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4497A - 正颌用弯制钳 - Google Patents

正颌用弯制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4497A
CN104684497A CN201280076236.2A CN201280076236A CN104684497A CN 104684497 A CN104684497 A CN 104684497A CN 201280076236 A CN201280076236 A CN 201280076236A CN 104684497 A CN104684497 A CN 104684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
base portion
relative
implant
adjustment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62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4497B (zh
Inventor
R.科奇
R.J.斯考顿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th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ynth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thes GmbH filed Critical Synth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684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4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44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3Apparatus for shaping or cutting osteosynthesis equipment by medical personn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80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 A61B17/8085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with pliable or malleable elements or having a mesh-like structure, e.g. small stri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制工具,所述弯制工具可被配置成弯制矫形植入物并且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该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基部和活动联接到第一基部的第一调节构件。该第二钳口组件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组件。该第二钳口组件包括第二基部和活动联接到第二基部的第二调节构件。

Description

正颌用弯制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操纵矫形植入物的工具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弯制正颌板的工具和方法。
背景技术
颅面手术可用于校正颌部和脸部的与结构、生长、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多种病症,从而校正由骨性畸形引起的咬合不正问题或不能轻易用支架来治疗的其他正畸问题。在颅面手术过程中,通常执行截骨术,其中可利用螺钉或板以及螺钉来将骨头切割、重新对齐并且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多年来已经开发出若干颅面外科手术。例如,被称为上颌骨前移的外科手术可用于校正颌部和脸部的病症。上颌骨前移涉及对患者的上颌骨重新定位使得上颌骨与下颌骨正确地对齐。特别地,上颌骨前移可包括以下步骤:执行“Lefort I”截骨术(从颅骨的剩余部分切除上颌骨);使上颌骨向前(在前面)运动;以及使用骨板和螺钉来使上颌骨重新附接到颅骨的剩余部分,直到这些骨段生长在一起并且巩固。此外,可将矫形植入物植入在颅面缺损诸如断裂上方,以固定由此类缺损隔开的骨段的位置。考虑到颅面解剖结构会发生变化,很难制造适用于所有解剖形状和尺寸的矫形植入物。相反,骨板可被设计成根据具体情况切割和成形为适形于患者的解剖结构。这种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重建骨解剖结构并且恢复其功能。因此,需要能够弯制骨板的器械、工具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用于弯制矫形植入物诸如骨板的工具、系统和方法。该弯制工具可被配置成弯制矫形植入物,该矫形植入物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和第二植入物部分。在实施例中,弯制工具可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活动联接到该第一钳口组件的第二钳口组件。该第一钳口组件包括限定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钳口。该第二钳口组件可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组件并且包括第二钳口。该第二钳口包括基部和限定第二接合表面的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可活动联接到基部使得第二接合表面能够相对于第一接合表面运动,以便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接合表面与第二接合表面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具有沿侧向方向从第二接合表面到第一接合表面限定的可变调节距离。在操作中,使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使调节距离减小的至少第一侧向方向上运动并且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向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间隙中的一部分施加力,从而弯制该矫形植入物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偏移至少部分地由调节距离限定的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
该偏移距离可由调节距离与矫形植入物沿侧向方向的部分的厚度之间的差值限定。调节构件可被配置成相对于基部平移。该偏移距离可为多个偏移距离中的第一偏移距离。基部可包括多个基部标记。每个基部标记对应于多个偏移距离中的一个。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标记。调节标记可被配置成与多个基部标记中的一个基本上对齐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可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以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中的一个进行弯制。
调节构件可被配置成相对于基部增量地运动。调节构件可包括调节主体和从该调节主体突起的调节齿状物。基部可包括基部主体和从该基部主体突起的基部齿状物。这些基部齿状物可被配置成与调节齿状物配合使得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基部增量地运动。
第一钳口可包括第一调节构件和活动联接到第一基部的第一基部。第一调节构件可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基部平移。第一调节构件可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基部增量地运动。第一钳口的基部可限定第一接合表面。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可被配置成在侧向方向上以及在基本上垂直于横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第一钳口组件可包括联接到第一钳口的第一柄部构件。第二钳口组件可包括联接到第二钳口的第二柄部构件。在操作中,第一柄部构件和第二柄部构件朝向彼此的运动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朝向彼此运动。弯制工具还可包括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被连接在第一柄部构件与第二柄部构件之间以使该第一柄部构件和该第二柄部构件远离彼此偏置。第二钳口组件还包括连接在调节构件与基部之间的钳口紧固件。该钳口紧固件可被配置成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运动以固定调节构件相对于基部的位置。在操作中,使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与第一侧向方向相反的第二侧向方向上运动以便增大调节距离。
在实施例中,弯制工具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该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钳口。该第二钳口组件包括第二钳口。第二钳口组件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组件使得第一钳口可相对于第二钳口运动以便至少部分地限定间隙。该间隙被设置在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之间。在操作中,使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侧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朝向彼此运动,从而致使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向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该间隙中的一部分施加力以弯制该矫形植入物,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偏移一偏移距离。侧向方向可基本上垂直于横向方向。
本公开还涉及用于利用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的弯制工具弯制矫形植入物的方法。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基部和活动联接到该第一基部的第一调节构件。该第一基部限定第一接合表面。第二钳口组件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组件并且包括第二基部和活动联接到该第二基部的第二调节构件。该第二调节构件限定第二接合表面。沿侧向方向从第二接合表面到第一接合表面限定调节距离。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a)使第二调节构件相对于第二基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经调节的位置以设定调节距离,使得弯制工具被配置成以由调节距离限定的偏移距离弯制矫形植入物;(b)将矫形植入物的一部分定位在第一钳口组件与第二钳口组件之间;以及(c)使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以便使矫形植入物的该部分从第一形状变形为与该第一形状不同的第二形状。
附图说明
在结合图解性附图进行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述概要、以及下列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出于示出本发明的目的,附图示出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公开的具体手段。在附图中:
图1A是限定第一形状的矫形植入物的透视图;
图1B是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的弯制工具的透视图,该第一钳口组件和该第二钳口组件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图1A所示的矫形植入物被设置在第一钳口组件与第二钳口组件之间的植入物接收间隙中;
图1C是图1B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骨板设置在骨板接收间隙中,并且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处于闭合位置使得骨板可获得第二形状;
图1D是图1A所示的限定第二形状的骨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A所示弯制工具的透视图,该弯制工具包括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该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基部和活动联接到该第一基部的第一调节构件,并且该第二钳口组件包括第二基部和活动联接到该第二基部的第二调节构件;
图2B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俯视图;
图2C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沿图2B的剖面线2C-2C截取的横截面前视图;
图2D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
图3A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以及位于第一初始位置中的第一调节构件;
图3B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以及处于第一经调节位置中的第一调节构件;
图3C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以及处于第二初始位置中的第二调节构件;
图3D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以及处于第二经调节位置中的第二调节构件;
图3E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处于第一经调节位置的第一调节构件以及处于第二经调节位置的第二调节构件;
图3F是图2A所示弯制工具的前视图,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第一钳口组件和第二钳口组件、处于第一经调节位置的第一调节构件以及处于第二经调节位置的第二调节构件;并且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的弯制工具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的前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第二钳口的接合表面的透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弯制工具的侧视图,该弯制工具包括具有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以及第一辊和第二辊的弯制机构,其中该第一钳口和该第二钳口处于第一位置或打开位置,并且辊处于第一位置;
图5B是图5A的弯制工具的侧视图,示出处于第二位置或闭合位置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以及处于第一位置的辊;
图5C是图5A的弯制工具的侧视图,示出处于第二位置或闭合位置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以及处于第二位置的辊;
图5D是图5A所示弯制工具的弯制机构的俯视图;
图5E是图5A所示弯制工具的弯制机构的仰视图;
图5F是图5A所示弯制工具的弯制机构的透视图,示出设置在第一钳口与第二钳口之间的间隙中的矫形植入物;
图5G是图5A所示弯制工具的弯制机构的透视图,示出在由辊弯制后的矫形植入物;
图5H是图5G所示弯制机构的俯视图,描绘了处于第一位置的辊;
图5I是图5G所示弯制机构的俯视图,示出处于第二位置的辊以及经弯制的矫形植入物;并且
图5J是被配置成使图5H和图5I所示的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致动机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描述中所使用的某些术语仅为了方便起见且并非限制性的。所述词汇“右”、“左”、“下”和“上”指定附图中的方向,以此作为参照。所述词汇“朝近侧”和“朝远侧”分别是指朝向和远离使用该外科装置的外科医生的方向。
参照图1A至图1D,本公开涉及用于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的弯制工具和方法。如本文所用,术语“矫形植入物”包括但不限于骨板、金属丝、弯制模板或能够进行弯制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或装置。矫形植入物10可被构造为骨板12,诸如正颌板。例如,矫形植入物10可包括植入物主体14和延伸穿过植入物主体14的一个或多个植入孔16。这些植入孔16可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接骨螺钉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件。可将这些接骨螺钉插入穿过植入孔16并且进入骨中以将矫形植入物10固定到所述骨。植入物主体14可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18、第二植入物部分20和设置在第一植入物部分18与第二植入物部分20之间的第三植入物部分26。第一植入物部分18可与第二植入物部分20间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植入物部分20和第三植入物部分26可沿第一植入方向24伸长,并且第一植入物部分18可沿第二植入方向22伸长。第一植入方向24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二植入方向22。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植入方向24可与第二植入方向22以斜角成角度地偏移。矫形植入物10可限定第一形状,如从图1A可见。例如,在矫形植入物10具有第一形状时,植入物主体14可限定基本上平面的构造,使得植入物主体14基本上沿第一植入平面F延伸。因此,在矫形植入物10具有第一形状时,第一植入物部分18、第二植入物部分20以及第三植入物部分26可沿第一植入平面F延伸。如本文所定义,术语基本上平面的构造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上平坦的构造。从而,矫形植入物10的第一形状可以是指基本上平面的构造。然而,矫形植入物10的第一形状可以是指其他合适的形状。外科手术套件可包括弯制工具100(如下所述)和矫形植入物10。该外科手术套件可用于执行任何合适的外科手术诸如正颌外科手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弯制工具100可被构造为弯制钳101。不管其具体构造如何,弯制工具100被配置成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植入物。弯制工具100可部分或完全地由大体刚性的材料诸如金属制成。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弯制工具100包括第一钳口组件103和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组件103的第二钳口组件105。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钳口组件103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钳口组件105。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共同形成弯制机构102,该弯制机构被配置成弯制矫形植入物10。弯制机构102可包括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的运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具体地讲,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被配置成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例如,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可沿弓形路径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在打开位置,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可共同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108。在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处于打开位置时,植入物接收间隙108被限定在第一钳口106与第二钳口104之间。在闭合位置,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比在打开位置时彼此更靠近。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钳口组件103与第二钳口组件105之间的枢转连接部允许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尽管所示实施例示出枢转连接部,但据设想,第一钳口组件103可通过任何合适的连接部活动联接到第二钳口组件105,该连接部允许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朝向和远离彼此运动。例如,弯制工具100可包括允许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能够彼此平行运动的连接部。
在操作中,在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处于打开位置时,可将矫形植入物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然后,可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朝向闭合位置运动(在矫形植入物10的至少一部分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时)以便以所需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在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弯制机构102向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的矫形植入物10施加力,从而致使矫形植入物10从第一形状(图1A)变形为第二形状(图1D)。矫形植入物10的第二形状(图1D)与第一形状(图1A)不同。例如,在矫形植入物10具有第二形状时,第三植入物部分26可限定第一弓形28和第二弓形30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18基本上沿第一植入平面A延伸并且第二植入物部分20基本上沿第二植入平面B延伸。第一植入平面A可相对于第二植入平面B成角度地偏移。例如,第一植入平面A可相对于第二植入平面B以直角成角度地偏移。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植入平面A可相对于第二植入平面B以斜角成角度地偏移。如本文所用,术语“斜角”是指不是直角或直角倍数的角,诸如锐角或钝角。因此,在矫形植入物10具有第二形状时,第一植入物部分18可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20成角度地偏移。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矫形植入物10的第二形状可包括与第一形状不同的其他形状。例如,第一形状、第二形状或两者可为解剖形式。即,矫形植入物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成轮廓的以贴合在解剖结构的一部分上。例如,矫形植入物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以贴合在解剖结构的特定部分上。可在通过调节第一钳口106、第二钳口104或两者来使用弯制工具100弯制矫形植入物10之前确定第一植入物部分18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20的角度偏移。
参照图2A至图2D,弯制工具100包括致动机构110,该致动机构被操作地联接到弯制机构102使得致动机构110的致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可配合以限定致动机构110。相似地,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可配合以限定弯制机构102。致动机构110可被构造为柄部112,该柄部被连接至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在操作中,柄部112的致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柄部112可包括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可将第一柄部构件114联接到第一钳口106,并且可将第二柄部构件116联接到第一钳口106。第一钳口组件103可包括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一钳口106,同时第二钳口组件105可包括第二柄部构件116和第二钳口104。
第一柄部构件114限定第一或近侧柄部末端122和与第一柄部末端122间隔开的第二或远侧柄部末端124。相似地,第二柄部构件116可限定第一末端或近端126和与第一柄部末端126间隔开的第二柄部末端128。枢轴构件118诸如枢轴销可将第一柄部构件114枢转地连接至第二柄部构件116。一般来讲,枢轴构件118可将第一钳口组件103与第二钳口组件105枢转地联接。因此,可使第一柄部构件114枢转地连接至第二柄部构件116。因此,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可被配置成围绕由枢轴构件118限定的枢轴P相对于彼此枢转。枢轴构件118可被构造为枢轴销120,该枢轴销使第一柄部构件114与第二柄部构件116枢转地互连。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枢轴构件118可使第一柄部构件114在第一柄部末端122与第二柄部末端124之间以及第一柄部末端126与第二柄部末端128之间的位置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柄部构件116。因此,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一柄部末端122,126分别朝向彼此的运动致使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二柄部末端124,128分别朝向彼此运动。反之,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一柄部末端122,126分别远离彼此的运动致使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二柄部末端124,128分别远离彼此运动。因此,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可在第一柄部位置与第二柄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柄部位置,第一柄部末端122和第一柄部末端126比在第一柄部位置时更靠近在一起。另外,在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处于第二柄部位置时,第二柄部末端124和第二柄部末端128比在第一柄部位置时更靠近彼此。第一柄部位置还可被称为未致动位置,并且第二柄部位置还可被称为致动位置。因此,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可在未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运动。
可将第一柄部构件114的第二柄部末端124联接到第一钳口106,并且可将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二柄部末端128联接到第二钳口104。因此,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在第一柄部位置与第二柄部位置之间的运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从第一柄部位置到第二柄部位置的运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反之,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从第二柄部位置到第一柄部位置的运动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闭合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在操作中,可在箭头H所示的方向上向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施加力H以使第一柄部末端122和第一柄部末端126朝向彼此运动,从而致使第二柄部末端124和第二柄部末端128朝向彼此运动。因此,力H向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施加致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
柄部112还可包括连接在第一柄部构件114与第二柄部构件116之间的偏置构件130。偏置构件130可被构造为弹簧132并且可在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上施加偏置力以便使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朝向第一柄部位置偏置。换句话讲,偏置构件130可使第一柄部末端122和第一柄部末端126远离彼此偏置。因此,为使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从第一柄部位置朝向第二柄部位置运动,施加到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的力H应当克服由偏置构件130在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上所施加的偏置力。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偏置构件130包括附接到第一柄部构件114的第一偏置部分131和附接到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二偏置部分133。第一偏置部分131和第二偏置部分133在第一柄部构件114与第二柄部构件116之间的位置处彼此联接。
弯制工具100还可包括使第一柄部构件114联接到第一钳口106的第一连接臂134。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36诸如销、螺钉等可使第一柄部构件114的第二柄部末端124联接到第一连接臂134。第一连接臂134还可活动联接到第二柄部构件116以提高弯制工具100的结构稳定性。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38诸如销可使第一连接臂134活动联接到第二柄部构件116。第一连接臂134可限定第一沟槽135,该第一沟槽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可滑动地接收紧固件138。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的枢转运动致使第一连接臂134相对于紧固件138运动,因为紧固件138被可滑动地接收在第一沟槽135中。
除第一连接臂134之外,弯制工具100还可包括使第二柄部构件116联接到第二钳口104的第二连接臂140。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42诸如销、螺钉等可使第二柄部构件116的第二柄部末端128联接到第二连接臂140。第二连接臂140还可活动联接到第一柄部构件114以提高弯制工具100的结构稳定性。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44可使第二连接臂140活动联接到第一柄部构件114。第二连接臂140可限定第二沟槽145,该第二沟槽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可滑动地接收紧固件144。第一钳口组件103和第二钳口组件105的枢转运动致使第二连接臂140相对于紧固件144运动,因为紧固件144被可滑动地接收在第二沟槽145中。第二沟槽145与紧固件144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沟槽135与紧固件138之间的连接允许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能够在横向方向和侧向方向上运动,如以下详细描述。
参照图2C,第一钳口106被联接到第一柄部构件114并且可包括第一调节构件246和活动联接到第一调节构件246的第一基部248。第一调节构件246包括第一调节主体250,该第一调节主体可沿侧向方向172诸如第一侧向方向或与该第一侧向方向相反的第二侧向方向伸长。第一调节主体250限定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和相对的第一调节顶部表面254。第一调节顶部表面254与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沿横向方向170诸如第一横向方向或与该第一横向方向相反的第二横向方向间隔开。横向方向170可基本上垂直于侧向方向172。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配置成邻接第一基部248的至少一部分。第一调节构件246还可包括从第一调节主体250突起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调节齿状物256。第一调节齿状物256可沿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特别地,第一调节齿状物256可沿侧向方向172彼此间隔开。第一调节构件246可限定第一调节孔258,该第一调节孔在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与第一调节顶部表面254之间沿横向方向170延伸。第一调节孔258可被构造为螺纹孔。另外,第一调节构件246可包括限定第一调节孔258的第一调节内表面260。第一调节内表面260可包括第一调节内螺纹262。
第一基部248可活动联接到第一调节构件246并且被固定到第一连接臂134。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基部248包括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的第一基部主体264。第一基部主体264可限定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和相对的第一基部顶部表面278。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可与第一基部顶部表面278沿横向方向170间隔开。第一基部248还可限定在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与第一基部顶部表面278之间延伸的第一基部内表面280。第一基部内表面280可限定沿横向方向170延伸到第一基部主体264中在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与第一基部顶部表面278之间的第一基部狭槽282。第一基部狭槽282可沿横向方向170从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到第一基部顶部表面278延伸穿过第一基部主体264。第一基部狭槽282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除第一基部狭槽282以外,第二基部148还可包括从第一基部主体264突起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基部齿状物284。第一基部齿状物284可沿侧向方向172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一基部齿状物284被配置成与第一调节齿状物256配合使得第一调节构件246可相对于第一基部248增量地运动。例如,第一调节构件246可相对于第一基部248以大约一(1)毫米的增量运动。
第一钳口106还包括使第一调节构件246联接到第一基部248的第一钳口紧固件286。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可被构造为锁紧螺钉288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包括第一紧固件头部290和连接至第一紧固件头部290的第一紧固件轴292。第一紧固件头部290可被构造为六角形头部。另外,第一紧固件头部290不能贴合在第一基部狭槽282内部。相比之下,第一紧固件轴292可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贴合在第一基部狭槽282内部。第一紧固件头部29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紧固件轴292上的第一紧固件外螺纹294。第一紧固件外螺纹294可被配置成与第一调节内螺纹262配合使得可将第一紧固件轴292联接到第一调节构件246。
在操作中,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围绕第一旋转轴R1的旋转致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第一解锁位置与第一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解锁位置,可将第一钳口紧固件286联接到第一调节构件246,但第一紧固件轴292可沿第一基部狭槽282在侧向方向172上运动。因此,在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第一解锁位置时,可使第一调节构件246通过第一紧固件头部290相对于第一基部248运动。例如,在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处于第一解锁位置时,用户可手动地运动第一紧固件头部290以调节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的位置。反之,在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一调节构件246不能相对于第一基部248运动。换句话讲,在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的位置是固定的。
为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从第一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一锁定位置,可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一旋转轴R1旋转。具体地讲,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一旋转轴R1的旋转致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横向方向170上运动,从而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紧固在第一调节构件246与第一基部248之间。在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第一紧固件头部290在第一基部底部表面276上施加压力从而防止或至少抑制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运动。
为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从第一锁定位置运动到第一解锁位置,可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R1旋转。具体地讲,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第二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一旋转轴R1的旋转致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在横向方向170上运动,从而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从第一调节构件246松开。此时,可使第一紧固件轴292在第一基部狭槽282内在侧向方向172上运动。第一紧固件轴292沿第一基部狭槽282在侧向方向172上的运动致使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在对应侧向方向172上在第一初始位置与第一经调节位置之间运动。
第一调节构件246可相对于第一基部248在第一初始位置与第一经调节位置之间运动以针对将进行弯制的矫形植入物10设定偏移。为此,第一基部248可包括多个第一基部标记296,这些基部标记沿第一侧向方向或第二侧向方向274彼此间隔开。第一基部标记296可对应于矫形植入物10的预先确定的偏移。第一调节构件246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标记298,该第一调节标记可与第一基部标记296中的任一个对齐以针对将进行弯制的矫形植入物10设定偏移。
第一调节构件246可限定第一调节接合表面和与第一调节接合表面247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外表面245。第一调节接合表面247被配置成在矫形植入物10被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接合矫形植入物10。第一调节接合表面247可部分地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108。第一调节底部表面252可包括第一接合部分253,该第一接合部分被配置成在矫形植入物10被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接合矫形植入物10。第一接合部分253不包括齿状物并且可被构造为基本上平坦的表面部分。
第一基部248限定第一基部接合表面249和与第一基部接合表面249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外基部表面251。第一基部接合表面249被配置成在矫形植入物10被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接合矫形植入物10。第一基部接合表面249可部分地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108。
继续参照图2C,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的结构和操作可以是基本上类似的或相同的。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钳口104被联接到第二柄部构件116并且可包括第二调节构件146和活动联接到第二调节构件146的第二基部148。第二调节构件146包括第二调节主体150,该第二调节主体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第二调节主体150限定第二调节底部表面152和相对的第二调节顶部表面154。第二调节顶部表面154与第二调节底部表面152沿横向方向170间隔开。第二调节底部表面152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配置成邻接第二基部148的至少一部分。第二调节构件146还可包括从第二调节主体150突起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调节齿状物156。第二调节齿状物156可沿第二调节底部表面15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特别地,第二调节齿状物156可沿侧向方向172彼此间隔开。第二调节构件146可限定第二调节孔158,该第二调节孔在第二调节底部表面152与第二调节顶部表面154之间沿横向方向170延伸。第二调节孔158可被构造为螺纹孔。另外,第二调节构件146可包括限定第二调节孔158的第二调节内表面160。第二调节内表面160可包括第二调节内螺纹162。
第二基部148可活动联接到第二调节构件146并且被固定到第二连接臂140。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基部148包括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的第二基部主体164。第二基部主体164可限定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和相对的第二基部顶部表面178。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可与第二基部顶部表面178沿横向方向170间隔开。第二基部148还可限定在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与第二基部顶部表面178之间延伸的第二基部内表面180。第二基部内表面180可限定第二基部狭槽182,该第二基部狭槽沿横向方向170延伸到第二基部主体164中在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与第二基部顶部表面178之间。第二基部狭槽182可沿横向方向170从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延伸穿过第二基部主体164到达第二基部顶部表面178。第二基部狭槽182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除第二基部狭槽182以外,第二基部148还可包括从第二基部主体164突起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基部齿状物184。第二基部齿状物184可沿侧向方向172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二基部齿状物184被配置成与第二调节齿状物156配合使得第二调节构件146可相对于第二基部148增量地运动。例如,第二调节构件146可相对于第二基部148以大约一(1)毫米的增量运动。
第二钳口104还包括使第二调节构件146联接到第二基部148的第二钳口紧固件186。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可被构造为锁紧螺钉188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包括第二紧固件头部190和从第二紧固件头部190突起的第二紧固件轴192。第二紧固件头部190可被构造为六角形头部。另外,第二紧固件头部190不能贴合在第二基部狭槽182内部。相比之下,第二紧固件轴192可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贴合在第二基部狭槽182内部。第二紧固件头部19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紧固件轴192上的第二紧固件外螺纹194。第二紧固件外螺纹194可被配置成与第二调节内螺纹162配合使得可将第二紧固件轴192联接到第二调节构件146。
在操作中,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围绕第二旋转轴R2的旋转致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第二解锁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二解锁位置,第二钳口紧固件186被联接到第二调节构件146,但第二紧固件轴192可沿第二基部狭槽182在第一侧向方向或第二侧向方向上运动。因此,在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处于第二解锁位置时,第二调节构件146可相对于第二基部148通过第二紧固件头部190运动。例如,在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处于第二解锁位置时,用户可手动地运动第二紧固件头部190以调节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的位置。反之,在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处于第二锁定位置时,第二调节构件146不能相对于第二基部148运动。换句话讲,在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处于第二锁定位置时,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的位置是固定的。
为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从第二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可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二旋转轴R2旋转。具体地讲,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二旋转轴R2的旋转致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横向方向170上运动,从而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紧固在第二调节构件146与第二基部148之间。在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二紧固件头部190在第二基部底部表面176上施加压力,从而防止或至少抑制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运动。
为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从锁定位置运动到第二解锁位置,可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二旋转轴R2旋转。具体地讲,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第二旋转方向上围绕第二旋转轴R2的旋转致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在横向方向170上运动,从而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从第二调节构件146松开。此时,可使第二紧固件轴192在第二基部狭槽182内在侧向方向172上运动。第二紧固件轴192沿第二基部狭槽182在侧向方向172上的运动致使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在对应侧向方向172上在第二初始位置与第二经调节位置之间运动。
第二调节构件146可限定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和与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二外表面141。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被配置成在矫形植入物10被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接合矫形植入物10。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可部分地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108。第二基部148限定第二基部接合表面149和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149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外基部表面151。第二基部接合表面149被配置成在矫形植入物10被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接合矫形植入物10。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可部分地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108。
参照图1C,弯制工具100可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这个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O是由从第二调节接合表面147到第一基部接合表面249所定义的调节距离A减去矫形植入物10的厚度T来定义的。据设想,厚度T可表示矫形植入物10的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的那部分的厚度。因此,可将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O定义为调节距离A减去厚度T。可通过使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运动来改变调节距离A。还可通过使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运动来改变调节距离A。即,调节距离A可为可变调节距离。因此,弯制工具100可弯制矫形植入物10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18可与第二植入物部分20偏移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O。
继续参照图3A至图3D,弯制工具100可用于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为完成这一工作,用户可执行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最初,第一钳口紧固件286应当处于第一解锁位置,并且第二钳口紧固件186应当处于第二解锁位置。可将第一调节构件246定位在第二初始位置中并且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可如图3A所示处于打开位置。随后可使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从第二初始位置(图3A)运动到第二经调节位置(图3B)。例如,用户可首先确定矫形植入物10的所需偏移。随后,识别对应于矫形植入物10的所需偏移的标记196。为使第二调节构件146从第二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二经调节位置,可使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沿侧向方向172运动,直到调节标记198与针对矫形植入物10的所需偏移所识别的基部标记196基本上对齐,同时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处于打开位置。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使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沿侧向方向172运动,直到调节标记198与针对矫形植入物10的所需偏移所识别的基部标记196基本上对齐,同时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处于打开位置。一旦第二调节构件146被定位在第二经调节位置(图3B)中,就可使第二钳口紧固件186从第二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以固定第二调节构件146相对于第二基部148的位置。如上所述,可通过围绕第一旋转轴R1旋转第二钳口紧固件186来使该第二钳口紧固件从第二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二锁定位置。
随后可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如图3C所示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在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可在横向方向170和侧向方向172上运动。可致动致动机构110以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具体地讲,如上所述,可向第一柄部构件114和第二柄部构件116施加力H以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然而,可以设想,可以其他方式致动柄部112以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因此,可致动柄部112以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此时,第二基部148的至少一部分可邻接第一基部248的至少一部分,但第二调节构件146并非必须邻接第一调节构件246。
接下来,可使第一调节构件246从第一初始位置(图3C)运动到第一经调节位置(图3D)。在第一初始位置,第一调节构件246并非必须接触第二调节构件146。反之,在第一经调节位置,第一调节构件246可接触第二调节构件146。因此,为使第一调节构件246从第一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一经调节位置,可使第一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在侧向方向172上运动,直到第一调节构件2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第二调节构件146的至少一部分。随后,可使第一钳口紧固件286从第一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以固定第二调节构件246相对于第一基部248的位置。如上所述,可通过围绕第二旋转轴R1旋转第一钳口紧固件286来使该第一钳口紧固件从第一解锁位置运动到第一锁定位置。此时,准备用于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的弯制工具100。
可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随后,可将矫形植入物1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第一钳口106与第二钳口104之间的植入物接收间隙108中。接下来,可致动柄部112以使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朝向彼此运动。在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第一钳口106和第二钳口104向矫形植入物10施加力,从而使得矫形植入物10从第一形状(图1A)变形为第二形状(图1D)。
参照图4A,弯制工具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可包括第一钳口306和第二钳口304。图4A所示弯制工具的结构和操作基本上类似于以上相对于图1A至图3F所述的弯制工具100。因此,为了简明起见,仅详细描述第一钳口306和第二钳口304的结构和操作。
第一钳口306包括第一基部348和活动联接到第一基部348的第一调节构件346。第一基部348包括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的第一基部主体364和从第一基部主体364突起的基部支撑构件368。第一基部主体364限定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和与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基部外表面351。另外,基部主体364限定第一基部底部表面376和与第一基部底部表面376沿横向方向170间隔开的第一基部顶部表面378。基部支撑构件368可从第一基部主体364在横向方向170上突起。特别地,基部支撑构件368可从第一基部顶部表面378向外突起。另外,基部支撑构件368可沿横向方向170伸长。第一基部348还限定延伸穿过基部支撑构件368的第一镗孔370。第一镗孔370可沿侧向方向172延伸穿过基部支撑构件368。基部支撑构件368的第一内基部表面372可限定第一镗孔370并且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第一调节构件346的一部分。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内基部表面372可被构造为螺纹内表面。因此,第一基部348包括设置在第一镗孔370周围的内螺纹374。第一调节构件346包括第一调节主体350和第一细长构件302,该第一细长构件被可平移地固定到第一调节主体350,使得在第一细长构件302沿侧向方向172行进时,第一细长构件302与第一细长构件302同时沿侧向方向172行进。此外,第一细长构件302可相对于第一调节主体350围绕可沿侧向方向172延伸的旋转轴333为可旋转的。第一细长构件302可被构造为螺纹螺钉,该螺纹螺钉具有与基部支撑构件368的螺纹374配合的螺纹,使得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368在第一方向上围绕旋转轴333的旋转致使第一调节主体350向前或朝向第二调节主体450沿侧向方向172推进,并且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368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围绕旋转轴333的旋转致使第一调节主体350向后或远离第二调节主体450沿侧向方向172缩回。第一细长构件302的螺纹根据需要可具有任何螺距。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细长构件的每个完整旋转可使第一调节主体350根据需要运动任何距离,诸如1mm。
第一基部348可包括从第一内基部表面372突起并且进入第一镗孔370中的至少一个突起311。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基部348可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侧向方向172和横向方向170的方向延伸到镗孔370中的一个突起311。突起311可被构造为棘爪诸如可沿接合表面373搭乘的球棘爪,该接合表面可为平面或曲率与第一细长构件302的外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的表面。因此,在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368旋转时,突起311与接合表面之间的接合以预先确定的旋转间隔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例如,如果第一调节构件包括一个突起311和一个接合表面,则可在每次旋转时提供触觉反馈。如果第一调节构件346包括一对等距间隔开的突起和/或接合表面373,则可在每半个旋转时提供触觉反馈。
第一调节主体350可限定第一接合表面353和与第一接合表面353相反并且与第一接合表面353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第一外表面355。特别地,第一调节主体350和第一细长构件302可被配置成沿侧向方向172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细长构件302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并且可被构造为轴304或适于沿侧向方向172运动的任何其他细长构件。第一细长构件302限定外表面313和设置在外表面313上的外螺纹315。外螺纹315可被配置成与第一基部348的内螺纹374配合,从而允许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第一基部348运动。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外螺纹315可被配置成与突起311配合,从而允许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第一基部348运动。在操作中,使第一细长构件302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致使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第一基部348沿侧向方向朝向第二钳口304运动。反之,使第一细长构件302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致使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第一基部348沿侧向方向172远离第二钳口304运动。然而,第一细长构件302的外螺纹315与第一内螺纹374和/或突起311之间的接合防止或抑制第一细长构件302相对于第一基部348运动,直到向第一细长构件302施加旋转力。如上所述,第一调节构件346包括联接到第一细长构件302的第一调节主体350。在操作中,可旋转第一细长构件302以使第一调节主体350沿侧向方向172朝向或远离第二钳口304运动。
第一调节构件346还可包括促进第一细长构件302的旋转的柄部319。柄部319可被构造为旋钮并且被附接到第一细长构件302的末端。柄部319限定止动构件诸如肩部321,该肩部的尺寸可大于第一细长构件302沿垂直于旋转轴333的方向的尺寸。例如,肩部321的直径可大于第一细长构件302的直径。因此,用户可通过旋钮旋转第一细长构件302。代替柄部319,调节构件349可为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驱动工具的承窝。柄部319和第一细长构件302可围绕旋转轴333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将驱动工具插入承窝中并且随后使用该驱动工具来旋转第一细长构件302。
第一调节主体350被配置成沿第一基部顶部表面378沿侧向方向172滑动。第一调节主体350可向前推进,直到肩部321邻接基部支撑构件368诸如基部支撑构件368的内邻接表面371,在该点,第一调节主体350完全延伸。第一调节主体350可向后缩回,直到第一调节主体350邻接基部支撑构件368,并且具体地讲,直到第一外表面355邻接基部支撑构件368的前边缘,在该点,第一调节主体350完全缩回。在第一调节主体350完全缩回时,第一接合表面353可限定相对于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关系。例如,第一接合表面353可与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基本上齐平,或可从该第一基部接合表面延伸预先确定的距离,使得在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和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彼此邻接时,第一接合表面353邻接第二接合表面453。
第二钳口304包括第二基部448和联接到第二基部448的第二调节构件446。第二基部448包括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的第二基部主体464和从第二基部主体464突起的基部支撑构件468。第二基部主体464限定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和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二基部外表面451。另外,第二基部主体464限定第一基部底部表面476和与第二基部底部表面476沿横向方向170间隔开的第二基部顶部表面478。基部支撑构件468可从第二基部主体464在横向方向170上突起。特别地,基部支撑构件468可从第二基部顶部表面478向外突起。另外,基部支撑构件468可沿横向方向170伸长。第二基部448还限定延伸穿过基部支撑构件468的第二镗孔470。第二镗孔470可沿侧向方向172延伸穿过基部支撑构件468。基部支撑构件468的第二内基部表面472可限定第二镗孔470并且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第二调节构件446的一部分。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内基部表面472可被构造为螺纹内表面。因此,第二基部448包括设置在第二镗孔470周围的内螺纹474。
第二调节构件446包括第二调节主体450和第二细长构件402,该第二细长构件被可平移地固定到第二调节主体450使得在第二细长构件402沿侧向方向172行进时,第二细长构件402与第二细长构件402同时沿侧向方向172行进。此外,第二细长构件402可相对于第二调节主体450围绕旋转轴333为可旋转的。第二细长构件402可被构造为螺纹螺钉,该螺纹螺钉具有与基部支撑构件468的螺纹474配合的螺纹,使得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468在第一方向上围绕旋转轴333的旋转致使第二调节主体450向前或朝向第一调节主体350沿侧向方向172推进,并且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468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围绕旋转轴333的旋转致使第二调节主体450向后或远离第一调节主体350沿侧向方向172缩回。第二细长构件402的螺纹可根据需要具有任何螺距诸如等于第一细长构件302的螺纹的螺距的螺距。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细长构件402的每个完整旋转可使第二调节主体450根据需要运动任何距离,诸如1mm。
第二基部448可包括从第二内基部表面472突起并且进入第二镗孔470中的至少一个突起411。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基部448可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侧向方向172和横向方向170的方向延伸到镗孔470中的一个突起411。突起411可被构造为棘爪诸如可沿接合表面473搭乘的球棘爪,该接合表面可为平面或曲率与第二细长构件402的外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的表面。因此,在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基部支撑构件468旋转时,突起411与接合表面473之间的接合以预先确定的旋转间隔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例如,如果第一调节构件包括一个突起411和一个接合表面473,则可在每次旋转时提供触觉反馈。如果第一调节构件446包括一对等距间隔开的突起和/或接合表面473,则可在每半个旋转时提供触觉反馈。
第二调节主体450可限定第二接合表面453和与第二接合表面453相反并且与第二接合表面453沿侧向方向172间隔开的第二外表面455。特别地,第二调节主体450和第二细长构件402可被配置成沿侧向方向172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细长构件402可沿侧向方向172伸长并且可被构造为轴404或适于沿侧向方向172运动的任何其他细长构件。第二细长构件402限定外表面413和设置在外表面413上的外螺纹415。外螺纹415可被配置成与第二基部448的内螺纹474配合,从而允许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第二基部448运动。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外螺纹415可被配置成与突起411配合,从而允许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第二基部448运动。在操作中,使第二细长构件402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致使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第二基部448沿侧向方向172朝向第一钳口306运动。反之,使第二细长构件402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致使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第二基部448沿侧向方向172远离第一钳口306运动。然而,第二细长构件402的外螺纹415与第二内螺纹474和/或突起411之间的接合防止或抑制第二细长构件402相对于第二基部448运动,直到向第二细长构件402施加旋转力。如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446包括联接到第二细长构件402的第二调节主体450。在操作中,可旋转第二细长构件402以使第二调节主体50沿侧向方向172朝向或远离第一钳口306运动。
第二调节构件446还可包括促进第一细长构件302的旋转的柄部419。柄部419可被构造为承窝并且被附接到第二细长构件402的末端。柄部419限定止动构件诸如肩部421,该肩部的尺寸可大于第二细长构件402沿垂直于旋转轴333的方向的尺寸。例如,肩部421的尺寸可大于第二细长构件402的尺寸。因此,用户可通过柄部419旋转第二细长构件402。任何一个柄部419可为承窝、旋钮或适用于促进旋转的任何可选的结构。柄部419和第二细长构件402可围绕旋转轴333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将驱动工具插入承窝中并且随后使用该驱动工具来旋转第二细长构件402。
第二调节主体450被配置成沿第二基部顶部表面478沿侧向方向172滑动。第二调节主体450可向前推进,直到肩部421邻接基部支撑构件468诸如基部支撑构件468的内邻接表面471,在该点,第二调节主体450完全延伸。第二调节主体450可向后缩回直到第二调节主体450邻接基部支撑构件468,并且具体地讲,直到第二外表面455邻接基部支撑构件468的前边缘,在该点,第二调节主体450完全缩回。在第二调节主体450完全缩回时,第二接合表面453可限定相对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关系。例如,第二接合表面453可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基本上齐平,或可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延伸预先确定的距离,使得在第一基部接合表面349和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彼此邻接时,第二接合表面453邻接第二接合表面453。
第二调节主体450可包括至少一个记号456,并且第二基部主体464可限定刻度466,该刻度包括沿侧向方向172彼此间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诸如1mm的标记。刻度466可与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间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并且记号456可与第二接合表面453间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使得在记号456与刻度466的第一标记对齐时,第二接合表面453和第二基部接合表面449可以是齐平的,这表示零偏移。在第二调节主体450向后缩回时,记号456相对于刻度466运动,使得可基于刻度466的与记号456对齐的标记来测量偏移。
还参照图4B,应当理解,第二接合表面453可根据需要限定任何几何形状,并且第一接合表面453可根据需要限定是第二接合表面453的反转的任何几何形状。例如,第二接合表面453如图4A所示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或可以是非平面的,并且可根据需要限定任何非平面解剖几何形状或有机几何形状。例如,该非平面几何形状如图4B所示可以是弯曲的诸如凹形或凸形,或限定任何其他将要施加到例如压印到矫形植入物10诸如板12上的非平面几何形状,该矫形植入物被接收在第一接合表面与第二接合表面453之间。因此,在将第一接合表面353和第二接合表面453聚在一起时,第一接合表面353和第二接合表面453的几何形状被施加到板12的分别面向第一接合表面和第二接合表面453的相应的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因此,施加到第一表面上的几何形状是施加到第二表面上的几何形状的反转。
参照图5A至图5J,弯制工具500被配置成以预先确定的偏移弯制矫形植入物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植入物。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弯制工具500包括工具主体502和从工具主体502突起的柄部508。柄部508可在横向方向512上突起并且其可以具有人体工程学设计特征以便于抓握柄部508。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柄部508沿横向方向512伸长。然而,据设想,柄部508可沿其他方向伸长。例如,柄部508可沿相对于横向方向512限定斜角的方向伸长。
弯制工具500还包括工具支撑构件510,该工具支撑构件支撑弯制机构501的至少一部分。工具支撑构件510从工具主体502突起并且可沿基本上垂直于横向方向512的纵向方向515伸长。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工具支撑构件510可沿其他方向伸长。无论如何,工具支撑构件510可物理地支撑弯制机构501以及弯制工具500的其他部分。
弯制工具500包括弯制机构501,该弯制机构被配置成弯制矫形植入物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或装置。弯制机构501包括第一钳口504和由工具支撑构件510支撑的第二钳口506。工具支撑构件510可支撑第一钳口504的至少一部分和整个第二钳口506。例如,工具支撑构件510可支撑整个第二钳口506和第一钳口504的一部分。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能够在第一或打开位置(图5A)与第二或闭合位置(图5B和图5C)之间相对于彼此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在第二钳口506相对于工具主体502保持静止时,仅第一钳口504可相对于第二钳口506运动。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在第一钳口504相对于工具主体502保持静止时,仅第二钳口506能够运动。另外,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两者都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不管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相对于彼此如何运动,至少在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共同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514。植入物接收间隙514被限定在第一钳口506与第二钳口506之间并且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矫形植入物10。
第一钳口504可包括接合部分516和与接合部分516沿纵向方向515间隔开的联接部分518。接合部分516被配置成接合设置在植入物接收间隙514中的矫形植入物10,以便在第二钳口5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时弯制矫形植入物10。可使联接部分518联接到致动器520,该致动器被配置成迫使第一钳口504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致动器520可被构造为触发器522并且被联接到联接部分518。紧固件526诸如销或螺钉可使致动器520与第二钳口504的联接部分518联接。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致动器520还可活动联接到工具主体502。例如,枢轴构件524诸如枢轴销可使致动器520枢转地联接到工具主体502,从而允许致动器520围绕枢轴构件524在第一位置(图5A和图5B)与第二位置(图5C)之间枢转。因此,致动器520可枢转地联接到工具主体502。这样,致动器520可相对于工具主体502在非致动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枢转。弯制工具500可包括偏置构件诸如弹簧,以使致动器250朝向第一位置偏置。该偏置构件可例如为围绕枢轴构件524设置的卷簧。在操作中,使致动器52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致使第一钳口504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运动。反之,使致动器52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致使第一钳口504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因此,致动器250可被配置成迫使第一钳口504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第一钳口504可具有阶梯形状。例如,第一钳口504可基本上成形为楼梯。第一钳口504限定顶部表面536和与顶部表面536相对的底部表面538。顶部表面536可与底部表面538沿横向方向512间隔开。顶部表面536、底部表面538或两者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例如,顶部表面536、底部表面538或两者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侧向方向528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此外,第一钳口504包括第一侧面530和与该第一侧面沿侧向方向528间隔开的第二侧面532。第一侧面530可限定基本上平面的第一侧表面534。特别地,第一侧表面534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
第二侧面532可包括沿侧向方向528和横向方向512彼此间隔开的一个或多个阶梯部分。例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侧面532可包括第一阶梯部分540、第二阶梯部分542以及沿横向方向512和侧向方向528彼此间隔开的第三阶梯部分544。第一阶梯部分540可由第一顶壁546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一顶壁546取向的第一侧壁548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顶壁546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一侧壁548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第二阶梯部分524可由第二顶壁550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二顶壁550的第二侧壁552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顶壁550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二侧壁552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基本上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第三阶梯部分544还可由第三顶壁554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三顶壁554的第三侧壁556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三顶壁554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三侧壁556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第二阶梯部分542可被设置在第一阶梯部分540与第三阶梯部分544之间。这些阶梯部分540、542、544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标记。如果矫形植入物10被放置在具有这些标记的阶梯部分中,那么所述标记指示矫形植入物10将被弯制的偏移距离。虽然附图示出三个阶梯部分,但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钳口504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阶梯部分。
第一钳口504还限定第一内接合表面558和与第一接合表面558相对的第一外表面560。第一内接合表面558可与第一外表面560沿纵向方向515间隔开。虽然第一外表面560可具有基本上平面的构造,但第一内接合表面558由于阶梯部分540、542、544的不同长度可具有阶梯构造或形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阶梯部分540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一外表面560延伸到第一内接合表面558的第一长度L1。第二阶梯部分542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一外表面560延伸到第一内接合表面558的第二长度L2。第三阶梯部分544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一外表面560延伸到第一内接合表面558的第三长度L3。第三长度L3可大于第二长度L2和第一长度L1。第二长度L2可大于第一长度L1。
可将第二钳口506联接到工具支撑构件510使得第二钳口506相对于工具主体502的位置是固定的。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钳口506可具有阶梯构造。例如,第二钳口506可基本上成形为楼梯。第二钳口506限定顶部表面562和与顶部表面562相对的底部表面564。顶部表面562可与底部表面564沿横向方向512间隔开。底部表面562、顶部表面562或两者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例如,底部表面562、顶部表面562或两者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二钳口还包括第一侧面566和与第一侧面566相对的第二侧面568。第二侧面568可与第一侧面566沿侧向方向528间隔开。第一侧面566可限定基本上平面的侧表面570。特别地,侧表面570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
第二侧面568可包括沿横向方向512和侧向方向528彼此间隔开的一个或多个阶梯部分。例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侧面568可包括第一阶梯部分572、第二阶梯部分574以及沿横向方向512和侧向方向528彼此间隔开的第三阶梯部分576。第一阶梯部分572可由第一顶壁578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一顶壁578取向的第一侧壁580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顶壁578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一侧壁580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第二阶梯部分574可由第二顶壁582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二顶壁582的第二侧壁584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顶壁582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基本上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二侧壁584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基本上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第三阶梯部分576可由第三顶壁586和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三顶壁586的第三侧壁588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三顶壁586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第三侧壁588可以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虽然附图表明第二钳口506具有三个阶梯部分,但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二钳口506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阶梯部分。
第二钳口506还限定第二内接合表面590和与第二接合表面590相对的第二外表面592。第二接合内表面590可与第二外表面592沿纵向方向515间隔开。第二外表面592可具有基本上平面的构造,并且第二内接合表面590由于阶梯部分572、574和576的不同长度可具有阶梯构造或形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阶梯部分572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二外表面592延伸到第二内接合表面590的第一长度L6。第二阶梯部分574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二外表面592延伸到第二内接合表面590的第二长度L5。第三阶梯部分576限定沿纵向方向515从第二外表面592延伸到第二内接合表面590的第三长度L4。第一长度L6可大于第二长度L5和第三长度L4。第二长度L5可大于第一长度L4。
除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以外,弯制机构501还包括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的第一辊594。特别地,第一辊594被配置成沿第一钳口506的第二侧面532和沿第二钳口506的第二侧面568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第一辊594可具有基本上阶梯构造。例如,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辊594可包括第一辊部分596、第二辊部分598以及沿横向方向512彼此间隔开的第三辊部分600。可以设想的是,第一辊594可包括少于或多余三个辊部分。不管辊部分的数量如何,第一辊594被配置成沿第一旋转轴R3旋转。因此,第一辊部分596、第二辊部分598和第三辊部分600可围绕第一旋转轴R3旋转。
第一辊部分596可成形为盘或圆筒并且限定第一辊横截面尺寸D1诸如直径。第一辊横截面尺寸D1可为直径。第二辊部分598可成形为盘或圆筒并且限定第二辊横截面尺寸D2诸如直径。第二横截面尺寸D2可为直径。第三辊部分600可成形为盘或圆筒并且限定第三辊横截面尺寸D3诸如直径。第三辊横截面尺寸D3可为直径。另外,第三辊横截面尺寸D3可大于第二辊横截面尺寸D2和第一辊横截面尺寸D1。第二辊横截面尺寸D2可大于第一辊横截面尺寸D1。第一辊594的不同横截面尺寸允许第一辊594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的阶梯侧面行进。即,第一辊594被配置成沿第一钳口504的第二侧面532和第二钳口506的第二侧面568运动。特别地,第一辊部分596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分别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的第一侧壁548和第二侧壁580在纵向方向515上滚动。第二辊部分598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沿第二侧壁552和第二侧壁584在纵向方向515上滚动。第三辊部分600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沿第三侧壁556和第三侧壁588在纵向方向515上滚动。在操作中,第一辊594可在其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在纵向方向515上推进时围绕第一旋转轴R3旋转,以便弯制矫形植入物10的一部分。
弯制机构501包括活动联接到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的第二辊602。具体地讲,第二辊602可被配置成围绕旋转轴R4旋转并且可沿第一钳口506的第一侧面530和第二钳口506的第一侧面566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第一辊602可限定辊主体604,该辊主体可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因此,辊主体604可限定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在操作中,辊60可在围绕旋转轴R4旋转时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以便弯制矫形植入物10的一部分。
参照图5J,弯制机构501还包括致动机构606,该致动机构被配置成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在纵向方向515上驱动第一辊594和第二辊602。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致动机构606可被构造为齿条和小齿轮机构608并且可包括第一驱动构件610、第二驱动构件612和第三驱动构件614。第三驱动构件614被机械联接在第一驱动构件610与第二驱动构件612之间。在操作中,旋转第三驱动构件614致使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在相反方向上运动。例如,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可在第三驱动构件614旋转时平移。
第一驱动构件610可被构造为第一齿条616并且被联接到第一辊594。因此,使第一驱动构件610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致使第一辊594也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第一驱动构件610可包括沿纵向方向515伸长的第一驱动主体618。第一驱动主体618限定第一末端620和与第一末端620相对的第二末端622。第二末端622可与第一末端620沿纵向方向515间隔开。可将第一辊594联接在第一驱动主体618的第一末端620处。具体地讲,可将第一辊594的第一辊部分596通过例如第一辊联接器621联接在第一驱动主体618的第一末端620处。第一辊联接器621可被构造为杆并且被连接到第一驱动主体618。例如,第一辊联接器621可沿横向方向512伸长并且可被连接在第一驱动主体618的第一末端620处。第一辊594可限定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第一辊联接器621的第一辊开口601,从而允许第一辊594围绕第一辊联接器621旋转。第一辊开口601可沿横向方向512延伸穿过第一辊部分596、第二辊部分598和第三辊部分600。第一驱动主体618还限定第一侧面624和与第一侧面624相对的第二侧面626。第二侧面626可与第一侧面624沿侧向方向528间隔开。第一驱动构件610还可包括多个齿状物628,这些齿状物从第一驱动主体618的第二侧面626沿侧向方向528突起。齿状物628可沿纵向方向515彼此间隔开。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与第一末端620相比,齿状物628位于更靠近第二末端622处。齿状物628可在朝向第二驱动构件612和第三驱动构件614的方向上从第一驱动主体618突起。
如上所述,致动机构606包括第二驱动构件612,该第二驱动构件通过第三驱动构件614操作地联接到第一驱动构件610。第二驱动构件612可被构造为第二齿条630并且被联接到第二辊602。因此,使第二驱动构件612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致使第二辊602也在纵向方向515上运动。第二驱动构件612可包括沿纵向方向515伸长的第二驱动主体632。第二驱动主体632限定第一末端634和与第一末端634相对的第二末端636。第二末端636可与第一末端634沿纵向方向515间隔开。可将第二辊602通过例如第二辊联接器623联接在第二驱动主体632的第一末端634处。第二辊联接器623可被构造为杆并且被连接到第二驱动主体632。例如,第二辊联接器623可沿横向方向512伸长并且可被连接在第二驱动主体632的第一末端634处。第二辊602可限定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第二辊联接器623的第二辊开口603,从而允许第二辊602围绕第二辊联接器623旋转。第二辊开口603可沿横向方向512延伸穿过辊主体604。第二驱动主体还限定第一侧面638和与第一侧面638相对的第二侧面640。第二侧面640可与第一侧面638沿侧向方向528间隔开。第二驱动构件612还可包括多个齿状物642,这些齿状物从第二驱动主体632的第二侧面640沿侧向方向528突起。齿状物642可沿纵向方向515彼此间隔开。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与第一末端634相比,齿状物642可位于更靠近第二末端636处。齿状物642可在朝向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三驱动构件614的方向上从第二驱动主体632突起。
第三驱动构件614可被构造为小齿轮644或齿轮,该小齿轮或齿轮可由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中的在第一纵向方向上运动的一个驱动,以便致使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中的另一个在与第一纵向方向相反的第二纵向方向上相反地运动。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构件614包括第三驱动主体646和从第三驱动主体646径向向外突起的多个齿状物648。第三驱动主体646可基本上成形为盘并且齿状物648可被设置在第三驱动主体646的周边周围。例如,齿状物648可围绕第三驱动主体646的圆周彼此间隔开。齿状物648被配置成与第一驱动构件610的齿状物628和第二驱动构件612的齿状物642啮合。除齿状物648之外,第三驱动构件614可限定中心镗孔650,该中心镗孔被配置成且尺寸设定成接收驱动构件诸如轴或杆。中心镗孔650限定可沿驱动构件在横向方向512上延伸的旋转轴652。可将驱动构件联接到电动马达、气动马达或能够旋转驱动构件的任何其他机械能量源,以便使第三驱动构件614围绕旋转轴652旋转。第三驱动构件614被配置成围绕旋转轴652旋转。在操作中,第三驱动构件614围绕旋转轴652的旋转致使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在相反方向上纵向地运动。在第一驱动构件610和第二驱动构件612纵向地运动时,第一辊594和第二辊602也在相反方向上纵向地运动。
参照图5F至图5I,如上所述,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共同限定植入物接收间隙514。特别地,植入物接收间隙514由第一内接合表面558和第二内接合表面590至少部分地限定。在操作中,可将矫形植入物10设置在第一钳口504与第二钳口506之间的植入物接收间隙514中。随后可通过例如致动触发器522来使第二钳口506从打开位置(图5A)朝向闭合位置(图5B)运动,以便使矫形植入物10保持在第一钳口504与第二钳口506之间。在这个实施例中,矫形植入物10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32、第二植入物部分34、设置在第一植入物部分32与第二植入物部分34之间的第三植入物部分36。在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保持矫形植入物10时,第一内接合表面558和第二内接合表面590接触第三植入物部分36,同时第一植入物部分32和第二植入物部分34位于植入物接收间隙514外部。可将第三植入物部分36设置在:1)第一钳口504的第一阶梯部分540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一阶梯部分572之间;2)第一钳口504的第二阶梯部分542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二阶梯部分574之间;或3)第一钳口504的第三阶梯部分544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三阶梯部分576之间。
弯制工具500被配置成弯制矫形植入物10使得第一植入物部分32与第二植入物部分34偏移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O。偏移距离O是在矫形植入物10如图5I所示由弯制工具500弯制后,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植入物部分32到第二植入物部分34的距离。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偏移距离O可由在侧向方向528上从第一钳口504的第一侧面530到第一钳口504的阶梯部分之一的侧壁的距离至少部分地限定。另外,偏移距离O可由在侧向方向528上从第二钳口506的第一侧面566到阶梯部分的侧壁之一的距离至少部分地限定。从钳口的第一侧面到该同一钳口的阶梯部分的侧壁之一的距离可被称为弯制距离。弯制工具500可限定多个弯制距离。例如,可将第一弯制距离B1定义为在侧向方向528上从第一侧面530到第一阶梯部分540的第一侧壁548的距离。第一弯制距离B1还可为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侧面566到第一阶梯部分580的第一侧壁580的距离。第二弯制距离B2可为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侧面530到第二侧壁552的距离。第二弯制距离B2还可为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侧面566到第二侧壁584的距离。第三弯制距离B3可为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侧面530到第三侧壁556的距离。第三弯制距离B3还可为沿侧向方向528从第一侧面566到第三侧壁588的距离。根据第三植入物部分36在矫形植入物10正弯制时相对于阶梯部分所处的位置,偏移距离O可以是与第一弯制距离B1、第二弯制距离B2或第三弯制距离B3基本上类似或相同的。例如,如果第三植入物部分36被设置在第一钳口504的第一阶梯部分540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一阶梯部分572之间,则偏移距离O可以是与第一弯制距离B1基本上类似或相同的。如果第三植入物部分36被设置在第一钳口504的第二阶梯部分542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二阶梯部分574之间,则偏移距离O可以是与第二弯制距离B2基本上类似或相同的。如果第三植入物部分36被设置在第一钳口504的第三阶梯部分544与第二钳口506的第三阶梯部分576之间,则偏移距离O可以是与第三弯制距离B3基本上类似或相同的。因此,第一钳口50或第二钳口506在每个阶梯部分中可包括标记654以协助用户识别弯制距离。
一旦第三植入物部分36相对于阶梯部分被设置在所需位置处并且第二钳口506已朝向闭合位置运动,第一辊594和第二辊602就可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运动以弯制矫形植入物10。特别地,第三驱动构件614围绕旋转轴652旋转。因此,第一驱动构件510迫使第一辊594相对于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在第一位置(图5H)与第二位置(图5I)之间在第一方向656上运动。第一辊594可在其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4运动时,围绕旋转轴R3旋转。在第三驱动构件614旋转时,第二驱动构件612迫使第二辊602相对于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在第一位置(图H)与第二位置(图5I)之间在第二方向658上运动。第二方向658可与第一方向656相反。第二辊602可在其沿第一钳口504和第二钳口506运动时,围绕旋转轴R4旋转。在第三驱动构件614旋转过程中,第一辊594和第二辊602可以是同时的并且处于相同速度。然而,可以设想的是,第一辊594可独立于第二辊602运动。
在从第一位置(图5H)移到第二位置(图5I)时,第一辊594接触第二植入物部分34,从而改变第二植入物部分34相对于第三植入物部分36的取向。例如,第二植入物部分34最初可限定沿横向方向512和侧向方向528延伸的平面。在第一辊594越过第二植入物部分34后,第二植入物部分34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在从第一位置(图5H)移到第二位置(图5I)时,第二辊602接触第一植入物部分32,从而改变第一植入物部分32相对于第三植入物部分36的取向。例如,第一植入物部分32最初可限定沿侧向方向528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在第二辊602越过第一植入物部分32后,第一植入物部分32可限定沿纵向方向515和横向方向512延伸的平面。在弯制过程结束时,第一植入物部分32相对于第二植入物部分34偏移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O。如上所述,偏移距离O可基本上类似于弯制距离B1、B2或B3中的一个。
应当指出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说明和论述仅出于示例性目的,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知道本公开设想了各种实施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根据一个实施例所描述和说明的特征和结构可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所有实施例。另外,应当理解,以上使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概念可单独使用或与上述任何其他实施例结合使用。

Claims (38)

1.一种弯制工具,所述弯制工具被配置成弯制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和第二植入物部分的矫形植入物,所述弯制工具包括:
第一钳口组件,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包括限定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钳口;
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组件的第二钳口组件,所述第二钳口组件包括第二钳口,所述第二钳口包括基部和限定第二接合表面的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活动联接到所述基部使得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表面运动以便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一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具有沿侧向方向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到所述第一接合表面限定的可变调节距离,
其中使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和所述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使所述调节距离减小的至少所述侧向方向上运动并且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一部分施加力,从而弯制所述矫形植入物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植入物部分偏移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调节距离限定的偏移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由所述调节距离与所述矫形植入物沿所述侧向方向的所述部分的厚度之间的差值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基部平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是多个偏移距离中的第一偏移距离,并且所述基部包括多个基部标记,每个基部标记对应于所述多个偏移距离中的一个,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标记,并且所述调节标记被配置成与所述多个基部标记中的一个基本上对齐,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部分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植入物部分以所述预先确定的偏移距离中的一个进行弯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基部增量地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调节主体和从所述调节主体突起的调节齿状物,并且所述基部包括基部主体和从所述基部主体突起的基部齿状物,所述基部齿状物被配置成与所述调节齿状物配合使得所述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基部增量地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是第二基部,所述调节构件是第二调节构件,并且所述第一钳口包括第一调节构件和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平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增量地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限定所述第一接合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被配置成在所述侧向方向上以及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的第一柄部构件,并且所述第二钳口组件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二钳口的第二柄部构件,并且所述第一柄部构件和所述第二柄部构件朝向彼此的运动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朝向彼此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柄部构件与所述第二柄部构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柄部构件和所述第二柄部构件远离彼此偏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口组件还包括钳口紧固件,所述钳口紧固件被连接在所述调节构件与所述基部之间,并且所述钳口紧固件被配置成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运动以固定所述调节构件相对于所述基部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和所述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与所述第一侧向方向相反的第二侧向方向上运动以便增大所述调节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口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被联接到细长构件,并且所述细长构件的旋转致使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限定接收所述细长构件的一部分的镗孔,所述基部包括围绕所述镗孔的内螺纹,所述细长构件包括被配置成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使得所述细长构件的旋转致使所述细长构件在所述侧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基部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细长构件的柄部,其中所述柄部被配置成允许用户旋转所述细长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细长构件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限定承窝,所述承窝被配置成接收能够旋转所述支撑构件的驱动工具,从而使所述细长构件旋转。
21.一种弯制工具,所述弯制工具被配置成弯制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和第二植入物部分的矫形植入物,所述弯制工具包括:
第一钳口组件,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钳口;
包括第二钳口的第二钳口组件,所述第二钳口组件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组件使得所述第一钳口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钳口运动以便至少部分地限定间隙,所述间隙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钳口与所述第二钳口之间,
其中使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和所述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侧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朝向彼此运动,从而致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一部分施加力以弯制所述矫形植入物,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植入物部分偏移一偏移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口组件限定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二钳口组件限定第二接合表面,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间隙,所述间隙具有沿所述侧向方向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到所述第一接合表面限定的可变调节距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部分地由所述调节距离限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距离由所述调节距离与所述矫形植入物的沿所述侧向方向的所述部分的厚度之间的差值限定。
26.一种利用弯制工具弯制矫形植入物的方法,所述弯制工具包括:第一钳口组件,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包括第一基部和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调节构件,所述第一基部限定第一接合表面;以及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组件的第二钳口组件,所述第二钳口组件包括第二基部和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调节构件,所述第二调节构件限定第二接合表面,并且调节距离是沿侧向方向从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到所述第一接合表面限定的,所述方法包括:
使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经调节的位置以设定所述调节距离,使得所述弯制工具被配置成以由所述调节距离限定的偏移距离弯制所述矫形植入物;
将所述矫形植入物的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钳口组件与所述第二钳口组件之间;
使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和所述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以便使所述矫形植入物的所述部分从第一形状变形为与所述第一形状不同的第二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钳口组件和所述第二钳口组件相对于彼此枢转。
28.一种弯制工具,所述弯制工具被配置成弯制包括第一植入物部分和第二植入物部分的矫形植入物,所述弯制工具包括:
第一钳口;
第二钳口,所述第二钳口活动联接到所述第一钳口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能够沿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钳口与所述第二钳口之间限定间隙,所述第二钳口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侧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间隔开,所述第一侧面限定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面限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侧向方向和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和侧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第一距离是沿所述侧向方向从所述第一侧表面到所述第一侧壁限定的,并且第二距离是沿所述侧向方向从所述第一侧表面到所述第二侧壁限定的;
辊,所述辊被配置成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运动,其中使所述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运动致使所述辊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外部的一部分施加力,从而弯制所述矫形植入物使得所述第一植入物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植入物部分偏移一偏移距离,所述偏移距离在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一部分沿所述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基本上对齐时基本上由所述第一距离限定,或者在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所述部分沿所述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二侧壁基本上对齐时基本上由所述第二距离限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包括第一辊部分和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部分并且与其间隔开的第二辊部分,所述第一辊部分限定第一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二辊部分限定第二横截面尺寸,并且所述第一横截面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横截面尺寸。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部分被配置成沿所述第一侧壁运动以便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外部的所述部分施加力。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是第一辊,并且所述弯制工具还包括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配置成沿所述第一侧表面运动以便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外部的另一部分施加力。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被配置成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沿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辊的第一驱动构件、联接到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的第二驱动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之间的第三驱动构件,并且所述第三驱动构件围绕旋转轴的旋转致使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在相反方向上同时运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被配置成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驱动构件被配置成第二齿条,并且所述第三驱动构件被配置成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基本上平面的,并且所述第二辊限定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被配置成相对于彼此运动以向所述矫形植入物的设置在所述间隙中的所述部分施加力,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固定所述矫形植入物。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口被配置成当所述第一钳口保持静止时相对于所述第一钳口运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弯制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具主体和活动联接到所述工具主体的致动器,其中所述致动器被联接到所述第二钳口使得将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运动致使所述第二钳口相对于所述第一钳口运动。
CN201280076236.2A 2012-10-04 2012-10-04 正颌用弯制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4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2/058759 WO2014055081A1 (en) 2012-10-04 2012-10-04 Orthognathic bending pli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4497A true CN104684497A (zh) 2015-06-03
CN104684497B CN104684497B (zh) 2018-03-30

Family

ID=4708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62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4497B (zh) 2012-10-04 2012-10-04 正颌用弯制钳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903545B1 (zh)
JP (1) JP6121547B2 (zh)
KR (1) KR102025528B1 (zh)
CN (1) CN104684497B (zh)
BR (1) BR112015007464B1 (zh)
CA (1) CA2886353C (zh)
IN (1) IN2015DN02398A (zh)
WO (1) WO201405508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5911A (zh) * 2017-04-18 2017-07-18 朱鹏飞 一种心胸外科用重建板弯折方法
CN113301861A (zh) * 2019-01-10 2021-08-24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植入物定尺寸特征部的外科器械柄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1797B2 (en) * 2014-10-08 2016-08-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park plug electrode gap setting tool
BR112018067591B1 (pt) 2016-03-02 2023-11-28 Nuvasive, Inc. Sistema para planejamento e avaliação cirúrgicos de correção de deformidade espinhal em um indivíduo
CN106821486B (zh) * 2017-04-18 2018-01-19 孙俊魁 一种心胸外科用重建板弯折装置
KR102048889B1 (ko) * 2017-11-29 2019-12-03 에이블 주식회사 의료 골 접합 플레이트용 벤딩 도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료 골 접합 플레이트 벤딩 키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7581A2 (en) * 2004-02-26 2006-05-04 Pioneer Laboratories, Inc. Bone plate system and methods
CN2885154Y (zh) * 2006-03-30 2007-04-04 费新昌 一种医用折弯器
CN101222880A (zh) * 2005-06-23 2008-07-16 史赛克雷宾格尔有限公司 手术弯曲钳以及弯曲钳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3935Y2 (zh) * 1990-12-07 1993-11-08
US5487743A (en) * 1994-02-15 1996-01-30 Sofamore, S.N.C. Anterior dorso-lumbar spinal 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kyphosis
ITMC20050043A1 (it) * 2005-05-11 2006-11-12 Piergiacomi Sud Srl Utensile per la modellazione graduata delle placche biocompatibili utilizzate nella chirurgia ortognatodontic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7581A2 (en) * 2004-02-26 2006-05-04 Pioneer Laboratories, Inc. Bone plate system and methods
CN101222880A (zh) * 2005-06-23 2008-07-16 史赛克雷宾格尔有限公司 手术弯曲钳以及弯曲钳系统
CN2885154Y (zh) * 2006-03-30 2007-04-04 费新昌 一种医用折弯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5911A (zh) * 2017-04-18 2017-07-18 朱鹏飞 一种心胸外科用重建板弯折方法
CN106955911B (zh) * 2017-04-18 2018-04-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心胸外科用重建板弯折方法
CN113301861A (zh) * 2019-01-10 2021-08-24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植入物定尺寸特征部的外科器械柄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3545A1 (en) 2015-08-12
BR112015007464B1 (pt) 2021-03-23
WO2014055081A1 (en) 2014-04-10
EP2903545B1 (en) 2016-11-23
IN2015DN02398A (zh) 2015-09-04
CA2886353A1 (en) 2014-04-10
CA2886353C (en) 2019-09-03
KR102025528B1 (ko) 2019-09-27
JP6121547B2 (ja) 2017-04-26
BR112015007464A2 (pt) 2017-07-04
CN104684497B (zh) 2018-03-30
KR20150067266A (ko) 2015-06-17
JP2015530219A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4497A (zh) 正颌用弯制钳
US10433887B2 (en) Hinged fixation devices for combined upper jaw correction
US11751892B2 (en) Chevron osteotomy tools and methods
US11076896B2 (en) Positioning-device module for releasable connection to a positioning device, positioning device and set
US10588628B2 (en) Bone staple insertion tool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80176187A1 (en) Surgical guide for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s therefor
US11529175B2 (en) Moveable bone plate impla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9603647B2 (en) Orthognathic bending pliers
US20140142582A1 (en) Targeting device for guiding a drill arrangement
EP2320806B1 (en) A surgical resection guide
CN109152580A (zh) 用于外科准备患者股骨的整形外科器械系统
CN101999935A (zh) 下颌角截骨定位装置
CN204655076U (zh) 一种支架轴向上下可控钉夹
US10945745B2 (en) Variable curve jig for an intramedullary device
CN114366277A (zh) 一种定量伸缩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复位装置
KR20100004698U (ko) 다양한 깊이와 장홀 그리고 직각굴곡을 가지고 있는 골절치료 및 성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