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06C -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06C
CN1046606C CN94107686A CN94107686A CN1046606C CN 1046606 C CN1046606 C CN 1046606C CN 94107686 A CN94107686 A CN 94107686A CN 94107686 A CN94107686 A CN 94107686A CN 1046606 C CN1046606 C CN 10466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power supply
resistance
receiver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7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22A (zh
Inventor
本桥辉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6/00Tacti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选择呼叫接收机,包括:带有电源的接收机;带有由电源充电的二次电源的振动装置以及由二次电源操作的振动产生源;使一电线用于连接接收机和振动装置以允许对二次电源充电和控制振动产生源的工作;第二电线用于连接接收机和振动装置以用作地线。本发明能提供能用二根电线连接振动产生部分和接收机主体的接收机,同时可降低成本和使接收机小型化。

Description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呼叫接收机(以下称为接收机),特别涉及一种由接收机主体和振动信号器构成的选择呼叫接收机。
最新型的接收机都被设计成小型化以便于携带。特别是卡片型接收机受到欢迎。另一方面,接收信号使用振动型以不打扰旁人的接收机尤其受到欢迎。
但是,用于振动器的电动机,需要由振动来产生信号。由于把这种类型的电动机与卡片型接收机结合成一体是困难的,故已经提出了一种把振动产生部分从接收机主体独立出来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型式。
某些类型已经提出来了,例如一种类型由振动产生部分与接收机主体组成,并把它们结合成一体,或一种类型把振动产生部分与接收机主体分离,然后用软线(电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从使用角度看,把振动产生部分与接收机主体结合成一体的型式方便些。但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机整个结构变大,因而影响其可携带性。因此,把两者用电线连接的结构是更可取的。
当接收机主体与振动产生部分是以电线连接之类的方式时,必须把作为振动产生部分电源的专用电池结合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构成振动产生部分振动器的电动机功耗大,必须用大尺寸的电池,以致振动产生部分的尺寸也变大。因而不便于携带。为解决此问题,一种方法是把用作振动产生部分电源的电池结合在接收机主体内,或一种方法是可考虑使用接收机主体中的电池。
但是,当把用作振动产生部分的电源结合在接收机主体中时,必须将两个电池组与接收机主体结合在一起。由于尺寸关系,在卡片型接收机中要结合两组电池是不可能的。
此外,卡片型接收机通常使用空气锌电池作为电源。因此使用接收机主体的电池来作为用作振动器电动机这类大功耗器件的电源是不可取的。
由此理由,正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5-15059(1993)中揭示了实已现的一种尝试,即把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结合在振动产生部分中,用结合在接收机主体中的电池向该二次电池充电,并相应于振动产生部分的大功耗。
图5是一个线路图,示出了将二次电池结合在振动产生部分中的可充电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晶体管52截止,晶体管53导通,当主体电路51侧没有输出驱动信号时,电动机54不工作。振动产生部分侧的电源56通过晶体管53由主体电路51侧的电源55充电。
另一方面,当主体电路51侧输出驱动信号时,晶体管52变为导通。晶体管53同时变为截止。然后,由主体电路51的电源55侧向振动产生部分侧电充56的电池流电被停止,所以电动机54仅仅由振动产生部分侧的电源56驱动。
但是,要实现上述的操作,要把振动产生部分与接收机51的主体连接起来,下面三种类型的电线是必须的。
1.用于向二次电池充电的电源线。
2.用于振动产生部分通一断控制的信号线。
3.公共地线。
并且必须要有另外的3柱连接器57来连接这些电线。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下面的各种问题。即,需要很多电线,使用小的连接器是困难的,而且成本增加以及接收机的尺寸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择呼叫接收机,该接收机的主体可以用二根线与振动产生部分连接起来。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可以用二根线把操作振动系统的控制部分与振动系统连接起来。
根据本发明,它包括:一个具有电源的接收机;最好还包括一个具有由电源充电的二次电源的振动装置以及由二次电源操作的振动产生源;第一电线用于连接接收机和振动装置,以允许对二次电源充电和控制振动产生源的工作;以及第二电线用于连接接收机和振动装置以用作地线,并且用于连接接收机和振动装置的装置仅由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组成。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连接振动产生部分和接收机主体的电线之一包含了作为一根电线用于从接收机主体内装电池向二次电池提供电力或作为振动产生部分控制线的可选择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能够使用现成的电线,降低了成本,并由于其能使用两柱连接器而使选择呼叫接收机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是接收机主体和振动产生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线路图。
图3是一个外形图,示出了接收机主体和振动产生部分相连接的状态。
图4是接收机的主体和振动产生部分的主要部分的线路图。
图5是先有技术的接收机主体和振动产生部分的线路图。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图1是一个方块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由天线1接收的无线电信号(呼叫信号)在射频部分2中被放大和解调。
已解调信号在整形电路3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与贮存在译码器部分4的ID存储器部分5中的其自已的呼叫号核对。
当接收到其自己的呼叫号时,一个报告接收到信号的信号便输出到CPU6。
当接收到来自译码部分4的该信号时,CPU6向驱动部分9输出一个控制信号,并通过驱动LED10和喇叭11用光和声音来表示已出现了呼叫。
此外,当一信息包含在接收到的信号中时,控制信号被输出到LCD驱动器12,而信息被显示在LCD13上。该信息被CPU6贮存在存储器7中并可在以后再次被显示。
开关部分8执行信息表示,读出,选择和删除的暂停,以及信号模式的选择。
此外,振动产生部分16提供了除LED10和喇叭11之外的又一个信号装置。
该振动产生部分16被如此构成以便用连接器15和电线17与含有这种上述结构的接收机主体100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在接收机主体中带有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它被如此构成以便由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驱动振动产生部分16产生振动,并表示这样的事实:当控制信号从CPU6输入到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时已出现了呼叫。
下面说明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和振动产生部分16的具体结构。
图2是第一电路图,示出了含有振动控制部分14的接收机主体的一部分和振动产生部分16的各自结构。
在该图中,100是接收机主体,其中设置有用作电源的电池101和接收机主体电路102,以及由下述各部件组成的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
103是充电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连接器15的一端15a。
104和105是限流电阻并被连接到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控制信号S的输入端。
106是一个PNP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电阻104,发射极端被连接到电池101,而集电极端通过充电电阻103被连接到接线端15a。
107是一个NPN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电阻105,发射极被连接到接线端15b,而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接线端15a。
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由充电电阻103,限流电阻104和105以及晶体管106和107组成。
此外,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通过限流电阻104和105被加到晶体管106和107的各自基极。
17是连接到连接器15的电线,由用作充电和驱动控制的电线17A和用作地线的电线17B组成。
108是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其一端连接到电线17A。
109是由电池101充电的二次电池,其一端通过二极管108连接到电线17A,而另一端被连接到电线17B。
110是用于由二次电池109驱动的振动器的电动机。
111是限流电阻,其一端连接到电线17A。
112是PNP晶体管,它的基极通过电阻111被连接到电线17A,发射极端被连接到二极管108和二次电池109,集电极端被连接到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
振动产生部分16由二极管108,二次电池109,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电阻111和晶体管112构成。
此外,振动产生部分16由电线17A和17B组成的电线17通过连接器15被连接到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这里,电线17B是接地的。
图3是一个外形图,示出了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用电线17和连接器15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分16时的情形。
对于这种结构,当接收机处于等待模式时,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变为低(“L”)电平。此时,晶体管106变为导通而晶体管107转为截止。因此电源从接收机主体100中的电池101通过连接器15和电线17加到振动产生部分16。
通过这种操作,二次电池109由电源通过二极管108供电并进行充电。当晶体管112截止时,此时,用于振动器110的电动机是停止的,表示没有发出振动信号。
接着,当接收机接收到其自己的呼叫号,而且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变为高(“H”)电平时,晶体管106转为截止而晶体管107变为导通。因此,来自电池101对振动产生部分16的供电被停止。
同样,由于晶体管107变为导通,电线17A是接地线,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晶体管112变为导通,于是二次电池109与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相连接。
通过这种操作,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被已充了电的二次电池109驱动,并产生振动来执行发出信号。此时,二极管108防止反向电流从二次电池109传向电线17A。
像这样,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根据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能通过把接收机主体的电池101与振动产生部分16的连接或不连接,对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二次电池109进行充电或停止充电。此外,与上面的操作同步并根据信号S,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二次电池109和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能被断开。
因此,把振动产生部分16连接到接收机主体100的电线17能通过把电线17B设定为地线以及由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转换电线17A来进行充电或发信号工作。
在上面的结构中,二线结构的现用型电线能适用于作为连接振动产生部分16和接收机主体100的电线17。另外,二柱结构型能适合于用作连接器15。结果,降低了成本,并使连接器的小型化也成为可能。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
图4是一个电路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这里,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相同结构的元件用相标号表示,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201是一个充电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连接器15的端部15a。
202是一个P沟道场效应管(FET),其栅极端连接到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控制信号S的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电池101,源极端通过充电电阻201被连接到端部15a。
203是一个N沟道FET,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控制信号S的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端部15a,源极端被连接到端部15b。
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由充电电阻201,FET202和FET203组成。
要指出的是,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被构成以便供到FET202和FET203的栅极。
204是防止反向电流的二极管,其一端被连接到电线17A。
205是一个P沟道FET,它的栅极端被连接到电线17A,漏极端被连接到二极管204和二次电池109,源极端被连接到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
振动产生部分16由二次电池109,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二极管204和FET205构成。
同样,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由二根电线17A和17B组成的电线17通过连接器15,把振动产生部分16连接到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此外,电线17B是地线。
在上面的结构中,接收机处于等待时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变为“低”电平,由于FET202转为导通和FET203转为截止,来自接收机主体100的电池101的电能通过连接器15和电线17加到振动产生部分16。
通过这种操作,二次电池109通过二极管204被供以电力并进行充电。而且,当FET 205转为截止时,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便停止,所以不发振动信号。
接着,当接收机接收到其自己的呼叫号,并当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变为“高”电平时,FET202转为截止而FET203转为导通,所以停止对来自电池101的加到振动产生部分16的供电。
此外,当FET203转为导通时,电线17A接地,因此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FET205转为导通,二次电池109被连接到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
通过这种操作,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由充了电的二次电池109驱动,并产生振动发出信号。此时,二极管204防止了反向电流从二次电池109流向电线17A。
所以,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根据来自接收机主体电路102的信号S,通过把接收机主体中的电池101连接或不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分16,而能进行或停止对装在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二次电池109充电。此外,与上述操作同步,并根据信号S,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二次电池109与用作振动器110的电动机能被断开。
因此,把振动产生部分16连接到接收机主体100的电线17能通过把电线17B设定为地线以及由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转换电线17A来进行充电或发信号工作。
不用说,振动部分的控制部分14和振动产生部分16中的晶体管和场效应管除了这些实施例中的之外也可以用其他种类的开关元件来构成。

Claims (14)

1.一种选择呼叫接收机,包括:
带有一个电源的接收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振动装置,它带有一个由所述电源充电的二次电源以及一个由所述二次电源操纵的振动产生源;
第一电线,用于连接所述接收机和所述振动装置,以便于能够对所述二次电源充电和控制所述振动产生源的工作;和
第二电线,用于连接所述接收机和所述振动装置,以便用作地线;
其中,用于连接所述接收机和所述振动装置的装置仅由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
一个接收机主体,用于当存在接收到的其自己的呼叫号时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和
第一控制装置,用于当没有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对所述二次电源进行充电,当存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时操作所述振动产生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转换装置,该装置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线,用于当存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时,使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线之间断开;和
第二转换装置,该装置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用于当存在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时,使所述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二电线之间导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
第二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
第三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NP型的第一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电源的一端以及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
一个NPN型的第二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以及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
第四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沟道型第一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电源的一端以及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
一个N沟道型第二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以及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第二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二次电源已停止充电时,通过使所述二次电源和所述振动产生源之间导通来操作所述振动产生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第三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所述二次电源和所述振动产生源,用于当对所述二次电源的充电已停止时,使所述二次电源和所述振动产生源之间导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第五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NP型的第三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二次电源的一端,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源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择呼叫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
第二二极管,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沟道型第三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电源的一端,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源的一端。
10.一种用于选择呼叫接收机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充电电源以及用所述可充电电源操作的振动装置;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源的充电并操作所述振动产生源;
第一电线,用于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振动装置;和
第二电线,用于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振动装置;
借助所述第一电线和通过所述第二电线的接地控制所述振动产生源的工作以及所述可充电电源的充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第一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PNP型第一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二次电源的一端以及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源的一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
第二二极管,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和
一个P沟道型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二次电源的一端以及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源的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信号输出部分,用于输出控制所述振动装置的控制信号;
第二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
第三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
第四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NP型第二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电源的一端以及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
一个NPN型第三晶体管,其基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发射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以及集电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信号输出部分,用于输出控制所述振动装置的控制信号;
第五电阻,其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
一个P沟道型第二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电源的一个端以及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
一个N沟道型第三场效应晶体管,其栅极端被连接到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输入端,漏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以及源极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
CN94107686A 1993-06-28 1994-06-28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8528/93 1993-06-28
JP5178528A JP2518525B2 (ja) 1993-06-28 1993-06-28 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2A CN1103522A (zh) 1995-06-07
CN1046606C true CN1046606C (zh) 1999-11-17

Family

ID=1605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7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06C (zh) 1993-06-28 1994-06-28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57280A (zh)
JP (1) JP2518525B2 (zh)
KR (1) KR100260499B1 (zh)
CN (1) CN1046606C (zh)
GB (1) GB2279831B (zh)
TW (1) TW2403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62835B1 (ko) * 1995-12-30 1998-12-01 김광호 진동구현회로를 분리한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JP2859233B2 (ja) * 1996-12-25 1999-02-17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EP3287874A1 (en) * 2006-04-06 2018-02-28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haptic effects
EP2126667B1 (en) * 2006-12-27 2020-06-24 Immersion Corporation Virtual detents through vibrotactile feedback
US8167813B2 (en) * 2007-05-17 2012-05-01 Immersion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a blood vessel
US8156809B2 (en) * 2008-03-27 2012-04-17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nance detection
CN101662531A (zh) * 2008-08-26 2010-03-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震动装置
US9547366B2 (en) 2013-03-14 2017-01-17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and gesture-driven paper simul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6A (zh) * 1991-03-15 1992-10-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选择呼叫接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0934A (en) * 1977-08-11 1979-07-10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Current control circuit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JPS5853782Y2 (ja) * 1979-01-08 1983-12-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個人選択呼出受信機
JPS55179452U (zh) * 1979-06-08 1980-12-23
JPS5750196A (en) * 1980-09-11 1982-03-24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Power source supply system to terminal station in remote monitor control system
DE3125964A1 (de) * 1981-07-01 1983-02-03 Karl 8617 Mönchaltdorf Weber Signaluebertragungssystem mit signalgeber und empfangs- bzw. sendeumsetzer
JPS61159834A (ja) * 1985-01-07 1986-07-19 Sanshin Denki Kk 聴覚障害者用防災無線装置
US4667142A (en) * 1985-09-09 1987-05-19 Tie/Communications, Inc. Three-way power source circuit
EP0274279B1 (en) * 1987-01-08 1994-04-27 Nec Corporation Holding structure for a paging receiver having extra functions
JPH04156233A (ja) * 1990-10-19 1992-05-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充電装置
JPH0515059A (ja) * 1991-06-28 1993-01-22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用電子機器
US5194857A (en) * 1991-07-23 1993-03-16 Motorola, Inc. Pager with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same
JPH0541686A (ja) * 1991-08-06 1993-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選択呼出受信機
US5272475A (en) * 1991-12-09 1993-12-21 Motorola, Inc. Alerting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 receiver
CA2104001C (en) * 1992-01-22 1999-04-06 Matthew D. Mottier Radio with silent and audible alerts
US5343092A (en) * 1992-04-27 1994-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biased feedback-controlled active pull-down signal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6A (zh) * 1991-03-15 1992-10-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选择呼叫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518525B2 (ja) 1996-07-24
GB2279831A (en) 1995-01-11
US5757280A (en) 1998-05-26
GB2279831B (en) 1998-01-07
TW240357B (zh) 1995-02-11
JPH0779458A (ja) 1995-03-20
GB9412731D0 (en) 1994-08-17
CN1103522A (zh) 1995-06-07
KR950002265A (ko) 1995-01-04
KR100260499B1 (ko) 200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06C (zh) 连接振动信号器的选择呼叫接收机的结构
CN1199497C (zh) 移动通信设备、电源设备及其供电方法和调制解调器卡
CN1110915C (zh) 配备图象显示适配器的移动终端和线路质量变化处理方法
CN1129222C (zh) 电源装置
CN1176569A (zh) 便携式无线电话机
CN1423501A (zh) 含有连接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47449C (zh) 计算机用有线/无线跟踪球鼠标装置
CN1533047A (zh) 可组合或分离使用的手持行动通讯装置
CN1380808A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源供应装置和方法
CN111942205A (zh) 停车场充电桩管理系统及充电任务分配方法
CN107020966A (zh) 一种电动车不间断充电系统
CN101567568B (zh) 一种实现手机与导航仪数据传输的车载充电系统
JPH05160774A (ja) 携帯電話車載充電装置
CN1055632A (zh) 自供电式基地和远方电话通信设备
CN1407728A (zh) 多功能无线收发装置
CN1135873C (zh) 移动通信设备、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方法和对其的供电方法
CN1758538A (zh) 开关电路
CN2817177Y (zh) 具有传输功能的多用途充电系统
ATE148274T1 (de) Ladeeinrichtung
CN217642750U (zh) 充电电路和电池系统
CN1204435A (zh) 判断电子设备工作状态的方法和判断设备特有的工作状态的电子设备
CN1753525A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图像通信中短消息传送装置及方法
CN1248134A (zh) 寻呼机
CN1520138A (zh) 可使蓝芽耳机任意切换讯号的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17117997A (zh) 电动载具的双向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