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6448A -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6448A
CN104656448A CN201510024727.8A CN201510024727A CN104656448A CN 104656448 A CN104656448 A CN 104656448A CN 201510024727 A CN201510024727 A CN 201510024727A CN 104656448 A CN104656448 A CN 104656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disturbance
output
predic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4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56448B (zh
Inventor
沈炯
笪凌云
刘西陲
吴啸
潘蕾
李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247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56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5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6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56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64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以超临界机火电机组为被控对象,以燃料量、给水量、汽机调门开度为输入,主蒸汽压力、中间点温度、机组负荷为输出,首先通过前馈补偿器使得被控对象近似解耦,然后分别通过在每个通道设置的扰动观测器对干扰进行观测,以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多变量预测控制,解决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因干扰影响所带来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抑制外部不可测量扰动的影响,同时抑制输入变量之间耦合引起的内部扰动,从而提高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临界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协调控制系统受到模型失配、变量耦合等引起的内部扰动,以及多种外部扰动的影响,这些扰动的存在明显降低了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很多先进控制算法在处理强扰动时,因其在控制器中没有针对性的抗扰设计,系统的动态特性仍存在不足,影响控制性能。由于协调控制系统中除了可测扰动外还存在大量不可在线测量的扰动,为了改进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必须尽量消除不可测扰动的不利影响。不可测扰动的影响无法通过前馈控制的方式进行消除,此时,扰动观测器DOB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然而,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将扰动观测器DOB应用到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多变量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复杂,如果对每个通道都加入扰动观测器,则系统结构将变得相当复杂,不易于调试和维护;2、如果只针对主对角线通道设计扰动观测器,则系统存在强耦合的情况下,扰动观测器无法实现扰动的有效补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因干扰所带来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现场中各种不可测量的扰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该方法只针对主对角线通道设计扰动观测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结构的复杂度,有效抑制了系统内因强耦合而带来的内部扰动。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采用滚动优化方法,对于输出,根据某个稳态工况下k时刻所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yi(k)计算k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和k+1时刻输出预测值并利用所述输出预测值与给定值wi(k)比较并计算得到最优控制序列ΔUj,M(k),再以所述最优控制序列ΔUj,M(k)的第一个元素Δuj(k)作为k时刻的控制增量计算k时刻输入的预输入值μj(k),其中,i=1,2,3,j=1,2,3;
(2)利用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在线观测,当扰动发生变化时将解扰预输入υj与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系统的集总扰动D1(s)作为输入参量通过扰动观测器DOBj观测出等效的干扰信号再利用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作为补偿对解扰预输入υj进行实时更新;
(3)通过前馈补偿器D(s)对所述解扰预输入υj进行解耦得到k时刻的实际输入uj并将所述实际输入uj作用于传递函数模型G(s)所表征的被控对象;
(4)在k时刻的控制作用之后,检测k+1时刻的实际输出值yi(k+1)并与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计算输出误差ei(k+1),利用所述输出误差ei(k+1)对k+1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进行反馈校正,其中,i=1,2,3;
(5)在之后周期内反复执行步骤(1)至(4)。
其中:在步骤(3)中,所述传递函数模型G(s)通过以下步骤建立:
1)在稳态工况下,将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切换到手动状态,针对三个输入分别做阶跃响应实验,获取每一个输出相对于每一个输入的阶跃响应曲线;
2)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阶跃响应曲线进行辨识,得到每个输出与每个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
3)将所述传递函数作为矩阵元素得到传递函数模型G(s)。
其中,步骤(3)中所述前馈补偿器D(s)的表达式为:
D ( s ) = 1 D 12 ( s ) D 13 ( s ) D 21 ( s ) 1 D 23 ( s ) D 31 ( s ) D 32 ( s ) 1
式中,
D ij ( s ) = M ji ( s ) M jj ( s ) , i = 1,2,3 , j = 1,2,3 , Mji(s)表示矩阵G(s)第j行第i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其中,步骤(2)中获得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集总扰动D1(s)通过Q(s)GDii -1(s)环节得到扰动估计值
将所述k-1时刻补偿后的预输入υj(k-1)通过低通滤波器Qi(s)得到实际扰动等效值
利用所述扰动估计值减去所述实际扰动等效值得到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
其中,在步骤(1)中,获取所述k时刻输入的预输入值μj(k)和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所述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包括采样时间Ts、预测时域P、控制时域M、模型时域N、误差校正矩阵H、输出误差权矩阵Q及控制权矩阵R;
2)采用预测模型对被控对象在预测时域P内的输出进行预测,所述模型的表达式为:
y ~ PM ( k ) = y ~ PO ( k ) + AΔU M ( k )
式中,
y ~ PM ( k ) = y ~ 1 , PM ( k ) . . . y ~ 3 , PM ( k ) , y ~ i , PM ( k ) = y ~ i , M ( k + 1 | k ) . . . y ~ i , M ( k + P | k ) y ~ P 0 ( k ) = y ~ 1 , P 0 ( k ) . . . y ~ 3 , P 0 ( k ) , y ~ i , P 0 ( k ) = y ~ i , 0 ( k + 1 | k ) . . . y ~ i , 0 ( k + P | k )
A ij = a ij ( 1 ) . . . . . . . . . . . . . . . a ij ( M ) . . . a ij ( 1 ) . . . . . . . . . a ij ( P ) . . . a ij ( P - M + 1 ) , A = A 11 . . . A 13 . . . . . . . . . A 31 . . . A 33
ΔU M ( k ) = ΔU 1 , M ( k ) . . . ΔU 3 , M ( k ) , ΔU j , M ( k ) = Δu j ( k ) . . . Δu j ( k + M - 1 )
P表示第i个输出在k时刻对未来k+j时刻的输出预测值,P表示第i个输出在k时刻对未来k+j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aij为输出yi对输入uj的阶跃响应系数,其中,i=1,2,3,j=1,2,3;
3)采用滚动优化方法求解得到k时刻的最优控制序列ΔUM(k);
4)只执行采样时刻k第一个控制增量Δμ(k),计算所述k时刻的预输入μj(k)的表达式如下:
μj(k)=Δμj(k)+μj(k-1),j=1,...,3;
5)利用所述预测模型计算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
其中,步骤(4)中,所述对k+1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进行反馈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1)k+1时刻的实际输出向量y(k+1)与k+1时刻输出的预测向量的输出误差向量e(k+1)为:
e ( k + 1 ) = e 1 ( k + 1 ) . . . e 3 ( k + 1 ) = y 1 ( k + 1 ) - y ~ 1,1 ( k + 1 | k ) . . . y 3 ( k + 1 ) - y ~ 3,1 ( k + 1 | k ) ;
(2)利用所述误差向量e(k+1)补偿所述k+1时刻输出的预测向量得到经校正的预测向量为:
y ~ cor ( k + 1 ) = y ~ PM ( k ) + He ( k + 1 )
式中,H为误差校正矩阵,表达式为:
(3)将所述经校正的预测向量进行移位得到k+1时刻初始输出预测向量为:
y ~ P 0 ( k + 1 ) = S 0 y ~ cor ( k + 1 )
式中,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超临界机组一般被简化为三入三出的多变量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复杂,如果对每个通道都加入扰动观测器,则系统结构将变得相当复杂,不易于调试和维护;本发明方法提供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器的预测控制方法,无需对每个通道都加入扰动观测器,只针对主对角线通道设计扰动观测器,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于调试。解耦后的广义对象虽不能实现完全解耦,考虑到扰动观测器并不要求多变量系统动态完全解耦,只要求非主对角线通道的增益较小,相对于主对角线通道可以忽略即可,这样主对角线上的扰动观测器便可将其他输入对本输出的影响视作不可测扰动;本发明方法在系统存在强耦合的情况下,由于前馈解耦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入变量之间耦合引起的内部扰动,还能有效地抑制控制系统的外部可测及不可测扰动、模型失配引起的内部扰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扰动观测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仿真效果对比图;图3(a)是输出变量主蒸汽压力响应曲线;图3(b)是控制变量汽机调门开度响应曲线;图3(c)是输出变量中间点温度响应曲线;图3(d)是控制变量给水量响应曲线;图3(e)是输出变量机组负荷响应曲线;图3(f)是控制变量燃料量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的被控对象为超临界机组,可简化为一个三入三出的多变量系统,输入分别为燃料量B、给水量D、汽机调门开度U,输出分别为主蒸汽压力P、中间点温度T、机组负荷N。如图1所示,在该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系统中,包括: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MDMC、设置在各自输出通道上的扰动观测器、前馈补偿器D(s),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MDMC用于根据当前检测时刻主蒸汽压力P的实际值y1、中间点温度T的实际值y2、机组负荷N的实际值y3分别与各自的给定值w1(k)、w2(k)、w3(k)得到预输入值μ1、μ2、μ3,扰动观测器用于对扰动进行在线观测,一旦发生扰动则进行实时更新,μ1、μ2、μ3分别经过扰动观测器DOB1、DOB2、DOB3的补偿作用,得到补偿后的解扰预输入υ1、υ2、υ3并输出;前馈补偿器D(s)用于对υ1、υ2、υ3进行转换最终得到汽机调门开度U的实际输入u1、给水量D的实际输入u2、燃料量B的实际输出u3,作用于该被控对象G(s),图中d1、d2、d3分别代表三个输出通道上的扰动信号。
在进行预测控制之前需要根据抽象模型即传递函数模型G(s)设计相应的前馈补偿器D(s)和扰动观测器DOB,然后再基于前三者所形成的带DOB的广义被控对象设计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MDMC,具体如下:
(1)建立表征被控对象输入与输出之间响应关系的传递函数模型G(s),具体如下:
在稳态工况下,将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切换到手动状态,针对三个输入变量分别做阶跃响应实验,获取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即:在燃料量B、给水量D不变的情况下,获取主蒸汽压力P、中间点温度T、机组负荷N三个输出对汽机调门开度U的阶跃响应曲线,同理,获取三个输出对其他两个输入的阶跃响应曲线。
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阶跃响应曲线得到控制对象的下列传递函数:机组负荷N对燃料量B传递函数GBN(MW/t),主蒸汽压力P对燃料量B传递函数GBP(MPa/t),中间点温度T对燃料量B的传递函数GBT(℃/t);机组负荷N对汽机调门开度U传递函数GUN(MW/%),主蒸汽压力P对汽机对调门开度U传递函数GUP(MPa/%),中间点温度T对汽机调门开度U传递函数GUT(℃/%);主蒸汽压力P对给水量D传递函数GDP(MPa/t),中间点温度T对给水量D传递函数GDT(℃/t),机组负荷N对给水量D传递函数GDN(MW/t),则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矩阵表达式为:
P T N = G UP ( s ) G DP ( s ) G BP ( s ) G UT ( s ) G DT ( s ) G BT ( s ) G UN ( s ) G DN ( s ) G BN ( s ) U D B - - - ( 1 )
辨识得到的传递函数矩阵用G(s)来表示则传递函数矩阵G(s)的表达式为:
G ( s ) = G 11 ( s ) G 12 ( s ) G 13 ( s ) G 21 ( s ) G 22 ( s ) G 23 ( s ) G 31 ( s ) G 32 ( s ) G 33 ( s ) = G UP ( s ) G DP ( s ) G BP ( s ) G UT ( s ) G DT ( s ) G BT ( s ) G UN ( s ) G DN ( s ) G BN ( s ) - - - ( 2 )
(2)在被控对象输入端设计一个前馈补偿器D(s),使其与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矩阵G(s)组成的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GD(s)为对角阵,将被控对象近似为三个独立的SISO系统,从而实现输入输出间的近似解耦。具体步骤如下:
设前馈补偿器D(s)具有如下结构:
D ( s ) = 1 D 12 ( s ) D 13 ( s ) D 21 ( s ) 1 D 23 ( s ) D 31 ( s ) D 32 ( s ) 1 - - - ( 3 )
解耦后的广义被控对象GD(s)为对角阵,具有如下结构:
G D ( s ) = G D 1 ( s ) G D 2 ( s ) G D 3 ( s ) - - - ( 4 )
广义被控对象GD(s)与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矩阵G(s)、前馈补偿器D(s)的关系为:
GD(s)=G(s)D(s)          (5)
计算可得:
D(s)=G-1(s)GD(s)         (6)
根据D(s)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可知:
G jj - 1 ( s ) G Dj ( s ) = 1 - - - ( 7 )
结合式(5)则有:
D ij ( s ) = G ij - 1 ( s ) G Dj ( s ) = G ij - 1 ( s ) G jj - 1 ( s ) - - - ( 8 )
由逆矩阵公式A-1=A*/|A|可知:
G ij - 1 ( s ) = M ji ( s ) | G ( s ) | - - - ( 9 )
其中,Mji(s)表示矩阵G(s)第j行第i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因此,前馈解耦补偿器D(s)的解为:
D ij ( s ) = M ji ( s ) M jj ( s ) - - - ( 10 )
采用平衡截断降阶方法对计算得到的D(s)进行降阶处理,得到阶次较低的D(s);根据式(5)计算得到解耦后的广义被控对象GD(s);采用平衡截断降阶方法对计算得到的GD(s)进行降阶处理,得到阶次较低的GD(s)。
(3)本实施例以第1个输入汽机调门开度U和第1个输出主蒸汽压力作为主控关系描述扰动观测器的具体设计。图2中,将外部扰动Dex1、对象参数变化造成的实际对象Gn11(s)与抽象模型Gp11(s)的模型失配扰动Dm1(s)、其他两个输入对第1个输出主蒸汽压力的控制影响即Gp12(s)和Gp13(s)对Gp11(s)的耦合扰动Dc1(s)全部等效到输入端,即观测出等效的输入端干扰量并在控制中引入等量的补偿,实现对干扰的完全抑制。
系统的集总扰动D1(s)包括外部扰动和模型失配及变量之间的耦合引起的内部扰动,即
D1(s)=Dex1(s)+Dm1(s)+Dc1(s)          (11)
其中,Dex1为外部扰动,Dm1为模型失配扰动,Dc1为耦合扰动。
忽略测量噪声ξ的影响,可以推出扰动估计值为:
D ^ f 1 ( s ) = Q ( s ) G n 11 - 1 ( s ) D 1 ( s ) - - - ( 12 )
则集总扰动D1(s)和扰动估计值的误差为:
D ~ 1 ( s ) = D 1 ( s ) - G n 11 ( s ) D ~ f 1 ( s ) = [ 1 - Q ( s ) ] D 1 ( s ) - - - ( 13 )
根据终值定理可以推出
d ~ 1 ( ∞ ) = lim s → 0 s D ~ 1 ( s ) = lim s → 0 [ 1 - Q ( s ) ] lim s → 0 s D 1 ( s ) = lim s → 0 [ 1 - Q ( s ) ] d 1 ( ∞ ) - - - ( 14 )
由式(14)可知,只要使得滤波器Q(s)的稳态增益为1,即可得到表明扰动观测器可以在线估计扰动。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
①针对每个输出通道分别设计一个扰动观测器,即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Q(s)和Q(s)GDii -1(s),GDii(s)为GD(s)主对角线上的传递函数,其中,i=1,2,3;
②根据GDii -1(s)的阶次,计算低通滤波器Q(s)的阶次,来补偿GDii -1(s)的相对阶,即保证Q(s)GDii -1(s)物理上可实现;
③分别整定每个低通滤波器Q(s)的时间常数λ,保证能够有效的抑制扰动。
(4)计算带DOB的广义对象的阶跃响应模型,将其作为MDMC控制器的预测模型,得到各个模型的阶跃响应系数aij=[aij(1)...aij(N)]T,其中,i=1,2,3,j=1,2,3,N为阶跃响应的时域长度,N的选择应该确保使各输出响应值已接近稳态值。
利用上述设计好的前馈补偿器D(s)、扰动观测器DOB以及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MDMC进行预测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采用滚动优化方法,根据某个稳态工况下k时刻所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yi(k)计算k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和k+1时刻的输出预测值并利用输出预测值与给定值wi(k)比较并计算得到最优控制序列ΔUj,M(k),以最优控制序列ΔUj,M(k)的第一个元素Δuj(k)作为k时刻的控制增量计算k时刻输入的预输入值μj(k),其中,i=1,2,3,j=1,2,3。
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MDMC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包括采样时间Ts、预测时域P、控制时域M、模型时域N、误差校正矩阵H、输出误差权矩阵Q及控制权矩阵R。
2)超临界协调控制系统对象有3个输入和3个输出,假设每一输出yi对每一输入uj的阶跃响应系数矩阵aij=[aij(1)...aij(N)]T,其中,i=1,2,3,j=1,2,3,N为模型阶跃响应长度。根据一定的输入增量,利用这个模型,就可以预测模型未来时刻的输出。
被控变量的模型预测输出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y ~ PM ( k ) = y ~ P 0 ( k ) + AΔ U M ( k ) - - - ( 15 )
式中,
y ~ PM ( k ) = y ~ 1 , PM ( k ) . . . y ~ 3 , PM ( k ) , y ~ i , PM ( k ) = y ~ i , M ( k + 1 | k ) . . . y ~ i , M ( k + P | k )
y ~ P 0 ( k ) = y ~ 1 , P 0 ( k ) . . . y ~ 3 , P 0 ( k ) , y ~ i , P 0 ( k ) = y ~ i , 0 ( k + 1 | k ) . . . y ~ i , 0 ( k + P | k )
A ij = a ij ( 1 ) . . . . . . . . . . . . . . . a ij ( M ) . . . a ij ( 1 ) . . . . . . . . . a ij ( P ) . . . a ij ( P - M + 1 ) , A = A 11 . . . A 13 . . . . . . . . . A 31 . . . A 33
ΔU M ( k ) = ΔU 1 , M ( k ) . . . ΔU 3 , M ( k ) , ΔU j , M ( k ) = Δu j ( k ) . . . Δu j ( k + M - 1 )
P表示第i个输出在k时刻对未来k+j时刻的预测值,P表示在k时刻对未来k+i时刻输出预测的初值,其中,i=1,2,3,j=1,2,3,表示施加控制作用时预测时域P各未来时刻的模型预测输出向量,表示无控制作用时预测输出初始向量,A是由模型的单位阶跃响应系数组成的动态矩阵,ΔUM(k)表示各个输入依次有M个增量变化的增量矩阵。
3)MDMC采用滚动优化的策略,其目标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min ΔU M ( k ) J ( k ) = [ W ( k ) - y ~ PM ( k ) ] T Q [ W ( k ) - y ~ PM ( k ) ] + ΔU M ( k ) T RΔU M ( k ) - - - ( 16 )
式中,W(k)表示未来P个采样周期输出的设定值,Q为输出误差权矩阵,R为控制权矩阵。
W ( k ) = w 1 ( k ) . . . w 3 ( k ) , w i ( k ) = w i ( k + 1 ) . . . w i ( k + P ) , i = 1 , . . . , 3
在不考虑约束的情况下,可求得最优的控制增量矩阵
ΔU M ( k ) = ( A T QA + R ) - 1 A T Q [ W ( k ) - y ~ P 0 ( k ) ] - - - ( 17 )
MDMC采用滚动优化算法,每个采样时刻只执行第一个控制增量Δμ(k),到下一采样时刻,重新计算优化的控制增量矩阵。
4)计算当前时刻各输入的预输入值并输出。
μj(k)=Δμj(k)+μj(k-1),j=1,...,3          (18)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计算得到的μj(k)并非实际的控制量输出。
5)利用根据式(15)算出预测模型计算所述k+1时刻输出的预测值
(2)利用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在线观测,当扰动发生变化时将解扰预输入υj与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系统的集总扰动D1(s)作为输入参量通过扰动观测器DOBj观测出等效的干扰信号再利用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作为补偿对解扰预输入υj进行实时更新;
具体步骤如下:
将集总扰动D1(s)通过Q(s)GDii -1(s)环节得到扰动估计值
将第k-1时刻的经扰动补偿后的预输入值υj通过低通滤波器Qi(s)得到实际扰动等效值
利用扰动估计值减去扰动等效值得到等效的干扰信号
(3)υj(k)再经过前馈补偿器D(s)的转换,最终得到实际的输入作用uj(k),并输出作用于对象G(s)得到每个输出的实际输出值yi(k);
(4)k时刻施加控制作用后,可根据式(15)算出对象在未来时刻的各输出值,到k+1时刻测得各实际输出yi(k+1)后,与相应的预测值构成误差向量
e ( k + 1 ) = e 1 ( k + 1 ) . . . e 3 ( k + 1 ) = y 1 ( k + 1 ) - y ~ 1,1 ( k + 1 | k ) . . . y 3 ( k + 1 ) - y ~ 3,1 ( k + 1 | k ) - - - ( 19 )
利用误差信息补偿基于模型的预测,可得到经校正的预测向量
y ~ cor ( k + 1 ) = y ~ PM ( k ) + He ( k + 1 ) - - - ( 20 )
式中,H为误差校正矩阵。
由于时间基点从k时刻移到k+1时刻,故校正后的预测向量可通过移位构成k+1时刻的初始预测值
y ~ P 0 ( k + 1 ) = S 0 y ~ cor ( k + 1 ) - - - ( 21 )
式中,
(5)将修正过的预测值作为k+1时刻的预测初值在之后的周期内,重复执行第(2)步到第(4)步。
针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了如下仿真实验:
通过阶跃响应试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得到:机组负荷对燃料量传递函数GBN(MW/t),主蒸汽压力对燃料量传递函数GBP(MPa/t),中间点温度对燃料量的传递函数GBT(℃/t);机组负荷对汽机调门开度传递函数GUN(MW/%),主蒸汽压力对汽机对调门开度传递函数GUP(MPa/%),中间点温度对汽机调门开度传递函数GUT(℃/%);机组负荷对给水量传递函数GDN(MW/t),主蒸汽压力对给水量传递函数GDP(MPa/t),中间点温度对给水量传递函数GDT(℃/t),如式(22)所示:
P T N = - 0.3 26 s + 1 0.009 ( 1223 s + 1 ) ( 28 s + 1 ) ( 301 s + 1 ) 0.17 ( 206 s + 1 ) ( 68 s + 1 ) ( 406 s + 1 ) - 7 . 9 s 556 s 2 + 41 s + 1 - 4.1 394 s + 1 2.26 402 s + 1 60 s ( 20 s + 1 ) ( 6.5 s + 1 ) 409 s - 0.13 ( 40 s + 1 ) ( 386 s + 1 ) 3.7 ( 123 s + 1 ) ( 71 s + 1 ) ( 410 s + 1 ) U D B - - - ( 22 )
(1)针对得到的传递函数模型设计前馈补偿器D(s),并降阶得到:
D ( s ) = 1 0.02 s 2 - 0.0035 s + 5.5 × 10 - 6 s 2 + 0.027 s + 0.00017 0.145 s 2 + 0.0073 s + 3.16 × 10 - 5 s 2 + 0.024 s + 5.44 × 10 - 5 - 9 s 2 - 0.09 s + 0.00015 s 2 + 0.19 s + 0.0048 1 0.34 s 2 + 0.029 s + 0.00074 s 2 + 0.058 s + 0.00135 - 14 s 2 - 0.3 s + 0.00015 s 2 + 0.2 s + 0.01 - 1.1 s 2 - 0.04 s - 6.3 × 10 - 7 s 2 + 0.038 s + 0.0004 1 - - - ( 23 )
(3)根据式(22)及式(23)计算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GD(s),并降阶得到GD(s)实现近似解耦,
G D ( s ) = - 0.04 s 2 - 0.003 s - 9.2 × 10 - 5 s 3 + 0.23 s 2 + 0.015 s + 0.0003 G D 12 ( s ) G D 13 ( s ) G D 21 ( s ) - 0.016 s 2 - 0.0005 s - 3 . 4 × 10 - 6 s 3 + 0.034 s 2 + 0.0004 s + 8 × 10 - 7 G D 23 ( s ) G D 31 ( s ) G D 32 ( s ) 0.093 s 2 + 0.0052 s + 2.4 × 10 - 5 s 3 + 0.19 s 2 + 0.0032 s + 6.4 × 10 - 6 - - - ( 24 )
式中,
G D 12 ( s ) = 3 × 10 - 5 s 4 - 1.6 × 10 - 6 s 3 + 1.6 × 10 - 8 s 2 - 1.3 × 10 - 10 s - 3.4 × 10 - 14 s 5 + 0 . 035 s 4 + 9 × 10 - 4 s 3 + 8 × 10 - 6 s 2 + 4 × 10 - 8 s + 4.2 × 10 - 11
G D 13 ( s ) = - 3.3 × 10 - 6 s 5 + 7.5 × 10 - 7 s 4 - 7.9 × 10 - 9 s 3 + 4.2 × 10 - 10 s 2 + 5.5 × 10 - 14 s + 7 × 10 - 16 s 6 + 0.052 s 5 + 0.002 s 4 + 3.3 × 10 - 5 s 3 + 3 × 10 - 7 s 2 + 9 × 10 - 10 s + 1.1 × 10 - 12
G D 21 ( s ) = 6 × 10 - 4 s 4 - 1.4 × 10 - 3 s 3 + 1.5 × 10 - 5 s 2 - 9 × 10 - 8 s - 4.7 × 10 - 9 s 5 + 0.34 s 4 + 0.05 s 3 + 0.002 s 2 + 2.4 × 10 - 5 s + 5 × 10 - 8
G D 23 ( s ) = 1 . 8 × 10 - 5 s 4 - 1.4 × 10 - 6 s 3 + 5.4 × 10 - 9 s 2 - 3.2 × 10 - 10 s + 5 × 10 - 13 s 5 + 0.03 s 4 + 0.001 s 3 + 1 × 10 - 5 s 2 + 4 × 10 - 8 s + 4 × 10 - 11
G D 31 ( s ) = 1.3 × 10 - 4 s 5 - 0 . 003 s 4 - 7 × 10 - 5 s 3 + 4 × 10 - 6 s 2 - 8.5 × 10 - 8 s + 1.5 × 10 - 10 s 6 + 0.5 s 5 + 0.07 s 4 + 0.006 s 3 + 1.4 × 10 - 4 s 2 + 1.5 × 10 - 6 s + 2.8 × 10 - 9
G D 32 ( s ) = - 5 × 10 - 4 s 4 + 4.6 × 10 - 5 s 3 - 1.7 × 10 - 6 s 2 + 1.6 × 10 - 8 s - 8.5 × 10 - 11 s 5 + 0.07 s 4 + 0.003 s 3 + 4.2 × 10 - 5 s 2 + 3.2 × 10 - 7 s + 6 × 10 - 10
(4)分别设置三个通道扰动观测器的低通滤波器Q(s)的阶次和参数。阶次均取1时,即可满足要求,取参数λ=5,即
Q ( s ) = 1 5 s + 1 - - - ( 25 )
三个通道的低通滤波器Q(s)均为式(24)形式。
(5)在主蒸汽压力通道加入一个单位阶跃扰动信号,扰动通道模型为
H 1 ( s ) = 1 4.8 s + 1 - - - ( 26 )
(6)在每个控制周期内,计算MDMC控制器的输出,扰动观测器补偿MDMC控制作用并经解耦器D(s)转换后,最终得到实际的控制系统输入变量,并输出作用于对象。k时刻施加控制作用后,预测出对象在未来时刻的各输出值,到k+1时刻测得各实际输出yi(k+1)后,与相应的预测值构成误差向量,利用误差信息校正模型的预测值。整个控制过程如此循环进行。
①设置MDMC控制器的相关参数,采样时间为Ts=1s,模型长度N=3000,预测时域P=2500,控制时域M=10;
②利用式(12)计算MDMC控制器的输出μj(k);
μ U μ D μ B = 0 0.0075 0.0201 0.0361 0.0540 0.0729 . . . 1.1 × 10 - 4 0 - 3.1 × 10 - 5 - 1.3 × 10 - 4 - 3.9 × 10 - 4 - 8.8 × 10 - 4 - 0.0017 . . . - 6.5 × 10 - 7 0 8.3 × 10 - 5 3.44 × 10 - 4 8.8 × 10 - 4 0.0018 0.0032 . . . - 2.3 × 10 - 5 - - - ( 27 )
③经过扰动观测器的补偿,得到补偿后的控制作用υj(k)并输出;
υ U υ D υ B = 0 0 4 . 7 × 10 - 14 0.0523 0.1084 0.1599 . . . 3.3570 0 0 9.93 × 10 - 29 7.21 × 10 - 5 7.82 × 10 - 5 - 1.23 × 10 - 4 . . . - 0.0772 0 0 - 2.68 × 10 - 30 9.69 × 10 - 6 1.62 × 10 - 4 3.68 × 10 - 4 . . . - 0.0480 - - - ( 28 )
④υj(k)再经过前馈补偿器D(s)的转换,最终得到实际的输入作用uj(k),并输出作用于对象。
u U u D u B = 0 0 4.74 × 10 - 14 0.0523 0.1084 0.16 . . . 3.3337 0 0 - 4.26 × 10 - 13 - 0.4492 - 0.8972 - 1.2558 . . . 0.0011 0 0 - 6.63 × 10 - 13 - 0.6991 - 1.3961 - 1.9526 . . . 0.0020 - - - ( 29 )
为了做对比,设计三种控制器分别为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MDMC、扰动观测器与预测控制复合控制方案DOBDMC及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前馈解耦的扰动观测器与预测控制复合控制方法DeDOBDMC,并比较其控制性能。图3(a)中,在扰动相同情况下,DeDOBDMC的主蒸汽压力输出通道的超调量为0.08,与DOBDMC的相差不大,都比DMC的要小很多;图3(c)中,DeDOBDMC的中间点温度输出通道耦合扰动带来影响几乎为0,而DOBDMC的影响虽然也比较小,但是相比DMC的影响还要稍大;同样地,图3(e)中,DeDOBDMC的机组负荷输出通道耦合扰动带来影响几乎为0,而DOBDMC的影响达到了0.52,甚至比DMC的影响还要大。图3(b)和图3(d)表明DeDOBDMC的汽机调门开度及给水量响应曲线与DOBDMC的相同;在图3(f)中,DOBDMC的燃料量响应曲线要比DeDOBDMC的剧烈很多。上述数据证明本发明提出的带前馈解耦的扰动观测器与预测控制器复合控制方案(DeDOBDMC)能够进一步改善控制效果。

Claims (7)

1.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采用滚动优化方法,对于输出,根据某个稳态工况下k时刻所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yi(k)计算k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和k+1时刻输出预测值并利用所述输出预测值与给定值wi(k)比较并计算得到最优控制序列ΔUj,M(k),再以所述最优控制序列ΔUj,M(k)的第一个元素Δuj(k)作为k时刻的控制增量计算k时刻输入的预输入值μj(k),其中,i=1,2,3,j=1,2,3;
(2)利用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在线观测,当扰动发生变化时将解扰预输入υj与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系统的集总扰动D1(s)作为输入参量通过扰动观测器DOBj观测出等效的干扰信号再利用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作为补偿对解扰预输入υj进行实时更新;
(3)通过前馈补偿器D(s)对所述解扰预输入υj进行解耦得到k时刻的实际输入uj并将所述实际输入uj作用于传递函数模型G(s)所表征的被控对象;
(4)在k时刻的控制作用之后,检测k+1时刻的实际输出值yi(k+1)并与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计算输出误差ei(k+1),利用所述输出误差ei(k+1)对k+1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进行反馈校正,其中,i=1,2,3;
(5)在之后周期内反复执行步骤(1)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传递函数模型G(s)通过以下步骤建立:
(1)在稳态工况下,将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切换到手动状态,针对三个输入分别做阶跃响应实验,获取每一个输出相对于每一个输入的阶跃响应曲线;
(2)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阶跃响应曲线进行辨识,得到每个输出与每个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
(3)将所述传递函数作为矩阵元素得到传递函数模型G(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补偿器D(s)的表达式为:
D ( s ) = 1 D 12 ( s ) D 13 ( s ) D 21 ( s ) 1 D 23 ( s ) D 31 ( s ) D 32 ( s ) 1
式中,
i=1,2,3,j=1,2,3,Mji(s)表示矩阵G(s)第j行第i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1)将所述集总扰动D1(s)通过环节得到扰动估计值
(2)将所述k-1时刻补偿后的预输入υj(k-1)通过低通滤波器Qi(s)得到实际扰动等效值
(3)利用所述扰动估计值减去所述实际扰动等效值得到所述等效的干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获取所述k时刻输入的预输入值μj(k)和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所述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包括采样时间Ts、预测时域P、控制时域M、模型时域N、误差校正矩阵H、输出误差权矩阵Q及控制权矩阵R;
(2)采用预测模型对被控对象在预测时域P内的输出进行预测,所述模型的表达式为:
y ~ PM ( k ) = y ~ P 0 ( k ) + AΔU M ( k )
式中,
y ~ PM ( k ) = y ~ 1 , PM ( k ) . . . y ~ 3 , PM ( k ) , y ~ i , PM ( k ) = y ~ i , M ( k + 1 | k ) . . . y ~ i , M ( k + P | k )
y ~ P 0 ( k ) = y ~ 1 , P 0 ( k ) . . . y ~ 3 , P 0 ( k ) , y ~ i , P 0 ( k ) = y ~ i , 0 ( k + 1 | k ) . . . y ~ i , 0 ( k + P | k )
A ij = a ij ( 1 ) . . . . . . . . . . . . . . . a ij ( M ) . . . a ij ( 1 ) . . . . . . . . . a ij ( P ) . . . a ij ( P - M + 1 ) , A = A 11 . . . A 13 . . . . . . . . . A 31 . . . A 33
ΔU M ( k ) = ΔU 1 , M ( k ) . . . ΔU 3 , M ( k ) , ΔU j , M ( k ) = Δu j ( k ) . . . Δu j ( k + M - 1 )
i=1,2,3,j=1,…,P表示第i个输出在k时刻对未来k+j时刻的输出预测值,i=1,2,3,j=1,…,P表示第i个输出在k时刻对未来k+j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aij为输出yi对输入uj的阶跃响应系数,其中,i=1,2,3,j=1,2,3;
(3)采用滚动优化方法求解得到k时刻的最优控制序列ΔUM(k);
(4)只执行采样时刻k第一个控制增量Δμ(k),计算所述k时刻的预输入μj(k)的表达式如下:
μj(k)=Δμj(k)+μj(k-1),j=1,...,3;
(5)利用所述预测模型计算所述k+1时刻输出预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k+1时刻的初始输出预测值进行反馈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1)k+1时刻的实际输出向量y(k+1)与k+1时刻输出的预测向量的输出误差向量e(k+1)为:
e ( k + 1 ) = e 1 ( k + 1 ) . . . e 3 ( k + 1 ) = y 1 ( k + 1 ) - y ~ 1,1 ( k + 1 | k ) . . . y 3 ( k + 1 ) - y ~ 3,1 ( k + 1 | k ) ;
(2)利用所述误差向量e(k+1)补偿所述k+1时刻输出的预测向量得到经校正的预测向量为:
y ~ cor ( k + 1 ) = y ~ PM ( k ) + He ( k + 1 )
式中,H为误差校正矩阵,表达式为:
(3)将所述经校正的预测向量进行移位得到k+1时刻初始输出预测向量为:
y ~ P 0 ( k + 1 ) = S 0 y ~ cor ( k + 1 )
式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分别为燃料量B、给水量D、汽机调门开度U,所述输出分别为主蒸汽压力P、中间点温度T、机组负荷N。
CN201510024727.8A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56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727.8A CN104656448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727.8A CN104656448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6448A true CN104656448A (zh) 2015-05-27
CN104656448B CN104656448B (zh) 2017-09-26

Family

ID=5324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472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56448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56448B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647A (zh) * 2016-03-11 2016-06-1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CN105863850A (zh) * 2016-03-25 2016-08-17 东南大学 一种微型燃气轮机解耦控制方法
CN106524119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给水流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07756A (zh) * 2017-01-23 2017-05-24 东南大学 融合扩张观测器的超临界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
CN10677371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东南大学 双反馈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结构
CN107023816A (zh) * 2016-02-01 2017-08-08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中间点温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7065518A (zh) * 2016-11-28 2017-08-18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机组协调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CN107168062A (zh) * 2017-05-31 2017-09-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燃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负荷预测方法
CN107270283A (zh) * 2017-07-17 2017-10-20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新型多变量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CN107515598A (zh) * 2017-09-06 2017-12-26 东南大学 基于多参数动态矩阵控制的火电机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
CN107783941A (zh) * 2017-09-26 2018-03-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谷电价格变化的太阳能补偿型电锅炉供热控制方法
CN107870564A (zh) * 2017-10-26 2018-04-03 东南大学 具有快速、安全、解耦性能的燃料电池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08227488A (zh) * 2017-12-22 2018-06-2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滑模预测控制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8287466A (zh) * 2018-01-16 2018-07-17 匙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一类高阶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9143864A (zh) * 2018-09-17 2019-01-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中药饮片中药材自动清洗过程水浊度预测控制方法
CN109828459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变量约束区间预测控制的平稳控制实现方法
CN110659448A (zh) * 2019-09-19 2020-01-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非正交集合预报初值扰动算法
CN110970642A (zh) * 2019-07-29 2020-04-0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控制方法
CN111694274A (zh) * 2020-05-19 2020-09-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反馈补偿的热工过程h无穷控制系统
CN111765447A (zh) * 2020-07-14 2020-10-1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变量解耦的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432155A (zh) * 2020-11-17 2021-03-02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电厂蒸汽发生器给水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59890A (zh) * 2021-06-24 2021-09-0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835342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汽温系统的抗扰预测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348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上海捷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蒸汽压力预测控制提高火电机组汽轮机效率的方法
CN102080819A (zh) * 2009-11-30 2011-06-01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基于模型动态解耦的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
CN102608911A (zh) * 2012-03-14 2012-07-2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多参数预测的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2841540A (zh) * 2012-09-10 2012-12-2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3225799A (zh) * 2013-05-09 2013-07-31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CN103322553A (zh) * 2013-07-04 2013-09-25 东南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过热汽温多模型扰动估计预测控制方法
CN103744286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火力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04122797A (zh) * 2014-07-22 2014-10-29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火电机组负荷多变量预测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348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上海捷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蒸汽压力预测控制提高火电机组汽轮机效率的方法
CN102080819A (zh) * 2009-11-30 2011-06-01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基于模型动态解耦的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
CN102608911A (zh) * 2012-03-14 2012-07-2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多参数预测的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2841540A (zh) * 2012-09-10 2012-12-2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3225799A (zh) * 2013-05-09 2013-07-31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CN103322553A (zh) * 2013-07-04 2013-09-25 东南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过热汽温多模型扰动估计预测控制方法
CN103744286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火力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04122797A (zh) * 2014-07-22 2014-10-29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火电机组负荷多变量预测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金寿: "《新型控制系统》", 30 November 1990 *
杜永春 等: "磨煤机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 《浙江省电力学会热控专委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 *
王洪超 等: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在磨矿分级过程中的应用", 《化工学报》 *
陈江涛: "多变量预测控制器在200MW火电机组主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816B (zh) * 2016-02-01 2019-05-28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中间点温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7023816A (zh) * 2016-02-01 2017-08-08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中间点温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5676647A (zh) * 2016-03-11 2016-06-1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CN105676647B (zh) * 2016-03-11 2018-04-2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CN105863850A (zh) * 2016-03-25 2016-08-17 东南大学 一种微型燃气轮机解耦控制方法
CN106524119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给水流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24119B (zh) * 2016-11-11 2019-02-01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给水流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65518A (zh) * 2016-11-28 2017-08-18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机组协调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CN107065518B (zh) * 2016-11-28 2019-12-2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机组协调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CN106773712B (zh) * 2017-01-17 2019-11-12 东南大学 双反馈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结构
CN10677371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东南大学 双反馈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结构
CN106707756B (zh) * 2017-01-23 2019-10-11 东南大学 融合扩张观测器的超临界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
CN106707756A (zh) * 2017-01-23 2017-05-24 东南大学 融合扩张观测器的超临界火电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
CN107168062A (zh) * 2017-05-31 2017-09-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超临界燃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负荷预测方法
CN107270283A (zh) * 2017-07-17 2017-10-20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新型多变量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CN107515598A (zh) * 2017-09-06 2017-12-26 东南大学 基于多参数动态矩阵控制的火电机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
WO2019047561A1 (zh) * 2017-09-06 2019-03-14 东南大学 基于多参数动态矩阵控制的火电机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
CN107783941B (zh) * 2017-09-26 2020-09-2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谷电价格变化的太阳能补偿型电锅炉供热控制方法
CN107783941A (zh) * 2017-09-26 2018-03-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谷电价格变化的太阳能补偿型电锅炉供热控制方法
CN107870564A (zh) * 2017-10-26 2018-04-03 东南大学 具有快速、安全、解耦性能的燃料电池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07870564B (zh) * 2017-10-26 2020-11-17 东南大学 具有解耦性能的燃料电池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09828459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变量约束区间预测控制的平稳控制实现方法
CN108227488A (zh) * 2017-12-22 2018-06-2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滑模预测控制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8227488B (zh) * 2017-12-22 2020-02-0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滑模预测控制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08287466A (zh) * 2018-01-16 2018-07-17 匙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一类高阶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8287466B (zh) * 2018-01-16 2020-10-09 匙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一类高阶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9143864A (zh) * 2018-09-17 2019-01-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中药饮片中药材自动清洗过程水浊度预测控制方法
CN110970642A (zh) * 2019-07-29 2020-04-0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控制方法
CN110659448A (zh) * 2019-09-19 2020-01-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非正交集合预报初值扰动算法
CN111694274A (zh) * 2020-05-19 2020-09-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反馈补偿的热工过程h无穷控制系统
CN111694274B (zh) * 2020-05-19 2022-06-1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反馈补偿的热工过程h无穷控制系统
CN111765447A (zh) * 2020-07-14 2020-10-1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变量解耦的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765447B (zh) * 2020-07-14 2022-06-0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变量解耦的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432155A (zh) * 2020-11-17 2021-03-02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电厂蒸汽发生器给水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59890A (zh) * 2021-06-24 2021-09-0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359890B (zh) * 2021-06-24 2024-06-07 深圳市出新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835342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汽温系统的抗扰预测控制方法
CN113835342B (zh) * 2021-09-18 2024-04-16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汽温系统的抗扰预测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6448B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6448A (zh) 一种基于解耦和扰动观测的超临界机组预测控制方法
US11454177B2 (en) Method of aero-engine on-line optimization and multivariable control based on model prediction
CN102841539B (zh) 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亚临界协调控制方法
CN103225799B (zh) 一种火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
Liu et al. Nonlinear fuzzy model predic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drum-type boiler–turbine system
Aurousseau et al. Control systems for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in linear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s–A review
Prasad et al. A neural net model-based multivariable long-rang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applied in thermal power plant control
RU248640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пара для паро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Zhang et al. Zone 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f a coal-fired boiler-turbine generating system
Pasamontes et al. A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applied to a solar collector field
CN103676651A (zh) 基于状态观测模型的锅炉汽温预测控制方法
CN104102134B (zh) 一种通过性能指标实现再热汽温多变量协调预测控制的方法
CN102841540A (zh) 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11637444B (zh) 一种基于q学习的核电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方法
CN103760768A (zh) 基于正常运行数据的发电机组多变量系统辨识方法
CN107270283B (zh)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多变量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US20170090548A1 (en) Feedforward control with intermittent re-initialization based on estimated state information
CN110824926A (zh) 一种基于多模型预测控制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CN106340331A (zh) 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功率的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6855691B (zh) 用于超临界火电机组机炉系统负荷跟踪的双层控制系统
Moradi et al. Improving boiler unit performance using an optimum robust minimum-order observer
Liu et al. A hybrid receding horizon optimization an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of boiler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CN111413865A (zh) 一种扰动补偿的单回路过热汽温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13690874B (zh) 一种多区域电力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07942665B (zh) 一种针对角速率比例-积分反馈的模块化自抗扰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