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172B -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 Google Patents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172B
CN104604172B CN201380046448.0A CN201380046448A CN104604172B CN 104604172 B CN104604172 B CN 104604172B CN 201380046448 A CN201380046448 A CN 201380046448A CN 104604172 B CN104604172 B CN 104604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quality
modulation
beamformed
encoding schem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64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172A (zh
Inventor
Z·贾
S·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04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algorithm uses adaptiv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在用于定向天线系统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选择中,定义将信号质量值的不同范围映射到不同的MCS参数集合的至少一个表。在一些实现中,每一个范围对应于单独的表(例如,给定表将包括MCS以及关于该信号质量值范围的其他信息)。在检测到信号质量的突变(例如,收到信号强度的变化大于或等于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来自(诸)表的范围而不是使用常规的速率选择算法来选择新MSC。以此方式,可以容适MCS的相对较大的改变——若信号质量的变化表明此改变合理。

Description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背景技术
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但不排他地涉及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引言
一些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设备)采用定向天线系统来改进天线增益。为了提供该定向性,驱动天线系统的不同天线的信号被不同地加权(例如,在信号相位以及可选地在振幅的意义上)。
IEEE 802.11ad涉及60GHz频率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由于这些频率处的高传播损耗,定向天线系统由该标准支持以增进天线增益并由此改进通信性能。具体而言,用于每一个802.11ad装置的天线可被配置成支持准全向波束方向图、扇区级波束方向图、或经细化波束方向图(即,比扇区级波束更窄的波束)。为了提供这些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将从天线权重集合(例如,包括{1,-1,j,-j}的集合)取得的适当天线权重指派给每一个天线。对于集合{1,-1,j,-j}的情形,对于给定天线,振幅始终为“1”且相位是0°、90°、180°和270°中的一个。
对于给定波束方向图,一种装置可支持各自指定特定传输速率的若干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常规的速率选择算法将周期性地进行有效吞吐量计算以确定该装置应上移至下一最高的定义速率还是下移至下一最低的定义速率。然而,这些算法基于以下假设:MCS中的变化(例如,基于测得的信号质量)将相对较慢地发生。
概述
本公开的若干范例方面的概述如下。此概述被提供以方便读者并且不完全限定本公开的广度。为了方便起见,术语“一些方面”在本文中用来指本公开的单个方面或多个方面。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跟踪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中的信号质量。在采用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定向天线系统的装置中,随时间监视经波束成形的链路以确保最佳波束方向图正被用于该链路(例如,以便计及操作条件方面的变化)。例如,如果这些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被移动了,则给定装置所使用的波束可能不再定向至另一装置。另外,如果外部物体最终处于一波束内(例如,由于该物体的移动、装置的移动、或两者),则该物体可能阻挡该波束。
在某些情形中,由一装置使用的波束方向图的变化导致该装置的通信的信号质量(例如,收到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噪比等)的突变。该信号质量突变进而可能不利地影响该装置所采用的速率选择算法快速确定最优MCS的能力。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定向天线系统的自适应速率选择。对于给定装置,定义将信号质量值的不同范围映射到不同的MCS相关参数集合的至少一个表。例如,对于信号质量值的给定范围(例如,RSSI值范围),将MCS类型的集合映射到已经为这些MCS类型计算出的有效吞吐量值集合。在一些实现中,每一个范围对应于单独的表(例如,给定表将包括MCS以及关于该信号质量值范围的其他信息)。在一些实现中,所有范围都被包括在单个表中。
在检测到信号质量的突变(例如,RSSI的变化大于或等于定义的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来自(诸)表的范围而不是使用常规的速率选择算法来选择新MSC。例如,标识对应于当前信号质量的范围(例如,对应于该信号质量的表),并且然后使用为该范围(表)定义的MCS信息来选择新MCS。因此,可以容适MCS的相对较大的改变——若信号质量的变化表明此改变合理。
鉴于上文,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的教导的无线通信涉及: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基于该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基于该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计算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确定该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作为确定该差异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该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
附图简述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范例方面将在以下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以及在附图中予以描述,附图中:
图1是包括采用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装置的通信系统的若干范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2是与更新和切换MCS表协同执行的操作的若干范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3是解说基于信号质量的MCS表的若干示例的简化图;
图4是与更新MCS表协同执行的操作的若干范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5是与切换MCS表和选择MCS协同执行的操作的若干范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6是与选择MCS协同执行的操作的若干范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7是可在通信节点中采用的组件的若干范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8是通信组件的若干范例方面的简化框图;以及
图9是被配置成选择MCS的装置的若干范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根据惯例,附图中所解说的各特征为了清楚起见被简化并且通常并非按比例绘制。也就是说,这些特征的尺寸和间隔在大多数情形中为了清楚起见被扩大或缩小。此外,出于解说目的,附图通常并未绘制给定装置(例如,设备)或方法中典型情况下采用的所有组件。最后,类似附图标记可用于贯穿说明书和附图标示类似特征。
详细描述
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明显的是,本文的教导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并且本文所公开的任何特定结构、功能或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领会,本文所公开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他方面来实现并且这些方面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方面可以用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现装置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作为本文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补充或与之不同的其他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此类装置或实践此类方法。不仅如此,一方面可包括权利要求的至少一个元素。作为上述内容的示例,在一些方面,一种装置包括:收发机,配置成从另一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以及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基于该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基于该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计算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确定该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作为确定该差异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该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另外,在一些方面,第一信号质量包括第一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并且第二信号质量包括第二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图1解说了通信系统100的范例方面,其中装置102与装置104以及可选的其他装置(未示出)通信。装置102包括收发机106,该收发机与天线系统108(例如,天线阵列)协作来生成定向波束方向图以便为高频信号通信(例如,60GHz频带)提供更高增益。装置102可以生成的定向波束方向图110A-110H的示例在图1中通过相应的虚线符号以简化形式表示。在实践中,装置102通常将对信号传送和信号接收使用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然而,只示出了一组波束方向图以降低图1的复杂性。
装置104可包括类似的收发机(未示出)和天线系统112以生成定向波束方向图。为了降低图1的复杂性,未示出针对装置104的波束方向图。在一些实现中,这些装置包括IEEE802.11ad站。然而,应领会,本文的教导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通信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吻合装置102和104之间的通信的链路预算并且为了达成该通信的最佳可能信号质量,装置102和104各自(为传送或接收操作)选择相对于另一装置提供最佳定向性的波束方向图。在图1的简化示例中,装置102选择波束方向图110A来与装置104通信。
根据此处的教导,装置102维护至少一个基于信号质量的MCS表114,使用该MCS表来选择用于与另一装置(例如,装置104)通信的MCS。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的,(诸)表114包括与定义的信号质量范围相关联的诸MCS参数集合。在一些方面,要考虑供在给定时间点使用的特定的MCS参数集合是基于与近期传输相关联的信号质量的。为此,装置104包括信号质量反馈组件116,该组件发送对由装置104从装置102接收到的经波束成形的信号(例如,包括数据)的收到信号质量的指示(如由虚线118表示)。
为了使得装置102和104能够执行类似操作,装置104可维护至少一个基于信号质量的MCS表,并且装置102可包括信号质量反馈组件。然而,为了降低图1的复杂性,未示出这些组件。
在图1的示例中,装置102和104各自采用四个天线,并且示出了针对装置102的八个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应理解,本文的教导可适用于包括不同数量的天线、不同数量的装置和不同数量的波束方向图的其他实现。
天线系统108和112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天线设计来达成定向波束方向图。天线阵列仅仅是这样的设计的一个示例。天线阵列是简单天线振子的集合,以使得穿过这些天线振子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振幅和相位。这些振幅和相位被称为天线权重,并且天线权重的集合被称为天线权重向量(AWV)。
在简化模型中,天线阵列中的每一个天线振子都是各向同性辐射器。这暗示每一个天线振子本身是具有各向同性方向图(也被称为全向方向图)的天线。进一步的简化假设天线权重全都具有相同的振幅和有限数量的相位。例如,所有天线权重可以从集合{1,-1,j,-j}中取值。这一限制使得能够通过对每一天线振子使用2个位来实现天线阵列配置。
每一个天线方向图对应于一波束,该波束进而由AWV实现。天线方向图选择通常是天线增益与波束宽度之间的折衷。增益越高,天线阵列就必须将其能量辐射集中得越窄,因此波束就越窄。天线方向图的若干个示例在以下描述。
在某些状况下(例如,在最初尝试发现近旁装置时),一装置使用全向方向图。理想情况下,各向同性辐射器将生成真全向方向图。然而,在实践中,完美的全向方向图是不可能达成的。因此,该方向图被称为准全向方向图。
在某些状况下(例如,在使用波束成形来与特定装置通信时),一装置使用扇区级波束方向案。波束方向图110A-110H解说了八个扇区波束方向图的简化示例。扇区级波束的标称宽度窄于准全向方向图,但宽于经细化波束(以下讨论)。一种装置可基于定义的扇区级波束集合来执行扇区级扫掠,以便与另一装置建立通信,改善与另一装置的通信,或两者兼而有之。
在某些状况下(例如,为了与特定装置建立高质量通信),一装置使用经细化波束方向图。经细化波束的标称宽度窄于扇区级波束的标称宽度。在一些方面,一装置可通过使用较窄的经细化波束来提供更细化的波束选择,以达成更高的增益。
波束成形协议可被采用以使装置能够选择适当的波束来与另一装置进行数据交换。IEEE 802.11ad定义用于波束选择的扇区级扫掠(SLS)协议和波束细化协议(BRP)。扇区级波束可使用SLS协议或使用BRP协议来选择。经细化波束可使用BRP协议来选择。准全向方向图是跨所有对等装置唯一性的。因此,无需使用协议来为给定装置选择该方向图。而且,针对扇区级和经细化波束的阶层的波束选择在对应的波束成形协议尚未成功的情况下可被认为是“不可用”的。
根据本文的教导,一种装置可跟踪相对于对等装置的经波束成形的链路以缓解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所选波束相关联的降级。这一波束降级可能例如是由于装置的相对取向的改变、由于阻挡、或两者兼而有之。
装置取向的改变可引起所选波束指向不同的方向(例如,离开对等装置)。在实践中,这种状况对经细化波束的影响可能比对扇区级波束的影响更多,因为经细化波束通常具有较窄的波束宽度。在某些情形中,装置取向的改变所引起的降级可以是中等程度的。在此,经细化波束可能仍然是可使用的,但数据率降低了。然而,在其他情形中,降级可能是严重的。在这些情形中,经细化波束可能是不可使用的。然而,扇区级波束可能仍然是可使用的。
当一物体存在于两个装置之间的波束路径中时,可能发生阻挡。通常,阻挡由所选波束的突变来表现。在某些情形中,原始波束可能完全丢失。因此,可能需要选择指向另一方向的另一波束来维持装置之间的通信(即使该替换波束提供的信号质量可能比原始波束要差)。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促进甚至在面对经波束成形的链路的质量突变(例如,由装置移动或波束阻挡而引起)时仍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最优MCS的方案。出于解说目的,本公开的各方面将在维护MCS表集合的装置的上下文中描述,每一个MCS表与RSSI值(收到信号强度指示)范围相关联。然而,应领会,本文的教导可适用于除了RSSI之外的其他形式的信号质量并且可使用(定义诸范围集合的)单个表,而不是表的集合。
图2解说了涉及更新和切换MCS表的高级操作的示例。出于解说目的,图2的操作(或本文所讨论或教导的任何其它操作)可被描述为是由特定组件来执行的。在其他实现中,这些操作可由其他类型的组件来执行,并且可使用不同数目的组件来执行。此外,应领会,在给定实现中可以不采用本文所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例如,一个实体可执行操作的子集并且将那些操作的结果传递给另一个实体。
如图2的框202所表示的,在各时间点,一装置确定与其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信号质量。例如,该装置可以从接收此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另一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信息。
信号质量信息可采取各种形式。例如,接收装置可以在确收该传输的ACK帧中包括RSSI值(指示上一帧传输的RSSI)。由此,信号质量反馈可以在逐帧的基础上接收。在一些实现中,接收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数据来计算信噪比(SNR)值并将该SNR信息发回传送装置。
如框204所表示的,该装置基于框202的信号质量确定来确定是否要切换至不同的MCS表。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的,MCS表切换可作为所监视到的信号质量的显著变化(例如,上升)的结果而被调用。例如,由于当前波束的改进(例如,从扇区级波束至经细化波束)导致的RSSI突变可触发为将来的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从使用当前MCS表切换至使用另一MCS表。以此方式,该装置可快速上移至更高速率(例如,通过跳过若干速率)。作为对比,常规MCS选择方案可能无法如此快速地改变速率。因此,常规装置可处于不合乎需要的速率达某些时间。
如框206所表示的,该装置从当前MCS表中选择针对当前操作条件而言最佳的MCS。取决于框204的确定,该选择可以从先前的MCS表(在框204处没有进行切换)或从不同的MCS表(在框204处进行了切换)做出。
在一些方面,从表中选择MCS值涉及确定能被达成且提供最佳有效吞吐量的最高速率。例如,一装置可以周期性地从表中探测更高速率(例如,临时以更高速率操作)以确定是否能够以该更高速率达成更高的有效吞吐量。如果是,则该装置将切换至该更高速率。相反,如果以更低速率达成更高的有效吞吐量,则该装置可能需要选择该更低速率。
一般而言,有效吞吐量是将所达成的速率和通信质量(例如,处于该速率情况下的差错)考虑在内的质量量度。例如,有效吞吐量可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有效吞吐量(GP)=速率(1-PER),其中PER是分组差错率。
如框208所表示的,随时间推移(例如,周期性地)来更新MCS表以确保表中的信息保持现时性。例如,该装置可定期进行测试以确定使用不同的MCS参数所可达成的信号质量。
图3解说了MCS表集合的示例。与图3的表相对应的表在采用本文所教导的技术的每一个装置中维护(或者为每一个装置维护)。应领会,这样的表可采取根据本文的教导的其他形式。例如,给定表可包括其他参数、附加参数、或两者兼而有之。而且,表可以与不同于所示的那些信号质量范围的信号质量范围相关联。另外,可以在一集合中包括不同数量的表。
在图3的示例中,示出了三个表,每一个表都与RSSI值范围相关联。例如,每一个表可与以所指示的RSSI值(-70、-60和-50)为中心的10db范围相关联。
每一表包括对应于RSSI范围的MCS参数集。例如,基于周期性测试,一装置可确定所指示的MCS(对应于所指定的PHY速率)提供所规定的分组差错率(PER)和有效吞吐量(GP)。为了降低图3的复杂性,只为第一表(RSSI=-70)描绘MCS值。
图4解说了涉及更新MCS表的若干范例操作。在一些方面,在经波束成形的链路上达成的RSSI与速率选择(例如,MCS)有关。然而,各种因接收者而异的因素(例如,接收者的噪声指数、损伤和实现细节)可影响该关系。因此,RSSI-MCS映射可由每一传送装置(例如,站)在个体基础上确定。
图4的操作开始于框402(例如,根据周期性调度)。
如框404所表示的,该装置选择要测试的MCS。例如,该装置可将其发射机配置成以相应速率操作并以该速率向对等装置传送测试帧。
如框406所表示的,该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例如,对等装置可以发送指示在该对等装置处看到的RSSI以及在该对等装置处计算出的PER的确收帧。
如框408所表示的,该装置为表确定一个或多个适当的表参数。在此,正被更新的特定表将取决于相应的RSSI。另外,该装置可做出任何必要的计算来提供所指定的MCS参数。例如,该装置可以计算每一RSSI值的PER的移动平均,并且然后为每一速率计算有效吞吐量。如框410所表示的,该装置基于所确定的值来更新表。
如框412所表示的,对于感兴趣的每一个MCS值重复框404-410的操作。以此方式,使MCS表的集合保持最新(例如,经由周期性更新),以使得MCS表的任何切换或者从这些表之一中对MCS的任何选择将最有可能在当前操作条件下提供最佳MCS。
图5描述了涉及对MCS表的选择以及对MCS值的选择的若干范例操作。
如框502所表示的,在某一时间点,一装置向另一装置(例如,对等装置)传送数据。例如,该装置可使用来自当前MCS表的最佳可用MCS来传送经波束成形的帧。
如框504所表示的,该装置接收与经波束成形的传输相关联的信号质量反馈。例如,作为在框502传送帧的结果,该装置可以从对等装置获取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如本文所讨论的。
如框506所表示的,该装置将在框504获取的信号质量信息(即,当前信号质量)与先前的信号质量信息进行比较。例如,每一次该装置接收到信号质量反馈时,该装置可存储该信息以使得能够将该信息与后续信号质量反馈进行比较。
如框508所表示的,做出关于信号质量的变化(如果有的话)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确定。换言之,该装置检查以查看是否已存在信号质量的突然且相对显著的改变。
如果是,则如框510所表示的,该装置基于当前信号质量(即,在框504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反馈)来选择新表。具体而言,该装置选择与当前信号质量所落入的范围相对应的表。例如,假设这些表是如以上在图3中所讨论的那样配置的,则当前RSSI值(-59dB)将导致选择第二表(所指定的RSSI=-60)。操作流程然后继续至框412,在此该装置从新表中选择新MCS。例如,该装置可选择提供最佳有效吞吐量的MCS,或者该装置可以从最保守的MCS(例如,最低速率)开始并继而探测表中列出的任何更高速率,或反之。
相反,如果在框508未曾有收到信号质量的显著(或任何)变化,则不选择新表。因此,操作流程继续至框412,在此该装置可以继续使用先前使用的MCS或者探测当前表中列出的任何更高速率。
谨记以上内容,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此处的教导的涉及选择MCS的附加细节。这些操作可以例如由利用兼容IEEE 802.11ad的通信的站来执行。
如框602所表示的,从一装置(例如,另一IEEE 802.11ad站)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例如,在从第一站接收到数据帧之际,第二站可确定(例如,测量)与每一个数据帧相关联的信号质量指示并且在第二站向第一站传送的ACK帧中包括那些指示。在一些实现中,IEEE802.11ad站经由PLCP头部在每一个SIFS响应帧(例如,ACK帧)中提供RSSI反馈。由此,在一些方面,在第一装置处接收信号质量反馈可包括从接收到由第一装置传送的经波束成形的信号的第二装置接收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其中收到信号强度指示是由第二装置测量到的。
如框604所表示的,基于在框602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在一些实现中,第一信号质量包括第一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如框606所表示的,基于在框602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在一些实现中,第二信号质量包括第二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第二信号质量涉及在与第一信号质量相关联的传输之后发生的传输。通常,第二信号质量涉及最新近的传输。
在一些实现中,对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例如,一装置可以在该装置近期已选择不同的波束方向图(例如,从一个经细化波束向另一个经细化波束的切换、从扇区级波束向经细化波束的切换、从经细化波束向扇区级波束的切换等等)的情况下选择只检查信号质量的突变。在一些方面,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确定是基于波束方向图搜索算法确定该不同的波束方向图与比用于先前的(例如,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波束方向图更高的信号质量相关联。
如框608所表示的,计算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例如,可做出关于RSSI从第一信号质量到第二信号质量的任何上升的幅度的确定。
如框610所表示的,做出关于在框608计算出的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确定。这可涉及例如确定是否曾有过显著的RSSI增加。在一些方面,阈值可被定义以相关到常规MCS选择算法未很好地处理的变化程度(例如,对应于常规方案未相对较快地达成新的适当速率的情形)。
如框612所表示的,如果框610处的确定结果指示该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则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在此,该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自框606)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
在一些方面,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标识包括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其中所标识的范围由该至少一个速率表指定;以及从与所标识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集合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
在一些方面,选择调制编码方案包括:选择该集合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在一些方面,该至少一个速率表包括多个速率表。相应地,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可包括:标识与包括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速率表,其中所标识的速率表是这多个速率表之一;以及从所标识的速率表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另外,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可包括从所标识的速率表中选择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图7解说了可纳入装置702(例如,对应于图1的装置102和104)以执行本文中教导的波束成形有关操作的(由相应框表示的)若干范例组件。在一典型实现中,装置702包括无线节点(例如,对等站、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等)。应当领会,这些组件可以在不同实现中在不同类型的装置(例如,ASIC、片上系统(SoC)等)中实现。所描述的组件也可被纳入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中。例如,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可包括与关于装置702所描述的那些组件类似的组件以提供类似的功能性。此外,给定节点可包含所描述的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一装置可包括使该装置能够在多个载波上操作、经由不同的技术来通信(或两者)的多个收发机组件。
如图7中所示,装置702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机(如由收发机704表示)以供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每个收发机704包括用于发送信号(例如,传送包括帧、分组等的信号)的发射机706和用于接收信号(例如,帧、分组、信号质量反馈等)的接收机708。在一些方面,收发机经由天线系统传送这些信号,经由天线系统接收这些信号,或两者兼而有之。
装置702还包括与本文中所教导的波束成形有关操作协同使用的其他组件。装置702包括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处理要传送的信号(或两者)并用于提供如本文中所教导的其他有关功能性的处理系统710。例如,在一些实现中,该处理系统执行以下一者或多者:基于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基于该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计算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确定该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作为确定该差异大于或等于该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该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或者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在一些实现中,本文中被描述为由处理系统704执行的操作可改为至少部分地由收发机704执行,反之亦然。装置702包括用于维护信息(例如,MCS表)的存储器组件712(例如包括存储器设备)。装置702还包括用户接口714,该用户接口用于向用户提供指示(例如,可听指示、视觉指示或两者)、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例如,在用户致动感测设备(诸如,话筒、相机、按键板等)之际)或两者兼而有之。
图7的各组件可按各种方式实现。在一些实现中,图7的各组件实现在一个或多个电路中,诸如举例而言,一个或多个处理系统、一个或多个ASIC(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系统)、或两者。这里,每个电路(例如,处理系统)可使用存储器、纳入存储器或两者,以用于存储由该电路使用以提供此功能性的信息或可执行代码。例如,框704所表示的一些功能性和框710-714所表示的一些或所有功能性可由装置的处理系统和该装置的存储器实现(例如,通过执行恰适代码、通过恰适地配置处理系统组件或两者)。
图8更详细地解说了可在MIMO系统800的一对无线节点中采用的范例组件。在此示例中,无线节点被标记为无线设备810(例如,接入点)和无线设备850(例如,接入终端)。应领会,MU-MIMO系统将包括类似于无线设备850的其他设备(例如,接入终端)。但是为了减小图8的复杂度,仅示出一个此类设备。
MIMO系统800采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这NT个发射天线及NR个接收天线构成的MIMO信道被分解成NS个也被称为空间信道的独立信道,其中NS≤min{NT,NR}。
MIMO系统800支持时分双工(TDD)、频分双工(FDD)或两者。在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是在相同的频率区划上,从而互易性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在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使得该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初始参照设备810,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从数据源812被提供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814。每个数据流随后通过相应发射天线被发射。
TX数据处理器814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该数据流的话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经编码数据。使用OFDM技术或其他合适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码型,并且在接收机系统处被用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定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码元映射)该数据流的经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码元。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通常由处理器830执行的指令来决定。存储器832存储由处理器830或设备810的其他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以及其他信息。
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码元随后被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820,后者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码元(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820随后将NT个调制码元流提供给NT个收发机(XCVR)822A到822T。在一些方面,TX MIMO处理器8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这些数据流的码元并应用于正藉以发射这些码元的天线。
每个收发机822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码元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理(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来自收发机822A到822T的NT个已调制信号随后各自从NT个天线824A到824T被发射。
在设备850处,所发射的已调制信号被NR个天线852A到852R接收,并且从每个天线852接收到的信号被提供给各自的收发机(XCVR)854A到854R。每个收发机854调理(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各自的收到信号,数字化该经调理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且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收到”码元流。
接收(RX)数据处理器860随后从NR个收发机854接收这NR个收到码元流并基于特定接收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提供NT个“检出”码元流。RX数据处理器860随后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出码元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话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860所作的处理与由设备810处的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8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以下讨论)。处理器870编制包括矩阵索引部分与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存储器872存储由处理器870或设备850的其他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以及其他信息。
该反向链路消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收到数据流或两者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838——其还从数据源836接收数个数据流的话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880调制,由收发机854A到854R调理,并被传回设备810。
在设备810处,来自设备8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824接收,由收发机822调理,由解调器(DEMOD)8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842处理以提取由设备8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830随后通过处理所提取的消息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决定波束成形权重。
在一些实现中,处理器830、814、820、838、842、860、或870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成形相关操作。应当理解,这些操作在一些实现中可结合图8的其它组件、由图8的其它组件或两者来执行。
装置可包括基于由该无线节点传送或在该无线设备处接收到的信号执行功能的各种组件。例如,在一些实现中,装置包括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被配置成基于通过使用如本文中所教导的波束成形接收的信号来输出指示。在一些实现中,装置包括配置成通过使用如本文中所教导的波束成形来接收信号(例如,消息)的接收机。
本文中的教导可被纳入各种装置(例如,设备)中(例如,在装置内实现或由装置执行)。例如,本文中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被用于电缆替代(例如,HDMI电缆替代)、无线扩展坞、媒体内容主存(例如,经由视频播放器)、媒体自主服务机应用、移动因特网应用、媒体分发等。相应地,本文中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被纳入计算机、监视器、电话(例如,蜂窝电话)、平板设备、便携式娱乐设备、家庭娱乐设备、机顶盒、游戏设备、用户I/O设备、销售点设备、自助服务机、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还存在可纳入本文所描述的本公开的任何方面的众多应用。
本文中的教导可被纳入到各种装置中(例如,实现于其内或由其执行)。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中的教导实现的装置可包括无线节点,诸如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本文所教导的无线节点可经由一条或多条无线通信链路来通信,这些无线通信链路基于或以其他方式支持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在一些方面,无线节点可与诸如局域网或广域网之类的网络相关联。为此,无线节点可支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协议、或标准(诸如举例而言Wi-Fi、WiMAX、CDMA、TDMA、OFDM、和OFDMA)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无线节点可支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各种对应调制或复用方案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节点由此可包括用于使用以上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一条或多条无线通信链路以及经由这一条或多条无线通信链路来通信的恰适组件(例如,空中接口)。例如,无线节点可包括具有相关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组件的无线收发机,这些发射机和接收机组件可包括促成无线介质上的通信的各种组件(例如,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
接入终端可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用户装备、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节点、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其他某个术语。在一些实现中,接入终端可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某种合适的处理设备。相应地,本文中所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被纳入到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中。
接入点可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B节点、演进型B节点、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基站(BS)、无线电基站(RBS)、基站控制器(BSC)、基收发机站(BTS)、收发机功能(TF)、无线电收发机、无线电路由器、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宏蜂窝小区、宏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HeNB)、毫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或其他某个类似术语。
在一些方面,无线节点包括通信系统的接入设备(例如,接入点)。此类接入设备提供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至另一网络(例如广域网,诸如因特网或蜂窝网络)的连通性。因此,接入设备使得另一设备(例如,无线站)能够接入其他网络或某一其他功能性。此外应领会,这两个设备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便携式的,或者在一些情形中为相对非便携式的。另外,应当领会,无线节点还可以能够按非无线的方式(例如,经由有线连接)经由恰适的通信接口传送信息、接收信息或两者。
本文中的教导可被纳入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系统组件或两者中。在一些方面,本文中的教导可以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通过指定带宽、发射功率、编码、交织等中的一者或多者)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中采用。例如,本文中的教导可应用于以下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技术或其组合:码分多址(CDMA)系统、多载波CDMA(MCCDMA)、宽带CDMA(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HSP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者其他多址技术。采用本文中的教导的无线通信系统可被设计成实现一种或多种标准,诸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以及其他标准。CDMA网络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或其他某种技术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W-CDMA和低码片率(LCR)。cdma2000技术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802.2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本文中的教导可在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超移动宽带(UMB)系统和其他类型的系统中实现。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版本。UTRA、E-UTRA、GSM、UMTS和LTE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而cdma2000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尽管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可能是使用3GPP术语来描述的,但是应当理解,本文中的教导可应用于3GPP(例如,Rel(版本)99、Rel5、Rel6、Rel7)技术以及3GPP2(例如,1xRTT,1xEV-DO Rel0、RevA、RevB)技术和其他技术。
本文所描述的组件可以各种方式来实现。参照图9,装置900被表示为一系列互相关的功能组件,这些功能组件表示由例如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ASIC)实现、或以本文所教导的某一其他方式来实现的功能。如本文中所讨论的,集成电路可包括处理器、软件、其他组件、或其某个组合。在一些方面,由虚线框表示的任何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可选的。
装置900包括执行以上关于各个附图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用于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的ASIC 902可例如对应于如本文所讨论的收发机。用于基于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的ASIC 904可例如对应于如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系统。用于基于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的ASIC 906可例如对应于如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系统。用于计算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的ASIC 908可以例如对应于如本文讨论的处理系统。用于确定该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ASIC 910可以例如对应于如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系统。用于为后续经波束形成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的ASIC 912可以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系统。用于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ASIC 914可以对应于例如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系统。
在一些方面,至少一个处理器可被配置成实现装置900的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功能性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不同组件的功能性可以例如实现为集成电路的不同子集、软件模块集合的不同子集、或其组合。另外,应当领会,(例如,集成电路、软件模块集合或两者的)给定子集可以提供一个以上组件的功能性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现中,装置9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在一些方面,单个集成电路实现所解说的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功能,而在其他方面,一个以上集成电路实现所解说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功能。
图9表示的组件和功能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它组件和功能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手段来实现。此类装置至少部分地使用本文所教导的对应结构来实现。例如,以上结合图9的“用于…的AISC”组件描述的组件对应于类似指定的“用于…的装置功能性。”因此,在一些实现中,此类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使用本文所教导的处理器组件、集成电路、或其他合适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以下是若干示例。在一些方面,用于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的装置包括收发机。在一些方面,用于基于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用于基于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用于计算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用于确定该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用于作为确定该差异大于或等于阈值的结果而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用于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
在一些方面,一装置或一装置的任何组件可被配置成通过例如以下操作来提供如本文所教导的功能性:制造(例如,制作)该装置或组件以使其将提供该功能性;对该装置或组件进行编程以使其将提供该功能性;或通过使用某种其他合适的配置手段。
而且,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命名的元素的任何引述通常并不限定那些元素的数量或次序。相反,这些命名在本文中通常用作区别两个或更多个元素或者元素实例的便捷方法。因此,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引述并不意味着这里可采用仅两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某种方式位于第二元素之前。同样,除非另外声明,否则元素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另外,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或“A、B、或C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包括A、B、和C的组中的至少一个”形式的术语表示“A或B或C”或这些元素的任何组合。例如,此术语可以包括A、或者B、或者C、或者A和B、或者A和C、或者A和B和C、或者2A、或者2B、或者2C、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以上描述通篇引述的任何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学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和算法步骤的任一个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现、模拟实现、或两者的组合,它们可使用源编码或某一其它技术来设计)、纳入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出于简便起见,在本文中可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个方面描述的各个解说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在处理系统、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现或由其来执行。处理系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IC来实现或者可以在IC内实现(例如,作为片上系统的一部分)。IC可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电子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并且可执行驻留在IC内部、IC外部或两者中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当理解,任何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特定次序或位阶都是范例办法的示例。基于设计偏好,应理解这些过程中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可被重新安排而仍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层次。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例如,包括可执行指令和有关数据)以及其它数据可驻留在诸如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中。范例存储介质可被耦合到譬如计算机/处理器的机器(出于简便起见,在本文中可称为“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可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代码)。示例存储介质可整合到该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装备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装备中。此外,在某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包含与本公开的方面的一个或多个有关的代码(例如,可由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某些方面,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面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另外,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包括信号)。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应当领会,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在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实现。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确定”可包括演算、计算、处理、推导、研究、查找(例如,在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及类似动作。而且,“确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及类似动作。同样,“确定”还可包括解析、选择、选取、建立、及类似动作。
提供以上对所公开方面的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示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Claims (29)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收发机,配置成从另一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以及
处理系统,配置成: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发生在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之后;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
确定所述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
作为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所述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并且
对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另一装置测量到的第一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并且
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另一装置测量到的第二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其中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由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指定;以及
从调制和编码方案集合中选择与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述集合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包括多个速率表,并且其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与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速率表,其中所标识出的速率表是所述多个速率表之一;以及
从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确定是基于波束方向图搜索算法确定所述不同的波束方向图与比用于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波束方向图更高的信号质量相关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另一装置接收所述信号质量反馈包括从接收到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和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经波束成形的信号的装置接收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包括IEEE 802.11ad通信。
10.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发生在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之后;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
确定所述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
作为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所述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其中对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装置测量到的第一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并且
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装置测量到的第二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其中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由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指定;以及
从调制和编码方案集合中选择与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述集合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包括多个速率表,并且其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与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速率表,其中所标识出的速率表是所述多个速率表之一;以及
从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确定是基于波束方向图搜索算法确定所述不同的波束方向图与比用于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波束方向图更高的信号质量相关联。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装置接收所述信号质量反馈包括从接收到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和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经波束成形的信号的装置接收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包括IEEE 802.11ad通信。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从另一设备接收信号质量反馈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发生在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之后;
用于计算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装置;以及
用于作为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用于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装置,其中对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另一装置测量到的第一收到信号强度指示;并且
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包括由所述另一装置测量到的第二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其中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由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指定;以及
从调制和编码方案集合中选择与所标识出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述集合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速率表包括多个速率表,并且其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
标识与包括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值范围相关联的速率表,其中所标识出的速率表是所述多个速率表之一;以及
从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选调制和编码方案是所标识出的速率表中的诸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与最高有效吞吐量值相关联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确定是基于波束方向图搜索算法确定所述不同的波束方向图与比用于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波束方向图更高的信号质量相关联。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另一装置接收所述信号质量反馈包括从接收到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和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经波束成形的信号的装置接收收到信号强度指示。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包括IEEE 802.11ad通信。
28.一种用于通信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执行以下步骤:
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发生在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之后;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
确定所述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
作为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所述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其中对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
29.一种无线节点,包括:
天线系统;
收发机,配置成经由所述天线系统从装置接收信号质量反馈;以及
处理系统,配置成: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一信号质量;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反馈来确定与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相关联的第二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二经波束成形的通信发生在所述第一经波束成形的通信之后;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
确定所述差异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以及
作为确定所述差异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的结果为后续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所述选择使用所确定的第二信号质量来从至少一个速率表中选择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确定已经为经波束成形的通信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其中对所述第二信号质量的确定是作为确定已经选择了不同的波束方向图的结果而被触发的。
CN201380046448.0A 2012-09-07 2013-09-05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Active CN104604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07,222 2012-09-07
US13/607,222 US9306640B2 (en) 2012-09-07 2012-09-07 Select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PCT/US2013/058330 WO2014039722A2 (en) 2012-09-07 2013-09-05 Select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172A CN104604172A (zh) 2015-05-06
CN104604172B true CN104604172B (zh) 2018-04-10

Family

ID=4923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6448.0A Active CN104604172B (zh) 2012-09-07 2013-09-05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640B2 (zh)
EP (1) EP2893663B1 (zh)
JP (1) JP6013608B2 (zh)
CN (1) CN104604172B (zh)
WO (1) WO201403972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97663B1 (en) * 2013-06-26 2017-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35919B2 (en) 2014-05-09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dates to MU-MIMO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US9887755B2 (en) * 2014-08-27 2018-0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beam tracking
JP2016082517A (ja) * 2014-10-21 2016-05-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CN105991235B (zh) * 2015-03-04 2020-10-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调整编码调制方案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6157727A1 (ja) * 2015-03-27 2016-10-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KR102321994B1 (ko) * 2015-04-01 202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590711B2 (en) * 2015-05-11 2017-03-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beamformed signals to optimize transmission rates of sensor arrays
US10462705B1 (en) * 2015-05-13 2019-10-2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premature processing during beam forming
US9979452B2 (en) * 2015-12-29 2018-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device for same
WO2017143175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Searete Llc Empirically modulated antenna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8702182B (zh) * 2016-04-01 2021-10-15 苹果公司 混合开环和闭环波束形成
US20170303328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Intel IP Corporation Antenna weight vector group identifi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843411B2 (en) * 2016-04-19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te adaptation based on total 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in MU-MIMO transmissions
EP3456017B1 (en) * 2016-05-10 2022-06-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tenna co-location and receiver assumptions
WO2018027677A1 (en) 2016-08-10 2018-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10945151B2 (en) 2016-11-24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11121799B2 (en) 2017-02-05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4236105A3 (en) * 2017-03-21 2023-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46696B (zh) * 2017-04-14 2020-08-07 南京寰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855422B2 (en) * 2017-11-10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modific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10966181B2 (en) * 2018-02-02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signal direction and interference using multiple receive beams
US10855363B2 (en) 2018-05-07 2020-12-01 Wilson Electronics, Ll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epeater system
US11695496B2 (en) * 2018-09-27 2023-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configuration determination
EP4005108A1 (en) * 2019-07-31 2022-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block error rate (bler) associated with a beam switch
US11405128B2 (en) 2019-07-31 2022-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block error rate (BLER) associated with a beam switch
CN112532347B (zh) * 2020-11-03 2021-09-03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传输效果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50939B2 (ja) 2021-08-31 2024-03-18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18734A1 (en) * 2022-04-03 2023-10-05 Skylo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Satelli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Selec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325A (zh) * 1999-07-28 2002-11-27 锐美克有限公司 点对点陆地线路的动态自适应调制协商
CN1476706A (zh) * 2001-08-28 2004-02-18 索尼公司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6575B2 (en) 1988-08-04 2009-10-20 Broadcom Corporation Remot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ata rate switching
ATE418845T1 (de) * 2000-02-09 2009-0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 Gerät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US6369756B1 (en) * 2000-03-28 2002-04-09 Nokia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he usage of an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technique
EP1289179A1 (en) 2001-08-28 2003-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user terminal therefor, a base station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telecommunication
US7099398B1 (en) * 2001-12-18 2006-08-29 Vix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non-standard data rat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91891B1 (ko) * 2003-12-08 2006-06-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이용한 링크 적응방법
US20050136844A1 (en) * 2003-12-09 2005-06-23 Giesberts Pieter-Paul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data rate control using channel corre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33556B2 (en) 2004-01-12 2008-02-19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data rates to provide uniform bit loading of subcarriers of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7986633B2 (en) * 2004-12-27 2011-07-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for multimedia and broadcasting service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8040831B2 (en) * 2005-03-04 2011-10-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forming
US9408220B2 (en) *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KR20070033115A (ko) * 2005-09-20 2007-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 및 부호화레벨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EP1949584B1 (en) 2005-10-28 2019-03-06 ViaSat, Inc.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broadband data transmission
US9071435B2 (en) 2005-12-29 2015-06-30 Celeno Communication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ystems with aged and noisy channel estimation
US7979075B2 (en) * 2006-05-03 2011-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eneration, deployment and use of tailor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s
US8081698B2 (en) * 2006-06-29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FDM-MIMO and LFDM-SIMO
US8073069B2 (en) * 2007-01-05 2011-12-06 Apple Inc. Multi-user MIMO-SDMA for finite rate feedback systems
KR101314611B1 (ko) * 2007-01-30 2013-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선택성에 따른 mcs 인덱스 선택 방법, 장치, 및이를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US8054837B2 (en) * 2007-04-30 2011-11-08 Yim Tu Investments Ltd., Llc Multiuser scheduling for MIMO broadcast channels with finite rate feedback
WO2009025593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dependent gating
US8542762B2 (en) * 2007-11-05 2013-09-24 Cisco Technology, Inc. Bi-directional beamform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45789B2 (en) 2007-12-19 2013-01-01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s for receiving plural information flows in a MIMO system
US20100135178A1 (en) 2008-11-21 2010-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adjusted round trip time measurements
US8761834B2 (en) * 2008-12-31 2014-06-2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elec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1288B1 (en) * 2009-03-05 2013-12-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75406B2 (en) * 2009-04-30 2012-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grated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US8797945B2 (en) 2009-05-01 2014-08-05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schemes of MIMO mode decision
US8885745B2 (en) * 2009-12-23 2014-11-11 Intel Corporation Distortion-awar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2546124B (zh) * 2010-12-31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干噪比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2624500A (zh) * 2011-01-26 2012-08-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qi上报方法、获取cqi的方法、系统、终端及基站
US8526368B2 (en) 2011-05-17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Fi access point characteristics database
US8700054B2 (en) 2011-06-10 2014-04-15 Google Inc. Prediction of indoor level and location using a three stage process
WO2013123961A1 (en) * 2012-02-20 2013-08-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325A (zh) * 1999-07-28 2002-11-27 锐美克有限公司 点对点陆地线路的动态自适应调制协商
CN1476706A (zh) * 2001-08-28 2004-02-18 索尼公司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529428A (ja) 2015-10-05
CN104604172A (zh) 2015-05-06
WO2014039722A2 (en) 2014-03-13
US20140071838A1 (en) 2014-03-13
WO2014039722A3 (en) 2014-06-26
JP6013608B2 (ja) 2016-10-25
US9306640B2 (en) 2016-04-05
EP2893663A2 (en) 2015-07-15
EP2893663B1 (en)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172B (zh) 选择用于经波束成形的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US9318805B2 (en) Updating a beam pattern table
CN107113009B (zh) 使用极化的自适应信道编码
US1174292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codebook inaccuracy when using hierarchical beam operations
TWI802221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CN105474730B (zh) 基于通信调度确定通信控制参数
JP2019519974A (ja) 拡張パンクチャリングおよび低密度パリティ検査(ldpc)コード構造
CN111344957B (zh) 编译csi码本中的主波束信息
JP5806392B2 (ja) 受信された空間ストリームに埋め込まれた変調符号化情報を決定することによる干渉の除去
TWI672032B (zh) 用於減少毫米波設備之扇區掃掠時間的技術
US10833742B2 (en)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dvanced networks
US20190349159A1 (en)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7243715B2 (ja) 電気機器及び通信方法
US2021000635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ubcoding techniques
US201501173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a Cell on a Plurality of Resource Blocks
US9319174B2 (en) Verifying support for requests for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a multi-user scenario
CN103039113A (zh) 信号传输模式
US202300069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nvironment classification
JP2022502930A (ja) 先進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復調基準信号を使用する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特定
US2020033627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476047A (zh) 用于减少来自相邻无线设备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16458199A (zh) 全双工系统中在自干扰情况下信道状态获取的方法和系统
CN110547022A (zh) 用于指示调度授权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0647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transmit opportunities for rf calibrations of wi-fi devices
WO202403162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repor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