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4761B -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4761B
CN104614761B CN201310537806.XA CN201310537806A CN104614761B CN 104614761 B CN104614761 B CN 104614761B CN 201310537806 A CN201310537806 A CN 201310537806A CN 104614761 B CN104614761 B CN 104614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point
block
current block
queue
seismic horiz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78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4761A (zh
Inventor
陈茂山
白雪莲
郝彦国
崔京彬
幸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5378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4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4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工区大小,将上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将地震工区中大于零的层位值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上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三维地震层位进行空间自动追踪时计算机内存消耗大的技术问题,在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确度的前提下,减少了超大规模三维地震工区层位自动追踪过程中的计算机内存消耗,提高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中,根据地震反射特征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地层的构造信息是地震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特别是层位解释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此项工作常常占到整个地震资料解释与分析工作的50%-80%。因此,基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层位自动识别与解释(简称为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或层位追踪)非常重要。
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是现代地震资料解释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直接体现了一个解释系统在构造解释中的能力和效率。一个好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构造解释的效率,提高解释精度,将地质综合研究人员的精力从繁琐的层位拾取中解放出来,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储层预测中。
层位自动追踪的方法及技术有很多,按照工区类型可分为二维层位自动追踪和三维层位自动追踪,按照追踪方式可分为剖面追踪和空间追踪。对于二维地震层位自动追踪和剖面追踪方式来说,所耗费的内存不大,但三维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所耗费的内存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一个由1000条主测线,1000条联络线所组成的中等规模的三维地震工区,如果每个地震道长度为4秒,采样间隔为1ms,存储格式为4字节浮点数,则整个三维地震数据约为15.26GB,无论从内存消耗还是一次性将三维地震数据读入内存所耗费的时间上看,都是难以忍受的。为了减少内存消耗,以往常常用二维层位剖面自动追踪代替三维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然而,简单地用二维剖面追踪代替三维空间追踪会对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精度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空间随机性。
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空间随机性是指种子点在三维空间中的扩散方向是无法事先预测的。借鉴于流体力学理论,把三维空间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过程看作是一个流体运动的过程,因此,最理想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过程是,以种子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直至所有CMP(Common Mid-point,共中心点)点都被遍历。在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可使用一个或多个种子点作为参考点。当使用多个种子点时,种子点扩散过程最好是同时发生的。此外,由于地层的各向异性导致地层不能被认为是光滑的介质,大量的地质事件(如尖灭、超覆、断裂等)存在于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在地震剖面上层位会存在缺失、终止、扭曲、错断等现象,这些现象会阻止某个种子点的扩散过程,因此,种子点的扩散方向和距离是无法事先预测。
此外,种子点的先后顺序对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也有所影响,特别是当断块较多,断距较大时,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保持种子点的先后顺序可以改善层位的追踪效果。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洪水填充算法既能满足种子点扩散的随机性,又能尊重种子点的先后顺序,基于洪水填充算法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是目前最好的实现方法。
洪水填充(Flood fill)算法,又称种子点填充,是一种在多维空间中确定连通区域的算法,在图像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洪水填充算法的原理是:从一个种子点出发,采用一定的规则判断种子点周围的像素点是否与种子点一致或类似,以确定该像素点是否属于种子点所在的填充区域。洪水填充算法既可用于区域填充,又可用于边界探测(有时也称为边界填充),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图像处理基础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如计算机游戏、人脸识别,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中的最佳路径选择等。
典型的洪水填充有四连通和八连通两种算法。四连通算法是指从图像中某一种子点出发,可通过对种子点的四个方向即上、下、左、右像素点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对目标区域进行扩展。如图1所示,有阴影的圆表示种子点,标有数字的空心圆表示目标点,这四个目标点位于种子点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通过对1、2、3、4四个圆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对目标区域进行扩展。八连通算法与四连通算法类似,可以通过对种子点的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这8个方向上的目标点进行判断,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扩展。
传统的洪水填充算法采用递归算法实现。以四连通算法为例,采用递归算法可使洪水填充算法的实现非常简单:
如果目标点颜色等于目标颜色,则
{
(1)将目标点颜色设置为种子点颜色;
(2)递归调用Flood-fill,填充左侧点;
(3)递归调用Flood-fill,填充右侧点;
(4)递归调用Flood-fill,填充上侧点;
(5)递归调用Flood-fill,填充下侧点;
}
以递归法实现洪水填充简单易懂,但当填充区域较大时,递归层次增多,由于函数的反复调用会使操作系统堆栈溢出,特别是由于地震数据的数据量常常很大,会使堆栈溢出问题非常严重。其次,递归算法效率较低,多数节点需要被访问四次,递归调用函数时间和空间开销较大。
在二维图像处理中,扫描线法是一种较好的递归法替代算法。该算法用线方式代替点方式,充分利用了图像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考虑到区域在扫描线上的连贯性和相邻扫描线之间的连贯性,进栈时仅选每一条连续未被填充的扫描线与多边形相交区间最左或右边的像素进栈,出栈时填充整个区段,这样栈空间和递归次数都大大减少了。但不幸的是,由于在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常常使用多个种子点,且层位追踪与单色区域填充并不一致,因此,扫描线算法无法应用于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过程中。
使用队列代替递归算法可避免洪水填充算法的以上问题。队列(Queue)是一种计算机数据结构,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在具体应用中通常用链表或者数组来实现。队列只允许在后端进行插入操作,在前端进行删除操作。队列的操作方式和堆栈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队列只允许新数据在后端进行添加。
以队列法实现洪水填充算法包含以下步骤:
构建种子点队列;
如果种子点队列不为空,则
{
将队列头部元素作为种子点;
(1)如果左侧点颜色与种子点颜色不一致,则填充左侧点,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2)如果右侧点颜色与种子点颜色不一致,则填充右侧点,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3)如果上侧点颜色与种子点颜色不一致,则填充上侧点,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4)如果下侧点颜色与种子点颜色不一致,则填充下侧点,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队列前移;
}
但以队列法实现洪水填充算法仅仅解决了二维平面型区域填充过程中的堆栈溢出问题,并未给三维空间型区域填充带来内存消耗的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三维地震层位进行空间自动追踪时,内存耗费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包括: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上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种子点所属的区块;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将每个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顺序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所述第二设定顺序为区块中种子点在所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包括:将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的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还包括: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将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包括: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其包括:区块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上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种子点确定模块,用于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上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追踪模块,用于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追踪模块包括:第一入队单元,用于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顺序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第二入队单元,用于将每个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顺序为区块中种子点在所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追踪单元,用于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追踪单元包括:扩边子单元,用于将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的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追踪子单元,用于依次从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上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踪单元包括:种子点加入子单元,用于在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模块,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踪单元还包括:区块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通过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以便对确定出的区块中的种子点也进行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满足了层位追踪的空间随机性等特性,从而确保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准确性;另根据地震工区的数据量的大小,将该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在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实现了以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降低了一次性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数据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一次性对地震工区整体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使得数据量大,导致计算机内存消耗大、一次性读数据耗时长的问题,从而在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确度的前提下,减少了计算机内存的消耗,提高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四连通洪水填充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震工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三维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区块进行编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队列管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区块进行扩边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块范围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种子点为起点进行洪水填充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追踪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追踪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一次性对地震工区整体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使得数据量大,导致内存消耗大、一次性读数据耗时长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地震工区的数据量的大小,将该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在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范围内,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以便对确定出的区块中的种子点进行空间层位自动追踪,实现了以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降低了一次性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数据量,从而在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确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内存的消耗,提高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上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
步骤202: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上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
步骤203: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由图2所示的流程可以得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所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并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然后,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由此可见,通过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即在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内,基于洪水填充原理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种子点级洪水填充,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以便对确定出的区块内的种子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即在地震工区内,以区块为中心,基于洪水填充原理,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区块级洪水填充,满足了层位追踪的空间随机性等特性,从而确保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准确性;另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该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在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实现了以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降低了一次性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数据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一次性对地震工区整体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使得数据量大,导致的内存消耗大、一次性读数据耗时长的问题,从而在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确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内存的消耗,提高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效率。
现有技术在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为了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正确性,通常需要将所涉及的地震数据全部装入内存,三维地震工区特别是超大面积的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所需要占用的计算机内存将会很大。特别是随着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工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三维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对内存的消耗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一次性将一个超大工区的全部地震数据装入内存是不可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则将数据量大的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以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以减少内存的消耗。例 如,对于三维地震工区,如图3所示,该三维地震工区由59条主测线和37条联络线组成,共有58×36个CMP面元,在三维地震工区中有3个种子点,其坐标分别为(13,12)、(42,21)和(46,24),将该三维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则如图4所示,在该图中,区块的大小为10×10,则整个三维地震工区分为24个区块,并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可以确定种子点所属的区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区块的大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例如,地震工区数据量大,可用内存资源少时,区块的大小可以划分得小一点,区块数量多一点,可以实现通过控制区块的大小,来控制内存的消耗。
将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之后,为了保证种子点的顺序不发生显著改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以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在具体实施时,以队列的形式来实现洪水填充法,并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和每个区块中的种子点分别有序地放入队列中,再按照队列先进先出的原则,分别以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具体的,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队列中的过程可以这样实现: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其中,该第一设定顺序可以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具体的,还可以对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进行编号,再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区块编号放入第一队列的过程中,即将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后,可以根据区块数量建立一个队列,即第一队列,然后,按照区块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非零种子点的区块加入到第一队列中。
具体实施时,具体的,可以这样对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进行编号,例如,如图5所示,种子点S1单独位于一个区块,种子点S2、S3位于一个区块,根据种子点的先后顺序,第一个种子点S1所在的区块序号为1,第二种子点S2和第三个种子点S3所在的区块序号为2。箭头表示编号顺序。其余区块的编号是在洪水填充过程中赋予的,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确定种子点所在区块周围4个相邻区块的编号。以区块为起点的洪水填充是按区块序号进行的。
具体的,将种子点放入队列中的过程可以这样实现:将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其中,上述第二设定顺序可以为区块中 种子点在上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的大小确定每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顺序。即,在将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过程中,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种子点所属的区块后,对每个区块中的种子点数量进行统计,为每个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建立一个队列,即与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再将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
具体的,再按照队列先进先出的原则,分别以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对每个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过程可以这样实现: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通过先将种子点和区块分别放入队列中,再按照队列的原则出队,进而分别以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对每个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实现了采用队列的形式实现洪水填充法,相对于采用递归算法,避免了在数据量大时,出现堆栈溢出的问题;通过对区块以及种子点按顺序放入队列中,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队,保证了种子点的顺序不发生显著改变,有助于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准确性。
在具体实施时,对队列进行操作的过程如图6所示,队列是指一种先进先出(FirstIn and First Out,FIFO)的线性表,通常用链表或数组来实现。队列只允许在队列后端进行入队操作,在队列前端进行出队操作。
将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和种子点分别有序入队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依次从上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具体实施时,先对当前区块的范围进行扩边,再依次从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边后的当前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具体的,对当前区块的范围进行扩边的过程包括:将上述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通过对当前区块的范围进行扩大,有利于当前区块包含足够的种子点,以提高层位追踪的精度。
在实施时,如果将一个三维地震工区看作是一幅图像,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所必需的种子点不是均匀分布的,即无法保证每个区块都有种子点存在,如果一个区块中没有种子点,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就无法进行。因此,为了使得当前区块包含足够的种子点,来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精度,对当前区块实际区域范围进行“扩边”,即将上述当前区块的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一般该预设偏移量可以是2-4(单位为道)扩边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如图7中粗虚线围成的部分所示。当前区块扩边之前的范围和扩大上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如图8所示,粗实线围成的矩形范围是当前区块扩边之前的范围(实际填充区域),粗虚线围城的矩形范围是扩大上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扩展填充区域)。
具体地,在扩边后的当前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过程包括: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前述预设范围,是指针对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所设置的一个门槛值,如果所述差值超过这个门槛值,则认为所追踪到的层位值出现了偏差或是不正确的,需要将其剔除。一般地,对于倾角不大于60度的地层,如果地震道间距在25米,则所述预设范围可设置为6ms。
在具体实施时,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种子点的顺序不发生显著改变,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即采用四通法在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从而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度。
在实施过程中,以种子点为中心,采用四通法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过程如图9所示,图中带黑色阴影的圆表示种子点,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进行洪水填充的顺序,例如,以种子点为起点,首先判断对其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四个共中心点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将该共中心点视为新的种子点放入第二队列 中,然后,以数字为1的方格处的种子点为中心,采用四通法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判断其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四个共中心点的层位值是否符合要求,依次按照顺时针的顺序进行。
基于队列的形式,以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采用四通法的洪水填充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构建当前区块的第二队列;
如果种子点队列不为空,则
{
将队列头部元素作为种子点;
(1)如果右侧点为空,则根据种子点对右侧点进行层位点追踪,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2)如果下侧点为空,则根据种子点对下侧点进行层位点追踪,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3)如果左侧点为空,则根据种子点对左侧点进行层位点追踪,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4)如果上侧点为空,则根据种子点对上侧点进行层位点追踪,并将其加入种子点队列;
队列前移;
}
在依次以当前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进行层位追踪后,为了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完整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具体实施过程可以是:将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即可以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建立一个空白层位,即预设层位,以便将当前区块中以种子点为中心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例如,以三维地震工区为例,该三维地震工区的主测线数为58,联络线数量为36,该三维地震工区的预设层位可以是一个58*36个浮点数组成的二维数组,其初始值为事先约定的空值标志,该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于三维地震工区中的一个共中心点(CMP点)。
在依次以当前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后,以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 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实现了又一次采用洪水填充的原理,进而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精度,在具体实施时,同样采用四通法以上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基于队列的形式,以区块为中心,采用四通法的洪水填充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构建第一队列;
构建每个区块的第二队列;
如果第一队列不为空,则
{
将区块队列头部元素作为当前区块;
(1)对当前区块进行洪水填充;
(2)如果水平左方的区块内的种子点数大于0,则对右侧区块进行洪水填充,并将其加入第一队列。
(3)如果竖直下方的区块内的种子点数大于0,则对下侧区块进行洪水填充,并将其加入第一队列。
(4)如果水平右方的区块内的种子点数大于0,则对左侧区块进行洪水填充,并将其加入第一队列。
(5)如果竖直上方的区块内的种子点数大于0,则对上侧区块进行洪水填充,并将其加入第一队列。
}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上述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以三维地震工区为例,该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三维地震工区大小建立一个空白层位,即预设层位,可以将其命名为成果层位。例如,以图3所示的三维地震工区为例,该三维地震工区由59条主测线和37条联络线组成,共有58×36个共中心点,因此,成果层位可以是一个58*36个浮点数组成的二维数组。
步骤2:对三维地震工区进行分块,并根据区块大小和扩大预设偏移量后的区块确定每个区块的实际区域范围和扩边后的区域范围。如图4所示,将区块大小设置为10×10,则整个三维地震工区分为24个区块。需要注意的是,从下往上第四行和从左到右第四列的区块的大小小于标准区块。
步骤3:根据所划分的区块数量建立区块队列,即第一队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将区块大小设置为10×10,则整个三维地震工区分为24个区块。
步骤4:根据种子点的坐标确定该种子点所属的区块,对每个区块中的种子点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为每个非零种子点区块建立一个对应的种子点队列,即第二队列。如图4所示,三维地震工区中有三个种子点,其坐标分别为(13,12)、(42,21)和(46,24),第一个种子点单独位于一个区块中,第二和第三个种子点同属于另一个区块,因此,共有2个非零种子点区块,在初始状态下需要建立两个种子点队列。
步骤5:根据每个非零种子点区块中的第一个种子点在总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为该区块编号,然后按照区块序号从小到大将所有非零种子点区块加入到第一队列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维地震工区中的三个种子点坐标分别为(13,12)、(42,21)和(46,24)(图6),因此,种子点S1单独位于一个区块,种子点S2、S3位于一个区块,根据种子点的先后顺序,第一个种子点S1所在的区块序号为1,第二种子点S2和第三个种子点S3所在的区块序号为2。箭头表示编号顺序。其余区块的编号是在洪水填充过程中赋予的,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确定种子点所在区块周围4个相邻区块的编号。以区块为起点的洪水填充是按区块序号进行的。
步骤6:根据种子点所属区块及其在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种子点加入所属区块的种子点队列中。根据图5所示的种子点的位置,将第一个种子加入第一号区块的种子点队列中,将第二和第三个种子点加入第2号区块的种子点队列中。
步骤7: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从第一队列中依次取出一个区块,将该区块称为当前区块。将上述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进行扩边,将当前区块所对应的扩大的预设偏移量域范围内的所有有效层位点作为附加种子点添加到当前区块的种子点队列尾部,然后,在扩大后的当前区块所对应的区域范围内采用洪水填充(Flood Fill)算法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即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个区块的区域范围为主测线8-12,联 络线8-12,区块大小为14×14,如图8所示。在第一个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根据洪水填充算法的原理,以种子点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采用四通法对种子点相邻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4个目标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如图9所示,图中带阴影的圆表示种子点,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进行洪水填充的顺序,例如,以种子点为起点,首先判断其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四个共中心点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并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目标点加入种子点队列的尾部。
步骤8:待以当前区块中的种子点为中心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束后,根据该当前区块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对成果层位进行更新。在对成果层位进行更新时,仅将当前区块扩边之前的范围内的层位复制到成果层位中。
步骤9:以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第一队列中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加入第一队列的尾部,队列前移,开始下一个区块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步骤10:待第一队列全部清空后,停止层位追踪过程,并将成果层位作为整个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输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相似,因此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包括:区块划分模块1001、种子点确定模块1002和追踪模块1003,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区块划分模块1001,用于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上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种子点确定模块1002,与区块划分模块1001连接,用于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上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追踪模块1003, 与种子点确定模块1002连接,用于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为了保证种子点的顺序不发生显著改变,如图11所示,上述追踪模块1003包括:第一入队单元10031,用于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顺序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第二入队单元10032,与第一入队单元10031连接,用于将每个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顺序为种子点在所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追踪单元10033,与第二入队单元10032连接,用于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先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精度,如图12所示,上述追踪单元10033包括:扩边子单元1201,用于将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追踪子单元1202,与扩边子单元1201连接,用于依次从与上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上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踪单元10033包括:种子点加入子单元1203,用于在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1004,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上述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模块1003,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追踪单元10033还包括:区块确定子单元1204,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确定子单元1204,用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以便对确定出的区块中的种子点也进行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满足了层位追踪的空间随机性等特性,从而确保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准确性;另根据地震工区的数据量的大小,将该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在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范围内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实现了以包含种子点的区块为单位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降低了一次性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数据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时,一次性对地震工区整体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使得数据量大,导致的内存消耗大、一次性读数据耗时长的问题,从而在保证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精确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内存的消耗,提高了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 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所述地震工区划分成多个区块;
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种子点所属的区块;
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
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
将每个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
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顺序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顺序为区块中种子点在所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包括:
将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的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
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还包括:
将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还包括:
将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包括:
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
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包括:
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11.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块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工区的大小,将所述地震工区划分为多个区块;
种子点确定模块,用于将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种子点所属的区块;
追踪模块,用于对每个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分别以区块中的每个种子点为中心,对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该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模块包括:
第一入队单元,用于将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按第一设定定顺序放入第一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顺序是区块中第一个种子点在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的先后顺序;
第二入队单元,用于将每个区块中包含的种子点按第二设定顺序放入与该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顺序为种子点在所述地震工区的种子点序列中从小到大的顺序;
追踪单元,用于依次从所述第一队列中取出一个区块作为当前区块,依次从与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所述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单元包括:
扩边子单元,用于将当前区块的范围向四周扩大预设偏移量,并将偏移量范围内的层位值大于零的共中心点作为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
追踪子单元,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并将该种子点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为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单元包括:
种子点加入子单元,用于在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追踪到的层位值与作为种子点的共中心点的层位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共中心点作为新的种子点,放入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的队尾。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将当前区块扩大之前的范围内的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结果更新到预设层位上。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模块,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该种子点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
17.如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单元还包括:
区块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次从与所述当前区块对应的第二队列中取出一个种子点,以该种子点为中心,在扩大所述预设偏移量后的当前区块的范围内,对该种子点周围的共中心点进行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之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确定该当前区块周围包含种子点的区块,并将不在所述第一队列内且包含有种子点的区块放入所述第一队列中,将所述当前区块从所述第一队列中清除,执行此步骤,直到所述第一队列为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确定子单元,用于以所述当前区块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当前区块的水平左方位置、竖直下方位置、水平右方位置和竖直上方位置上的区块中确定包含种子点的区块。
CN201310537806.XA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14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7806.XA CN104614761B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7806.XA CN104614761B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761A CN104614761A (zh) 2015-05-13
CN104614761B true CN104614761B (zh) 2017-07-07

Family

ID=5314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7806.XA Active CN104614761B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4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067B (zh) * 2015-10-27 2018-05-0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层位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08469232B (zh) * 2018-03-13 2019-08-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索引质量图优先级队列的快速包裹相位展开算法
CN112305596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断层控制下的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14814947B (zh) * 2022-04-26 2023-04-18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属性引导下的三维全层位追踪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040A (zh) * 2012-08-22 2012-12-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中心扩散加倾角属性的三维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CN102819039A (zh) * 2012-08-22 2012-12-12 电子科技大学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2981182A (zh) * 2012-11-20 2013-03-2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无监督分类的二维地震数据全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41343B1 (fr) * 2002-06-19 2005-05-27 Tsurf Dispositif et produit-programme pour extraire un horizon geologique et des proprietes associe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040A (zh) * 2012-08-22 2012-12-1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中心扩散加倾角属性的三维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CN102819039A (zh) * 2012-08-22 2012-12-12 电子科技大学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2981182A (zh) * 2012-11-20 2013-03-2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无监督分类的二维地震数据全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dip-spreading method for horizon tracking based on plane-wave destruction technique";Chen Maoshan 等;《SEG Las Vegas 2012 Annual Meeting》;20121231;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761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3005B (zh) 图形处理单元和基于图块的渲染方法
CN104614761B (zh) 一种双层洪水填充地震层位空间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05184867B (zh) 基于规则格网和角点网格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03344954B (zh) 一种基于多来源水深数据融合的海底地形地貌构建方法
US10679322B2 (en) Primitive processing in a graphics processing system with tag buffer storage of primitive identifiers
CN109255829A (zh) 用于光线跟踪的混合层级
CN107765298B (zh)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1202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ulti-scale meshing for geologic time modeling
CN103377222B (zh) 一种地图瓦片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385067B (zh) 含逆断层等值线绘图方法
CN102609982B (zh) 空间地质数据非结构化模式的拓扑发现方法
CN101188022A (zh) 一种面向大城市灾害展示的洪涝淹没分析方法
CN104597494B (zh) 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4966317A (zh) 一种基于矿体轮廓线的三维自动建模方法
CN104375175A (zh) 倾角传播法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CN103413343A (zh) 一种3d图像动画引擎
CN103257876B (zh) C3游戏地图动态加载的方法
CN102651141A (zh) 一种大场景中矢量地图与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自动叠加渲染的方法
CN102117494A (zh) 一种三维建模中的数据分层分块方法及装置
CN109344850A (zh) 一种基于yolo的水表自动检测方法
CN102842104A (zh) 面向海量dem数据的高精度河道洪水淹没区生成方法
CN101271588A (zh) 可重建几何阴影图方法
CN103558643A (zh) 一种地质雷达精细处理方法及系统
KR101487454B1 (ko) Lod 영상 병렬처리방법
CN112687007A (zh) 一种基于lod技术的立体网格图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