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4511B -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4511B
CN104624511B CN201410783237.1A CN201410783237A CN104624511B CN 104624511 B CN104624511 B CN 104624511B CN 201410783237 A CN201410783237 A CN 201410783237A CN 104624511 B CN104624511 B CN 104624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oor
inner ring
cylinder
outer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3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4511A (zh
Inventor
刘贺滨
刘英涛
赵杨
杨联泳
王姗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83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4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4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4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4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4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为解决现有中型球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散差大,球轴承装配时,内、外套分选均采用人工分选和合套,导致分选和合套速度慢,分选的轴承内、外套的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内环存储仓部件与外环存储仓部件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左右端,36个存储料道与左侧的36个仓门框一一对应,36个仓门与36个横转竖转换头一一正对,正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负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正传送平台部件与负传送平台部件之间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内环测量装置设置在内环分选平台上的翻板装置前端,外环测量装置设置在外环分选平台上的翻板装置前端,合套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后端。本发明用于球轴承分选及合套。

Description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具体涉及一种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球轴承装配合套(配套)时,需要根据内套沟道尺寸、外套沟道尺寸、滚珠球的尺寸、滚珠球和内套、外套的间隙(油隙)以及轴承的等级等的要求来进行装配,所以球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分选精度和速度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加工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散差较大,随机拾取内、外套进行装配合套的合套率较低这种状况,必须先行将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进行分选,合套时根据滚珠球的尺寸及内套的沟道尺寸选择外套或根据外套的沟道尺寸选择内套。现有球轴承内、外套分选和合套均采用人工方式,其缺点是:分选和合套速度较慢,分选的轴承内、外套的质量难以保证,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球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散差较大,球轴承装配时,内、外套分选均采用人工分选和合套,导致分选和合套速度慢,分选的轴承内、外套的质量难以保证,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本发明包括内环测量装置、外环测量装置、内环分选平台、外环分选平台、传送装置、合套装置、内环存储仓部件、外环存储仓部件、2个翻板装置、2个支撑架、2个正传送平台部件和2个负传送平台部件,2个支撑架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左右端,每个支撑架由分选框架、前框架和后框架组成,前框架和后框架设置在分选框架的前后端,内环存储仓部件与外环存储仓部件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左右端,内环存储仓部件设置在左侧支撑架上的分选框架内,内环存储仓部件上的个存储料道与传送装置左侧的36个仓门框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仓门框与相对应的存储料道之间呈夹角β设置,内环分选平台与外环分选平台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固装在左侧支撑架上的分选框架上面,内环分选平台上的36个仓门与内环存储仓部件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一一正对,外环存储仓部件设置在右侧支撑架上的分选框架内,外环存储仓部件上的36个存储料道与传送装置右侧的36个仓门框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外环分选平台固装在右侧支撑架上的分选框架上面,外环分选平台上的36个仓门与外环存储仓部件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一一正对,内环分选平台上的正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内环分选平台上的负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外环分选平台上的正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外环分选平台上的负仓门组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正仓门组由18个仓门组成,负仓门组由18个仓门组成,正传送平台部件和负传送平台部件的前端固定在前框架上,正传送平台部件和负传送平台部件的后端固定在后框架上,2个翻板装置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与负传送平台部件之间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外环分选平台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与负传送平台部件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翻板装置上的正值料道与正传送平台部件上的首个传送块对应,翻板装置上的负值料道与负传送平台部件上的首个传送块对应,内环测量装置设置在内环分选平台上的翻板装置前端,该翻板装置上翻板的转轴插入内环测量装置上内环测量底座后端面的左翻板安装孔中,内环测量装置上的左底架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上,外环测量装置设置在外环分选平台上的翻板装置前端,该翻板装置上翻板的转轴插入外环测量装置上外环测量底座后端面的右翻板安装孔中,外环测量装置上的右底架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上,合套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后端,且合套装置.上的引导槽低于传送装置上的滚轮上端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可将球轴承内(外)环沟道尺寸分为36挡,可配合轴承内(外)沟道测量装置来分选轴承内(外)套环并组装成成品轴承。分选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可以得到保障,比人工分选速度既快,精度又高,克服了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散差较大,为自动、快速分选沟道尺寸及合套而设计的。
二、本发明由于内(外)套环各可以分选出36种尺寸范围值,若设置8种钢球,则轴承合套组合率可达36×36×8=10368种组合。轴承内环S的测量、轴承外环T的测量、分选控制、合套参数的计算及36路分选均由计算机完成,通过计算机控制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的出仓、归中、球道的选择,从而完成球轴承自动装配工作,解决了由于轴承沟道尺寸散差大导致自动合套率低这一弊端。
三、内环分选平台及内环存储仓部件配合内环测量装置,用测量值控制内环分选平台上的仓门气缸,完成分选的工作。外环分选平台及外环存储仓部件配合外环测量装置,用测量值控制外环分选平台上的仓门气缸,完成分选的工作。
四、电脑根据分选出的内(外)套环的尺寸值,再根据所选定的轴承钢球尺寸值和游隙要求值,计算出所需轴承外内套环,快速精准。
五、本发明解决了人工分选劳动强度大,分选效率低等缺点,是球轴承装配合套自动线必需的设备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球轴承自动装配机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旋转俯视图;图3是左侧支撑架H与其上的翻板装置C、内环测量装置A及两个传送平台部件J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4是图3的K1向视图;图5是内环存储仓部件M或外环存储仓部件N、内环分选平台D(或外环分选平台E)与分选框架H1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6是图5的K2向视图;图7是存储料道M1与传送装置F上的左侧仓门框F2-1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8是内环存储仓部件M的结构立体图;图9是单个四联存储仓M1-1的结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内环分选平台D(或外环分选平台E)的结构主视图;图12是内环分选平台D(或外环分选平台E)的结构立体图;图13是仓门组D1的结构主视图;图14是仓门组D1与槽钢D3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15是传送平台部件J的结构立体图;图16是九组传送块J5与传送板J1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7是后传送单元J2的结构立体图;图18是前传送单元J3的结构立体图;图19是传送装置F的结构立体图;图20是图19的K3向视图;图21是图20的左视图;图22是合套装置G的结构立体图;图23是图22的后视图;图24是套环滑道G2、固定架G9和推块G10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5是图24的K4向视图;图26是图22的俯视图;图27是翻板装置C的结构立体图;图28是图27的K5向视图;图29是图27旋转90°的立体图;图30是是负定位推块C7和正定位推块C8与定位平台C3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1是图27的K6向旋转视图;图32是翻板装置C与内环测量装置A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3是内环测量装置A的结构立体图;图34是图33的K7向视图;图35是图34的俯视图;图36是内环测量底座A2、上测量体A5、下测量体A6、测量部件A8和立柱A10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7是测量部件A8的结构立体图;图38是图37的K8向视图;图39是推力部件A9的结构立体图;图40是图39的K9向视图;图41是外环测量装置B的结构立体图;图42是图41的后视图;图43是图41的K10向视图;图44是悬挂部件B3、外环测量立柱B5、前滑道B7、后滑道B8和压盖B9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45是图44的后视图(去掉悬挂部件B3和压盖B9);图46是图45的K11向视图;图47是外环测量底座B1、横向送料部件B2和上料部件B4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48是外环测量底座B1、横向送料部件B2、上料部件B4上的横送料道B4-2和上料部件B4上的右挡板B4-8的位置关系立体图;图49是横向送料部件B2的结构立体图;图50是图49旋转180°的立体图;图51是图50的俯视图;图52是悬挂部件B3的结构立体图(去掉动测量体B3-2);图53是图52的后视图;图54是图53的K12向视图;图55是动测量体B3-2的结构立体图;图56是上料部件B4的结构立体图;图57是图56的K13向视图;图58是图57的P-P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2、3、4、5、6、7、7、32、34、4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内环测量装置A、外环测量装置B、内环分选平台D、外环分选平台E、传送装置F、合套装置G、内环存储仓部件M、外环存储仓部件N、2个翻板装置C、2个支撑架H、2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2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见图1和图2,
2个支撑架H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每个支撑架H由分选框架H1、前框架H2和后框架H3组成,前框架H2和后框架H3设置在分选框架H1的前后端,见图3,
内环存储仓部件M与外环存储仓部件N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存储仓部件M设置在左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内,见图1和图5,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存储料道M1与传送装置F左侧的36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见图1和图7,仓门框F2-1与相对应的存储料道M1之间呈夹角β设置,见图7,内环分选平台D与外环分选平台E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D固装在左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上面,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36个仓门D1-2与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M2一一正对,见图5和图6,
外环存储仓部件N设置在右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内,见图1和图5,外环存储仓部件N上的36个存储料道M1与传送装置F右侧的36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见图1和图7,外环分选平台E固装在右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上面,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36个仓门D1-2与外环存储仓部件N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M2一一正对,见图5和图6,
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仓门组D1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负仓门组D4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仓门组D1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负仓门组D4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正仓门组D1由18个仓门D1-2组成,负仓门组D4由18个仓门D1-2组成,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前端固定在前框架H2上,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后端固定在后框架H3上,2个翻板装置C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与负传送平台部件W之间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C,见图1,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与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C,见图1,翻板装置C上的正值料道C6与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翻板装置C上的负值料道C5与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见图1、27
内环测量装置A设置在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翻板装置C前端,该翻板装置C上翻板C4的转轴C4-1插入内环测量装置A上内环测量底座A2后端面的左翻板安装孔A2-1中,见图1、27、32、34,内环测量装置A上的左底架A7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H2上,见图1,外环测量装置B设置在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翻板装置C前端,该翻板装置C上翻板C4的转轴C4-1插入外环测量装置B上外环测量底座B1后端面的右翻板安装孔B1-1中,见48,外环测量装置B上的右底架B10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H2上,见图1,合套装置G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后端,且合套装置G上的引导槽G1低于传送装置F上的滚轮F7上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工作原理:
一、内环存储仓部件M、内环分选平台D、右侧翻板装置C、右侧正传送平台部件J、右侧负传送平台部件W及内环测量装置A用于分选轴承内环S,其步骤如下:
⑴、将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存储料道M1定义各自的存储值,正仓门组D1上的18个仓门D1-2和负仓门组D4上的18个仓门D1-2,共计36个仓门D1-2定义相应的36个仓门数值,该36个仓门D1-2的开关由计算机控制。
⑵、校准内环测量装置A。
⑶、将轴承内环S装入内环测量装置A中,经内环测量装置A测量后的轴承内环S尺寸值传送到计算机中。
⑷、经计算机计算后,当轴承内环S的相对尺寸为正值时,由测量翻板C4将正值轴承内环S1翻至翻板装置C上的正值料道C6上,此时,正值料道C6与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的首个传送块J5正对;当轴承内环S的相对尺寸为负值时,由测量翻板C4将负值轴承内环S2翻至翻板装置C上的负值料道C5上,此时,负值料道C5与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的首个传送块J5正对。
⑸、正传送平台部件J将正值轴承内环S1传送至下一仓门D1-2位置,每传送一次,计算机都将所有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的正值轴承内环S1尺寸值与其下面的仓门D1-2定义值进行比较,若某些位置上的正值轴承内环S1尺寸值与其下面的仓门D1-2定义值一致,计算机将打开所有符合开门条件的仓门D1-2,将正值轴承内环S1送入选定的存储料道M1中。不符合开门条件的正值轴承内环S1继续留在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由下次传送再送至下一仓门D1-2位置,本次传送后,正传送平台部件J的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连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一起启动返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传送。
同时,负传送平台部件W将负值轴承内环S2传送至下一仓门D1-2位置,每传送一次,计算机都将所有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的负值轴承内环S2尺寸值与其下面的仓门D1-2定义值进行比较,若某些位置上的负值轴承内环S2尺寸值与其下面的仓门D1-2定义值一致,计算机将打开所有符合开门条件的仓门D1-2,将负值轴承内环S2送入选定的存储料道M1中。不符合开门条件的负值轴承内环S2继续留在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由下次传送再送至下一仓门D1-2位置,本次传送后,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连同正传送平台部件J的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一起启动返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传送。
⑹、符合开门条件的仓门D1-2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打开将轴承内环S落入下面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中,直接进入横转竖转换头M2的存储料道M1中。
⑺、轴承内环S经仓门框F2-1落入传送装置F上并由传送装置F将正值轴承内环S1送至合套装置G中。
二、外环存储仓部件N、外环分选平台E、左侧翻板装置C、左侧正传送平台部件J、左侧负传送平台部件W及外环测量装置B用于分选轴承外环T,其步骤与分选轴承内环S相同。
三、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在合套装置G中合套,至此,球轴承内外套环快速分选合套完成,即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仓门框F2-1与相对应的存储料道M1之间的夹角β为5°~10°。由于仓门框F2-1与存储料道M1连接,夹角β使得存储料道M1中的轴承套环容易进入仓门框F2-1中。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8、9、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环存储仓部件M和外环存储仓部件N均包括九个四联存储仓M0,每个四联存储仓M0由四个存储料道M1和四个横转竖转换头M2组成,四个存储料道M1分别为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由前至后依次并排设置,第四存储料道M1-4的长度、第三存储料道M1-3的长度、第二存储料道M1-2的长度和第一存储料道M1-1的长度依次递减,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的尾部各固定连接一个横转竖转换头M2,第一存储料道M1-1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与第二存储料道M1-2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沿同一直线布置,第三存储料道M1-3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与第四存储料道M1-4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沿同一直线布置,九个四联存储仓M0由前至后依次并排设置,见图8、9、10。横转竖转换头M2为上宽下窄的斗形。轴承内套环S或轴承外套环T在进入横转竖转换头M2时是水平放置的,斗形横转竖转换头M2可以将轴承内套环S或轴承外套环T转换成的竖直放置,由于轴承内套环S或轴承外套环T在出存储料道M1时,是靠重力滚出,竖直放置便于轴承内套环S或轴承外套环T滚出存储料道M1。由前至后共计36个存储料道M1,见图8,将36个存储料道M1按一定规律定义各自的存储值。由于球轴承套环的直径与厚度比值较大,在分选过程中不利于竖直位置移动,而在存储及出仓合套时竖直放置较好,所以轴承套环在进仓前要通过转换仓进行横转竖位置变换。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5、6、11、12、13、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环分选平台D和外环分选平台E均由正仓门组D1、负仓门组D4、2个连接板D2和2个槽钢D3组成,见图11、12,正仓门组D1和负仓门组D4均由2个仓门支架D1-1、18个仓门D1-2、18个仓门气缸D1-3和18个固定板D1-4组成,见图13,2个仓门支架D1-1平行设置,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左右端面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9个仓门孔D1-1-1,见图14,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内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9个仓门D1-2,每个仓门孔D1-1-1内滑动连接一个仓门D1-2,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外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9个仓门气缸D1-3,仓门气缸D1-3的活塞端与仓门D1-2连接,仓门气缸D1-3的缸筒端与固定板D1-4铰接,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平行且反向设置,正仓门组D1上相邻两个仓门气缸D1-3之间的中心线o-o与负仓门组D4上的仓门气缸轴线u-u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11,这样设置为了能使仓门D1-2与其下面的横转竖转换头对应,见图11,2个连接板D2平行设置在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之间且位于仓门气缸D1-3的下面,2个槽钢D3平行设置在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的外侧且位于仓门气缸D1-3的下面,内环分选平台D上外侧的固定板D1-4与槽钢D3通过连接元件连接,内环分选平台D上内侧固定板D1-4与相应的连接板D2通过连接元件连接,见图11、12、14。仓门D1-2在没有打开时,轴承内环S或轴承外环T在相对的两排仓门D1-2上平行传送,某个仓门D1-2打开后,被分选的轴承内环S或轴承外环T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其下面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中,通过横转竖转换头M2进入对应的存储料道M1中存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内环分选平台D与内环存储仓部件M的工作原理:⑴、将36个存储料道M1按一定规律定义各自的存储值即36个存储值。⑵、按36个存储料道M1存储值的定义规律来定义各仓门D1-2的数值即36个仓门值,确保36个存储料道M1的存储值与36个仓门D1-2的数值一一对应,由计算机根据轴承内环S的测量结果,控制各个仓门D1-2的开关。
外环分选平台E与外环存储仓部件N的工作原理:⑴、将36个存储料道M1按一定规律定义各自的存储值即36个存储值。⑵、按36个存储料道M1存储值的定义规律来定义各仓门D1-2的数值即36个仓门值,确保36个存储料道M1的存储值与36个仓门D1-2的数值一一对应,由计算机根据轴承外环T的测量结果,控制各个仓门D1-2的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5、16、17、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均由传送板J1、后传送单元J2、前传送单元J3、2个合页J4和9组传送块J5组成,见图14、15,后传送单元J2包括后定升降架J2-1、后升降气缸J2-2、后升降气缸铰接头J2-3、后动升降架J2-4、后定架J2-5、水平气缸J2-6、水平气缸铰接头J2-7、后动架J2-8、2个后传送导柱J2-9、2个后传送导套J2-10、2个后竖导柱J2-11和2个后竖导套J2-12,见图17,后动升降架J2-4与后定升降架J2-1上下平行设置,2个后竖导柱J2-11平行设置在后动升降架J2-4与后定升降架J2-1之间,,后竖导柱J2-11的一端固装在后定升降架J2-1上,后竖导柱J2-11的另一端穿过后竖导套J2-12,后竖导套J2-12与后动升降架J2-4固定连接,后升降气缸J2-2固装在后定升降架J2-1上,后升降气缸J2-2上的活塞杆通过后升降气缸铰接头J2-3与后动升降架J2-4连接,后定架J2-5与后动升降架J2-4通过连接元件固定连接,水平气缸J2-6固装在后定架J2-5上,水平气缸J2-6上的活塞通过水平气缸铰接头J2-7与后动架J2-8连接,2个后传送导柱J2-9平行设置,后传送导柱J2-9的一端固装在后定架J2-5上,后传送导柱J2-9的另一端穿过后传送导套J2-10,后传送导套J2-10与后动架J2-8固定连接,后传送导套J2-10与后传送导柱J2-9一一对应,后动升降架J2-4沿着后竖导柱J2-11上下移动,后定架J2-5随着后动升降架J2-4上下移动,后动架J2-8沿着后传送导柱J2-9前后移动,
前传送单元J3包括前定升降架J3-1、前升降气缸J3-2、前升降气缸铰接头J3-3、前动升降架J3-4、前定架J3-5、前动架J3-8、2个前传送导柱J3-9、2个前传送导套J3-10、2个前竖导柱J3-11和2个前竖导套J3-12,前动升降架J3-4与前定升降架J3-1上下平行设置,2个前竖导柱J3-11平行设置在前动升降架J3-4与前定升降架J3-1之间,前竖导柱J3-11的一端固装在前定升降架J3-1上,前竖导柱J3-11的另一端穿过前竖导套J3-12,前竖导套J3-12与前动升降架J3-4固定连接,见图18,前升降气缸J3-2固装在前定升降架J3-1上,前升降气缸J3-2上的活塞杆通过前升降气缸铰接头J3-3与前动升降架J3-4连接,前定架J3-5与前动升降架J3-4通过连接元件固定连接,2个前传送导柱J3-9平行设置,前传送导柱J3-9的一端固装在前定架J3-5上,前传送导柱J3-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传送导套J3-10和前动架J3-8,前传送导套J3-10与前动架J3-8固定连接,前传送导套J3-10与前传送导柱J3-9一一对应,见图18,前动升降架J3-4可以沿着前竖导柱J3-11上下移动,前定架J3-5随着前动升降架J3-4上下移动,前动架J3-8沿着前传送导柱J3-9前后移动,
9组传送块J5均布设置在传送板J1下端面,见图15、16,每组传送块J5由2个凹圆弧块J5-1组成,2个凹圆弧块J5-1以传送块中心线O-O对称设置,后传送单元J2设置在传送板J1的后端,前传送单元J3设置在传送板J1的前端,见图18,后传送单元J2上的后动架J2-8通过一个合页J4与传送板J1铰接,前传送单元J3上的前动架J3-8通过另一个合页J4与传送板J1铰接,见图18。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工作原理:
⑴、初始状态: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同时推出,后动升降架J2-4和前动升降架J3-4升起,水平气缸J2-6推出,带动传送板J1移动,使得9组传送块J5中的第一组传送块J5与其下面的翻板装置C的正值料道(C6)或翻板装置C的负值料道(C5)位置对齐。
⑵、当有工件需要水平移动一个位置时,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同时回缩,后动升降架J2-4和前动升降架J3-4落下,使传送块J5将其对应的工件套住。⑶、水平气缸J2-6回缩,带动传送板J1移动,从而带动工件水平移动到下一个位置。⑷、后升降气缸J2-2和前升降气缸J3-2同时推出,后动升降架J2-4和前动升降架J3-4再次升起,传送块J5与工件脱离。⑸、水平气缸J2-6推出,带动传送板J1返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9~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F包括仓门框架F1、外环仓门单元F2、内环仓门单元F3、传送带F4、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2个滚轮F7和4个轴承座F8,见图19、图20和图21,外环仓门单元F2和内环仓门单元F3均由9个四联仓门F23组成,每个四联仓门F23由4个仓门框F2-1和4个仓门气缸F2-2组成,4个仓门框F2-1由后至前依次设置,4个仓门气缸F2-2与4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仓门气缸F2-2的活塞端正对仓门框F2-1,9个四联仓门F23由后至前依次设置,见图7、19,2个滚轮F7平行设置在仓门框架F1的前、后端,传送带F4套装在2个滚轮F7上,传送带F4的上传送面位于仓门框架F1上面,传送带F4的下传送面位于仓门框架F1内,每个滚轮F7的两端设置在相对应的轴承座F8中,轴承座F8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内环仓门单元F3和外环仓门单元F2对称设置在传送带F4左、右侧,外环仓门单元F2上的仓门气缸F2-2固装在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上,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内环仓门单元F3上的仓门气缸F2-2固装在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上,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见图19、图20和图21,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传送装置F的工作原理:
⑴、根据计算机记忆的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内环存储料道M1和外环存储仓部件N上的36个外环存储料道M1具有的工件,经过计算找出要出仓的轴承内外套环,出仓时,控制其对应的仓门气缸F2-2将轴承内外套环推出,将存储料道M1中的工件推出后,仓门气缸F2-2复位,准备再出仓下一个工件。⑵、选定的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各自出仓后,由传送带F4送至合套装置G的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22~图2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合套装置G包括引导槽G1、套环滑道G2、传送槽G3、八球道导槽G4、螺母G5、丝杠G6、丝杠架G7、电机G8、固定架G9、归中推块G10、归中气缸G11、传送门G12和合套旋转气缸G13,见图22、26,引导槽G1、套环滑道G2、传送槽G3和八球道导槽G4由前至后依次水平设置,固定架G9设置在套环滑道G2的下面,传送槽G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螺母G5,螺母G5与丝杠G6螺纹连接,丝杠G6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丝杠架G7中,丝杠G6的输入端与电机G8连接,归中推块G10设置在固定架G9内,归中气缸G11固装在归中推块G10的下面,传送门G12设置在传送槽G3的后端,合套旋转气缸G13的活塞与传送门G12连接,见图22、23、24,套环滑道G2的上端面设有两层滑道,分别为上滑道G2-1和下滑道G2-2,上滑道G2-1与下滑道G2-2上、下设置,下滑道G2-2的宽度小于上滑道G2-1的宽度,下滑道G2-2的宽度大于轴承内环S的外径,上滑道G2-1的宽度大于轴承外环T的外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合套装置G的工作原理:
⑴、轴承内环S通过引导槽G1后进入下滑道G2-2的归中位置,轴承外环T通过引导槽G1后进入上滑道G2-1的归中位置,见图22、24、25。
⑵、归中气缸G11升起,带动归中推块G10将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顶起,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滑向传送槽G3,见图22、26。
⑶、电机G8转动,带动传送槽G3到相应的球道位置。
⑷、合套旋转气缸G13旋转,打开传送门G12,在重力作用下,归中后的轴承内环S和轴承外环T进入八球道导槽G4之一。
⑸、合套旋转气缸G13返回,关闭传送门G12。
⑹、电机G8逆转,带动传送槽G3返回到与合套部件连接的初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27~图3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翻板装置C包括翻板旋转气缸C1、旋转气缸支架C2、定位平台C3、翻板C4、负定位推块C7、正定位推块C8、负定位气缸C9、正定位气缸C10和2个定位气缸支架C12,见图27、28,旋转气缸支架C2固装在定位平台C3上,见图28,翻板旋转气缸C1固装在旋转气缸支架C2上,见图27、28,翻板C4的转轴一端与翻板旋转气缸C1的活塞连接,见图27、28,定位平台C3的左端设有负值料道C5,定位平台C3的右端设有正值料道C6,见图27、29、31,定位平台C3上且位于负值料道C5与正值料道C6之间设有导料槽C11,负定位推块C7和正定位推块C8设置在导料槽C11的中部,且负定位推块C7和正定位推块C8与导料槽C11滑动连接,负定位推块C7位于负值料道C5的一侧,正定位推块C8位于正值料道C6的一侧,见图30,负定位推块C7与负定位气缸C9的活塞杆连接,正定位推块C8与正定位气缸C10的活塞杆连接,见图28、31、32,负定位气缸C9和正定位气缸C10分别通过定位气缸支架C12安装在定位平台C3的底部,见图31,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翻板装置C的工作原理:翻板旋转气缸C1的初始位置是指向正值料道C6的位置,当测量后相对尺寸为正值轴承内环S1来到测量翻板C4上并滑向正值料道C6附近,正定位气缸C10回缩带动正定位推块C8将该正值轴承内环S1归位到正值料道首位,正定位气缸C10推出带动正定位推块C8回到初始位置。当测量后相对尺寸为负值轴承内环S2来到测量翻板C4上,翻板旋转气缸C1旋转,负值轴承内环S2将滑向负值料道C5附近,负定位气缸C9推出,带动负定位推块C7将负值轴承内环S2归位到负值料道首位,负定位气缸C9回缩,带动负定位推块C7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工件测量前的到来。测量后的正值轴承内环S1和负值轴承内环S2尺寸上传至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控制翻板旋转气缸C1的旋转。见图27、28、29、30、31、32。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33~图4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环测量装置A包括内环测量料道A1、内环测量底座A2、右夹板A3、左夹板A4、上测量体A5、下测量体A6、左底架A7、测量部件A8、推力部件A9、立柱A10和2个测量柱A11,见图33、34、35、36,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平行设置,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均固定在内环测量底座A2的上端面上,下测量体A6位于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且下测量体A6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内环测量底座A2固装在左底架A7上,上测量体A5与下测量体A6上下正对设置,上测量体A5的上端固装在测量部件A8上的内环动测量件A8-2上,测量部件A8上的内环定测量件A8-1固装在立柱A10上,立柱A10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内环测量料道A1斜向设置在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内环测量料道A1的前端高于内环测量料道A1的后端,内环测量料道A1的右左侧分别与其对应的右夹板A3和左夹板A4固定连接,推力部件A9设置在内环测量料道A1的下面,且推力部件A9的后端设置在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推力部件A9上的推力支架A9-1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上测量体A5的下端面设有上凹槽A5-1,下测量体A6的上端面设有下凹槽A6-1,2个测量柱A11分别设置在上凹槽A5-1和下凹槽A6-1中,测量柱A11的弧度与被测量轴承内环S的沟道弧度相一致,以确保被测量轴承内环S在第一压力弹簧A8-5的压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时自动进入到轴承套环沟道的底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内环测量装置A的工作原理:
⑴、将多个被测量轴承内环S逐件放入内环测量料道A1中;
⑵、启动推力部件A9将最后面的被测量轴承内环S推入到检测位置(即测量部件A8的下面),测量部件A8自动检测出被测量轴承内环S沟道的相对尺寸值(即内环测量传感器A8-4显示出被测量轴承内环S的沟道尺寸数值),该测量尺寸值自动上传到计算机等待处理。
⑶、推力部件A9将下一个被测量轴承内环S推入到检测位置,同时将已经测量完的工件推出。见图33、34。
测量部件A8包括内环定测量件A8-1、内环动测量件A8-2、传感器架A8-3、内环测量传感器A8-4、第一压力弹簧A8-5、2个测量导柱A8-6、2个测量导套A8-7、微调固定体A8-8、微调块A8-9和2个微调螺丝A8-10,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上、下平行设置,测量导套A8-7套装在测量导柱A8-6上,测量导套A8-7位于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之间,测量导套A8-7与内环定测量件A8-1固定连接,测量导柱A8-6与内环动测量件A8-2固定连接,第一压力弹簧A8-5设置在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之间,且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上端与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下端面连接,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下端与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连接,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设有凹槽A8-2-1,微调固定体A8-8设置在凹槽A8-2-1中,微调固定体A8-8与凹槽A8-2-1固定连接,微调固定体A8-8的上端面设有微调块安装槽A8-8-1,微调固定体A8-8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螺纹孔A8-8-2,每个螺纹孔A8-8-2中螺纹连接一个螺丝A8-10,微调块A8-9设置在微调块安装槽A8-8-1中,微调块A8-9的上端面设有斜面A8-9-1,斜面A8-9-1的斜度为1:50,内环测量传感器A8-4的触点与斜面A8-9-1接触,内环测量传感器A8-4固定在传感器架A8-3中,传感器架A8-3固定在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上端面上,见图37、38,所述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设有压力弹簧下孔A8-2-2,所述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下端面设有与压力弹簧下孔A8-2-2正对的压力弹簧上孔。将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上端固定于压力弹簧上孔中,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下端固定于压力弹簧下孔A8-2-2中,不仅增加了第一压力弹簧A8-5的压缩长度,还使第一压力弹簧A8-5连接的更加稳固。
测量部件A8的工作原理:
⑴、测量时,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之间的位移变化量就是被测量轴承内环S的尺寸值。由于内环定测量件A8-1固定在立柱A10上,被测量轴承内环S在内环动测量件A8-2下面,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作用是确保内环动测量件A8-2与被测量轴承内环S紧密接触(调整第一压力弹簧A8-5的压力应满足找正压力和测量压力)。
⑵、调整微调固定体A8-8两端的螺丝A8-10,使微调块A8-9移动,即可在初始校准时调整尺寸值。见图3和图4,
⑶、测量后的尺寸值自动上传至计算机备用。
推力部件A9包括推力支架A9-1、推力气缸A9-4、连接头A9-5、推动体A9-6、上滑柱A9-7、下滑柱A9-8、支撑板A9-9、2个下滑套A9-2和2个上滑套A9-3,见图39、40,2个上滑套A9-3设置在2个下滑套A9-2的上方,2个上滑套A9-3对称固装在推力支架A9-1的两侧,2个下滑套A9-2对称固装在推力支架A9-1的两侧,上滑柱A9-7的后端穿过上滑套A9-3并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下滑柱A9-8的后端穿过下滑套A9-2并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上滑柱A9-7和下滑柱A9-8的前端均与支撑板A9-9固定连接,推力气缸A9-4设置在上滑柱A9-7与下滑柱A9-8之间,且推力气缸A9-4的活塞通过连接头A9-5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推力气缸A9-4的缸体固定在推力支架A9-1上,见图39、40。上滑套A9-3、下滑套A9-2、上滑柱A9-7、下滑柱A9-8确保推动体A9-6平稳移动。
推力部件A9的工作原理:
⑴、初始推力气缸A9-4的活塞处于回缩状态,当需要将被测量轴承内环S送到检测位置(即上测量体A5与下测量体A6之间)时,推力气缸A9-4的活塞推出,通过连接头A9-5带动推动体A9-6向后移动,推动体A9-6带动上滑柱A9-7、下滑柱A9-8和支撑板A9-9共同向后移动,推动被测量轴承内环S沿上测量体A5与下测量体A6送到检测位置。
⑵、被测量轴承内环S送到检测位置,推力气缸A9-4回缩到初始位置,等待推送下一个被测量轴承内环S,见图39、40。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41~图5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环测量装置B包括外环测量底座B1、横向送料部件B2、悬挂部件B3、上料部件B4、外环测量立柱B5、第二压力弹簧B6、后滑道B7、前滑道B8和压盖B9,见图41、43、44,横向送料部件B2包括横向送料轨道板B2-1、台阶板B2-2、到位板B2-3、测量气缸架B2-4、测量气缸B2-5、测量气缸头B2-6,见图48、49、50,到位板B2-3、台阶板B2-2和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由右至左依次水平设置并用连接元件将到位板B2-3、台阶板B2-2和横向送料轨道板B2-1连接成轨道升降板B2-123,台阶板B2-2的上端面为台阶板阶梯端面,台阶板阶梯端面由前至后为高台阶面B2-2-1、过渡台阶斜面B2-2-3和低台阶面B2-2-2,低台阶面B2-2-2与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到位板B2-3的上端面为到位板阶梯端面,到位板阶梯端面由前至后为低到位面B2-3-1、过渡到位斜面B2-3-3和高到位面B2-3-2,高到位面B2-3-2与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见图49、50、51,台阶板B2-2的前端通过测量气缸头B2-6与测量气缸B2-5的活塞杆连接,测量气缸B2-5的尾部通过销钉B2-7铰接在测量气缸架B2-4上,见图49,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下端面设有通透轨道槽B2-1-1,见图50,通透轨道槽B2-1-1为阶梯槽,阶梯槽的里侧槽B2-1-1-1与阶梯槽的外侧槽B2-1-1-2平行设置,且里侧槽B2-1-1-1与外侧槽B2-1-1-2之间为斜槽B2-1-1-3过渡,见图50,里侧槽B2-1-1-1的宽度、斜槽B2-1-1-3的宽度和外侧槽B2-1-1-2的宽度相同,通透轨道槽B2-1-1的宽度用于放置上料部件B4上的轴承B4-7,轴承B4-7在通透轨道槽1-1里移动。所述里侧槽B2-1-1-1的前端设有第一圆弧R1,外侧槽B2-1-1-2的后端设有第二圆弧R2,第一圆弧R1和第二圆弧R2可以减少轴承B4-7在通透轨道槽B2-1-1里移动摩擦力,第一圆弧R1的中心至第二圆弧R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移动距离L,移动距离L也是测量气缸5的活塞移动范围。移动距离L为轨道升降板B2-123由初始位置移动到测量完毕的距离。
悬挂部件B3包括主测量体B3-1、动测量体B3-2、测量定块B3-4、测量动块B3-5、外环测量传感器B3-6和2个定支杆B3-3,见图52和图53,动测量体B3-2由动测量体座B3-2-1、动支杆B3-2-2、2个测量柱B3-2-3和2个压缩弹簧B3-2-4,见图55,动测量体座B3-2-1的中部设有安装座B3-2-1-1,安装座B3-2-1-1的上端面上设有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动测量体座B3-2-1上且位于安装座B3-2-1-1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筋B3-2-1-3,每个安装筋B3-2-1-3上固装一个测量柱B3-2-3,每个测量柱B3-2-3的上端套装一个压缩弹簧B3-2-4,动支杆B3-2-2设置在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中,动支杆B3-2-2的外侧下端设有动测量支点B3-2-2-1,动支杆B3-2-2通过连接元件与安装座B3-2-1-1固定连接,动测量体座B3-2-1的下端面为动测量体座弧形面B3-2-1-4,
主测量体B3-1的下端设有动测量体安装槽B3-1-1和2个导孔,见图52,主测量体B3-1的下端后侧设有与动测量体座弧形面B3-2-1-4相一致的主测量体弧形面B3-1-2,动测量体B3-2上的安装座B3-2-1-1和安装筋B3-2-1-3设置在动测量体安装槽B3-1-1中,且2个测量柱B3-2-3对应设置在2个导孔中,导孔与测量柱B3-2-3要求精密滑动配合,用以确保测量精度,动支杆B3-2-2上的动测量支点B3-2-2-1为球体,动支杆B3-2-2一端外露于主测量体B3-1的右端,见图55,主测量体B3-1的右左端面上设有Y形通透槽B3-1-3,见图46,Y形通透槽B3-1-3的竖槽与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正对,见图52,Y形通透槽B3-1-3上的2个斜槽之间呈90°,Y形通透槽B3-1-3上的2个斜槽中各设置一个定支杆B3-3,且2个定支杆B3-3通过连接元件固装在主测量体B3-1上,每个定支杆B3-3的外侧设有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动测量支点B3-2-2-1和2个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的外表面形成测量圆B3-7,见图44,测量圆B3-7的直径与被测量轴承外环T的内经相等,见图44,
测量定块B3-4设置在主测量体B3-1的左端面,测量定块B3-4的上端面位于Y形通透槽B3-1-3的2个斜槽下面,且测量定块B3-4与主测量体B3-1固定连接,外环测量传感器B3-6的触点位于测量定块B3-4的上端面上,外环测量传感器B3-6固定在测量动块B3-5中,测量动块B3-5与动测量体B3-2固定连接,见图54,主测量体B3-1下端右侧设有凸起B3-1-4,凸起B3-1-4的宽度Z与台阶板B2-2的宽度相同,动测量体B3-2的宽度与到位板B2-3的宽度相同,
所述上料部件B4包括纵送料道B4-1、横送料道B4-2、上料气缸B4-3、上料气缸架B4-4、燕尾块B4-5、移动轴B4-6、轴承B4-7、挡板B4-8、找正块B4-9和上料弹簧B4-10,见图56、56,
横送料道B4-2设置在纵送料道B4-1的后端,纵送料道B4-1的上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纵送料槽B4-1-1,纵送料道B4-1沿宽度方向设有纵送料孔B4-1-2,横送料道B4-2的上端面设有与纵送料槽B4-1-1相通的横送料槽B4-2-1,横送料道B4-2上设有与纵送料孔B4-1-2平行的横送料孔B4-2-2,见图56,上料气缸B4-3设置在纵送料槽B4-1-1的前端,上料气缸B4-3固装在上料气缸架B4-4上,燕尾块B4-5设置在横送料道B4-2的下端面处,移动轴B4-6的上端穿过燕尾块B4-5与横送料道B4-2固定连接,移动轴B4-6的下端与轴承B4-7固定连接,挡板B4-8上设有燕尾槽B4-8-1,燕尾槽B4-8-1与燕尾块B4-5滑动连接,找正块B4-9设置在横送料孔B4-2-2的上端,上料弹簧B4-10套装在找正块B4-9上的立杆B4-9-1上,见图56、56、57,
横向送料部件B2设置在外环测量底座B1上面,见图41、42、47,横向送料部件B2上的测量气缸架B2-4的后端固定在外环测量底座B1的前端上,见图41、47,上料部件B4设置在横向送料部件B2的轨道升降板B2-123上,见图47,燕尾槽B4-8-1位于横向送料部件B2上的外侧槽B2-1-1-2的上面,见图49、50、55,悬挂部件B3设置在上料部件B4的左端,且悬挂部件B3上的动支杆B3-2-2和2个定支杆B3-3正对上料部件B4上的横送料孔B4-2-2,后滑道B7和前滑道B8分别设置在悬挂部件B3上的前后端面上,悬挂部件B3沿后滑道B7与前滑道B8滑动,后滑道B7和前滑道B8均与外环测量立柱B5固定连接,见图48、55、56,外环测量立柱B5与外环测量底座B1固定连接,见图41、42,压盖B9设置在悬挂部件B3的上端,且上料部件B4上的立杆B4-9-1上端穿过压盖B9,压盖B9与外环测量立柱B5固定连接,见图41,第二压力弹簧B6设置在压盖B9与主测量体B3-1之间,且第二压力弹簧B6的一端设置在压盖B9上的压盖孔B9-1中,第二压力弹簧B6的另一端设置在主测量体B3-1上的主测量体上孔B3-8中,里侧槽B2-1-1-1中心与外侧槽B2-1-1-2中心的间距h为上料部件B4由初始位置到测量位置的移动距离。见图5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外环测量装置B的工作原理:
一、外环测量装置B的校准:
⑴、将被测量轴承外环T放置于纵送料槽B4-1-1中;
⑵、上料气缸B4-3的活塞推出,将被测量轴承外环T送至横送料道B4-2中,找正块B4-9在上料弹簧B4-10的压力作用下将被测量轴承外环T压住以防移动,上料气缸B4-3退回,完成第一次上料工作;上料的同时,将前一个测量后的轴承外套环推出;
⑶、初始状态时(即被测量轴承外环T位于横送料道B4-2时),轨道升降板B2-123上的横送料道B4-2位于外侧槽B2-1-1-2上方,台阶板B2-2在主测量体B3-1底端凸起B3-1-4的下面,到位板B2-3在动测量体座弧形面B3-2-1-4下面,
测量气缸B2-5的活塞推出,推动轨道升降板B2-123向后移动,
测量气缸B2-5的活塞推出,推动轨道升降板B2-123向后移动,轴承B4-7沿着外侧槽B2-1-1-2向斜槽B2-1-1-3移动,带动横送料道B4-2向主测量体B3-1方向移动,随着测量气缸B2-5的活塞继续推出,轴承B4-7移出斜槽B2-1-1-3进入里侧槽B2-1-1-1,横送料道B4-2到达测量位置,悬挂部件B3上的两个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和动测量支点B3-2-2-1进入被测量的轴承外套环T中,随着测量气缸B2-5的活塞继续推出,轴承B4-7在里侧槽B2-1-1-1里继续移动,测量体B3-1随着台阶板B2-2向高台阶面B2-2-1移动而上升,两个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将被测量的轴承外套环T托起,随着测量气缸B2-5的活塞继续推出,动测量体B3-2随着到位板(B2-3)向低台阶面B2-3-1移动而下降,动测量支点B3-2-2-1与轴承外环T接触,达到测量的目的。
测量完毕测量气缸B2-5回缩时,到位板B2-3运动到高到位面B2-3-2时,动测量体B3-2上升,动测量支点B3-2-2-1与被测量的轴承外环T的沟道脱离接触,随着轨道升降板B2-123的移动,当移动到台阶板B2-2的低台阶面B2-2-2处,悬挂部件B3下降完毕,随着轨道升降板B2-123的移动,横送料道B4-2连同被测量的轴承外套环T一起由测量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至此完成测量。
⑷、调整外环测量传感器B3-6使其显示器显示值与被测量轴承外环T的尺寸一致;测量的尺寸值自动传送至计算机中备用;
⑸、测量气缸B2-5的活塞回缩,带动轨道升降板B2-123移动,到位板B2-3逐渐上升斜面使动测量体B3-2上移,台阶板B2-2上的逐渐下降斜面B2-2-3推动主测量体B3-1向下移动,主测量体B3-1带动2个定支杆B3-3与被测量轴承外环N向下移动,主测量体B3-1带动2个定支杆B3-3与被测量轴承外环T向下移动,随着测量气缸B2-5继续回缩,横送料道B4-2带动被测量轴承外环T从动测量支点B3-2-2-1移出到初始位置,完成被测工件卸料动作。
二、自动测量步骤:
⑴、将被测量轴承外环N放置于纵送料槽B4-1-1中,上料气缸B4-3的活塞推出,将被测量轴承外环N送至横送料道B4-2中,找正块B4-9在上料弹簧B4-10的压力作用下将被测量轴承外环N压住以防移动,上料气缸B4-3退回,完成上料工作;
⑵、测量气缸B2-5的活塞推出,推动轨道升降板B2-123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横送料道B4-2向动测量支点B3-2-2-1处移动,随着测量气缸B2-5的继续推出,被测量轴承外环N进入动测量支点B3-2-2-1,随着测量气缸B2-5的继续推出,台阶板B2-2上的上升斜面B2-2-3推动主测量体B3-1向上移动,2个定支杆B3-3带动被测量轴承外环N也向上移动,测量气缸B2-5继续推出,到位板B2-3在压缩弹簧B3-2-4的作用下,使动测量体B3-2下移,动测量支点B3-2-2-1也与被测量轴承外环N接触,从而达到测量的目的;
⑶、测量的尺寸值自动传送至计算机中备用;
⑷、循环自动测量步骤。
外环测量装置B同时完成横推料动作、主测量体B3-1升推降退动作及动测量支点B3-2-2-1释放推和收回退动作。

Claims (10)

1.一种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包括内环测量装置(A)、外环测量装置(B)、内环分选平台(D)、外环分选平台(E)、传送装置(F)、合套装置(G)、内环存储仓部件(M)、外环存储仓部件(N)、2个翻板装置(C)、2个支撑架(H)、2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2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2个支撑架(H)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每个支撑架(H)由分选框架(H1)、前框架(H2)和后框架(H3)组成,前框架(H2)和后框架(H3)设置在分选框架(H1)的前后端,
内环存储仓部件(M)与外环存储仓部件(N)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存储仓部件(M)设置在左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内,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存储料道(M1)与传送装置(F)左侧的36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仓门框(F2-1)与相对应的存储料道(M1)之间呈夹角β设置,内环分选平台(D)与外环分选平台(E)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D)固装在左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上面,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36个仓门(D1-2)与内环存储仓部件(M)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M2)一一正对,
外环存储仓部件(N)设置在右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内,外环存储仓部件(N)上的36个存储料道(M1)与传送装置(F)右侧的36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并连接在一起,外环分选平台(E)固装在右侧支撑架(H)上的分选框架(H1)上面,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36个仓门(D1-2)与外环存储仓部件(N)上的36个横转竖转换头(M2)一一正对,
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仓门组(D1)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负仓门组(D4)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仓门组(D1)上方设置一个正传送平台部件(J),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负仓门组(D4)上方设置一个负传送平台部件(W),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仓门组(D1)和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仓门组(D1)均由18个仓门(D1-2)组成,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负仓门组(D4)和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负仓门组(D4)均由18个仓门(D1-2)组成,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前端固定在前框架(H2)上,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后端固定在后框架(H3)上,2个翻板装置(C)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左右端,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与负传送平台部件(W)之间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C),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与负传送平台部件(W)的前端设置一个翻板装置(C),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翻板装置(C)上的正值料道(C6)与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翻板装置(C)上的正值料道(C6)与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正传送平台部件(J)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翻板装置(C)上的负值料道(C5)与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翻板装置(C)上的负值料道(C5)与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负传送平台部件(W)上的首个传送块(J5)对应,
内环测量装置(A)设置在内环分选平台(D)上的翻板装置(C)前端,该翻板装置(C)上翻板(C4)的转轴(C4-1)插入内环测量装置(A)上内环测量底座(A2)后端面的左翻板安装孔(A2-1)中,内环测量装置(A)上的左底架(A7)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H2)上,外环测量装置(B)设置在外环分选平台(E)上的翻板装置(C)前端,该翻板装置(C)上翻板(C4)的转轴(C4-1)插入外环测量装置(B)上外环测量底座(B1)后端面的右翻板安装孔(B1-1)中,外环测量装置(B)上的右底架(B10)固装在相应的前框架(H2)上,合套装置(G)设置在传送装置(F)的后端,且合套装置(G)上的引导槽(G1)低于传送装置(F)上的滚轮(F7)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框(F2-1)与相对应的存储料道(M1)之间的夹角β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存储仓部件(M)和外环存储仓部件(N)均包括九个四联存储仓(M0),每个四联存储仓(M0)由四个存储料道(M1)和四个横转竖转换头(M2)组成,四个存储料道(M1)分别为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由前至后依次并排设置,第四存储料道(M1-4)的长度、第三存储料道(M1-3)的长度、第二存储料道(M1-2)的长度和第一存储料道(M1-1)的长度依次递减,第一存储料道(M1-1)、第二存储料道(M1-2)、第三存储料道(M1-3)和第四存储料道(M1-4)的尾部各固定连接一个横转竖转换头(M2),第一存储料道(M1-1)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与第二存储料道(M1-2)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沿同一直线布置,第三存储料道(M1-3)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与第四存储料道(M1-4)上连接的横转竖转换头(M2)沿同一直线布置,九个四联存储仓(M0)由前至后依次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分选平台(D)和外环分选平台(E)均由正仓门组(D1)、负仓门组(D4)、2个连接板(D2)和2个槽钢(D3)组成,正仓门组(D1)和负仓门组(D4)均由2个仓门支架(D1-1)、18个仓门(D1-2)、18个仓门气缸(D1-3)和18个固定板(D1-4)组成,2个仓门支架(D1-1)平行设置,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左右端面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9个仓门孔(D1-1-1),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内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9个仓门(D1-2),每个仓门孔(D1-1-1)内滑动连接一个仓门(D1-2),每个仓门支架(D1-1)的外侧由前至后依次排列9个仓门气缸(D1-3),仓门气缸(D1-3)的活塞端与仓门(D1-2)连接,仓门气缸(D1-3)的缸筒端与固定板(D1-4)铰接,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平行且反向设置,正仓门组(D1)上相邻两个仓门气缸(D1-3)之间的中心线o-o与负仓门组(D4)上的仓门气缸轴线u-u在同一条直线上,正仓门组(D1)上的第一个正仓门中心线至负仓门组(D4)上的第一个负仓门中心线之间的间距h1等于仓门(D1-2)长度h2的一半,2个连接板(D2)平行设置在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之间且位于仓门气缸(D1-3)的下面,2个槽钢(D3)平行设置在正仓门组(D1)与负仓门组(D4)的外侧且位于仓门气缸(D1-3)的下面,内环分选平台(D)上外侧的固定板(D1-4)与槽钢(D3)连接,内环分选平台(D)上内侧固定板(D1-4)与相应的连接板(D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传送平台部件(J)和负传送平台部件(W)均由传送板(J1)、后传送单元(J2)、前传送单元(J3)、2个合页(J4)和9组传送块(J5)组成,
后传送单元(J2)包括后定升降架(J2-1)、后升降气缸(J2-2)、后升降气缸铰接头(J2-3)、后动升降架(J2-4)、后定架(J2-5)、水平气缸(J2-6)、水平气缸铰接头(J2-7)、后动架(J2-8)、2个后传送导柱(J2-9)、2个后传送导套(J2-10)、2个后竖导柱(J2-11)和2个后竖导套(J2-12),后动升降架(J2-4)与后定升降架(J2-1)上下平行设置,2个后竖导柱(J2-11)平行设置在后动升降架(J2-4)与后定升降架(J2-1)之间,,后竖导柱(J2-11)的一端固装在后定升降架(J2-1)上,后竖导柱(J2-11)的另一端穿过后竖导套(J2-12),后竖导套(J2-12)与后动升降架(J2-4)固定连接,后升降气缸(J2-2)固装在后定升降架(J2-1)上,后升降气缸(J2-2)上的活塞杆通过后升降气缸铰接头(J2-3)与后动升降架(J2-4)连接,后定架(J2-5)与后动升降架(J2-4)固定连接,水平气缸(J2-6)固装在后定架(J2-5)上,水平气缸(J2-6)上的活塞通过水平气缸铰接头(J2-7)与后动架(J2-8)连接,2个后传送导柱(J2-9)平行设置,后传送导柱(J2-9)的一端固装在后定架(J2-5)上,后传送导柱(J2-9)的另一端穿过后传送导套(J2-10),后传送导套(J2-10)与后动架(J2-8)固定连接,
前传送单元(J3)包括前定升降架(J3-1)、前升降气缸(J3-2)、前升降气缸铰接头(J3-3)、前动升降架(J3-4)、前定架(J3-5)、前动架(J3-8)、2个前传送导柱(J3-9)、2个前传送导套(J3-10)、2个前竖导柱(J3-11)和2个前竖导套(J3-12),前动升降架(J3-4)与前定升降架(J3-1)上下平行设置,2个前竖导柱(J3-11)平行设置在前动升降架(J3-4)与前定升降架(J3-1)之间,前竖导柱(J3-11)的一端固装在前定升降架(J3-1)上,前竖导柱(J3-11)的另一端穿过前竖导套(J3-12),前竖导套(J3-12)与前动升降架(J3-4)固定连接,前升降气缸(J3-2)固装在前定升降架(J3-1)上,前升降气缸(J3-2)上的活塞杆通过前升降气缸铰接头(J3-3)与前动升降架(J3-4)连接,前定架(J3-5)与前动升降架(J3-4)固定连接,2个前传送导柱(J3-9)平行设置,前传送导柱(J3-9)的一端固装在前定架(J3-5)上,前传送导柱(J3-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传送导套(J3-10)和前动架(J3-8),前传送导套(J3-10)与前动架(J3-8)固定连接,
9组传送块(J5)均布设置在传送板(J1)下端面,每组传送块(J5)由2个凹圆弧块(J5-1)组成,2个凹圆弧块(J5-1)以传送块中心线(O-O)对称设置,后传送单元(J2)设置在传送板(J1)的后端,前传送单元(J3)设置在传送板(J1)的前端,后传送单元(J2)上的后动架(J2-8)通过一个合页(J4)与传送板(J1)铰接,前传送单元(J3)上的前动架(J3-8)通过另一个合页(J4)与传送板(J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F)包括仓门框架(F1)、外环仓门单元(F2)、内环仓门单元(F3)、传送带(F4)、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2个滚轮(F7)和4个轴承座(F8),
外环仓门单元(F2)和内环仓门单元(F3)均由9个四联仓门(F23)组成,每个四联仓门(F23)由4个仓门框(F2-1)和4个仓门气缸(F2-2)组成,4个仓门框(F2-1)由后至前依次设置,4个仓门气缸(F2-2)与4个仓门框(F2-1)一一对应,仓门气缸(F2-2)的活塞端正对仓门框(F2-1),9个四联仓门(F23)由后至前依次设置,
2个滚轮(F7)平行设置在仓门框架(F1)的前、后端,传送带(F4)套装在2个滚轮(F7)上,传送带(F4)的上传送面位于仓门框架(F1)上面,传送带(F4)的下传送面位于仓门框架(F1)内,每个滚轮(F7)的两端设置在相对应的轴承座(F8)中,轴承座(F8)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内环仓门单元(F3)和外环仓门单元(F2)对称设置在传送带(F4)左、右侧,外环仓门单元(F2)上的仓门气缸(F2-2)固装在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上,外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5)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内环仓门单元(F3)上的仓门气缸(F2-2)固装在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上,内环仓门气缸支撑槽钢(F6)固装在仓门框架(F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套装置(G)包括引导槽(G1)、套环滑道(G2)、传送槽(G3)、八球道导槽(G4)、螺母(G5)、丝杠(G6)、丝杠架(G7)、电机(G8)、固定架(G9)、归中推块(G10)、归中气缸(G11)、传送门(G12)和合套旋转气缸(G13),
引导槽(G1)、套环滑道(G2)、传送槽(G3)和八球道导槽(G4)由前至后依次水平设置,固定架(G9)设置在套环滑道(G2)的下面,传送槽(G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螺母(G5),螺母(G5)与丝杠(G6)螺纹连接,丝杠(G6)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丝杠架(G7)中,丝杠(G6)的输入端与电机(G8)连接,归中推块(G10)设置在固定架(G9)内,归中气缸(G11)固装在归中推块(G10)的下面,传送门(G12)设置在传送槽(G3)的后端,合套旋转气缸(G13)的活塞与传送门(G12)连接,套环滑道(G2)的上端面设有两层滑道,分别为上滑道(G2-1)和下滑道(G2-2),上滑道(G2-1)与下滑道(G2-2)上、下设置,下滑道(G2-2)的宽度小于上滑道(G2-1)的宽度,下滑道(G2-2)的后端设有下弧边(G2-1-1),上滑道(G2-1)的后端设有上弧边(G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装置(C)包括翻板旋转气缸(C1)、旋转气缸支架(C2)、定位平台(C3)、翻板(C4)、负定位推块(C7)、正定位推块(C8)、负定位气缸(C9)、正定位气缸(C10)和2个定位气缸支架(C12),
旋转气缸支架(C2)固装在定位平台(C3)上,翻板旋转气缸(C1)固装在旋转气缸支架(C2)上,翻板(C4)的转轴一端与翻板旋转气缸(C1)的活塞连接,定位平台(C3)的左端设有负值料道(C5),定位平台(C3)的右端设有正值料道(C6),定位平台(C3)上且位于负值料道(C5)与正值料道(C6)之间设有导料槽(C11),负定位推块(C7)和正定位推块(C8)设置在导料槽(C11)的中部,且负定位推块(C7)和正定位推块(C8)与导料槽(C11)滑动连接,负定位推块(C7)位于负值料道(C5)的一侧,正定位推块(C8)位于正值料道(C6)的一侧,负定位推块(C7)与负定位气缸(C9)的活塞杆连接,正定位推块(C8)与正定位气缸(C10)的活塞杆连接,负定位气缸(C9)和正定位气缸(C10)分别通过定位气缸支架(C12)安装在定位平台(C3)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测量装置(A)包括内环测量料道(A1)、内环测量底座(A2)、右夹板(A3)、左夹板(A4)、上测量体(A5)、下测量体(A6)、左底架(A7)、测量部件(A8)、推力部件(A9)、立柱(A10)和2个测量柱(A11),
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平行设置,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均固定在内环测量底座(A2)的上端面上,下测量体(A6)位于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且下测量体(A6)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内环测量底座(A2)固装在左底架(A7)上,上测量体(A5)与下测量体(A6)上下正对设置,上测量体(A5)的上端固装在测量部件(A8)上的内环动测量件(A8-2)上,测量部件(A8)上的内环定测量件(A8-1)固装在立柱(A10)上,立柱(A10)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内环测量料道(A1)斜向设置在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内环测量料道(A1)的前端高于内环测量料道(A1)的后端,内环测量料道(A1)的右左侧分别与其对应的右夹板(A3)和左夹板(A4)固定连接,推力部件(A9)设置在内环测量料道(A1)的下面,且推力部件(A9)的后端设置在右夹板(A3)与左夹板(A4)之间,推力部件(A9)上的推力支架(A9-1)固装在内环测量底座(A2)上,上测量体(A5)的下端面设有上凹槽(A5-1),下测量体(A6)的上端面设有下凹槽(A6-1),2个测量柱(A11)分别设置在上凹槽(A5-1)和下凹槽(A6-1)中,测量柱(A11)的弧度与被测量轴承内环S的沟道弧度相一致,
测量部件(A8)包括内环定测量件(A8-1)、内环动测量件(A8-2)、传感器架(A8-3)、内环测量传感器(A8-4)、第一压力弹簧(A8-5)、2个测量导柱(A8-6)、2个测量导套(A8-7)、微调固定体(A8-8)、微调块(A8-9)和2个微调螺丝(A8-10),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上、下平行设置,测量导套(A8-7)套装在测量导柱(A8-6)上,测量导套(A8-7)位于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之间,测量导套(A8-7)与内环定测量件(A8-1)固定连接,测量导柱(A8-6)与内环动测量件(A8-2)固定连接,第一压力弹簧(A8-5)设置在内环定测量件(A8-1)与内环动测量件(A8-2)之间,且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上端与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下端面连接,第一压力弹簧(A8-5)的下端与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连接,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设有凹槽(A8-2-1),微调固定体(A8-8)设置在凹槽(A8-2-1)中,微调固定体(A8-8)与凹槽(A8-2-1)固定连接,微调固定体(A8-8)的上端面设有微调块安装槽(A8-8-1),微调固定体(A8-8)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螺纹孔(A8-8-2),每个螺纹孔(A8-8-2)中螺纹连接一个螺丝(A8-10),微调块(A8-9)设置在微调块安装槽(A8-8-1)中,微调块(A8-9)的上端面设有斜面(A8-9-1),斜面(A8-9-1)的斜度为1:50,内环测量传感器(A8-4)的触点与斜面(A8-9-1)接触,内环测量传感器(A8-4)固定在传感器架(A8-3)中,传感器架(A8-3)固定在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上端面上,所述内环动测量件(A8-2)的上端面设有压力弹簧下孔(A8-2-2),所述内环定测量件(A8-1)的下端面设有与压力弹簧下孔(A8-2-2)正对的压力弹簧上孔,
推力部件(A9)包括推力支架(A9-1)、推力气缸(A9-4)、连接头(A9-5)、推动体(A9-6)、上滑柱(A9-7)、下滑柱(A9-8)、支撑板(A9-9)、2个下滑套(A9-2)和2个上滑套(A9-3),
2个上滑套(A9-3)设置在2个下滑套(A9-2)的上方,2个上滑套(A9-3)对称固装在推力支架(A9-1)的两侧,2个下滑套(A9-2)对称固装在推力支架(A9-1)的两侧,上滑柱(A9-7)的后端穿过上滑套(A9-3)并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下滑柱(A9-8)的后端穿过下滑套(A9-2)并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上滑柱(A9-7)和下滑柱(A9-8)的前端均与支撑板(A9-9)固定连接,推力气缸(A9-4)设置在上滑柱(A9-7)与下滑柱(A9-8)之间,且推力气缸(A9-4)的活塞通过连接头(A9-5)与推动体(A9-6)固定连接,推力气缸(A9-4)的缸体固定在推力支架(A9-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球轴承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测量装置(B)包括外环测量底座(B1)、横向送料部件(B2)、悬挂部件(B3)、上料部件(B4)、外环测量立柱(B5)、第二压力弹簧(B6)、后滑道(B7)、前滑道(B8)和压盖(B9),
横向送料部件(B2)包括横向送料轨道板(B2-1)、台阶板(B2-2)、到位板(B2-3)、测量气缸架(B2-4)、测量气缸(B2-5)、测量气缸头(B2-6),到位板(B2-3)、台阶板(B2-2)和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由右至左依次水平设置并用连接元件将到位板(B2-3)、台阶板(B2-2)和横向送料轨道板(B2-1)连接成轨道升降板(B2-123),台阶板(B2-2)的上端面为台阶板阶梯端面,台阶板阶梯端面由前至后为高台阶面(B2-2-1)、过渡台阶斜面(B2-2-3)和低台阶面(B2-2-2),低台阶面(B2-2-2)与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到位板(B2-3)的上端面为到位板阶梯端面,到位板阶梯端面由前至后为低到位面(B2-3-1)、过渡到位斜面(B2-3-3)和高到位面(B2-3-2),高到位面(B2-3-2)与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台阶板(B2-2)的前端通过测量气缸头(B2-6)与测量气缸(B2-5)的活塞杆连接,测量气缸(B2-5)的尾部通过销钉(B2-7)铰接在测量气缸架(B2-4)上,横向送料轨道板(B2-1)的上下端面设有通透轨道槽(B2-1-1),通透轨道槽(B2-1-1)为阶梯槽,阶梯槽的里侧槽(B2-1-1-1)与阶梯槽的外侧槽(B2-1-1-2)平行设置,且里侧槽(B2-1-1-1)与外侧槽(B2-1-1-2)之间为斜槽(B2-1-1-3)过渡,所述里侧槽(B2-1-1-1)的宽度、斜槽(B2-1-1-3)的宽度和外侧槽(B2-1-1-2)的宽度相同,所述里侧槽(B2-1-1-1)的前端设有第一圆弧R1,外侧槽(B2-1-1-2)的后端设有第二圆弧R2,所述第一圆弧R1的中心至第二圆弧R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移动距离L,移动距离L为轨道升降板(123)由初始位置移动到测量完毕的距离,
悬挂部件(B3)包括主测量体(B3-1)、动测量体(B3-2)、测量定块(B3-4)、测量动块(B3-5)、外环测量传感器(B3-6)和2个定支杆(B3-3),
动测量体(B3-2)由动测量体座(B3-2-1)、动支杆(B3-2-2)、2个测量柱(B3-2-3)和2个压缩弹簧(B3-2-4),动测量体座(B3-2-1)的中部设有安装座(B3-2-1-1),安装座(B3-2-1-1)的上端面上设有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动测量体座(B3-2-1)上且位于安装座(B3-2-1-1)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筋(B3-2-1-3),每个安装筋(B3-2-1-3)上固装一个测量柱(B3-2-3),每个测量柱(B3-2-3)的上端套装一个压缩弹簧(B3-2-4),动支杆(B3-2-2)设置在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中,动支杆(B3-2-2)的外侧下端设有动测量支点(B3-2-2-1),动测量体座(B3-2-1)的下端面为动测量体座弧形面(B3-2-1-4),
主测量体(B3-1)的下端设有动测量体安装槽(B3-1-1)和2个导孔,主测量体(B3-1)的下端后侧设有与动测量体座弧形面(B3-2-1-4)相一致的主测量体弧形面(B3-1-2),动测量体(B3-2)上的安装座(B3-2-1-1)和安装筋(B3-2-1-3)设置在动测量体安装槽(B3-1-1)中,且2个测量柱(B3-2-3)对应设置在2个导孔中,动支杆(B3-2-2)上的动测量支点(B3-2-2-1)为球体,动支杆(B3-2-2)一端外露于主测量体(B3-1)的右端,主测量体(B3-1)的右左端面上设有Y形通透槽(B3-1-3),Y形通透槽(B3-1-3)的竖槽与动测量支杆长槽(B3-2-1-2)正对,Y形通透槽(B3-1-3)上的2个斜槽之间呈90°,Y形通透槽(B3-1-3)上的2个斜槽中各设置一个定支杆(B3-3),每个定支杆(B3-3)的外侧设有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动测量支点(B3-2-2-1)和2个球形定测量支点(B3-3-1)的外表面形成测量圆(B3-7),测量圆(B3-7)的直径与被测量轴承外环T的内经相等,
测量定块(B3-4)设置在主测量体(B3-1)的左端面,测量定块(B3-4)的上端面位于Y形通透槽(B3-1-3)的2个斜槽下面,且测量定块(B3-4)与主测量体(B3-1)固定连接,外环测量传感器(B3-6)的触点位于测量定块(B3-4)的上端面上,外环测量传感器(B3-6)固定在测量动块(B3-5)中,测量动块(B3-5)与动测量体(B3-2)固定连接,
所述上料部件(B4)包括纵送料道(B4-1)、横送料道(B4-2)、上料气缸(B4-3)、上料气缸架(B4-4)、燕尾块(B4-5)、移动轴(B4-6)、轴承(B4-7)、挡板(B4-8)、找正块(B4-9)和上料弹簧(B4-10),
横送料道(B4-2)设置在纵送料道(B4-1)的后端,纵送料道(B4-1)的上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纵送料槽(B4-1-1),纵送料道(B4-1)沿宽度方向设有纵送料孔(B4-1-2),横送料道(B4-2)的上端面设有与纵送料槽(B4-1-1)相通的横送料槽(B4-2-1),横送料道(B4-2)上设有与纵送料孔(B4-1-2)平行的横送料孔(B4-2-2),上料气缸(B4-3)设置在纵送料槽(B4-1-1)的前端,上料气缸(B4-3)固装在上料气缸架(B4-4)上,燕尾块(B4-5)设置在横送料道(B4-2)的下端面处,移动轴(B4-6)的上端穿过燕尾块(B4-5)与横送料道(B4-2)固定连接,移动轴(B4-6)的下端与轴承(B4-7)固定连接,挡板(B4-8)上设有燕尾槽(B4-8-1),燕尾槽(B4-8-1)与燕尾块(B4-5)滑动连接,找正块(B4-9)设置在横送料孔(B4-2-2)的上端,上料弹簧(B4-10)套装在找正块(B4-9)上的立杆(B4-9-1)上,
横向送料部件(B2)设置在外环测量底座(B1)上面,上料部件(B4)设置在横向送料部件(B2)的轨道升降板(B2-123)上,燕尾槽(B4-8-1)位于横向送料部件(B2)上的外侧槽(B2-1-1-2)的上面,悬挂部件(B3)设置在上料部件(B4)的左端,且悬挂部件(B3)上的动支杆(B3-2-2)和2个定支杆(B3-3)正对上料部件(B4)上的横送料孔(B4-2-2),后滑道(B7)和前滑道(B8)分别设置在悬挂部件(B3)上的后前端面上,悬挂部件(B3)沿后滑道(B7)与前滑道(B8)滑动,后滑道(B7)和前滑道(B8)均与外环测量立柱(B5)固定连接,外环测量立柱(B5)与外环测量底座(B1)固定连接,压盖(B9)设置在悬挂部件(B3)的上端,且上料部件(B4)上的立杆(B4-9-1)上端穿过压盖(B9),压盖(B9)与外环测量立柱(B5)固定连接,第二压力弹簧(B6)设置在压盖(B9)与主测量体(B3-1)之间,且第二压力弹簧(B6)的一端设置在压盖(B9)上的压盖孔(B9-1)中,第二压力弹簧(B6)的另一端设置在主测量体(B3-1)上的主测量体上孔(B3-8)中。
CN201410783237.1A 2014-12-16 2014-12-16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4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3237.1A CN104624511B (zh) 2014-12-16 2014-12-16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3237.1A CN104624511B (zh) 2014-12-16 2014-12-16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4511A CN104624511A (zh) 2015-05-20
CN104624511B true CN104624511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204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32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4511B (zh) 2014-12-16 2014-12-16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45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940A (zh) * 2016-08-31 2017-01-11 广州御银自动柜员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仓储式发盒器
CN112520062B (zh) * 2020-12-01 2022-07-29 杭州尚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能源航空地勤升降平台制造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7870A (en) * 1956-12-14 1960-06-15 Sheffield Corp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nd assembling co-operating inner, outer and intermediate parts of e.g. bearings
JPS57205059A (en) * 1981-05-18 1982-12-16 Enshu Cloth Kk Selective conveyor for supplied parts
CN102705383A (zh) * 2012-06-29 2012-10-03 黑龙江大学 用于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上的合套装置
CN102698963A (zh) * 2012-06-29 2012-10-03 黑龙江大学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202655251U (zh) * 2012-06-29 2013-01-09 黑龙江大学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103406281A (zh) * 2013-08-30 2013-11-27 黑龙江大学 微型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机上的八入六十四出分选部件
CN103542007A (zh) * 2013-09-23 2014-01-29 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轴承合套机及合套方法
CN103671582A (zh) * 2013-08-13 2014-03-26 黑龙江大学 用于圆筒式球轴承自动分选合套机的合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7870A (en) * 1956-12-14 1960-06-15 Sheffield Corp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nd assembling co-operating inner, outer and intermediate parts of e.g. bearings
JPS57205059A (en) * 1981-05-18 1982-12-16 Enshu Cloth Kk Selective conveyor for supplied parts
CN102705383A (zh) * 2012-06-29 2012-10-03 黑龙江大学 用于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上的合套装置
CN102698963A (zh) * 2012-06-29 2012-10-03 黑龙江大学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202655251U (zh) * 2012-06-29 2013-01-09 黑龙江大学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103671582A (zh) * 2013-08-13 2014-03-26 黑龙江大学 用于圆筒式球轴承自动分选合套机的合套装置
CN103406281A (zh) * 2013-08-30 2013-11-27 黑龙江大学 微型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机上的八入六十四出分选部件
CN103542007A (zh) * 2013-09-23 2014-01-29 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轴承合套机及合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4511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35779U (zh) 一种轴承全自动装配机
CN101858387B (zh) 汽车第一代轮毂轴承装配线
CN105465196B (zh) 平面轴承自动装钢球机
CN103157606B (zh) 一种水果称重分选系统
CN104624511B (zh) 球轴承自动装配机
CN102698963B (zh)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104165725B (zh) 一种扭矩标准机砝码自动精密加载机构
CN202655251U (zh) 球轴承内外套环分选合套机
CN103752530A (zh) 一种烟支重量分选装置
HUE029044T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uping rod-shaped articles
CN206316752U (zh) 车门限位器的限位盒组装机
CN107116040A (zh) 回转体工件检测线及其分配线
CN107293035B (zh) 硬币分类收集设备
CN218274001U (zh) 定位式自由落球循环设备
CN109341826B (zh) 粉末称重系统
US11561076B2 (en) Ammunition production loading machine
CN108247347A (zh) 一种差速器装配线
CN207170276U (zh) 一种回转体工件检测线及其回转体工件周面检测装置
CN108406272A (zh) 尼龙轮组装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组立系统
CN106271838B (zh) 管件加工中工位移动装置
CN113911616A (zh) 一种自动调剂系统
CN207953140U (zh) 一种差速器装配线
CN105523215B (zh) 细长棒类物品自动包装机
CN202628858U (zh) 圆筒式球轴承智能分选合套机
CN104482897B (zh) 用于球轴承自动装配机上的外环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