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6973B - 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6973B
CN104676973B CN201510082811.5A CN201510082811A CN104676973B CN 104676973 B CN104676973 B CN 104676973B CN 201510082811 A CN201510082811 A CN 201510082811A CN 104676973 B CN104676973 B CN 104676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heat exchanger
return line
oil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2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6973A (zh
Inventor
钟海玲
程琦
吉剑林
陈锡保
李新东
陈培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0828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6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6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内的油回收和/或第二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内的油回收,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一般包括翅片换热器、压缩机及油分离器,润滑油对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空调运行的任何时候都必须保证压缩机内有充足的润滑油。
压缩机工作时会从出气口排出带有润滑油的高温高压气体,油分离器用于将从压缩机出气口排出的气体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通过回油管路送回压缩机,被分离出润滑油的气体之后进入翅片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油分离器不能将气体中的润滑油分离干净,气体中仍然会残留一部分润滑油。因此,一部分残留的润滑油会随着气体一起进入翅片换热器,润滑油被冷冻后最终残留在翅片换热器内的一些部位,比如进气管。如这些油不能及时回到压缩机中,直接导致返回压缩机的油相对减小,压缩机的可靠性受到威胁,也导致机组性能下降。为保证机组的可靠性,提高机组性能,在对压缩机充注冷冻润滑油时考虑残留在系统中的冷冻润滑油,就得充注比压缩机润滑等功能需要的润滑油量多一些,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
而对于部分高度较高的翅片换热器,为防止分气不均,需要翅片换热器的进气口在集气管的中部。这样多次循环后过多的冷冻润滑油积攒在集气管底部,导致冷媒气体(液体)无法通过换热管,影响机组的性能。
基于以上描述,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次循环后过多的冷冻油积攒在集气管底部,冷媒气体(液体)无法通过换热管,影响机组的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避免多次循环后过多的冷冻油积攒在集气管底部;进一步的避免冷媒无法通过换热管道,影响机组的性能的问题;尽可能使换热器中存留的冷冻油排出,提高机组的可靠性、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尽可能使换热器中存留的冷冻油回到压缩机中,减少了需要向压缩机内充注的油,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使得高度较高的换热器分气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内的油回收和/或第二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内的油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气管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管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及第三回油管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气管的进口连通。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连接时,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集气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或所述第三回油管路连通。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连接时,所述第一回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第二管道上依次串联有第一球阀、干燥过滤器、第二球阀及节流阀。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所述第二集气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二集气管和/或所述第一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内的油回收和/或第一回油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内的油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集气管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管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及第三回油管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气管的进口连通。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二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连接时,所述第二回油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二集气管之间,或所述第二回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管路连通。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二集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连接时,所述第二回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在集气管底部设置有回油口,回油口与回油管路连接,回油管路可以将集气管内的油回收。因此该空调系统避免多次循环后过多的冷冻油积攒在集气管底部;避免冷媒无法通过换热管道,影响机组的性能的问题;尽可能使换热器中存留的冷冻油排出,提高机组的可靠性、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2)由于该空调系统尽可能使换热器中存留的冷冻油回到压缩机中,所以相应的减少了需要向压缩机内充注的油,降低了成本。
(3)由于集气管的进气口位于集气管的中部,所以该空调系统可以使得换热器,特别是高度较高的换热器内部分气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压缩机;2、油分离器;3、第一换热器;4、风机;5-1、第一球阀;5-2、第二球阀;6、干燥过滤器;7、节流阀;8、第二换热器;9、第三回油管路;10、第一回油管路;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二回油管路;
31、第一集气管;32、回油孔;
81、第二集气管;82、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8及第三回油管路9。所述第一换热器3设置于空调机组的室内机中。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2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31,所述第一换热器3内设置有若干条换热管道,所述第一集气管3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内的换热管道进气口均相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连接。同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8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81。所述第二换热器8内设置有若干条换热管道,所述第二集气管8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内的换热管道进气口均相通。
该空调系统工作时,从压缩机1出气口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油分离器2后,经第一集气管31进入第一换热器3。受用户对空调机组尺寸的要求限制,为满足能力需要,此第一换热器3需增高时,则第一集气管31就会很高,如果单从第一集气管31底部进气,气体到达管的顶部时会有压损。为防止这个情况出现,需将气体从靠近第一集气管31中部的位置进入第一集气管31。此时如果第一集气管31底部不开孔回油。在多个系统工作循环后将会在第一集气管31底部积攒一定量的冷冻油,时间越长积攒得越多,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冷冻油将堵住第一集气管31的下半部分,冷媒气体无法进入第一换热器3内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机组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同理,所述第二换热器8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当所述气体从压缩机1进入第二换热器8时,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第二集气管81底部也可能积攒一定的冷冻油,造成堵塞。为避免现象发生,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32,所述回油孔32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第一回油管路10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回收。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也设置有回油孔82,所述回油孔82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第二回油管路13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回收。
于本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案,也可以仅在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设置回油孔82,让回油孔82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仅仅对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进行回收。或者也可以仅在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回油孔32,让回油孔32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仅仅对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进行回收。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8优选为翅片换热器,当然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的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12与第二换热器8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12上依次串联有第一球阀5-1、干燥过滤器6、第二球阀5-2及节流阀7。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及所述第二换热器8上分别设置有风机4。
以下对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的情况进行描述:
当空调机组启动时,压缩机1开启运行,高温高压冷媒气体从压缩机1出气口进入油分离器2,经过油分离器2分离出大部分油,被分离出的油经过第三回油管路9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进入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3制取热风给室内输入热量,经风机4鼓风换热后高温高压冷媒气体成为低温高压的气液混合物。之后低温高压的气液混合物从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端进入第二管道12,经过干燥过滤器6的干燥进入节流阀7,经节流后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第二换热器8。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在第二换热器8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后形成低压过热气体,低压过热气体与被分离出的油一起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返回压缩机1,此全过程完成空调机组的制热运行。之后重复以上循环。
在以上循环过程中,由于空调系统在第一集气管31底部设置有回油口32,回油口32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第一回油管路10可以将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导出。因此该空调系统避免多次循环后过多的冷冻油积攒在第一集气管31底部;避免冷媒无法通过换热管道,影响机组的性能的问题;尽可能使第一换热器3中存留的冷冻油排出,提高机组的可靠性、保证第一换热器3的换热性能。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中部。该方案可以使得第一换热器3,特别是高度较高的第一换热器3内部分气更加均匀,此处的高度较高即是达到预设高度H。
当然,所述第一换热器3上的进口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中部,也可以在靠近中部的位置,比如向上或向下一点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高度高于预设高度H。其中,所述预设高度H的取值可以为0.8-1.5m。该方案可以使得空调机组更能满足能力需要,并且保证第一换热器3内部分气更加均匀,但不限于此范围,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高度,实现需要达到分气更加均匀的效果即可。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11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1连通。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参考第一换热器3设定成高度较高的换热器,达到换热器内部分气更加均匀的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1连通。所以该空调系统尽可能使第一换热器3中存留的冷冻油回到压缩机1中,相应的减少了需要向压缩机1内充注的油量,降低了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连通。该方案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案同样的有益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气管81内的冷冻油可以通过第二回油管路13返回所述压缩机1中。因此,该空调系统尽可能使第二换热器8中存留的冷冻油回到压缩机1中,相应的减少了需要向压缩机1内充注的油量,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在该方案中,由于第一换热器3中存留的冷冻油不需经过油分离器2而直接返回第三回油管路9,进而返回压缩机1中,降低了残留油再次返回油分离器2中所带来的麻烦,所以该方案比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有益效果。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和具体实施例一均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在该方案中,由于第一换热器3中存留的冷冻油不需经过油分离器2而直接返回压缩机1中,降低了残留油再次返回油分离器2中所带来的麻烦,所以该方案比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有益效果。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和具体实施例一均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也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8及第三回油管路9,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81,所述第二集气管8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31,所述第二集气管81和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回油孔和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回收,第二回油管路13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回收。
于本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案,也可以仅在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设置回油孔82,让回油孔82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仅仅对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进行回收。或者也可以仅在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回油孔32,让回油孔32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仅仅对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进行回收。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中部。该方案可以使得第二换热器8,特别是高度较高的第二换热器8内部分气更加均匀,此处的高度较高即是达到预设高度H,预设高度H的取值可以为0.8-1.5m,但不限于此范围,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的高度,实现需要达到分气更加均匀的效果即可。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2和所述第二集气管81之间。或者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或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这几种方案均可以使得第二换热器8中存留的冷冻油回到压缩机1中,相应的减少了需要向压缩机1内充注的油量,降低了成本。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和具体实施例一均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7)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及第二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31),所述第一集气管(3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第二换热器(8)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81),所述第一集气管(31)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回收和/或第二回油管路(13)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回收;
还包括油分离器(2),当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时,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11)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第一管道(11)或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
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进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12)与第二换热器(8)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第二管道(12)上依次串联有第一球阀(5-1)、干燥过滤器(6)、第二球阀(5-2)及节流阀(7)。
4.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及第二换热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进口端设置有第二集气管(81),所述第二集气管(8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内的换热管道相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集气管(31),所述第二集气管(81)和/或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集气管(31)的回油孔与第一回油管路(10)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气管(81)内的油回收和/或第一回油管路(10)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气管(31)内的油回收;
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中部;
所述第一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换热器(8)均为翅片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2)及第三回油管路(9),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进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油分离器(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进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时,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2)和所述第二集气管(81)之间,或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管路(9)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第二集气管(81)的回油孔与第二回油管路(13)连接时,所述第二回油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CN201510082811.5A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空调系统 Active CN104676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2811.5A CN104676973B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2811.5A CN104676973B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6973A CN104676973A (zh) 2015-06-03
CN104676973B true CN104676973B (zh) 2017-12-29

Family

ID=5331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2811.5A Active CN104676973B (zh) 2015-02-13 2015-02-13 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6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861B (zh) * 2016-01-22 2023-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9093Y (zh) * 2008-06-20 2009-04-29 清华大学 自带分液结构的空调用风冷换热器
CN101338949B (zh) * 2008-08-07 2011-08-17 清华大学 一种满液式复合型冷风机组
CN102466376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海尔集团公司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03843A (zh) * 2010-11-30 2011-04-06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自动回油的直接式蒸发器
CN203550289U (zh) * 2013-09-12 2014-04-16 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适于内河船用的水冷冷水/热泵机组
CN203810803U (zh) * 2014-03-24 2014-09-03 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气管组件
CN203810799U (zh) * 2014-04-18 2014-09-03 深圳市大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压缩式制冷中的快速温变试验箱多回路蒸发器
CN204612252U (zh) * 2015-02-13 2015-09-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6973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7539U (zh) 一种具有压缩机余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5352232A (zh) 过冷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896793A (zh)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109140844B (zh) 使用竖直u形装置防止节流装置油堵的空调器及运行方法
CN103776191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热泵系统
CN105987456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室外机和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小负荷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05333641B (zh) 空气源空调热水系统
CN102466376A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76973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6871474A (zh) 风冷水冷组合式空调系统
CN207936537U (zh) 一种空调
CN203731741U (zh)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205481964U (zh) 带气液分离的回热器结构及使用该回热器的制冷空调系统
CN2591494Y (zh) 多联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
CN204612252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660177Y (zh) 压缩机回油装置
CN204329177U (zh) 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
CN105222401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热泵设备
CN207849836U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CN205425557U (zh) 空调冷媒回收装置
CN206488407U (zh)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装置
CN107024018B (zh) 一种基于末端独立循环的可插拔多联式制冷热泵机组
CN108709348A (zh) 多重换热油分装置及其热泵系统
CN105674633B (zh) 带气液分离功能的回热器及使用该回热器的制冷空调系统
CN204438359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