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215B -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215B
CN104604215B CN201480002163.1A CN201480002163A CN104604215B CN 104604215 B CN104604215 B CN 104604215B CN 201480002163 A CN201480002163 A CN 201480002163A CN 104604215 B CN104604215 B CN 104604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hotographic device
image data
subject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1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215A (zh
Inventor
金子哲也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1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during image pickup, e.g. digital cameras, camcorders, video cameras having integrated special effects capabi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0Denoising; Smoot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7Upgrading or updating of programs or applications for camera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112Image segmentation details
    • G06T2207/20116Active contour; Active surface; Sn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能够进行根据被摄体的距离而变化的图像处理。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03),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轮廓检测部(207b),其检测与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以及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其针对与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由所述轮廓夹着的区域,根据从摄像元件(203)到构成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多个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公知有分别对被摄体和背景进行相互不同的图像处理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通过进行检测图像的边缘的边缘检测处理,提取被摄体和背景各自的区域,针对该提取出的被摄体和背景各自的区域进行相互不同的图像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只能针对被摄体和背景各自的区域进行相互不同的图像处理。因此,从图像表现的多样性来看,期望能够利用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进行表现力更加丰富的图像处理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根据被摄体的距离而变化的图像处理的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和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轮廓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以及特殊效果处理部,其针对与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由所述轮廓夹着的区域,根据从所述摄像部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所述多个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距离计算部,该距离计算部计算与从所述摄像部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针对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而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所述被摄体区域是根据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到所述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而决定的。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镜头部,其具有能够调整焦点的光学系统;以及形状判定部,其根据所述轮廓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和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判定所述被摄体的形状是否相同,在所述形状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被摄体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具有:摄像像素,其生成所述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以及焦点检测用像素,其生成用于检测所述焦点的焦点数据,所述轮廓检测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来检测所述被摄体的轮廓,所述距离计算部根据所述焦点数据来计算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轮廓检测部具有:亮度提取部,其提取所述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对比度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亮度提取部提取出的所述亮度成分,检测所述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以及区域判定部,其针对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判定由所述对比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针对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的所述区域进行所述图像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显示部,其能够显示所述图像;以及输入部,其受理指示信号的输入,该指示信号指示所述图像内的规定的位置,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与所述输入部受理输入而得到的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位置是否在所述区域内。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镜头部,其具有能够调整焦点的光学系统;以及摄像控制部,其通过使所述光学系统沿着该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来变更焦点位置,所述输入部是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检测来自外部的接触,受理与该检测到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号的输入,所述摄像控制部根据从所述触摸面板输入的所述位置信号的变化,使所述光学系统移动,从而变更焦点位置,每当所述光学系统移动时,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位置是否在所述区域内。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针对所述图像数据,通过组合多种图像处理而进行产生视觉效果的特殊效果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所述特殊效果处理中组合的图像处理是晕映处理、阴影追加处理、噪声重叠处理、彩度变更处理和对比度强调处理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处理。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根据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进行在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上重叠文本数据、图形数据和记号数据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数据的特殊效果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方法由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轮廓检测步骤,检测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以及特殊效果处理步骤,针对所述图像数据,根据从该摄像装置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所述多个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方法由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步骤,将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分割为多个区域;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分割步骤中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以及生成步骤,针对所述分割步骤中分割出的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进行基于所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位置变化信息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程序的特征在于,该程序使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执行以下步骤:轮廓检测步骤,检测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以及特殊效果处理步骤,针对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根据从该摄像装置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进深决定的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挥能够有效利用被摄体的距离信息来进行图像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被摄体的一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拍摄者的一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进行的特殊效果处理的概要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图5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形状判定部判定相互不同的距离的对象物的形状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形状判定部判定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另一个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经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触摸面板选择被摄体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重叠文字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在被摄体的轮廓内重叠文字时的文字的分配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进行的文字大小的调整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区域判定部判定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区域判定部判定滑动方向上的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区域判定部判定滑动方向上的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3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区域判定部判定滑动方向上的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另一个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的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被摄体的一侧(前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面向拍摄者的一侧(背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图3所示的摄像装置1具有主体部2、以及相对于主体部2拆装自如且形成被摄体像的可光学变焦的镜头部3。
首先,对主体部2进行说明。主体部2具有快门201、快门驱动部202、摄像元件203、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信号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图像处理部207、AE处理部208、AF处理部209、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0、输入部211、配件通信部212、目镜显示部213、眼睛传感器214、可动部215、背面显示部216、触摸面板217、转动判定部218、状态检测部219、时钟220、记录介质221、存储器接口222、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23、闪存224、主体通信部225、总线226、主体控制部227。
快门201将摄像元件203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快门201使用焦面快门等机械式快门构成。
快门驱动部202根据从主体控制部227输入的指示信号来驱动快门201。快门驱动部202使用步进马达或DC马达等构成。
摄像元件203使用通过接收镜头部3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电信号的多个像素二维排列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构成。摄像元件203在主体控制部227的控制下,以规定帧率例如30fps连续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信号处理部205。并且,摄像元件203具有:AF像素203a(焦点检测用像素),其生成摄像装置1通过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与到被摄体的距离有关的值的测距处理和调整镜头部3的焦点的像面相位差AF处理时使用的焦点信号(以下称为“焦点数据”);以及摄像像素203b,其在摄像面上接收被摄体像并生成电信号(以下称为“图像数据”)。
AF像素203a使用光电二极管或放大电路等构成,在摄像元件203的摄像面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在规定区域内。例如,AF像素203a以规定间隔设置在摄像元件203的受光面中的AF区域或中央区域内。
摄像像素203b使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放大电路等构成。摄像像素203b通过接收从镜头部3入射的被摄体像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数据。
摄像元件驱动部204在规定定时从摄像元件203向信号处理部205输出图像数据(模拟信号)和焦点数据(模拟信号)。这意味着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作为电子快门发挥功能。
信号处理部205对从摄像元件203输入的图像数据和焦点数据实施模拟处理并将其输出到A/D转换部206。例如,信号处理部205针对图像数据降低复位噪声等之后,在波形整形后进行增益放大,以使其成为目标明亮度。
A/D转换部206通过对从信号处理部205输入的模拟图像数据和焦点数据进行A/D转换,生成数字图像数据(RAW数据)和焦点数据,经由总线226输出到SDRAM2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摄像元件203、信号处理部205和A/D转换部206作为摄像部发挥功能。
图像处理部207具有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轮廓检测部207b、距离计算部207c、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形状判定部207e、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
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经由总线226从SDRAM223取得图像数据(RAW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207进行包括光学黑体减法处理、白平衡(WB)调整处理、彩色矩阵运算处理、伽马校正处理、颜色再现处理和边缘强调处理等在内的基本图像处理。例如,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根据预先设定的各图像处理的参数进行图像处理。这里,各图像处理的参数是对比度、锐度、彩度、白平衡和灰度的值。另外,在摄像元件203为拜尔排列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207进行图像数据的同时化处理。图像处理部207经由总线226将处理图像数据输出到SDRAM223或背面显示部216。
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与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具体而言,轮廓检测部207b提取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通过针对该提取出的亮度成分计算2次微分的绝对值,检测构成被摄体的轮廓(对比度)的多个轮廓点。另外,轮廓检测部207b也可以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检测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轮廓点。进而,轮廓检测部207b也可以针对图像数据,使用公知技术检测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
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与从摄像元件203到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至少一部分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虽然也可以不是距离本身,但由于与距离有关,所以也可以简记为“距离”)。具体而言,距离计算部207c根据AF像素203a生成的焦点数据,计算与到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至少一部分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例如,距离计算部207c根据AF像素203a生成的焦点数据,计算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2点的距离。另外,距离计算部207c也可以在每次镜头部3的对焦镜头307进行沿着光轴O以焦点位置为中心以微小幅度往复移动的Wob驱动时,计算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各自的距离。
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取得后述镜头部3的对焦镜头307的焦点位置。具体而言,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取得后述镜头部3的对焦位置检测部309检测到的对焦镜头307的光轴O上的位置。
形状判定部207e根据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和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距离,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进深方向)判定被摄体的形状是否相同。并且,形状判定部207e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判定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是否在一定范围内连续。
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通过针对一个图像数据组合多个图像处理,进行产生视觉效果的特殊效果处理并生成处理图像数据。特殊效果处理中组合的图像处理例如是晕映处理、阴影追加处理、噪声重叠处理、彩度变更处理和对比度强调处理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处理。并且,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1个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由轮廓夹着的区域,根据从摄像元件203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构成被摄体的多个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这里,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是到由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在摄像装置1的视野内从摄像装置1远离的进深方向的距离)的分布。即,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按照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其中,该被摄体区域是根据由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而决定的。
图4是示出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的特殊效果处理的概要的图。在图4中,作为特殊效果处理,记载了梦幻对焦、梦幻对焦+星光、梦幻对焦+白边、流行艺术(pop art)、流行艺术+星光、流行艺术+针孔、流行艺术+白边、玩具照片、粗糙单色、透视画这10种。下面,对这些特殊效果处理进行说明。
梦幻对焦是如下处理:对图像整体实施晕映处理,给出以一定比例与晕映前的图像进行合成的软对焦的效果。在梦幻对焦中,通过进行使中间亮度更加明亮的色调曲线处理,在柔和的色调中,保留被摄体的细节,并且以被幸福之光包围的方式美美地形成或生成幻想氛围的图像。例如通过组合色调曲线处理、晕映处理、α混合处理和图像合成处理等图像处理来实现梦幻对焦。
梦幻对焦+星光是如下处理:在梦幻对焦的基础上,针对图像中的高亮度部实施描绘十字图案的十字滤镜效果。
梦幻对焦+白边是如下处理:在梦幻对焦的基础上,实施随着从图像的中心部朝向周边部(周缘部)逐渐带有白色的效果。通过变更像素值以使得与图像中心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周边部越白,从而得到这种白色的效果。
流行艺术是如下处理:将颜色强调为色彩鲜艳,表现明亮且欢乐的氛围。例如通过组合彩度强调处理和对比度强调处理来实现流行艺术。整体成为高对比度的高彩度的效果。
流行艺术+星光是重叠实施流行艺术和星光的处理。该情况下,得到对色彩鲜艳的图像实施十字滤镜的效果。
流行艺术+针孔是如下处理:在流行艺术的基础上,实施通过阴影使图像的周边部变暗从而给出从孔中窥视的效果的玩具照片(针孔)。玩具照片在后面详细叙述。
流行艺术+白边是重叠实施流行艺术和白边的处理。
玩具照片是如下处理:以与图像中心之间的距离越大则亮度越小(越暗)的方式,产生恰好从孔中窥视而陷入不同空间的效果。例如在低通滤镜处理、白平衡处理、对比度处理、色相/彩度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组合针对亮度信号乘以越靠周边则越小的系数的阴影处理等图像处理,实现玩具照片(玩具照片、阴影的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74244号公报)。
粗糙单色是如下处理:附加高对比度和薄膜的粒状噪声,表现单色图像的力强度和粗糙度。例如通过组合边缘强调处理、电平校正最佳化处理、噪声图案重叠处理、合成处理和对比度处理等来实现粗糙单色(粗糙单色的详细内容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62836号公报)。其中,噪声图案重叠处理(噪声附加处理)是在原图像中加上预先生成的噪声图案图像的处理。例如也可以产生随机数等,根据该随机数来生成噪声图案图像。
透视画是如下处理:在高对比度的高彩度的图像中,通过使图像的周边部(周缘部)模糊,在画面上生成观看袖珍模型或玩具的氛围。例如通过组合色相/彩度处理、对比度处理、周边晕映处理和合成处理等来实现透视画。其中,在周边晕映处理中,根据与图像中心之间的距离,以越靠周边部则模糊程度越大的方式,根据图像的位置来变更低通系数并进行低通滤镜处理。另外,作为周边晕映处理,也可以仅使图像的上下模糊或仅使图像的左右模糊。
返回图3,继续说明摄像装置1的结构。
AE处理部208经由总线226取得SDRAM223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设定摄像装置1进行静态图像拍摄或动态图像拍摄时的曝光条件。具体而言,AE处理部208根据图像数据计算亮度,根据计算出的亮度决定例如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由此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曝光。
AF处理部209经由总线226取得SDRAM223中记录的焦点数据,根据所取得的焦点数据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的调整。例如,AF处理部209进行如下的相位差AF处理(像面相位差AF方式):通过根据焦点数据进行与被摄体之间的测距运算处理,计算镜头部3的散焦量,根据该计算结果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的调整。另外,AF处理部209也可以从图像数据中取出高频成分的信号,通过对高频成分的信号进行AF(Auto Focus)运算处理(对比度AF方式),决定摄像装置1的对焦评价,从而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的调整。进而,AF处理部209也可以使用瞳孔分割相位差法进行摄像装置1的自动焦点的调整。
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0经由总线226从SDRAM223取得图像数据和处理图像数据,按照规定形式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经由存储器接口222将该压缩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记录介质221。这里,规定形式是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方式、MotionJPEG方式和MP4(H.264)方式等。并且,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0经由总线226和存储器接口222取得记录介质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压缩图像数据),对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其输出到SDRAM223。
输入部211具有将摄像装置1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电源开关211a、受理给出静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静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释放开关211b、切换摄像装置1的各种设定的操作开关211c、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摄像装置1的各种设定的菜单开关211d、受理给出动态图像拍摄的指示的动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动态图像开关211e、以及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记录介质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再现开关211f。释放开关211b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而进退,在半按的情况下,受理指示拍摄准备动作的指示信号即第一释放信号的输入,另一方面,在全按的情况下,受理指示静态图像拍摄的第二释放信号的输入。
配件通信部212是用于与安装在主体部2上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目镜显示部213在主体控制部227的控制下,经由总线226显示与SDRAM223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或再现图像。这意味着目镜显示部213作为电子取景器(EVF)发挥功能。目镜显示部213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构成的显示面板和驱动器等构成。
眼睛传感器214检测用户(物体)相对于目镜显示部213的接近,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具体而言,眼睛传感器214检测用户是否在目镜显示部213中确认图像。眼睛传感器214使用接触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等构成。
可动部215设有背面显示部216和触摸面板217,经由铰链215a以可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2上。例如,可动部215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的铅直方向变更为背面显示部216向上或向下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2上(参照图2)。
背面显示部216在主体控制部227的控制下,经由总线226取得SDRAM223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或记录介质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显示与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这里,图像的显示包括以规定时间(例如3秒钟)显示刚刚拍摄之后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浏览显示、再现记录介质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以及沿着时间序列依次显示与摄像元件203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等。背面显示部216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构成的显示面板和驱动器等构成。并且,背面显示部216适当显示摄像装置1的操作信息和与拍摄有关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目镜显示部213或背面显示部216作为显示部发挥功能。
触摸面板217重叠设置在背面显示部216的显示画面上。触摸面板217检测来自外部的物体的触摸,将与该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对应的位置信号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并且,触摸面板217也可以检测用户根据背面显示部216中显示的信息例如图标图像或缩略图像进行触摸的位置,根据该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受理用于指示摄像装置1进行的动作的指示信号和选择图像的选择信号的输入。一般情况下,作为触摸面板217,存在电阻膜方式、静电容量方式和光学方式等。在本实施方式1中,可以应用任意一种方式的触摸面板。进而,可动部215、背面显示部216和触摸面板217也可以一体形成。
转动判定部218判定可动部215的转动状况,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例如,转动判定部218判定可动部215相对于主体部2是否可动,将该判定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
状态检测部219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构成,分别检测摄像装置1中产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
时钟220具有计时功能和拍摄日期时间的判定功能。时钟220将日期时间数据输出到主体控制部227,以对由摄像元件203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附加日期时间数据。
记录介质221使用从摄像装置1的外部安装的存储卡等构成。记录介质221经由存储器接口22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1上。在记录介质221中写入图像处理部207和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0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且,记录介质221读出由主体控制部227记录的图像数据。
SDRAM223经由总线226暂时记录从A/D转换部206输入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部207输入的图像数据和摄像装置1的处理中的信息。例如,SDRAM223经由信号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和总线226暂时记录摄像元件203按照每1帧依次输出的图像数据。SDRAM223使用易失性存储器构成。
闪存224具有程序记录部224a。程序记录部224a记录用于使摄像装置1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本实施方式1的程序、程序的执行中所使用的各种数据、图像处理部207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动作所需要的各图像处理的参数、以及图4所示的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的特殊效果处理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等。闪存224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
主体通信部225是用于与安装在主体部2上的镜头部3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总线226使用连接摄像装置1的各结构部位的传送路等构成。总线226将摄像装置1的内部产生的各种数据转送到摄像装置1的各结构部。
主体控制部227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构成。主体控制部227根据来自输入部211的指示信号或来自触摸面板217的位置信号进行与构成摄像装置1的各部对应的指示和数据的转送等,对摄像装置1的动作进行总括地控制。
对主体控制部227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主体控制部227具有摄像控制部227a和显示控制部227b。
在从释放开关211b输入了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227a进行开始进行摄像装置1中的拍摄动作的控制。这里,摄像装置1中的拍摄动作是指如下动作:信号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和图像处理部207对通过快门驱动部202的驱动而由摄像元件203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这样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摄像控制部227a的控制下,在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0中进行压缩,经由总线226和存储器接口222记录在记录介质221中记录。
显示控制部227b使背面显示部216和/或目镜显示部213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具体而言,在目镜显示部213的电源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27b使目镜显示部213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另一方面,在目镜显示部213的电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
也可以使具有以上结构的主体部2具有声音输入输出功能、闪光灯功能以及能够与外部双向通信的通信功能等。
接着,对镜头部3进行说明。镜头部3具有变焦镜头301、变焦驱动部302、变焦位置检测部303、光圈304、光圈驱动部305、光圈值检测部306、对焦镜头307、对焦驱动部308、对焦位置检测部309、镜头操作部310、镜头闪存311、镜头通信部312、镜头控制部313。
变焦镜头301使用一个或多个镜头构成。变焦镜头301通过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上移动,对摄像装置1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进行变更。例如,变焦镜头301能够在12mm~50mm之间对焦点距离进行变更。
变焦驱动部302使用DC马达或步进马达等构成,在镜头控制部313的控制下,通过使变焦镜头301沿着光轴O上移动,进行摄像装置1的光学变焦的变更。
变焦位置检测部303使用光斩波器等构成,检测光轴O上的变焦镜头301的位置,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313。
光圈304通过限制变焦镜头301会聚的光的入射量,进行曝光的调整。
光圈驱动部305使用步进马达等构成,在镜头控制部313的控制下,通过驱动光圈304,对摄像装置1的光圈值(F值)进行变更。
光圈值检测部306使用光斩波器或编码器等构成,根据光圈304的当前状况检测光圈值,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313。
对焦镜头307使用一个或多个镜头构成。对焦镜头307通过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上移动,对摄像装置1的焦点位置进行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变焦镜头301和对焦镜头307作为光学系统发挥功能。
对焦驱动部308使用DC马达或步进马达等构成,在镜头控制部313的控制下,通过使对焦镜头307沿着光轴O移动,对摄像装置1的焦点位置进行调整。
对焦位置检测部309使用光斩波器等构成,检测光轴O上的对焦镜头307的位置,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镜头控制部313。
如图1所示,镜头操作部310是设置在镜头部3的镜头镜筒的周围的环,受理用于指示镜头部3中的光学变焦的变更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或用于指示镜头部3中的焦点位置的调整的指示信号的输入。另外,镜头操作部310也可以是按压式开关或杆式开关等。
镜头闪存311记录用于分别决定变焦镜头301、光圈304和对焦镜头307的位置和移动的控制程序、镜头部3的镜头特性和各种参数。这里,镜头特性是镜头部3的色像差、视场角信息、明亮度信息(f值)和焦点距离信息(例如50mm~300mm)。
镜头通信部312是用于在镜头部3安装在主体部2上时与主体部2的主体通信部225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镜头控制部313使用CPU等构成。镜头控制部313根据来自镜头操作部310的指示信号或来自主体部2的指示信号,对镜头部3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镜头控制部313根据来自镜头操作部310的指示信号,使对焦驱动部308进行驱动以使对焦镜头307进行焦点调整,或者使变焦驱动部302进行驱动以进行变焦镜头301的光学变焦的变焦倍率的变更。另外,镜头控制部313也可以在镜头部3被安装在了主体部2上时将镜头部3的镜头特性和识别镜头部3的识别信息发送到主体部2。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摄像装置1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首先,对在被操作了电源开关211a的摄像装置1起动时、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步骤S101:是)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摄像控制部227a通过使摄像元件驱动部204进行驱动,使摄像元件203进行摄像(步骤S102)。
接着,在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距离艺术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摄像装置1执行如下的距离艺术处理:根据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的每个距离,变更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的特殊效果处理的参数,对图像数据执行特殊效果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步骤S104)。另外,距离艺术处理的详细说明在后面叙述。与此相对,在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距离艺术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5。
接着,显示控制部227b使目镜显示部213或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由摄像元件203进行摄像并由信号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和图像处理部207分别进行了规定处理的实时取景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05)。该情况下,在眼睛传感器214检测到拍摄者(物体)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27b使目镜显示部213显示实时取景图像。例如,显示控制部227b使目镜显示部213显示图6所示的实时取景图像LV0。另外,图6示出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基本的图像处理的状态。
然后,在从释放开关211b输入了指示拍摄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摄像控制部227a执行拍摄(步骤S107)。该情况下,在摄像装置1中设定了距离艺术时,摄像控制部227a将使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执行与后述距离艺术处理中设定的设定内容对应的特殊效果处理而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21中。
接着,在操作电源开关211a而使摄像装置1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8:是),摄像装置1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未操作电源开关211a、摄像装置1的电源未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08: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06中,在未从释放开关211b输入指示拍摄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对在步骤S101中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拍摄模式的情况(步骤S101:否)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在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109:是),摄像装置1执行使背面显示部216或目镜显示部213显示与记录介质221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110)。在步骤S110之后,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9中,在摄像装置1未设定为再现模式时(步骤S109: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8。
接着,对图5的步骤S104中说明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示出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从镜头部3取得当前的焦点位置(步骤S201)。
接着,轮廓检测部207b从SDRAM223取得图像数据,提取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步骤S202),通过针对提取出的亮度成分计算2次微分的绝对值,检测被摄体的轮廓(步骤S203)。
接着,距离计算部207c根据SDRAM223中存储的由AF像素203a生成的焦点数据,计算从摄像装置1到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轮廓点的距离(步骤S204)。具体而言,距离计算部207c进行如下的测距计算处理:根据AF像素203a生成的焦点数据,计算与从摄像元件203到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另外,也可以在每当对焦镜头307在光轴O上移动时,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与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有关的值。进而,也可以在每当对焦镜头307进行以焦点位置为中心以微小幅度往复的Wob驱动时,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与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并且,距离计算部207c只要计算与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距离有关的值即可。
然后,形状判定部207e根据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和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距离,在被摄体的轮廓内判定相同颜色(Low-Contrast)且相互不同的距离的对象物(被摄体)的形状(步骤S205)。具体而言,形状判定部207e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判定被摄体的形状是否相同。
图8是说明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相互不同的距离的对象物的形状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图9示出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的图像的一例。另外,图9的图像LV1上的被摄体P1(沿着镜头部3的光轴O在远离方向上存在的道路)的轮廓L1、L2的宽度对应于在摄像元件203上成像的摄像面的宽度。
如图8和图9所示,首先,形状判定部207e根据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和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到被摄体的轮廓点的距离,在被摄体的轮廓内判定对象物的宽度作为相同颜色且相互不同的距离的对象物的形状。具体而言,在设摄像元件203上形成的不同像的宽度为X1和X2、镜头部3的焦点距离为F的情况下,形状判定部207e通过以下的式(1)~(4),判定分别从摄像装置1分开距离D1、D2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W1、W2
W1:D1=X1:F···(1)
因此,
W1=(D1X1)/F···(2)
同样,
W2:D2=X2:F···(3)
因此,
W2=(D2X2)/F···(4)
该情况下,在W1≒W2时,根据式(2)和式(4),以下的式(5)成立。
D1X1≒D2X2···(5)
即,形状判定部207e使用式(2)、式(4)和式(5),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进深方向判定被摄体P1的轮廓的宽度(轮廓点的宽度)是否相同。进而,在设摄像元件203上形成的像的宽度为X3、焦点距离为F的情况下,形状判定部207e通过以下的式(6)和式(7),判定从摄像元件203分开距离D3的对象物的宽度W3
W3:D3=X3:F···(6)
因此,
W3=(D3X3)/F···(7)
该情况下,在W1≒W3时,根据式(2)和式(7),以下的式(8)成立。
D1X1≒D3X3···(8)
因此,
X3=D1X1/D3···(9)
这样,形状判定部207e使用式(8),判定镜头部3的焦点位置处的被摄体P1的轮廓L1、L2的宽度是否相同。
接着,在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为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点为相同宽度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步骤S207。与此相对,在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为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不是相同宽度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摄像装置1返回图5的主进程。该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27b也可以在背面显示部216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利用表示无法进行距离艺术的信息、例如图画、图标和文字等进行警告。
在步骤S207中,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是否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在图像上减小。具体而言,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由轮廓检测部207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是否在摄像元件203上的受光区域内减小。例如,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由于被摄体P1的宽度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进深方向在图像LV1上从下端朝向上端减小,所以,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为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朝向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在图像上减小。在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为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在图像上减小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步骤S208。与此相对,在形状判定部207e判定为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轮廓的宽度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在图像上没有减小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摄像装置1返回图5的主进程。并且,关于朝向道路的一侧(进深方向)、这一侧(近前方向)等,不仅用于从图像得到的轮廓,还用于画面的端部。因此,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检测与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根据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被摄体的轮廓包围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但是,根据需要,有效利用画面的端部来决定被摄体区域,进行特殊效果处理。
在步骤S208中,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由图像处理部207a生成的图像数据,按照根据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特殊效果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由此,如图10所示,关于与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LV2,在摄像装置1的视野内,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进深方向)按照每个距离而逐渐变更图像处理的参数。另外,预先通过输入部211或触摸面板217选择并设定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的特殊效果处理。
另外,在图10中,作为图像处理的参数,示意地示出按照与从摄像装置1到构成被摄体P1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例如轮廓点A1、A2)的各个距离对应的每个位置或每个区域来变更彩度和对比度的参数的特殊效果处理(例如图4的流行艺术),所以利用渐变的阴影线来表现。当然,作为图像处理的参数,也可以重叠或变更彩度、色相、灰度、对比度、白平衡、感光度、软对焦的强度和阴影的强度等参数。并且,如图11所示的图像LV3所示,不仅是图像的水平方向,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还能够在铅直方向上进行特殊效果处理。即,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远近法,关于集中在画面内的特定位置的直线,判定为道路的两侧、建筑物的壁面、走廊等大致并行的线在进深方向上延伸,如果连接平行线的各个相同距离的点,则即使没有对比度也没有距离信息,也能够假想地判定根据相同距离决定的区域,能够进行图像处理。在步骤S208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图5的主进程。这样,根据轮廓的距离信息的推移来类推对比度较低的单调部分的距离分布,根据该距离分布,对所述单调部分赋予变化,能够得到看到效果的图像。伴随这种距离变化的轮廓所夹着的区域成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对应区域的候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针对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能够按照与摄像装置1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到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按照根据距离计算部207c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决定的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产生视觉效果。由此,即使在没有对比度的场景中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生成按照与摄像装置1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不同的图像处理的处理图像数据。因此,能够对画面赋予进深感,能够实现有效利用了距离信息(不一定是绝对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对的远近信息、凹凸信息)的表现力丰富的图像处理、图像表现,进而,能够对利用图像的用户传递信息。在使用作为图像表现的重要要素的远近感的艺术表现中,当然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效果赋予身临其境感,使得看起来非常入迷。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与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但是,也可以针对经由触摸面板217选择出的被摄体计算与距离有关的值。图12是示出经由触摸面板217选择被摄体时的状况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距离计算部207c也可以针对经由触摸面板217触摸的图像LV4上的被摄体P1,计算与远离摄像装置1的方向的距离有关的值。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的图像处理,对图像处理的参数进行变更,但是,例如也可以按照与从摄像装置1到构成被摄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对应的每个位置,对图像处理的组合进行变更。进而,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也可以按照与从摄像装置1到构成被摄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对应的每个位置,对提取出规定波段(例如红色:600nm~700nm、绿色:500nm~600nm、蓝色:400nm~500nm)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图像处理部207作为图像处理装置搭载在其他设备、例如便携电话或便携型终端装置上,能够应用本发明。进而,通过在内窥镜系统的处理装置中搭载图像处理部207,能够应用本发明,该内窥镜系统具有对被检体内进行摄像并生成被检体的图像数据的内窥镜装置、对来自内窥镜装置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处理装置、显示与处理装置实施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即,如果能够使观察者或手术医生直观地掌握图像处理中强调的图像,则当然在产业用的观察装置和医疗用的检查装置中也是有效的。通过基于进深信息(与摄像装置1之间的距离信息)的图像表现,能够对观察者的视觉进行辅助,有助于理解。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中,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图像处理部的结构不同,并且,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3所示的摄像装置100具有镜头部3和主体部101。主体部101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207而具有图像处理部401。
图像处理部401具有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轮廓检测部207b、距离计算部207c、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形状判定部207e、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
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根据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从摄像装置100到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进行在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上重叠文本数据、图形数据和记号数据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数据的特殊效果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
接着,对摄像装置100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摄像装置100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4中,步骤S301~步骤S307分别对应于图7的步骤S201~步骤S207。
在步骤S308中,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针对与通过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实施了基本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按照根据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从摄像装置100到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生成重叠了预先设定的作为文本数据的文字的处理图像数据。具体而言,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生成如下的处理图像数据:在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从摄像装置100到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相互不同的距离所夹着的轮廓内,重叠了预先设定的文字。
图15是示出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重叠文字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6是说明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在被摄体的轮廓内重叠文字时的文字的分配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5的图像LV11中,说明在构成被摄体P1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相互不同的距离的轮廓点A1和轮廓点A2所夹着的被摄体P1的区域上分配文字时的分配方法。并且,在图15和图16中,设预先设定的文字的数量为4个文字(PARK)来进行说明。
如图15和图16所示,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针对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出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相互不同的距离的轮廓点所夹着的被摄体P1的轮廓内,分配预先设定的文字的区域。具体而言,在设从摄像装置100到被摄体P1的轮廓点A1的距离为D1、从摄像装置100到被摄体P1的轮廓点A2的距离为D2、图像LV11上重叠的文字的数量为N的情况下,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通过以下的式(10)计算每一个文字的区域ΔD。
ΔD=(D1-D2)/N···(10)
然后,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根据区域ΔD和图像LV11上的距离D1到距离D2的高度Yr,设定图像LV11上重叠的区域ΔD内的文字的大小。例如,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设定区域ΔD内的各文字的图像上的大小,以使得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在图像LV11上从下端朝向上端)而使文字减小。具体而言,在设区域ΔD内的各文字的图像上的大小为X11~X14的情况下,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设定区域ΔD内的各文字的图像上的大小,以满足以下的条件(11)。
X11:X12:X13:X14=(1/(D2+3·ΔD)-1/D1):(1/(D2+2·ΔD)-1/(D2+3·ΔD)):(1/(D2-ΔD)-1/(D2+2·ΔD)):(1/D2-1/(D1+ΔD))···(11)
这样,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进行调整,以使得图像LV11上重叠的文字的大小成为条件(11)的比率。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对图像LV11上重叠的各文字的大小进行调整。然后,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生成在图像LV11上重叠了各文字的处理图像数据。由此,如图18所示,在与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LV12中,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而使各文字逐渐减小,根据被摄体P1的宽度的减小,成为自然的结果。另外,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也可以进行调整,以使得图像LV11上重叠的文字的大小成为与摄像装置100之间的距离的倒数。在步骤S308之后,摄像装置100返回图5的主进程。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针对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00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能够进行按照与摄像装置100之间的每个距离而重叠不同文字的图像处理。因此,能够对画面赋予进深感,能够实现有效利用了距离信息(不一定是绝对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对的远近信息、凹凸信息)的表现力丰富的图像处理、图像表现,进而,能够对利用图像的用户传递信息。通过基于进深信息的图像表现,对观察者的视觉进行自然辅助,防止看错,在防止下次的拍摄或行动错误的辅助信息的显示中也是有效的,能够对拍摄或观察进行辅助。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距离计算部207c计算与到由轮廓检测部207b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有关的值,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按照与由距离计算部207c检测到的到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各个距离对应的每个位置而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产生视觉效果。由此,即使在没有对比度的场景中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生成按照与摄像装置100之间的距离而重叠了不同文字的处理图像数据。即,根据轮廓的距离信息的推移来类推对比度较低的单调部分的距离分布,根据该距离分布,对所述单调部分赋予变化,能够得到看到效果的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特殊效果处理部401a重叠文字作为文本数据,但是,例如也可以重叠预先设定的图形或记号等作为图形数据来生成处理图像数据。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中,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图像处理部的结构不同,并且,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9所示的摄像装置110具有镜头部3和主体部111。主体部111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207而具有图像处理部410。
图像处理部410具有基本图像处理部207a、距离计算部207c、焦点位置取得部207d、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轮廓检测部411。
轮廓检测部411检测与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轮廓检测部411具有提取摄像元件203生成的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的亮度提取部411a、根据亮度提取部411a提取出的亮度成分来检测图像数据的对比度的对比度检测部411b、以及针对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判定由对比度检测部411b检测到的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顶点)夹着的区域的区域判定部411c。并且,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是否是触摸面板217触摸的位置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这种区域是单调且在图像处理中容易变化的部分。比针对对比度较高的部分的图像处理更加简单。在远近法中,如果是逐渐变窄的部位,则是距离变化的区域的概率较高。
接着,对摄像装置110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摄像装置110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20所示,首先,在触摸了触摸面板217的情况下(步骤S401:是),摄像控制部227a针对与触摸位置的图像上对应的视野区域设定镜头部3的焦点位置(步骤S402)。具体而言,摄像控制部227a通过控制镜头部3,使对焦镜头307在光轴O上移动,以使得镜头部3的焦点位置与触摸位置一致。
接着,亮度提取部411a从SDRAM223取得图像数据,提取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步骤S403),对比度检测部411b根据亮度提取部411a提取出的亮度成分,检测图像数据的对比度(步骤S404)。
然后,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是否是触摸位置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内(步骤S405)。
图21是示出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在图21中,设背面显示部216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LV21上的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并且,图21(a)示出触摸位置附近的X方向的亮度成分(明亮度),图21(b)示出触摸位置附近的X方向的对比度。并且,图21(c)示出触摸位置附近的Y方向的亮度成分(明亮度),图21(d)示出触摸位置附近的Y方向的对比度。并且,曲线Bx示出X轴方向的亮度成分的变化,曲线CX示出X轴方向的对比度的变化,曲线By示出Y轴方向的亮度成分的变化,曲线Cy示出Y轴方向的对比度的变化。
如图21所示,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是否是触摸位置在X轴上被2个对比度的峰值M1、M2夹着、并且触摸位置在Y轴上被2个对比度的峰值M3、M4夹着的区域(R1、R2)内。在图21所示的情况下,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触摸位置位于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内。
在由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是触摸位置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405:是),摄像装置110转移到后述步骤S406。与此相对,在由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不是触摸位置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405:否),摄像装置110转移到步骤S407。
在步骤S406中,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由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触摸位置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内对应的图像数据执行特殊效果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由此,如图22所示,显示控制部227b能够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了特殊效果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LV23。其结果,用户能够通过直观的操作,对没有对比度的被摄体进行期望的特殊效果处理。另外,在图22中,为了表现特殊效果处理的效果,利用阴影线进行表现。在步骤S406之后,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这样,在本发明中,根据轮廓的距离信息的推移来类推对比度较低的单调部分的距离分布,根据该距离分布,对所述单调部分赋予变化,能够得到看到效果的图像。在远近法中,朝向画面中央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区域是远近变化的部位的可能性较高,根据轮廓的距离信息,能够提高该可能性。更简单地,也可以不使用距离信息,而通过画面内的图像特征来类推远近,从而进行图像处理。
在步骤S407中,在针对触摸面板217进行了滑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07:是),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在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上是否存在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步骤S408)。
图23A~图23C是示出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滑动方向上的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判定方法的概要的示意图。在图23A~图23C中,设背面显示部216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LV22上的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并且,图23A(a)~图23C(a)示出滑动位置的X方向的对比度,图23A(b)~图23C(b)示出滑动位置的Y方向的对比度。进而,曲线CX示出X轴方向的对比度的变化,曲线Cy示出Y轴方向的对比度的变化。
如图23A~图23C所示,区域判定部411c沿着触摸面板217上的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箭头z方向)判定是否存在X轴上由2个对比度的峰值M1、M2夹着、并且Y轴上由2个对比度的峰值M3、M4夹着的区域。在图23A~图23C所示的情况下,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在滑动操作的触摸面板217上的滑动方向上存在由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该情况下,摄像控制部227a根据从触摸面板217输入的触摸位置的轨迹,使镜头部3的对焦镜头307沿着光轴O方向移动,由此在滑动方向上追随镜头部3的焦点位置。
在步骤S408中,在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在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上存在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408:是),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由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执行特殊效果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步骤S409)。由此,如图24所示,显示控制部227b能够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了特殊效果处理后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LV24。另外,在图24中,为了表现特殊效果处理的效果,利用阴影线进行了表现。在步骤S409之后,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
在步骤S407中,在未针对触摸面板217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407:否),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
在步骤S408中,在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在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上不存在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408:否),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
在步骤S401中,在未对触摸面板217进行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针对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10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能够按照与摄像装置11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由区域判定部411c判定为与从触摸面板217输入的位置信号对应的位置由相互不同的对比度的峰值夹着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生成进行了特殊效果处理的处理图像数据,所以,即使在没有对比度的场景中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生成按照与摄像装置11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了不同的图像处理的处理图像数据。因此,通过根据距离而变换的光的表现和阴影表现,不是实现涂满风格的看板表现,而是能够进行更加艺术的表现。当然,高更这样的“分隔主义(クロワゾニズム)”风格的表现也是艺术的,但是,如果追求真实感,则从文艺复兴以来,进深感的追求是重要的表现技法。并且,通过画家的运笔和刷毛的流动等,在相同颜色的画面中,有时某些节奏感对作品赋予跃动感,通过基于特定规则(这里为远近)的具有变化的图像处理,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即,能够对画面赋予进深感和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了距离信息(不一定是绝对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对的远近信息、凹凸信息)的富有变化的丰富的图像表现力。
(实施方式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110相同的结构,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1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4的摄像装置110执行的距离艺术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25中,步骤S501~S506分别对应于图20的步骤S401~步骤S406。
在步骤S507中,在对触摸面板217进行了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507:是),摄像装置110返回步骤S502。与此相对,在未对触摸面板217进行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507:否),摄像装置110转移到步骤S508。
接着,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处理图像中的未处理的区域(未进行图像处理的区域)执行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殊效果处理(步骤S508)。具体而言,如图26(a)所示,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针对与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处理图像LV31中的未图像处理的区域Q1执行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殊效果处理(图26(a)→图26(b))。由此,如图26(b)所示,显示控制部227b能够使背面显示部216显示与特殊效果处理部207f进行了特殊效果处理后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LV32。另外,在图26中,为了表现特殊效果处理的效果,利用阴影线进行了表现。在步骤S508之后,摄像装置110返回图5的主进程。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针对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10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能够按照与摄像装置11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因此,能够对画面赋予进深感,能够实现有效利用了距离信息(不一定是绝对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对的远近信息、凹凸信息)的表现力丰富的图像处理、图像表现,进而,能够对利用图像的用户传递信息。并且,特征在于,通过触摸而直观地将用户的喜好反映在图像表现中。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进行基于该区域内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的图像处理。
(实施方式5)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5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的结构不同,而且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也不同。因此,下面,对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5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27所示的摄像装置120具有镜头部501、摄像部502、轮廓检测部503、图像处理部504、显示部505、输入部506、记录部507。
镜头部501使用一个或多个镜头和光圈等构成,在摄像部502的受光面上形成被摄体像。
摄像部502通过接收镜头部501形成的被摄体像并进行光电转换,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摄像部502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构成。摄像部502将图像数据输出到轮廓检测部503和图像处理部504。
轮廓检测部503检测与摄像部50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具体而言,轮廓检测部503提取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通过对该提取出的亮度成分计算2次微分的绝对值,检测构成被摄体的轮廓(对比度)的多个轮廓点。另外,轮廓检测部503也可以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来检测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轮廓点。进而,轮廓检测部503也可以针对图像数据使用公知技术来检测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
图像处理部504针对摄像部502生成的图像数据,根据从摄像部502到由轮廓检测部503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被摄体的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例如变更图像处理的参数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图像处理部504具有作为特殊效果处理部的功能。
显示部505显示与图像处理部504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示部505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构成的显示面板和驱动器等构成。
输入部506指示摄像装置120进行拍摄。输入部506使用多个按钮等构成。
记录部507记录图像处理部504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记录部507使用记录介质等构成。
对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2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8是示出摄像装置12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如图28所示,首先,摄像部502生成图像数据(步骤S601),轮廓检测部503检测与摄像部50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步骤S602)。
接着,图像处理部504针对摄像部502生成的图像数据,根据从摄像部502到由轮廓检测部503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的远近分布,按照由被摄体的轮廓点决定的每个被摄体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步骤S603)。
然后,显示部505显示与图像处理部504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604)。
接着,在存在来自输入部506的拍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5:是),摄像装置120进行拍摄(步骤S606)。该情况下,摄像装置120将图像处理部504生成的处理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507中。在步骤S606之后,摄像装置120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不存在来自输入部506的拍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5:否),摄像装置120返回步骤S60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针对沿着远离摄像装置120的方向存在的被摄体,能够按照与摄像装置12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因此,能够对画面赋予进深感,能够实现有效利用了距离信息、进深信息、凸凹信息的表现力丰富的图像处理、图像表现,进而,能够对利用图像的用户传递信息。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综合判断从图像得到的轮廓等的图像变化的信息(或基于该信息的区域分割)、距离信息等,能够进行简单且精密的图像表现。并且,不仅利用轮廓,还利用画面的端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图像处理部504也可以按照根据从摄像部502到由轮廓检测部503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变化决定的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由此,能够进行根据被摄体的距离而变化的图像处理。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图像处理部504也可以按照根据从摄像部502到由轮廓检测部503检测到的构成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进深决定的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这里,进深是在摄像装置120的视野内远离摄像装置120的方向。由此,能够进行根据被摄体的距离而变化的图像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能够进行如下的摄像方法,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步骤,将与摄像部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分割为多个区域;取得步骤,取得分割步骤中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以及生成步骤,针对分割步骤中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进行基于取得步骤中取得的位置变化信息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这里,位置变化信息是在摄像装置的视野内与到摄像装置的距离有关的值(距离信息)、亮度和对比度。由此,能够进行根据被摄体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而变化的图像处理。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除了数字单反照相机以外,例如还能够应用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电话和平板型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所执行的程序以可安装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数据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USB介质、闪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进行提供。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所执行的程序也可以存储在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进行提供。进而,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提供或发布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所执行的程序。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流程图的说明中,使用“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现明示了步骤间的处理的前后关系,但是,实施本发明所需要的处理的顺序不由这些表现唯一决定。即,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对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的顺序进行变更。
这样,本发明可以包括这里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够在由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标号说明
1、100、110、120:摄像装置;2、101、111:主体部;3、501:镜头部;201:快门;202:快门驱动部;203:摄像元件;204:摄像元件驱动部;205:信号处理部;206:A/D转换部;207、401、410、504:图像处理部;207a:基本图像处理部;207b、411、503:轮廓检测部;207c:距离计算部;207d:焦点位置取得部;207e:形状判定部;207f、401a:特殊效果处理部;208:AE处理部;209:AF处理部;210:图像压缩解压缩部;211、506:输入部;211b:释放开关;212:配件通信部;213:目镜显示部;214:眼睛传感器;215:可动部;216:背面显示部;217:触摸面板;218:转动判定部;219:状态检测部;220:时钟;221:记录介质;222:存储器接口;223:SDRAM;224:闪存;225:主体通信部;226:总线;227:主体控制部;227a:摄像控制部;227b:显示控制部;301:变焦镜头;307:对焦镜头;313:镜头控制部;411a:亮度提取部;411b:对比度检测部;411c:区域判定部;502:摄像部;505:显示部;507:记录部。

Claims (11)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
轮廓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
特殊效果处理部,其针对与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由所述轮廓夹着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根据所述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具有进深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以及
距离计算部,其计算与从所述摄像部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
所述每一个区域是根据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从所述摄像部到所述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而决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镜头部,其具有能够调整焦点的光学系统;以及
形状判定部,其根据所述轮廓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和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判定所述被摄体的形状是否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相同,
在所述形状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被摄体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具有:
摄像像素,其生成所述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以及
焦点检测用像素,其生成用于检测所述焦点的焦点数据,
所述轮廓检测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亮度成分来检测所述被摄体的轮廓,
所述距离计算部根据所述焦点数据来计算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廓检测部具有:
亮度提取部,其提取所述图像数据的亮度成分;
对比度检测部,其根据所述亮度提取部提取出的所述亮度成分,检测所述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以及
区域判定部,其针对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判定由所述对比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相互不同的对比度峰值夹着的区域,
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针对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的所述区域进行所述图像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所述图像;以及
输入部,其受理指示信号的输入,该指示信号指示所述图像内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与所述输入部受理输入而得到的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位置是否在所述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
镜头部,其具有能够调整焦点的光学系统;以及
摄像控制部,其通过使所述光学系统沿着该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来变更焦点位置,
所述输入部是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检测来自外部的接触,受理与该检测到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号的输入,
所述摄像控制部根据从所述触摸面板输入的所述位置信号的变化,使所述光学系统移动来变更焦点位置,
每当所述光学系统移动时,所述区域判定部判定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位置是否在所述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针对所述图像数据,通过组合多种图像处理而进行产生视觉效果的特殊效果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特殊效果处理中组合的图像处理是晕映处理、阴影追加处理、噪声重叠处理、彩度变更处理和对比度强调处理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殊效果处理部根据所述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与所述距离有关的值,进行在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上重叠文本数据、图形数据和记号数据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数据的特殊效果处理,生成所述处理图像数据。
10.一种摄像方法,其由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轮廓检测步骤,检测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内的所述被摄体的轮廓;以及
特殊效果处理步骤,针对由所述轮廓夹着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根据所述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进行不同的图像处理,生成产生具有进深感视觉效果的处理图像数据,
所述摄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距离计算步骤,计算与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
所述每一个区域是根据在所述距离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与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而决定的。
11.一种摄像方法,其由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割步骤,将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分割为多个区域;
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分割步骤中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位置变化信息;以及
生成步骤,针对所述每一个区域,进行基于所述每一个区域的进深方向的所述位置变化信息的图像处理,生成处理图像数据,
所述摄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距离计算步骤,计算与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构成所述被摄体的轮廓的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
所述每一个区域是根据在所述距离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与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轮廓点的距离有关的值而决定的。
CN201480002163.1A 2013-09-03 2014-06-10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Active CN104604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2553 2013-09-03
JP2013182553A JP5769768B2 (ja) 2013-09-03 2013-09-03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4/065384 WO2015033640A1 (ja) 2013-09-03 2014-06-10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215A CN104604215A (zh) 2015-05-06
CN104604215B true CN104604215B (zh) 2019-01-11

Family

ID=5262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163.1A Active CN104604215B (zh) 2013-09-03 2014-06-10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08001A1 (zh)
JP (1) JP5769768B2 (zh)
CN (1) CN104604215B (zh)
WO (1) WO2015033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252993B2 (en) 2015-04-23 2018-01-04 Apple Inc. Digital viewfinder user interface for multiple cameras
JP2017005626A (ja) * 2015-06-15 2017-01-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効果処理支援装置、画像効果処理支援方法及び画像効果処理支援プログラム
KR20170000196A (ko) * 2015-06-23 201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객체의 속성 기반의 상태 변화 효과를 출력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5719246B (zh) * 2016-01-13 2018-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检测开敞水体的光谱成像可视化前处理方法
US10009536B2 (en) 2016-06-12 2018-06-26 Apple Inc. Applying a simulated optical effect based on data received from multiple camera sensors
DK180859B1 (en) 2017-06-04 2022-05-2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CAMERA EFFECTS
US11112964B2 (en) 2018-02-09 2021-09-07 Apple Inc. Media capture lock affordance f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10375313B1 (en) 2018-05-07 2019-08-06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US11722764B2 (en) 2018-05-07 2023-08-08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JP6714802B2 (ja) * 2018-07-23 2020-07-01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制御装置、飛行体、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K201870623A1 (en) 2018-09-11 2020-04-1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IMULATED DEPTH EFFECTS
US10645294B1 (en) 2019-05-06 2020-05-0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770601B2 (en) 2019-05-06 2023-09-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128792B2 (en) 2018-09-28 2021-09-21 Apple Inc.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with multiple focal planes
US11321857B2 (en) 2018-09-28 2022-05-03 Apple Inc. Displaying and editing images with depth information
US11706521B2 (en) 2019-05-06 2023-07-1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765309B2 (en) * 2019-12-13 2023-09-1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Video capturing subject using IR light
CN111565332A (zh) * 2020-04-27 2020-08-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054973B1 (en) 2020-06-01 2021-07-0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media
US11212449B1 (en) 2020-09-25 2021-12-2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edia capture and management
US11394851B1 (en) * 2021-03-05 2022-07-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US11539876B2 (en) 2021-04-30 2022-12-27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US11778339B2 (en) 2021-04-30 2023-10-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6093A (zh) * 2007-10-29 2009-05-0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959013A (zh) * 2009-07-13 2011-01-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0594A (ja) * 2004-11-10 2006-06-01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188697A (ja) * 2008-02-06 2009-08-20 Fujifilm Corp 多焦点カメラ装置、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497211B2 (ja) * 2008-02-19 2010-07-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55596B2 (ja) * 2008-03-21 2012-06-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出力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80131B2 (en) * 2008-12-19 2014-07-1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xt-based personalization of images
US8244070B2 (en) * 2009-06-01 2012-08-14 Xerox Corporation Real-time image personalization
JP2011130169A (ja) * 2009-12-17 2011-06-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12003233A (ja) * 2010-05-17 2012-01-05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619074B2 (en) * 2010-12-10 2013-12-31 Xerox Corporation Rendering personalized text on curved image surfaces
JP5760727B2 (ja) * 2011-06-14 2015-08-1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899745B2 (ja) * 2011-09-26 2016-04-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6093A (zh) * 2007-10-29 2009-05-0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959013A (zh) * 2009-07-13 2011-01-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215A (zh) 2015-05-06
JP2015050713A (ja) 2015-03-16
JP5769768B2 (ja) 2015-08-26
US20150208001A1 (en) 2015-07-23
WO2015033640A1 (ja) 2015-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215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398849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US83956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lurring image background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KR101427660B1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에서 영상의 배경흐림 효과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05580348B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CN104702826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5863B (zh) 进行白平衡控制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04813227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4243795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984448A (zh) 利用颜色数字图像对动作如锐度修改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8024053A (zh) 摄像装置、焦点调节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6878605A (zh) 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图像生成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27984A (zh) 摄像装置和特殊处理摄像图像的显示方法
CN108259757A (zh)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04980647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判定方法以及驱动方法
CN110447223A (zh) 成像元件以及摄像装置
CN102629973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6021512B2 (ja) 撮像装置
CN107306326A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3986864B (zh)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N106878606A (zh) 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图像生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878604A (zh) 一种基于电子设备的图像生成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JP596493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8431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6320463B2 (ja) 電子機器、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