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5786A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65786A CN104665786A CN201510037439.6A CN201510037439A CN104665786A CN 104665786 A CN104665786 A CN 104665786A CN 201510037439 A CN201510037439 A CN 201510037439A CN 104665786 A CN104665786 A CN 1046657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tourniquet
- user
- implemented
- sk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6996 cardiovascular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9530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03119 arrhyth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6793 arrhythm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0467 autonomic pathwa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03658 Atrial Fibrill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624 ear au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54 dai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83 myoelectr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02102 Atrial Premature Complex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49816 Muscle tight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837 heart atr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89 sympa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20772 Hyperten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70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35 nerve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4 parasympa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61 ventri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1871 Tachycard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9729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7289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7295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03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48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26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32 heart rat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8161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0125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36 re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4 tachycard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7667 Chron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5856 Extrasystol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418 Premature Cardiac Complex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7139 Vaso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30 addi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6 at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92 atrioventricular nod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67 autono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0 blood supp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9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2601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for ex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40 left vent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0523 mesoaxial synostotic syndactyly with phalangeal red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37 parasympathetic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62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41 right vent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3 sinoatrial nod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5033 vasoconstri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663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the pressure being controlled by electric signals, e.g. derived from Korotkoff soun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心血管健康检测装置及方法。该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控制电路,一充气式压脉带,用以环绕一使用者的一上肢体,一帮浦,容置于该壳体内,至少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以及一耳戴结构,具有该第一电极设置于其上,其中,当执行血压测量时,该处理器控制该帮浦对该压脉带进行充气及放气,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以及当执行心电信号测量时,通过将该耳戴结构配戴于使用者的一耳朵上,以使该第一电极接触该耳朵的皮肤或该耳朵附近的皮肤,以及通过将该压脉带环绕于该上肢体上,以使该第二电极接触该上肢体的皮肤,该处理器可经由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而撷取心电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血压以及心电信号测量功能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以及通过该装置而监测心血管健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健康,而血压计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来监测心血管健康的居家使用监测装置之一,不仅是因为其使用方便,也由于高血压是相关于如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居家最常见的其中一种血压计是电子式血压计,其操作流程为先固定压脉带,之后再按下启动键并等待血压测量自动完成,这样的简单操作流程让使用者可方便地每日定期纪录血压值变化,有效掌控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状况。
最近,由于使用者需求及技术上的发展,除了测量血压的功能之外,部分血压计也开始提供更多相关于心血管系统的信息,例如,由动脉脉搏衍生而得的相关心律不齐的信息,如申请号为US702514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即提出了可提供有关心房颤动(AF,AtrialFibrillation)信息的血压计。
一般而言,用以判断心律不齐的基础是心电图,且心电图亦是目前最能准确反应心脏活动的信息,在如图1所示的正常心电波形中,P波表示心房去极化的过程,QRS波反应了左右心室的快速去极化过程,T波表示心室的快速复极化过程,PR区间是指从P波开始至QRS波开始的时间,其反应了心脏的电信号自窦房结发出后,通过房室结传入心室所需的时间,ST段则表示心室缓慢复极化的过程,因此,通过观察波形的形状变化,就可得知相关心脏各个部位活动的信息,并藉以区分症状是由心脏的那个部位所引起。
举例而言,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症状--早发性收缩(PrematureBeats),即分为发生于心房的早发性心房收缩(Premature atrialcontractions,PAC),以及发生在心室的早发性心室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两种,在区分两者时,通常可以通过观察P波及/或QRS波的形状是否出现异常而判断收缩是来自心房或心室。而就此两种早发性收缩而言,由于心室收缩是负责将血液泵出心脏并输送至身体各处,故当心室收缩出现不正常时,将使得血液无法正常地泵出,造成身体无法获得正常的血液供给,因此相较于心房收缩出现异常,心室收缩异常是更为严重的症状。
然而,血压计在提供心律不齐相关信息时,由于是以动脉脉搏为基础取得心率后再进行心律不齐的判定,一般而言,观察到心率出现异常时,经由动脉脉搏的波形往往难以区分如前所述的早发性收缩的发生是源自心房或心室,亦无法正确地让使用者了解所检测到的症状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动脉脉搏是心搏经由血液在血管中传递后于肢体上测得的结果,因此其亦存在着准确度无法与心电图相比拟的问题,所以,即使血压计确实能方便地先筛选出一部分的心律不齐症状,但无可避免地,心律不齐的最终判断仍需通过观察心电图而进行确认。
此外,测量血压期间,压脉带的充放气过程中,会对手臂的血管产生不同的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将可能因为压迫到血管而造成动脉脉搏的振幅变小,而在此时所进行的脉搏测量就可能因此而出现遗漏,造成误判,故由此可知,当利用血压计的压脉带获取动脉脉搏时,在使用上有较多的限制,必须考虑压脉带的压力变化对于血管的影响,而且,当用以判断心律不齐时,还需考虑是否造成不正确的诊断结果。
所以,根据前述可知,在讨论心血管健康时,较佳是将血压测量以及心电图检测同时列入考量。
因此,若能有一装置可同时提供血压测量及心电信号测量两种功能,相信将可为心血管健康监测领域,尤其是有关心律不齐的筛选及判断方面,带来很大的改进,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当的方便性。
血压计是目前家庭中最常见且具高普及度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之一,而相较于血压计,居家使用的心电信号测量装置则较不为人所熟悉,因此,若可将心电测量与血压计结合在一起,就可通过一般使用者对于血压测量操作流程的熟悉度而让心电信号测量更深入日常生活,有助于居家使用者更了解及掌握自身的心血管健康,也让此两种彼此相关的生理信号可更有效地被利用。
一般常见的可居家使用心电信号测量装置多为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其可让使用者以手握持检测装置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是不需使用导电膏、直接接触皮肤就可进行测量、且可重复使用的干式电极,故对居家使用而言相当方便。
其中一种常见的操作方式是,在进行测量时,使用者一手握持装置并同时接触装置表面的电极,再将另一个电极接触另一手或是躯干,如图2以及图3所示,以取得心电图。
然而,这样的方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却也是因利用手进行操作所造成。当采用接触双手形式时,如图2所示,会面临的问题是操作稳定度低,因以双手进行测量的方式很容易在测量时发生如手部晃动等不稳定的现象,造成所测得的心电图出现基线漂移、波形变形等情形,如图4A中所标示的部分,因此,相较于正常的心电信号波形,其将导致不正确的分析结果;另外,当使用者希望手部维持稳定而肌肉紧张、或是特意用力以确保与电极间接触时,也很容易因用力而产生肌电信号,如图4B所示,同样会造成信号品质下降,进而导致不正确的心电图分析结果。
当采用一手握持装置另一边接触胸膛的方式时,如图3所示,相较于双手操作,可较为稳定,所取得的信号也较强,只是这样的操作方式有一个最大缺点,就是必须掀开衣服来接触胸膛才能进行测量,会让使用者有所顾忌,另外,胸腔因呼吸所产生的起伏,也会造成接触胸膛的电极与接触手的电极间产生相对移动,同样容易造成基线漂移而影响所测得的心电图。
因此,在将心电测量与血压计相结合时,必须考虑电极的种类及配置方式,以提供使用者自然且容易实现的操作方式,也进一步帮助获得良好的信号品质,其中,影响信号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干扰、皮肤与电极间接触情形、以及使用者操作动作等,举例而言,测量环境中的电磁波可能在所取得的心电信号中产生噪声(noises),以及测量期间不稳定的接触动作与过度肌肉紧张度所产生的肌电信号可能成为人为干扰源(artifacts)等,这些都会影响信号品质;再者,还需考虑的是接触电极的动作是否可自然融入血压计操作流程中,如此才能避免重新学习的麻烦,也提升操作的流畅度,更进一步增加使用意愿。
所以,在考虑将心电信号测量与血压计相结合时,确实有需要将上述的这些因素皆列入考虑,以得出最适合居家使用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此外,结合血压测量及心电信号测量的另一优势则是,当可取得稳定且清晰的心电信号时,就可获得相关心率变异率(HRV,HeartRate Variability)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律神经活动,因此,基于自律神经系统亦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之一,就可通过观察自律神经活动与血压值变化的关系而得知高血压的成因是否与自律神经相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可提供血压测量以及心电信号测量两种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在已熟知的血压测量操作流程中,自然地带入心电信号测量所需的电极接触行为,以通过降低使用复杂性而提升使用者接受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可有效且准确地提供有关判断心律不齐的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通过充气式压脉带检测动脉脉搏,以判断是否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并据以通知使用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而让使用者可实时取得心电图,以有利于进一步确认心律不齐的发生及类型。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采用可主动对使用者耳朵及耳朵附近皮肤进行施力的耳戴结构,以提供位于其上的电极与皮肤间的稳定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采用可主动对使用者手指皮肤进行施力的指戴结构,以提供位于其上的电极与皮肤间的稳定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将电极与血压测量时所需的压脉带相结合,以在压脉带环绕手臂的同时完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将电极设置于壳体的表面,以让使用者可在环绕压脉带的同时完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将电极设置于壳体的表面,以让使用者可在按压操作装置的同时完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通过穿戴结构而实现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适合长时间取得高品质测量心电信号,有利于进行HRV分析,进而了解自律神经活动与血压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标准心电波形;
图2显示现有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的一种操作方式;
图3显示现有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的另一种操作方式;
图4A显示出现基线漂移的心电波形;
图4B显示受肌电信号影响的心电波形;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6A-6C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耳戴结构的示范性实例;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耳戴结构可接触的耳朵附近皮肤的示意图;
图8A-8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指戴结构的示范性实例;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与压脉带的示范性结合实例;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装置具有用以承载启动键的另一壳体的示范性实例;
图11A-11H图显示本发明的电极与壳体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12-15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耳戴结构上以及与压脉带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16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耳戴结构以及腕戴结构上的示范性实例;
图17-19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耳戴结构以及指戴结构上的示范性实例;
图20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指戴结构上以及与压脉带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21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指戴式结构上以及与壳体表面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22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分别位于两个指戴结构上的示范性实例;
图23-24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耳戴结构上以及与壳体表面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25-27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与壳体表面相结合的电极以及与压脉带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28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实施为位于耳戴结构上以及与壳体表面相结合的示范性实例;
图29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电极皆位于壳体表面的示范性实例;
图30A-30B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一电极位于壳体表面,以及另一电极位于耳戴结构上、或在指戴结构上的示范性实例;
图31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的一操作流程图;以及
图32-34显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的通知信息的示范性实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控制电路
12 压脉带
14 电极
100 启动键
101 另一壳体
111 表面
112 承载结构
113 电极
114 开口
115 凹槽结构
116 另一电极
20 另一壳体
201 启动键
202 电极
90 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相关于一种具有血压测量及心电信号测量两种功能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可在遵从血压测量的操作习惯的情形下,让使用者自然地记录下心电图,因此,通过操作单一个装置就可获得相关于心血管健康的多种重要信息。
首先,请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发明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的一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10,一压脉带12,一泵,一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至少二电极14,在此,该控制电路10实施为可经由所连接的压脉带12以及电极14而执行血压测量与心电信号测量,因此,该控制电路10亦会包括,但不限于,一些用来实现测量的常见电子元件,例如,处理器,至少一A/D转换器,滤波器,放大器等,由于这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皆为常见的内容,故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亦具有一壳体,以将该控制电路以及该泵等容置于其中,在此,该壳体可实施为与压脉带相结合而于测量期间设置于使用者身上,或者,也可实施为与压脉带分离,而不在测量时设置于使用者身上,另外,该壳体表面可实施为具有操作界面,例如,显示元件、启动键、输入按键等。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是在测量血压的基础上添加利用心电电极进行心电信号测量的功能,因此,本发明装置在实施时,整体外观结构上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是一般常见的电子血压计皆是可作为本发明基础的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的臂式血压计以及如图13所示的腕式血压计等都适用,而这样的作法也在于让使用者可在熟悉的操作行为中进行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心电信号测量。
在本发明中,心电信号的测量主要是采用通过直接接触皮肤的方式就可取得心电信号的干式电极,当使用干式电极时,相较于传统的可重复使用湿式电极,使用者可在不需要导电膏的情形下,通过皮肤直接接触电极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因此测量可以在任何时间轻易方便地执行,另外,相较于抛弃式的电极贴片,由于干式电极不容易损坏且保养简易,可重复使用,因此也减少了更换电极的不方便性及所增加的成本。在本发明中,干式电极可实施为,但不限于,不锈钢材质的电极,导电纤维布所制成的电极,导电橡胶电极等,没有任何限制。再者,替代地,也可实施为不需直接接触皮肤的电极,例如,利用电容方式、感应方式、或电磁方式而取得心电信号的电极,同样无须通过如导电膏的媒介就可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具有使用方便性。
至于如何将电极整合于血压计中,本发明则是由血压测量的操作流程着手,藉以提升使用方便性,且在设置心电电极时,亦进一步考量如何实现简单且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方式,以确保电极与使用者皮肤间的稳定接触。
一般电子式血压计的操作程序是:压脉带环绕于手臂或手腕后,在保持水平位置与心脏等高的情形下,按下启动键并维持姿势稳定而让机器自动完成测量。
由上述可知,设置压脉带及按下启动键为不可或缺的操作流程,而本发明的概念即在于将测量心电信号所必须的接触心电电极的动作,融入于进行血压测量时一定会执行的操作动作中,以尽量避免操作步骤的增加,如此一来,使用者也就不需重新学习操作流程。
再者,另一个考虑的重点是电极于血压计上的结合位置。为了获得良好的信号品质,本发明在电极的设置位置及接触方式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了两种概念,第一,通过选择接触位置以及设计电极结构,让电极主动施力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如此一来,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即不再仰赖使用者施力,不但可提高接触稳定性,也可避免肌电信号以及人为干扰源(artifact);第二,当需要使用者施力接触电极时,通过将电极设置在可容易且自然实现接触的位置,而让使用者能以轻松的姿势进行电极接触,以增加接触时的稳定性,让人为干扰源的影响降至最低,亦可降低肌肉紧张度,减少产生肌电信号,另外,若再加上将电极接触面实施为具有人体工学的表面,接触稳定性还可进一步获得确保,更有效提升信号品质。
因此,本发明在决定电极位置及实施形式时即是以上述的概念作为基础。而据以提出的其中一个可能即是将电极设置于耳朵上的构想。
虽然,耳朵并非一般血压测量时会参与的身体部位,然而,利用耳朵作为接触电极的位置有一个优势是,耳朵及其附近是肌电信号极小的区域,再加上其与头部之间相当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即使使用者在测量期间身体出现移动,例如,稍微转动身体、或转动脖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仍可维持稳定,不会产生太多影响测量结果的干扰。
另外,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相较于其他身体部位,耳朵是较少受到衣物覆盖的部位,可以较容易地在有需要时直接接触,避免掀衣服进行测量的困扰,再者,耳朵及其周围的皮肤还具有毛发较少的特性,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可轻松无障碍的实现,因此,对使用者而言是相当方便的选择。
此外,因耳朵构造而可提供的各种固定方式,例如,耳塞、耳夹、耳挂等,如图6A-6C所示,皆为一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定方式,使用者不需要重新学习,可以很自然的进行配置,因此,使用者只需简单地如平时戴耳机、或是将电极夹于耳垂上的动作,即可完成电极设置;而且,当通过上述的固定方式而将电极设置于耳朵上时,电极与皮肤的接触不需使用者施力即可实现,因此几乎不会出现肌肉紧张,肌电信号的干扰可被降至最低,可获得良好的信号品质。
至于要在耳朵上的哪个位置取得心电信号,则是没有限制,可以是耳朵本身的任何位置,例如,耳道内、耳垂、耳廓内面,例如,耳甲腔、耳道口附近区域等,耳轮及耳廓背面,以及如图7所示,耳朵附近的区域,例如,耳朵与头壳交界处附近的皮肤等,这些位置都是可用以接触电极并取得心电信号的位置。
因此,只需从主机或通过与压脉带的结构结合而延伸出可与耳朵相接触的电极,让使用者在设置完压脉带后戴上,就能够很自然的完成电极设置,并得到良好的心电信号。
在此,两个耳朵都是可以选择的配戴位置,然而,经实验后得知,另一电极的设置位置对于信号品质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其中,当另一电极设置于左上肢时,所获得的心电信号的品质远优于右上肢所取得的信号,因此,在以接触耳朵的方式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时,较佳地是将另一电极接触左上肢的皮肤,以避免因接触右上肢而造成信号品质不良,进而导致分析产生误判。
在实际实施时,电极与耳朵间的接触是通过一可与耳朵相结合的耳戴结构而实现,其中,电极被设置在该耳戴结构与耳朵相结合时会接触到皮肤的位置,因此,当耳戴结构被固定于耳朵上时,电极与耳朵或其附近皮肤的接触即同时完成。
该耳戴结构可以有各种形式,举例而言,当该耳戴结构实施为耳塞形式时,电极可设置于耳塞上,以自然实现与耳道内皮肤的接触,如图6A所示,另外,若经特殊设计,耳塞的构造亦可延伸而进一步符合耳廓的内面的曲线,提供另一种电极接触位置选择;当实施为耳夹形式时,例如,夹设于耳廓上或耳垂上(图6B),电极可设置于耳夹的内侧,以在夹设的同时完成与耳廓或耳垂间的接触;当实施为耳挂形式时,如6C图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极可实施为位于延伸至耳朵背面的挂钩件上,而接触耳廓背面的皮肤或是耳朵后方与头部交接处的皮肤,在此,该挂钩件可,举例而言,通过本身材质的弹性、或是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而具有朝向皮肤方向的施力,并与皮肤间产生稳定接触。
在此,需注意地是,上述有关耳戴结构的叙述仅作为举例之用,并非作为限制,例如,也可实施为结合两种形式的结构,例如,耳塞与耳挂形式结合实施,因此,可以依实际需求而变化,没有限制。
或者,也可实施为利用磁力的方式而附着于耳朵上,举例而言,可利用隔着耳朵彼此磁性相吸的两个部件,并将电极设置于两个部件或其中一部件上的方式而达成,在此,两个部件可实施为具有磁性,例如,透过内部具有磁性物质、或本身即为磁性物质的方式,或是实施为由可受磁性吸引的材质所制成、或于内部设置可受磁性吸引的物质,举例而言,可以一个部件实施为具有磁力,而另一个部件可被磁力吸引,或者,也可以是二个部件皆实施为具有磁力,可以有各种实施可能,没有限制。
另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耳戴结构与其上的电极还可实施为通过连接端口而与压脉带或壳体相连接,如此一来,当使用者不需进行心电测量时,就可将耳戴结构移除。
在此,为了避免所取得的心电信号经由连接线感应环境噪声,可在取得信号时于电极附近先行进行处理,例如,放大、缓冲、滤波、数字化等电路处理,以确保信号的清晰度,并且,所需的电路还可进一步地实施为容置在该耳戴结构中,没有限制。
再者,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构想,电极亦可实施为由指戴结构所承载,例如,戒指式结构、或是环绕手指的带体。指戴结构与耳戴结构具有同样的优势,因为指戴形式对一般使用者而言,亦是熟悉而无须重新学习的使用方式,只需在欲进行测量时直接将指戴结构结合于手指上即可完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操作流程自然方便,而且,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力是由指戴结构对手指施力而实现,只要使用者放松戴有电极的手,肌肉紧张度的影响同样可被降至最低。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指戴结构于手指上的设置位置,较佳为近节指骨或中节指骨所在的指节,以避免因位置接近手指末端而发生因手部动作脱落的情形,在实际实施时,该指戴结构可如图8A所示,采用如一般戒指的形式,或者如图8B所示,实施为环绕手指的可挠曲带体,没有限制;在此,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可进一步具有可调整环绕直径的结构,以进一步确保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稳定性,例如,戒指可实施为具有可变化戒围的机构,以适应不同配戴者的手指,以及带体可实施为具有可调整的固定位置,例如,通过设置粘扣带,以让使用者选择环绕时的紧度等,同样可依实际情形而变化实施方式,没有限制。另外,亦可采用夹子的形式,例如,可将夹子的结构设计为可夹住指尖或其他的指节,如近节指骨或中节指骨,如此就可通过夹子本身的弹性而达到固定的效果,同样是很好的选择。
在此,与接触耳朵相同,当通过接触手指而进行心电信号提取时,亦可于信号取得的位置附近即先行对信号进行处理,以确保信号的品质,而且,同样地,电路可进一步地容置于该指戴结构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再一方面的构想,另一个设置电极的位置选择是该压脉带。由于安装压脉带是测量血压的必要行为,因此,当电极位于压脉带上时,让电极接触皮肤的动作就可通过安装压脉带而一起完成,简化操作步骤。在此,电极可结合于压脉带的任何部位,只需在压脉带被环绕至手臂或手腕上时可实现电极与皮肤间接触的位置即可,例如,电极可结合于压脉带的内侧,或是压脉带的边缘等位置,没有限制。
当电极结合于压脉带内侧时,除了可采用常见的金属电极片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增进与皮肤间的接触,电极亦可选择采用具可挠曲性的材质,例如,导电纤维布、导电橡胶等,或者也可实施为压脉带内侧表面上的一层导电涂层,以使电极可随着压脉带而弯曲,进而实现与皮肤间的接触。
其中,为了确保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可设定为心电信号测量在压脉带的充气达一特定压力值以上(也就是,与皮肤间的接触力达一定程度后)才进行,以让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更为稳定。
在此,进一步地,亦可通过设置额外的结构来确保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以避免压脉带于血压测量期间进行充气及放气所可能造成的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不稳定,举例而言,可在压脉带上对应电极的位置处设置一支持结构,因而可在压脉带环绕手臂或手腕时,通过环绕的力量、或通过充气时因充气所产生的体积膨胀,而对该支持结构产生施力,造成支持结构对电极施加朝向皮肤的力,进而确保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例如,该支持结构可实施为具有一定的厚度及硬度,以实现将压脉带环绕或充气膨胀的力量传递至电极的效果,且进一步地,该支持结构可具有压缩弹性,以让施力的实现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不舒适的压迫感;另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持结构则是实施为符合所接触的皮肤位置的人体工学,例如,手臂的弧度,进一步确保接触的稳定性。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极90也可实施为结合于压脉带边缘,夹设于压脉带的上缘,此时,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方式亦有多种选择,举例而言,可通过选择具弹性的电极材质而使电极有朝向皮肤方向的施力,因此当环绕上压脉带后,电极可自然紧贴皮肤,或者,可通过结构设计而使电极形状符合手臂或手腕的人体工学,进而确保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因此,没有限制,可依实际需求而改变。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当电极实施为与该压脉带相结合时,心电信号测量可实施为在血压测量期间同时进行,或者,亦可选择与血压测量分开进行,使用者可依实际情形而进行选择。
再者,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构想,另一个设置电极的位置选择是该壳体的表面,以让使用者利用手指进行接触。
当进行血压测量时,在压脉带安装完后,为了起始充气及测量程序,按压壳体上的启动键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因此,若电极可设置于启动键上,如此一来,只要使用者在按下启动键后维持不动,就可同时间完成电极接触,简化了心电测量的操作步骤。
而且,进一步地,手指按压该启动键的动作,还可实施为同时起始心电信号测量以及血压测量,如此一来,单一个按压动作就可同时完成三个程序,接触心电电极,启动血压测量,以及启动心电信号测量,操作步骤复杂度可降至最低。
在此,该启动键可以实施为是具按压行程的按键、或是触控式按键等各种形式,没有限制,并且,启动键的表面形状亦可进一步实施为符合手指的人体工学,提供符合手指的弧度,让接触更稳定。
此外,使用者亦可选择单独进行血压测量或心电信号测量,或是同时进行两者,举例而言,可通过按压该启动键时实现不同的按压行程、或不同的按压时间的方式,例如,当短按时,表示无须电极接触,即仅启动血压测量,当长按时,即启动心电信号测量,以及当短按后紧接长按时,即同时启动两种测量,因此,可依实际实施状况而改变,没有限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启动键100进一步实施为由该壳体以外的另一壳体101所承载,例如,一按压启动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动键将可依照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而被移动到适合的不同位置,如此一来,使用者就能以更轻松的姿势而进行电极接触,同样有助于取得品质良好的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再一方面的构想,当壳体是由压脉带承载时,电极于壳体上的位置亦可有不同的选择,可实施为位于当压脉带环绕于肢体上时壳体可接触至皮肤的位置上。
当壳体是由压脉带承载而环绕于上臂或前臂的情形时(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操作情形),可更具有一承载结构112,设置于该壳体上,例如,位于该表面111上,如图11A-11C所示,以在压脉带环绕于肢体上时接触上臂或前臂的皮肤,因此,当电极113被设置于该承载结构112上时,电极接触就同样可在安装压脉带的动作中完成。
举例而言,如图11A所示,该承载结构112可实施为位于接近压脉带的边缘,且该压脉带在相对应该承载结构的位置处实施为具有一开口114,因此,通过压脉带环绕上臂或前臂动作就能同时实现电极113于皮肤间的接触,或者如图11B所示,该开口114也可实施为在压脉带之中,而该承载结构112则位于与其相对应的位置,再者,如图11C所示,该承载结构112亦可实施为位于压脉带的两侧外缘,如此一来就可在不改变压脉带的结构的情形下实现与皮肤的接触,在此,虽然图中显示两侧外缘皆具有该承载结构,但不受限地,亦可实施为仅设置于单侧外缘。
另外,更进一步,该承载结构可实施为具弹性,以适应充气期间所可能出现的变化,也确保电极与皮肤间接触的稳定性,举例而言,可采用具弹性的材质,例如,橡胶,硅胶等;或是采用可伸缩机构,例如,可受压而产生移动行程的按键结构,因此,可以有各种可能。
在此,需要注意地是,虽然该承载结构可如图所示的实施为凸起的形式,但并不受限于此,可视壳体与压脉带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亦可以是与壳体表面同等高度的承载结构,只需可在压脉带环绕于手臂上时实现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即可,没有限制。
另外,替代地,如图11D所示,该承载结构112亦可实施为位于一另一壳体20上,并通过该另一壳体与该壳体间的机械结合而被设置于该壳体上,以使该电极113可在压脉带环绕于上臂或前臂时接触其上的皮肤。
在此,该另一壳体与该壳体间除了进行机械结合外,很重要地是,亦会实现一电连接,以使该电极113可与另一电极共同合作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其中,该电连接可实施为通过分别位于该另一壳体以及该壳体上的一对连接器而实现,例如,USB连接器,mini USB连接器等,而在此情形下,该机械结合就可直接通过该对电连接器而实现;或者,替代地,也可通过该另一壳体与该壳体彼此相对应的硬件结构而实现该机械结合,因此,没有限制。
该另一电极则可以是上述的各种形式的电极,只需确认其所接触的位置是该压脉带所环绕的肢体以外的皮肤即可,例如,可以是耳戴式电极、指戴式电极、或是位于启动键上的电极等。
且特别地是,该另一电极除了可连接至该壳体或位于该壳体上外,还可实施为通过连接线而连接至该另一壳体、或直接位于该另一壳体上,也就是,用以进行心电信号测量的两个电极皆由该另一壳体提供,举例而言,除了位于该承载结构上的电极113外,该另一壳体可再连接一耳戴式电极(如图11E所示),或是连接一指戴式电极,另外,也可在该另一壳体上该电极113所在表面以外的另一表面上设置该另一电极,如图11F所示,以让另一手按压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而且,更进一步地,该另一电极所在的位置亦可实施为如上所述的该启动键,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再者,如图11G-11H所示,还可将该另一壳体20实施为具有一凹槽结构115,例如,环状或凹洞的形式,以供手指伸入而接触设置于其内表面上的该另一电极116,其中,该内表面是实施为符合手指的表面,以在手指伸入时实现电极与手指皮肤间的接触,在此,该凹槽结构可由具弹性的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以实现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或者,也可形成为具有塑胶壳体,并于内部设置弹性材质而包覆手指,或是采用可提供向内施力的结构设计等方式,以确保内部电极与指尖皮肤间的良好接触,因此,没有限制。
在此,较佳地是,至少一部分的用以提取心电信号的电路可实施为容置于该另一壳体中,例如,放大、缓冲、滤波、及/或数字化电路,而且,由于该另一壳体与该壳体可因机械结合的解除而彼此分离,因此,当两个心电电极皆是通过该另一壳体而进行设置时,使用者只需通过结合上该另一壳体,就可在原本的血压检测装置上再增加心电检测的功能,相当方便。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电极设置位置及方式以外,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电极,重点在于减少肌电信号的产生以及增加接触时的稳定度,举例而言,通过腕戴结构承载电极而接触手腕的方式亦是相当理想的选择,其同样不需要使用者施力即可维持与手腕皮肤间的接触,因此,使用者只需在测量期间放松被环绕的肢体即可获得良好品质的信号。
上述各种电极设置方式在实施上并无限制,可根据需求的不同而选择地实施于任一个心电电极上。以下即利用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2以及图1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用于心电信号测量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压脉带内侧以及耳戴结构上,因此,当进行血压测量时,使用者在环绕压脉带后,只需再将耳戴结构戴上,就完成了取得血压读值及心电图的所有安装程序,这几乎与一般的血压测量流程无异,只增加了与一般配戴耳机方式一样的耳戴动作而已,因此,使用者可轻易且无负担地完成操作。在此,该耳戴结构可连接至压脉带或是壳体,没有限制。
另外,图14以及图15则显示了利用外部装置作为信息显示界面的配置,例如,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于外部进行显示,如此一来,压脉带上所承载的壳体的体积将可被减至最小,提供使用者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在此,压脉带上的壳体与外部装置间的连接可实施为有线或无线连接,例如,USB或蓝牙、WIFI连接等,没有限制。
在此,图14显示了外部装置为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的例子,以及图15显示了外部装置为有线连接的智能手表的例子,在此,该外部装置除了实时接收数据、显示等功能,例如,引导操作流程以及显示测量结果,还可进一步实施为具有其他功能,例如,控制装置的运作,启动血压及/或心电信号测量,分析所接收的数据,储存,输出数据至另一装置等,可提供进一步的方便性。而这样的配置则尤其有利于壳体是由压脉带承载的情况,使用者可通过该外部装置轻松地启动测量、了解操作流程、及观看测量结果,相当方便。
图16则是显示了分别利用耳戴结构以及腕戴结构承载电极的实例,如图所示,腕戴结构可实施为如手镯的形式,或者,亦可实施为带体的形式,或者,电极也可实施为位于如图15所显示的智能手表的表带内侧,因此,没有限制,而在此情形下,使用者只需戴上耳戴结构及腕戴结构并实现电极接触,即可进行心电信号的测量,同样操作简易,且可取得品质良好的信号。
在上述所举的实施例中,有利地是,在整个心电信号测量过程中,电极与皮肤间接触的实现皆不涉及使用者主动施力,可避免肌电信号的干扰,相当有助于获得具品质良好的信号。在此,需要注意地是,如此的配置中,耳戴式电极可选择地配戴于左耳或右耳,没有限制,但如前所述,另一电极的设置位置对于信号品质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压脉带应选择环绕左上肢,可获得较好的信号强度。
根据本发明一另一实施例,如图17-19所示,也可将两个电极分别实施由耳戴结构以及指戴结构所承载,使用者只需于欲进行心电信号测量时分别戴于耳朵及手指上,就可轻松地完成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而且,耳戴结构及指戴结构与皮肤间的接触同样亦不涉及使用者施力,可让肌电信号的干扰减至最低,另外,由于配戴的动作非常方便,加上无须使用压脉带,故也相当适合于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
另外,在使用指戴结构承载电极的情形下,亦可以搭配其他位置的电极一起使用,例如,与压脉带内的电极(图20),或与壳体表面的电极201(图21)一起配合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因此,使用者就只需要在测量血压的操作流程中多增加将指戴结构戴于手指上的动作即可,相当方便。另外,两个电极也可实施为皆由指戴结构所承载,如图22所示,对使用者而言同样是相当方便的使用方式,而且因为无须使用压脉带,同样适合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
根据本发明一另一实施例,如图23所示,用于心电信号测量的两个电极分别实施为位于壳体操作接口所在表面上与启动键相结合的电极201以及与耳戴结构结合的电极,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用者在环绕压脉带后,只需再将耳戴结构戴上,按下启动键,并维持手指与启动键间的接触,就可取得血压读值及心电图。
另外,如图24所示,即使实施为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而将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的情形,亦可在上臂的壳体上设置与启动键相结合的电极201,以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接触并启动心电测量,或者,替代地,启动测量的操作亦可实施为由该外部装置,如智能手机,进行控制,而位于壳体表面上的电极则仅实施用以进行心电测量,因此,没有限制。
根据本发明一再一实施例,用于心电信号测量的两个电极分别实施为与启动键相结合的电极以及与压脉带相结合的电极,如图25所示,使用者如一般利用臂式血压计进行测量一样,坐在桌前,左手上臂环绕压脉带并置于桌面上放松,再以右手按压血压计的启动键201开始血压测量,而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在这样的血压测量动作中,测量心电图所需要的至少两个电极(也就是,压脉带内的电极以及位于壳体表面的启动键上的电极)与不同部位皮肤接触亦已同时完成,完全不需要额外的动作,一次的测量就可同时取得两种生理信号;或者,如图26所示,当血压计实施为腕式血压计时,壳体受到压脉带的承载而位于手腕上方,此时,使用者同样可以在按下启动键201的同时,接触位于壳体表面上的电极,配合上压脉带内部的电极,在一次的测量中同时取得两种生理信号;又或者,如图27所示,在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而将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的情形下,亦可在由绑带承载的壳体上设置与启动键相结合的电极201,再配合上结合于绑带内侧的电极,就可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接触并启动心电测量。
在这样的方式中,相较于单纯进行血压测量的程序,使用者只需在欲测量心电信号时,增加手指与启动键之间的接触时间即可,无须额外的动作,可轻易且无负担地完成。
在此,需要注意地是,虽然接触启动键的动作同时会接触电极,但使用者仍可选择仅进行血压测量或心电信号测量,例如,通过接触时间的长短而决定选择要进行的测量等,因此,没有限制。
另外,电极除了如上所述地位于启动键上外,亦可实施为位于启动键以外的壳体表面上。如图28所示,其壳体具有如图11C所显示的结构,电极位于壳体与压脉带结合的表面的承载结构上,因此,环绕绑带的动作就可实现壳体上电极与上臂皮肤间的接触,再配合戴上耳戴结构,同样可在不需使用者施力的情形下完成所有的电极接触,而且,相较于一般血压测量的操作流程,仅多了配戴耳戴结构的动作,因此,相当方便。
此外,二电极亦可同时位于同一个壳体上,如图29所示,其中,壳体是采用如图11B所示的结构,因此,当压脉带环绕于上臂时,面对上臂的电极可自然地穿过压脉带而接触上臂的皮肤,而另一个位于该壳体表面的电极202则是可接触另一只手,以实现心电信号的测量,在此,需要注意地是,虽然电极202在图中显示为位于与面对该上臂的表面相对,但于实际实施时,其可位于任何一个表面,只要不同于面对该上臂的表面、且方便使用者的另一只手进行接触即可,例如,与面对该上臂的表面相邻的侧面,因此,没有限制。
更进一步地,还可实施为让使用者自行选择欲使用的电极,举例而言,面对上臂的电极可通过切换开关(未显示)或接上其他电极而被取代,例如,具有电极的耳戴结构(如图30A所示),或是具有电极的指戴结构(如图30B所示),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用者就可依需求的不同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更增加使用方便性。
进一步地,当有需要多于两个电极时,例如,将第三个电极作为接地或参考电极,以抑制共模噪声,例如,来自电源的噪声,则可实施为由上述各种电极设计中挑选出适合的多种方式。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帮助心电图测量,(部分或所有的)电极可实施为连接至一传感器,以检测及通知使用者与电极间接触是否恰当,举例而言,一压力检测器可用来检测施加于电极上的力量的大小,或者通过阻抗检测(impedance check)而得知电极是否已被接触以及接触状况是否良好等,或者,作为替代,也可以简单地利用一开关来感测施加在电极上的力,据此,还可进一步实施为,当控制电路感测到电极上的接触达到预设条件时,例如,施力够大、已被接触、及/或接触状态良好时,让心电图测量自动开始,或甚至可实施为装置因此而被启动。
另一方面,为了提供使用者更流畅且方便的操作流程,还可通过于电极附近设置感应器的方式而检测电极是否已设置于预设的位置,例如,耳戴结构是否已配戴于耳朵上,指戴结构是否已配戴于手指上,承载结构上的电极是否已设置于手臂,以及压脉带是否已环绕于手臂等,在此,该感应器可为电容式、电阻式、光感应等形式,没有限制,并且,还可进一步实施为利用如声音或屏幕显示等方式而通知使用者电极已设置于预设位置,亦有助于让使用者更轻松地进行操作。
如此一来,上述用以检测电极接触是否良好的感测或检测,就可进一步实施为在感应到电极已设置于预设位置上后再执行,并且,同样可通过如声音或屏幕显示的方式再次通知使用者电极接触已完成,让整体操作流程更为顺畅。
因此,通过本发明上述与血压计相结合的电极位置,使用者可轻松且方便地在使用血压计的过程中完成进行心电信号测量所需的电极设置,因而可自然地纪录下心电图,而也由于心电图可提供详细的心脏电性活动,因此,本发明装置所能提供的相关于心血管健康的信息可更为详细且精准,举例而言,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处理器执行一预载的程序,或是将心电图传送至外部装置后通过执行其所具备的一程序,可判断心律不齐的种类为何,例如,分辨PAC与PVC,以及其他的心律不齐症状,例如,AF(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跳暂停等,另外也可知道是否具有心律不齐以外的症状,例如,通过观察ST值(ST level)可得知是否具有心肌梗塞症状,或观察QRS波的振幅而得知是否有心室肥大等。
进一步地,通过血压读值与心电图间彼此的相关性,两种信号间将可进行相互参照,以获得代表其他生理状况的信息,例如,PTT(脉波传递时间,脉波传播通过一段动脉所花的时间),另外,动脉脉搏与心电信号间的比较也有助于移除噪声/人为干扰源,以取得正确的各式心血管信息的判读。
此外,再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亦可根据所取得的心电信号而提供相关心率变异率(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信息,以让使用者藉此而了解自律神经活动,这是因为,自律神经系统是影响血压的因素之一,当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时,血管收缩会使得血压上升,而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加则相反地可让血压下降。
所以,基于所具备的心电信号测量功能,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通过取得精准的RRI(R-R Interval,R-R间隔)序列,亦即,心率变化,进而计算获得HRV,并进行HRV分析,以提供相关自律神经活动的信息,如此一来,当配合上血压测量时,使用者就能实时了解血压与自律神经之间的关系,举例而言,可让使用者知道高血压的成因是否与自律神经有关,以及若已知有关,则可了解生理及心理上的调整,例如,放松,呼吸导引训练等,是否正确地影响了自律神经,进而实现对血压的影响。
其中,所进行的该HRV分析可依需求而有不同选择,例如,可进行频域分析(Frequency domain),以获得可用来评估整体心率变异度的总功率(Total Power,TP),可反应副交感神经活性的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HF),可反应交感神经活性、或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同时调控结果的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以及可反应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平衡的LF/HF(低高频功率比)等,另外,亦可在进行频率分析后,通过观察频率分布的状态而得知自律神经运作的和谐度;或者,也可进行时域分析(Time Domain),而获得可作为整体心率变异度的指标的SDNN,可作为长期整体心率变异度的指标的SDANN,可作为短期整体心率变异度的指标的RMSSD,以及可用来评估心率变异度之中高频变异的R-MSSD、NN50、及PNN50等。
在此,需要注意地是,通过心电信号而取得RRI序列的程序可在血压测量之前或之后进行,只需能实时反应当下的血压值与自律神经间的关系即可,没有限制;另外,由于进行HRV分析所需的取样时间较长,例如,一般而言约需5分钟的时间,且需要使用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因此,可进一步选择在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不需使用者自行施力的情形下进行,例如,采用耳戴结构或指戴结构而承载电极时,或者在电极通过环绕压脉带而接触皮肤的情形下进行,因此,同样可依使用者使用习惯而选择,没有限制。
当执行完测量后,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可通过显示元件而让使用者得知测量结果,例如,血压读值、平均心率、心律不齐指示、心率变异率参数等;另外,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亦可包括一存储器,以用来储存信号、分析结果、及/或相关的信息,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存储器则实施为可移除式存储器的形式,以让使用者可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或可带着储存有测量/分析结果的可移除式存储器至门诊咨询医生;此外,根据本发明装置亦可进一步包括一通信模块,以执行一有线通信,例如,USB连接,或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或WIFI,而将所取得的信号、测量/分析结果等数据传送至一外部装置,例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以进行显示及/或执行进一步的计算及分析,在此,与该外部装置间的传输亦可进一步实施为实时传输,没有限制。
因此,由上述可知,通过本发明电极位置的设计,使用者可自然且方便地于测量血压期间同时记录下心电图,然而,由于心律不齐并非每次测量血压时都会发生,但血压值却是需要每日定时且长期进行记录的生理信号,因此,在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构想中,亦提供了在仅进行血压测量的情况下先行筛选是否具有心律不齐事件的机制,如此一来,使用者就可选择在筛选出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后再进行心电信号的测量即可。
而可进行如此的先行筛选的基础则在于,测量血压的过程中,压脉带的充气除了可测得血压值外,亦可检测到动脉脉搏,因此,通过分析连续动脉脉搏就可得知与脉搏相对应的心脏跳动情形,进而筛选出是否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例如,早发性收缩(Premature Beats),心室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心跳过快(Tachycardia)、心跳过慢(Bradycardia)、心跳暂停(Pause)等各种症状。
所以,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进一步实施为具有心律不齐检测单元,通知信息产生单元,以及心电图分析单元。
其中,该心律不齐检测单元可根据血压测量期间通过压脉带所取得的连续动脉脉搏而判断是否具有一心律不齐可能事件;该通知信息产生单元可用以在血压测量期间及/或结束后产生通知信息,以供使用者了解已出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并提醒使用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该心电图分析单元则可通过分析所取得的心电图,而提供更多相关心脏的信息,例如,通过分析波形可得知心律不齐的种类以及是否有其他心脏症状等信息。
所以,如图31所示,当使用者进行血压测量时,其可如一般进行血压量测一样,将充气式绑带设置于肢体上,例如,上臂或手腕,并开始充气程序,此时,除了取得血压读值外,亦同时会取得动脉脉搏,因此该心律不齐检测单元即可利用所取得的脉搏而判定是否出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之后,若判断结果发现并未出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则如一般的血压测量一样,使用者可得知所测得的血压值以及平均心率,而若判断结果显示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时,则除了血压读值及平均心率等测量血压时可获得的信息外,该通知信息产生单元会通过产生通知信息而让使用者实时得知已检测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并提醒使用者需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同时间,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即进入一可测量心电信号的状态,以让使用者可因此而记录下心电图,之后,该心电图分析单元即可通过分析心电图而进一步提供使用者更多有关心脏的信息。
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用者无须改变使用习惯,可利用与测量血压相同的操作方式进行血压测量,只需在出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时通过接触与血压计整合在一起的电极进行心电信号测量而记录下心电图,就可立即得知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故不仅操作使用上方便,亦有助于获得更具正确性的相关心律不齐的信息。
在此,需要注意地是,由于判断心律不齐可能事件的基础在于分析动脉脉搏,因此,也可在不测量血压的情形下,仅通过压脉带的充气而取得动脉脉搏,亦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可依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变化,没有限制。
另外,亦需要注意地是,当于血压测量期间、压脉带充气状态下取得动脉脉搏时,考虑到充气不足时可能无法测得脉搏,以及充气压力过大时亦会对血管造成压迫而影响测量的正确性,因此,在实际实施时,动脉脉搏的检测可实施为仅在特定的压脉带充气条件下才进行,举例而言,可利用过程控制而设定在充气压力固定的情形下进行,或者,也可设定于充气达一定压力值(也就是,接触力达一定程度)以上才进行脉搏测量。
取得连续动脉脉搏后,该心律不齐检测单元在分析该连续动脉脉搏时,采用的方式是,先分别计算出每个脉搏间的时间间隔,以得出脉搏的时间序列特征,之后,再将此时间序列特征与各种心律不齐种类的时间序列特征,例如,早发性收缩、AF、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跳暂停等各种心律不齐症状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并在出现相符时,判断为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
在此,具优势地,本发明在检测是否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时,可适度地通过调整程序的参数值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因为只需通过分析随后进行的心电信号测量所获得的心电图,就可立即确认该心律不齐可能事件的正确与否,如此一来,即使灵敏度提高亦不容易产生误判,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概念,就可自然地达到高准确率的判断结果,并有效改善现有技术所可能出现的判断误差。
当该心律不齐检测单元判断为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时,该通知信息产生单元即产生通知信息,以让使用者得知已检测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并提醒使用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在此,该通知信息可于脉搏测量期间及/或测量结束后产生,没有限制,并且,通知信息的内容及通知方式亦可依实际实施方式不同而改变,举例而言,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在血压测量完成后,如图32所示,于屏幕上亮起ECG测量提示符号,以让使用者知道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电信号测量,且更进一步地,该ECG测量提示符号除了亮起外,亦可同时闪烁,并在使用者开始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后才熄灭,以加强提醒使用者的效果;在一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可通过另一种符号来表示检测到心律不齐可能事件,而让使用者知道出现了心律不齐可能事件,需要进行心电信号测量,例如,图33显示利用RHYTHM表示检测到有关心率方面的问题,例如,AF,心跳过快,心跳过慢,心跳暂停等;更进一步地,于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则是可以通过同时显示ECG测量提示符号以及RHYTHM符号的方式,如图34所示,而提醒使用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因此,没有限制,可以有各种可能,只需能够清楚的让使用者得知已测得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并达到提醒使用者进行心电信号测量的效果即可。
在此,该通知信息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觉信号、视觉信号、及/或触觉信号,没有限制,举例而言,可以如上所述地采用屏幕显示的方式,例如,通过符号或文字的变化,另外,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呈现予使用者,例如,通过灯号变化,语音或声音,或振动等方式,没有限制,主要在于让使用者可清楚地得知信息的内容;另外,该通知信息亦可通过外部装置而呈现,例如,可无线传送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进行显示,以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得知信息。
而在产生通知信息后,根据本发明的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随即进入可测量心电信号的状态,以让使用者可通过接触电极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在此,基于电极设置位置的不同,操作程序会有些许差异,举例而言,若已有电极结合于绑带上,则使用者只需再接触另一个电极即可,例如,戴上耳戴结构、指戴结构、腕戴结构、按压在壳体表面的电极、或是按压在绑带外侧的电极等;或者替代地,当绑带上未结合有电极时,则可通过另外的两个电极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例如,同时戴上耳戴结构及指戴结构,两手戴上指戴结构,戴上耳戴结构后手指按压壳体表面上的电极,或一手戴上指戴结构后另一手按压壳体表面的电极等;或者替代地,当二电极同时位于壳体表面上时,也可通过直接通过手持壳体并接触其中一个电极,再将另一电极接触另一手或躯干的方式而进行心电信号测量;又或者替代地,当两个电极实施为同时位于连接至壳体的另一个可握持壳体上时,同样可通过手持该可握持壳体并接触其中一电极,再将另一电极接触另一手或躯干的方式而执行心电信号测量,因此,可依实际实施的情形而选用不同的电极设计及配置,没有限制。
此外,心电信号测量的起始亦可有不同的选择,举例而言,可由使用者自行决定开始的时间而按下启动键,或者可由阻抗检测得知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情形,并在确定电极接触已可进行测量后,自动开始测量,举例而言,当装置进入可测量心电信号状态后,即开始进行阻抗检测,等待使用者配戴及/或接触电极,并在阻抗检测的结果显示电极接触已可进行心电信号测量时,自动开始测量,例如,通过屏幕显示或声音通知使用者电极接触已实现,心电信号测量即将开始;或者,亦可在装置进入可测量心电信号状态后,如前所述地,先通过感应器感应电极是否已位于适当的接触位置,之后再开始进行阻抗检测,并于阻抗检测结果显示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已完成时,自动开始测量。因此,没有限制,可以有各种选择。
在取得心电图后,该心电图分析单元即针对所取得的心电图而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关心脏的进一步信息。由于心电图可提供详细的心脏电性活动,因此,通过分析心电图,首先,可确认该心律不齐检测单元所测得的心律不齐可能事件的准确度,之后,还可得知心律不齐的种类,例如,分辨PAC以及PVC,以及准确地判断心跳过慢、心跳过快、AF、心跳暂停等症状,再者,亦可得知是否有其他的心脏疾病,例如,通过观察ST值可得知是否具有心肌梗塞的症状,以及观察QRS波的振幅可得知是否有心室肥大等,如此一来,使用者在筛选出有心律不齐可能的当下,就可立即通过得自心电图的进一步完整信息而立即掌握心脏的状况,以作为是否需要咨询医生的参考。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其具有血压测量及心电信号测量两种功能,且在遵从现有血压计操作行为的原则下,将进行心电信号测量所需的心电电极安装步骤融入测量血压的流程中,实现不增加操作复杂度的效果,再者,通过血压计于一般家庭中的普及性,可使心电信号测量于居家有更高的接受度,而且,基于血压及心电图之间的关联性,本发明还可据以提供更多相关心血管的信息,以作为居家健康管理及临床判断的参考。
再者,本发明亦进一步提供特殊的心电电极结构设计及设置位置选择,以提高所取得的心电信号的品质,更有利于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其中,通过主动对皮肤施力的配戴结构,例如,耳戴结构,指戴结构,腕戴结构,以及通过环绕压脉带时可同时实现的结构设计,例如,壳体表面的承载结构,及与压脉带相结合的电极结构,根据本发明可提供稳定的电极与皮肤间的接触,且可将肌电信号与人为干扰源的影响降至最小。
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了先行筛选是否具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后再测量心电图进行确认的机制,因此,使用者同样可以在不改变血压测量的操作流程的情形下,自然地得知是否有心律不齐可能事件,且只要在察看测量结果时发现出现了提醒需进行心电信号测量的信号时,再进一步执行心电信号测量,就可立即得知正确的相关心律不齐信息,而且,由于心电信号测量所需的电极已整合于血压计上,只需直接接触即可进行测量,避免了使用其他装置的不方便性,也节省了购置成本,确实为关心自身心血管健康的使用者提供了更自然且方便的选择。
Claims (10)
1.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控制电路,包括一处理器,并容置于该壳体内;
一充气式压脉带,用以环绕一使用者的一上肢体;
一泵,容置于该壳体内;
至少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
一启动键,具有该第一电极结合于其上,
其中,
当执行血压测量时,该处理器控制该泵对该压脉带进行充气及放气,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以及
当执行心电信号测量时,该第一电极接触另一上肢体的手部的皮肤,以及该第二电极接触受环绕的该上肢体的皮肤;以及
其中,
通过接触与该启动键相结合的该第一电极,该使用者可具选择地启动该血压测量及/或该心电信号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启动键位于该壳体的一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壳体由该压脉带所承载,以及该第二电极实施为位于一承载结构上,且该承载结构位于该壳体上,以使该第二电极在该压脉带环绕于该上肢体时接触该上肢体的皮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压脉带实施为具有一开口,位于对应于该承载结构的位置处,以利于该第二电极在该压脉带环绕该上肢体时通过该开口而接触该上肢体的皮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开口实施为位于该压脉带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开口实施为位于该压脉带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极实施为位于该压脉带的一内侧表面,以接触受环绕的该上肢体的皮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极实施为与该压脉带的一边缘相结合,以接触受环绕的该上肢体的皮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通信模块,以执行与一外部装置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以及其中,该外部装置实施为提供下列功能的其中之一或多个功能,包括:控制,显示,储存,以及分析。
10.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控制电路,包括一处理器,并至少部分容置于该壳体内;
一充气式压脉带,用以承载该壳体,并环绕于一使用者的一上肢体;
一泵,容置于该壳体内;
一承载结构,设置于与该壳体相连接的一另一壳体上,其中,该另一壳体具有一凹槽结构;
至少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实施为位于该承载结构上,以及该第二电极实施为位于该凹槽结构的内部;
其中,
当执行血压测量时,该处理器控制该泵对该压脉带进行充气及放气,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以及
当执行心电信号测量时:
该壳体以及该另一壳体通过一对连接器而实现机械结合以及电连接;以及
通过将该压脉带环绕于该上肢体上,以使该第一电极通过该承载结构而接触该上肢体的皮肤,以及通过使用者另一上肢体的一手指伸入该凹槽结构中接触该第二电极,该处理器可经由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而撷取心电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7439.6A CN104665786A (zh) | 2015-01-26 | 2015-01-26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US15/546,013 US20180333056A1 (en) | 2015-01-26 | 2016-01-25 |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
PCT/CN2016/071991 WO2016119656A1 (zh) | 2015-01-26 | 2016-01-25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JP2017600126U JP3214887U (ja) | 2015-01-26 | 2016-01-25 | 心血管の健康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7439.6A CN104665786A (zh) | 2015-01-26 | 2015-01-26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65786A true CN104665786A (zh) | 2015-06-03 |
Family
ID=5330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37439.6A Pending CN104665786A (zh) | 2015-01-26 | 2015-01-26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6578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19656A1 (zh) * | 2015-01-26 | 2016-08-04 | 周常安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06901721A (zh) * | 2017-03-13 | 2017-06-3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腕戴设备和智能腕戴设备心电测量方法 |
CN109688912A (zh) * | 2017-05-09 | 2019-04-26 |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 指套连接器 |
CN109900866A (zh) * | 2019-04-02 | 2019-06-18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服装样衣检验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0247A1 (en) * | 2002-11-25 | 2007-05-03 | Platt Harry L | Combined wrist blood pressure and ecg monitor |
CN102631190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周常安 | 心血管监测装置 |
CN102631193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周常安 | 心血管监测装置 |
CN102860822A (zh) * | 2012-10-24 | 2013-01-09 | 马千里 | 腕式心电血压测量设备 |
CN103505190A (zh) * | 2012-06-18 | 2014-01-15 | 璩又明 | 测量装置 |
US20140031662A1 (en) * | 2012-07-26 | 2014-01-30 | Chang-An Chou |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device |
CN103596492A (zh) * | 2011-02-09 | 2014-02-19 | 麻省理工学院 | 耳戴式生命体征监视器 |
WO2014033360A1 (en) * | 2012-08-28 | 2014-03-06 | Mega Elektroniikka Oy | A control module and an arrangement for measuring a biosignal |
CN103622681A (zh) * | 2013-06-04 | 2014-03-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便携式人体健康检测仪 |
CN203539335U (zh) * | 2012-06-21 | 2014-04-16 | 经络动力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 心血管检测装置 |
CN204813838U (zh) * | 2015-01-26 | 2015-12-02 | 周常安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2015
- 2015-01-26 CN CN201510037439.6A patent/CN1046657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0247A1 (en) * | 2002-11-25 | 2007-05-03 | Platt Harry L | Combined wrist blood pressure and ecg monitor |
CN103596492A (zh) * | 2011-02-09 | 2014-02-19 | 麻省理工学院 | 耳戴式生命体征监视器 |
CN102631190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周常安 | 心血管监测装置 |
CN102631193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周常安 | 心血管监测装置 |
CN103505190A (zh) * | 2012-06-18 | 2014-01-15 | 璩又明 | 测量装置 |
CN203539335U (zh) * | 2012-06-21 | 2014-04-16 | 经络动力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 心血管检测装置 |
US20140031662A1 (en) * | 2012-07-26 | 2014-01-30 | Chang-An Chou |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device |
WO2014033360A1 (en) * | 2012-08-28 | 2014-03-06 | Mega Elektroniikka Oy | A control module and an arrangement for measuring a biosignal |
CN102860822A (zh) * | 2012-10-24 | 2013-01-09 | 马千里 | 腕式心电血压测量设备 |
CN103622681A (zh) * | 2013-06-04 | 2014-03-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便携式人体健康检测仪 |
CN204813838U (zh) * | 2015-01-26 | 2015-12-02 | 周常安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19656A1 (zh) * | 2015-01-26 | 2016-08-04 | 周常安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06901721A (zh) * | 2017-03-13 | 2017-06-3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腕戴设备和智能腕戴设备心电测量方法 |
CN106901721B (zh) * | 2017-03-13 | 2023-10-2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腕戴设备和智能腕戴设备心电测量方法 |
CN109688912A (zh) * | 2017-05-09 | 2019-04-26 |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 指套连接器 |
CN109900866A (zh) * | 2019-04-02 | 2019-06-18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服装样衣检验装置 |
CN109900866B (zh) * | 2019-04-02 | 2021-07-06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服装样衣检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19656A1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
US20200085331A1 (en) | Wearable electr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 device | |
CN203436321U (zh) | 心血管检测装置 | |
CN205493807U (zh) |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 |
US9782098B2 (en) |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device | |
CN105011927B (zh) | 颈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 |
US20160338598A1 (en) |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 |
CN204813838U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CN104665821A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
WO2016119664A1 (zh) |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及穿戴式生理检测装置 | |
CN106974629A (zh) | 动态心血管活动监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系统 | |
CN104665786A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4665791A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及方法 | |
TWI624246B (zh) | 血壓量測裝置及其方法 | |
CN204863139U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WO2017124946A1 (zh) | 动态心血管活动监测方法、系统以及穿戴式监测装置 | |
TWI586319B (zh) | Cardiovascular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 |
TWI603709B (zh) | Dynamic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204813866U (zh) | 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US20160235307A1 (en) |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device | |
TWI586321B (zh) | Cardiovascular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 |
TWI586320B (zh) | Cardiovascular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 |
TW201626941A (zh) | 穿戴式心電檢測裝置 | |
TWI610658B (zh) | 穿戴式生理檢測裝置 | |
TWM530129U (zh) | 穿戴式心電檢測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