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3146A -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13146A CN104613146A CN201310540821.XA CN201310540821A CN104613146A CN 104613146 A CN104613146 A CN 104613146A CN 201310540821 A CN201310540821 A CN 201310540821A CN 104613146 A CN104613146 A CN 104613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contact
- point
- major diameter
- minor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468684 Diplocard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two parallel pins and one arm
- E05D3/122—Gear hin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及滑轮;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转轮各于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第二轴心部,以分别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两转轮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使双转轮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推压滑轮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松动滑轮,滑轮往第二转轮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间;而本发明的转轴装置还包括有彼此平行且分别穿设连接支架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所述双轮联动机构特别应用在具有双心轴的转轴装置,且在双轮联动机构的各轮周侧不一定要通过设置凹部产生卡锁功效,如此安装于电子装置中,同样能使电子装置的屏幕与本体(或为底座)可对向翻转大于180度、甚至360度的反向叠合。
背景技术
现今触控屏幕的使用普及,也运用于一般可折叠开合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中,致使此类电子装置的屏幕或触控屏幕(以下均称为屏幕)与本体可对向翻转大于180度,其中于转轴方面的结构,可参阅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翻转式转轴”(台湾专利公告第M361209号的新型专利),包括有连结件、平行的第一心轴与第二心轴、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以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第二心轴穿设连结件,第一、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第一、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屏幕及本体,这样当屏幕相对于本体开启时,转动的第一心轴带动第一齿轮并同时转动第二齿轮,从而经由第二心轴带动本体相对于屏幕翻转,使彼此可对向翻转大于180度后在任一角度停止,以利于电子装置的触控式操作,或方便握持。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翻转式转轴”是通过相互啮合的双齿轮形成精密的同步联动效果,因而在制造及组装时,对于双齿轮的品质要求也相对提高,但由于第一齿轮的限制孔为了配合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杆形状而呈非圆形状,以至于在制作其限制孔的设置位置和角度也须精确对位,若有偏差,在组装时就难以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并形成同步联动效果,也就容易产生大量废品,而且结构部分相异的双齿轮也不利于制造、检测及组装工序上的便利性,因此上述缺点即为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联动的双轮联动机构,通过同步作动的双转轮分别压动和松动滑轮,以持续接触和夹持运动状态的滑轮,并通过相同结构的双转轮,以利于作为共用件使用且容易替换,更达到制造简单、检测容易且省时的效果,各转轮更通过具有差异性的长径、短径接触点,有助于组装辨认以快速安装对位。
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确切联动的双轮联动机构,通过增设框架且与滑轮同步联动,并配合连接支架保护各轮及防止滑轮松脱,且有助于在翻转期间使双转轮持续地夹持运动状态的滑轮,还能确保滑轮在滚动和滑移时还能与框架同步联动;又利用一体成型的框架结构,通过框架中的间隔部替代滑轮实施,以供双转轮持续接触及夹持,更有助于快速组装并减少组装工序,再搭配连接支架以形成保护,还能防止双转轮松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除了拥有上述双轮联动机构的功能和效果之外,还通过将上述双轮联动机构搭配彼此平行的双心轴,以增加使用类型,再搭配摩擦扭力装置则可在旋转状态的心轴联动转轮时产生扭力变化。
本发明涉及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轮联动机构具有三个实施例,分别为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本发明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也具有三个实施例,分别为第四至第六实施例,其中,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以及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推压滑轮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松动滑轮,滑轮往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其次,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滑轮以及框架;其中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的特征在于:框架,具有容置部以容置滑轮和第一、第二转轮,滑轮轴接于框架壁面以形成同步联动,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滑轮并带动框架旋转,滑轮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再者,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框架;其中区别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的特征在于:框架,具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以分别容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各容置部间形成间隔部而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并使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间隔部并带动框架旋转,间隔部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以在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推压滑轮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松动滑轮,滑轮往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以在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框架,具有容置部以容置滑轮和第一、第二转轮,滑轮轮轴轴接于框架壁面以形成同步联动,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滑轮并带动框架旋转,滑轮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连接支架;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框架,具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以分别容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各容置部间形成间隔部而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并使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间隔部并带动框架旋转,间隔部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因此,本发明的双轮联动机构,通过连接支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及滑轮的组合设计,其中的第一、第二转轮均为相同结构,因而制造简单、检测容易且省时,还可作为共用件使用或是容易替换,还通过各转轮的长径、短径接触点的差异性,方便辨认以有利于将各转轮组装至对应位置,有利于同步作动的双转轮以各自半边的圆曲弧线轮廓分别压动和松动滑轮,促使同步联动的滑轮持续接触双转轮而使双转轮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至于双转轮的另半边轮廓则可采用不同形状,以扩大适用范围。
又通过增设框架且与滑轮同步联动,有助于在翻转期间使双转轮持续地夹持运动状态的滑轮,如此也就不用在各转轮的周侧设置凹部以避免产生滑轮卡锁时的停顿感,还通过连接支架搭配框架以保护各轮,确保滑轮在滚动和滑移时还能与框架同步联动,防止发生松脱情形;再者,还可通过在框架中设置供双转轮夹持的间隔部,以替代滑轮实施,利用一体成型的框架结构,有助于快速组装并减少组装工序,再通过框架搭配连接支架还能防止各转轮松脱。
另外,通过将上述双轮联动机构搭配彼此平行的双心轴,形成本发明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除了拥有上述双轮联动机构的功能和效果之外,还能再搭配摩擦扭力装置则可在旋转状态的心轴联动转轮时产生扭力变化,从而增加使用类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轮联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第二转轮和滑轮分离连接支架的示意图。
图3a-图3e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转轮搭配滑轮运作并假想屏幕和底座在0度闭合时,以及各轮分别接续旋转至10度(屏幕相对于底座翻开呈20度时)、60度、120度、180度(屏幕相对于底座翻开呈360度时)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进一步套接有一套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轮联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转轮和滑轮分离连接支架、框架的示意图。
图7a-图7h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转轮搭配滑轮和框架运作并假想屏幕和底座在0度闭合时,以及假想屏幕(第一转轮)相对于底座(第二转轮)接续旋转至45度、90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360度并带动框架旋转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轮联动机构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转轮分别轴接连接支架而分离框架的示意图。
图10a-图10h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转轮搭配框架运作并假想屏幕和底座在0度闭合时,以及假想屏幕(第一转轮)相对于底座(第二转轮)接续旋转至45度、90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360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剖面视图。
图13为图11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图14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组成构件分解图。
图16为图15的组合图。
图17为图15的剖面视图。
图18为图17的连接支架没有设置滑移轴接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双轮联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21为图20的双轮联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以及滑轮40。第一转轮2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2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第二转轮3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3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且与第一转轮20间隔设置,第二转轮30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滑轮40轴接于连接支架10并被第一、第二转轮20、30夹持,以在第一转轮20的轴心至第二转轮30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D1,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或第二转轮30推压滑轮40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30或第一转轮20松动滑轮40,滑轮40往第二转轮30或第一转轮20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之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0设有两个轴接部11、12及位于该两个轴接部11、12之间的滑移连接部13,第一、第二转轮20、30分别以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分别轴接连接支架10的两个轴接部11、12,滑轮40活动轴接于连接支架10的滑移连接部13;上述各轴接部11、12可为轴孔(参阅图2)或枢轴结构(参阅图4),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为对应轴向枢接的轮轴结构(参阅图4)或轴孔(参阅图2),所述滑移连接部13为供滑轮40的轮轴41轴向枢接且能做径向直线滑移动作的长孔(参阅图2)。
如图3a-图3e所示,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21、31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周侧相交于基圆线轮廓BC处,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22、32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周侧而非相交于基圆线轮廓BC的圆曲弧线轮廓FC处,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分别是由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21、31渐次递增至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22、32,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是以渐次增加圆心角度N度而渐次增长,N值介于1至90度的范围内,例如,若将第一转轮20在第一短径接触点21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间的区域,以10度为一单位来划分上述区域为若干等份,从第一短径接触点21开始每次增加10度而渐次增长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如此渐变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为止,比较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由轴心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的半径长度最长,由轴心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的半径长度最短,位于10度的半径长度会大于(长于)位于第一短径接触点21的半径长度,却小于(短于)位于20度的半径长度,则同理可推论位于其它角度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变化和大小。
本发明中,各转轮的短径接触点和长径接触点可为相对设置或非相对设置,但为了方便制造及组装以形成预设的初始状态,则将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分别位于第一转轮20的上、下相对两侧,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分别位于第二转轮30的上、下相对两侧,使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轮廓为左、右对称状的圆曲弧线轮廓FC,以方便第一、第二转轮20、30同步旋转。
上述初始状态指滑轮40在运动前所接触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状态,即如图3a所示,滑轮40可先分别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或是滑轮40先分别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可参阅图3e),若选择以滑轮40先分别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时,如图3a~图3e所示,是将第一转轮20正向旋转(顺时针方向)而第二转轮30反向旋转(逆时针方向),第一、第二转轮20、30分别通过渐变的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分别持续增加和减少对滑轮40的压动力道,使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逐渐压动滑轮40而同步旋转的第二转轮30逐渐松动滑轮40,滑轮40在其轮轴41被滑移连接部13局限形成直线运动,会逐渐往第二转轮30方向滑移,从而让联动的滑轮40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反之,可由图3e倒序至图3a所示以同理推论,选择以滑轮40先分别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时,是将第一转轮20反向旋转(逆时针方向)而第二转轮30正向旋转(顺时针方向),第一、第二转轮20、30也分别通过原先的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分别持续减少和增加对滑轮40的压动力道,使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30逐渐压动滑轮40而同步旋转的第一转轮20逐渐松动滑轮40,滑轮40在其轮轴41被滑移连接部13局限形成直线运动,会逐渐往第一转轮20方向滑移,从而让联动的滑轮40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
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还进一步包括有套件50c,套件50c可为刚性环套或采用低弹性环套,其套接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以增力夹持(夹紧)滑轮40,使第一转轮20、滑轮40和第二转轮30在旋转前、后时,各轮在同一中心线C1的轮径总长L1不变(可参阅图3a~图3e),形成固定总长。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图6和图7a-图7h所示,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滑轮40以及框架50a。第一转轮2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2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第二转轮3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3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且与第一转轮20间隔设置,第二转轮30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滑轮40轴接于连接支架10并被第一、第二转轮20、30夹持,以在第一转轮20的轴心至第二转轮30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D2;框架50a具有容置部51以容置滑轮40和第一、第二转轮20、30,滑轮40轮轴41轴接于框架50a壁面以形成同步联动,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或第二转轮30压动滑轮40并带动框架50a旋转,滑轮40沿着第二转轮30周侧或第一转轮20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50a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之间。
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增设具有容置部51的框架50a,框架50a呈矩形或椭圆形,且如图5所示在框架50a周边设有抵靠部510,第一、第二转轮20、30分别接触各抵靠部510而使各轮在同一中心线C2的轮径总长L2形成固定总长,而各抵靠部510可相互连结成一体,如图6所示形成对应框架50a轮廓的环状结构,以增加结构强度;另外,在框架50a的一(轴向)侧设有连通容置部51的开口511,开口511形式如图6所示为设于轴向的开口,也可如图5所示由轴向开口511分别往相对两侧径向延伸至框架50a周侧且于各抵靠部510的相连处,且在框架50a该(轴向)侧邻接连接支架10以遮盖容置部51的开口511,从而保护框架50a中的第一、第二转轮20、30和滑轮40,以减少异物进入而阻碍各轮运作,还能防止各轮松脱。
因此如图7a所示,在各轮作动之前,位于框架50a中的滑轮40分别接触第一转轮20的第一近径接触点21和第二转轮30的第二远径接触点32,框架50a周侧的相对两个内壁面(上、下侧内壁面,即各抵靠部510)分别接触第一转轮20的第一远径接触点22和第二转轮30的第二近径接触点31,接续如图7b~图7g所示,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是以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持续压动滑轮40,滑轮40沿着第二转轮30周侧的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并渐进地同步联动框架50a往第二转轮30的轴心方向滑移,同时第一转轮20也逐渐同步带动框架50a以第二转轮30为轴心而逐渐旋转;另外,在图7a至图7h中,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虚拟线PL1、PL2可假设为翻转式电子装置的底座和屏幕,而在先前图3a至图3e中以及后续图10a至图10h中的虚拟线PL1、PL2也可假设为底座和屏幕。
在第一转轮20旋转期间,联动的滑轮40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同步联动的框架50a相对两侧内壁面(各抵靠部510)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至此如图7h所示,第一转轮20形成360度旋转以及框架50a形成180度旋转而使双轮联动机构整体形成倒置状态,且在上述旋转期间,由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左半边圆曲弧线轮廓分别接替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以分别渐进地持续接触框架50a周侧的上、下相对两个内壁面(各抵靠部510),使各轮在同一中心线C2的轮径总长L2,相同于框架50a上、下两抵靠部510的距离,仍维持固定总长。
反之,可由图7h倒序至图7a以同理推论所示,联动的滑轮40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同步联动的框架50a相对两侧内壁面(各抵靠部510)分别由接触第二长径接触点32和第一短径接触点2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也使各轮在同一中心线C2的轮径总长L2,仍受框架50a各抵靠部510的影响而形成固定总长。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如图8、图9和图10a~图10h所示,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以及框架50b;第一转轮2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2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第二转轮30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34以轴接于连接支架10且与第一转轮20间隔设置,第二转轮30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框架50b具有第一容置部52和第二容置部53以分别容置第一转轮20和第二转轮30,各容置部52、53间形成间隔部54而被第一、第二转轮20、30夹持,并使第一转轮20的轴心至第二转轮30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D3,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或第二转轮30压动间隔部54并带动框架50b旋转,同步联动的间隔部54沿着第二转轮30周侧或第一转轮20周侧滑移并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之间。
又为了减少组成构件以增加制造及组装的便利性,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减少设置滑轮40,并如图8、图9所示将框架50b及其间隔部54设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在框架50b周边设有抵靠部510,第一、第二转轮20、30分别接触各抵靠部510而使第一转轮20、间隔部54和第二转轮30在同一中心线C3的轮径总长L3形成固定总长;另在框架50b的一(轴向)侧分别设有各自连通第一容置部52和第二容置部53的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531,且于框架50b该(轴向)侧邻接连接支架10以覆盖第一、第二开口521、531,从而保护框架50a中的第一、第二转轮20、30,以减少异物进入而阻碍各转轮运作,还能防止各转轮松脱。
再者,由于第三实施例的框架50b是以间隔部54替代第二实施例的滑轮40实施,因此如图10b-图10h所示,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20是以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持续压动间隔部54,间隔部54沿着第二转轮30周侧的右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运动、并渐进地同步联动框架50b往第二转轮30的轴心方向滑移,同时第一转轮20也逐渐同步带动框架50b以第二转轮30为轴心而逐渐旋转,所以联动的间隔部54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同步联动的框架50b相对两侧内壁面(上、下侧内壁面,即各抵靠部510)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在同期间,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左半边圆曲弧线轮廓FC分别渐进地持续接触框架50b周侧的上、下相对两内壁面(各抵靠部510),使第一、第二转轮20、30和间隔部54在同一中心线C3的轮径总长L3仍维持固定总长;反之,可由图10h倒序至图10a以同理推论所示,联动的间隔部54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22和第二短径接触点3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同步联动的框架50b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由接触第二长径接触点32和第一短径接触点21、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
此外,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还能适用于转轴装置中,分别形成本发明第四至第六实施例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如图11-图13所示第四实施例的转轴装置,是运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滑轮40、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60和第二心轴70;如图14~图19所示第五实施例的转轴装置,是运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滑轮40、框架50、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60和第二心轴70;如图20、图21所示第六实施例的转轴装置,是运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双轮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0、第一转轮20、第二转轮30、框架50、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60和第二心轴70。
在本发明转轴装置的第四至第六实施例中,已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揭示的特征则不再赘述,新增设的特征为第一心轴60和第二心轴70,是分别穿设连接支架10,且第一、第二转轮20、30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60、70,通过将相互对应的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和第一、第二心轴60、70的杆部设计成非圆形状,使彼此套设后容易卡固,以便于联动旋转,而双心轴的板部(参阅图14所示)则分别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屏幕和底座。
在本发明转轴装置的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0还包含有第一连接片101和第二连接片102,甚至有第三连接片103,第一、第二转轮20、30和滑轮40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连接片101、102之间,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片101、102、103均设有两个轴接部11、12,而滑移连接部13则可选择性地设置于第一连接片101、第二连接片102或是皆设置于第一、第二连接片101、102,使滑轮轮轴41的一端轴接第一连接片101的滑移连接部13时,滑轮轮轴41的相对端如图18所示可轴接于框架50a壁面,或是如图17所示进而轴接至第二连接片102的滑移连接部13,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上述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实施例中,为了使框架50a、50b作动时顺畅,并减少对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的干扰,框架50a、50b壁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滑移连接部512、513、522、532,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轮面分别轴向延伸出凸柱23、33,以分别活动轴接于各滑移连接部512、513、522、532,各轴向凸柱23、33分别与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同轴设置且柱径较大,各滑移连接部512、513、522、532分别为对应并供各轴向凸柱23、33轴向枢接且能做径向直线滑移动作的长孔(参阅图6、图9、图19、图21);若搭配上述开口511、521、531实施,两个滑移连接部512、513、522、532设于框架50a、50b的相对(轴向)侧壁面,以利于分别对应第一、第二轴心部24、34和连接支架10的二轴接部11、12,各供轴接或活动轴接使用。
另在上述第二、第五实施例中,各滑移连接部512、513间的框架50a壁面还设有轴接部514,轴接部514轴接于滑轮40的轮轴41,对应于连接支架10的滑移连接部13,使滑轮40轮轴41如图6、图17所示,分别活动轴接于滑移连接部13和轴接于对应的轴接部514,但不限于此实施例,滑轮40轮轴41还能如图18所示仅轴接于对应的轴接部514,也可让滑轮40联动框架50a而相对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和连接支架10形成滑移。
再者,在上述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还可选择性地有着相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21、31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周侧相交于基圆线轮廓BC处(各转轮各与其基圆线轮廓呈同轴心),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22、32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20、30周侧而非相交于基圆线轮廓BC的圆曲弧线轮廓FC处,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分别是由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21、31渐次递增至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22、32;各圆曲弧线轮廓FC的半径长度是以渐次增加圆心角度N度而渐次增长,N值介于1至90度的范围之间;第一短径接触点21和第一长径接触点22分别位于第一转轮20的上、下相对两侧,第二短径接触点31和第二长径接触点32分别位于第二转轮30的上、下相对两侧,使第一、第二转轮20、30的轮廓呈左、右对称状的圆曲弧线轮廓FC。
上述第四至第六实施例的转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摩擦扭力装置80,其邻接连接支架10的第三连接片103且套接于第一心轴60、第二心轴70或是分别套接于第一、第二心轴60、70,以在旋转状态的第一心轴60或第二心轴70联动第一转轮20或第二转轮30时产生扭力变化,或是同步旋转第一、第二心轴60、70以在同步联动第一、第二转轮20、30时产生扭力变化。上述摩擦扭力装置80的组成构件,包含有摩擦转轮81(其与第三连接片103的接触面设有相互对应的凹部和凸部)、套环82(设于摩擦转轮81背面且位于摩擦转轮轴孔周边的环槽中,对应于邻接的碟形弹片83凹部,具有防异音功效)、多个弹片83、垫片84(位于第二、第三连接片102、103间的垫片84为摩擦片)以及螺帽85,各别采用公知结构组合而成,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而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构造特征,任何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修改均是可能的,且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符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支架 101 第一连接片
102 第二连接片 103 第三连接片
11、12 轴接部 13 滑移连接部
20 第一转轮
21 第一短径接触点 22 第一长径接触点
23 凸柱 24 第一轴心部
30 第二转轮
31 第二短径接触点 32 第二长径接触点
33 凸柱 34 第二轴心部
40 滑轮 41 轮轴
50a、50b 框架 50c 套件
51 容置部 510 抵靠部
511 开口 512、513 滑移连接部
514 轴接部
52 第一容置部 53 第二容置部
521 第一开口 531 第二开口
522、532 滑移连接部
54 间隔部
60 第一心轴 70 第二心轴
80 摩擦扭力装置 81 摩擦转轮
82 套环 83 弹片
84 垫片 85 螺帽
D1、D2、D3 固定距离 C1、C2、C3中心线
L1、L2、L3 轮径总长 BC 基圆线轮廓
FC 圆曲弧线轮廓 PL1、PL2 虚拟线
Claims (20)
1.一种双轮联动机构,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以及
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推压滑轮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松动滑轮,滑轮往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滑轮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或为滑轮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有套件,套接于第一、第二转轮以增力夹持滑轮,使第一转轮、滑轮和第二转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
4.一种双轮联动机构,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
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以及
框架,具有容置部以容置滑轮和第一、第二转轮,滑轮轴接于框架壁面以形成同步联动,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滑轮并带动框架旋转,滑轮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在框架周边设有抵靠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接触各抵靠部而使各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在框架的一侧设有连通容置部的开口,且于框架该侧邻接连接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滑轮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同步联动的框架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或为滑轮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同步联动的框架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由接触第二长径接触点和第一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7.一种双轮联动机构,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以及
框架,具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以分别容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各容置部间形成间隔部而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并使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间隔部并带动框架旋转,间隔部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在框架周边设有抵靠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接触各抵靠部而使第一转轮、间隔部和第二转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在框架的一侧设有分别连通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于框架该侧邻接连接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间隔部分别由接触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同步联动的框架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或为间隔部分别由接触第一长径接触点和第二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同步联动的框架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由接触第二长径接触点和第一短径接触点、持续运动接触至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周侧相交于基圆线轮廓处,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转轮周侧而非相交于基圆线轮廓的圆曲弧线轮廓处,各圆曲弧线轮廓的半径长度分别是由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渐次递增至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转轮的上、下相对两侧,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二转轮的上、下相对两侧,使第一、第二转轮的轮廓呈左、右对称状的圆曲弧线轮廓。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双轮联动机构,其中,框架壁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滑移连接部,第一、第二转轮的轮面分别延伸出轴向凸柱,以分别活动轴接于各滑移连接部,各轴向凸柱分别与第一、第二轴心部同轴设置且柱径较大,且在各滑移连接部间的框架壁面还设有轴接部,轴接部轴接于滑轮的轮轴。
13.一种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
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以在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推压滑轮并形成联动,且让旋转状态的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松动滑轮,滑轮往第二转轮或第一转轮滑移以持续联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
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套件,其套接于第一、第二转轮以增力夹持滑轮,使第一转轮、滑轮和第二转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
15.一种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
滑轮,轴接于连接支架并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以在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
框架,具有容置部以容置滑轮和第一、第二转轮,滑轮轮轴轴接于框架壁面以形成同步联动,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滑轮并带动框架旋转,滑轮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
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其中,在框架周边设有抵靠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接触各抵靠部而使各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在框架的一侧设有连通容置部的开口,且于框架该侧邻接连接支架。
17.一种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包括:
连接支架;
第一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一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第一转轮具有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
第二转轮,轴向且偏心设有第二轴心部以轴接于连接支架且与第一转轮间隔设置,第二转轮具有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
框架,具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以分别容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各容置部间形成间隔部而被第一、第二转轮夹持,并使第一转轮的轴心至第二转轮的轴心间形成固定距离,其中,旋转状态的第一转轮或第二转轮压动间隔部并带动框架旋转,间隔部沿着第二转轮周侧或第一转轮周侧运动并同步联动框架滑移,以持续运动接触于第一、第二转轮之间;以及
彼此平行的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分别穿设连接支架,且第一、第二转轮还分别套设于第一、第二心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其中,在框架周边设有抵靠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接触各抵靠部而使第一转轮、间隔部和第二转轮在同一中心线的轮径总长形成固定;在框架的一侧设有分别连通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在框架该侧邻接连接支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其中,框架壁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滑移连接部,第一、第二转轮的轮面分别延伸出轴向凸柱,以分别活动轴接于各滑移连接部,各轴向凸柱分别与第一、第二轴心部同轴设置且柱径较大,且在各滑移连接部间的框架壁面还设有轴接部,轴接部轴接于滑轮的轮轴。
20.根据权利要求13、15或17所述的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其中,第一短径接触点和第一长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转轮的上、下相对两侧,第二短径接触点和第二长径接触点分别位于第二转轮的上、下相对两侧,第一、第二转轮的轮廓呈左、右对称状的圆曲弧线轮廓,且各圆曲弧线轮廓的半径长度分别是由第一、第二短径接触点渐次递增至第一、第二长径接触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40821.XA CN104613146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40821.XA CN104613146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3146A true CN104613146A (zh) | 2015-05-13 |
CN104613146B CN104613146B (zh) | 2017-04-26 |
Family
ID=5314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40821.XA Active CN104613146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131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4616A (zh) * | 2016-12-13 | 2018-10-02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铰链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13369556A (zh) * | 2021-04-09 | 2021-09-10 | 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铜管铣面机的铣刀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79129U (zh) * | 2010-05-24 | 2011-03-30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双轴连动式枢纽器 |
TWM422001U (en) * | 2011-07-13 | 2012-02-01 | Quanta Comp Inc | Dual-axis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CN103148087B (zh) * | 2012-01-11 | 2015-11-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
CN202971543U (zh) * | 2012-11-09 | 2013-06-05 |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顺畅开合的双轴铰链 |
CN202926866U (zh) * | 2012-12-12 | 2013-05-08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减少异音的活动轮装置及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 |
-
2013
- 2013-11-05 CN CN201310540821.XA patent/CN10461314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4616A (zh) * | 2016-12-13 | 2018-10-02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铰链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13369556A (zh) * | 2021-04-09 | 2021-09-10 | 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铜管铣面机的铣刀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3146B (zh) | 2017-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75844B (zh) | 可同步联动的双轴式转轴 | |
KR200408379Y1 (ko) | 조향기구가 구비된 무빙카트 | |
CN104613146A (zh) | 双轮联动机构及具有双轮联动机构的转轴装置 | |
CN103654640A (zh) | 清洁机器人驱动轮机构 | |
CN103939594A (zh) | 一种带换档助力器变速器的双杆操纵机构 | |
CN104002910B (zh) | 方向盘移向机构 | |
CN103465963B (zh) | 一种机械式差速传动机构 | |
CN203836173U (zh) | 一种带换档助力器变速器的双杆操纵机构 | |
CN109263464A (zh) | 水田作业机 | |
CN203243676U (zh) | 微型耕作机转向机构 | |
CN212899457U (zh) | 一种驱动系统用离合机构及驱动系统 | |
CN102356253B (zh) | 换档变速器 | |
TWI385090B (zh) |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 - modal Fixed - axis Steering Wheel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
CN202518095U (zh) | 轮式拖拉机分动箱传动装置 | |
CN207450105U (zh) | 儿童电动车 | |
CN112013044A (zh) | 一种驱动系统用离合机构及驱动系统 | |
CN105835942A (zh) | 转向装置 | |
CN104605797B (zh) | 带有按压式盖板的多用途垃圾收纳装置 | |
TW202039304A (zh) | 車輛雙動力控制裝置 | |
JPH0414267Y2 (zh) | ||
CN218112755U (zh) | 嵌套式中部活动构件连接器 | |
CN202799599U (zh) | 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 | |
CN103363068A (zh) | 一种拖拉机四轮驱动同步变速箱 | |
CN220470609U (zh) | 梭式换挡四驱组合操纵手柄 | |
CN108248664A (zh) | 新型改进型折叠式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