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635A -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 Google Patents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635A
CN105009635A CN201380073674.8A CN201380073674A CN105009635A CN 105009635 A CN105009635 A CN 105009635A CN 201380073674 A CN201380073674 A CN 201380073674A CN 105009635 A CN105009635 A CN 105009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rate
data traffic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3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
P·V·弗莱恩
W·S·伯奇尔
V·R·马伊吉
王晓文
S·A·姆塔巴
宋基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2126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81Reduction of multipath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流量;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所述数据流量的发送与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以及响应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Description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整体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背景技术
许多无线通信设备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并且可经由多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并发通信。在许多情况下,设备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使用可能彼此干扰的信道频带。在此类情况下,来自由一种技术所使用的频带的能量可能泄漏到由另一种技术所使用的频带中。这种能量泄漏可提高噪声基底并导致被称为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灵敏度下降可负面地影响某些信道频带的使用,并且在严重情况下可致使某些信道频带无法使用。因此,可导致灵敏度下降的干扰给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内共存带来了问题。
尤其麻烦的设备共存状况可由于如下场景造成:其中该设备经由称为干扰源技术的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将传输内容发射出去,同时设备经由称为被干扰对象技术的第二无线通信技术接收数据。通过被干扰对象技术接收的数据可被来自干扰源发送的灵敏度下降干扰损坏。就这一点而言,所接收的数据包错误或者被干扰对象技术接收器的甚至完全接收不到信号可能由于可通过干扰源技术传输造成的干扰。例如,设备在接收蓝牙或无线局域网(WLAN)信号时发送蜂窝信号可能使蓝牙或WLAN接收器完全接收不到信号,从而导致错误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导致连接完全丧失。
发明内容
本文尤其描述了用于促进无线通信设备上的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技术。根据一些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可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来工作,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包括“干扰源”技术和“被干扰对象”技术。无线通信设备可检测设备内干扰状况,从而指示经由干扰源技术的数据发送干扰了经由被干扰对象技术的数据接收;在检测到这一状况后,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减小通过干扰源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本发明内容仅提供用于概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基本了解。因此,应当理解,上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为示例的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文所述特征的范围或实质。本文所述主题的其他实施例、方面和优点将根据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所作的以下描述可最佳地理解所述实施例及其优点。这些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决不会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所描述的实施例所作的在形式和细节方面的任何修改。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示例性芯片组架构。
图3示出了其中可实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示例性系统。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层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图6示出了根据另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图7示出了根据又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图8示出了根据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消减设备干扰状况之后增大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问题。更具体地,本文进一步描述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解决了其中当设备将要通过被干扰对象技术接收数据时由设备经由干扰源技术发射传输的问题。在此类情形下,干扰源技术发送可能抑制经由被干扰对象技术的数据接收,从而可能导致接收的数据出错,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使被干扰对象技术接收器完全接收不到信号。例如,当设备经由蜂窝通信和采用工业、科研及医疗(ISM)频带的低功率通信技术同时进行通信时,蜂窝发送可以阻止经由ISM频带技术的数据接收,所述低功率通信技术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PAN)通信技术(例如,蓝牙和/或其他无线PAN通信技术)或WLAN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消减此类设备内干扰状况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更具体地讲,根据一些实施例,可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的这种减小或“节流”可以消减对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的设备内干扰。就这一点而言,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可允许改善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并发数据接收,方法是使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送功率减小,并且/或者在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流量发送中形成时间差。
现在参见图1,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0的框图。无线通信设备100可以是能够经由多种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的任何设备。以非限制性举例的方式,无线通信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计算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或适用于经由多种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的其他计算设备。应当理解,图1所示以及下文结合图1所述的部件、设备或元件可不是必需的,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省略其中的一些。此外,一些实施例可包括除图1中所示以及结合图1所述的那些之外的另外的或不同的部件、设备或元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0可包括处理电路110,该处理电路可被配置成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执行活动。就这一点而言,处理电路110可被配置成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来执行和/或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执行,并因此可提供用于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来执行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功能的装置。处理电路110可被配置为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来执行数据处理、应用程序执行和/或其他处理和管理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0或其一个或多个部分或一个或多个部件诸如处理电路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组,该一个或多个芯片组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组。在一些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处理电路110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可因此被配置为在芯片组上实现实施例。在无线通信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体现为芯片组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芯片组能够使无线通信设备100根据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中工作。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10可包括处理器112,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存储器114。处理电路110可与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和/或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通信,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它们进行控制。
处理器112可以体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处理器112可体现为各种基于硬件的处理装置,诸如微处理器、协处理器、控制器或包括集成电路的各种其他计算或处理设备,所述集成电路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们的一些组合等等。尽管示出为单个处理器,但应当理解,处理器112可包括多个处理器。所述多个处理器可彼此操作性通信,并且可被共同地配置成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器112可被配置为执行可存储在存储器114中的或者可以其他方式供处理器112存取的指令。因此,无论是由硬件来配置,还是由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配置,当被相应地配置时,处理器112均能够根据各种实施例执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储器1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存储器114可包括固定式和/或可移动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4可提供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可由处理器11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就这一点而言,存储器114可被配置为存储用于使无线通信设备100能够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执行各种功能的信息、数据、应用程序、指令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4可经由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0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一根或多跟总线来与处理器112、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或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中的一者或多者通信。
无线通信设备100还可包括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被配置成使无线通信设备100能够根据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建立和支持到另一设备和/或其他设备的无线连接。因此,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包括例如一个天线(或多个天线)以及支持硬件和/或软件,所述支持硬件和/或软件用于使能根据可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支持的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包括芯片组或被实现为芯片组,该芯片组在设备诸如无线通信设备100上实现时,可使设备能够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以支持任何无线通信技术,该无线通信技术可充当另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干扰源。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为蜂窝通信接口。例如,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被配置为支持经由长期演进(LTE)蜂窝通信技术、LTE高级(LTE-A)蜂窝通信技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蜂窝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技术、码分多址(CDMA)蜂窝通信技术或CDMA 2000蜂窝通信技术和/或其他蜂窝通信技术的通信。
无线通信设备100还可包括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被配置成使无线通信设备100能够根据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建立和支持到另一设备和/或其他设备的无线连接。因此,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包括例如一个天线(或多个天线)以及支持硬件和/或软件,该支持硬件和/或软件用于使能根据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支持的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包括芯片组或被实现为芯片组,该芯片组在设备诸如无线通信设备100上实现时,可使设备能够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以支持任何无线通信技术,该无线通信技术可充当另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被干扰对象。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为无线局域网(WLAN)和/或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通信接口。例如,在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提供WPAN通信接口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以支持经由蓝牙或其他基于IEEE 802.15的WPAN技术、Zigbee和/或其他WPAN技术的通信。又如,在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提供WLAN通信接口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以支持经由Wi-Fi(例如,基于以下技术中的一者或多者: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IEEE 802.11-2007;IEEE802.11n;IEEE 802.11-2012;IEEE 802.11ac;或其他IEEE 802.11技术)和/或其他WLAN通信技术的通信。此类WLAN和WPAN技术通常采用ISM频带内的频带。然而,应当理解,各种WLAN和WPAN技术也可采用非ISM频带,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想了此类频带的使用。例如,IEEE802.11-2012支持使用3.65-3.7GHz频带。通常情况下,各种WLAN和WPAN技术所使用的频带均为未经授权的频带,但在一些情况下,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支持的WLAN和/或WPAN技术可以采用可由某机构授权的一个或多个频带,该机构可以调控特定政治/地理区域内的部分频谱,诸如,以非限制性举例的方式,该机构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然而,应当理解,实施例不限于促进蜂窝和WLAN/WPAN(例如,ISM频带)共存,因为一些实施例可促进任何两个明显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支持第一蜂窝通信技术,并且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支持第二蜂窝通信技术。作为又一另选的实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支持诸如可使用ISM频带的第一WLAN/WPAN通信技术,并且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支持诸如可使用ISM频带的WLAN/WPAN通信技术。
然而,应当理解,虽然在本文给出的示例中干扰源技术为蜂窝技术并且被干扰对象技术为WLAN/WPAN技术,但也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促进其他共存场景。就这一点而言,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支持除了蜂窝技术之外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无线通信技术可充当另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干扰源。类似地,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支持除了WLAN/WPAN之外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无线通信技术可充当另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的被干扰对象。实际上,在一些情况下,WLAN/WPAN技术甚至可以充当蜂窝技术的干扰源,并且可应用一些实施例来减小可经由WLAN/WPAN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从而支持此类情况下的共存。再如,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可支持两种或更多种WLAN/WPAN技术之间的共存。
无线通信设备100还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体现为为各种装置,例如电路、硬件、计算机程序产品,或它们的某种组合,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可由处理设备(例如,处理器112)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1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2(或处理电路110)可包括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被配置为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并且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其中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数据流量发送与经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
如所讨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部件可形成一个或多个芯片组。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示例性芯片组架构200。芯片组架构200可包括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和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这两个芯片组中的每一者都可与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交互。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可为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实施例,其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被至少部分地实现为芯片组。同样地,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可为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的实施例,其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被至少部分地实现为芯片组。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可为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的实施例。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10可被配置为促进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与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和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中的每一者之间的交互。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与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之间的交互可使能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与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之间的通信,使得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提供的测量和/或其他反馈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与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之间的交互可使数据流量控制模块206能够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来减小可提供至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的用于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和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可经由接口208进行交互。例如可经由总线来实现接口208,该总线可使能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与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之间的通信。在包括接口208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口208可为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与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之间的直接接口。另选地,在包括接口208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口208可为间接接口,其可横贯无线通信设备10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诸如处理电路110、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或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其他部件。例如,接口208可使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能够通知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何时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数据流量,使得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可以将设备内干扰状况与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干扰区分开。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想到除分开的芯片组用于干扰源技术和被干扰对象技术的形式的那些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例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和被干扰对象技术两者可由共同的芯片组提供支持。在此类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和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两者均可共同位于单个芯片组上。因此,例如,可在被配置为提供蜂窝通信功能以及WLAN和/或WPAN通信功能(诸如蓝牙、WLAN、它们的某种组合,等等)两者的单个芯片或芯片组上实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
图3示出了其中可实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示例性系统300。系统300可包括无线通信设备302,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例如为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实施例。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302可包括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和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无线通信设备302可被配置为参与可由基站304支持的蜂窝通信。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02可被配置为参与经由长期演进(LTE)蜂窝通信技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蜂窝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技术、码分多址(CDMA)蜂窝通信技术、CDMA 2000蜂窝通信技术和/或其他蜂窝通信技术的通信。无线通信设备302可被进一步配置为参与经由ISM频带技术的通信。因此,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02可参与经由ISM频带网络306与设备308的无线通信。例如,在ISM频带网络306为蓝牙网络的实施例中,设备308可为蓝牙耳机或可与无线通信设备交互的其他蓝牙设备。又如,在ISM频带网络306为WLAN的实施例中,设备308可为WLAN接入点、第二WLAN站,和/或无线通信设备可通过WLAN与其通信的其他设备。然而,应当理解,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用采用非ISM频带实现WLAN或WPAN技术的网络来代替ISM频带网络306。
在系统300的上下文中,各种实施例,包括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些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可在无线通信设备302上实现以响应于如下情况来减小可由无线通信设备302发送至基站304的蜂窝数据流量的比特率:蜂窝数据流量的发送与无线通信设备302对由设备308经由ISM频带网络306发送的数据的并发接收发生干扰。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响应于如下情况来减小可由无线通信设备302通过ISM频带网络306发送至设备308的IMS频带数据流量的比特率:ISM频带数据流量的发送与无线通信设备302对由基站304发送的蜂窝数据的并发接收发生干扰。然而,应当理解,系统300仅以举例的方式提供。就这一点而言,如先前所指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还促进除了蜂窝和ISM频带共存之外的设备内无线通信技术共存的场景。
现已描述了可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设备和部件以及可于其中实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将参考图1和图2所描述的部件更加详细地描述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此外,将以举例的方式相对于图3所示的系统300来描述一些示例性实施例。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被配置为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该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流量发送与由无线通信设备100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例如,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被配置为随时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存在,其中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数据流量发送与经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的数据接收同时进行。
除此之外或另选地,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18可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提供的测量和/或其他反馈来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以非限制性举例的方式,在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为蓝牙的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被配置为计算观察到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并将对观察到的数据错误率的指示报告给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如果观察到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超过阈值错误率,则可以确定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应根据该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诸如以非限制性举例的方式,在被干扰对象通信技术为WLAN的实施例中,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被配置为测量观察到的噪声基底,并将对观察到的噪声基底的指示报告给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如果观察到的噪声基底超过阈值,则可以确定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应根据该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和/或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被配置为将设备内干扰状况与以下情况区分开:其中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接收受到可由无线通信设备100外部的因素造成的干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和/或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以知道何时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并且可以确定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受到的干扰仅由以下情况下的设备内干扰状况所导致:其中存在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并发数据流量发送。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可以通知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何时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使得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以识别可能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的情况。例如,在诸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可以经由接口208向被干扰对象技术芯片组204提供信号,以指示何时由干扰源技术芯片组202发送数据流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和/或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可被配置为将设备内干扰状况与以下情况区分开:其中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接收受到至少部分地基于基线测量和另外一些测量之间的对比的外部干扰,其中所述基线测量可在数据流量未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时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获得,所述另外一些测量值可在数据流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时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获得。例如,可将基线噪声基底测量与在数据流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时获得的噪声基底测量进行比较,以确定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送对噪声基底的贡献。如果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数据流量期间的噪声基底与基线噪声本底之间的差值超过阈值,则可以确定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应根据该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又如,可将经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6的数据接收的基线吞吐量与针对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数据流量期间的数据接收测量的吞吐量进行比较,其中基线吞吐量可在数据流量未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时获得。如果由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数据流量造成的设备内干扰而发生了吞吐量的减小超出阈值的情况,则可以确定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应根据该状况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类似地,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将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在数据流量未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时观察到的基线已接收数据错误率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在数据流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时观察到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做比较。如果观察到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从基线已接收数据错误率增大超过阈值,则可以确定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应根据该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被配置为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被配置为减小被提供至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以便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减小被提供至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数据的比特率可包括减小被提供至协议栈以便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准备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可在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之前临时在协议栈中排队。该协议栈可为可用于网络通信的任何类型的协议栈。以非限制性举例的方式,该协议栈可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栈、实时传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RTP/UDP)栈,或可用于支持数据流量网络通信的其他类型的协议栈。所用的协议栈类型可基于一些因素诸如所发送的数据流量的类型而改变。例如,RTP/UDP栈可用于实时通信,诸如视频会议。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在发送多种类型的数据流量时,可同时采用多种类型的协议栈。在此类情况下,可以减小提供至一个或多个协议栈的数据的比特率。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TCP/IP栈406的系统层图。然而,应当理解,除了TCP/IP栈406之外或作为其代替,也可在图4的系统层图的上下文中实现其他类型的协议栈。如图4所示,TCP/IP栈406可以定位在比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408高的层处,该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可为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的实施例。可在比TCP/IP栈406高的层处实现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该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可为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的实施例。就这一点而言,可将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定位成在应用层402和TCP/IP栈406之间交互。应用层402可生成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可将应用层402生成的数据转发至TCP/IP栈406,其中所述数据可在被提供至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408以便发送之前在该栈内临时排队。如果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可以减小由应用层402提供至TCP/IP栈406以便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408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可以指示应用层402来减小生成的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除此之外或另选地,数据流量控制模块404可以在将数据提供至TCP/IP栈406之前,对由应用层402生成的数据进行编码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修改,使得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408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在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为蜂窝技术的实施例中,诸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减小蜂窝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可以进一步用于影响可由服务蜂窝网络提供至无线通信设备100的授权(例如,可由基站304提供的授权)。就这一点而言,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0减小蜂窝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则无线通信设备100可以通过蜂窝上行链路有效地发送更少的数据。服务蜂窝网络继而可以减少可被赋予到无线通信设备100的授权,这可减小可由无线通信设备100使用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因此,减小比特率除了可导致干扰源数据流量发送中的时间差,而且所得的减小的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功率还对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接收有好处。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在一些蜂窝系统中,诸如在LTE或LTE-A蜂窝系统中,减小蜂窝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可导致所分配的带宽减小。就这一点而言,可通过服务蜂窝网络(例如,通过基站304)分配更少的资源块,这可降低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的灵敏度。
图5示出了根据某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操作500可包括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数据流量。就这一点而言,可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操作51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报告的测量和/或其他指示做出该确定。操作52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决定操作520的后续执行。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递增地减小干扰源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在比特率的第一减小之后,可以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是,则可进一步减小比特率。例如,可最初将比特率缩减第一个百分比(例如,10%),并且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则可将其缩减另外的百分比(例如,额外的10%)。在此类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因此进行至操作530,操作53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在操作520的比特率减小之后,设备内干扰状况并未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进行至操作540,操作540可包括确定是否可以进一步减小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比特率可以减小的量在一些情况下可受到约束。例如,由于所发送数据流量的类型、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约束、和/或其他因素,比特率会有一个最小基底水平。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流量可包括实时数据流量或可以经保证的服务质量(QoS)发送的其他数据流量。在此类情况下,经保证的QoS可对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可以减小的量施加约束。如果不能进一步减小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可以进一步减小,则该方法可以进行至操作550,操作55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进一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540可以省略,并且该方法可在操作530之后进行至操作550,而无需确定比特率是否可以进一步减小。
在执行操作550之后,该方法可任选地返回至操作530。就这一点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递增地减小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直到设备内干扰状况不再存在,或直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不能再进一步地减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可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都可具有相应的优先级。例如,可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可包括实时数据流量和非实时数据流量。与非实时数据流量相比,实时数据流量可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因为实时数据流量可能必须以经保证的QoS进行发送。可基于优先级将非实时数据流量和/或实时数据流量进一步分成子分类。例如,可存在高优先级的实时数据流量和低优先级的实时数据流量。在此类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而首先减小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则可以减小具有次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以此类推。因此,例如,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可基于流量分类的相应优先级来对一个或多个流量分类中的每一者执行如上所述的操作520。
在一些此类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在协议栈处和/或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处使每个数据流量分类在单独的流量队列中排队进行发送。因此,减小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可包括减小添加到该流量分类的流量队列的数据的比特率。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其中将数据流量分为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具有相应的优先级。操作600可包括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分为多个流量分类的数据流量。就这一点而言,操作600可对应于操作500的实施例,其中所发送的数据流量可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可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可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操作61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报告的测量和/或其他指示做出所述确定。操作62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在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操作620可对应于操作520的实施例,其中可基于流量分类的优先级针对特定流量分类减小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决定操作620的后续执行。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逐步地减小干扰源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在减小最低优先级流量分类的比特率之后,可以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是,则可减小其他数据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在此类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因此进行至操作630,操作63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在操作620的比特率减小之后,设备内干扰状况并未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进行至操作640,操作640可包括确定是否可以减小其他流量分类的比特率。例如,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流量分类,由于流量分类的QoS保证而不能减小它们的比特率。因此,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可以确定比特率可以减小的每个流量分类的比特率是否已经减小。
如果不能减小其他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可以减小其他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则该方法可以进行至操作650,操作65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减小具有次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可以减小在先前尚未减小比特率的那些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在执行操作650之后,该方法可任选地返回至操作630。就这一点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每次递增地减小一个流量分类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直到设备内干扰状况不再存在,或直到不存在可以减小比特率的任何其他流量分类。
应当理解,可采用可用于减小数据比特率的多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实现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用于对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编码的编解码器可被切换。就这一点而言,可采用具有更低比特率的编解码器取代先前使用的编解码器,使得可以减小生成的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已编码数据的比特率。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其中可以更改编解码器以减小干扰源数据流量的比特率。操作700可包括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用第一编解码器编码的数据流量。就这一点而言,操作700可对应于操作500和/或操作600的实施例,其中所发送的数据流量可经过编解码器编码。可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操作71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报告的测量和/或其他指示做出所述确定。操作72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而通过切换至第二编解码器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该第二编解码器具有比用于编码数据流量的第一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操作720可例如对应于操作500的实施例,其中可至少部分地通过切换编解码器来减小所发送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620和/或操作650可以实现操作720的实施例,使得可通过切换可用于流量分类的编解码器来减小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决定操作720的后续执行。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递增地减小干扰源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就这一点而言,在切换至第二编解码器之后,可以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是,则可通过切换至具有比第二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的另一个编解码器来进一步减小比特率。在此类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因此进行至操作730,该操作73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如果在操作720的比特率减小之后,设备内干扰状况并未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则该方法可进行至操作740,操作740可包括确定是否可使用具有更低比特率的编解码器来代替正被用于对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进行编码的现有编解码器。就这一点而言,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是否可将特定编解码器用于编码数据流量,存在一定约束。例如,可对数据流量强制执行的QoS保证可以施加比特率的最小基底水平。如果某个编解码器不支持经保证的QoS,则这种约束可以由此阻止使用该编解码器。又如,所有可用的编解码器都已经可能用完,并且可能不存在具有比现有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的可用编解码器。
如果在操作740处确定不能使用具有更低比特率的编解码器来代替当前的比特率,则该方法可以终止。然而,如果可以使用具有更低比特率的编解码器,则该方法可以进行至操作750,该操作75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切换至具有比当前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的编解码器。
在执行操作750之后,该方法可任选地返回至操作730。就这一点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渐进地切换(例如降级)编解码器来递增地减小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直到不再存在设备内干扰状况,或直到不能用具有更低比特率的编解码器来代替现有编解码器。
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方法可与图6所用的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可通过切换编解码器来减小某种流量分类的比特率。又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设备内干扰状况在第一次切换编解码器之后继续存在,则可顺序地使用采用比特率逐步减小的多个编解码器来减小第一流量分类中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然后减小具有更高优先级的第二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在设备内干扰状况消减之后增大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流量的比特率。在一些此类示例性实施例中,比特率可以恢复到在单个步骤中发生设备内干扰状况之前时所用的速率。另选地,在一些此类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在步骤中递增地增大比特率。例如,可以递增地增大比特率,直到达到在发生设备内干扰状况之前所用的比特率,或直到由于比特率的增大而再次发生设备内干扰状况。可在设备内干扰状况消减之后使用可用于减小比特率的任何方法来增大比特率。例如,可使用具有更高比特率的编解码器,可以增大提供至协议栈以便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它们的某种组合,和/或可用于增大比特率的其他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一种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该示例性方法用于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消减设备干扰状况之后增大数据流量的比特率。操作800可包括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数据流量。就这一点而言,可经由干扰源技术通信接口116发送数据流量。例如,操作800可因此对应于操作500、600和700中的一者或多者。操作81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可由被干扰对象技术通信接口118报告的测量和/或其他指示做出所述确定。操作82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因此,操作820可对应于操作520、620和720中一者或多者的实施例。操作83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已消减。操作840可包括数据流量控制模块120响应于设备内干扰状况的消减而增大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来使用所述实施例的各方面、实施例、具体实施或特征。可由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所述实施例的各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为可存储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数据其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HDD、DVD、磁带和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分布在网络耦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来存储和执行。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了形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尽管足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述实施例,但应当理解,这些实例不是限制性的,使得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修改。
此外,在上述描述中,为了进行解释,使用了特定的命名以便于充分理解所述实施例。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实践所述实施例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具体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关于上述描述中呈现的实施例的描述以及关于上述描述中呈现的实施例而公开的例子仅提供用于增加背景内容并帮助理解所述实施例。这些描述不应认为是穷举性的或将所述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可作出许多修改、替代应用和变型形式。就此而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践所述实施例。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使所述实施例费解,未详细描述熟知的工序。

Claims (27)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蜂窝通信接口,所述蜂窝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使用长期演进(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技术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使用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通信;和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耦接至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至少:
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数据流量;
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的所述数据流量的发送与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以及
响应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减小提供至协议栈以便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来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进一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
确定在减小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以及
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以至少部分地通过首先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来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进一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
确定在减小具有所述最低优先级的所述流量分类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以及
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第二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使用第一编解码器对经由所述蜂窝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初始编码,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至少部分地通过从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器切换到使用第二编解码器对所述数据流量进行编码来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所述第二编解码器具有比所述第一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报告的测量来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报告的所述测量包含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观察到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的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报告的所述测量包含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报告的噪声基底的指示。
10.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处:
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流量,其中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为蜂窝通信技术;
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所述数据流量的发送与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其中所述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为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通信技术中的一者;以及
响应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包括减小提供至协议栈以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以及
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并且其中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包括首先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减小具有所述最低优先级的所述流量分类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以及
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第二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一编解码器对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初始编码,并且其中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包括从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器切换到使用第二编解码器对所述数据流量进行编码,所述第二编解码器具有比所述第一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
16.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流量的程序代码;
用于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的程序代码,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所述数据流量的发送与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和
用于响应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的程序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减小提供至协议栈以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的程序代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括:
用于确定在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的程序代码;和
用于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程序代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并且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首先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的程序代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括:
用于确定在减小具有所述最低优先级的所述流量分类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的程序代码;和
用于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第二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的程序代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使用第一编解码器对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初始编码,并且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从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器切换到使用第二编解码器对所述数据流量进行编码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二编解码器具有比所述第一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
2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上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经由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流量的装置;
用于确定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的装置,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的发生是由于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的所述数据流量的发送与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经由被干扰对象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并发数据接收相干扰所导致;和
用于响应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比特率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减小提供至协议栈以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数据的比特率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确定在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的装置;和
用于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被分成多个流量分类,每个流量分类具有相应的优先级,并且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装置包括用于首先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的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确定在减小具有所述最低优先级的所述流量分类的所述比特率之后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是否继续存在的装置;和
用于在确定所述设备内干扰状况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减小在所述多个流量分类中具有第二低优先级的流量分类的比特率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使用第一编解码器对经由所述干扰源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的所述数据流量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初始编码,并且其中用于减小所述数据流量的所述比特率的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从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器切换到使用第二编解码器对所述数据流量进行编码的装置,所述第二编解码器具有比所述第一编解码器低的比特率。
CN201380073674.8A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Pending CN105009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2657.7A CN109756927A (zh)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69144P 2013-02-25 2013-02-25
US61/769,144 2013-02-25
US13/909,298 2013-06-04
US13/909,298 US9049747B2 (en) 2013-02-25 2013-06-04 Facilita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CT/US2013/073947 WO2014130137A1 (en) 2013-02-25 2013-12-09 Facilita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2657.7A Division CN109756927A (zh)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635A true CN105009635A (zh) 2015-10-28

Family

ID=5138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3674.8A Pending CN105009635A (zh)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CN201910212657.7A Pending CN109756927A (zh)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2657.7A Pending CN109756927A (zh) 2013-02-25 2013-12-09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9049747B2 (zh)
EP (1) EP2941920B1 (zh)
JP (3) JP6154490B2 (zh)
KR (1) KR101676590B1 (zh)
CN (2) CN105009635A (zh)
TW (1) TWI508537B (zh)
WO (1) WO201413013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0130A (zh) * 2019-05-30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TWI755378B (zh) * 2016-04-25 2022-02-21 美商蘋果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9747B2 (en) 2013-02-25 2015-06-02 Apple Inc. Facilita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KR102083563B1 (ko) * 2013-07-22 2020-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서의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992788B2 (en) * 2013-11-12 2018-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network nodes
US9231711B2 (en) * 2013-11-22 2016-01-05 Harris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service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294202B1 (en) * 2014-09-24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application parameter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20160128071A1 (en) * 2014-10-31 2016-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Frequency Coexistence Management For Concurrent Data Traffic Service In Multi-Subscriber-Identity-Module (SIM) Devices
US20160135083A1 (en) * 2014-11-07 2016-05-12 Newra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s
US9762368B2 (en) 2015-04-10 2017-09-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evice coexistence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LTE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operation
US9848354B2 (en) * 2015-09-23 2017-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activity management
CN109156022B (zh) 2016-06-22 2022-08-0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全双工调度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US20180047317A1 (en) * 2016-08-15 2018-02-15 Michael Joseph Mahedy Smart Banner Display
CN114125979B (zh) * 2017-08-10 2023-04-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业务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US10873951B1 (en) * 2019-06-04 2020-12-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in a converged LMR/LT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252214B1 (en) * 2020-06-15 2022-02-15 Sprint Spectrum L.P. Proactive reduction of bit rate of streaming media en route to UE in response to prediction that UE will experience reduced-throughput coverage
US11509548B1 (en) 2021-07-16 2022-11-22 Google Llc Adaptiv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fil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1765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CN102835139A (zh) * 2010-03-30 2012-1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无线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329515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Qualcomm Atheros, Inc. Per-packet rate and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3C (zh) * 2001-04-30 2004-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一种方法
TWI347759B (en) * 2002-11-20 2011-08-2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Assigning uplink slots to optimize uplink power control gai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949342B2 (en) * 2004-01-08 2011-05-2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518182B2 (en) 2004-07-20 2009-04-14 Micron Technology, Inc. DRAM layout with vertical FETs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US7724656B2 (en) * 2005-01-14 2010-05-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node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JP4531581B2 (ja) * 2005-02-09 2010-08-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用送受信装置における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用送受信方法
WO2008089277A1 (en) 2007-01-16 2008-07-24 Mediacast, Llc Wireless data deliv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KR101293373B1 (ko) 2007-06-25 2013-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2217389B (zh) 2008-11-28 2014-01-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US8792839B2 (en) 2009-05-14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ocating transmit power among multiple air interfaces
US9509543B2 (en) 2009-06-26 2016-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1742526B (zh) * 2009-12-04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WiMAX与WiFi共存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US8630230B2 (en) * 2009-12-07 2014-01-14 Mediatek Inc. Method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 communication systems operating i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s
US8825860B2 (en) * 2010-03-30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and coexistence manager decisions
US8451776B2 (en) * 2010-03-31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282462B2 (en) * 2010-03-31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17129A1 (en) 2010-08-02 2012-02-09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system co-existence improvement by data throttling
US9136953B2 (en) 2010-08-03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986084B2 (ja) 2010-08-13 2016-09-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内干渉軽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398602B2 (en) * 2010-09-22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655400B2 (en) * 2010-09-22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transmit power for wireless radio coexistence
US8897220B2 (en) * 2010-09-22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10412727B2 (en) 2010-10-04 2019-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8830934B2 (en) 2010-12-10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filter for multi-radio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KR101931194B1 (ko) 2011-01-06 2018-12-21 알테어 세미콘덕터 엘티디. Lte wi­fi 공존
US8934362B2 (en) * 2011-01-06 2015-01-13 Mediatek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US8908656B2 (en) * 2011-01-10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US8442564B2 (en) * 2011-01-13 2013-05-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reduction in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120195248A1 (en) * 2011-02-01 2012-08-0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void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05303B2 (en) * 2011-02-18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with preferred frequency notification
US8831611B2 (en) * 2011-02-18 2014-09-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with keeping time update for handover
US20140036882A1 (en) 2011-04-01 2014-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hand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 variou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ies
US9173228B2 (en) * 2011-06-28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uetooth packet scheduling rules for LTE coexistence
US8842602B2 (en) * 2011-07-29 2014-09-23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ment of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N103765973B (zh) * 2011-08-29 2017-11-10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正常速率物理层和低速率物理层在无线网络中的共存
US9681382B2 (en) * 2012-05-11 2017-06-13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049747B2 (en) 2013-02-25 2015-06-02 Apple Inc. Facilita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5139A (zh) * 2010-03-30 2012-1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无线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061765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US20120329515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Qualcomm Atheros, Inc. Per-packet rate and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378B (zh) * 2016-04-25 2022-02-21 美商蘋果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TWI802221B (zh) * 2016-04-25 2023-05-11 美商蘋果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使用者設備
CN112020130A (zh) * 2019-05-30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0238888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020130B (zh) * 2019-05-30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1920A1 (en) 2015-11-11
US10700724B2 (en) 2020-06-30
TW201434284A (zh) 2014-09-01
US20140243041A1 (en) 2014-08-28
JP2016511602A (ja) 2016-04-14
EP2941920A4 (en) 2016-07-20
JP2017195618A (ja) 2017-10-26
TWI508537B (zh) 2015-11-11
US9838054B2 (en) 2017-12-05
EP2941920B1 (en) 2019-02-13
JP6154490B2 (ja) 2017-06-28
KR20150109458A (ko) 2015-10-01
US10205474B2 (en) 2019-02-12
JP2019036996A (ja) 2019-03-07
KR101676590B1 (ko) 2016-11-15
JP6431133B2 (ja) 2018-11-28
US20160028425A1 (en) 2016-01-28
WO2014130137A1 (en) 2014-08-28
US20180159570A1 (en) 2018-06-07
US20190312606A1 (en) 2019-10-10
US9049747B2 (en) 2015-06-02
CN109756927A (zh) 2019-05-14
JP6660447B2 (ja) 202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635A (zh) 促进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设备内共存
RU2714104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иапазона частот в актив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м диапазоне частот
US10993277B2 (en) Enhanced PDCP duplication handling and RLC failure handling
CN112970215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动态可靠性目标
CN107211463B (zh) Enb控制的基于ue的有条件的载波选择
JP6840233B2 (ja) 測定ギャップおよび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スイッチングを設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55274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600506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d Using Device-to-Device Frequency-Related Capability and Configuration Preferences
US2018024223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nomous Device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US20210409962A1 (en) Flow controller resource allocation
EP3437385B1 (en)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187548B2 (ja) タイプii csiのためのサブバンドチャネル状態情報(csi)省略
RU2763167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снижения уровня помех в пределах актив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частот
WO2019090605A1 (en)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EP3391590B1 (en) Noise floor degradation detection for co-located radios
US20230397241A1 (en) Delay information
WO20231292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