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479B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479B
CN104620479B CN201380047376.1A CN201380047376A CN104620479B CN 104620479 B CN104620479 B CN 104620479B CN 201380047376 A CN201380047376 A CN 201380047376A CN 104620479 B CN104620479 B CN 104620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otor
wall
cooling body
adj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3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479A (zh
Inventor
V·塞克尔特兹
J·比尔迈尔
P·施密特
J·施皮勒
S·蒂鲁纳富卡拉祖
J·贝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620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4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 H02K19/3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with a voltage regul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10),所述电机具有带有轴承盖(13.2)的壳体(13)和通过轴承盖(13.2)支承的转子(20),其中,固定在转子(20)处的通风器(30)适合用于产生沿着冷却空气路径(46)通过壳体(13)的冷却空气流,所述电机(10)具有至少间接地固定在轴承盖(13.2)处的调节器(91),其中,所述调节器(91)具有冷却体(153),该冷却体可通过沿着部分冷却路径(110)的一部分冷却空气流冷却,其中,调节器(91)布置成,冷却体(153)可沿轴向流经所述冷却体的沿着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的一部分冷却空气流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在周向上由冷却体(153)的板形的基础部(167)限制。

Description

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申请者早在超过15年以前就已经将零件编号为Bosch0123315021的配备有调节器的发电机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引入市场中。
发明内容
与此相对地,需要设计更加节省空间的调节器以及因而更紧凑的具有这种调节器的电机。通过现在在周向上由冷却体的板形的基础部限制冷却空气流,现在可沿周向在调节器的电刷筒旁边安装带有其基础部的冷却体。这使整个电机连同调节器能够具有更小的轴向结构深度,并且相对于所引用的现有技术能够使整个电机具有更小的径向结构高度。
由此,通过具有板形表面的板形基础部在轴向方向上和径向方向上的定向,可在结构尺寸较小的同时实现尤其低的流动阻力。为了有效作用的部分冷却路径的目的,规定该部分冷却路径一方面通过板形的基础部并且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壁限制。为此,非常特别地规定,所述壁布置在调节器和整流电路的冷却体之间。该壁使到调节器的冷却流与到整流电路的冷却流明确地分开。如果壁与保护罩一体地连接,则实现了在不是独立构件的情况下,成本适宜地由保护罩实现所述壁。此外设置成,壁具有一个区段,该区段沿周向定向并且朝向径向内部地限制所述部分冷却路径。这也使经过调节器冷却体处的冷却路径特别地有效率。壁或其区段在此布置在轮毂和部分冷却路径之间。壁由此在径向方向上或者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在冷却路径和轮毂之间。为了能尽可能无损失地冷却调节器,规定,用于冷却调节器的冷却体的部分冷却路径直线地在轴向方向上在用于冷却空气流的保护罩中的孔和在轴承盖中的流通孔之间延伸。此外规定,保护罩具有至少一个孔,冷却空气可通过该孔进入部分冷却路径中。在此,孔如此被引入保护罩的一部分中,使得孔突出于另一表面区段。这使得在进入调节器冷却体的入口区域中的涡流份额减小,并且由此该组件在运行中更安静并且空气通过量更大。
附图说明
以下示例性地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电机的横向剖视图,
图2从轴向内部示出了轴承盖的视图,
图2a示出了在其周围布置有多个电机部件的轮毂的详细视图,
图3从保护罩的外侧示出了图2中的组件,
图4示出了保护罩的内侧,
图5示出了保护罩被取下的图3中的组件,
图5a从径向内部示出了调节器的视图,
图5b以俯视图示出了调节器的视图,
图5c以侧视图示出了调节器的视图,
图6示出了如在图3中给出的纵向剖视图,
图7示出了保护罩的内俯视图,
图8示出了漏斗形面的剖视图,
图8a、图8b、图8c和图8d示出了用于滑环空间保护的其他原理图,
图9示出了正冷却体的远离轴承盖的上侧,
图10从其下侧示出了正冷却体,
图11示出了固定在正冷却体中的二极管,
图12示出了接线装置,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2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接线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接线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2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2的剖视图,
图18示出了没有冷却体的轴承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电机10的横向剖视图,在此实施为用于机动车辆的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尤其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电机10尤其具有两件式的壳体13,其包括第一轴承盖13.1和第二轴承盖13.2。轴承盖13.1和轴承盖13.2将所谓的定子16容纳在其中,该定子一方面包括基本上圆环形的定子铁心17,在该定子铁心的指向径向内部的、轴向延伸的槽中插入定子绕组18。该环形的定子16利用其沿径向指向内的开槽表面(该表面为电磁作用的表面19)包围转子20,该转子在此例如构造成爪极转子。该转子20尤其包括两个爪极板22和23,在爪极板的外周边上分别布置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作为可电磁极化的极24和25。两个爪极板22和23在转子20中如此布置,即,其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或极24和25在转子20的周边上彼此交替。相应地,转子20同样具有电磁作用的表面26。这通过在周边上交替的极24和25在磁性上所需要的间隙21产生,该间隙在此也被称为爪极间隙。转子20借助于轴27和在转子两侧各设一个的滚动轴承28可旋转地支承在相应的轴承盖13.1或13.2中。
转子20总共具有两个轴向端面,在这两个轴向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通风器30。该通风器30主要由一个板形的或盘形的区段构成,通风器叶片以已知的方式从该区段延伸出。该通风器30用于,通过在轴承盖13.1和13.2中的孔40实现例如从电机10的一个轴向端侧穿过电机10的内腔到位于径向外部的环境的空气交换。为此,孔40基本上设置在轴承盖13.1和13.2的轴向端部上,借助于通风器30经由孔40将冷却空气吸入电机10的内腔中。该冷却空气通过通风器30的旋转从相应的轴向端侧沿轴向被吸入壳体13中,朝向径向外部被加速,从而使冷却空气可穿过对于冷却空气可通过的绕组突出部45。通过该效应冷却绕组突出部45。冷却空气在穿过绕组突出部45之后或在围绕绕组突出部45环流之后通过这里在图1中未示出的多个孔经过一段朝向径向外部的路程。从轴向外部穿过电机的冷却空气路程或冷却空气流路程也可被称为冷却空气路径46。
在图1中示出的位于发电机右侧的保护罩47保护不同的构件不受环境影响。由此,该保护罩47例如遮盖所谓的滑环组件49,所述滑环组件用于给激励绕组51供给激励电流。围绕该滑环组件49布置有冷却体53,其在此用作正冷却体。该正冷却体之所以称作正冷却体,是因为其与蓄电池(例如起动供电装置)的正极导电连接。轴承盖13.2用作所谓的负冷却体。在轴承盖13.2和冷却体53之间设置联接板56,其用于使布置在轴承盖13.2中的负二极管58和这里在该图示中未示出的在冷却体53中的正二极管相互连接,并且由此形成本身已知的桥接电路(整流器)。
在图2中在没有定子16、滚动轴承28和定子20的情况下从轴向内部示出了轴承盖13.2的视图。所谓的电刷侧的轴承盖13.2在此也用作所谓的用于负二极管58的冷却体。负二极管58被压入圆柱形的孔61中。圆柱形的孔61以及由此负二极管58多少均匀间隔地布置在轴承盖13.2中。为此,环形区域64提供给负二极管58。在负二极管58旁边设有其他的孔67,所谓的引导接头70伸入这些孔中。引导接头70是接线装置的一部分,下面还将对其做进一步阐述。在轴承盖13.2的外周边上存在环形的边条73。该边条73用于利用轴向的贴靠面76为定子16提供轴向的贴靠面。贴靠面76总共存在四次,并且分别相当于圆环的四分之一。在两个贴靠面76之间并且在相应的周向位置上,总共存在四个通孔79。通孔79用于实现总共四个螺栓的通过,以便可将定子16夹紧在两个轴承盖13.1和13.2之间。与边条73紧接着的是在轴向方向上的多个孔81,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阐述。孔81一般通过边条83彼此分离。就此而言,在轴承盖13.2的周边上有两个特别的区段。第一区段位于12点钟位置和10点30位置之间。第二区段位于10点30位置和8点钟位置之间。如可在12点钟、10点30和8点钟位置上看出的那样,在此孔81从其周向部位开始过渡到轴承盖13.2的轴向端面中一定程度,使得孔81也容纳引导接头70。
由此也公开了一种电机10,所述电机包括具有轴承盖13.2的壳体13和具有接线装置130的整流电路151,其中接线装置130具有用于容纳和引导绕组线204的引导接头70,所述电机还具有在轴承盖13.2中的多个孔81,这些孔通过边条83相互分离,其中,孔81从轴承盖13.2的周向侧延伸到轴承盖13.2的轴向端面中,并且在轴承盖13.2的轴向端面的区域中在一个孔81中容纳有一个引导接头70。
另一环形区域85径向地位于环形区域64之内(也就是说占据更加径向内部的位置)。该另一环形区域85是轴向流通孔87和边条89在其中相互交替的区域。
在所谓的3点钟位置上存在所谓的调节器91,其具有插接区域92、径向向内紧接着的一体模制的壳体区域93和又紧接着的箭筒状区域94,电刷95容纳在该箭筒状区域94中。调节器91用于为激励绕组51通电,使得在定子绕组18中或电机10的下级的车载电网端子处加载合适的电压。在图2中绘制的电刷95如同当滑环组件49设置在运行位置中时电刷所设置的那样。为冷却体的一部分的冷却肋部96从壳体区域93伸出。壳体区域93的指向径向内部的轮廓97在此通过凸肩部88与轮毂90的外轮廓98相匹配,图2a。
图2a示出了轮毂90、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壁169(下面还将对其做详细阐述)以及调节器91构成的组件的详细视图。这三个对象在此布置成,轮毂90从径向外部(在图2a中右侧)与调节器91或确切地说其壳体区域93相邻,从径向内部(在图2a中左侧)与壁169相邻,并且从轴向侧(在图2a中上方)与调节器91的箭筒状区域94相邻。
通过描述在此提出的电机10,给出了带有壳体13的结构,该壳体具有轴承盖13.2以及通过轴承盖13.2支承的转子20,其中,为此轴承盖13.2具有轮毂90,其带有具有壳体区域93和箭筒状区域94的调节器91以及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壁169,其中,轮毂90从径向外部由调节器91的壳体区域93、从径向内部由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壁169并且从轴向在壳体13之外由箭筒状区域94所相邻,使得调节器91的壳体区域93、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壁169和箭筒状区域94局部地包围轮毂90。
在周向上,开口环形的冷却体53也紧接到调节器91上。该冷却体53同样具有多个圆柱形的孔,在该示例中五个正二极管被插入孔中。这五个正二极管99在该实施例中位于与负二极管58相同的周向位置上。边条89在其径向内部的端部上载有轮毂90,压入环100被插入轮毂90的孔中。该压入环100在运行状态中载有滚动轴承28。在透过轮毂90或压入环100观察时可看到保护罩47的内侧。
图3从保护罩47的外侧示出了图2中的组件。在3点钟位置上可看到带有插接区域92和壳体区域93的调节器91。通过两个孔103和104(在此必须存在至少一个孔)可看到已经阐述的调节器冷却体的冷却肋部96。这两个孔103和104被引入保护罩47的一部分106中,该部分具有基本上正方形的形状。该部分106例如突出于表面区段108。表面区段108基本上是平的并且限定了保护罩47的平面区域的最大的面积部分。也限定了在保护罩中的孔的区域。该表面区段108几乎或完全在相同水平面上过渡到壳体区域93的在图3中可见的表面中。调节器91由此通过壳体区域93的表面109与保护罩47的所述表面区段108一起形成共同的在相同水平面上的表面。
在此,对于调节器91的带有冷却肋部96的冷却体153,冷却路程以及由此部分冷却路径110(其为通过壳体13的整个冷却空气路径46的一部分)在此严格轴向地穿过两个孔103和104,经过在冷却肋部96之间的间隙并且直接穿过在图2中示出的流通孔87。在那里,空气最终通过已经阐述的通风器30被朝向径向外部甩出。由此,部分冷却路径110直线地在轴向方向上在一个用于使冷却空气流通过电机10最外部的表面进入的孔103、104和在轴承盖13.2中的流通孔87之间延伸。
由此,公开了一种电机10,所述电机带有具有轴承盖13.2的壳体13和通过轴承盖13.2支承的转子20,其中固定在转子20处的通风器30适合用于产生沿着冷却空气路径46通过壳体13的冷却空气流,电机10具有至少间接地固定在轴承盖13.2处的调节器91,其中调节器91具有冷却体153,该冷却体可通过一部分沿着部分冷却路径110的冷却空气流冷却,其中调节器91布置成,冷却体153可通过沿轴向流经冷却体的一部分沿着部分冷却路径110的冷却空气流冷却。该冷却空气流在周向上由冷却体153的板形基础部167限制。
在图4中示出了保护罩47的内侧。其凸缘形的外边缘112在周边上具有多个进入孔114。此外,三个咬合钩116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在该视图中,不能看到咬合钩116中的梁式弯曲部分。仅仅示出了在后面接合的钩部分117。在用于加强保护罩47的肋部118两侧存在用于冷却空气的孔120。正方形的部件106的两个孔103和104通过边条122相互分离。优选地与保护罩47集成的壁124限制用于冷却调节器91的流动路径。由此保证,不会有过多的空气流过调节器冷却体的冷却肋部96。在此,壁124利用基本上沿径向定向的区段直接与冷却肋部96相对。由此,壁124布置在调节器91和整流电路151的冷却体53之间。可选地规定且在此示出,壁124具有区段152,其沿周向定向并且朝向径向内部地限制冷却空气路径。由此,部分冷却路径110一方面由板形的基础部167限制并且另一方面由壁124限制。
图5示出了取下保护罩47的图3中的组件。载有不同的接线元件133的接线装置被装在轴承盖13.2上。在接线装置130上方存在冷却体53,该冷却体在不同的支撑点处被装在接线装置130的元件上。具有开口的圆环形状的冷却体53在螺纹连接点136处与调节器91的接触件139相连接。在更加位于径向内部的另一螺纹连接点142处,调节器91借助于另一接触件144与接线元件146以接触的方式相连接。在第三螺纹连接点148处,调节器91借助于第三接触件150与轴承盖13.2以接触的方式相连接,使得在该接触件150处接地。接线元件133和146用于使正二极管99、负二极管58和在此未示出的定子绕组18的相连接端子相互连接,使得正冷却体或冷却体53具有正电势并且负冷却体或轴承盖13.2接地。由此,在图5中示出了原理上已知的整流电路151。
在图5a中从径向内部示出了调节器91的视图。该调节器具有已经阐述的带有壳体区域93的壳体,三个作为有孔的板区段的压板通过该壳体区域93伸出来。这三个有孔的板区段是接触件139、接触件150和接触件144。接触件139是与B+接触的“端子”,接触件144是所谓的端子V,其通过与接线元件146的接触获得相信号,接触件150与壳体13电连接并且因此与负极接触。如结合图5和图18可看出的那样,心轴154设计成,其在轴向方向上配合在轮毂90上。三个有孔的板区段,接触件139、接触件150和接触件144布置在三个不同的平面中:接触件139最远离环形区域64,接触件144轴向地布置在接触件139和接触件150之间并且此外从在两个箭筒部155之间的箭筒状区域94中从壳体区域93中伸出。接触件150与环形区域64相距最少。
在图5b中以示意图示出了调节器91的俯视图。调节器91包括多个空腔:在一个平面或平面腔中的箭筒部155的两个箭筒腔,两个分别轴向相继的用于连接导线(绞合线)的偏移腔157,其在电刷95被推入时容纳连接导线的大部分。空腔159位于偏移腔之后,在该空腔159中容纳有电的结构元件并且密封地布置在浇注材料之下。由此,空腔159和箭筒腔或者说箭筒部155在其之间容纳偏移腔157。偏移腔157和插接腔161在其之间容纳空腔159。
图5c示出了图5b中的组件的侧视图:补充地应指出的是,用于容纳电子构件的空腔162如此延伸,使得其一方面与箭筒腔或者说箭筒部155和偏移腔157相邻并且另一方面与冷却体153相邻。由此,用于容纳电子构件的空腔162布置在由箭筒腔或者说箭筒部155和偏移腔157组成的组和另一方面的冷却体153之间。
在图6中相应于在图3中的剖切线VI-VI示出了相应的纵向剖视图。接线装置130配合在已经阐述的轴承盖13.2上,冷却体53又被装在接线装置130上。在该区域中在右侧示出了调节器91。可良好地看出插接区域92、壳体区域93、箭筒状区域94以及电刷95。在此,在侧视图中也可看出调节器91的冷却体153。在该视图中,能直接看到冷却肋部96。最后,以剖视图示出了保护罩47。在此,例如可看出关于进入孔114的细节,该进入孔114从纯粹的周向区域延伸到保护罩的转向区域156中。该转向区域156是这样的区域,即,其表示在保护罩47之内从周向区域到保护罩47的最大端面158的一体材料过渡部。如在此也可看出的那样,边条118配合在冷却体53(正冷却体)的内部边缘区域上。边条118与冷却体53共同作用,用于在流动到达孔40之前引起流动的分离。在此,边条118沿着线160配合在冷却体53上或者紧凑地位于冷却体53上方。线160在此基本上在冷却体53的内周边处从在1点钟(图5)位置上的正二极管99延伸到在5点钟位置上的正二极管99。在已装配的状态中,边条118与冷却体53的共同作用使得沿径向在线160之内的冷却空气流对冷却体53的指向径向内部的冷却肋部163(孔)进行冷却并且沿径向在线160之外的空气流流过在线160的另一侧位于冷却体53中的孔166。
由此,公开了一种电机10,所述电机具有带有轴承盖13.2的壳体13和通过轴承盖13.2支承的转子20,其中,固定在转子20处的通风器30适合用于产生沿着冷却空气路径46通过壳体13的冷却空气流,电机10具有带有冷却体53的整流电路151,冷却体53载有整流二极管,并且冷却体53被保护罩47所遮盖,其中,边条118在保护罩47和冷却体53之间沿着线160作用,该边条118将通过保护罩47流入的冷却空气分开,并且由此能够有目的地或受控地流过在线160两侧位于冷却体53中的孔。
调节器91的冷却体153具有板形的基础部167,从该基础部开始延伸有冷却肋部96,冷却肋部位于冷却空气流的流经冷却体153的部分冷却路径110中。板形的基础部167具有板形的表面168,该板形的表面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延伸。
更加内部地可看到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壁169,其圆环段形地在一定的角度区段上延伸并且包围滑环组件49或滑环171。这已经可从图4、一个由CAD系统绘制的图中看到。壁169与另一壁169一起形成轴向间隙170,例如其在根据图7的内俯视图中(同样也在图4中)更明确地示出。该间隙170在周向上由各一个漏斗形面172(朝向径向外部伸出的间隙限制面)限制。沟纹壁174径向外部地与间隙170及其漏斗形面172相对。该沟纹壁174总共具有三个不同的区段:第一区段是纯粹的壁区段175,其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成弧形。在此,弧形意味着,壁区段175在周向上延伸。向着在周向上延伸的端部176和177的方向,各一个侧壁178和179紧接在壁区段175上。侧壁178和179设计成,使得由行驶引起的例如喷射水的进入更困难。这由迂回曲折形构造的输入部180所决定,该输入部位于壁区段175的两侧上。在此,输入部180优选地设计成,使从外部向输入部或位于漏斗形面172和侧壁179之间的孔运动的水量基本上偏转一个小于90度的角度alpha并且紧接着偏转一个小于90度的角度beta。壁169此外具有凹口181,其设置成用于电刷173的穿过以接触滑环171。
此外,漏斗形面172的在此未详细示出的端部、即在此朝向径向外部延伸的端部和端壁179的基本上朝向径向内部延伸的端部如此相对彼此设计,使得纯粹在周向上的输入部180(圆形轨迹)是不可能的。也可如此描述这种情况,即,虽然在漏斗形面172和沟纹壁174之间的直接输入部是可行的,但是在直线方向上导致随后从内部撞击壁区段174的流动,并且由此失去能量。因此,原则上首先沟纹壁174与壁169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案,仅仅对于如刚刚描述的孔是重要的。这避免了通过迂回曲折的输入部180直接进水。其次,在旋转轴线和在此连续的镜像轴线186方面重要的是,除了第一输入部180还布置第二输入部180。然而,在几何上其不必精确地镜像对称地相互复制;功能上的镜像性就足够了。第二输入部具有的优点是,流过第一输入部的水在撞击在壁区段175上之后可通过在此具有流出功能的第二输入部离开。然而,通过输入部180进入的液体不仅在周向上通过第二输入部180(流出部)被导出,而且也可在沟纹壁174的轴向方向上被导出。如此外结合上下文从图2中得到的那样,沟纹壁174位于径向外部,使得其与轮毂90相对,从而进入的从沟纹壁174导出的液体在轴向方向上撞在轮毂上并且继续被导出。
如可结合图4看到的那样,在这里提出的实施例中存在具有两个输入部180、间隙170、两个漏斗形面172和在此描述的沟纹壁174的系统在滑环组件49的周边上总共出现两次。这使得,一种保护罩47与电机10绕其旋转轴线183的安装位置无关地可靠地保证,进入的液体也可在其它应用中可靠地被导出。
在图8中,示出了在一个端部177上以及进而在侧壁179的一个端部上的漏斗形面172的剖视图。如可良好地看出的那样,在侧壁179和漏斗形面172(此外其也可称为漏斗形壁,因为其是具有漏斗形面172的壁)之间存在短的台阶壁189,其避免了流出的水(液态介质)的渗入。如此此外可看到的那样,规定,壁169和沟纹壁174朝向其轴向端部在其壁厚方面变细,以便为液态介质(水)给出限定的流出方向。简要归纳来说,通过不同的结构特征实现对介质的保护。一方面通过两个壁在孔处的重叠、内壁169径向伸出的角度(alpha)、沿轴向方向变细的壁厚给介质一个限定的流出方向,以及通过在孔中、也就是说在输入部180中的所述台阶或台阶壁189,防止或避免流出的介质渗入。
在图8a、8b、8c和8d中示出了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其它原理图:
由此,图8a示出了具有间隙70的环形壁169,从转子20的旋转轴线183开始观察,该间隙至少部分地通过壁区段175覆盖,该壁区段175此外从旋转轴线183开始在间隙70的一个棱边190处测量,布置在与壁169不同的半径上,其中,壁169和壁区段175一体地相互连接。
此外,图8b稍微变化地示出,从旋转轴线183开始观察,壁区段175在周向上完全覆盖间隙70。也就是说,壁区段在轴向长度上在大于间隙70的打开角度的周向角度上覆盖间隙70。
对于根据图7和8的实施例已经示出,根据图8c的实施例,在壁区段175和壁169之间也示出了台阶壁189,其从保护罩47的平面191(图8)开始延伸并且比壁区段175和壁169更短。在所有实施例中,这种台阶壁189可设置成带有壁169和壁区段175。
如在图8、8c和8d中示出的那样,在每个相应的间隙70处,在间隙70的两侧设置间隙限制面172,从而间隙70在周向上分别被一个间隙限制面172限制。该间隙限制面172不仅根据图8而且根据图8d被侧壁178、179包围,侧壁178、179从壁区段175开始延伸。
根据图7和8以及8d规定,在壁区段175和壁169之间存在输入部180,其要求喷射水至少转向一次,以将喷射水引向间隙70。
用于滑环空间保护部的其它结构特征是,两个壁或漏斗形面172和侧壁179在输入部180的区域中彼此重叠0.5至10mm。此外规定,角度alpha应在20度至140度之间。已经阐述的变细部应为在轴向方向上的壁厚的90%。台阶壁189应为在孔中的壁高度的0.5%至90%,以防止流出的介质的渗入。
从图8中此外可看出,漏斗形面172或与此对应的壁比沟纹壁174更高。
在图9中,可看出冷却体53的背离轴承盖13.2的上侧。冷却体53在其大部分基本上实施成角形的内周边上具有已经阐述的冷却肋部163。冷却体53总共具有四个螺纹连接孔眼193,其优选地用于将冷却体53固定在接线装置130之上。
图10从其下侧并且由此从面对轴承盖13.2的侧示出了正冷却体53。边条196以直接邻接冷却肋部163的方式存在。如不仅可从图10而且可从图11中看出的那样,圆柱形的孔61邻接到边条196上,正二极管99被插入该孔61中。正二极管99设有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其用于与接线元件133连接。
在图12中示出了接线装置130。该接线装置130尤其具有载体元件200,其在该实施例中整体构造成环形。载体元件200不必构造成环形并且整体也可存在多个载体元件,其仅仅在功能上代替所述一个载体元件。载体元件的目标在此例如是优选地以一体模制的方式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套。在该实施例中,载体元件200整体具有五个引导套202,因为电极10为具有五个相的或五级的定子绕组18的交变发电机。引导套202尤其具有一个下部的区段,该下部的区段整体实施成管形并且对中地容纳通过其内部的漏斗形轮廓203引入的定子绕组18的绕组线或至少一个绕组线204。优选地,容纳区段208一体地联接在该对中区段206上。壁厚更薄的容纳区段208联接到对中区段206的向上指向的通入部209上,同样见在图13中的根据图12的剖视图XIII-XIII。在容纳区段208中容纳有已经阐述的具有插接区段210的接线元件133,从而接线元件133;146被插入容纳区段208中。由此,载体元件200载有接线元件133、146。在接线元件133的插接区段上,在切口部211之后的是连接区段212。该连接区段在此例如构造成夹紧区段。该夹紧区段或连接区段212用于使绕组线204与接线元件133并且进而与正二极管或负二极管99、58以合适的方式连接成桥接电路。
在图13中,以虚线绘出了多个绕组线204或一个绕组线204的最终位置。
五个接线元件133、146中的四个在结构方面是基本上相同的。接线元件133仅仅在方向或长度上彼此不同。这意味着,接线元件133各具有一个在周向上且顺时针伸延的臂214并且各具有一个在周向上逆时针伸延的臂。
在图14中示出的接线元件133具有应逆时针伸延的臂214。在图14中的接线元件133的臂214在此具有两个半臂215,其分别一体地从插接区段210中伸出。在每个半臂215上一体地联接有连接区段216。该连接区段216用于接触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为此,该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优选地被钎焊、焊接或通过其它连接技术、例如通过形状配合相连接。在此,两个连接区段216如此从臂214中伸出,使得连接区段216例如具有彼此相反地指向的端部217。接线元件133的连接区段212首先具有基本上U形的形状,也见图15。然而,角形的夹紧区段218从连接区段212的U形的一个侧边中伸出,其防止被推入或插入接区段216中的绕组线204在焊接钳的压力下从U形的连接区段16离开。半臂215直接并排布置在连接区段216之前。在使连接区段216与二极管头部金属线相连接之后,可将半臂215在板的表面方向上相对彼此旋转地布置。此外规定,半臂215、连接区段216和插接区段210绕轴向219弯曲。在此,轴向相应于旋转轴线183。在此,仅仅参考轴线的方向并且不参考轴线的位置。由此,存在在板的不同部位处在轴向的方向上的多个弯曲。半臂215和连接区段216共同地如此定向,使得其形成T形。
在图15中示出了接线元件146的另一实施例。该接线元件146在图12中在约2点钟位置上绘出。在此,另一连接区段220从接线元件146并且在此特殊地从半臂215中伸出。根据图16,该连接区段220支承在横截面为U形的轨道222中,其一体地与载体元件200相连接。连接区段220与接线元件146或半臂215一起材料配合地连接(熔焊、钎焊)在连接部位222上。连接区段220实施成多重弯曲并且在钩环225中结束。在连接区段220中并且在钩环225之前存在连接孔227。根据图12,该连接孔容纳销230。该销如铆钉那样热压密,也就是说,使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销230变形并且通过倒凹部将连接区段220位置固定地保持在载体元件200处。
连接区段220被嵌入在载体元件200的U形型材的轨道中并且相应于连接区段220的伸延被放置在钩环载体233上。如从图12中得到的那样,接线元件133、146彼此不同地定向:由此例如在11点钟位置和10点钟位置上也布置接线元件133,其臂214远离彼此取向并且由此向着载体元件200的不同周向方向上定向。此外,又布置有两个接线元件133,其中一个布置在11点钟位置上,其中一个布置在2点钟位置上,其中,臂214如此相对彼此定向,使得连接区段216指向彼此。这意味着,臂214在周向上指向彼此。
由此公开了一种具有轴承盖13.2的电机10,接线装置130被装在轴承盖13.2上,该接线装置130具有至少一个接线元件146,至少一个正二极管99和负二极管58通过该接线元件146与定子绕组18的绕组线204连接,电机10具有连接区段220,其用于为调节器91提供相信号,电机10具有U形的冷却体193,其围绕旋转轴线183布置,其中,U形的冷却体193和轴承盖13.2在其之间容纳连接区段220。
此外,参考图12可看出,载体元件200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定向的固定钩环236。在该实施例中,总共有四个固定钩环236。
在图17中尤其示出,接线元件146的两个连接区段216(也适用于接线元件133)如何远离彼此布置,并且得到钩环载体233。
结合图18或图6可看出,以上阐述的固定钩环236配合在小的心轴239上并且在此借助于固定元件(螺钉)通过被引入心轴239中的螺纹固定。根据图18的视图也示出,在这种情况中接线元件133如何与负二极管58相连接。即,图8示出了正二极管58,其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与连接区段相连接。图6也示出了相同的情况,在左侧。在此也示出,正二极管99通过其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连接在半臂215的连接区段216上。该半臂215此外允许,仅仅相对小的力作用在二极管头部金属线198上,因为其不是彼此固定在半臂215的区域中。由此,实现了半臂215在转子的轴向上的移动。
由此提出一种实施成交流发电机的电机(10),所述电机具有转子(20)和旋转轴线(183)、具有保持定子绕组(18)的定子铁心(17),其中,定子绕组(18)具有来自绕组线(204)的相连接端子,所述电机(10)具有整流电路(151),该整流电路具有至少一个由正二极管(99)和负二极管(58)组成的桥接电路。正二极管(99)和负二极管(58)借助于接线元件(133;146)与来自绕组线(204)的相连接端子导电连接,其中,该接线元件(133;146)由板材制成并且具有两个半臂(215),其中,一个半臂(215)借助于连接区段(216)与正二极管(99)导电连接并且另一半臂(215)借助于另一连接区段(216)与正二极管(58)导电连接,其中,半臂(215)在连接区段(216)之前如此定向,使得板表面240垂直于转子(20)的旋转轴线(183),并且半臂(215)在连接区段(216)之前通过一个长度区段彼此平行地布置,其中,连接区段(216)分别从一个半臂(215)开始延伸并且在此具有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的端部(217)。

Claims (6)

1.一种电机(10),所述电机具有带有轴承盖(13.2)的壳体(13)和通过所述轴承盖(13.2)支承的转子(20),其中,固定在所述转子(20)处的通风器(30)能够产生沿着冷却空气路径(46)通过所述壳体(13)的冷却空气流,所述电机(10)具有至少间接地固定在所述轴承盖(13.2)处的调节器(91),其中,所述调节器(91)具有冷却体(153),所述冷却体能够通过沿着部分冷却路径(110)的一部分冷却空气流冷却,其中,所述调节器(91)布置成,所述冷却体(153)能够通过沿轴向流经所述冷却体的沿着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的一部分冷却空气流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在周向上由所述冷却体(153)的板形的基础部(167)限制,其中,所述板形的基础部(167)以板形的表面(168)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延伸,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一方面由所述板形的基础部(167)并且另一方面由一个壁(124)限制,所述壁(124)布置在所述调节器(91)和整流电路(151)的冷却体(5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冷却体(153)的板形的基础部(167)开始延伸有冷却肋部(96),所述冷却肋部处于所述冷却空气流的流经所述冷却体(153)的部分冷却路径(1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24)与保护罩(47)一体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24)具有一个区段(152),该区段沿周向定向并且朝向径向内部地限制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直线地沿轴向在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的孔(103、104)和在所述轴承盖(13.2)中的流通孔(87)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47)具有至少一个孔(103、104),冷却空气可通过所述孔进入所述部分冷却路径(110)中,其中,所述孔(103、104)设置在所述保护罩(47)的突出于表面区段(108)的部分(106)中。
CN201380047376.1A 2012-07-11 2013-07-11 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2166.8 2012-07-11
DE102012212166.8A DE102012212166A1 (de) 2012-07-11 2012-07-11 Elektrische Maschine
PCT/EP2013/064693 WO2014009477A2 (de) 2012-07-11 2013-07-11 Elektrische 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479A CN104620479A (zh) 2015-05-13
CN104620479B true CN104620479B (zh) 2018-05-01

Family

ID=4879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37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479B (zh) 2012-07-11 2013-07-11 电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0479B (zh)
DE (1) DE102012212166A1 (zh)
ES (1) ES2565695R1 (zh)
IN (1) IN2015DN00264A (zh)
MX (1) MX342152B (zh)
WO (1) WO2014009477A2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673A (en) * 1991-08-30 1993-11-02 Mitsubishi Denki K.K. Rectifier device in vehicle AC generator
US6114783A (en) * 1998-11-27 2000-09-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C generator for use in a vehicle
CN101090218A (zh) * 2006-06-15 2007-1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1675574A (zh) * 2007-05-22 201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JP2011155806A (ja) * 2010-01-28 2011-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交流発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2776U (ja) * 1982-10-13 1984-08-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905300B2 (ja) * 2000-10-30 2007-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975974B2 (ja) * 2003-06-18 2007-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402712B2 (ja) * 2007-11-16 2010-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形回転電機
JP4526579B2 (ja) * 2008-06-10 2010-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FR2936913B1 (fr) * 2008-10-02 2010-11-05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regulateur de tension porte balais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FR2967842B1 (fr) * 2010-11-22 2012-11-30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monobloc regulateur de tension - porte-balais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673A (en) * 1991-08-30 1993-11-02 Mitsubishi Denki K.K. Rectifier device in vehicle AC generator
US6114783A (en) * 1998-11-27 2000-09-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C generator for use in a vehicle
CN101090218A (zh) * 2006-06-15 2007-1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1675574A (zh) * 2007-05-22 201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用交流发电机
JP2011155806A (ja) * 2010-01-28 2011-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交流発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65695A2 (es) 2016-04-06
ES2565695R1 (es) 2016-05-04
MX342152B (es) 2016-09-15
WO2014009477A2 (de) 2014-01-16
DE102012212166A1 (de) 2014-01-16
CN104620479A (zh) 2015-05-13
MX2015000499A (es) 2015-04-10
IN2015DN00264A (zh) 2015-06-12
WO2014009477A3 (de)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7541A (zh) 电机和机动车
JP7053886B2 (ja) モータ油冷構造
KR100385680B1 (ko) 차량용 교류발전기
EP3163717B1 (en)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and cooling structure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9818438B (zh) 电动马达和定子冷却装置
US8878413B2 (en) Alternating-current generator having a stator and a stator winding made of winding elements inserted in stator slot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ato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US20120025642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7534369A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
ES2775100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 enrollamiento de estator de una máquina eléctrica, en particular,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 alternador
KR100396329B1 (ko) 교류발전기의 고정자
CN103032244B (zh) 车辆
US20120175977A1 (en) Coolant Flow Enhancing Device For Stator Coil End Turns of Fl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US8531069B2 (en) Electric generator
CN102549891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交流发电机,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旋转电机
CN109639054A (zh) 具有油冷系统的电机定子
CN104662776A (zh) 具有封装的端部线匝的电动机冷却系统
US9614415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heat sink that has a plurality of fins arranged in groups
CN107093933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机,用于电机的线圈架和机动车
CN102549887B (zh) 电机
CN104471843B (zh) 电机
CN104620479B (zh) 电机
JP2011217438A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CN102549888A (zh) 具有保护盖的多相旋转电机,特别是机动车辆交流发动机
CN107078604B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4838570B (zh) 将定子本体安装进旋转电机的支承部,以及包括该类型的安装的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08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SEG Automotive Germany Co.,Ltd.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Robert Bosch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