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77C - 数据发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77C
CN1046177C CN91101085A CN91101085A CN1046177C CN 1046177 C CN1046177 C CN 1046177C CN 91101085 A CN91101085 A CN 91101085A CN 91101085 A CN91101085 A CN 91101085A CN 1046177 C CN1046177 C CN 10461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holding wire
transmission
indic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110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27A (zh
Inventor
吉田武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032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720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467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875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720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373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668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1986861018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86101893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以往的传真设备中,存在着不能按照操作员的意志来任意选择错误重发方式的缺点。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设备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具有用来指定重发装置中的重发模式的手动指定装置;以及根据手动指定装置的指定以及判断装置的判断来选择是否使重发装置工作的选择装置。可有效地用于数据及图象通信设备领域。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设备
本发明涉及数据发送设备。若进一步详细叙述,则本发明涉及能有效地进行数据重发校正的数据发送设备。
作为这种数据通信设备,可举出进行图象通信的传真设备。按照以下所示的项目,对以往的技术加以具体说明。
§1    HDLC帧结构的说明(利用图1);
§2    利用HDLC帧结构的错误重发的具体例子(利用图2);
§3    由于利用HDLC帧结构进行错误重发而产生的问题;
            §3.1  对于线路错误的影响;
            §3.2  发生错误的位置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图
                   3);
            §3.3  通信线路所具有的传播延迟特性造成的
            影响(利用图4);
            §3.4  编码的困难程度。
§4至今所知的错误重发方式的缺点;
            §4.1关于后退问题;
            §4.2关于接收训练信号失败时的处理问题;
            §4.3关于不能检测EOL时的处理问题;
            §4.4关于图象信号的发送结束时的处理问题;
     §4.5关于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发送后的处理问题;
     §4.6关于错误重发方式的选择问题。
§1 HDLC帧结构的说明:
在通过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由于通信线路的瞬断、噪声和失真等的影响,在数据中一定会产生错误。为了检测这种数据错误,将对接收数据进行规定的运算等,并判断是否符合一定的规则。于是,当检测出错误时,采用下述方法,即按照预定的传输控制过程,将含有错误数据的信息数据集再次发送出去。
这样的自动请求重发方式(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是利用电话线路等进行半双工传输时所用的方法,并按照高级数据线路控制过程(HDLC:High Ievel DataLink Control procedure)进行的。所谓这种HDLC,就是通过数据传输线路,可以在数据终端设备(DTE)相互之间进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符号体系而能传输任意位串的位透明同步式的传输控制过程。在HDLC过程中,按照作为传输单位的帧来传输任意位串的信息和线路控制信息。帧的起始和结束用标志顺序(01111110)来表示。
图1示出HDLC过程的帧形式。图示的标志顺序是帧同步用的信号,经过一个以上的标志顺序的发送接收,便可取得帧同步。此外,在以帧的方式传输的信息中,若出现与标志顺序相同的位串,则在接收端将它看作为帧的结束。为了防止发生这种现象,采用下述方法,即在帧的信息中,当出现5个连续的位“1”的模式时,发送端将在其后面强制播入一个位“0”后发送,在接收端,除去在5个连续的位“1”的模式后所接收到的一个位“0”(零位播入方式),从而可保证传输数据的通过特性。
地址字段用二进制代码(例如,11111111)来表示将其帧分配给发送接收局的地址。具有其帧接收端局地址的帧是命令帧,具有发送端局地址的帧是响应帧。
当帧为命令帧时控制字段表示对对方局的动作的指令;此外,当帧为响应帧时,则表示对命令帧的指令的响应等。
帧检验顺序(FCS:frame checkingsequence)是检测帧传输错误用的16位顺序,表示用生成多项式X1G+X12+X5+1所得到的运算结果。运算对象从帧的地址字段的起始到信息字段的结束。
信息字段的长度是任意的(例如,512字节即512×8位)。
§2     利用HDLC帧结构的错误重发的具体
        例子
图2示出利用图1所示HDLC帧数据进行错误重发时的具体例子。也就是说,在接收端接收到某个帧时不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发送ACK信号,此外,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发送NACK信号。
与此相对应,发送端对于在帧N的发送中所检测出的ACK信号进行响应,并在发送帧N之后,进行帧N+1的发送。
另一方面,在某个帧N的发送中检测出NACK信号时,或者在未能检测出ACK信号时,在帧N的发送后进行帧N-1的重发。于是,就同一个帧来说,当检测出规定次数以上的NACK信号时,或者完全未检测出ACK信号时,进行后退控制。
这样一来,当其从发送端发送帧化3的数据,在接收端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接收端对于帧N不发生错误,而在帧N+1的接收时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控制。也就是说,接收端在接收到帧N之后,发送ACK信号,并在接收到帧N+1之后,发送NACK信号。
与此相对应,由于发送端在发送帧N+1时接收ACK信号,所以在帧N+1的发送之后,进行帧N+2的发送。更进一步来说,由于发送端在发送帧N+2时,接收NACK信号,所以在帧N+2的发送之后,再次进行帧N+1的发送。
在接收端,当发送3对应于帧N+1的上述NACK信号之后,不论是否在帧N+2中发生错误,都在帧N+2的接收之后,发送ACK信号。这样,接收端处于帧N+1的接收等待状态。于是,继帧N+2之后,所发送的重发帧N+1中,未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接收端在接收到重发帧N+1之后,发送ACK信号。
另一方面,由于发送端在发送重发帧N+1时,接收ACK信号,所以在重发帧N+1的发送之后,再次进行帧N+2的发送。于是,在发送帧N+2时,对接收到的ACK信号进行响应,并在帧N+2的发送之后进行帧N+3的发送。
§3  由于利用HDLC帧进行错误重发而产生的问题
由于利用至今所知的重发校正方式ARQ的图象通信设备,采用这样的HDLC帧结构,所以主要有以下所述的问题。
         §3.1关于对线路错误的影响
由于利用HDLC帧将所要传输的信号分成信息组,所以在接收端可以判断:1)在其信息组中完全未发生错误,还是2)发生一位以上的错误。因此,在接收端可以再现出一位错误也没有的良好的图象。
但是,对于某个信患组发生接收错误的情况下,不能判断出是何种程度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接收端只能进行如下二者择一的判断,即在其信息组中完全未发生错误;在其信患组中存在错误〔不能特指从第一位到第x位(x为信息组长度,因图象信息不同而不同)的哪一位〕。
因此,在日本等国家线路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利用HDLC帧将信号分成信息组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在线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接收端可以再现出1位错误也没有的图象);但在线路状态不良的情况下,在HDLC帧中所包含的几位变成接收错误的概率就会变大。因此,具有重发次数变多的缺点。
         §3.2关于发生错误的位位置的影响
由于利用HDLC帧将所要传输的信号分成信息组,所以不论在信息组中的哪一位位置上发生错误的情况下,都必须从信息组的开始部分进行重发。例如图3所示,即使在(A)所示部分的数据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也必须从信息组的开始部分,即从(B)所示的数据进行重发。因此,具有不能提高传输效率的缺点。
         §3.3基于通信线路所具有的传播延迟特性造成的影响
在发送端可以判断,在某个帧N的发送期间,其前头发送的帧N-1是否被接收端正确地接收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线路所固有的延迟时间的影响,往往也会发生不能接收ACK信号的情况。参照图4,对其具体例子加以说明。现在,若设定发送1个信息组的数据所需的时间为Tf,并设定从发送端向接收端传输信号时所产生的延迟时间为Td,则必须使Tf>2Td。这样一来,其缺点是必须按照信息组长度来规定线路的容许延迟时间。因此,为了能得到较长的线路容许延迟时间,必要考虑采用增大信息组长度的方法。但是,当增大信患组的长度时,将产生如下的缺点,即在上面“§3.2关于发生错误的位位置的影响”一项中所述的缺点会显著地表现出来。
         §3.4编码的困难程度
为了进行新的设计,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编码,这是一个缺点。
§4 至今所知的错误重发方式的缺点
         §4.1关于后退问题
在以往的错误重发方式中,当接收端设备中发生接收错误时,发出重发请求。此外,在传输某原稿过程中,当错误重发超过一定次数(例如3次)时,可进行后退(降低传输速度)。
因此,在线路的状态(特性)不变,并能按照规定的传输速度(例如4800位/秒)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当脉冲性的噪声在线路中叠加时(例如,在一页原稿的传输中脉冲性噪声发生了次时)也可进行后退。
同样,尽管线路处于稳定状态,但不能按照规定的传输速度进行接收的情况下,错误重发连续发生3次时可进行后退。
在上述后一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后退,有可能消除接收错误,所以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前一种情况下,例如,即使进行了后退,但由于脉冲性噪声的影响,在接收端也会再次发生错误。因此,在前一种情况下,进行后退是徒劳的。
这样,在以往的错误重发方式中具有如下的缺点,即进行无用的后退,不必要地延长了传输时间。
         §4.2关于训练用信号的接收失败时的处理问题
在至今所知的图象通信方式中,当训练用信号的接收失败时,在接收端会立即发生错误。另一方面,在发送端,当一页原稿的传输结束后发生错误。这样一来,较大的缺点尽管未进行图象传输,但线路也一直被占用着,直到一页原稿传输结束时为止,造成费用的浪费。
图5所示为在以往的错误重发方式中,接收端设备在接收训练信号失败时的工作例子。
图中:NSF为非标准设备信号,
      CSI为被呼叫局识别信号,
      DIS为数字识别信号,
      NSS为非标准设备设定信号,
      TSI为发送端识别信号,
      DCS为数字命令信号,
      TCF为训练用检验信号,
      CFR为接收准备完成信号,
      EOP为过程结束信号,
      DCN为切断命令信号。
(参照CCITT建议T.30)
图6A~6C所示的波形图,示出了接收端设备接收训练信号并获得成功时的状态。图6A表示线路上的信号。图6B是表示线路上是否有信号的有无信号状态(SED:Signal EnergyDetect),当检测出有信号状态时,出现高电平。图6C表示是否已检测到按规定的传输速度发送的有效数据的载波检测状态(CD)当检测出以规定的传输速度的有效数据时,出现高电平。
如从图6A~6C所示,在SED为高电平,并且CD为低电平的期间(Tr),可进行训练信号的接收(2400位/秒时,Tr=1158毫秒,4800位/秒时,Tr=923毫秒)。
图7所示的流程图示出在以往的设备中,为接收训练信号/图象信号所用的控制过程。
图中,步骤S1|0|00表示训练信号/图象信号的接收。
在步骤S1002中,若训练信号的接收失败,则将判断用的定时器T2定为10秒。
在步骤S1004中,在判断T2是否超时的同时,检测是否在20毫秒间连续SED=1。此时,若定时器T2超时,则进入步骤S1012。此外,若20毫秒间连续SED=1(即若接收训练信号的开始部分),则进入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6中,在判断定时器T2是否超时的同时,判断是否a毫秒(2400位/秒时,为700毫秒;4800位/秒时,为500毫秒)间连续CD=0。此时,若定时器T2超时,则进入步骤S1012。此外,当a毫秒间连续CD=0时(即当接收训练信号时),进入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在判断定时器T2是否超时的同时,判断在20毫秒间是否连续CD=1。此时,若定时器T2超时,则进入步骤S1012。此外,当20毫秒间连续CD=1时(即当接收图象信号的开始部分时),进入步骤S1010。
步骤S1010表示图象信号的接收。
步骤S1012表示接收错误。
如该图7所示,具有如下的缺点,即当训练信号的接收失败时(即当SED和CD工作不正确时),自从开始训练信号/图象信号的接收方式约10秒后,错误就结束。
         §4.3关于未能检测出EOL时的处理问题
在以往的传真设备中,当训练信号的接收成功后,进入图象信号的接收方式时,经过5秒间以上而未能接收E01(End ofline)信号时,立即会成为错误。这种现象在利用错误重发方式时也是同样的。
这样一来,具有如下的缺点,即尽管训练信号的接收成功,但当解调数据未被正确地解调时,立即会被当作错误处理,因而不能有效地产生错误重发。
         §4.4关于图象信号的发送结束时的处理问题
在以往的传真设备中,具有如下的缺点,即当图象信号的发送结束时,会立即发送过程信号,所以一旦接收设备在最后的信息组中发生错误时,就不能进行错误重发了。
         §4.5关于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发送后的处理问题
在以往的传真设备中,当接收端检测错误时,发送NACK信号,然后再发送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其次,接收设备接收来自发送设备所发送来的图象信号(即从指定的重发起始行开始的图象信号)。
但是,具有如下的缺点,即当发送端未能正确接收到接收端所发送的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时,就会发生错误。
         §4.6关于错误重发方式的选择问题
一般来说,错误重发方式具有能确实传输图象信息的优点,但另一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即当完全无错误时,要比通常的传输多花费时间。因此,是否利用错误重发方式进行传输,任凭操作员选择。
但是,在以往的传真设备中,具有如下的缺点,即不能按照操作员的意志来任意选择错误重发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消除以往技术的缺点,并具有错误重发方式的数据发送设备,它可由操作员选择指定/解除错误重发方式数据重发的装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
根据来自接收端的信号判断接收端功能的判断装置;
响应于重发请求信号而重发接收端未能收到的数据的重发装置;
用来指定上述重发装置中的重发模式的手动指定装置;以及
根据上述手动指定装置的指定以及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来选择是否使上述重发装置工作的选择装置。
当上述手动指定装置指定重发模式以及判断装置判断接收端有重发模式时,上述选择装置使重发装置工作。
本发明除了上述以外的目的,可以通过附图及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得到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HDLC帧形式的附图。
图2为表示利用图1所示HDLC帧形式进行错误重发的具体例子的附图。
图3为表示2个HDLC帧的附图。
图4为表示线路中具有延迟时,HDLC帧的传输例子的附图。
图5为表示在以往错误重发方式中,接收端设备对训练信号接收失败时状态的模式图。
图6A~6C为说明训练信号及图象信号的接收波形图。
图7为表示过去所知的训练信号接收/图象信号接收的控制过程流程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模式图。
图9A~9G为表示行号码具体例子的位构成图。
图10为表示对应于编码数据及行号码的重发起始地址存在于存储器内的例子附图。
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传真设备的发送端构成方框图。
图12为表示图11所示控制电路76应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A及13B为说明FIFO存储器与各种指示器的关系的附图。
图14为表示在各传输速度下,3秒间所发送的位数及字节数的附图。
图15A及15B为表示FIFO存储器和各种指示器的关系的附图。
图16为表示伴随后退进行错误重发时所引入注目的图象接收控制例子的流程图。
图17为表示从接收端向发送端连络有无重发起始地址及后退信息用的300位/秒信号的例子附图。
图18A~18C为说明重发起始地址的设定方法的附图。
图19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的发送端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0为表示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器的构成图。
图21为表示图19所示控制电路30的概略编码处理(即概略的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22A~22L为表示图19所示控制电路30的详细编码处理(即详细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23为表示图19所示控制电路30控制编码数据的传输顺序(即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24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的接收端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5为表示图24所示控制电路66控制解调数据的接收处理(即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26A~26D为表示图24所示控制电路66控制译码处理(即主处理)的流程图。
〔实施例〕
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下面举出进行图象通信的传真设备,并加以说明。
首先,叙述本实施例的概要。
(ⅰ)当传输图象信息时(发送端),在每一行上都附以编码的行号,与图象信息一起进行传输。于是,可以从对应于某一行号的符号开始重发以后的数据。
在接收机端,在接收图象信息时,检验行号,从而可判断有无接收错误。于是,当数据的接收正确时,消除行号码后进行译码。而另一方面,在接收机端,当肯定发生接收错误时,接收端设备便发出控制信号,以使发送设备中断等图象信息传输。然后,接收端设备将把请求重发起始行号码通知给发送端设备。因而,发送端设备重新开始传输请求重发起始行号码。
(ⅱ)在图象信息的传输时,在每行中插入的行号码都具有如下的特性。
1)行号码在每一行中都进行增量。
2)行号码插入表示一行符号结束的信号如“EOL”(Endof line;以CCITT建议T4为基础进行修改霍夫曼编码或修改里德编号等时用的)的后面。因而,在接收端设备中可识别图象信息和行号码。
3)行号码的长度是一定的。因此,表示小数的行号码和表示大数的行号码的符号长度是相同的。因而,在接收端设备中,在表示一行符号结束的信号中,可认为规定字节是行号码。这样,接收端的图象信息和行号码的识别就变得容易了。
4)行号码是具有与特殊意义信号(例如,表示一行结束的信号)不同的符号结构的信号。因此,当接收端发生错误时,再次检索具有特殊意义的(表示一行结束的)信号,响应于该信号的检测,就能够确立行同步。
以下按照下面所示的项目,对本实施例的传真设备加以详细说明。
§1错误重发过程的一个例子(利用图8),
§2行号码的说明(利用图9),
§3将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时的具体例子(利用图10),
§4 FIFO存储器和控制FIFO存储器的指示器的说明,
§5为了选择发送端设备的错误重发方式而采用的结构(利用图11和图12),
§6发送端设备中的FIFO存储器的管理(利用图13~图15),
§7存储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的适合性,
§8从发送端设备将图象信息全部发送后的控制,
§9从接收端设备进行重发请求的条件和进行后退请求的条件(利用图16),
§10 NSF信号的构成(利用图17),
§11 接收NACK信号后,发送端设备的工作(利用图18),
§12发送端设备的方框图说明(利用图19和图20),
§13发送端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的概略工作说明(利用图21),
§14发送端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的详细工作说明(利用图22和图23),
§15接收端设备的方框图构成(利用图24),
§16接收端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的工作说明(利用图25和图26),
§17其它的实施例。
§1错误重发过程的一个例子(利用图8)
关于以错误重发方式进行图象传输方式选择的情况(即在发送端设备中起始按钮连续按下2.5秒以上的情况,或在发送端设备中通过开关等来选择错误重发方式的情况),参照图8加以说明。
在图8中考虑到下述情况,即在图象传输当中发生一次脉冲性噪声,因而在接收端设备中发生了行以上的错误。当发生这样的错误时,接收端设备发送NACK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过程中断信号;PIS;Procedure Interrupt Signal)。发送端设备通过检测该PIC信号来中断图象信息的发送。
接收端设备为了继PIS信号之后,将重发起始行/后退等的信息传输给发送端设备,采用了V21调制的NSF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NSF信号将正确接收到的最后行号码通知给发送端设备。
根据这个信号,发送端设备从接收端所指定的行的下一行开始进行图象信息的重发。此时,若在发送端设备中有后退指示,则进行后退。此外,在此时之前不能进行后退时(即现在以2400位/秒进行图象传输时,已进行了次错误重发的情况)错误结束,线路断开(DCM)。
并且,图8所示的NSF/CSI/DIS等省略号如同前面关于图5所述。
§2行号码的说明(利用图9)
图9为表示行号码的具体例子的位构成图。该行号码插入EOL(行结束符号)之后。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编码方式采用修改霍夫曼符号的变更方式。
行号码是接着行结束符号EOL的2字节(16位)。于是,为了能使行号码与EOL信号区别开来,行号码的高字节的MSB(Most Significant Bit)和行号码的低字节的MSB分别固定为1。当在接收端设备中进行译码时,一行的位数不是1728位(A4尺寸的接收时)的情况下,再次执行EOL的检索,并达到行同步。因此,行号必须是与EOL不同的信号。
当行号码用16进制表示时,例如,行号码0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80H(行号码的低字节),行号码1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81H(行号码的低字节),行号码2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82H(行号码的低字节),行号码3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83H(行号码的低字节),行号码10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8AH(行号码的低字节),行号码100为80H(行号码的高字节)E4H(行号码的低字节)。这些行号码规定每隔3行进行增量。
§3将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时的具体例子(利用图10)
图10示出编码数据和对应于各行号码的重发起始地址存入存储器的状态。在该图中,TFIFS为编码数据存储器的起始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为8400H)。在发送端设备中,作为编码数据的存储区,可以考虑例如从8400H到AFFFH。此外,作为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区,可以考虑例如从C000H到C3FFH。
现在将发送设备的条件设定如下,即一行全白时的最小传输时间为10毫秒,一行中有黑时的最小传输时间为20毫秒,传输速度为4800位/秒。在此情况下,对传输A4尺寸原稿(金白)的过程按照图10加以说明。此时,一行的最小字节数为6。此外,当发送存储器内所存储的字节数据时,从LSB开始发送。例如,发送地址8401H的数据时,首先将0的信息发送7位,然后发送1的信息。
在图10中,通过地址8400H、8401H中存储的数据,形成EOL(在15个连续的0信息之后,发送1信息)。在地址8402H中存储行号码的高字节数据;在地址8403H中存储行号码的低字节数据。在地址8402H、8403H中存储的数据为8080H,表示行号码0。
在地址8404H到8406H中,当1728位为全白时,存储修改霍夫曼编码数据。也就是说,1728位为全白时的修改霍夫曼编码数据为01 0011 011 0011 01 01(从左侧的数据开始按顺序向线路发送的情况)。其中01001 1011为1728位白运行长度时的组合符号,001 101 01为0位白运行长度时的结束符号。若将该1728位全白时的修改霍夫曼编码数据存入存储器,则变成为B2H、59H、01H。
当向线路发送数据时,按照从B2H的LSB数据到MSB数据、从59H的LSB数据到MSB数据从01H的LSB数据到MSB数据的顺序进行发送。也就是说,按照01001101(B2H的数据)10011010(59H的数据)10000000(01H的数据)的顺序(从左侧的数据,按顺序向线路发送的情况)向线路发送数据。以后同样,编码数据被存入发送端设备的存储器中。
另一方面,对应于各个行号码,重发起始地址被存入存储器。存有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区从地址C000H到地址C3FFH。存有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区的起始地址称为LINO。为了指定一个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区需要2字节。由于从地址C000H到地址C3FFH的存储区为1024字节,所以作为重发起始地址可存储512个。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行号码在每一行中都进行增量,所以当行号码改交(即仅为1增量)时,对于存储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来说,存储有编码数据的存储器的行号码起始地址。其具体例子,如图10所示。
在地址C000H、C001H中,存储着00H、84H。在地址C000H中存储的数据为行号码0的重发起始地址中的低数据;在地址CO01H中存储的数据为行号0的重发起始地址中的高数据,行号码0的存储起始地址(对于编码数据的存储器)为8400H。
此外,在地址C002H、C003H华,存储着07H、84H。在地址C002H中存储的数据为行号码1的重发起始地址中的低数据;在地址C003H中存储的数据行号码1的重发起始地址中的高数据。行号码1的存储起始地址(对于编码数据的存储器)为8407H。以下同样,行号码2、行号码3、行号码4的存储起始地址(对于编码数据的存储器)为840EH、8415H、841CH。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存储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区为1024字节,所以作为重发起始行号可存储512个。第513行号码存入LINO(地址C000H)。这样,过去存储512个行号码。
§4 FIFO存储器和控制FIFO存储器的指示器的说明。
在发送端设备中,按照本实施例所编码的数据存入FIFO(First-In First-out)存储器中。如上所述,FIFO存储器的容量为从8400H到AFFFH。其中,发送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称为TFIFS(TRN FIFOSTART;在本实施例中为8400H);发送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高字节称为TFIFSH(TRN FIFOSTART HIGH;在本实施例中为84H),发送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最终地址称为TFITE(TRN FIFOEND;在本实施例中为AFFFH),发送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最终地址高字节称为TFIFEH(TRN FIFO ENDHIGH;在本实施例中为AFH)。
在发送端设备中,通过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数据在执行行编码之后,存入发送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中,但为了控制FIFO存储器,使用了指示器。因此,采用的指示器称为TMHPTR((TRN MH POINTER)。此外,发送机端的FIFO存储器所存储的数据通过调制器加以调制之后,按顺序发送给线路,但这里也需要控制FIFO存储器的指示器。为此,所使用的指示器称为TMDPTR(TRNMODEM POINTER)。
另一方面,在接收端设备中,将发送端设备送来的数据存入存储器中。与发送端设备一样,该存储器为FIFO(First-InFirst-out)存储器。接收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容量也与发送端设备相同,即从8400H到AFFFH。
其中,接收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称为RFIFS(REC FIFO START;在本实施例中为8400H);接收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高字节称为RFIFSH(REC FIFO START HIGH;在本实施例中为84H);接收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最终地址称为RFIFE(REC FIFO END;在本实施例中为AFFFH);接收端设备的FIFO存储器的最终地址高字节称为RFIFEH((REC FIFO END HIGH;在本实施例中为AFH)。
在接收端设备中,将发送端设备送来的数据通过解调器加以解调,然后存入FIFO存储器中。当解调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时,使用指示器,但该指示器称为RMOPTR(RECMODEM POINTER)。此外,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按顺序进行读出、译码、记录。当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按顺序进行读出、译码时,也使用指示器,但该指示器称为RMHPTR(REC MH POINTER) 。
§5为选择发送端设备的错误重发方式用的结构(利用图11和图12)
作为选择发送端设备的错误重发方式的装置,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采用开关等,选择错误重发方式的方法。也就是说,当某一特定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进行选择错误重发方式。
选择错误重发方式的第二种方法是连续按下发送端设备的起动按钮。也就是说,将起动按钮连续按压2.5秒以上时,选择错误重发方式。根据“辟”音,操作员便可得知已选好错误重发方式。
此外,将发送端设备的起动按钮连续按压2.5秒以上后选择G2方式,根据“辟”、“辟”音,操作员便可得知已选好G2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错误重发方式的图象传输按照传输速度4800位/秒进行。因此,根据发送端设备选好错误重发方式后,在接收端设备中具有错误重发方式功能的情况下,便可进行错误重发方式的传输。并且,即使在接收端设备中不具备错误重发方式功能的情况下,传输速度也不是9600位/秒,而是降到4800位/秒后,开始进行传输。
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传真设备的发送端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67为网络控制部分(NCU),为了将电话网用于数据通信等中,与线路的终端连接起来,从而可进行电话交换网的连接控制,进行数据通道的转换,维持共循环。此外,67a为电话线路。
68为分离发送系统信号和接收系统信号的混合电路。信号线71a上的发送信号通过信号线67b和网络控制部分67传输给电话线路67a。此外,由对方端的传真设备送来的信号通过网络控制部分67,传输给信号线68a。
69为二进制信号发送电路。当信号线76b上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76a上的数据输入其中,并将V21调制数据输出给信号线69a。
70为音频信号发送电路。当信号线76d上的数据为信号电平“1”时,将信号线76c的信号输入其中。然后,若输入数据为“1”,则将462Hz的音频信号,若为“2”,则将1080Hz的音频信号,若为“3”,则将1650Hz的音频信号,若为“4”,则将1850Hz的音频信号,若为“5”,则将2100Hz的音频信号输出到信号线70a。
71为加法电路,将信号线69a的信号和信号线70a的信号输入其中,并将相加结果输出到信号线71a上。
72为音频信号检测电路,将信号线68a的信号输入其中,当检测出462Hz的信号时,将“1”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2a;当检测出1080Hz的信号时,将“2”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2a;当检测出1650Hz的信号时,将“3”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2a;当检测出1850Hz的信号时,将“4”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2a ;当检测出2100Hz的信号时,将“5”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2a。
73为二进制信号检测电路,当检测出二进制信号时,在信号线73a上产生脉冲,并将已解调的二进制数据输出给信号线73b。
74为起动按钮,当按下该起动按钮时,便可输出信号线74a的信号电平“1”的信号。
75为错误重发方式选择开关,当选择错误重发方式的传输时,将信号电平“1”的信号输出给信号线75a。
76为控制电路。
77为方式改变通知音发生电路。当信号线76e上产生脉冲时,便发生“辟”音。
图12为表示图11所示控制电路76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4中,可以判断起动按钮是否被按下。这是通过输入信号线74a的信号来判断的。当起动按钮被按下时,进入步骤S1016 。
在步骤S1016中,可以判断起动按钮是否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这是通过输入信号线74a的信号来判断的。若起动按钮74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则进入步骤S1028。此外,若起动按钮74未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则进入步骤S1018。
在步骤S1018中,可以判断错误重发方式是否被选择。这是通过输入信号线75a的信号来判断的。于是,当选择错误重发方式时,进入步骤1022。另一方面,当未选择错误重发方式时,进入步骤S1020。
步骤S1020表示以9600位/秒传输图象信息。
在步骤S1022中,可以判断对方传真设备(接收端设备)是否具有错误重发功能。表示接收端设备是否具有错误重发功能的信息,通过NSF信号的FIF与发送端进行联系。也就是说,通过输入信号线73a、73b的信号,可以判断接收端设备是否具有错误重发功能。于是,当接收端设备具有错误重发功能时,进入步骤S1026。另一方面,当接收端设备不具有错误重发功能时,进入步骤S1024。
在步骤S1024中,以4800位/秒进行图象信息的传输。
在步骤S1026中,采用错误重发方式进行图象信息的传输。
在步骤S1028中,发生“辟”音(向信号线76e发送脉冲),通知操作员正在选择错误重发方式。
在步骤S1030中,继续判断起动按钮74是否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这是通过输入信号线74a的信号来判断的。若起动按钮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则进入步骤S1032。另一方面,若起动按钮未被连续按压2.5秒以上,则进入步骤S1022。
在步骤S1032中,发生“辟”“辟”音(向信号线76e发送2次脉冲),则通知操作员正在选择G2方式。
在步骤S1034中,进行G2方式的传输。
§6发送端设备中的FIFO存储器的管理(利用图13~15)
关于发送端设备中所含的FIFO存储器的管理,说明如下。
图13A、13B为说明FIFO存储器和各种指示器的关系的附图。TMHPTR表示在FIFO存储空间编码数据被存储到哪个地址。另一方面,TMOPTR表示在FIFO存储空间调制到哪个地址的数据,是否已向线路发送。当编码器将从TFIFS地址到TFIFE地址的编码数据已存储后,便将其次的编码数据存入TFIFS地址。此时,在所谓REVRS(反向)的标志上设置1,对于调制解调器端,编码数据已被存储到FIFO的最终地址,TMHPTR已返回FIFO的起始点。
另一方面,作为调制解调器端的处理,将按顺序读出从TFIFS地址开始的编码数据并加以调制之后,向线路发送。然后,读出TFIFE地址中存储的数据,并进行调制和向线路发送之后,再读出TFIFS地址中存储的数据,并进行调制和向线路发送。
此时,对于在REVRS(反向)标志上安置1,并进行编码的一方来讲,FIFO最终地址中的数据的调制和向线路的传输结束,TMDPTR返回FIFO的起始点。
在发送端设备中,FIFO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所述。
(1)当行号码变化时,对于存储重发起始行号码的存储器来讲,将存储着对应于该行号码的编码数据的存储地址存储起来。
(2)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即TMDPTR不要超过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
(3)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绕FIFO存贮器一周,不要过于接近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因为当接收端发生接收错误时,进行重发,而把进行该重发用的数据存留在FIFO存储器中)。
关于上述的(1)项,已利用图10加以说明了,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下面对上述的(2)项加以说明。为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不超过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接近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时,将发送填充信号。此时,对读出的数据进行编码时,EOL由2字节构成,并作为00H、80H的数据(参照图10)。作为该项目(2)的一个控制例子,如以下实例。
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发送FIFO存储器的数据时,在检测出00H、80H的数据后,则进行REVRS(反向)标志的检验。当REVRS(反向)标志为0时,要判断是否(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2。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发送填充信号;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即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2时,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进行顺序增量,并发送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
另一方面,当REVRS(反向)标志为1时,首先判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是否等于TFIFEH(FIFO的最终地址的字节)。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不等于TFIFEH时,应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进行顺序增量,并发送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
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等于TFIFEH时,要判断是否(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TFIFSH<1,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发送填充信号;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即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TFIFSH≥1时,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进行顺序增量,并发送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
在上述情况下,即使在发送填充信号的情况,也将在编码全部结束(实际上,在进行编码的一端,当编码结束时,在所谓MHEND的标志上设置1,因此,调制解调器端通过检验该标志,便可判断编码是否全部结束)时,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进行顺序增量,并发送FIFO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
此外,当编码的全部数据发送结束时,发送RTC(返回控制)信号。该RTC也在EOL之后,加入最后发送的行号码。EOL的发送数目为103个。
其次,对上述的(3)项加以说明。图14给出了在各个传输速度下,3秒中内所发送的位数和字节数。也就是说,为了能使往复重发延迟3秒钟,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必须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上离开3600字节以上。
图15示出FIFO存储器和各种指示器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使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进行增量时,与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控制,以便使得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离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4096字节以上。下面给出其控制的具体例子。
当使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进行增量时,进行REVRS(返回)标志的检验。当REVRS(返回)标志为0时,判断是否{TFIFEH-(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TFIFSH}<16。当满足上述条件时,中断原稿的下一行的读出及所读出信号的编码,并进入等待状态。此外,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即当{TFIFEH-(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TFIFEH}≥16时,将进行原稿的下一行的读出及所读出信号的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
与此相对应,当REVRS(返回)标志为1时,要判断是否(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16。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将会中断读出和编码,进行等待状态;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即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高地址)-(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高地址)≥16时,将会进行读出和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
§7存储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容量的合理性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区为1024字节。因此,可存储512个重发起始地址。也就是说,过去可重发512行号码。此时,在已编码1行时,当1行为全白时数据为最短。如上所述,全白行被编码时的字节数为7字节。由于每1行号码是按每1行进行增量的,所以每1行号码的最小字节数为7。于是,当考虑512行号码的重发时,最少需要3584字节。此时,当传输速度定为4800位/秒(600字节/秒)时,3584(字节)÷600(字节/秒)≈6(秒),如上所述,由于线路的容许延迟时间定为3秒,所以重发起始地址可充分地存储在具有512个容量的存储器中。
§8从发送端设备将图象信息全部发送后的控制
当发送原稿的编码全部结束时,在接收端图象信号接收之后面向过程信号接收,并将控制返回信号(RTC:Return toControl)写入FIFO存储器。该RTC为103个EOL。于是,继EOL之后,增加最后发送的行号码。其中,EOL是由下面12位构成的,即连续11个“0”之后相继以“1”。
当4800位/秒时,上述RTC的发送时间为0.6秒;当2400位/秒时,为1.2秒。
一般来说,在进行错误重发时,线路质量多半是不良的。因此,若设RTC信号为以往的6个EOL,则预计不能检测出RTC。于是,RTC信号设为103个EOL,在接收端设备中一定能检测出RTC信号。
实际上,当调制解调器的RTC信号的发送结束时,也不能立即转向过程信号的发送。在本实施何中,考虑到国际线路等的延迟时间为1.2秒,发送端的NACK信号(PIS信号)的检测时间为1秒。于是,在RTC信号的发送结束1.5秒之后,若SED=0,则可判断从接收端未发送PIS信号,并转向过程信号的发送。具体地说,过程信号采用EOM/MPS/EOP/PRI-EOM/PRI-MPS/PRI-EOP。
此外,在RTC信号的发送结束1.5秒后,若SEP=1,则转向PIS信号的检索。于是,在2秒以内检测出PIS信号时,进行错误重发。此外,即使经过2秒也未检测出PIS信号时,则面向过程信号的发送。
§9从接收端设备进行重发请求的条件和进行后退请求的条件(利用图16)
从接收端设备进行重发请求的情况,有如下所述的三种。
(1)3行以上连续发生图象错误时,
(2)训练用信号的接收失败时,
(3)进入图象接收方式之后,某一定时间(例如2400位/秒时为4.5秒;4800位/秒时为3.5秒)以上未能检测出EOL信号时。
此时,“在一页原稿的传输中,进行3次重发”时,进行请求后退。但是,在某一定字节数(例如,127字节)以上接收到无错误的数据时,将计数上述重发次数的计数器清除。
图16所示流程图表示在进行重发请求时和进行后退请求时,所注目的图象接收控制过程。参照本图,对上述重发请求/后退动作加以详细说明。
步骤S1036表示图象接收状态。在进行图象接收之前,将计数NSF信号发送次数的计数器和表示接收时一页原稿进行了几次重发的重发计数器清除。
在步骤S1038中,判断训练接收是否成功。训练接收的成功意味着SED=1的肯定,CD=0(训练时间的一半)的肯定,CD=1的肯定都是正确的。在3.5秒以内训练接收成功时,进入步骤S1040。另一方面,在3.5秒以内训练接收未成功时,进入步骤S1078。
通常在3.5秒以内结束训练接收。因此,从训练接收开始在3.5秒以内,当训练未结束时,判断训练接收为失败。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可立即判断训练接收的失败。因此,以后可进行错误重发或NSF信号(也有DCN信号的情况)的发送。
下面叙述关于究竟是进行错误重发,还是进行NSF信号(当发送3次NSF信号时,进行DCN信号的发送)发送的选择问题。
在步骤S1040中,由于训练接收的成功,所以将计数NSF信号发送次数的计数器清除。当进行错误重发时,接收端设备接着PIS信号之后,发送NSF信号。在此NSF信号中,含有是否具有重发起始行、后退等的信息。当发送端设备正确地接收此NSF信号时,在进行了后退等的控制之后,进行起始行的重发。
但是,当发送端设备未能正确地接收NSF信号时,再次能向NSF信号的接收。另一方面,在接收端设备发送NSF信号之后,转向训练用信号的接收。但是,由于发送端设备未发送训练用信号,所以训练接收是不成功的。此时,判断接收端设备是否能在3.5秒以内检测出SED=1(步骤S1078)。在此情况下,由于未发送训练信号,所以SED为“0”。于是,接收端设备再次转向NSF信号的发送。上述计数器是为了记录此发送次数的计数器。
当NSF信号发送3次以后,训练用信号还未从发送端发送出去时,发送DCN信号,并断开线路。
步骤S1042或步骤S1046表示图象接收状态。
在步骤S1042中,判断是否发生了行以上的连续错误。此3行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子,可以设定其它的任意值。此外,根据接收图象的精细程度,可以自动地改变该行数。
当发生3行以上的连续错误时,进入步骤S1052后,进行错误重发。另一方面,当未发生3行以上的连续错误时,进入步骤S1044。
在步骤S1044中,判断是否在a期间(2400位/秒时a=4.5秒,4800位/秒时a=3.5秒)。检测出EOL信号。于是,在a秒间未检测出EOL信号时,进入步骤S1056后,指示发送端进行重发。此外,在a秒间检测出EOL信号时,进入步骤S1044。此a秒时间将各传输速度的1行的最长传输时间定为基准。因而,即使在训练接收成功,但正确的数据未被解调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错误的重发。
在步骤S1046中,判断是否检测出RTC(Return toControl)信号。当检测出RTC信号时,进入步骤S1048。另一方面,当未检测出RTC信号时,进入步骤S1042。
步骤S1048表示后过程。
步骤S1050为在接收中,使一页原稿超时的时间(T=16分钟),表示错误。
在步骤S1052中,判断是否已接收到某一定字节数以上的正确数据。当线路的特性处于稳定状态时,图象接收良好,但由于发生次数较少的脉冲性噪声,而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已接收到某一定字节数以上的正确数据。
在这样的线路状况的情况下,即使在发送端已进行后退,也会再次发生错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进行无用的后退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在先前接收到某一定字节数以上的正确数据时,进入步骤S1054后,清除重发计数器。此外,当还未接收到某一定字节数以上的正确数据时,进入步份S1056,但不清除重发计数器。在步骤S1056中,为了中断发送端的传输,进行PIS信号的发送。
在步骤S1058中,将重发计数器增量1。
在步骤S1060中,判断信号是否到达(即是否SED=1)当SED=1时,进入步骤S1062。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端设备不会正确地接收到步骤S1056发送的PIS信号。另一方面,当SED=0时,进入步骤S1064。
在步骤S1062中,再次进行PIS信号的发送。
在步骤S1064中,判断重发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在3以上(即是否进行后退)。当重发计数器的计数值为3以上时(即进行后退时),进入步骤S1066。此外,当重发计数器的计数值未满3时(即不进行后退时),进入步骤S1074。
在步骤S1066中,判断现在的传输速度是否为2400位/秒。当现在的传输速度为2400位/秒时,由于不能再进行后退,所以发送DCN信号后断开线路(步骤S1068),并结束错误(步骤S1070)。另一方面,现在的传输速度不是2400位/秒时,进入步骤S1072,指定后退。
在步骤S1074中,发送包含是否具有重发起始行/后退信息的NSF信号。
在步骤S1076中,将计数NSF信号发送次数的计数器进行增量1后,转向图象信号的接收。
步骤S1078是当训练接收失败时,进行转移的程序块。当CFR信号发送后训练信号接收失败时,进行错误重发请求。但是,进行一次错误重发,在NSF信号发送后,训练信号接收失败的情况,与进行错误重发的情况和与发送NSF/DCN信号的情况是分开的。
也就是说,当发送端设备未正确地接收到NSF信号时(当发送端设备未发送训练用信号时,在步骤S1078中为YES,在步骤S1080中为YES时),进行NSF信号的重发。另一方面,在接收端设备中,当接收未成功时(在步骤S1078中为NO时),进行错误重发。此时,在步骤S1078中,SED=1表示判断训练用信号已到达。于是,在步骤S1078中,当检测出SED=1时(即训练用信号已到达时),进入步骤S1056。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8中,当未能检测出SED=1时(即训练用信号未到达时P,进入步骤S1080。
在步骤S1080中,判断是否前面已发送重发用的NSF信号。当前面已发送重发用的NSF信号时,进入步骤S1082。此外,当前面未发送重发用的NSF信号时,进入步骤S1056。
在步骤S1082中,判断NSF信号的重发是否已进行3次。当NSF信号的重发已进行3次时,在DCN信号发送后(步骤S1084),结束错误(步骤S1086)。此外,NSF信号的重发未进行3次时,进入步骤S1064后,进行NSF信号的重发。
§10 NSF信号的构成(见图17)
在接收端设备中,设有存储着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的存储区。于是,在预置时,存储着0101H数据。
译码器在每次检测EOL时,检验下面2个字节的数据,即行号码。于是,本次接收的行号码与上述正确接收的行号码相比,增量未满3时,可判断为接收图象是“良好”的。换言之,可判断为未满3行的图象错误的接收是“良好”的。在每次检测时,该行号码要存入存储器,并进行修改。另一方面,本次接收的行号码与上述正确接收的行号码相比,当其增量为3以上时,进行NACK信号的发送。在本实施例中,进行PIS信号(使462Hz信号连续维持3秒钟的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发生3行以上的图象错误时,可判断接收图象是不良好的,并进行错误重发的请求。因此,在PIS信号的发送后,利用300位/秒的信号,将重发起始行号和有无后退通知给发送端设备。
图17示出接收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的300位/秒信号的一个例子。在该图中,预置符是标志“0111 1110”模式的约1秒钟连续发送; FFH为地址数据; 13H为控制数据(按照由LSB的数据到MSB的数据顺序,向线路发送);20H为NSF的FCF(传真控制字段)。此外,其后发送的行号码是着眼于行号码以下9位的数据,即从行号码0到行号码511。关于此时发送的行号码,在各字节数据的MSB中不置1。例如,行号码0为OOH,OOH。
其次的字节数据表示有无后退。具体地说,当00H时不指定后退,当FFH时指定后退。
FGS为帧检验顺序,FLAG为标志顺序“01111110”。
在进行图象接收时的译码的情况下,EOL后续的2字节的数据(即行号)被忽略。
§11接收NACK信号(重发请求信号)后发送端设备的工作(见图18)
发送端设备通过读取手段来读取原稿的信息,并将其数据用编码器进行编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其编码数据加以调制,并向线路发送。此时,要监视NACK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PIS信号)。于是,当未检测山NACK信号时,进行图象信息的传输;当检测出NACK信号时,中断图象信息的传输。然后,转向300位/秒信号的接收。如前所述,在此300位/秒中,包含着重发起始的行号码(下9位)和后退有无的信息。
当发送端设备检测重发起始行号码时,检查发送端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地址、发送端设备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地址、REVRS(返向)标志和重发起始地址,并根据其结果进行各种控制。作为此控制的例子,可采取下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REVRS标志为0,当其发送端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比该设备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大时,发送端设备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大于重发起始地址。在图18A~18C中,表示视别重发起始地址后,进行重发的三种情况。其中所述的笫一种情况示于图18A。在此情况下,在发送端设备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行号码开始进行重发。
笫二种情况示于图18B。也就是说,REVRS(返向)标志 为1·发送端设备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大于该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发送揣设备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行号码开始进行重发。此时可以判断,发送端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大于重发起始地址时发生错误,不进行图象信息的传输,例如发送DCN信号等(以300位/秒),并断开线路。
第三种情况示于图18C。也就是说,REVRS(返向)标志为0,发送端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大于该没备中调制解凋举的指示器TMDPTR时,重发起始地址的指示器大于发送端设备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发送端设备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行号码开始进行重发。此外,在REVERS标志中置1。此时可以判断,发送端设备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大于重发起始地址时发生错误,不进行图象信息的传输,例如发送DCN信号等(以300位/秒),并断开线路。
当接收到进行后退的指示时,进行后退并传输图象信号。此外,继PIS信号之后,检测出DCN信号时,断开线路。结束错误。
§12发送端设备的方框图的说明(见图19和图20)
图19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的发送端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9中,2为进行循环保持的网络控制器NCU(Network Control Unit),为将电话网用于数据通信等之中,与其线路的终端相连后,进行电话交换网的连接控制,或者进行数据通道的转换。
2a为电话线路。
4为分离发送系统信号和接收系统信号的混合电路。信号线28a的发送信号通过信号线2b,并经过网络控制器2,发送给电话线路2a。此外,对方端传真设备发送来的信号经过网络控制器2后,输出给信号线4a。
6为检测接收机发生的重发请求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PIS信号)的电话。也就是说,引入信号线4a的信号,检测出重发请求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PIS信号)时,向信号线6a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另一方面,引入信号线4a的信号,未检测出重发请求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PIS信号)时,向信号线6a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8为接收电路,用以接收继重发请求信号之后,从接收端设备中发出的重发起始行号码和存在着有关后退信息的300位/秒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NSF信号,参照图(17),以及继重发请求信号之后发出的断开命令信号DCN(300位/秒信号)。该二进制信号接收电路8,在检测出NSF信号时,在信号线8a上产生脉冲,并同时向信号线8b输出重发起始行号码。然后,向信号线8d输出后退有无信息(0→不后退,1→后退)。此外,该二进制信号接收电路8,当检测出DCN信号时,在信号线8C上产生脉冲。
10为读出器,从发送原稿中读出主描线方向1行的图象信号,并形成表示白或黑工值的信号串。该读出器10是由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器件和光学系统构成的。在信号线12a上产生脉冲时,也就是说,有1行图象信号的读出要求时,读出1行图象信号,并向信号线10a输出双值化数据。
12为双缓冲电路,其功能是在一缓冲存储器内的图象信号进行编码期间,向另一缓冲存储器内写入下面行的图象信号。2个缓冲存储器分别称为BUF0(缓冲存储器0)和BUF1(缓冲存储器1)。当BUF0缓冲存储器内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12b(缓冲存储器0满)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当BUF0缓冲存储器内未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12b(缓冲存储器0满)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此外,当BUF1缓冲存储器内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12C(缓冲存储器1满)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当BUF1缓冲存储器内未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12C(缓冲存储器1满)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下述的控制电路30,在肯定缓冲存储器已满之后,通过向信号线30b输出的信号来指定下面应读出的缓冲存储器(信号线30b为信号电平“0”时,读出缓冲存储器0的数据;信号线30b为信号电平“1”时,读出缓冲存储器1的数据),然后,在信号线30a上产生脉冲(读出脉冲)
该双缓冲存储电路12将指定的缓冲存储器的数据输出给信号线12d。然后,当所指定的缓冲存储器的数据向信号线12d输出结束时,除去所指定的缓冲存储器的缓冲存储器满状态。也就是说,向信号线30b输出的信号电平为“0”(指定缓冲存储器0),在信号线30a上(读出)产生脉冲,当缓冲存储器的数据全部输出之后,除去缓冲存储器满0状态(即向信号线12b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此外,向信号线30b输出的信号电平为“1”((指示缓冲存储器1),在信号线30a上(读出)产生脉冲,当缓冲存储器的数据全部输出时,除去缓冲存储器满1状态(即向信号线12c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此外,双缓冲存储电路12,当缓冲存储器已空时,在信号线12a上产生脉冲,并由读出器10输入主扫描方向上的1行数据。在此情况下,将其数据存入空的缓冲存储器中,同时在存有数据的缓冲存储器满中置1。读出的数据交替地存入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
14是为了计数在行结束符号(EOL)之后所插入的行号码的计数器。当在信号线30c上产生脉冲时,将行号码置于0(8080H)。于是,每当信号线30d上产生脉冲时,便行号码的值进行增量。也就是说,行号码在0(8080H)的状态下,在信号线30d上产生脉冲时,行号码变为1(8081H)。以下相同。此外,表示行号码的2字节数据输出给信号线14a。
16为数据的输入输出电路,用以输入由信号线30e所输出的1行双值化数据以及向信号线16c上输出编码(在本实施例中为修改霍夫曼编码)数据。输入1行双值化数据后,当已编码的位数为8时,也就是说,1字节的编码数据已齐备时,在信号线16a上产生脉冲。另一方面,1行的编码全部结束时,在信号线16b上(结束)产生脉冲。当1行的编码结束时,最后的数据不满8位的情况下,剩余的数据为0,当数据8位齐备时进行处理。
18为FIFO存储器,用于存储行数据的读出编码数据。另一方面,调制解调器端读出该FIFO存储器中所存的数据,并经调制后送给线路。通过信号线30f到信号线30h3条信号线,将编码数据写入FIFO存储器。当信号线30f上(写)产生脉冲时,对应于信号线30g所输出的地址,存入由信号线30h输出的字节数据。此外,通过信号线30i、信号线30j、信号线18a3条信号线,读出FIFO存储器中所存的数据,在信号线30i上(读)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30j输出的地址数据输出给信号线18a。在本实施例中,FIFO存储器具有由8400H到AFFFH的地址。
20为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因此,当接收端发生接收错误时,发送端设备从发生错误的行号码开始进行重发。在发送端设备中,当从某行号码开始进行重发时,必须肯定其行号的数据是从EIFO存储器的哪个地址开始存储的,并将该数据存入该存储器中。利用信号线30k、信号线301、信号线30m,将“某行号码的数据是从FIFO存储器的哪个地址开始存储的”信号写入本存储器20中。在信号线30m上(写)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301的字节数据存入信号线30k所输出的地址中。此外,利用信号线30k、信号线30n、信号线20a,从本存储器20读出“某行号码的数据是从FIFO存储器的哪个地址开始存储的“信息”。
于是,在信号线30n上(读)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30k输出的地址数据输出给信号线20a,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器具有从C000H到C3FFH的地址,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构成如图20所示。
如图20所示,在地址C000H、C001H中,存储行号码0、512……的地址;在地址C002H、C003H中,存储行号码1、513……的地址;在地址C004H、C005H中,存储行号码2、514……的地址;以下同样,在地址C3FCH、C3FDH中,存储行号码510、1022……的地址;在地址C3FEH、C3FFH中,存储行号码511、1023……的地址。
22为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并一串行转换电路(以下简称为P/S转换电路)。该P/S转换电路22,当并行数据为空白时,在信号线22a上产生字节数据请求脉冲。在信号线22a上产生脉冲时,控制电路30将字节数据输出给信号线300。另一方面,P/S转换电路22输入信号线300所输出的字节数据,进行并一串行转换后,将其串行数据输出给信号线22b。
24为以众所周知的CCITT建议V27(差动相位调制)为基础进行调制的调制器。当该调制器24输入信号线22b的信号后,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输出给信号线24a。
26为发送电路,在信号线30p上产生脉冲时,将DCN信号(300位/秒的信号)发送给信号线26a。在DCN信号的发送结束时,该DCN信号发送电路26在信号线26b上产生脉冲。
28为加法电路,用以输入信号线24a的信号和信号线26a的信号,并将相加的结果输出给信号线28a。
30为控制电路,将在下述的§13和§14项目中进行详细说明。
§13发送端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的概略工作说明(见图21)
图19所示的控制电路30可进行以下所述的控制。但是,编码按照主程序进行处理,信号的传输按照中断程序进行处理。
按照该控制电路30的编码,即主程序中的控制过程如图21所示。首先,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和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置入存储着编码数据的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步骤S100)中。然后,判断1行主扫描行的图象信患的读出是否结束,即行缓冲存储器是否已满(步骤S102)。
当1行主扫描行的图象信息的读出结束时(即当行缓冲存储器满时),进入步骤S104。然后进行1行数据的读入(步骤S104)。如上所述,其中,缓冲存储器包括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和双缓冲存储器,由其中2个缓冲存储器交互进行数据的读出。
由各缓冲存储器读出数据之后,进行编码,并将其编码数据写入FIFO存储器(步骤S106)中。编码时的主要控制如以下各条所述。
1.将编码数据写入FIFO存储器。
2.将行结束符号(EOL信号)(写入FIFO存储器的数据为00H、80H)和行号码写入FIFO存储器。
3.在接收端设备中,发生接收错误时,在发送端设备中,从错误的行号码开始重发数据。为了实现这种重发,应进行以下的控制。
也就是说,在对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字节进行增量时,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绕过FIFO存储器一周,为使不过于接近而要进行控制。具体地来说,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接近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超过一定程度时,则使编码中断后进入等待状态。于是在等待时,检验是否检测出PIS信号。当检测出PIS信号时,进行NSF信号的接收。然后,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数据开始进行重发。当进行这种重发时,再次进行训练。这与从下述的步骤S108到步骤S112的控制是相同的。
4.当从某行号码进行重发时,必须肯定其行号码数据是从FIFO存储器的哪个地址开始存储的。将该信息存入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中。
于是,当某行的编码结束时,判断是否已检测出重发请求信号,即PIS信号(步骤S108)。当检测重发请求信号即PIS信号时,中断图象信息的传输,进行NSF信号的接收(步骤S110)。此时,当有后退的指示时,降低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度后,进行后退。此外,当接收到DCN信号时,结束错误。
其次,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置入重发起始地址(该信息存在于NSF信号中),并从数据开始进行重发(步骤S112)。
然后,判断一页原稿的编码是否已结束(步骤S114)。当一页原稿的编码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102。此外,当一页原稿的编码已结束时,进入步骤S116。
当一页原稿的编码已结束时,判断在双缓冲存储器中,是否剩余有尚未编码的数据(步骤S116)。当双缓冲存储器中剩余有尚未编码的数据时,返回步骤S102。此外,当双缓冲存储器中,未剩余有未编码的数据时,进入步骤S118,并将控制返回信号RTC(Return To Control)写入FIFO存储器中。
然后,排队等待FIFO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发送。于是,FIFO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发送结束后,仅等待1.5秒时间。此时,若SED=0,则进入后过程(步骤S122)另一方面,若SED=1,则从接收端设备发送PIS信号,因而转向PIS信号的检测,并进行错误重发(步骤S120)。此外,传输处理(即中断处理)包含下列的主要内容:
(1)对存贮于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内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向线路发送;
(2)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进行顺序增量;
(3)控制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使其不超过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
§14发送端设备中控制电路的详细工作说明(见图22和图23)
参照图22A~22L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控制电路30进行的控制过程(主处理即编码处理过程)。
首先,在步骤S128到步骤S144中,进行各种预置处理。
在步骤S128中,在表示编码的FIF0存储器内所存储的数据是否已全部发送的标志TRNEND中,置入0。
在步骤S130中,在控制存有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的指示器AGAPTR中,置入C000H。
在步骤S132中,在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中,置入8400H。
在步骤S134中,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8400H。
行号码每隔某一定行数(在本实施例中为1行)进行增量,该控制是由所谓LINCNT的计数器进行的。在步骤S136中,在该计数器LINCNT中,置入1。
在步骤S138中,在上述的REVRS标志中,置入0。
在步骤S140中,在表示编码是否结束的标志MHEMD中,置入0。
在步骤S142中,在表示现在从哪一个缓冲存储器开始读出数据的标志BAF中,置入0。当标志BAF为0时,从缓冲存储器0开始读出数据。此外,当标志BAF为1时,从缓冲存储器1开始读山数据。
在步骤S144中,预置行号码。
在从步骤S146到步骤S154中,判断缓冲存储器是否已满,即1行的读出是否结束。当缓冲存储器已满时,进入步骤S156。其中缓冲存储器的数据与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可以交互读出。
在从步骤S156到步骤S160中,从双缓冲存储器读出1行的数据,并输出给编码器。
在图22B所示的步骤S162到步骤S182中,为了从特定的行号码数据开始进行重发,关于特定的行号码数据究竞存贮在FIFO存储器的哪个地址里这一信息被存储在具有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中。此时,当行号改变时,将重发起始地址存入在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器内。
在步骤S162中,对每1行都进行行号码的增量控制。在从步骤S164到步骤S168中,将重发起始地址的低字节数据存入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内。
在步骤S170中,进行重发起始地址指示器AGAPTR的增量。在从步骤S172到步骤S176中,将重发起始地址的高字节数据存入重发起始地址的存储器内。在步骤S178中,进行重发起始地址指示器AGAPTR的增量。在步骤S180中,判断重发指示器AGAPTR是否进展到了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器的终端。于是,当重发指示器AGAPTR进展到重发起始地址存储器的终端时,在重发指示器AGAPTR中置入C000H(步骤S182)。
在图22C所示的步骤S184到步骤S188中,将00H存入FIFO存储器中。
在步骤S190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关于指示器TMHPTR的增量,叙述如下:
在从步骤S192到步骤S196中,将80H存入FIFO存储器内。
在步骤S198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
在步骤S200到步骤S216中,输入行号码,并将行号码存入FIFO存储器内。也说是说,在步骤S200中,输入行号码。在步骤S202到步骤S206中,将行号码的高字节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在步骤S208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
在图22D所示的步骤S210到步骤S214中,将行号码的低字节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在步骤S216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
在步骤S218到步骤S230中,将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
首先,在步骤S218中,判断1字节的数据是否已编码。当1字节的数据已编码时,输入其数据(步骤S220),并将1字节的编码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步骤S222到步骤S226)。在步骤S228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在步骤S230中,判断1行的编码是否已结束,当1行的编码未结束时,进入步骤S218。此外,当1行的编码结束时,进入步骤S232。
在图22E所示的步骤S232到步骤S238中,检验行号码是否要增量,当需要增量时,进行行号码的增量。此时,每1行都要进行行号码的增量。
在步骤S240到步骤S248中,判断是否已接收到重发请求信号即PIS信号。当接收到PIS信号时,进行NSF信号的接收,并输入重发起始行号码。于是,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地址的数据开始进行发送。此时,当有后退的指示时,降低传输速度。此外,当接收到DCN信号时,断开线路。并且,当经过某一定时间(例如30秒)后,也未能检测出NSF信号时,也要断开线路。
在步骤S250中,判断1页原稿的编码是否已结束。当1页原稿的编码已结束时,进入步骤S252。当1页原稿的编码末结束时,进入步骤S146。
在步骤S252和步骤S254中,判断哪一个缓冲存储器是否已满。当缓冲存储器0或缓冲存储器1中一个已满时,进入步骤S146。当缓冲存储器0和缓冲存储器1哪一个也未满时,进入步骤S256。
在图22F和22G所示的步骤S256到步骤S300中,将控制返回信号RTC(Return To Control)存入FIFIFO存储器内。
首先,在步骤S256到步骤S260中,将00H的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
在步骤S262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
在步骤S264到步骤S268中,将80H的数据存入FIFO存储器内。
在步骤S270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
在步骤S274到步骤S304(参照图22G)和步骤S1088到步骤S1128(参照图22H、22I)中,将13个向EOL内附加了行号码的信号存入FIFO存储器中。在本实施例中,EOL为连续11个0并有1个1的信号。
在步骤S1130中,由于编码已结束,所以在标志MHEND中置1。
在图22J所示的步骤S1132到步骤S1170中,等待存储器中所存的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全部发送出去。
当检测到PIS信号时,进行NSF信号的接收,并输入重发起始行号码。然后,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中,置入重发起始地址,并从其他地址的数据开始进行发送。此时,当有后退的指示时,降低传输速度。此外,当接收到DCN信号时,结束错误。并且,当经过30秒后也未能检测出NSF信号时,也要结束错误。
在从调制解调器发送RTC之后,即在TRNEND变为1后,经过1.5秒,若SED=0,则可判断图象传输已结束,并转向过程信号的发送。与此相反,经过1.5秒之后,若SED=1,则转向PIS信号的检索。于是,当在2秒以内检测出PIS信号时,进行错误重发。此外,当经过2秒后,也未检测出PIS信号时,判断图象传输已结束,并转向过程信号的发送。
图22k所示的步骤S306到步骤S326,是在发送中检测重发请求信号(即PIS信号),并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HPTR置于重发起始地址时的子程序(参照步骤S248、步骤S348、步骤S1166)。
如上所述,重发起始地址的置位如下所述:
1)REVRS标志为0时
1-1)TMHPTR>TMDPTR,同时,重发地址<TMDPTR;
1-2)TMHPTR>TMDPTR,同时,重发地址>TMHPTR(此时在REVRS中置1);
2)REVRS标志为1时
TMDPTR>TMHPTR,同时,重发地址>
TMHPTR将重发址郊置于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内(步骤S318),并进行返回(步骤S320)。除此之外,定为错误。
在图22L所示的步骤S328到步骤S354中,进行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的增量。
此时,在步骤S330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进行增量。于是,当TMHPTR的高字节未增量时,立即进行返回;当TMHPTR的高字节已增量时,进入步骤S334。
在步骤S334到步骤S338中,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绕过一周,并进行控制使之不过于接近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也就是说,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离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达到4096以上时,进行返回。此时,检验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是否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当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时,将84OOH置于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内。
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离开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未达到4096以上时,中断编码,并转入等待状态。在此等待时,判断(步骤S340)是否已检测出重发请求信号(即PIS信号)。于是,当已检测出PIS信号时,中断传输(步骤S342),并进行NSF信号的接收(步骤S344)。然后,输入重发起始行号(步骤S346),并将重发地址置于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HPTR内。
此时,当有后退的指示时,降低传输速度。此外,当接收到DCN信号时,断开线路。并且,当经过某一定时间(例如30秒)后,还未能检测出NSF信号时,也断开线路。
图23所示的流程图示出关于编码数据的传输处理(即中断处理理)的详细控制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在信号线22a上产生脉冲(即字节数据请求脉冲)时,执行该中断处理。
其中,主要的控制是顺序读出FIFO存储器中所存的数据(步骤S370到步骤S376)、向P/S转换电路进行输出(步骤S380到步骤S386、步骤S390到步骤S396)。此时,进行控制以使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不超过编码器的指示器。也就是说,在编码数据的发送中,检测00H、8OH的数据时,如前所述,当编码器的指示器TMHPTR不超前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未一定量时,发送填充信号,并等待进行编码(步骤S380到步骤S392、步骤S404到步骤S410)。其中当MHEND为1时(即1页原稿的编码全部结束时)不在此范围之内。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时,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TMDPTR置入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8400H(步骤S398、S400)。
此外,当编码全部结束(MHEND=1),调制解调器将编码数据全部发出(TMHPTR=TMDPTR)时(步骤S361),将1置入TRNEND内(步骤S366),并通知主处理程序(编码处理程序),编码数据的传输已全部结束。
§15接收端设备的方框图结构(见图24)
图24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接收端结构的方框图。
关于进行错误重发的条件和进行后退的条件,以上已详细叙述,因此,这里不加叙述。下面仅叙述关于转入实际图象信号的接收之后的处理问题。
在图24中,40为与图19所示的2相同的网络控制器(NCU)。此外,40a表示电话线路。
42为与图19所示的4相同的混合电路。信号线54a发送的信号通过信号线40b,并经过网络控制器40,发送给电话线路40a。此外,对方端传真设备发送来的信号经过网络控制器40之后,输出给信号线42a。
44为输入信号42a的信号并检测是否有信号的电路。当接收-43dBm以上的信号时,向信号线44a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当接收-43dBm以下的信号时,向信号线44a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46为以众所周知的CCITT建议V27(差动相位调制)为基础,进行解调的解调器。解调器46输入信号线42a的信号后进行解调,并将解调数据输出给信号线46a。
48是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的串一并行转换电路(以下简称S/P转换电路)。当8位的并行数据齐备时,该S/P转换电路48将在信号线48a上产生脉冲,并将接收数据输出给信号线48b。控制电路66根据检测出该信号线48a上巳产生脉冲来确认已接收到1字节的数据。
50为当信号线66b上产生脉冲时,向信号线50a发送NSF信号(参照图17)的电路。在NSF信号中含有行号码。在此行号码中,含有信号线66a的输出值。在NSF信号中,含有后退的信息。该后退的信息被输出到信号线66h中。于是,当信号线66h为“0”电平时,不进行后退的指示;当信号线66h为“1”电平时,进行后退的指示。当NSF信号的发送结束时,NSF信号发送电路50将在信号线50b上产生脉冲。
52为发送重发请求信号(即在本实施例中为PIS信号)的电路。换言之,是在信号线66C上产生脉冲时,向信号线52a发送PIS信号(发送3秒钟的462Hz信号的电路。当PIS信号的发送结束时,在信号线52b上产生脉冲。
54为输入信号线50a的信号和信号线52a的信号后,将其相加结果输出给信号线54a的加法电路。
56为将对方端传真设备送来的数据进行解调后,将其解调数据存储起来用的FIFO存储器。该FIFO存储器与发送端的FIFO存储器(参照图19的18)相同。
另一方面,译码器读出该FIFO存储器内存储的数据,进行译码,并经过双缓冲存储电路62进行记录。利用信号线66c到信号线66e,将解调数据写入FIFO存储器内。在信号线66c上(写)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66e输出的字节数据存入信号线66d输出的地址内。
此外,通过信号线66f、信号线66g、信号线56a3条信号线,读出FIFO存储器内所存储的数据。在信号线66f上(读)产生脉冲时,将信号线66g输出的地址数据输出给信号线56a。在本实施例中,FIFO存储器的地址为84OOH到AFFFH。
58为存储着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的行号码存储器。当向该行号存储器58内写入行号码时,将行号码输出给信号线66h,并在信号线66i上(写)产生脉冲。另一方面,在读出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的情况下,在信号线66j上(读)产生脉冲时,将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输出给信号线66h。
60为从FIFO存储器读出解调数据后,将译码数据输出给信号线60c的译码器。当1字节的解调数据的译码准备结束时,在信号线69a上产生字节数据请求脉冲。当其脉冲已产生时,时间控制电路66从FIFO存储器读出1字节的解调数据,并输出给信号线66k。当1行的译码结束时,译码器60在信号线60b上产生脉冲。然后,将1行的译码数据输出给信号线60c。
62为双缓冲存储电路,其作用是在记录一缓冲存储器内的图象信号期间,在另一缓冲存储器内写入下一行的图象信号。该缓冲存储器与发送机的双缓冲存储器(参照图12)相同。两个缓冲存储器称为BUFO(缓冲存储器0)和BUF1(缓冲存储器1)。在BUFO缓冲存储器内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62a(缓冲存储器0满)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在BUFO缓冲存储器内未装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62a(缓冲存储器0满)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此外,在BUF1缓冲存储器内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62b(缓冲存储器1满)输出信号电平“1”的信号。在BUF1缓冲存储器内未填满图象数据时,向信号线62b(缓冲存储器1满)输出信号电平“0”的信号。
下述的控制电路66,在确认缓冲存储器为空的之后,指定应向何缓冲存储器内写入数据(即信号线66m为信号电平“0”时,向缓冲存储器0内写入数据;信号线66m为信号电平“1”时,向缓冲存储器1内写入数据);然后,将记录数据输出给信号线66n,并在信号线661上(写)产生脉冲。
双缓冲存储电路62将1置入被指定缓冲存储器的缓冲存储器满状态内。
另一方面,当某缓冲存储器内所存储的行数据的记录结束时,记录装置64在信号线64a上产生记录请求脉冲。
此外,当双缓冲存储电路62已检测出记录请求脉冲时,在缓冲存储器内已装满数据的情况下,将记录数据输出给信号线62c。当缓冲存储器的数据全部输出给记录装置64时,除去对应于缓冲存储器的缓冲存储器满状态。此时,所用缓冲存储器是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交替进行的。
64为记录装置,当记录准备结束时,在信号线64a上产生记录请求脉冲。然后,将信号线62c所输出的记录数据输入其中,并进行记录。
66为控制电路,在下述§16中对其工作加以详细叙述。
§16接收端设备中的控制电路的工作说明(见图25和图26)
图24所示的控制电路66进行下述控制。
传输数据的接收按上述的中断程序进行,而编码按主程序进行。
为了进行数据的接收,每当信号线48a上产生脉冲时,输入1字节的数据,并存入FIFO存储器内。此时,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进行顺序增量。另一方面,当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时,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置于FIFO存储器的前端。此时,将1置入REVRS标志内。
图25为表示解调数据接收(即中断处理的详细控制过程流程图。
在信号线48a上产生脉冲时,开始中断处理(步骤S600)在步骤S602到步骤S606中,输入解调数据,并存入FIFO存储器内。
在步骤S608中,将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进行增量。
在步骤S610中,判断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是否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当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时,将84OOH置入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内,然后将REVRS标志置于1。
主处理(译码处理)过程的主要处理内容,首先是检索行结束符号EOL。EOL后续的2字节表示行号码。当行号码与上次相比增量不满3时,可判断为图象接收良好。此时,每当接收新的行号码时,行号码要进行修改。因此,当行号码比上次超过3以上时,可判断为图象接收不良。然后,将PIS信号和含有重发起始行号码的NSF信号发送给发送端设备。如上所述,此时进行后退等的控制。然后,在接收端设备中,从其行号码开始进行接收。
当图象数据的接收正确时,每当备齐1行的图象数据,就输出给双缓冲存储器,并进行记录。向双缓冲存储器的输出是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交替进行的。
当编码器的指示器到达FIFO的终端时,将编码器的指示器置于FIFO的始端。此时,将REVRS标志置于0。
图26A~图26D为详细表示译码处理过程(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所示的步骤S620到步骤S630表示各种预置。
在步骤S620中,将8400H置入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内。
在步骤S622中,将8400H置入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内。
在步骤S624中,将1置入标志BAF(现在标志对哪个缓冲存储器,存储记录数据)内。
在步骤S626中,将0置入标记REVRS内,该标志表示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从FIFO的终端返回到始端。
在步骤S628到步骤S630中,将行号码进行预置(置于0101H)。
在步骤S632到步骤S640中,判断是否已查找到EOL。当查找到EOL时,进入步骤S642。
在步骤S634到步骤S638中,从FIFO存储器输入1字节的解调数据。
在步骤S640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进行增量。关于这点将在后面叙述(参照步骤S720到步骤S734)。
在步骤S642或步骤S654中,判断是否已检测出控制返回信号RTC信号。在步骤S642中,判断是否具有RTC信号的可能性,即判断EOL后续的2字节数据忽略后的数据是否为EOL。当具有RTC信号的可能性时,通过步骤S644到步骤S652来判断是否已检测出RTC信号。当检测RTC信号时,结束图象接收(步骤S564)。此时,作为RTC信号的检测,例如,在“EOL”后面连续11个“0”之后,检测出2次“1”。在此情况下,每次检测EOL时,都忽略其后续的2字节数据。
在步骤S644或步骤S648中,从FIFO存储器输入1字节的解调数据。
在步骤S650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进行增量。此时,当没有RTC信号的检测可能性时,即当检测出EOL后续的2字节数据忽略后的数据不是EOL时,进入步骤S656。
在步骤S656中,输入EOL信号后续的2字节数据,即本次接收到的行号码。在步骤S658、步骤S660中,输入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
在步骤S662中,判断本次接收到的行号码是否比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超过3以上,也就是说,判断是否已发生图象接收错误。当本次接收到的行号码比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大于3以上时,也就是说,已发生图象接收错误时,进入步骤S698。
当本次接收到的行号码比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未大于3时,即在图象接收良好时,进入步骤S664。
在步骤S664和步骤S666中,将本次接收到的行号码存入行号码存储器58内。
在图26B所示的步骤S668到步骤S680中,输入解调数据,进行译码,并成为1行的记录数据。
在步骤S668到步骤S672中,从FIFO存储器输入1字节的解调数据。在步骤S674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进行增量。
当译码器请求字节数据时(步骤S676),向译码器输出1字节数据(步骤S678)。然后,在步骤S680中,判断1行的译码是否结束。当1行的译码还未结束时,进入步骤S668。与此相对应,当1行的译码结束时,进入步骤S682。
在步骤S682中,输入1行的编码数据,选择适当的缓冲存储器后,输出给该缓冲存储器(步骤S684到步骤S696)。当将1行的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内时,交替选择缓冲存储器0、缓冲存储器1。然后,进入步骤S632,并进行下一行的译码。
当图象接收不良时,进入图26c所示的步骤S698。首先,发送PIS信号(步骤S698到步骤S700),使发送端设备的传输中断。然后,将在正确接收到的最新行号码加1之后的行号码置入NSF信号内,进行NSF信号的发送(步骤S702到步骤S706)。此时,如上所述,后退等的控制也一起进行。然后,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内置入8400H,在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内置入8400H,在BAF内置入1,在REVRS内置入0,进行各种预置,并再次进行图象接收。
在图26D所示的步骤S720或步骤S734是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的增量子程序。当将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进行增量时,必须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调制解调器的指示器RMDPTR(步骤S722到步骤S724)。
在步骤S726中,将编码器的指示器RMHPTR进行增量。当编码器的指示器到达FIFO存储器的终端时,在编码器的指示器中置入FIFO存储器的起始地址,在REVRS标志中置入0(步骤S728到步骤S732)。
此外,在进行控制时还有各种定时器在工作,例如,当成为超时情况时,断开线路。
§17其它的实施例
在构成具备自动发送功能的传真设备的情况下,在图象传输失败时,也能进行控制,以便选择其它线路进行自动发送。
此外,在至今所述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原稿图象分割成多行信息,以分割成的每个信息组的大量区域所获得的区域信息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输。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采用按照以往的HDLC过程的信息组传输方式,所以在发生传输错误时,也能从适当的行开始进行错误图象的重发。因此,还可以任意设定容许的错误次数,并且,既使对于线路的延迟,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错误重发。
此外,由于几乎可以挪用以往的编码方式,所以也容易实现。
再有,采用本实施例,当通过发送端的调制解调器顺序地发送编码数据时,通常可以存储已发送的数据达到某一定字节数以上,因此,可以根据该字节数来决定容许的线路延迟。也就是说,由于增加该字节段,在线路的延迟较长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错误重发。
在“以往技术”方面,为了解除上述项目“§3.3由于通信线路所具有的传播延迟特性的影响”中有关的问题,这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由于不采用符合以往的HDLC过程的信息组传输方式,所以在发生传输错误时,也能从适当的行开始进行错误图象的重发。因此,可以任意设定容许的错误次数,并且,既使对于线路的延迟,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错误重发。
再有,由于在接收端可以任意改变认识接收错误发生的判断标准,所以还可以得到如下格外效果:
(1)即使在一个区域内发生接收错误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接收图象是不良的,并可进行重发,因此,在接收的记录图象中可以达到完全无错误的程度。
(2)若列举接收机端识接收错误发生的判断基准,可以规定为“发生3行以上的错误时”,因此,仅当发生3行以上的接收错误时,才判断接收图象是不良的,并进行重发,对于2行以下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
(3)相应于字符的大小等图象的种类,可以改变判断基准。
这样,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中的问题,即“§3由于利用HDLC帧结构进行错误重发而产生的问题,§§3.1对线路错误的影响,§3.2发生错误的位位置的影响”。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得到如下所述的较具体的效果。
ⅰ)关于对线路错误的影响
由于采用修改霍夫曼编码和修改里德编码在“EOL”(行结束符号)之后附加行号码,所以在接收端,可任意设定重发请求的条件件。例如,在接收端,当仅发生1行的错误时,判断为接收良好;当发生2行以上的连续错误时,可重新进行重发请求。
为了进行这样的重发请求,必须改变如下所述的条件:
a)在发送端,每1行都发送行号码,在接收端改变应该判断为接收图象不良的算法。
b)在发送端,对数行分配同一行号码。于是,通过改变表示该数行的数值,可使重发条件改变。
通过改变上述各种条件,可以任意设定连续的容许错误行。
特别是在利用电话线路的传真中,难以使错误行为零。因此,容许一幅接收图象附带数行或数十行的错误。也就是说,即使接收图象发生数行或数十行错误,也可判断为接收图象良好。从这个观点来说,根据对稳定状态下线路状况的训练、TCF,可以进行判断,并可选择适合该线路的传输速度。根据这种判断,可将稳定状态下的接收图象作为相当良好的图象,但当脉冲性噪声等附加在线路上时会发生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错误重发方式中,当错误的发生次数较少时,不进行重发请求而进行接收,当脉冲性噪声附加在线路上时,发生错误群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重发请求。这样一来,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重发。
ⅱ)关于发生错误的位位置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错误重发方式中,可以从所希望的区域开始进行重发。也就是说,在图3所示(A)部分的数据中发生错误时,还可以从该(A)部分的数据前头开始进行重发。与此对应,在根据以往的HDLC帧进行信息组化的情况下,必须从(B)处的数据开始进行重发。这样,当在接收图象中发生错误时,还可以从其错误的发生区域开始进行重发,而不必重复传输数据。
ⅲ)由于通信线路所具有的传输延迟特性所造成的影响
在按照本发明进行错误重发的情况下,由于不将数据进行信息组化,所以当线路所固有的延迟时间较长时,也可以进行重发。
ⅳ)关于编码的容易程度
由于将继上述“EOL”之后的一定长度的位定义为行号码,所以可原封不动地使用以往的编码、编码技术,可以容易地实现有关本发明的编码。在“以往技术”方面,这可以消除上述项目“§3.4编码的困难程度”中的缺点。
此外,当通信对方未能正确接收到训练用信号时,也可以进行数据的重发,可以得到这种从来未有的特别效果。
也就是说,若以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作为一实施例,则在进入图象信号之前发送的训练信号的接收方式之后,通过信号有无检测手段、有效信号检测手段,可以判断训练接收是否已正确进行,当该训练接收未正确进行时,从发送端进行错误重发。
因此,即使在训练接收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错误重发。
这样,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2关于训练信号的接收失败时的处理”中的缺点。
此外,当错误数据的重发次数超过规定值时,可以进行后退,因此,可以消除无用的后退,从而可缩短传输时间。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传真设备)中,可以得到下述的具体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某一定区域数(例如3行)以上的接收错误时,进行错误重发,当其重发次数超过某一定次数n(例如3次)时,后退(降低传输度)后进行传输;但在发生规定区域数(例如3行)以上的错误情况下),当已接收一定信息量b位(例如127字节=127×8位)以上的正确数据时,也可预置记录上述重发次数的计数器。
因此,即使当线路处于稳定状态时,所产生的脉冲性噪声(例如,在1页原稿的传输中已发生3次)等已发生规定次数,也能消除自动进行无用后退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从上次进行错误重发开始到下次进行错误重发之间,当已接收某一定量以上的正确数据时,判断为没有后退的必要,可以消除无用的后退。在“以往技术”方面,这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1关于后退”中的缺点。
此外,在进入图象接收方式后的规定期间内,当未能检测出行结束符号(EOL)时,可以进行错误重发,因此,即使在训练接收成功,但解调数据未能正确解调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错误重发。
这样,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3关于未能检测出EOL时的处理”中的缺点。
此外,可以根据操作员的意志来适当选择错误重发方式,因此,在考虑发送原稿的种类和通信对万所具有的功能等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图象通信。
在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设备中,除了上述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可得到下述实施例特有的效果。
(1)在具备错误重发功能的传真设备中,通过将发送端设备的起动按钮连续按压某一定时间以上(例如2.5秒以上)的办法,可以选择错误重发方式。
(2)尽管按照发送端设备来选择错误重发方式,但在接收端设备不具备错误重发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从低速的传输速度(例如4800位/秒)来开始图象传输。也就是说,在错误重发方式的选择状态下,以高速的传输速度(例如9600位/秒)进行图象传输时,错误的发生概率较高,因此,最初适合用低速的传输速度来开始图象传输。
(3)这样,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6关于错误重发方式的选择”中的缺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识别训练接收的失败原因,所以可实现高效率的图象信息传输。
尤其是,可以得到下述实施例特有的效果。
(1)在具备错误重发功能的传真设备中,当进行错误重发时,由接收端设备发送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然后,进入由发送端设备发送来的图象信号的接收方式,但当训练接收未成功时,可以判断发送端是否正确接收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即发送端未发送训练信号),或者可以判断接收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由发送端设备发送的训练信号。
(2)在该判断中,当已判明发送端设备未能正确接收由接收端设备发送的重发起始等的指示信号时,接收端设备可以重新发送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
(3)这样,当发送端设备未能正确接收由接收端设备发送的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时,接收端设备还能再次发送指示信号,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图象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4)并且,当由接收端设备发送3次指示信号后,而由发送端设备也未发送训练图象信号时,发送DCN信号,并结束错误。
(5)因此,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5关于重发起始行等的指示信号发送后的处理”中的缺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结束图象信号的发送时,进行规定期间的等待,在肯定接收端未发生错误之后,可以进行过程信号的发送,因此,即使在图象信号的结束部分发生错误,也可进行错误重发。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国际线路等远程通信线路上产生的延迟和发送端PIS信号(NACK信号)的检测时间结合起来考虑。
这样,在“以往技术”方面,可以消除上述项目“§4.4关于图象信号的发送结束时的处理”中的缺点。
如上所述,若按照本发明,则可确实地进行错误重发方式的选择,并可高效率而恰当地进行重发。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应用的变形。

Claims (2)

1.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
根据来自接收端的信号判断接收端功能的判断装置;
响应于重发请求信号而重发接收端未能收到的数据的重发装置;
其特征还包括:
用来指定上述重发装置中的重发模式的手动指定装置;以及
根据上述手动指定装置的指定以及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来选择是否便上述重发装置工作的选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为:当上述手动指定装置指定重发模式以及判断装置判断接收端有重发模式时,上述选择装置便重发装置工作。
CN91101085A 1985-02-28 1991-02-22 数据发送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1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363/85 1985-02-28
JP60037368A JP2572028B2 (ja) 1985-02-28 1985-02-28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
JP37361/85 1985-02-28
JP37367/85 1985-02-28
JP60037361A JPH0646769B2 (ja) 1985-02-28 1985-02-28 画像通信装置
JP37368/85 1985-02-28
JP37366/85 1985-02-28
JP60037367A JPH0787523B2 (ja) 1985-02-28 1985-02-28 画像通信装置
JP60037366A JP2572027B2 (ja) 1985-02-28 1985-02-28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60037362A JPH0666869B2 (ja) 1985-02-28 1985-02-28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7362/85 1985-02-28
JP60037363A JP2503203B2 (ja) 1985-02-28 1985-02-28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98686101893A CN86101893A (zh) 1985-02-28 1986-02-27 数据通信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198686101893A Division CN86101893A (zh) 1985-02-28 1986-02-27 数据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27A CN1056027A (zh) 1991-11-06
CN1046177C true CN1046177C (zh) 1999-11-03

Family

ID=2756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11010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177C (zh) 1985-02-28 1991-02-22 数据发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6232B2 (ja) * 2004-07-09 2011-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9142A (en) * 1976-08-20 1979-04-1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n error control techniqu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9142A (en) * 1976-08-20 1979-04-1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n error control techni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27A (zh) 1991-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6101893A (zh) 数据通信设备
CN1201559C (zh) 图象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179280C (zh)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发送装置及其方法
CN1154880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282096C (zh) 网络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接收处理方法
CN2697728Y (zh) 具有图像数据存储功能的图像装置
CN1278527C (zh) 无线局域网设备
CN1221122C (zh) 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
CN1236379C (zh) 来自可移动型存储媒体的图像输出装置
CN1131624C (zh) 短信元复用atm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CN101052083A (zh) 图像处理器
CN1681288A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数据产生和传输方法及其程序
CN1309200C (zh) 数据传送装置及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及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252646C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26341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19026C (zh) 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770773A (zh) 网络系统、目录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CN1283469C (zh) 成像控制方法
CN1119013C (zh) 通讯装置
CN1046177C (zh) 数据发送设备
CN1115537A (zh) 图像记录设备及其方法
CN1097384C (zh) 传真机
CN1252670A (zh) 图像通信设备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236515A (zh) 发送与接收的装置与方法以及传输的系统与方法
CN1323108A (zh) 能够进行高速调制解调信号传送的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