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221B -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221B
TWI802221B TW111101450A TW111101450A TWI802221B TW I802221 B TWI802221 B TW I802221B TW 111101450 A TW111101450 A TW 111101450A TW 111101450 A TW111101450 A TW 111101450A TW I802221 B TWI802221 B TW I8022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cell
enb
base station
u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1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8370A (zh
Inventor
葉書蘋
白婧文
邱頌恩
品 王
薛芬
崔揚錫
希爾帕 泰沃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蘋果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蘋果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蘋果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22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全雙工LTE系統中提供聯合排程之裝置與方法被大致說明。UE測量在該UE處由來自各胞元內UE的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計算該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之比率;基於該比率是否超過臨界值來決定該胞元內UE為侵略者與非侵略者;傳送該等決定中的至少一些決定到eNB作為回饋;基於根據該回饋之排程而與該eNB通訊,使得該UE不為侵略者也不受到侵略者的干擾。該排程亦可基於寬頻帶CQI回饋,基於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之比率及/或基於SINR測量之子頻帶CQI回饋之比率。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實施例關於無線電存取網路。一些實施例有關減輕蜂巢式及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路中之干擾,包括第三代合夥專案長程演進(3GPP LTE)網路及先進LTE(LTE-A)網路以及第四代(4G)網路與第五代(5G)網路。
由於與各種網路裝置進行通訊的不同類型的裝置之增加,3GPP LTE系統的使用已增加。使用者設備(UE)之數量與這些UE所使用的頻寬皆已協同多數的不同的服務之到來而增加。由於其遍佈性,特別是在高密度受限的行動環境中(例如室內商店或商場),UE益發可能地於大量之時間被設置在彼此鄰近。其會因此引起與其他UE之共通道干擾的增加的可能性。對於UE可於其中同時接收及傳送之全雙工蜂巢式系統,其甚至會變得更有問題。於特定上行鏈路傳送中,於此環境中之特定UE更可能干擾其他鄰近UE之下行鏈路傳送。再者,來自鄰近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B;eNB)之下行鏈路傳送亦會對於至特定eNB之上行鏈路傳送增加干擾的量。雖然eNB式(eNB-based)干擾會強許多(由於eNB相較於UE之較大傳送功率),減輕在LTE系統中此二種干擾的類型是受到期望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一處理器,經配置以使一基地台: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來傳送測量資訊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測量資訊包括供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用的上行鏈路參考信號資訊;及根據該測量資訊,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測量報告,該測量報告包括根據該測量資訊從該等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來的該等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的多個測量。
以下說明與圖式充分說明特定實施例以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現之。其他實施例可結合結構的、邏輯的、電氣的、處理、及其他改變。某些實施例之部份與特徵可被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中,或由其他實施例所取代。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出的實施例包含申請專利範圍之所有可用的等效。 第1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長程演進(LTE)網路的端對端網路架構之部份連同網路之各種組件的範例。如此處所使用者,LTE網路參照LTE及先進LTE(LTE-A)網路兩者以及將被開發的其他版本之LTE網路。網路100可包含無線電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例如,如圖所示,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101及核心網路120(例如顯示為演進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其透過S1介面115而彼此耦接。為了方便與簡化目的,僅一部分的核心網路120(以及RAN 101)係被顯示於範例中。 核心網路120可包括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22、伺服閘道(serving gateway;serving GW)124、及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GW)126。RAN 101可包括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 B;eNB)104(其可操作為基地台)以跟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102通訊。eNB 104可包括巨型eNB 104a與低功率(low power;LP)eNB 104b。eNB 104與UE 102可利用此處所述之技術。一些或全部的eNB 104可包括聯合排程器104c。於一些實施例中,舉例來說,低功率eNB 104b可不執行聯合排程,反而將此功能傳遞至巨型eNB 104a伺服相同或重疊區域。此處所揭露之聯合排程可取決於被特定eNB 104伺服之UE 102的數量。因此,舉例來說,若相對少的UE 102存在被eNB 104所服務的區域中(或UE 102被快速地移動(相較於此區域)之處)使得干擾不太可能成為問題,則eNB 104可對於UE 102表示以避免干擾測量與計算及結果的傳送至eNB 104。 MME 122可為功能類似於舊有服務GPRS支援節點(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SGSN))之控制平面。MME 122可管理存取之行動性態樣,例如閘道選擇及追蹤區域列表管理。伺服GW 124可終止朝RAN 101之介面,且路由介於RAN 101與核心網路120間之資料封包。此外,伺服GW 124可為eNB間換手(inter-eNB handover)之區域行動性定錨點且亦可對3GPP間行動性提供定錨。其他責任可包括合法截取、計費(charging)、及一些政策執行。伺服GW 124及MME 122可被實現於一個實體節點或分開的實體節點。 PDN GW 126可終止朝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之SGi介面。PDN GW 126可路由介於EPC 120與外部PDN間之資料封包,且可進行政策執行及計費資料收集。PDN GW 126亦可提供定錨點以用於非LTE存取之行動裝置。外部PDN可為任何類型的IP網路、以及IP多媒體子系統(Multimedia Subsystem;IMS)域。PDN GW 126及伺服GW 124可被實現於單一實體節點或分開的實體節點。 eNB 104(巨型與微型)可終止空中介面協定且可為對於UE 102之第一點的接觸。於一些實施例中,eNB 104可對於RAN 101實現各種邏輯功能,包括但不限於RNC(無線電網路控制器功能),例如無線電承載管理、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動態無線電資源管理及資料封包排程、及行動管理。根據一些實施例,UE 102可被組構以根據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通訊技術,透過多載波通訊通道對正交分頻多工(OFDM)通訊訊號而與eNB 104進行通訊。OFDM訊號可包含複數個正交次載波。 S1介面115可為分開RAN 101與EPC 120的介面。其可被分成兩部份:S1-U(其可攜帶介於eNB 104與伺服GW 124間之流量資料),及S1-MME(其可為介於eNB 104與MME 122間之訊號介面)。X2介面可為介於eNB 104間之介面。X2介面可包含兩個部份:X2-C與X2-U。X2-C可為介於eNB 104間之控制平面介面,而X2-U可為介於eNB 104間之使用者平面介面。 至於蜂巢式網路,LP單元104b可典型地被使用以延伸覆蓋範圍至戶外訊號無法適當抵達之室內區域、或在密集使用的區域中增加網路容量。尤其,改良使用不同尺寸的單元、巨型單元(macrocell)、微型單元(microcell)、超微型單元(picocell)、及家用單元(femtocell)的無線通訊系統之覆蓋範圍以增強系統效能式受到期望的。不同尺寸的單元可操作於相同頻帶上、或可操作於不同頻帶上(各單元操作於不同頻帶中或僅不同尺寸的單元操作於不同頻帶中)。如此處所使用者,用語LP eNB參照任何適當的LP eNB以實現較小的單元(較巨型單元小),例如家用單元、超微型單元、或微型單元。家用單元eNB可典型地由網路營運商提供至其住宅的或企業的顧客。家用單元可典型地為住宅閘道器之大小或較小且通常連接至寬頻線路。家用單元可連接至行動營運商的行動網路且提供典型30至50公尺之範圍的額外覆蓋範圍。因此,LP eNB 104b可為家用單元eNB,由於其係透過PDN GW 126耦接。同樣地,超微型單元可為典型地覆蓋小區域之無線通訊系統,例如建築物(辦公室、購物中心、火車站、等等)中或更近期的飛行器中。超微型單元eNB通常可透過X2鏈結而連接至另一eNB,例如透過其基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功能連接至巨型eNB。因此,LP eNB可被用超微型單元eNB實現,由於其可經由X2介面而耦接至巨型eNB 104a。超微型單元eNB或其他LP eNB(LP eNB 104b)可結合巨型eNB(LP eNB 104a)之一些或全部的功能。於一些情形中,其可參照存取點基地台或企業家用單元。 透過LTE網路之通訊可被分開成10ms的訊框,各訊框可含有10個1ms的副訊框。而該訊框之各副訊框可含有兩個0.5ms的儲存槽(slot)。各副訊框可被使用於從UE至eNB之上行鏈路(UL)通訊或從eNB至UE之下行鏈路(DL)通訊。於一實施例中,於特定訊框中,eNB可分配較多(相較於UL通訊)數量的DL通訊。eNB可透過各種頻帶(f 1及f 2)來排程傳送。於副訊框中之資源的分配使用於一個頻帶中且可不同於另一頻帶中者。副訊框之各儲存槽可含有6-7個OFDM符號(基於所使用的系統)。 副訊框可含有12個次載波。下行鏈路資源網格(resource grid)可被使用於從eNB至UE之下行鏈路傳送,而上行鏈路資源網格可被使用於從UE至eNB或從UE至另一UE之上行鏈路傳送。資源網格可為時頻網格(time-frequency grid),其為在各儲存槽中在下行鏈路之實體資源。於資源網格中之最小的時頻單元係表示為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RE)。資源網格之各行與各列可分別對應至一個OFDM符號與一個OFDM次載波。資源網格可含有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其描述實體通道至資源單元及實體RB(PRB)之映射。PRB可為可被分配至UE之資源的最小單元。資源區塊可在頻率上為180kHz寬及在時間上為1儲存槽長。在頻率上,資源區塊可為12×15kHz次載波或24×7.5kHz次載波寬。對於大部分通道與訊號,每個資源區塊有12個次載波可被使用,視系統頻寬而定。在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ed;FDD)系統中,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皆為10ms。在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ed;TDD)系統中,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副訊框可於相同頻率被傳送且在時域上被多工處理。時域中之資源網格400的持續期間對應至一個副訊框或兩個資源區塊。各資源網格可包含12(次載波)*14(符號)=168個資源元件。 其可有使用此等資源區塊來運送之數個不同的實體下行鏈路通道,包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及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各下行鏈路副訊框可被劃分成PDCCH與PDSCH。PDCCH可正常地佔據各副訊框的前兩個符號且攜帶(除了別的以外)有關傳送格式及有關PDSCH通道之資源分配的資訊、以及有關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之H-ARQ資訊。PDSCH可運送使用者資料及較高層傳訊至UE且佔據副訊框的其餘者。典型地,下行鏈路排程(指定控制及共用通道資源區塊至一單元內之UE)可基於從UE至eNB所提供之通道品質資訊被執行於eNB,且然後下行鏈路資源指定資訊可被發送至被使用於(被指定)UE的PDCCH上之UE。PDCCH可含有於一些格式之其中一者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其對UE表示如何從資源網格尋找及解碼在相同副訊框中傳送於PDSCH上的資料。DCI格式可提供例如資源區塊之數量、資源分配類型、調變方案、傳送區塊、冗餘版本、編碼率等之詳細數據。各DCI格式可具有循環冗餘碼(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且被以識別PDSCH所欲之目標UE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來攪亂(scrambled)。UE特定的(UE-specific)RNTI之使用可限制DCI格式之解碼(且因此對應的PDSCH)至僅所欲的UE。 除了PDCCH以外,增強型PDCCH(enhanced PDCCH;EPDCCH)可被eNB與UE所使用。不同於PDCCH,EPDCCH可被設置於對於PDSCH正常地分配的資源區塊。不同的UE可具有不同的EPDCCH組態,其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傳訊來組構。各UE可連同EPDCCH之組而被組構,且組態亦可在組間不同。各EPDCCH組可具有2、4、或8 PRB對(pair)。於一些實施例中,若資源區塊沒有在副訊框期間被使用於EPDCCH傳送,則在特定副訊框中經組構用於EPDCCH之資源區塊可被使用於PDSCH傳送。 同樣地,不同的實體上行鏈路通道可包括被UE使用以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至eNB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及請求被使用以提供上行鏈路資料至eNB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PUCCH可被映射至由正交覆蓋碼及兩個資源區塊所界定之UL控制通道,其在時間上連續的,且在相鄰儲存槽之間的邊界可能地跳躍。PUCCH可採數種不同的格式,而UCI含有視格式而定之資訊。具體言之,PUCCH可含有由UE所使用的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請求資源使用PUCCH格式1以傳送上行鏈路資料。PUCCH亦可含有確認回應/重新傳送請求(ACK/NACK)或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CQI/CSI可對eNB表示如由UE所見之目前的下行鏈路通道條件之估計以幫助通道相關的排程,且若一個MIMO傳送模式被組構至UE,則可包括MIMO-相關的回饋(例如,預編碼矩陣指標(Precoder matrix indication;PMI))。 使用專屬資源的參考訊號可於LTE系統中被使用於特定目的。下行鏈路參考訊號可包括例如胞元特定的參考訊號(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CRS)、UE特定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CSI-RS)及解調變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DMRS);上行鏈路參考訊號可包括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SRS)及DMRS。參考訊號可被使用以對於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解調變及解碼來進行通道估計。對於下行鏈路通訊,參考訊號可被使用以估計下行鏈路CSI,其係被隨後地提供至eNB;對於上行鏈路通訊,參考訊號可被使用以對於eNB估計上行鏈路CSI以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於下個傳送可能。此外,下行鏈路CRS可藉由估計在伺服胞元與鄰近胞元之間的路徑損失而被使用於換手觸發。 此處所述之實施例可被實現於使用任何適當地組構的硬體及/或軟體之系統中。第2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UE的組件。至少一些所顯示的組件可被使用於eNB或MME,例如顯示於第1圖之UE 102或eNB 104。UE 200與其他組件可被組構以使用如此處所述之同步訊號。UE 200可為於第1圖中所顯示的UE 102之其中一者且可為固定的非行動裝置或可為行動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UE200可包括至少如所顯示地耦接在一起的應用電路202、基頻電路204、射頻(RF)電路206、前端模組(FEM)電路208及一或多個天線210。基頻電路204、RF電路206、及FEM電路208之至少其中一些可形成收發器。於一些實施例中,其他網路元件(例如eNB)可含有第2圖中所顯示的組件之其中一些或全部。其他的網路元件(例如MME)可含有介面(例如S1介面)以透過關於UE之有線連接來與eNB通訊。 應用或處理電路202可包括一或多個應用處理器。舉例來說,應用電路202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處理器可包括任何一般目的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等等)之組合。處理器可與記憶體/儲存器耦接及/或可包括記憶體/儲存器且可被組構以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儲存器中之指令,以賦能各種應用及/或作業系統,以運行於該系統。 基頻電路204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基頻電路204可包括一或多個基頻處理器及/或控制邏輯,以處理從RF電路206之接收訊號路徑所接收的基頻訊號、及以對於RF電路206之傳送訊號路徑產生基頻訊號。基頻電路204可與應用電路202介接以用於基頻訊號之產生與處理及用於控制RF電路206之操作。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可包括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204a、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204b、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204c、及/或對於其他現有世代、發展中或未來將發展的世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等)之其他基頻處理器204d。基頻電路204(例如一或多個基頻處理器204a-d)可處理各種無線電控制功能,其賦能與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之通訊經由RF電路206。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訊號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射頻偏移(radio frequency shifting)等等。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之調變/解調變電路可包括FFT、預編碼(precoding)、及/或叢集映射/解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demapping)功能。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之編碼/解碼電路可包括迴旋(convolution)、去尾迴旋(tail-biting convolution)、加速、維特比(Viterbi)、及/或低密度同位檢查(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編碼器/解碼器功能。調變/解調變及編碼器/解碼器功能之實施例並不限於這些範例且可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中之其他適合的功能。 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可包括協定堆疊之元件,舉例來說,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EUTRAN)協定之元件,包括例如實體(PHY)、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鏈結控制(RLC)、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及/或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元件。基頻電路204之中央處理單元(CPU)204e可被組構以運行協定堆疊的元件於PHY、MAC、RLC、PDCP及/或RRC層之傳訊。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可包括一或多個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204f。音訊DSP 204f可包括用於壓縮/解壓縮及回音消除之元件且可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之其他適合的處理元件。基頻電路之組件可被適合地結合於單一晶片、單一晶片組中、或於一些實施例中被設置於相同電路板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與應用電路202之一些或所有構成組件可被一起實現於例如系統單晶片(SOC)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可提供與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相容的通訊。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204可支援與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EUTRAN)及/或其他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之通訊。於其中基頻電路204係被組構以支援多於一個無線協定的無線電通訊之實施例可參照多模式基頻電路。於一些實施例中,該裝置可被組構以根據於通訊標準或其他協定或標準來操作,包括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6無線技術(WiMax)、IEEE 802.11無線技術(WiFi)(包括操作於60GHz毫米波譜之IEEE 802.11 ad)、各種其他無線技術,例如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強型GSM資料率演進(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DGE)、GSM EDGE無線電存取網路(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全球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或其他2G、3G、4G、5G等等已開發或待開發技術。 RF電路206可使用調變的電磁輻射透過非固體介質來賦能與無線網路之通訊。於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206可包括切換器、過濾器、放大器等等,以促進與無線網路之通訊。RF電路206可包括一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用以將從FEM電路208所接收的RF訊號進行降轉換(down-convert)及提供基頻訊號至基頻電路204之電路。RF電路206亦可包括傳送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用以將藉由基頻電路204所提供的基頻訊號進行昇轉換(up-convert)及提供RF輸出訊號至FEM電路208以供傳送之電路。 於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206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與傳送訊號路徑。RF電路206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混合器電路206a、放大器電路206b及過濾器電路206c。RF電路206之傳送訊號路徑可包括過濾器電路206c與混合器電路206a。RF電路206亦可包括合成器電路206d用以合成頻率以供接收訊號路徑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被組構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2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來將從FEM電路208所接收的RF訊號進行降轉換。放大器電路206b可被組構以放大經降轉換的訊號且過濾器電路206c可為組構以從經降轉換的訊號中移除不想要的訊號以產生輸出基頻訊號之低通過濾器(low-pass filter;LPF)或帶通過濾器(band-pass filter;BPF)。輸出基頻訊號可被提供至基頻電路204以供進一步處理。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可為零頻率基頻訊號(其並非必須)。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包含被動混合器,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被組構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2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將輸入基頻訊號進行昇轉換,以對於FEM電路208產生RF輸出訊號。基頻訊號可藉由基頻電路204來提供且可藉由過濾器電路206c來過濾。過濾器電路206c可包括低通過濾器(LPF),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包括二或更多個混合器且可被設置以分別用於正交(quadrature)降轉換及/或昇轉換。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包括二或更多個混合器且可被設置以用於影像排斥(例如哈特立影像排斥(Hartley image rejection))。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被設置以分別用於直接降轉換及/或直接昇轉換。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206a可被組構以用於超外差(super-heterodyne)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與輸入基頻訊號可為類比基頻訊號,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替代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與輸入基頻訊號可為數位基頻訊號。於這些替代實施例中,RF電路206可包括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電路且基頻電路204可包括數位基頻介面以與RF電路206通訊。 於一些雙模式實施例中,分開的無線電IC電路可對各頻譜提供處理訊號,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206d可為分數N合成器(fractional-N synthesizer)或分數N/N+1合成器(fractional N/N+1 synthesizer),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其他類型的頻率合成器可被使用。舉例來說,合成器電路206d可為三角積分合成器(delta-sigma synthesizer)、頻率倍增器、或包含鎖相迴路與頻率除法器(frequency divider)之合成器。 合成器電路206d可被組構以基於頻率輸入與除法器控制輸入來合成一輸出頻率以供RF電路206之混合器電路206a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206d可為分數N/N+1合成器。 於一些實施例中,頻率輸入可由電壓控制振盪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提供(其並非必須)。除法器控制輸入可基於期望的輸出頻率藉由基頻電路204或應用處理器202來提供。於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控制輸入(例如N)可基於由應用處理器202所指示之通道而從查找表被決定。 RF電路206之合成器電路206d可包括除法器、延遲鎖定迴路(delay-locked loop;DLL)、多工器及相位累加器。於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可為雙模數除法器(dual modulus divider;DMD)而相位累加器可為數位相位累加器(digital phase accumulator;DPA)。於一些實施例中,DMD可被組構以將輸入訊號除N或N+1(例如基於進位輸出(carry out)),以提供分數除法比(fractional division ratio)。於一些例示實施例中,DLL可包括一組串聯的、可調的、延遲元件、相位偵測器、電荷泵(charge pump)及D型正反器。於這些實施例中,延遲元件可被組構以將VCO期間打破成Nd個相同封包的相位,其中Nd為延遲元件在延遲線中之數量。依此方式,DLL提供負回饋以幫助確保整個延遲線的總延遲為一個VCO循環。 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206d可被組構以產生載波頻率作為輸出頻率,同時於其他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載波頻率的倍數(例如兩倍載波頻率、四倍載波頻率)且與正交產生器及除法器電路一起使用,以產生於載波頻率之關於彼此具有多個不同相位之多個訊號。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LO頻率(f LO)。於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206可包括IQ/極轉換器(IQ/polar converter)。 FEM電路208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構以操作於從一或多個天線210所接收RF訊號、放大所接收訊號及提供放大版本的所接收訊號至RF電路206以供進一步處理之電路。FEM電路208亦可包括傳送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構以放大由RF電路206所提供之用於傳送的訊號以供一或多個天線210中之一或多者傳送。 於一些實施例中,FEM電路208可包括TX/RX切換器以在傳送模式與接收模式操作間切換。FEM電路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與傳送訊號路徑。FEM電路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以放大所接收的RF訊號及提供經放大接收的RF訊號作為輸出(例如至RF電路206)。FEM電路208之傳送訊號路徑可包括功率放大器(PA)以放大輸入RF訊號(例如藉由RF電路206提供),及一或多個過濾器以產生RF訊號以供後續傳送(例如藉由一或多個天線210中之一或多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UE 200可包括額外的元件,例如記憶體/儲存器、顯示器、相機、感測器、及/或輸入/輸出(I/O)介面,如以下更詳細說明者。於一些實施例中,此處所述之UE 200可為可攜式無線通訊裝置之一部份,例如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通訊能力之膝上型或可攜式電腦、網頁平板電腦、無線電話、智慧型手機、無線頭戴式裝置、呼叫器、即時訊息裝置、數位相機、存取點、電視、醫療裝置(例如心率監視器、血壓監視器、諸如此類)、或可無線地接收及/或傳送資訊之其他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UE 200可包括被設計以賦能使用者與系統互動之一或多個使用者介面及/或被設計以賦能週邊組件與系統互動之週邊組件介面。舉例來說,UE 200可包括鍵盤、小鍵盤(keypad)、觸碰墊、顯示器、感測器、非揮發性記憶體埠、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音訊插孔、電源供應介面、一或多個天線、圖形處理器、應用程式處理器、揚聲器、麥克風、及其他I/O組件中之一或多者。顯示器可為包括觸碰螢幕之LCD或LED螢幕。感測器可包括陀螺儀感測器、加速計、近程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周圍光感測器、及定位單元。定位單元可與定位網路之組件(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通訊。 天線210可包含一或多個定向或全向天線,包括例如偶極天線、單極天線、補綴天線、迴圈天線、微帶天線或適合用於傳送RF訊號之其他類型的天線。於一些多輸入多輸出(MIMO)實施例中,天線210可被有效率地分開以利用空間多樣性與可產生之不同的通道特性。 雖然UE 200係被顯示為具有數個分開的功能元件,一或多個功能元件可被結合且可藉由軟體組構式元件(例如包括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之處理元件)、及/或其他硬體元件之結合來實現。舉例來說,一些元件可包含一或多個微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件陣列(FPGA)、應用特定積體電路(ASIC)、射頻積體電路(RFIC)及用以執行至少於此所述之功能的各種硬體及邏輯電路之組合。於一些實施例中,功能元件可參照操作於一或多個處理元件上之一或多個處理。 實施例可用硬體、韌體與軟體之其中一者或其結合來實現。實施例亦可被實現為儲存於電腦可讀取儲存裝置上之指令,其可藉由至少一處理器被讀取與執行以執行此處所述之操作。電腦可讀取儲存裝置可包含用以儲存可由機器(例如電腦)讀取的格式之資訊之任何非暫態機制。舉例來說,電腦可讀取儲存裝置可包括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碟儲存媒體、光學儲存媒體、快閃記憶體裝置、及其他儲存裝置與媒體。一些實施例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且可與儲存於電腦可讀取儲存裝置上之指令被組構。 第3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方塊圖。裝置可為UE或eNB,例如第1圖所顯示的可被組構以如此處所述來追蹤UE之UE 102或eNB 104。實體層電路302可執行各種編碼與解碼功能,其可包括用於傳送之基頻訊號的形成與所接收訊號的解碼。通訊裝置300亦可包括媒體存取控制層(MAC)電路304以控制至無線媒體之存取。通訊裝置300亦可包括處理電路306(例如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及經配置以執行此處所述之操作的記憶體308。實體層電路302、MAC電路304及處理電路306可處置各種無線電控制功能,其賦能與相容於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的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之通訊。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訊號調變、編碼、解碼、射頻偏移等。舉例來說,類似於第2圖中所示之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與WMAN、WLAN、WPAN之其中一或多者之通訊可被賦能。於一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300可被組構以根據3GPP標準或其他協定或標準來操作,包括WiMax、WiFi、WiGig、GSM、EDGE、GERAN、UMTS、UTRAN、或已開發或將開發之其他3G、3G、4G、5G等技術。通訊裝置300可包括用以賦能與其他外部裝置的無線通訊之收發器電路312及用以賦能與其他外部裝置的有線通訊之介面314。於另一範例中,收發器電路312可執行各種傳送與接收功能,例如基頻範圍與射頻(RF)範圍間之訊號的轉換。 天線301可包含一或多個定向或全向天線,包括例如偶極天線、單極天線、補綴天線、迴圈天線、微帶天線或適合用於傳送RF訊號之其他類型的天線。於一些MIMO實施例中,天線301可被有效率地分開以利用空間多樣性與可產生之不同的通道特性。 雖然通訊裝置300係被顯示為具有數個分開的功能元件,一或多個功能元件可被結合且可藉由軟體組構式元件(例如包括DSP之處理元件)、及/或其他硬體元件之結合來實現。舉例來說,一些元件可包含一或多個微處理器、DSP、FPGA、ASIC、RFIC及用以執行至少於此所述之功能的各種硬體及邏輯電路之組合。於一些實施例中,功能元件可參照操作於一或多個處理元件上之一或多個處理。實施例可用硬體、韌體與軟體之其中一者或其結合來實現。實施例亦可被實現為儲存於電腦可讀取儲存裝置上之指令,其可藉由至少一處理器被讀取與執行以執行此處所述之操作。 第4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另一方塊圖。於替代實施例中,通訊裝置400可操作為獨立裝置或可被連接(經由網路)至其他通訊裝置。於經由網路的利用中,通訊裝置400可操作於在伺服器通訊裝置、客戶端通訊裝置、或在伺服器-客戶端網路環境之兩者的能力中。於一範例中,通訊裝置400可作為同級間(P2P)(或其他分散式)網路環境之同級通訊裝置。通訊裝置400可為UE、eNB、PC、平板電腦、STB、PDA、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網路裝置、網路路由器、交換器或橋接器、或能執行指明由該通訊裝置所進行的指令(序列的或其他)之任何通訊裝置。再者,雖然顯示的是僅為單一通訊裝置,用語「通訊裝置」亦可包含個別地或共同地執行一組(或多組)指令以執行任何一或多個此處所述的方法(例如雲端計算、軟體即服務(SaaS)、其他計算叢集組態)之任何通訊裝置的組合。 如此處所述之範例可包含(或可操作於)邏輯或一些組件、模組、或機械。模組為能執行特定操作之實體的個體(例如硬體)且可被以特定方式組構或設置。於一範例中,電路可被以作為模組之特定方式(例如內部地或關於外部個體,例如其他電路)來設置。於一範例中,全部或部分之一或多個電腦系統(例如獨立的電腦、客戶端或伺服器電腦系統)或一或多個硬體處理器可被藉由韌體或軟體(例如指令、應用程式部份、或應用程式)來組構作為操作以執行特定操作的模組。於一範例中,軟體可存在於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上。於一範例中,當軟體藉由模組之基本的硬體來執行時,會造成該硬體執行特定操作。 因此,用語「模組」係被理解為包含實體個體,其為被實際建構、具體組構(例如硬線化)、或暫時地(例如短暫地)組構(例如程式化)以在特定方式下操作或以部份或全部的此處所述之任何操作來執行之個體。考慮到其中模組係被暫時地組構之範例,各模組可不需在時間上的任一時刻被實例化(instantiated)。舉例來說,其中模組包含使用軟體來組構之通用硬體處理器之情形;通用硬體處理器可在不同時間被組構為個別不同的模組。軟體可因此組構硬體處理器,例如在時間之一情況下組成特定模組,及在時間之不同情況下組成不同模組。 通訊裝置(例如電腦系統)400可包括硬體處理器402(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硬體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組合)、主記憶體404及靜態記憶體406,其中之至少一些或全部可經由內部鏈路(例如匯流排)408與彼此通訊。通訊裝置400可進一步包括顯示單元410、文數輸入裝置412(例如鍵盤)、及使用者介面(UI)導航裝置414(例如滑鼠)。於一範例中,顯示單元410、輸入裝置412與UI導航裝置414可為觸碰螢幕顯示器。通訊裝置400可額外地包括儲存裝置(例如碟機單元)416、訊號產生裝置418(例如揚聲器)、網路介面裝置420、及一或多個感測器421,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感測器、羅盤、加速器、或其他感測器。通訊裝置400可包括輸出控制器428,例如串列(例如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並列、或其他有線或無線(例如紅外線(IR)、近場通訊(u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連接以通訊或控制一或多個週邊裝置(例如印表機、讀卡機等)。 儲存裝置416可包括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422,其上係儲存藉由此處所術之任何一或多個技術或功能具體化或利用之一或多組的資料結構或指令424(例如軟體)。指令424亦可在通訊裝置400其執行期間存在(完全地或至少部份地)於主記憶體404中、於靜態記憶體406中、或在硬體處理器402中。於一範例中,硬體處理器402、主記憶體404、靜態記憶體406、或儲存裝置416之一或任何組合可組成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 雖然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422係被顯示為單一媒體,用語「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可包括經組構以儲存一或多個指令424之單一媒體或多個媒體(例如集中式或分散式資料庫、及/或相關聯的快取與伺服器)。 用語「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可包括能儲存、編碼、或攜帶指令以藉由通訊裝置400來執行且造成通訊裝置400執行本揭露之任何一或多個技術、或能儲存、編碼、或攜帶由指令所使用或相關聯的資料結構或之任何媒體。非限制用的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範例可包括固態記憶體、及光學與磁性媒體。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之特定範例可包括: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例如電氣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氣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及快閃記憶體裝置);磁碟,例如內部硬碟與可移除碟機;磁光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CD-ROM與DVD-ROM碟機。於一些範例中,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科包括非暫態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於一些範例中,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可包括非為暫態傳播訊號之通訊裝置可讀取媒體。 指令424可進一步透過通訊網路426使用傳送媒體經由網路介面裝置420利用一些傳送協定(例如訊框中繼、網際網路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用戶資料元協定(UDP)、超文件傳送協定(HTTP)等)其中之任何一者而被傳送或接收。範例通訊網路可包括區域網路(LAN)、廣域網路(WAN)、封包資料網路(例如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網路(例如蜂巢式網路)、簡易老式電話(POTS)網路、及無線資料網路(例如美國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家族的標準,已知為Wi-Fi®;IEEE 802.16家族的標準,已知為WiMax®)、IEEE 802.15.4家族的標準、長程演進(LTE)家族的標準、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家族的標準、同級間(P2P)網路(除了別的以外)。於一範例中,網路介面裝置420可包括一或多個實體塞孔(例如網際網路、同軸電纜、或聽筒塞孔(phone jack))或一或多個天線以連接至通訊網路426。於一範例中,網路介面裝置420可包括複數個天線以使用至少一單輸入多輸出(SIMO)、MIMO、多輸入單輸出(MISO)技術來無線地通訊。於一些範例中,網路介面裝置420可使用多使用者MIMO技術來無線地通訊。用語「傳送媒體」應包括任何非實體媒體,能儲存、編碼、或攜帶指令以供通訊裝置400執行,且包括數位或類比通訊訊號或其他非實體媒體亦幫助與此軟體通訊。 如上所述,干擾減輕之機制可非常地有助於LTE通訊系統中,特別是有關於全雙工通訊,其支援在相同頻率相同時間之同時傳送與接收。此增加的干擾係部份導因於在傳送器與接收器鏈之間的干擾、以及被全雙工通訊所使用之增加的通訊量(相較於半雙工通訊)、及待被決定及影響以減輕增加的干擾位準之對應系統協調。 相較於半雙工系統(TDD或FDD),全雙工系統具有更複雜的干擾環境。具體言之,干擾可包括於下行鏈路接收器處之UE至UE干擾及於上行鏈路接收器中之eNB至eNB干擾。對於蜂巢式系統(例如LTE),傳送上行鏈路訊號之UE可對在其他胞元中之其他上行鏈路訊號引起共通道干擾。對於全雙工蜂巢式系統,上行鏈路訊號亦可引起在下行鏈路訊號附近之UE至UE干擾。其在高擁塞的區域及相對慢地移動的UE中最顯著。於高密度室內環境(例如自助餐廳、機場等)中之胞元邊緣(cell edge)UE會特別容易受到由UE至UE干擾所造成的嚴重效能降級之影響。此易受影響性會存在,因為於此環境中之固定(或幾乎固定)的UE有可能持續傳送/接收達很長的期間,導致延長的服務由於強干擾而中斷。直到被適當地處理,於此情境中由UE至UE干擾所造成的服務中斷因此可實質地縮減全雙工性能的效益。 同樣地,eNB至eNB干擾(從鄰近eNB之下行鏈路傳送)可影響於全雙工蜂巢式系統中的伺服eNB之上行鏈路接收。由於eNB至eNB干擾具有相對小的路徑損失(相較於UE至UE干擾),且在eNB處之傳送功率與天線增益比UE的大上許多,故eNB至eNB干擾會支配期望的但微弱的上行鏈路訊號。雖然eNB至eNB干擾可使用天線歸零(antenna nulling)而被減輕至很大的程度,UE至UE干擾仍是問題。 為此目的,藉由考慮傳統共通道及由全雙工通訊使用所導致的干擾兩者,UE至UE干擾及CSI回饋機制可被提供於全雙工蜂巢式系統。全雙工回饋機制可提供具有不同粒度(granularity)之UE至UE干擾位準的回饋。全雙工回饋資訊可致能各種聯合全雙工排程器(例如eNB)以執行同時的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UE傳送。於一些實施例中,非協調方案及/或在eNB中之協調的聯合排程器之使用以依少量的期望的UE至UE干擾而對於同時傳送與接收智慧地排程UE可被使用以減輕UE至UE干擾。為了完成此目的,eNB可獲得及保留UE至UE干擾之知識,其可通常涉及不同的程序態樣。這些程序態樣可包括從UE傳送的引導(pilot)/信標(beacon)/參考(reference)訊號、在UE處之干擾測量方法、及從UE至eNB的UE至UE干擾之回饋機制。 於此處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中,特定參考符號及干擾測量方法可被全雙工蜂巢式系統之聯合排程器所使用。尤其,對於聯合排程器從UE至eNB的回饋機制係於此說明。具體言之,在測量之後量化對於按UL-DL對(pair)的干擾程度之方法係提供於此。UE可提供經量化的干擾程度資訊至eNB。依此回饋資訊,eNB可執行聯合排程以在全雙工系統中共同地排程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UE及達成如由模擬結果所展示之高頻譜效率。 不同的回體機制及更新規格可被建立以提供各UL-DL對之干擾程度。回饋資訊之一般標準可為支援聯合排程器以將下行鏈路UE與上行鏈路UE配對以用於同時傳送於相同的資源區塊中,使得對於全雙工蜂巢式系統UE至UE干擾被減輕且高頻譜效率被達成。指示資源以使用於所請求的UL傳送之排程可對於UE於PDCCH中被傳送至各UE。於一些實施例中,寬頻帶回饋機制可被使用以利用不同的粒度來量化寬頻帶干擾程度(按胞元內(intra-cell)UL-DL對(pair)UE至UE干擾)。UE可週期地或以低頻率非週期地提供此資訊之回饋至eNB。 於一些實施例中,除了寬頻帶回饋之外,子頻帶回饋機制可被使用以在各子頻帶的測量之後提供按UL-DL對(pair)CQI之回饋。於一些實施例中,於LTE下行鏈路中之現有子頻帶CQI回饋機制可被再使用以獲得特定(specific)於全雙工系統之新的子頻帶CQI回饋資訊。寬頻帶與子頻帶回饋資訊兩者皆可在全雙工eNB處被利用以用於聯合排程。eNB也許能彈性地經由其中一或二機制之使用而在傳訊複雜性與排程器正確性之間取得平衡以排程UE對來同時傳送。 於一些實施例中,下行鏈路UE可測量同時的胞元內UE至UE干擾及對於各UL-DL對使用特定訊框結構及參考訊號設計來決定平均胞元間(inter-cell)UE至UE干擾。全雙工系統中之參考訊號設計可再使用現有參考訊號。尤其,UE至UE干擾測量參考訊號結構可被使用於按對(per-pair)之上行鏈路至下行鏈路干擾測量,於其中資料傳送限制使用資源。由於全雙工操作,結構允許來自個別的其他胞元內UL UE及/或全部的或個別的其他胞元間UL UE之干擾之測量。訊框結構可包括於亦帶有CRS的各儲存槽之各次載波的6 th符號中或於亦帶有CRS的各儲存槽中的一個(例如,CSI-IM)或兩個次載波(UE間(Intra-UE)IM-RS)之6 th與7 th符號中所提供之參考訊號。 量化及提供回饋作為按UL-DL對之寬頻帶干擾程度的方法係被揭露。量化可具有不同的粒度。於各種實施例中,eNB可接收按對(per pair)1位元或2位元之回饋。於其中eNB接收按對1位元的回饋之實施例中,eNB能決定特定上行鏈路UE是否為下行鏈路UE之干擾者。於其中eNB接收按對2位元的回饋之實施例中,eNB能以更明確的程度來決定干擾者,將UE對分類成強、弱及非干擾者。此回饋資訊可幫助eNB來產生UL-DL對表(table),其可被使用於聯合排程。 如上所述,於此實施例中,1位元0/1 UL-DL對表可被建立以用於在含有多個UE之環境內之各UL-DL UE對。尤其,對於各下行鏈路UE之侵略者(干擾者)與非侵略者(非干擾者)可使用1位元回饋而被偵測及提供。初始地,要決定特定UL UE是否為特定DL UE之侵略者,量化的臨界值可被設定。對於UE之量化臨界值可基於UL及/或DL UE之特性,例如行動性、傳送功率、及UE之類型,其最後者可表示UE是否為例如一般UE(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機械類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UE。此外,產生與更新UL-DL對表之方法可從一些不同的技術中被選擇。 於一些實施例中,1位元臨界值可使用即時UE至UE間干擾(在相同胞元內)以及平均UE至UE內干擾(從不同胞元)兩者,如以下方程式(1)所提供:
Figure 02_image001
於方程式(1)中,所測量的UE內干擾(亦即,由特定UL UE於特定DL UE所造成的干擾)與在DL UE處的平均UE間干擾之值之比率可與預定臨界值相比。在DL UE處之平均UE間干擾可為基於由在DL UE處之一組UL UE所造成的干擾之一或多個先前測量所期望之值。於一些實施例中,DL UE可使用在先前測量期間所計算的平均值。於一些實施例中,DL UE可使用在目前測量期間所測量的平均值。於一些實施例中,DL UE可使用在目前測量期間及一或多個先前測量期間所測量之值的組合,或許連同一致地加權或隨時間增加而減少來加權之先前測量期間。雖然所有UL UE(其干擾能被測量)可被使用以決定平均干擾,於一些實施例中,平均干擾的計算可被限制至一組UL UE。所測量的UE之組可包括在DL UE的預定半徑內之所有UL UE,且可基於UL UE之行動性。舉例來說,所期望的平均干擾可排除被先前地測量但夠快地移動以在下次UE間干擾之測量被做出時退出DL UE的範圍之那些UE的干擾。平均干擾值亦可排除在下個測量時間已知為休眠狀態(例如,DRX或延伸的DRX狀態或於閒置模式)的UE之干擾。於一些實施例中,DL UE可決定UL UE之組以測量或使用以計算平均值。於一些實施例中,eNB可對UE表示使用那個UL UE。 在藉由各DL UE之UE至UE干擾的測量之後,基於UE至UE間干擾,DL UE可將在所測量的UE-UE內及平均UE至UE間干擾之間的比率位圖(bitmap)成0或1,依臨界值是否對於各DL UE、UL UE對滿足而定。臨界值可在整個胞元中一致,使得各DL UE提供一致的回饋。 表1為含有由各DL UE所產生的個別列(或行)在eNB處所產生的寬頻帶UL-DL對表之範例。於表1中,「0」條目(entry)表示(UL UE、DL UE)對將不會被使用相同資源來排程,而「1」條目表示(UL UE、DL UE)可被編成對以用於聯合排程。再者,基於在eNB處所使用的排程器,額外的按UL-DL對通道品質指標(CQI)回饋可被使用於聯合排程,如以下進一步說明。
Figure 02_image003
於一些實施例中,表1可為方形,因各DL UE亦可為用於系統中之另一UE的UL UE。於方程式(1)中,對於特定DL UE,0表示特定UL UE為對特定DL UE之侵略者(且因此1為非侵略者),雖然於其他實施例中,方程式(1)可被調整以表示0為非侵略者(且因此0為非侵略者)。表1可因此相應地調整。各DL UE可自己執行對於各UL UE之計算且傳送至少計算的結果(0/1)於回饋訊息中。於其中UL UE ID之完整列表及UL UE ID如何於回饋訊息中映射至eNB可已被eNB廣播及已為所有DL UE所知之實施例中,僅結果可依特定次序(例如,UL UE ID1在第一位元、UL UE ID2在第二位元、等等)被傳送於回饋訊息中。於其他實施例中,無論列表是否已被eNB廣播,結果及UL UE ID兩者可被傳送。 於一些實施例中,平均eNB-UE間(inter eNB-UE)干擾可被納入考量。亦即,對於eNB形成1位元表,DL UE可不僅測量UE至UE內干擾,但可使用平均UE至UE間干擾以及eNB-UE間干擾來決定UL UE是否為侵略者。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全部期望的平均干擾=以上干擾的總和,亦即, EI inter DL- UE))= EI inter - ue2 ue DL- UE))+ EI inter - bs2 ue DL- UE))。類似於以上所述,所有UE可被使用或僅一些的UE可被使用,如藉由eNB所決定者。該比率可被位圖(如上所述)成表之行(或列)以決定那個UL UE、DL UE對將不會被使用相同資源來排程及那個可被編成對以用於聯合排程。依在eNB處所使用的排程器而定,額外的按UL-DL對CQI回饋可被使用於聯合排程。 於一些實施例中,結果的粒度可被增加。亦即,2位元決定可被使用於各UL-DL對表,於其中,對於各下行鏈路UE之強侵略者(強干擾者)、弱侵略者(弱干擾者)、非侵略者(非干擾者)能被儲存。於類似以上所述的方式中,方程式(3)說明於其中多個臨界值可被使用於各DL UE、UL UE對之一個實施例。
Figure 02_image007
於方程式(3)中,所測量的UE內干擾對在DL UE處之平均UE間干擾的值之比率可依類似與表1相關聯之方式與多個臨界值相比。在DL UE處之平均UE間干擾可為基於由在DL UE處之一組UL UE所造成的干擾之一或多個先前測量所期望之值。如上所述,臨界值可為一致且可藉由eNB透過RRC傳送或經由系統廣播資訊而被提供至UE。如於方程式(3)中所示,各下行鏈路UE可測量UE至UE內干擾且使用平均UE至UE間干擾(藉由DL UE來測量或藉由eNB來提供)以決定各UL UE之干擾程度。具體言之,DL UE可使用2位元來將在UE-UE內及平均UE至UE間干擾之間的比率位圖成0、1或2,如表2所示。
Figure 02_image009
如方程式(3)所示,表2中之「0」條目可表示特定UL UE、DL UE對將不會被使用相同資源來排程;「1」條目表示特定UL UE、DL UE對可被編成對以用於聯合排程且UL干擾足夠低以致能DL傳送以忽略UL干擾及傳送,在不需要的情況下,調變及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位準調整的調整;及「2」條目表示特定UL UE、DL UE對與基於來自UL UE之干擾程度所調整的DL MCS可被使用相同資源來排程。額外的按子頻帶CQI回饋可被使用於如下所說明之「2」所表示的對。應注意的是,雖然表2可為方形(類似表1),值可不對稱。亦即,由於不同於在UE之間的距離之因素(例如各UE之傳送功率),特定UL UE、DL UE對之其中一UE可干擾至較其他UE大的程度。 於類似以上所述的方式中,2位元結果且表2亦可考量不只UE至UE內干擾,還有總胞元間干擾。因此,如方程式(4)所示:
Figure 02_image011
其中全部期望的平均干擾=以上干擾的總和, E( I inter ( DL- UE))= E( I inter - ue2 ue ( DL- UE))+ E( I inter - bs2 ue ( DL- UE))。所有UE可被使用以填滿表,或僅一些的UE可被使用,如藉由eNB所決定者。比率可被位圖成表之行(或列)。 對於UL-DL UE對(表1(單一位元回饋0/1))或UL-DL UE對(表2(多位元回饋0/1/2))的臨界值之選擇可依實際配置情境、系統需求及對於全雙工系統所使用的排程器而定。伺服UE之eNB可提供臨界值至UE。eNB可使用全域臨界值或個別臨界值。於其中全域臨界值被使用之實施例中,各eNB可採用相同臨界值以基於整個網路寬長程通道知識來產生寬頻帶UL-DL對表。於其中個別臨界值被使用之實施例中,各eNB可基於胞元長程通道知識(取代、額外於整個網路寬長程通道知識)來設定獨立的臨界值以用於寬頻帶UL-DL對表。 如上所述,要產生寬頻帶UL-DL對表,各DL UE提供回饋,其可包括對於各UL UE所有可能的UL UE及UL UE ID之1位元/2位元UE至UE干擾程度指標。DL UE可從被使用以決定干擾程度之參考訊號而意識到UL UE ID。DL UE可依相同傳送機會對於所有UL UE提供1位元/2位元按UL-DL對回饋。替代地,DL UE可提供從最近的副訊框所測量之UE至UE干擾的1位元/2位元回饋且使eNB從eNB之排程決定來決定對應的UL UE。寬頻帶回饋資訊可被週期地或以低頻率非週期地更新。頻率可基於eNB請求與組態(例如,每40/80/160毫秒)。 幾個規則可被應用以更新寬頻帶UL-DL對表。於第一更新規則中,UE可使用立即測量以更新胞元內UE至UE干擾且使用移動平均方法以更新胞元間干擾。DL UE可基於更新的干擾來位圖干擾比率,如以上所給定的機制所示。於第二更新規則中,eNB可初始地將在UL-DL對表中之值全部設定為「1」。於此情形中,初始地,每個UL UE能與胞元中之每個DL UE編成對。DL UE可在預定的期間隨後地獲得干擾(UE內及/或胞元間)。基於觀察,統計訊號處理技術(例如最大概似、K-means分群法)或其他機器學習技術可被使用以偵測對於DL UE之侵略者。若侵略者被偵測以在eNB處更新UL-DL對表,則DL UE可隨後地提供「0」之回饋。於各種實施例中,UE可繼續提供回饋以表示僅新的侵略者的存在、表示所有侵略者的存在、及/或表示在干擾測量時先前決定的UL UE之改變(例如,非侵略者至侵略者)。 eNB可週期地重置一些或所有的UL-DL對表。其可發生預定次數或可經由例如RRC傳訊而對UE表示。在重置之後,一些或所有的DL UE可重複更新處理。舉例來說,特定UE可被隔開且因此不會受到干擾,於此情形中,這些UE的電池壽命及網路資源可藉由允許這些UE避免傳送更新而被節省。eNB可觸發DL UE以藉由經由預定資源來傳送指示而更新重置表(reset table),或更新可基於時序而被自動地週期地觸發。 於一些實施例中,以上方式並不限於胞元內UE至UE干擾回饋。若在eNB之間的協調被致能(例如於多點協調(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系統中),含有胞元間UE對資訊之UL-DL位圖表可在eNB之間共用。依此干擾程度回饋資訊,聯合胞元間排程(除了聯合胞元內排程以外)可被執行。 除了以上寬頻帶UL-DL對表以外,多位元寬頻帶按UL-DL對差分(differential)CQI回饋可被利用。此回饋可使用較大量的位元以較精密的比例來描繪按UL-DL對UE至UE干擾程度。此回饋可與以下所述子頻帶回饋機制被一起使用以達成良好的複雜性及效能取捨。多位元寬頻帶差分CQI回饋的使用致能對於各UL-DL對的CQI降級之特性化以用於在全雙工蜂巢式系統中之聯合排程。寬頻帶CQI降級可被界定為在平均整體下行鏈路干擾加上雜訊與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之間的比率。平均胞元內與胞元間干擾可在測量之後使用移動平均來計算,如以上所述。CQI降級可使用N b位元從0至
Figure 02_image013
-1被量化,如方程式(4)所示:
Figure 02_image015
於一些實施例中,差分CQI亦可使用可變數量的位元而被量化。寬頻帶CQI差分值可被使用於eNB以調整CQI位準用於聯合排程及比率調適(MCS)。eNB可從子頻帶CQI值減去寬頻帶CQI差分值以獲得更精確的CQI位準。較高寬頻帶CQI差分值按UL UE、DL UE對可表示DL UE有可能經歷來自成對的UL UE之較強的干擾。使用相同資源用於聯合排程之UL UE、DL UE的成對可因此對於DL UE導致降級的子頻帶CQI。另一方面,若CQI差分值對於UL UE、DL UE對為低,則DL UE之子頻帶CQI值對於排程及比率調適不會降級。 除了寬頻帶UL-DL對表以外,多位元寬頻帶按UL-DL對差分CQI回饋可被使用以達成CQI回饋策略。UE可選擇首先回饋於表中所使用的1位元/2位元資訊且然後僅對於1位元回饋系統之非侵略者UE(「1」)或2位元回饋系統之弱侵略者UE(「2」)回饋寬頻帶CQI降級。其類似於差分CQI回饋之可變數量的位元之量化。如上所述,DL UE可基於eNB請求與組態(例如,每40/80/160毫秒等)而週期地或以相對低頻率(相較於子頻帶CQI回饋)非週期地回饋寬頻帶UL-DL按對差分CQI。 再者,於一些實施例中,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可被使用。於現有LTE系統中,數個連續的PRB可被聚在一起而成標示為子頻帶之一個排程資源。使用於LTE下行鏈路中之子頻帶CQI回饋機制可被再使用以回饋特定於全雙工系統之子頻帶按UL-DL對CQI以用於聯合排程。基於排程演算法,DL UE能回饋其中一個以下子頻帶訊擾雜比(SINR)類型及以M位元來量化SINR以獲得子頻帶CQI回饋。雖然M可等於4,於一些實施例中,不像LTE系統,M可採其他值。各種類型的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可被使用。類型1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係由方程式(5)顯示:
Figure 02_image017
於方程式(5)中,單一子頻帶SINR係關於在DL UE與經排程的UL UE (I intra-ue2ue(DL UE,UL UE sched))之間的干擾而被決定,考量所有胞元間UE至UE干擾(I inter-ue2ue(DL-UE))及傳統下行鏈路干擾(I eNB(DL-UE)+N ')。於方程式(5)中之SINR可因此基於與經排程的UL-DL對之實際干擾而被計算。此SINR可與寬頻帶UL-DL對表被共同地使用以用於聯合排程。 類型2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係於方程式(6)顯示:
Figure 02_image019
於方程式(6)中,單一子頻帶SINR係關於整體胞元間干擾之干擾。當使用方程式(6)於計算SINR時,eNB可避免胞元內UE至UE干擾之考量。此子頻帶SINR可與以上寬頻帶按對CQI差分回饋被一起使用以用於聯合排程。eNB可藉由從子頻帶SINR減去寬頻帶CQI降級來計算CQI如下:
Figure 02_image021
方程式(8)提供類型3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
Figure 02_image023
因此,除了所有胞元間UE至UE及傳統下行鏈路干擾以外,按UL-DL對SINR可關於在DL UE之間及各UL UE的干擾而被決定。利用完整的按UL-DL對SINR,用於聯合排程之寬頻帶回饋資訊的使用可被避免。然而,若對於所有可能的UL-DL對之子頻帶SINR被提供,則當使用類型3回饋時之傳訊負荷可為高。當連同寬頻帶1位元或2位元按UL-DL對資訊來使用以減少負荷時,其可被減少。舉例來說,利用0/1 UL-DL對表,UE可避免與侵略者(「0」)成對,且當與非侵略者(「1」)成對時,回饋可因此被限制於僅類型3回饋。同樣地,使用0/1/2對表,當與弱侵略者(「2」)成對時,UE可僅提供類型3回饋,且當與非侵略者(「1」)成對時UE可提供類型1回饋。 對於全雙工蜂巢式系統,類型1與2之子頻帶CQI回饋可使用如現有LTE系統(假設M=4)之相同量的負荷。因此,當類型1與2子頻帶CQI回饋被使用時,各DL UE可提供一個CQI。相反的,當類型3子頻帶CQI回饋係被使用時,回饋負荷之量可為較高,因為負荷可與胞元中之UL UE的數量成比例。 報告全雙工子頻帶CQI回饋之週期性可藉由eNB依所期望來設定。於一些實施例中,週期性可與於傳統LTE DL CQI回饋中所使用的週期性相同。然而,相較於以上寬頻帶回饋,子頻帶CQI回饋可較頻繁。 於一範例中,表3顯示使用LTE小胞元系統位準模擬器之效能模擬結果與傳訊負荷計算。於表3與模擬中,包括總共20個子頻帶(子頻帶CQI週期=5ms、寬頻帶週期=160ms)、10個DL UE、及10個UL UE按胞元之10MHz FDD系統(總共20MHz頻譜)中之處理量增益(throughput gain)係被使用。M=N b=4位元按CQI亦被使用於以上寬頻帶按UL-DL對差分CQI回饋(於表3中表示為貢獻2)及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於表3中表示為貢獻3)機制(寬頻帶UL-DL對回饋係於表3中被表示為貢獻1)。結果顯示具有各種額外的回饋資訊之聯合排程在處理量方面皆明顯地執行優於原本的排程器(於其中,沒有UE至UE干擾資訊被考量(例如,以上的類型1 SINR (DL UE, UL UE sched)。
Figure 02_image025
模擬顯示具有類型3之完整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資訊(SINR (DL UE, UL UE A/B/C/...)的聯合排程器可在使用不同貢獻與類型之所有聯合排程器中執行最佳。具有寬頻帶1位元/2位元/4位元按UL-DL對回饋及減少的子頻帶按對CQI之聯合排程器執行接近具有完整子頻帶按UL-DL對CQI回饋資訊但不同程度的傳訊負荷減少之聯合排程器。模擬亦顯示提供具有胞元內UE至UE干擾資訊之回饋可允許全雙工蜂巢式系統達成接近理論上的頻譜效率改善。藉由在關於UE至UE干擾之不同程度的認識取得平衡,聯合排程器可被調適至不同配置情境且達成最佳效能與測量/回饋複雜性取捨。 因此,CQI回饋可藉由SINR=P signal/(P noise+ P interference)來表示,其中P interference為在目前的資源區塊處所測量之精確的干擾功率。於傳統半雙工系統中,唯一的干擾係來自鄰近eNB,P interference= P eNB-interference。於全雙工系統中,UL UE會干擾至UE之DL傳送,故P interference= P eNB-interference+ P UE-interference。P UE-interference可源自與DL UE相同的eNB所伺服之UL UE(P intraUE-interference)、及/或從DL UE由不同eNB所伺服之UL UE(P interUE-interference)。亦即,P UE-interference= P intraUE-interference+ P intraUE-interference。在伺服eNB之聯合排程可排程與UL UE(其僅貢獻最低限度的P intraUE-interference至DL UE)之DL UE傳送。此貢獻聚焦於DL UE所提供之什麼種類的資訊作為至eNB之回饋以表示P intraUE-interference相較於P eNB-interference+ P interUE-interference(無法被伺服eNB所管理的干擾)有多強。舉例來說,DL UE可提供按子頻帶CQI的僅胞元間干擾(P eNB-interference+ P intetUE- interference)之SINR及具有較長的回饋週期之各潛在的UL UE之寬頻帶CQI降級指標。亦即,對於子頻帶CQI:SINR interonly= P signal/(P uoise+ P eNB-interference+ P interUE-interference)。對於各UL UE,CQI降級回饋可為DCQI ULUE=(P noise+ P eNB-interference+ P interUE-interference+ P ULUE-interference)/(P noise+P eNB-interference+ P interUE-interference)。當與以上UL UE成對時的對於DL UE之實際SINR可被計算為SINR ULUE= P signal/(P noise+ P eNB-interference+ P interUE-ieterference+ P ULUE-interference)) = SINR interonly/DCQI ULUE。於dB:SINR interonly(dB)-DCQI ULUE(dB) 第5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全雙工系統的排程傳送之方法。顯示於流程圖中之方法可被於第1-4圖中所顯示的UE及eNB使用。並非所有顯示於第5圖中的操作都會發生。再者,其中一些操作會發生在UE而其他的會發生在eNB。相較於第5圖中所顯示者,方法之實施例可因此包括額外的或更少的操作或處理。此外,方法之實施例沒有必要限制於第5圖中所顯示的次序。方法可利用適合的系統、介面及組件來實行。此外,雖然該方法及此處所述之其他方法可參照依照3GPP或其他標準來操作之UE及eNB,那些方法之實施例並不限制於僅那些UE及eNB且亦可於其他行動裝置上被實行。其中一些操作可由eNB執行,而其他操作由UE執行。 於操作502,eNB可決定對於全雙工通訊之期望的干擾程度回饋的粒度。於一些情形中,舉例來說,利用存在胞元內之少數UE,eNB可決定改良位準之粒度的測量與回饋,胞元內或胞元間(其中一或兩者)UE回饋可被避免。於其他情形中,舉例來說,在胞元邊緣及/或環境(於其中夠大量的UE共存於相對小的區域中達明顯量的時間),額外的干擾資訊可被視為有用的。 一旦期望位準之粒度已被eNB決定,於操作504,eNB可傳送測量資訊至UE。測量資訊可包括對於UE採用的各種干擾測量之訊框結構與參考訊號設計。測量資訊亦可表示測量之粒度,例如是否UE僅僅測量、是否特定UE為(或非為)干擾者、或是否UE對於特地UE額外地決定干擾者之程度。於一些實施例中,eNB可依較高位準傳訊來傳送測量資訊,例如RRC傳訊或系統資訊廣播。於其他實施例中,eNB可使用UE特定的傳訊以限制在傳送或測量的情形(於其中,舉例來說,僅胞元中之一些UE使用全雙工通訊)中之UE的數量。 於操作506,在已接收來自eNB的測量資訊之後,UE可經由所表示的參考訊號而開始測量干擾。UE可測量一些或全部寬頻帶UL-DL干擾、寬頻帶按UL-DL對差分差分CQI及子頻帶按UL-DL CQI。UE可測量UE至UE內干擾與UE至UE間干擾及CQI。 在測量干擾與參考訊號資訊後,UE可於操作508基於測量資訊來執行有關測量之各種計算。於一些實施例中,UE可將UE至UE內干擾與平均或總UE至UE間干擾做比較以對各UE決定哪些其他UE為侵略者及或許攻擊的程度。於一些實施例中,UE可計算寬頻帶CQI降級,亦即,平均整體下行鏈路干擾加上雜訊與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之比率。於一些實施例中,UE可計算各種類型的子頻帶CQI。 在計算一或多種類型的干擾回饋後,UE可開始使用各種臨界值以決定各其他UE之侵略者程度。於操作510,UE可提供這些侵略者程度(單一位元(是/否)或多位元(是/否/程度))以及CQI回饋至eNB。UE可週期地、或在排程時間、或非週期地提供此資訊。回饋時序可由eNB提供,例如如上使用較高位準(例如,RRC)傳訊或系統資訊傳送。 eNB可隨後地關於從各UE之各其他UE對於各UE協調所表示的侵略者程度。於一些實施例中,eNB可將侵略者程度與CQI回饋表列。於操作512,eNB可隨後地對於各UE基於侵略者度與CQI回饋來決定用於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傳送之排程以將當全雙工通訊被使用時在UE之間的干擾最小化。 範例1為一種使用者設備(UE)之裝置,包含:記憶體;及處理電路,經配置以:測量在該UE處由來自複數個胞元內(intra-cell)UE的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對於該等複數個胞元內UE中之至少一些,計算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inter-cell)干擾之比率,且基於該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來做出特定胞元內UE為侵略者與非侵略者中之何者的決定;產生包含該等決定之其中至少一些的回饋以用於至演進節點B(eNB)之傳送;及將包含以下之其中一者的下行鏈路(downlink;DL)傳送解碼:與於資源區塊中之UL傳送同時地於資源區塊中傳送的資料,該UL傳送包含被決定為非侵略者的胞元內UE之UL傳送且沒有被決定為侵略者的胞元內UE之UL傳送,或用於UL傳送之資源區塊,被排程用於同時的傳送於資源區塊中之DL傳送,該DL傳送於其中該UE係被決定為非侵略者的情況下包含胞元內UE之DL傳送及於其中該UE被決定為侵略者的情況下沒有胞元內UE之DL傳送。 於範例2中,範例1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包含胞元間UE與該UE之平均胞元間干擾。 於範例3中,範例2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包含鄰近eNB與該UE之平均胞元間干擾。 於範例4中,範例1-3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基頻電路,經配置以週期地或非週期地產生對於至該eNB之傳送的回饋之更新。 於範例5中,範例1-4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之回饋包含單一位元,其表示該胞元內UE是否為侵略者或非侵略者。 於範例6中,範例1-5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之回饋包含多個位元,其表示非侵略者、弱侵略者及強侵略者中之何者為該胞元內UE。 於範例7中,範例6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設置以:產生包含按(per)子頻帶的通道品質指標(CQI)資訊之額外的回饋,當該回饋表示弱侵略者時,根據對於弱侵略者之該CQI資訊,該DL傳送包含該資料與用於該UL傳送之資源區塊之其中一者。 於範例8中,範例1-7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回饋為以下之其中一者:所有的決定,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及沒有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及沒有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或至少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及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 於範例9中,範例1-8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之預定臨界值係根據行動性、傳送功率、或該UE及該胞元內UE之其中至少一者的類型之其中至少一者。 於範例10中,範例1-9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處理電路進一步被配置以:計算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的比率,以決定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降級,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產生寬頻帶CQI回饋,其包含對於至該eNB之傳送的該CQI降級之量化,及包含該資料與用於該UL傳送之資源區塊之其中一者的該DL傳送係根據該寬頻帶CQI回饋。 於範例11中,範例10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之回饋包含多個位元,其表示非侵略者、弱侵略者及強侵略者中之何者為該胞元內UE,及該處理電路進一步被配置以限制該寬頻帶CQI回饋至該等非侵略者與弱侵略者之其中至少一者。 於範例12中,範例10-11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處理電路進一步被配置以:對於各胞元內UE,選擇複數個訊擾雜比(SINR)之其中一者,測量所選擇的SINR,及藉由所選擇的SINR之量化來產生子頻帶CQI回饋,及包含該資料與用於該UL傳送之資源區塊之其中一者的該DL傳送係根據該子頻帶CQI回饋。 於範例13中,範例1-12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處理電路進一步被配置以:選擇複數個訊擾雜比(SINR)之其中一者,對於各胞元內UE,測量所選擇的SINR,及藉由所選擇的SINR之量化來產生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回饋,及包含該資料與用於該UL傳送之資源區塊之其中一者的該DL傳送係根據該子頻帶CQI回饋。 於範例14中,範例13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SINR係選自複數個類型,包含:類型1:子頻帶上之DL訊號對比由同時地於該子頻帶上傳送的胞元內UE之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類型2:DL訊號對比該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及類型3:DL訊號對比對於各胞元內UE之胞元內干擾、該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 於範例15中,範例1-14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天線,經組構以提供在該UE與該eNB之間的通訊。 範例16為一種演進節點B(eNB)之裝置,包含:記憶體;及處理電路,經配置以:偵測來自複數個胞元內使用者設備(UE)之回饋,來自該等胞元內UE中之其中一者的該回饋包含對於至少一些其他胞元內UE之決定,各決定表示在下行鏈路(DL)傳送期間由用於相關聯的其他胞元內UE的上行鏈路(UL)傳送所造成的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之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對於該等胞元內UE之該者,該比率超過該預定臨界值之另一胞元內UE為侵略者,否則為非侵略者;及基於該回饋來對於該等胞元內UE之該者排程聯合傳送,使得該等胞元內UE之該者不為侵略者也不受到侵略者的干擾。 於範例17中,範例16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及其他胞元內UE互動之回饋包含單一位元,其表示其他胞元內UE是否對於該胞元內為侵略者或非侵略者。 於範例18中,範例16-17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及其他胞元內UE互動之回饋包含多個位元,其表示其他胞元內UE之非侵略者、弱侵略者及強侵略者中之何者係有關該胞元內UE。 於範例19中,範例18之標的選項地包括:當該回饋表示弱侵略者時,該回饋更包含按(per)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資訊,及對於弱侵略者之排程係根據該CQI資訊,而對於強侵略者與非侵略者之排程與該CQI資訊無關。 於範例20中,範例18-19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該回饋更包含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之經量化的比率之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來自其他胞元內UL UE之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對於弱侵略者之排程係根據該寬頻帶CQI回饋。 於範例21中,範例20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寬頻帶CQI回饋被限定至該等非侵略者與弱侵略者之至少其中一者。 於範例22中,範例16-21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之該回饋為以下之其中一者:對於所有的其他胞元內UE之決定,其他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及沒有其他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其他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及沒有其他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或至少其他胞元內UE為侵略者之決定及其他胞元內UE為非侵略者之決定。 於範例23中,範例16-22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該回饋更包含子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回饋,其包含對於各其他胞元內UE之複數個訊擾雜比(SINR)之其中一者的量化,及該排程係根據該子頻帶CQI回饋。 於範例24中,範例23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SINR為以下之其中一者:類型1:子頻帶上之DL訊號對比由同時地於該子頻帶上傳送的胞元內UE之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類型2:DL訊號對比該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或類型3:DL訊號對比對於各胞元內UE之胞元內干擾、該總胞元間干擾、來自鄰近eNB之DL干擾及雜訊的比率。 於範例25中,範例16-24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對於各胞元內UE,該回饋更包含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之經量化的比率之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來自其他胞元內UL UE之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該處理電路進一步被配置以從該子頻帶CQI回饋減去該寬頻帶CQI回饋以提供被使用於該排程之CQI值。 於範例26中,範例16-25之其中任何一或多者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預定臨界值在整個胞元中為相等的。 範例27為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儲存藉由使用者設備(UE)之一或多個處理器來執行以與演進節點B(eNB)進行通訊的指令,該等一或多個處理器用以組構該UE以:測量在該UE處由來自複數個胞元內(intra-cell)UE之各者的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對於各胞元內UE,計算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inter-cell)干擾之比率,且基於該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來做出該胞元內UE為侵略者與非侵略者中之何者的決定;傳送包含該等決定之其中至少一些的回饋至該eNB;及基於根據該回饋之排程而與該eNB通訊,使得該UE不為侵略者也不受到侵略者的干擾。 於範例28中,範例27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該一或多個處理器進一步組構該UE以進行以下所述之其中一者:計算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的比率,以決定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降級,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來自其他胞元內UL UE之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傳送包含該CQI降級之量化的寬頻帶CQI回饋至該eNB,及對於各胞元內UE,測量訊擾雜比(SINR),及將作為子頻帶CQI回饋之經量化的SINR傳送至該eNB,及該排程係根據該寬頻帶CQI回饋與該子頻帶CQI回饋之其中至少一者。 範例29為一種使用者設備(UE)之裝置,包含:用以測量在該UE處由來自複數個胞元內(intra-cell)UE之各者的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之手段;用以對於各胞元內UE,計算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inter-cell)干擾之比率之手段,及用以基於該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來做出該胞元內UE為侵略者與非侵略者中之何者的決定手段;用以傳送包含該等決定之其中至少一些的回饋至該eNB之手段;及用以基於根據該回饋之排程而與該eNB通訊,使得該UE不為侵略者也不受到侵略者的干擾之手段。 於範例30中,範例29之標的選項地包括:用以計算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的比率,以決定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降級之手段,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來自其他胞元內UL UE之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用以傳送包含該CQI降級之量化的寬頻帶CQI回饋至該eNB之手段,及用以對於各胞元內UE,測量訊擾雜比(SINR)之手段,及用以將作為子頻帶CQI回饋之經量化的SINR傳送至該eNB之手段,及該排程係根據該寬頻帶CQI回饋與該子頻帶CQI回饋之其中至少一者。 範例31為一種侵略者決定之方法,包含:測量在使用者設備(UE)處由來自複數個胞元內(intra-cell)UE之各者的上行鏈路(uplink;UL)傳送所造成之胞元內干擾;對於各胞元內UE,計算胞元內干擾對比平均胞元間(inter-cell)干擾之比率,且基於該比率是否超過預定臨界值來做出該胞元內UE為侵略者與非侵略者中之何者的決定;傳送包含該等決定之其中至少一些的回饋至該eNB;及基於根據該回饋之排程而與該eNB通訊,使得該UE不為侵略者也不受到侵略者的干擾。 於範例32中,範例31之標的選項地包括:計算平均總DL干擾加上雜訊對比平均胞元間干擾加上雜訊的比率,以決定寬頻帶通道品質指標(CQI)降級,該平均總DL干擾包含來自其他胞元內UL UE之平均胞元內干擾加上該平均胞元間干擾,及傳送包含該CQI降級之量化的寬頻帶CQI回饋至該eNB,及對於各胞元內UE,測量訊擾雜比(SINR),或將作為子頻帶CQI回饋之經量化的SINR傳送至該eNB,及該排程係根據該寬頻帶CQI回饋與該子頻帶CQI回饋之其中至少一者。 雖然實施例已參照特定範例實施例來說明,顯然地,這些實施例之各種修改與改變可在不超出本揭露之較寬範疇的情況下被做出。因此,說明書與圖式係考量為說明用而非限制用。藉由例示,形成此文之一部份的後附圖式顯示標的可被實現的特定實施例。所顯示的實施例係以充分的說明加以描述以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實現此處所揭露的教示。其他實施例可被利用及由其導出,使得結構的與邏輯的取代及改變可在不超出本揭露之範疇的情況下被做出。因此,此詳細說明並非用以限制用,各種實施例之範疇係僅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連同其均等的全部範圍(其為此等申請專利範圍之依據)。 此標的之實施例可個別地及/或共同地參照於此,用語「實施例」僅因方便性而使用且沒有想要自願地限制此申請案的範疇至任何單一發明概念(若實際上揭露一個以上)。因此,雖然特定實施例已被於此顯示及說明,應了解的是,被計算用以達成相同目的之配置可被所示特定實施例所取代。此揭露意欲涵蓋許多實施例之所有調整或變化。以上實施例與未於此被詳細說明之其他實施例之結合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閱讀以上說明的情況下將變得明顯。 於此文件中,用語「一(a或an)」係被使用(在專利文件中很普遍)以包括一或多於一個,獨立於「至少一個」或「一或多個」中之任何其他範例或使用。於此文件中,用語「或」係被使用以參照非排外的(nonexclusive)或使得「A或B」包括「A但無B」、「B但無A」、及「A及B」,除非另有說明。於此文件中,用語「包括(including)」及「其中(in which)」係被使用作為用語「包含(comprising)」及「其中(wherein)」之等效之簡明的英語。同樣地,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包括」與「包含」是開放的,亦即,包括除了那些在申請專爛為中此一用語之後所列出者以外的元件之系統、UE、物件、組成、配方、或處理仍被認為落於該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中。再者,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第一」、「第二」、及「第三」係被使用僅作為標示,且非意欲用以利用數字的要求於其物件上。 為了符合要求使讀者迅速了解技術揭露之本質的摘要之美國37 C.F.R.§ 1.72(b)而提供本揭露之摘要。所提出之摘要並非用以解釋或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或意義。此外,於前述實施方式中,可了解的是,為了簡化本揭露之目的,各種特徵被一起結合在單一實施例。此揭露之方法並非被解釋成反映所請求之實施例需要比每個請求項所描述之特徵還多。而是,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反映處於少於發明的標的所揭露的單一實施例之所有特徵。因此,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並結合至詳細說明中,且各請求項各自為單獨實施例。
100:網路 101: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 102:使用者設備 104:演進節點B 104a:巨型eNB 104b:低功率eNB 104c:聯合排程器 115:介面 120:核心網路 122:行動管理實體(MME) 124:伺服閘道 126:封包資料網路閘道 200:使用者設備(UE) 202:應用電路 204:基頻電路 204a: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 204b: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 204c: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 204d:其他基頻處理器 204e:中央處理單元 204f: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 206:射頻(RF)電路 206a:混合器電路 206b:放大器電路 206c:過濾器電路 206d:合成器電路 208:前端模組(FEM)電路 210:天線 300:通訊裝置 301:天線 302:實體層電路 304:媒體存取控制層(MAC)電路 306:處理電路 308:記憶體 312:收發器電路 314:介面 400:通訊裝置 402:處理器 404:主記憶體 406:靜態記憶體 408:匯流排 410:顯示單元 412:文數輸入裝置 414:使用者介面(UI)導航裝置 416:儲存裝置 418:訊號產生裝置 420:網路介面裝置 421:感測器 422:機器可讀取儲存媒體 424:指令 426:網路 428:輸出控制器 502:操作 504:操作 506:操作 508:操作 510:操作 512:操作
圖式中,其並非按比例繪製,在不同的圖示中相似的元件符號可描述相似的組件。具有不同字母後綴的相似元件符號可表示相似組件之不同的情況。圖式大致藉由範例(但非用以限制)來顯示本文件中所討論的實施例。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無線網路之功能圖。 第2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組件。 第3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第4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另一方塊圖。 第5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於全雙工系統的排程傳送之方法。
100:網路
101: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
102:使用者設備
104a:巨型eNB
104b:低功率eNB
104c:聯合排程器
115:介面
120:核心網路
122:行動性管理實體
124:伺服閘道
126:封包資料網路閘道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至少一處理器,經配置以使一基地台: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來傳送測量資訊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測量資訊包括供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用的上行鏈路參考信號資訊;及根據該使用者設備所執行的多個測量,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測量報告,其中該使用者設備所執行的該等測量是從該等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傳送來的多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以作為由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而與該基地台之間通訊的上行鏈路通訊的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配置以使該基地台:針對一或多個鄰近胞元執行多個平均干擾測量;及根據一或多個鄰近胞元的該等平均干擾測量,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第二測量報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裝置,其中一平均干擾測量係執行於一組資源區塊,該組資源區塊是該系統頻帶的一子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裝置,其中該等平均干擾測量包含干擾加上 雜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測量報告的一量化粒度是經由該基地台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是被不同於伺服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第一胞元的一不同的胞元所伺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裝置,其中對於具有被該不同的胞元所伺服的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的該第一胞元所伺服的該使用者設備,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個別期間不是對齊的。
  8. 一種基地台,包含:一天線;一無線電,其耦合至該天線;及一處理器元件,其可操作地耦合至該無線電;其中該基地台經配置以執行蜂巢式通訊至在一蜂巢式網路中的多個使用者設備(UE)裝置;其中該基地台經配置以: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來傳送測量資訊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測量資訊包括供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用的上行鏈路參考信號資訊;及根據該測量資訊,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測量報告,該測量報 告包括從該等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傳送來的多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的多個測量,以作為由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而與該網路節點之間通訊的上行鏈路通訊的一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地台,其中該基地台經進一步配置以:針對一或多個鄰近胞元執行多個平均干擾測量;及根據一或多個鄰近胞元的該等平均干擾測量,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第二測量報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基地台,其中一平均干擾測量係執行於一組資源區塊,該組資源區塊是該系統頻帶的一子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基地台,其中該等平均干擾測量包含干擾加上雜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地台,其中該測量報告的一量化粒度是經由該基地台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地台,其中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是被不同於伺服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第一胞元的一不同的胞元所伺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地台,其中對於具有被該不同的胞元所伺服的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的該第一胞元所伺服的該使用者設備, 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個別期間不是對齊的。
  15.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儲存由一基地台之至少一處理器可執行的多個程式指令以使該基地台: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來傳送測量資訊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測量資訊包括供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用的上行鏈路參考信號資訊:及根據該測量資訊,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設備的測量報告,該測量報告包括從該等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傳送來的多個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的多個測量,以作為由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而與該網路節點之間通訊的上行鏈路通訊的一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等程式指令經進一步可執行以使該基地台:針對一或多個鄰近胞元執行多個平均干擾測量;及針對一或多個鄰近胞元,根據該等平均干擾測量,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二測量報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一平均干擾測量係執行於一組資源區塊,該組資源區塊是該系統頻帶的一子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等 平均干擾測量包含干擾加上雜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測量報告的一量化粒度是經由該基地台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其它使用者設備是被不同於伺服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第一胞元的一不同的胞元所伺服。
TW111101450A 2016-04-25 2017-03-03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TWI8022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6/029120 WO2017188918A1 (en) 2016-04-25 2016-04-25 Device and method for cqi feedback to enable joint dl-ul schedul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WOPCT/US16/29120 2016-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370A TW202218370A (zh) 2022-05-01
TWI802221B true TWI802221B (zh) 2023-05-11

Family

ID=601609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046A TWI755378B (zh) 2016-04-25 2017-03-03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TW111101450A TWI802221B (zh) 2016-04-25 2017-03-03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046A TWI755378B (zh) 2016-04-25 2017-03-03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9124B2 (zh)
TW (2) TWI755378B (zh)
WO (1) WO2017188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9124B2 (en) 2016-04-25 2022-08-16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QI feedback to enable joint DL-UL schedul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CN112887000B (zh) 2016-05-31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833832B2 (en) * 2016-06-22 2020-11-10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full duplex scheduling
CN110300422A (zh) * 2018-03-21 2019-10-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9194786A1 (en) 2018-04-02 2019-10-10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using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4183204A1 (en) * 2020-07-16 2023-05-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pairing in full duplex network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US11637644B2 (en) * 2021-08-03 2023-04-25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medical device
US11824655B2 (en) * 2021-12-22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difference between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channel qualities via low-density parity-check decoder paramet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05042A1 (en) * 2011-11-16 2014-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s
US20140328327A1 (en) * 2012-01-21 2014-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09635A (zh) * 2013-02-25 2015-10-28 苹果公司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WO2015180773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Nec Europe Lt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network,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1579B2 (en) * 2009-10-01 2018-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channel feedbac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767997B1 (ko) * 2011-06-24 2017-08-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025478B2 (en) * 2011-08-16 2015-05-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elf-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4158206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Intel Corp Hybrid beamform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EP3069549B1 (en) * 2013-11-13 2018-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19124B2 (en) 2016-04-25 2022-08-16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QI feedback to enable joint DL-UL schedul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05042A1 (en) * 2011-11-16 2014-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s
US20140328327A1 (en) * 2012-01-21 2014-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09635A (zh) * 2013-02-25 2015-10-28 苹果公司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WO2015180773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Nec Europe Lt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network,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base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8918A1 (en) 2017-11-02
TW201810987A (zh) 2018-03-16
US11419124B2 (en) 2022-08-16
US20220369322A1 (en) 2022-11-17
TWI755378B (zh) 2022-02-21
US20190349945A1 (en) 2019-11-14
TW202218370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548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obust measurement and data receiving
US10516461B2 (en) Beam management for dual transmission point hybrid beamforming systems in 5G
TWI802221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US1101228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seamless mobility
US11617112B2 (en) Beamform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PSS/SSS
US10164699B2 (en) CSI reporting in beamforming systems via time- and frequency-distributed CSI estimation
US1108874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BRRS configuration
US10530447B2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WI782894B (zh) 用於波束成型小區之動態波束成型控制通道
EP3501200B1 (en) Filtering for measurement in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s
WO2017206100A1 (en) Cqi reporting for flexible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CN107852625B (zh)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WO2018063436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with number of available beams
EP3311516B1 (en) Uplink resource collision reduction in fd-mimo
WO201616407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4 layer transmission with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WO2017101040A1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beam aggregation
CN108886699B (zh) 许可协助接入ue的无线电资源测量和csi测量的设备和方法
EP3420657A1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s for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