况下,通过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卡合部件从镶板主体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所具备的卡合部件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拆下或者使端部转动了的卡合部件在不与其它的卡合部件或已经被载置的镶板主体干涉后,向镶板主体安装,或者使端部向原来的位置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卡合部件将端部设置成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空开规定的间隔。
根据该结构,因为在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时,在卡合部件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之间确保间隙,所以,下一级的镶板主体不存在卡合部件的端部干涉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的情况。为此,尤其是在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平行地堆砌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的情况下,能够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顺畅地移动到下方的镶板主体上,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卡合部件在被安装在镶板主体上的安装面和被安装的镶板主体之间,嵌插调整规定的间隔的调整材料,并将该调整材料装拆自由地安装在镶板主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选择被嵌插在卡合部件的被安装在镶板主体上的安装面和安装有卡合部件的镶板主体之间的调整材料的厚度,卡合部件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之间空开的规定的间隔被调整为卡合部件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不会干涉且容易进行积累作业的间隔。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卡合部件经相对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侧出入自由的调整夹具,使端部与镶板主体抵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调整其出入,使调整夹具不会向所抵接的镶板主体侧突出,能够在卡合部件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隔,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顺畅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而且,在载置镶板主体后,通过调整其出入,使调整夹具向所抵接的镶板主体侧突出,能够使卡合部件的端部经调整夹具与镶板主体抵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卡合部件将支撑夹具插入或夹入端部和镶板主体之间,使端部与镶板主体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载置镶板主体后,通过将支撑夹具插入或夹入端部和镶板主体之间,使卡合部件的端部经支撑夹具与镶板主体抵接,能够在卡合部件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隔,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顺畅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卡合部件在与和镶板主体的安装部位相比向端部的相反侧离开的一端,设置与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的支点。
根据该结构,即使从镶板主体的另一个面侧施加载荷,向支承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的卡合部件的端部侧施加负荷,另外,即使施加镶板主体的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的载荷,向抑制其压出的卡合部件的端部侧施加负荷,通过被设置在卡合部件的一端的支点在夹着安装部位的相反侧与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该负荷还由与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的支点承受。为此,施加在卡合部件的端部侧的负荷由卡合部件的安装部位和被设置在卡合部件的一端的支点支承,与仅在安装部位固定卡合部件的情况相比,卡合部件不会晃动,被确实地固定在镶板主体。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防止镶板主体向另一个面侧倒塌的防翻倒部件。
根据该结构,侧端对齐地被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的下一级的镶板主体由防翻倒部件防止向另一个面侧倒塌。为此,即使在垂直地积累镶板的情况下、镶板的自重轻,没有保持镶板的歪斜的情况下,也不会使镶板主体向另一个面侧倒塌地积累镶板主体。另外,确实且安全地一次积累多级的更多的镶板主体。其结果为,镶板主体的积累作业的作业效率以及积累作业中的安全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通过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单纯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上,可垂直地或向一个面侧倾斜地积累镶板主体,不必进行以往所进行的用螺栓以及螺母使邻接的各镶板紧固这样的花费大量的工夫的作业,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各镶板主体并非是用螺栓等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所以,在使用在需要柔软性的加强土施工方法等的壁面的情况下,镶板主体可追随填土等的沉降、变形而运动,提供一种能够构筑柔性且耐久性增加了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附图说明
图1(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2是由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3是通过由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斜向地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立体图。
图4(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5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4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6(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7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6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8(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侧视图、后视图、正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9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8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10(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1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0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12(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3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2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14(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5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4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16(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侧视图、后视图、正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7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6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18(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19是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8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20是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斜向地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8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立体图。
图21(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22是通过第4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1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23(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24是通过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3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25(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图26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5所示的镶板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27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填土加强土壁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29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防砂坝的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
图31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双面规格的混凝土构造物的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图32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修复老化了的构造物的表面的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基于本发明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b)、(c)以及(d)是构成通过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构筑的壁面构造的镶板1A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
构成镶板1A的镶板主体1a由呈方形的板状的规定的厚度(3cm~10cm左右)的混凝土构成。该厚度因镶板1A的用途而不同,也存在该例示以外的厚度的镶板主体。镶板主体1a在其一个面侧的背面具备一对第1卡合部件2a、2a和一对第2卡合部件3a、3a。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分别由将长方形状的金属制板材的短边方向垂直地折曲加工而形成的截面L字形状的钢材构成。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第2卡合部件3a、3a的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
另外,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在其另一方的各端部开设有孔。地脚螺栓4被刺入这些各孔,其前端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a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在该状态下,螺母6被拧紧,据此,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其另一方的各端部被固定在镶板主体1a的背面。因此,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端部的第1卡合部件2a、2a被装拆自由且端部转动自由地被安装在镶板主体1a。另外,各地脚螺栓4使其头部突出地被竖立设置在镶板主体1a的背面。地脚螺栓4的从镶板主体1a的背面开设的突出高度通过调节地脚螺栓4本身的长度而被设定。
图2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所示的镶板1A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壁面以各镶板1A的侧端在上级和下级被对齐的直缝堆砌方式垂直或斜向地多级积累各镶板1A而被构筑。若被构筑,则构成壁面的各镶板主体1a的另一个面侧的前面成为齐平面。
图3是斜向地多级积累并构筑各镶板1A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立体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B。该镶板1B由使图1所示的镶板1A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b构成(参见图2),镶板主体1b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a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另外,最下级的镶板1A1不具备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仅用于安装第2卡合部件3a、3a的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a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B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A1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也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b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b的背面突出。
在构筑壁面时,首先,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碎石11上的地基12上排列多个,通过支架等临时固定。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B的上端附近的高度A(参见图3)。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1B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B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B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A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镶板主体1a垂直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B的垂直地竖立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镶板主体1a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B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或者将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B的镶板主体1b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A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A21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向下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B的镶板主体1b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A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第2卡合部件3a、3a将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B的镶板主体1b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B上。
此后,在各镶板1A1、1A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B(参见图3)。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A1、1A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A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1的上端高。此时,镶板主体1a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也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镶板主体1a垂直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A1的垂直地竖起的镶板主体1a平行地堆砌。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镶板主体1a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A1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a平行地堆砌,或者将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A1的镶板主体1a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
此时,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撑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A22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向下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A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A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第2卡合部件3a、3a将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A1的镶板主体1a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A1上。
此后,在各镶板1A21、1A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C(参见图3)。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1A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A21处,像图2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A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A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A22、1A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A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A以直缝堆砌方式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多个的镶板1A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A上积累使镶板1A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这样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各镶板主体1a在使侧端对齐地被积累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1a处时,镶板主体1a的背面与和侧方邻接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抵接,支承镶板主体1a向背面侧倒塌的力,且本身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向下方突出的端部与和下方邻接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镶板主体1a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被载置在上端低的镶板主体1a上。
因此,通过单纯地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可垂直地或向背面侧倾斜地积累镶板主体1a。为此,由于不必进行以往所进行的用螺栓以及螺母使邻接的各镶板1A紧固这样的花费大量的工夫的作业,就能够积累镶板主体1a,所以,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各镶板1A具备图3所示的一对防翻倒部件7。该防翻倒部件7由与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同样的截面L字形状的钢材构成,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镶板主体1a的左侧方、右侧方突出,另一方的各端部由螺栓8固定在镶板主体1a的背面。防翻倒部件7防止在积累了各镶板1A后,各镶板1A向前面侧倒塌。因此,根据该结构,使侧端对齐地被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上的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在通过混凝土13的硬化将背面侧固定为止,由防翻倒部件7防止向前面侧倒塌。为此,即使在垂直地积累镶板1A的情况下、斜向地堆砌的情况下,即使是镶板1A的自重轻,不能承受因硬化前的混凝土13等而产生的来自背面侧的侧压,不能确保镶板1A的歪斜的情况下,也不使镶板主体1a向前面侧倒塌地积累镶板主体1a。另外,确实且安全地一次积累多级更多的镶板主体1a。其结果为,镶板主体1a的积累作业的作业效率以及积累作业中的安全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壁面的镶板1A的镶板主体1a呈长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像图4所示那样,由镶板1C构成壁面,该镶板1C由呈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C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C与图1所示的镶板1A相比,仅镶板主体1c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A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c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
图5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4所示的镶板1C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A的图2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D。该镶板1D由使图4所示的镶板1C的镶板主体1c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d构成,镶板主体1d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c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另外,最下级的镶板1C1不具备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仅用于安装第2卡合部件3a、3a的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c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c的背面突出。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D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C1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也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d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d的背面突出。
镶板1C也与镶板1A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C1以及镶板1D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C1以及镶板1D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D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C1以及镶板1D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的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C1、1D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D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D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C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C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C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C1、1C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C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C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C1、1C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C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C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C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C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C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C21、1C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C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C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C21、1C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C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C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C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C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C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C22、1C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C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C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C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C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C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镶板1C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C上,积累镶板1C的镶板主体1c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基于使用这样的镶板1C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像图6所示那样,由镶板1E构成壁面,该镶板1E由呈凸状的镶板主体1e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E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E与图1所示的镶板1A相比,也是仅镶板主体1e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A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e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
图7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6所示的镶板1E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A的图2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F。该镶板1F由使图6所示的镶板1E的镶板主体1e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f构成,镶板主体1f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e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另外,最下级的镶板1E1不具备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仅用于安装第2卡合部件3a、3a的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e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e的背面突出。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F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E1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也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f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f的背面突出。
镶板1E也与镶板1A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E1以及镶板1F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E1以及镶板1F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F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E1以及镶板1F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E1、1F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F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F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E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E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E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E1、1E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E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E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E1、1E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E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E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E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E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E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E21、1E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E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E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E21、1E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E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E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E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E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E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E22、1E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E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E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E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E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E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E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E上,积累使镶板1E的镶板主体1e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E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由镶板1G构成壁面,该镶板1G由呈将图6所示的凸状的镶板主体1e和图4所示的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上下连接的图8所示那样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g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G的侧视图、后视图、正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G与图1所示的镶板1A相比,也是仅镶板主体1g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A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g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
图9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8所示的镶板1G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8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A的图2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H。该镶板1H由使图8所示的镶板1G的镶板主体1g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并呈与图6所示的镶板主体1e同样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h构成,镶板主体1h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g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另外,最下级的镶板1G1不具备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仅用于安装第2卡合部件3a、3a的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g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g的背面突出。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H,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G1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也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h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h的背面突出。
镶板1G也与镶板1A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G1以及镶板1H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G1以及镶板1H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H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G1以及镶板1H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G1、1H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H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H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G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G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G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G1、1G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G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G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G1、1G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G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G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G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G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G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G21、1G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G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G22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G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G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G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G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G上,积累使镶板1G的镶板主体1g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a、3a的下半部的呈与图4所示的镶板主体1c同样的形状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G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基于本发明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A、1C、1E、1G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和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镶板主体1a的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J如图10所示,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和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而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J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这些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也与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同样,由截面L字形状的钢材构成,使与镶板主体1a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的地脚螺栓4穿过开设在另一方的各端部的孔,由螺母6拧紧而被固定。
图11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0所示的镶板1J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壁面以各镶板1J的侧端在上级和下级被对齐的直缝堆砌方式垂直或斜向地多级积累各镶板1J而被构筑。若被构筑,则构成壁面的各镶板主体1a的前面成为齐平面。
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K。该镶板1K由使图10所示的镶板1J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b构成,镶板主体1b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a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K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J1的第2卡合部件3b、3b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b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b的背面突出。
在构筑壁面时,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J1以及镶板1K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被排列多个,由支架等临时固定。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J1以及镶板1K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K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J1以及镶板1K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J1、1K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K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K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J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J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垂直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K的垂直地竖起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
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K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或者,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没有安装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的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K的镶板主体1b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
拆下或者使端部转动了的第2卡合部件3b、3b在不与已经载置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J1的镶板主体1a干涉后,向镶板主体1a安装,或者使端部向原来的位置转动。另外,即使在使镶板面与下方的镶板1K的镶板主体1b平行堆砌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的垂直堆砌以及歪斜堆砌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在将第2卡合部件3b、3b拆下的状态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的状态进行。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K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b、2b的向上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上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J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J21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J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J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b、2b和第2卡合部件3b、3b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K的镶板主体1b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K上。
此后,在各镶板1J1、1J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J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J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J1、1J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J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J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J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J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J21的上端高。此时,也是镶板主体1a的积累也与向第一级的镶板1K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J21时同样地进行。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J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b、2b的向上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上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J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J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J22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J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J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b、2b和第2卡合部件3b、3b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J1的镶板主体1a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J1上。
此后,在各镶板1J21、1J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J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J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J21、1J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J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J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J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J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J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J22、1J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J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J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J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J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J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J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J上,积累镶板1J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这里,没有在最上级的镶板1J安装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J的第2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平行地堆砌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情况下,虽然存在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相互争夺而干涉等的情况,但是,通过将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向侧方突出地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从镶板主体1a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另外,在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的上端,然后,使其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的情况下,通过将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从镶板主体1a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会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不会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
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构成壁面的镶板1J的镶板主体1a呈长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由镶板1M构成壁面,该镶板1M由呈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M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M与图10所示的镶板1J相比,仅镶板主体1c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J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c的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
图13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2所示的镶板1M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J的图11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N。该镶板1N由使图12所示的镶板1M的镶板主体1c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d构成,镶板主体1d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c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N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M1的第2卡合部件3b、3b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d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b的背面突出。
镶板1M也与镶板1J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M1以及镶板1N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M1以及镶板1N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N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M1以及镶板1N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M1、1N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N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N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M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M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M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M1、1M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M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M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M1、1M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M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M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M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M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M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M21、1M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M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M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M21、1M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M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M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M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M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M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M22、1M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M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M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M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M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M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M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M上,堆叠使镶板1M的镶板主体1c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这里,没有在最上级的镶板1M以及镶板1N安装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M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由镶板10构成壁面,该镶板10由呈凸状的镶板主体1e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0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0与图10所示的镶板1J相比,也是仅镶板主体1e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J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e的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
图15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4所示的镶板10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J的图11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P。该镶板1P由使图14所示的镶板10的镶板主体1e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f构成,镶板主体1f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e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P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01的第2卡合部件3b、3b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f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f的背面突出。
镶板10也与镶板1J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01以及镶板1P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01以及镶板1P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P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01以及镶板1P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01、1P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P,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P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0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0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0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01、10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0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0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01、10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0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0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0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0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0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021、10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0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0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021、10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0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0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0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0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0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022、10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0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0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0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0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0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0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0上,积累使镶板10的镶板主体1e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这里,没有在最上级的镶板10安装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0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镶板1Q构成壁面,该镶板1Q由呈将图14所示的凸状的镶板主体1e和图12所示的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上下连接的图16所示那样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g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Q的侧视图、后视图、正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Q与图10所示的镶板1J相比,也是仅镶板主体1g的形状不同,与镶板1J同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g的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
图17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6所示的镶板1Q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J的图11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R。该镶板1R由使图16所示的镶板1Q的镶板主体1g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上半部的呈与图14所示的镶板主体1e同样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h构成,镶板主体1h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g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另外,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R上,在与侧方的最下级的镶板1Q1的第2卡合部件3b、3b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h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h的背面突出。
镶板1Q也与镶板1J同样地被积累。也就是说,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Q1以及镶板1R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Q1以及镶板1R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R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最下级的镶板1Q1以及镶板1R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Q1、1R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R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R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Q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Q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Q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Q1、1Q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Q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Q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Q1、1Q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Q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Q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Q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Q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Q21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Q21、1Q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Q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二级的各镶板1q22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Q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Q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Q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Q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Q上,积累使镶板1Q的镶板主体1g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呈与图12所示的镶板主体1c同样的形状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这里,没有在最上级的镶板1Q安装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Q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基于本发明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A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和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镶板主体1a的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S也可以像图18所示那样,具备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和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在镶板主体1a的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而构成。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S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第2卡合部件3b、3b也与第1卡合部件2a、2a同样,由截面L字形状的钢材构成,使与镶板主体1a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的地脚螺栓4穿过开设在另一方的各端部的孔,由螺母6拧紧而被固定。
图19是通过第3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18所示的镶板1S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8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壁面以各镶板1S的侧端在上级和下级被对齐的直缝堆砌方式垂直或斜向地多级积累各镶板1S而被构筑。若被构筑,则构成壁面的各镶板主体1a的前面成为齐平面。
图20是斜向地多级积累并构筑各镶板1S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立体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9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T。该镶板1T由使图18所示的镶板1S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b构成,镶板主体1b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a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
在构筑壁面时,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S1以及镶板1T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碎石11上的地基12上排列多个,由支架等临时固定。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S1以及镶板1T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T的上端附近的高度A(参见图20)。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S1以及镶板1T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S1、1T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T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T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S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S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在垂直或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使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和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T的镶板主体1b的各镶板面平行,将不安装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或者使其端部像图20所示那样向下方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堆砌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T的镶板主体1b。拆下或者使端部转动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不与安装在已经被载置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S1的第1卡合部件2a、2a干涉后,向镶板主体1a安装,或者使端部像图20箭头所示那样转动到向侧方突出的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没有安装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T的镶板主体1b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拆下或者使端部转动了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不与已经被载置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S1的镶板主体1a干涉后,向镶板主体1a安装或者使端部转动到向侧方突出的原来的位置。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S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S21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S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S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第2卡合部件3b、3b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T的镶板主体1b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T上。
此后,在各镶板1S1、1S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S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B(参见图20)。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S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S1、1S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S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S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S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S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S21的上端高。此时,也是镶板主体1a的积累也与将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堆砌到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T的镶板主体1b时同样地进行。
此时,第二级的各镶板1S2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S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S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S22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S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S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第2卡合部件3b、3b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S1的镶板主体1a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S1上。
此后,在各镶板1S21、1S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S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C(参见图20)。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S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S21、1S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S21处,像图19中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S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S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S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S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S22、1S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S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S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S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S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S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S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S上,积累使镶板1S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基于使用这样的镶板1S的第3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平行地堆砌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情况下,通过将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向侧方突出地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从镶板主体1a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以及被安装在它上的第1卡合部件2a、2a干涉,而是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的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从该镶板主体1a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以及向其侧方突出地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
另外,在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的情况下,通过将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向侧方突出地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从镶板主体1a拆下或者使其端部转动而不从侧方突出,能够不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与已经被载置在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设置位置侧方的镶板主体1a干涉,而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上。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构成为各镶板1S具备图20所示的一对防翻倒部件7。该防翻倒部件7也由截面L字形状的钢材构成,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镶板主体1a的左侧方、右侧方突出,另一方的各端部由螺栓8固定在镶板主体1a的背面。防翻倒部件7防止在积累了各镶板1S后,各镶板1S向前面侧倒塌。因此,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发挥与具备防翻倒部件7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不限于呈长方形状的镶板主体1a,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呈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参见图4)、呈凸状的镶板主体1e(参见图6)、呈将它们上下连接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g(参见图8)等,具备在它们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和在侧端下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基于本发明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上述的第1~第3各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A、1C、1E、1G、1J、1M、1O、1Q、1S由一方的各端部分别向镶板主体1a、1c、1e、1g的下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a、3a或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防止镶板主体1a、1c、1e、1g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镶板1U由图21所示的槽状地设置在镶板主体1u的下端的凹状卡合部21以及突状地设置在镶板主体1u的上端的凸状卡合部22,防止镶板主体1u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U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也就是说,在镶板1U中,被设置在已经被堆砌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u的上端的凸状卡合部22和被设置在被积累的上方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的凹状卡合部21卡合,抑制被积累的上方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另外,镶板1U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镶板主体1u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该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镶板主体1u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镶板主体1u向背面侧倒塌的力。
图22是通过第4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1所示的镶板1U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壁面以各镶板1U的侧端在上级和下级被对齐的直缝堆砌方式垂直或斜向地多级积累各镶板1U而构筑。若被构筑,则构成壁面的各镶板主体1u的前面成为齐平面。
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V。该镶板1V由使图21所示的镶板1U的镶板主体1u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v构成,镶板主体1v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u的高度的一半。另外,在最下级的镶板1U1上,在与侧方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V的第1卡合部件2a、2a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u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u的背面突出。
在构筑壁面时,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U1以及镶板1V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由支架等临时固定。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U1以及镶板1V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V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u、1v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U1以及镶板1V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U1、1V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V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V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U21,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U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u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垂直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V的垂直地竖立的镶板主体1v平行,将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堆砌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V的镶板主体1v。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也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V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v平行地堆砌,或者将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V的镶板主体1v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倾斜地堆砌。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U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U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被设置在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的凹状卡合部21与被设置在下方的镶板1V的镶板主体1v的上端的凸状卡合部22卡合,抑制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U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凹状卡合部21以及凸状卡合部22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V的镶板主体1v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V上。
此后,在各镶板1U1、1U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U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u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U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U1、1U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U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U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U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U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U21的上端高。此时,也是镶板主体1u的积累与将第二级的镶板1U21的镶板主体1u堆砌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V的镶板主体1v时同样地进行。
此时,第二级的各镶板1U2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U22的镶板主体1u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U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被设置在第二级的镶板1U22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的凹状卡合部21与被设置在下方的镶板1U1的镶板主体1u的上端的凸状卡合部22卡合,抑制第二级的镶板1U22的镶板主体1u的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U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凹状卡合部21以及凸状卡合部22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U1的镶板主体1u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U1上。
此后,在各镶板1U21、1U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U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u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U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U21、1U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U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U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U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U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U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U22、1U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U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U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U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U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U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U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U上,积累使镶板1U的镶板主体1u成为不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U的第4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通过单纯地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u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u、1v上,可垂直或者向背面侧倾斜地积累镶板主体1u,不必进行以往所进行的用螺栓以及螺母使邻接的各镶板1U紧固的花费大量的工夫的作业,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另外,各镶板主体1u、1v并非是用螺栓等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为此,在使用在加强土施工方法等柔性的构造体的壁面的情况下,镶板主体1u、1v可追随填土等沉降、变形而运动,提供一种能够构筑柔性且耐久性增加了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由槽状地设置在镶板主体1u的下端的凹状卡合部21以及突状地设置在镶板主体1u的上端的凸状卡合部22,防止镶板主体1u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在镶板主体1u的下端或上端的任意一方设置卡合于与之相接的镶板主体1u的上端或下端的卡合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像图23所示的镶板1W那样,由设置在该镶板主体1w的下端以及上端的孔状卡合部23以及图24所示的销状部件24防止镶板主体1w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图23(a)、(b)、(c)以及(d)是镶板1W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2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W与图21所示的镶板1U相比,仅在镶板主体1w的下端以及上端具备孔状卡合部23,用以替代凹状卡合部21以及凸状卡合部22这点不同,与镶板1U同样,具备在镶板主体1c的侧端上方向左侧方、右侧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a、2a。
图24是通过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3所示的镶板1W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与使用了镶板1U的图22所示的壁面同样,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X。该镶板1X由使图23所示的镶板1W的镶板主体1w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x构成,镶板主体1x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w的高度的一半。另外,在最下级的镶板1W1上,在与侧方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X的第1卡合部件2a、2a对应的高度位置,地脚螺栓4与被埋入镶板主体1w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并从镶板主体1w的背面突出。
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W1以及镶板1X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W1以及镶板1X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X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w、1x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W1以及镶板1X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W1、1X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X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X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W21。此时,销状部件24的下半部预先刺入设于第一级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的孔状卡合部23,销状部件24的上半部刺入设于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的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W1的上端高。
该镶板主体1w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也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垂直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X的垂直地竖起的镶板主体1x平行,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堆砌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X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x平行地堆砌。或者,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销状部件24的下半部预先刺入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使镶板面垂直地挨近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并向背面侧歪斜。而且,将刺入下方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的销状部件24的上半部刺入上方的镶板主体1w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将镶板主体1w安放在镶板主体1x。或者,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使镶板面垂直地挨近镶板面倾斜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将刺入下方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的销状部件24的一部分刺入上方的镶板主体1w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然后,使上方的镶板主体1w歪斜地进行堆砌。或者,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然后,一面使上方的镶板主体1w歪斜,一面将刺入下方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的销状部件24刺入上方的镶板主体1w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并进行堆砌。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W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W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将刺入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的上端的销状部件24刺入设于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据此,抑制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W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孔状卡合部23以及销状部件24,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X上。
此后,在各镶板1W1、1W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W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w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W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W1、1W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W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W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W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W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W21的上端高。此时,镶板主体1w的积累也与将第二级的镶板1W21的镶板主体1w堆砌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X的镶板主体1x时同样地进行。
此时,第二级的各镶板1W2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a、2a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W22的镶板主体1w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W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将刺入下方的镶板1W1的镶板主体1w的上端的销状部件24刺入设于第二级的镶板1W22的镶板主体1w的下端的孔状卡合部23,据此,抑制第二级的镶板1W22的镶板主体1w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W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a、2a和孔状卡合部23以及销状部件24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W1的镶板主体1w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W1上。
此后,在各镶板1W21、1W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W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w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W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W21、1W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W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W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W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W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W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W22、1W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W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W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W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W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W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W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W上,积累使镶板1W的镶板主体1w成为不具备第1卡合部件2a、2a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即使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W的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也不限于呈长方形状的镶板主体1u、1w,也可以构成为在呈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参见图4)、呈凸状的镶板主体1e(参见图6)、呈将它们上下连接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g(参见图8)等的下端槽状地设置凹状卡合部21,并在上端突状地设置凸状卡合部22,或者在下端以及上端设置由销状部件24刺入的孔状卡合部23。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1~第4实施方式中,对将第1卡合部件2a、2a、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3b、3b无间隙地安装在镶板主体1a~1h、1u~1x的背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像图25所示的镶板1Y那样,构成为在镶板主体1a的背面空开规定的间隔安装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该图(a)、(b)、(c)以及(d)是镶板1Y的正视图、侧视图、后视图以及俯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镶板1Y与图10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镶板1J相比,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另一方的各端部被设置成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空开规定的间隔这点不同。该规定的间隔通过在被安装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镶板主体1a上的各安装面和被安装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之间嵌插调整材料31而被空开,通过选择调整材料31的厚度,能够调整规定的间隔。另外,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由地脚螺栓4以及螺母6装拆自由地安装在镶板主体1a上,这点与第2实施方式的镶板1J相同。
另外,镶板1Y的向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上方以及侧方突出的一方的各端部经相对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出入自由的调整夹具32与所邻接的镶板主体1a抵接,这点也与第2实施方式的镶板1J不同。调整夹具32由螺栓构成,被构成为,通过与被焊接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端部侧的孔中的螺母33螺旋结合,相对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出入自由。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焊接螺母33,而是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端部侧的孔中直至切出阴螺纹,使调整夹具32直接与该阴螺纹螺旋结合。
另外,第1卡合部件2b、2b在与和镶板主体1a的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相比向突出的端部的相反侧离开的一端,通过螺栓34设置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的支点。该螺栓34被构成为通过与被焊接在开设于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一端的孔中的螺母35螺旋结合,相对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出入自由。另外,该螺母35也可以构成为,不进行焊接,而是在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一端的孔直接切出阴螺纹,使螺栓34直接与该阴螺纹螺旋结合。
图26是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多级积累并构筑图25所示的镶板1Y的过程中的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2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壁面以各镶板1Y的侧端在上级和下级被对齐的直缝堆砌方式垂直或斜向地多级积累各镶板1Y而被构筑。若被构筑,则构成壁面的各镶板主体1a的前面成为齐平面。
最下级使用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Z。该镶板1Z由图25所示的镶板1Y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上半部的镶板主体1b构成,镶板主体1b的高度成为镶板主体1a的高度的一半,不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另外,被设置在各镶板1Y以及1Z的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上的调整夹具32在堆砌各镶板1Y以及1Z前,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其前端不会向镶板前面侧突出,或者没有被安装。
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Y1以及镶板1Z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而且,被设置在向镶板1Y1的下端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处于侧方的镶板1Z的镶板主体1b的背面抵接。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Y1以及镶板1Z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低的各镶板1Z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Y1以及镶板1Z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Y1、1Z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Z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Z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Y21,使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Y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在垂直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垂直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Z的垂直地竖起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
另外,在斜向地构筑壁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斜向地吊起,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1Z的斜向地歪斜的镶板主体1b平行地堆砌,或者,不安装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或者,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将转动其端部而不从侧方突出的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使镶板面垂直地安放在镶板面歪斜的下方的镶板1Z的镶板主体1b的上端,然后,使之向背面侧歪斜地堆砌。拆下或者使端部转动了的第2卡合部件3b、3b在不与已经被载置的第一级的镶板1Y1的镶板主体1a干涉后,向镶板主体1a安装,或者使端部向原来的位置转动。
此后,被设置在从下方的镶板1Z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被积累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另外,被设置在从镶板1Y21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侧方的镶板Y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Z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b、2b的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经调整夹具32与被积累在上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Y21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Y21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经调整夹具32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Y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Y21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b、2b、第2卡合部件3b、3b和调整夹具32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Z的镶板主体1b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Z上。
此后,在各镶板1Y1、1Y2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Y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Y21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Y1、1Y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Y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Y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Y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Y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Y21的上端高。此时,镶板主体1a的积累也与向第一级的镶板1Z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Y21时同样地进行。
此后,被设置在从下方的镶板1Y1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被积累的镶板1Y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另外,被设置在从镶板1Y22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侧方的镶板Y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
此时,第一级的各镶板1Y1所具备的第1卡合部件2b、2b的向上方突出的端部经调整夹具32与被积累在上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Y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Y22向背面侧倒塌的力。另外,第二级的镶板1Y22所具备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经调整夹具32与已经被堆砌的侧方的第二级的镶板1Y2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前面侧压出。因此,第二级的镶板1Y22在被积累时,由第1卡合部件2b、2b、第2卡合部件3b、3b和调整夹具32使侧端与下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Y1的镶板主体1a对齐,并被载置在上端低的第一级的镶板1Y1上。
此后,在各镶板1Y21、1Y22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Y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从各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Y22被固定,不再运动。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Y21、1Y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Y21处,像箭头所示那样,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Y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Y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Y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Y22的上端高。而且,被设置在从下方的镶板1Y21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被积累的镶板Y31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另外,被设置在从镶板1Y31向侧方突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上的调整夹具32的各前端其出入被调整,以便向镶板前面侧突出,并与侧方的镶板Y22的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此后,在各镶板1Y22、1Y31的背面侧,将混凝土13浇筑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Y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通过被浇筑的混凝土13硬化,第三级的镶板1Y31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Y以直缝堆砌方式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Y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Y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Y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Y上积累使镶板1Y的镶板主体1a成为具备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下半部的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这里,没有在最上级的镶板1Y安装向上方突出的第1卡合部件2b、2b。
即使根据基于使用了这样的镶板1Y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根据本变形例,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向上方以及侧方突出的端部被设置成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空开规定的间隔。因此,在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上时,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之间确保间隙,因此,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不存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干涉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的情况。为此,尤其是在使镶板面与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平行地堆砌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的情况下,能够使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顺畅地移动到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上,壁面的构筑作业的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在被安装在镶板主体1a、1b上的安装面和被安装的镶板主体1a、1b之间嵌插调整规定的间隔的调整材料31,并被装拆自由地安装在镶板主体1a、1b上。因此,通过选择被嵌插的调整材料31的厚度,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之间空开的规定的间隔被调整为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不会干涉,且容易进行积累作业的间隔。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端部经相对于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出入自由的调整夹具32与镶板主体1a抵接。因此,通过调整其出入,以便使调整夹具32不会向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突出,能够在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隔,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顺畅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上。而且,在载置了镶板主体1a后,通过调整其出入,使调整夹具32向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突出,能够使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各端部经调整夹具32与镶板主体1a抵接。另外,通过对调整夹具32向所抵接的镶板主体1a侧的出入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镶板主体1a的歪斜。
另外,在上述的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由螺栓构成的调整夹具32,而是将由截面三角形状的板材构成的楔子、截面矩形状的板状部件等作为支撑夹具使用,将该支撑夹具插入或夹入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和镶板主体1a之间,使突出的各端部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根据该结构,在载置了镶板主体1a后,将上述支撑夹具插入或夹入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和镶板主体1a之间,使各端部经支撑夹具与镶板主体1a抵接,据此,能够在各端部和与之抵接的镶板主体1a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隔,使侧端对齐地将下一级的镶板主体1a顺畅地载置在上端低的下方的镶板主体1a、1b上。
另外,在使楔子为支撑夹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将该楔子插入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和镶板主体1a之间的量,能够使各端部与镶板主体1a抵接,且调整镶板主体1a的倾斜。另外,在使板状部件为支撑夹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夹入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各端部和镶板主体1a之间的该板状部件的厚度,能够使各端部与镶板主体1a抵接,且调整镶板主体1a的歪斜。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第1卡合部件2b、2b在与和镶板主体1a、1b的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相比的向突出的端部的相反侧离开的一端,通过螺栓34设置与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抵接的支点。因此,即使从镶板主体1a、1b的前面侧施加载荷,向支承镶板主体1a向背面侧倒塌的力的第1卡合部件2b、2b的端部侧施加负荷,由被设置在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一端的螺栓34构成的支点在夹着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的相反侧与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抵接,据此,该负荷还由与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抵接的支点承受。为此,施加给第1卡合部件2b、2b的突出的端部侧的负荷由第1卡合部件2b、2b的安装部位和被设置在第1卡合部件2b、2b的一端的支点支承,与在仅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将第1卡合部件2b、2b固定在镶板主体1a、1b的情况相比,第1卡合部件2b、2b不会晃动,被确实地固定在镶板主体1a、1b。
另外,在上述的本变形例中,就第2卡合部件3b、3b而言,也可以在与和镶板主体1a的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相比向突出的端部的相反侧离开的一端,通过螺栓34等设置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的支点。在该结构中,即使施加镶板主体1a的下端向前面侧压出的载荷,向抑制其压出的第2卡合部件3b、3b的端部侧施加负荷,被设置在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一端的支点在夹着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的相反侧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据此,该负荷还由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的支点承受。为此,施加给第2卡合部件3b、3b的突出的端部侧的负荷由第2卡合部件3b、3b的安装部位和被设置在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一端的支点支承,与在仅基于地脚螺栓4的安装部位将第2卡合部件3b、3b固定在镶板主体1a的情况相比,第2卡合部件3b、3b不会晃动,被确实地固定在镶板主体1a。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由螺栓34构成支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由截面三角形状的板材构成的楔子、截面矩形状的板状部件插入或夹入第1卡合部件2b、2b、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一端和镶板主体1a的背面之间,构成支点。另外,也可以将第1卡合部件2b、2b、第2卡合部件3b、3b的一端折曲,使该折曲部与镶板主体1a的背面抵接,构成支点。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空开规定的间隔将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安装在呈长方形状的镶板主体1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呈长方形状的镶板主体1a,做成呈倒凸状的镶板主体1c(参见图4)、呈凸状的镶板主体1e(参见图6),做成将它们上下连接的形状的镶板主体1g(参见图8)等也同样,可以构成为空开规定的间隔安装第1卡合部件2b、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3b,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设置上述的支点。
另外,在上述的第1~第4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对在壁面的背面侧浇筑混凝土13,将向构成镶板1A~1H、1J、1K、1M~1Z的各镶板主体1a~1h、1u~1x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作为锚杆支撑来固定各镶板主体1a~1h、1u~1x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也可以将各镶板1A~1H、1J、1K、1M~1Z应用在填土加强土壁的壁面。图27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该填土加强土壁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另外,图28是该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图27以及图28中,对与图1以及图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填土加强土壁中,镶板主体1a、1b由被埋设在填土41中的由长状的金属板等构成的填土加强材42固定在填土41的侧面。填土加强材42的一端部由螺栓44以及螺母45紧固在被设置在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的固定五金件43。固定五金件43由截面L字形状的金属板构成,弯曲部被埋入镶板主体1a、1b,端部从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露出,在露出的该端部开设由螺栓44插通的孔。填土加强材42通过被埋设在填土41中,作为将镶板主体1a、1b向填土41的侧面固定的固定材以及增加填土41的强度的加强材发挥功能,且还作为防止镶板主体1a、1b向壁面的前面侧倒塌的防翻倒部件发挥功能。
另外,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通过虽然不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长的地脚螺栓4,但是是通常的螺栓4a,与被埋设在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而被紧固、固定在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螺栓4a的头部像地脚螺栓4那样不向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
在构筑上述的填土加强土壁时,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碎石11上的地基12上排列多个,由支架等临时固定。接着,在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的背面侧,将形成填土41的土填埋到低的各镶板1B的上端附近的高度A(参见图27),它被压实。此时,由螺栓44以及螺母45将填土加强材42安装在最下级的镶板1A1的背面下方的固定五金件43以及镶板1B的背面的固定五金件43,填土加强材42被埋设在形成填土41的土中。由该填土加强材42固定并柔性地支撑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1B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B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B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A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
此后,在各镶板1A1、1A21的背面侧,将形成填土41的土填埋至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B(参见图27),它被压实。此时,由螺栓44以及螺母45将填土加强材42安装在最下级的镶板1A1的背面上方的固定五金件43以及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背面下方的固定五金件43,填土加强材42被埋设在形成填土41的土中。由该填土加强材42固定并柔性地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A1、1A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A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1的上端高。
此后,在各镶板1A21、1A22的背面侧,将形成填土41的土填埋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的上端附近的高度C(参见图27),它被压实。此时,由螺栓44以及螺母45将填土加强材42安装在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背面上方的固定五金件43以及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背面下方的固定五金件43,填土加强材42被埋设在形成填土41的土中。由该填土加强材42固定并柔性地支撑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1A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A21处,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A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A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2的上端高。此后,在各镶板1A22、1A31的背面侧,将形成填土41的土填埋至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的上端附近的高度D(参见图27),它被压实。此时,由螺栓44以及螺母45将填土加强材42安装在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背面上方的固定五金件43以及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背面下方的固定五金件43,填土加强材42被埋设在形成填土41的土中。由该填土加强材42固定并柔性地支撑第三级的镶板1A31
如上所述,各镶板1A以直缝堆砌方式被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若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A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A上积累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即使根据这样的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填土41的土压被施加给填土加强材42,填土加强材42因在填土加强材42和填土41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具有拉拔阻力,据此,防止与填土加强材42连接的各镶板1A向前面侧倒塌。另外,在将镶板1A垂直地积累的情况下、斜向地堆砌的情况下,在镶板1A的自重轻,不能承受由将填土加强材42连接在镶板1A为止这样的高度的填土41产生的来自背面侧的侧压,没有确保镶板1A歪斜的情况下,也一并使用图3所示那样的防翻倒部件7等。
再有,由于各镶板主体1a不是用螺栓等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所以,在像本变形例的加强土施工方法等那样使用在柔性的构造体的壁面的情况下,即使处于镶板主体1a的背后的填土41等沉降或变形,镶板主体1a也可以追随其沉降、变形而运动。因此,也不存在像用螺栓等将镶板1A彼此刚性连结而一体化的以往的壁面那样,因处于镶板1A的背后的填土41等沉降或变形而向构成壁面的一部分镶板1A局部地施加大的载荷,镶板1A破损的情况。为此,提供一种能够构筑柔性且耐久性增加了的壁面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另外,在上述的第1~第4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将应用在混凝土构造物的护墙的各镶板1A~1H、1J、1K、1M~1Z应用在一次将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得高,且施加大的侧压的防砂坝那样的壁面。图29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该防砂坝的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另外,图30是该壁面构造的后视图。另外,在图29以及图30中,对与图1以及图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防砂坝的壁面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壁面的背面侧浇筑混凝土13,将向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作为锚杆支撑,固定各镶板主体1a、1b。但是,防止镶板主体1a、1b向前面侧倒塌的防翻倒部件并非是图3所示的镶板1A所具备的一对防翻倒部件7,而是由防翻倒部件51构成,该防翻倒部件51由钢棒构成。各防翻倒部件51的一端被焊接在向镶板主体1a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另一端被焊接在一部分被埋入地基12的U字状的扣紧件52。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1B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被直接焊接在扣紧件52。
在构筑上述的防砂坝的壁面时,最初,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在横方向对齐地在地基12上排列多个。同时,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被直接焊接在扣紧件52,且在镶板1A1的背面上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焊接防翻倒部件51。通过该作业,防止最下级的镶板1A1以及镶板1B向前面侧翻倒。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最下级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1B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B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B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1,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上端比侧方的第一级的镶板1A1的上端高。该镶板主体1a的积累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此后,在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以及第二级的镶板1A21的背面上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焊接防翻倒部件51。通过该作业,防止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向前面侧翻倒。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一级以及第二级的各镶板1A1、1A21中的上端低的第一级的各镶板1A1处,使侧端与第一级的镶板1A1对齐地积累第二级的镶板1A22,使被积累的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1的上端高。此后,在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以及第二级的镶板1A22的背面上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焊接防翻倒部件51。通过该作业,防止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向前面侧翻倒。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的各镶板1A21、1A22中的上端低的各镶板1A21处,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A21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A31,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上端比第二级的侧方的镶板1A22的上端高。此后,在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以及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背面上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焊接防翻倒部件51。通过该作业,防止第三级的镶板1A31向前面侧翻倒。
接着,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第二级以及第三级的各镶板1A22、镶板1A31中的上端低的第二级的各镶板1A22处,使侧端与第二级的镶板1A22对齐地积累第三级的镶板1A32,使被积累的第三级的镶板1A32的上端比第三级的侧方的镶板1A31的上端高。此后,在第三级的镶板1A32的背面下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以及第三级的镶板1A32的背面上方的地脚螺栓4和扣紧件52之间焊接防翻倒部件51。通过该作业,防止第三级的镶板1A32向前面侧翻倒。
此后,将混凝土13浇筑至第三级的镶板1A31的上端附近。通过被浇筑的该混凝土13硬化,向各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突出的地脚螺栓4成为锚杆支撑,从第一级到第三级的各级的镶板主体1a、1b被固定,不再运动。
如上所述,各镶板1A以直缝堆砌方式例如被每三级地积累,直至被积累的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例如,每三级地浇筑混凝土13,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此时,扣紧件52被设置在被浇筑的混凝土13的表面。若镶板1A的高度成为规定的高度,则在最后,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被排列的多个镶板1A中的上端低的镶板1A上积累物体一半尺寸的镶板,使壁面的上端对齐到相同的高度。
即使根据这样的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在本变形例中,由防翻倒部件51在积累各镶板1A时,而且,还在被积累后,防止各镶板1A向前面侧倒塌。由于防翻倒部件51被设置在壁面和地基12之间,所以,支承使用了防翻倒部件51的壁面的载荷难以被镶板主体1a的重量、厚度、强度以及卡合部件2a、2a、3a、3a的强度所左右。与此相对,因为与镶板主体1a的积累的级数相应的载荷施加给防翻倒部件7、卡合部件2a、2a、3a、3a,所以,支承使用了前述的防翻倒部件7的壁面的载荷容易被镶板主体1a的重量、厚度、强度以及卡合部件2a、2a、3a、3a的强度所左右。为此,根据本变形例,即使在将镶板1A垂直地积累的情况下、斜向地堆砌的情况下,在镶板1A的自重轻,不能承受由硬化前的混凝土13等产生的来自背面侧的侧压,没有确保镶板1A的歪斜的情况下,也能够由防翻倒部件51支承大的侧压,因此,不存在镶板主体1a向前面侧倒塌的情况,更进一步确实地积累镶板主体1a。另外,像本变形例这样,确实且安全地一次多级积累更多的镶板主体1a。其结果为,镶板主体1a的积累作业的作业效率以及积累作业中的安全性提高。
尤其是在像本变形例的防砂坝那样,壁面的里侧充分地具有作业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在镶板主体1a、1b和地基12之间设置防翻倒部件51,因此,即使从壁面的里侧向壁面施加大量的混凝土13等充填材的大的侧压,也由防翻倒部件51使壁面不会倒塌,壁面能够抵御大的侧压。因此,能够增加一次向壁面的背面充填的混凝土13的量,能够大幅地缩短构筑包括充填材在内的壁面构造整体的作业时间。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第1~第4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各镶板1A~1H、1J、1K、1M~1Z应用在图31所示那样的双面规格的混凝土构造物的壁面。该图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该混凝土构造物的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以及图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混凝土构造物的壁面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一对壁面61a、61b使相互的背面相向地被构筑在地基12上。另外,在被埋入各壁面61a、61b的背面的预埋螺母5螺旋结合没有头部的地脚螺栓4b,在相向的地脚螺栓4b焊接由钢棒构成的防翻倒部件62的各端部。
防翻倒部件62构成防止镶板主体1a、1b向壁面61a、61b的各前面侧倒塌的防翻倒部件,在壁面61a、61b之间浇筑混凝土13。在本变形例中,由防翻倒部件62防止壁面61a、61b向各前面侧倒塌,混凝土13例如像本变形例那样,按每堆砌三级镶板主体1a而被浇筑一次。
即使根据这样的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第1~第4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各镶板1A~1H、1J、1K、1M~1Z应用在图32所示那样的修复老化了的构造物71的表面的壁面。该图是表示将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应用在该壁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壁面构造的侧视剖视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图1、图2以及图3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用于该壁面的镶板1A、1B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反的规格,在镶板主体1a、1b的前面安装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另外,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通过使通常的螺栓4a螺旋结合在被埋入镶板主体1a、1b的前面的预埋螺母5而被固定。另外,与图3所示的情况同样,一对防翻倒部件7由螺栓8安装在各镶板主体1a。由该防翻倒部件7防止镶板主体1a向壁面的背面侧倒塌。另外,在镶板1A、1B和老化了的构造物71之间浇筑混凝土13。第1卡合部件2a、2a以及第2卡合部件3a、3a、以及防翻倒部件7在被浇筑在镶板主体1a、1b的背面的混凝土13硬化后,依次从镶板主体1a、1b的前面被拆下,或者在镶板主体1a、1b的积累以及混凝土13的浇筑作业完全结束的最后,从镶板主体1a、1b的前面被拆下。
即使根据基于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像本变形例这样,通过在构造物71的前面构筑壁面,还能够提高构造物71的壁面的修复、装饰、隔热、耐久性等。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除将填土41设置在壁面的背面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参见图27、图28),对在壁面的背面浇筑混凝土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没有必要一定浇筑混凝土13,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同样,构成为,将填土41设置在壁面的背面。再有,也可以构成为,在壁面的背面设置例如轻型混凝土、灰浆材、沙袋、骨架等。另外,镶板主体1a、1b等的材质也不限于混凝土,例如,也可以由树脂、石材等构成。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对由钢铁制的材质构成第1卡合部件2、2、第2卡合部件3、3、防翻倒部件7以及防翻倒部件51、6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由钢铁制以外的材质构成。例如,第1卡合部件2、2以及第2卡合部件3、3也可以由树脂、混凝土构成,另外,也可以与镶板主体1a~1h、1u~1x一体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是在镶板主体1a等的侧方、下方或者上方设置2个,也就是一对第1卡合部件2、2或者第2卡合部件3、3的结构,但是,其个数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3个以上。例如,也可以做成在镶板主体1a的两侧方设置1个第1卡合部件2a,在镶板主体1a的下方设置1个第2卡合部件3a的结构等。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是被设置在镶板主体1a~1h、1u~1x的侧方的第1卡合部件2a、2a、第2卡合部件3b、3b作为个别零件分别个别地被设置在镶板主体1a的左方以及右方,分别个别地向侧端左方以及侧端右方突出的结构。但是,这些第1卡合部件2a、2a、第2卡合部件3b、3b也可以做成其长度比镶板主体1a~1h、1u~1x的宽度长,是1根零件,向镶板主体1a~1h、1u~1x的侧端左方以及侧端右方突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除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参见图27、图28)以及第7变形例(参见图32)以外的各变形例中,对在镶板主体1a~1h、1u~1x的背面突出地设置地脚螺栓4,将地脚螺栓4作为锚杆支撑,并浇筑混凝土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像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那样不设置地脚螺栓4,而是在镶板主体1a~1h、1u~1x的背面设置凹凸或者使背面的表面粗糙等,提高混凝土附着性。
另外,在第1以及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方式的第5以及第6变形例中说明的防翻倒部件7、51、62(参见图3、图20、图29、图31)、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说明的在第1卡合部件2b以及第2卡合部件3b和镶板主体1a、1b之间设置的规定的间隔、调整夹具32以及支点(参见图25)也能够同样地应用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

Claims (11)

1.一种壁面构筑方法,所述壁面构筑方法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各镶板主体中的上端低的各所述镶板主体处使侧端对齐地积累下一级镶板主体,使所积累的所述下一级镶板主体的上端比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上端高,据此,将所述镶板主体积累到规定的高度,构筑壁面,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镶板主体具备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所述第1卡合部件的向上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上方或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所述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向下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已经被堆砌的下方或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在被积累时,各所述镶板主体由所述第1卡合部件和所述第2卡合部件将侧端与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所述镶板主体上。
2.一种壁面构筑方法,所述壁面构筑方法在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且在横方向排列的多个各镶板主体中的上端低的各所述镶板主体处使侧端对齐地积累下一级镶板主体,使所积累的所述下一级镶板主体的上端比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上端高,据此,将所述镶板主体积累到规定的高度,构筑壁面,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镶板主体具备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被积累在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支承被积累的所述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与已被堆砌的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上端卡合并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的卡合部被设置在下端或上端,在被积累时,各所述镶板主体由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卡合部将侧端与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所述镶板主体上。
3.一种壁面构造,所述壁面构造以将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不同地排列,并在纵方向将侧端对齐,且积累到规定高度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镶板主体具备第1卡合部件和第2卡合部件,所述第1卡合部件的向上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上方或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并支承上方或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向下方或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下方或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所述各镶板主体由所述第1卡合部件和所述第2卡合部件将侧端与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所述镶板主体上。
4.一种壁面构造,所述壁面构造以将多个镶板主体在横方向使上端的高度交替地不同地排列,并在纵方向将侧端对齐,且积累到规定高度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镶板主体具备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的向侧方突出的端部与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并支承侧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向一个面侧倒塌的力,与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的上端卡合且抑制下端向另一个面侧压出的卡合部被设置在下端或上端,各镶板主体由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卡合部将侧端与下方的所述镶板主体对齐且被载置在上端低的所述镶板主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侧方突出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卡合部件被装拆自由或所述端部转动自由地安装在所述镶板主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将所述端部设置成与所抵接的所述镶板主体空开规定的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在被安装在所述镶板主体上的安装面和被安装的所述镶板主体之间,嵌插调整所述规定的间隔的调整材料,并将该调整材料装拆自由地安装在所述镶板主体。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经相对于所抵接的所述镶板主体侧出入自由的调整夹具,使所述端部与所述镶板主体抵接。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将支撑夹具插入或夹入所述端部和所述镶板主体之间而使所述端部与所述镶板主体抵接。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在与和所述镶板主体的安装部位相比向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离开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镶板主体的一个面抵接的支点。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壁面构筑方法或壁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防止所述镶板主体向另一个面侧倒塌的防翻倒部件。
CN201280076187.2A 2012-08-08 2012-08-08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0174 WO2014024269A1 (ja) 2012-08-08 2012-08-08 壁面構築方法および壁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133A true CN104685133A (zh) 2015-06-03
CN104685133B CN10468513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067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1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5133B (zh) 2012-08-08 2012-08-08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69131B2 (zh)
KR (1) KR20150022007A (zh)
CN (1) CN104685133B (zh)
WO (1) WO20140242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717A (zh) * 2018-11-16 2019-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3543A (ja) * 2003-10-09 2005-04-28 Bridgestone Corp コンクリ−トパネル壁面材の組立構造
CN1946906A (zh) * 2004-04-29 2007-04-11 吉斯通护岸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墙、护墙和类似物的饰面
JP2008274556A (ja) * 2007-04-25 2008-11-13 Yoshikawa Tomihisa 外壁コンクリート型枠パネル
WO2011036771A1 (ja) * 2009-09-25 2011-03-31 Yuta Shinichi 壁面パネル
CN10224584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G·斯切莱利 用于建造墙壁的可折叠形式的嵌板砌块
JP2012001976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hinichi Yuta 壁面構造および壁面構築方法
US20120087742A1 (en) * 2010-10-12 2012-04-12 Ogorchock John M Two-stage mechanically-stabilized retaining earth wall and method
JP2012136824A (ja) * 2010-12-24 2012-07-19 Shinichi Yuta 壁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2572B2 (ja) * 2001-02-21 2010-02-10 株式会社インバックス 外壁ユニット、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および同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3543A (ja) * 2003-10-09 2005-04-28 Bridgestone Corp コンクリ−トパネル壁面材の組立構造
CN1946906A (zh) * 2004-04-29 2007-04-11 吉斯通护岸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墙、护墙和类似物的饰面
JP2008274556A (ja) * 2007-04-25 2008-11-13 Yoshikawa Tomihisa 外壁コンクリート型枠パネル
CN10224584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G·斯切莱利 用于建造墙壁的可折叠形式的嵌板砌块
WO2011036771A1 (ja) * 2009-09-25 2011-03-31 Yuta Shinichi 壁面パネル
JP2012001976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hinichi Yuta 壁面構造および壁面構築方法
US20120087742A1 (en) * 2010-10-12 2012-04-12 Ogorchock John M Two-stage mechanically-stabilized retaining earth wall and method
JP2012136824A (ja) * 2010-12-24 2012-07-19 Shinichi Yuta 壁面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717A (zh) * 2018-11-16 2019-03-2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24269A1 (ja) 2016-07-21
CN104685133B (zh) 2017-04-12
WO2014024269A1 (ja) 2014-02-13
JP5869131B2 (ja) 2016-02-24
KR20150022007A (ko) 201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67575B2 (ja) ブロッ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壁
TW206275B (zh)
KR102162467B1 (ko)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엄지말뚝과 이를 이용한 자립식 가설 흙막이 시공방법
US7156587B2 (en) Reinforcing geotextile mat and embank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3118377A1 (en) Prefabricated retaining wall block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retaining wall
JP2012207451A (ja) 仮設鉄塔ユニット及び仮設鉄塔
JP5885341B2 (ja) 石積壁補強構造及び石積壁補強方法
JP6905387B2 (ja) 土留め構造の施工方法
CN104685133A (zh) 壁面构筑方法以及壁面构造
KR101360288B1 (ko) 현장시공이 용이한 절토부 보강토 옹벽 설치공법
KR101300078B1 (ko) 흙막이 파일용 가변지지기구
KR100882294B1 (ko) 터널용 지보재
JP2019070299A (ja) 擁壁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JP6535558B2 (ja) 腹起し
KR101340220B1 (ko) 간격조절이 가능한 흙막이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307821B1 (ko) 작업공간의 확보를 위한 지중 토류벽 구조
KR100392849B1 (ko) 강재격자 전면틀을 이용한 보강토 옹벽의 수직평강재이음구조
JP3205709U (ja) 噴火防災シェルター
KR20070077024A (ko) 조립식 보강토 옹벽의 축조방법 및 옹벽 축조용 블록
JP2021059961A (ja) 受圧板による法面補強方法
US11466422B1 (en) Adjustable single stage panel system and method
JP7061150B2 (ja) 壁面パネル及び壁面構築方法
KR102567830B1 (ko) 시공이 용이한 강재 빔 조립체
KR20190080232A (ko) 블록 조적식 내진형 벽체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JP2006037507A (ja) 石詰籠および仕切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