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5238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5238B
CN104615238B CN201410806501.9A CN201410806501A CN104615238B CN 104615238 B CN104615238 B CN 104615238B CN 201410806501 A CN201410806501 A CN 201410806501A CN 104615238 B CN104615238 B CN 104615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module
user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parameter
eye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6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5238A (zh
Inventor
武永贵
蔡志艺
王余良
傅兴城
陈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065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5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5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5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on, e.g. refractometers, skia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所述发光单元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的终端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包括穿戴式电子设备,比如智能眼镜,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但是,有些智能眼镜的使用者本身还需要佩戴近视眼镜,那么这些使用者就会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的同时再佩戴智能眼镜,这样,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光单元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液晶;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发光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采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处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相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液晶;
相应的,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能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示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穿戴式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穿戴式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发光单元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步骤102: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步骤103: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所述眼球的屈光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眼角膜21、房水22、晶状体23、玻璃体24、视网膜25。当平行的光线,即图2中的虚线,射入瞳孔时,经过上述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最终射入视网膜。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其中,所述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光路与入射光的光路是相同的同样如图2中虚线展示。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步骤302:所述发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步骤303: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步骤304: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步骤305: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眼底照相机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步骤402:所述发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步骤403: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步骤404: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步骤405: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眼底照相机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所述调整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方法可以为:在智能眼镜的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上方的镜框处,设置一个旋钮,当获取到第一状态参数之后,通过第一状态参数计算出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目标距离;获取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初始距离;计算所述初始距离与所述目标距离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发出第二指令,通过第二指令控制所述旋钮调整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上方的镜框,使得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距离,最终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步骤502:所述发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步骤503: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步骤504: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步骤505: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眼底照相机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中具体包括有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共同组成的第一状态参数。
所述第一光学材料可以为弹性光学材料。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的方法可以为:首先提取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中的一个眼球对应的屈光参数,根据该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目标屈光度数,根据所述目标屈光度数调整对应的第一镜片模组中设置的弹性光学材料的度数,使得该第一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再次,提取另一个眼球的屈光参数,根据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第二镜片模组的目标屈光度数,通过调整第二镜片模组中设置的弹性光学材料的度数,使得第二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步骤602:所述发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步骤603: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步骤604: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步骤605: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眼底照相机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中具体包括有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共同组成的第一状态参数。
所述第二光学材料可以为液体材料,所述液体材料可以为液晶材料。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的方法可以为:首先提取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中的一个眼球对应的屈光参数,根据该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目标屈光度数,根据所述目标屈光度数确定需要向第一镜片模组施加的电压,通过该电压使得第一镜片模组中的液晶材料的密度改变,使得该第一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再次,针对第二镜片模组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使得第二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
进一步的,本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比如,当液晶施加电压的时候,根据电压的大小将液晶的排列方向改变为接近垂直方向,如此,就能够减少透光率,减少使用者的瞳孔接收到的光线信息,从而提升使用者的环境适应性。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发光单元71,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采集单元72,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处理单元73,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71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72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所述眼球的屈光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晶状体、房水、玻璃体、视网膜,此外还有角膜未在图中示出。
所述采集单元,即眼底照相机,具体用于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提升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保证了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发光单元81,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采集单元82,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处理单元83,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定位单元84,用于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相应的,所述发光单元8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发光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采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
处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定位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相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这里,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
所述发光单元可以为发射红外光的单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单元可以为一个具备摄像功能的单元,获取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的方式可以为:开启定位单元,通过定位单元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与预设的眼部模型进行对比,判断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有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如果有,则根据采集到的图像确定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如果没有,则停止操作,或者,控制定位单元向指定方向便宜指定距离之后,再次采集图像,直至采集到使用者的瞳孔的图像为止。
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携带有所述使用者的瞳孔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发光单元发射光线的指令。
所述采集单元可以为眼底照相机。
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其中,屈光度的形成是由于眼球的屈光系统。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的方法可以为:眼底照相机检测红外光在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光线在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为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对光线进行折射传输之后,呈现在视网膜处;采集单元通过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确定成像。
优选地,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的方法可以为:通过检测光线在眼底视网膜上的成像与预设信息之间的差距,计算得到屈光度;所述预设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标准成像。
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所述调整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方法可以为:在智能眼镜的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上方的镜框处,设置一个旋钮,当获取到第一状态参数之后,通过第一状态参数计算出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目标距离;获取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初始距离;计算所述初始距离与所述目标距离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发出第二指令,通过第二指令控制所述旋钮调整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上方的镜框,使得第一镜片模组与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距离,最终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所述第一光学材料可以为弹性光学材料。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首先提取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中的一个眼球对应的屈光参数,根据该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目标屈光度数,根据所述目标屈光度数调整对应的第一镜片模组中设置的弹性光学材料的度数,使得该第一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再次,提取另一个眼球的屈光参数,根据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第二镜片模组的目标屈光度数,通过调整第二镜片模组中设置的弹性光学材料的度数,使得第二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
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所述第二光学材料可以为液体材料,所述液体材料可以为液晶材料。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首先提取使用者两个眼球的屈光参数中的一个眼球对应的屈光参数,根据该屈光参数确定对应的目标屈光度数,根据所述目标屈光度数确定需要向第一镜片模组施加的电压,通过该电压使得第一镜片模组中的液晶材料的密度改变,使得该第一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再次,针对第二镜片模组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使得第二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达到目标屈光度数。
进一步的,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液晶;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比如,当液晶施加电压的时候,根据电压的大小将液晶的排列方向改变为接近垂直方向,如此,就能够减少透光率,减少使用者的瞳孔接收到的光线信息,从而提升使用者的环境适应性。
下面例举一个场景以及对应的公式用于计算屈光度:假设场景为利用组成椭圆的光点向眼球的屈光系统发出光线;然后通过采集单元获取到反射回来的光电组成的椭圆;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k1*Δd;C=k1(l1-l2);A=θ。其中,Δd为成像直径与预设的直径之间的差值;k1为预设的系数,可以表征像素对应的屈光度值;l1表示椭圆的长轴,l2表示椭圆的短轴,θ表示长轴对应的角度。
图9给出了穿戴式电子设备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且相对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的情况;其中,固定部件91即为眼镜框。图10则表示出了采集单元1001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从图10俯视看下去,仅能够看到采集单元1001,实际上处理单元以及定位单元均位于采集单元所在物理位置处。采集单元1001通过沿着双箭头发出光线并且采集从使用者的瞳孔反射出的光线来确定使用者的眼球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通过处理单元确定第一状态参数,通过第一状态参数确定屈光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自动的向使用者瞳孔发出光线,然后获取到光线在使用者眼球的视网膜上的成像,进而根据成像计算得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确定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从而,能够调整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屈光度数,并且保证了调整镜片屈光度数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穿戴式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固定部件与镜片模组、发光单元和采集单元连接;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光单元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眼底照相机;
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定位单元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所述发光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液晶;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
8.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固定部件,用于当使用者佩戴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发光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头部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采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获取到所述光线在所述使用者的眼球的视网膜处的成像;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眼底照相机;
处理单元,与固定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成像,确定所述使用者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镜片模组的参数,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所述眼球的第一状态参数具体为眼球的屈光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使用者瞳孔的位置,生成第一指令;
相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向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发射光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模组包括:第一镜片模组以及第二镜片模组;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第一镜片模组与所述第二镜片模组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距离,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模组具备第一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焦距,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第二光学材料;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参数,调整所述镜片模组中所述第二光学材料的密度,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屈光度数。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组中具备液晶;
相应的,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使用者眼部的第二特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确定第二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二状态参数,调整控制所述镜片模组的液晶的电压,改变所述液晶的排列方向,以调整所述镜片模组的透光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特征为所述使用者的瞳孔变化信息。
CN201410806501.9A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615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6501.9A CN104615238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6501.9A CN104615238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238A CN104615238A (zh) 2015-05-13
CN104615238B true CN104615238B (zh) 2018-07-03

Family

ID=5314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6501.9A Active CN104615238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5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6882A (zh) * 2016-12-30 2017-05-10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其调节参数确定方法
CN107307981B (zh) * 2017-06-21 2020-03-27 常州快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260506B (zh) * 2017-06-21 2020-01-14 常州快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眼动的3d视觉训练系统、智能终端及头戴设备
CN108881722B (zh) * 2018-07-05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拍摄方法及智能眼镜、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860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透镜系统
CN201251647Y (zh) * 2008-08-20 2009-06-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器
CN103424891A (zh) * 2013-07-31 2013-12-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方法
WO2014160503A1 (en) * 2013-03-13 2014-10-02 Aliphcom Social data-aware wearable display system
CN104111530A (zh) * 2014-06-30 2014-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860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透镜系统
CN201251647Y (zh) * 2008-08-20 2009-06-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器
WO2014160503A1 (en) * 2013-03-13 2014-10-02 Aliphcom Social data-aware wearable display system
CN103424891A (zh) * 2013-07-31 2013-12-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4111530A (zh) * 2014-06-30 2014-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238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518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ugmenting or enhancing vision
CN103439801B (zh) 视力保护成像装置及方法
JP6106684B2 (ja) 高分解能視線検出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461523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US20170123233A1 (en) Continuous Autofocusing Eyewear
CN106019589A (zh) 一种自动调整光学系统的近眼显示装置
CN206906702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
CN106874895A (zh) 一种视线追踪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8524210A (zh) 智能变焦眼镜及其工作方法
CN106388770A (zh) 具有带睁眼提示和数据记录功能的闭眼传感器的电子式眼科镜片
CN107850793A (zh) 控制用于可调节视力矫正的镜片
CN104020579A (zh) 具有发射器-检测器对传感器的电子式眼科透镜
JP2013541730A (ja) 電子活性眼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11537B (zh) 一种功能眼镜系统
CN106019588A (zh) 一种可以自动测量瞳距的近眼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7307981B (zh) 头戴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JPWO201918780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054386A (zh) 一种自适应近眼显示装置
CN105431765A (zh) 焦距调节
CN106265005A (zh) 一种新型眼保健仪及应用方法
CN110664595A (zh) 一种视觉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04657722A (zh) 眼部参数检测设备
CN214122599U (zh) 智能眼镜
CN110433062A (zh) 一种基于动态视频影像的视功能训练系统
US20170188896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accommodation demand detection in an artificial accommod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