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0482A -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0482A
CN104600482A CN201410598996.0A CN201410598996A CN104600482A CN 104600482 A CN104600482 A CN 104600482A CN 201410598996 A CN201410598996 A CN 201410598996A CN 104600482 A CN104600482 A CN 104600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movable joint
extension
permanent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89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0482B (zh
Inventor
吴珍燮
丘璜燮
郑熙锡
金铉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igaL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0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0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0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04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27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with 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the switch being in series with coupling part, e.g. dead coupling, explosion proof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模具、开关单元和外壳,所述模具具有针孔,外部接头通过所述针孔插入;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通过插入通过所述针孔的外部接头而控制电接触;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可移动接头、固定接头和壳体,所述可移动接头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接触而上/下弹性变形;所述固定接头在所述模具中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所述壳体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以将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精密度的同轴连接器以及制造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同轴连接器(其为用于将传递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连接至其上具有各种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的构件)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并在同轴电缆的端部处连接至同轴插头。
如韩国专利No.10-0560354公开的一种典型同轴连接器,其包括:模具、开关单元和外部导电壳,所述模具分成顶部模具和底部模具,所述顶部模具具有其中插入外部接头的针孔,所述底部模具设置于所述顶部模具下方,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使用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而连接/断开电子电路;所述外部导电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与通过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连接,所述固定接头通过与所述可移动接头连接/从所述可移动接头断开而连接/断开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电路。
为了在模具中安装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在相关技术中,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分开提供,并分别单独安装于顶部模具和底部模具中。然而,安装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的过程导致它们变形。此外,当单独安装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时,产生多个间隙,并且当同轴连接器在随后过程中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时,焊剂或液体焊料渗透至同轴连接器中。
此外,由累积的疲劳应力变形而在可移动接头中具有弹性的一部分被外部接头再次反复挤压,因此疲劳应力累积,由累积的疲劳变形的所述部分易于变形;从而导致可移动接头的变形。可移动接头的变形导致与固定接头的差的连接,并导致同轴连接器的信号传递的可靠性的劣化。
前述仅旨在协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不旨在意指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No.10-0560354。
发明内容
因此,牢记相关技术中出现的如上问题而进行了本发明,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改进精密度的同轴连接器和制造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改进的寿命的可移动接头的同轴连接器和制造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为了实现如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模具、开关单元和外壳,所述模具具有针孔,外部接头通过所述针孔插入;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由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而控制电接触;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可移动接头、固定接头和壳体,所述可移动接头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发生接触而上/下弹性变形;所述固定接头在所述模具中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发生接触;所述壳体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以将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开关单元的同轴连接器,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上/下移动的外部接头接触而上/下变形;所述固定接头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其中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可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发生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所述开关单元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以将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所述塑性成型部分可为凹槽,所述外部接头的至少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
所述同轴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模具和外壳,所述模具具有竖直针孔,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竖直针孔中;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可设置于所述模具中。
所述壳体可具有中空形状,所述中空形状具有开口,且所述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
所述可移动接头可具有:基底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基底连接部分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基底电连接;所述弹性部分在所述壳体内部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向下倾斜;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设置于所述针孔下方,并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接触;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设置于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的固定接头下方,并与所述固定接头的底部发生接触。
可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而在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中形成塑性成型部分,所述塑性成型部分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并具有凹槽形状,其中所述外部接头的至少端部插入所述凹槽形状中。
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可向上凸状弯曲。
所述固定接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在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上延伸至一个位置,其中所述固定接头的第二端部可向下凸状弯曲,并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表面接触或滑动接触。
所述模具可包括:顶部模具和底部模具,所述顶部模具具有针孔,其中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针孔中;所述底部模具设置于所述顶部模具下方,并在上部具有凹槽,所述开关单元在所述上部处接收,且所述开关单元可在所述顶部模具与所述底部模具之间组合。
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下方,并支撑所述可移动接头的支撑台阶可在所述底部模具上形成,且所述支撑台阶的至少顶部可具有从外到内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
所述支撑台阶的顶部可具有从所述倾斜部分在所述底部模具内部延伸的弯曲部分,且所述弯曲部分的顶部可从外到内向下弯曲。
挡块可在所述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上在所述顶部模具的底部上形成,并可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顶部间隔开,在所述挡块的底部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之间可限定间隙。
所述挡块的底部可从外到内向上弯曲。
所述壳体可包括绝缘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包括:通过制备框架而制造开关单元的过程,和通过在所述框架上进行夹物模制以保持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而制备壳体的过程,所述框架具有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上/下移动的外部接头接触而上/下弹性变形;所述固定接头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制备模具的过程,所述模具具有针孔,其中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针孔中;通过将所述开关单元插入所述模具中而将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模具组合在一起的过程;以及将外壳安装至所述模具上的过程。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制备模具的过程;将用于形成所述固定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的板置入所述模具中,然后在所述板上进行塑性成型的过程;获得框架的过程,所述框架具有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构件,所述固定接头构件用于通过塑性成型所述板而形成所述固定接头;以及通过弯曲所述固定接头构件而形成所述固定接头的过程。
所述固定接头构件可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并在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朝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延伸至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并具有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
通过弯曲所述固定接头构件而形成所述固定接头的过程可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向上弯曲所述第二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的顶部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且另一部分朝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突出的过程;以及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向上弯曲所述第三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三延伸部的一部分的顶部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且另一部分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突出的过程,并且从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可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上设置。
在通过进行在所述框架上进行夹物模制以保持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而制备壳体的过程中,所述壳体可具有包括开口的中空形状,且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至少部分可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
在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所述可移动接头可形成为具有:基底连接部分、弹性部分、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基底连接部分与基底电连接;所述弹性部分从所述基底连接部分延伸并向下弯曲;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并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接触;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延伸,并与所述固定接头接触;所述可移动接头的至少所述弹性部分、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和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可通过壳体的开口暴露。
在所述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所述固定接头的第一端可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第二端可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设置于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上。
在所述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可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端部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所述塑性成型部分可为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通过塑性成型而一体形成,因此有可能改进同轴连接器的精密度和生产率。
此外,壳体、固定接头和可移动接头通过夹物模制作为一个一体部件(即开关单元)实施。此外,由于壳体与固定接头和可移动接头一体组合(即开关单元设置于模具中),因此有可能组合开关单元而无接头的变形,且不同于相关技术,不存在接缝间隙,从而有可能防止焊剂或液体焊料渗透至同轴连接器中。
此外,相比于将可移动接头固定至底部模具以及将固定接头固定至顶部模具的方法,组装方法简单,因此改进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所呈现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其他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顶部模具的横截面的立体图;
图4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移动接头的立体图;
图5A和5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6A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从外部接头脱离时,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6B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从外部接头脱离时,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7A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被外部接头挤压时,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7B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被外部接头挤压时,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8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底部模具的修改实施例的图;
图9A至9E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
图10A至10F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修改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且
图11A至11E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修改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如下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提供实施方式以使本发明清楚,并协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理解本发明。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顶部模具的横截面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移动接头的立体图。图5A和5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其中图5A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彼此接触(打开)时的状态,图5B显示了可移动接头被外部接头挤压(关闭)时的状态。图6A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从外部接头脱离时,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状态的分解图。图6B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从外部接头脱离时,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的状态的放大图。图7A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被外部接头挤压时,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和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状态的分解图。图7B为显示了当可移动接头被外部接头挤压时,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的状态的放大图。图8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底部模具的修改实施例的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同轴连接器为如下部件,所述部件在传递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与同轴插头连接,以将同轴电缆连接至其上具有各种装置的印刷电路板。
参照图1至7B,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包括模具200、开关单元300,和外壳100,所述模具200具有针孔211,外部接头插入所述针孔211中;所述开关单元300具有接头320和330,所述接头320和330由插入针孔211的外部接头10操作,并设置于模具200中;所述外壳100安装于模具200上以覆盖模具200。在此,外壳100由导体制得,并具有与模具200的针孔211连通的孔110。
模具200由绝缘体制得,并使由导体制得的开关单元的接头320和330与外壳100绝缘。根据实施方式的模具200分为具有针孔211的顶部模具210和在顶部模具210下方的底部模具220。模具200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开关单元300设置于模具200中的针孔211下方,并包括可移动接头330、固定接头320和壳体310,所述可移动接头330能够取决于其是否与插入针孔211的外部接头10接触而弹性变形;所述固定接头320面向模具200中的可移动接头330,并通过使用可移动接头330切换而连接/断开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电路;所述壳体310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从而将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如图4、5A和5B所示,可移动接头330具有:基底连接部分331、联接部分336、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所述基底连接部分331暴露至模具200和壳体310的外部,并与基底电连接;所述联接部分336从基底连接部分331延伸,并保持于壳体310中;所述弹性部分332在壳体310内部延伸,并具有在壳体310的内部向下倾斜的弯曲部分;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从弹性部分332在壳体310内部延伸,设置于针孔211的下方,并与通过针孔211插入的外部接头10发生接触;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从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朝向固定接头320延伸,设置于固定接头10的下方,并能够与固定接头320发生接触。
如图4、5A和5B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底连接部分331(其为如上所述与基底电连接的部分)具有L形横截面。详细地,基底连接部分331具有第一连接构件331a和第二连接构件331b,所述第一连接构件331a具有与联接部分336的侧面连接并从联接部分336向下延伸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构件331b具有从第一连接构件331a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构件331b延伸经过(优选垂直于)第一连接构件331a,且第二连接构件331b的至少第二端暴露至壳体210的外部,并连接至基底。
联接部分336设置于弹性部分332与基底连接部分331之间,并一体保持于壳体310的至少一个壁上。联接部分336从第一连接构件331a的第一端在壳体310内部延伸,例如,其可相对于壳体310水平延伸。
弹性部分332具有从联接部分336在壳体310内部向下弯曲的倾斜部,所述弹性部分332设置于联接部分336与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之间,并弹性支撑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以使其与固定接头320的底部紧密接触。
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其为与外部接头10接触的部分)从弹性部分332延伸,并且当开关单元300设置于模具200中时,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设置于针孔211的下方。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与外部接头10直接接触并接收应力的一部分局部塑性成型,从而在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中提供具有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335。如图4所示,塑性成型部分335可为凹槽,外部接头10的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即,通过将与外部接头10端部直接接触的部分局部塑性成型,从而在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中形成具有凹槽形状的塑性成型部分335,从而获得足够的硬度以防止由于由外部接头10施加的力所导致的变形。凹槽形塑性成型部分335可具有对应于外部接头10的水平横截面的形状,根据实施方式的外部接头10的水平横截面为圆形,因此凹槽形塑性成型部分335成型为具有圆形水平横截面。
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的一部分被外部接头10的端部反复挤压以操作同轴连接器,应力集中于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的挤压部分。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可移动接头330的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的过程中,通过在与外部接头10直接接触挤压的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这增加了材料的密度,如锻造)而如上所述提供塑性成型部分335。因此,即使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的塑性成型部分335被外部接头10反复挤压以操作同轴连接器,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也不变形。这是因为塑性成型部分335具有足够的硬度以抵抗由于由外部接头10的反复挤压而导致的应力。此外,由外部接头10挤压可移动接头330的力(即挤压力)可传递至工作者或检查者,但有可能借助塑性成型部分335来应对依据工作者或检查者而不同的外部接头10的挤压力。
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其为与壳体310中的固定接头320发生接触的一部分)从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延伸。根据实施方式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从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向上凸状弯曲,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顶部与固定接头320面接触。
固定接头320的第一端暴露至模具200和壳体310的外部,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第二端暴露至壳体310的内部空的空间。为此,如图5A和5B所示,固定接头320具有在不同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例如,其以台阶的形状成型,其第一端暴露至壳体310和模具200的外部,并与基底连接,其第二端暴露于壳体310的内部的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上。
在下文,固定接头320的第二端被称为“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
根据实施方式的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向下凸状弯曲。因此,在不存在挤压可移动接头330的外部接头10的情况下,向下凸状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底部和向上凸状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顶部彼此面接触。如果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顶部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底部在不希望的位置处接触,则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底部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顶部通过被它们的弹性滑动而在所需的位置处彼此接触。即,在本发明中,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彼此面接触或滑动接触,由此获得稳定的接触。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向下凸状弯曲,因此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本身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冲击被暂时施加于配备开关单元300的结构(即同轴连接器),可通过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之间的面接触或滑动接触而保持稳定的接触。因此,获得固定接头320与可移动接头330之间的稳定接触,因此,有可能改进同轴连接器的开关信号的传递的可靠性,并保持开关单元300的性能恒定。
壳体310通过夹物模制而制得,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与壳体310的内侧紧密接触而无间隙,使得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保持为不与壳体310分隔。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310具有包括开口315的中空形状,并与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组合,至少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和基底连接部分331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在开口315内部暴露。详细地,例如,壳体310可具有中空形状,所述中空形状具有矩形开口315。即,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310具有矩形开口315和围绕开口315的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参见附图2),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在所述矩形开口315中设置和暴露。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形成具有中心处的开口和矩形环状横截面的形状。为了方便描述,假设壳体310的壁逆时针地称为第一壁311、第二壁312、第三壁313和第四壁314,则第一壁311和第三壁313相对于彼此设置,第二壁312和第四壁314相对于彼此设置。此外,第二壁312和第四壁314比第一壁311和第三壁313更长。
在下文详细描述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组合。
固定接头320设置于作为壳体310的长边的第二壁312与第四壁314之间,与第二和第四壁312和314平行,并部分保持在第四壁314上。此外,可移动接头330也设置于第二壁312与第四壁314之间,与第二和第四壁312和314平行,并部分保持在第二壁312上。因此,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面向彼此。
在固定接头中,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和作为第二端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的部分保持在壳体310的第四壁314中。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暴露,从而从第四壁314的内侧向内突出,且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暴露,从而从第四壁314的外侧向外突出。此外,在可移动接头330中,弹性部分332与基底连接部分331之间的部分(即联接部分336)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二壁312中。弹性部分332暴露,从而从第二壁312的内侧向内突出,且基底连接部分331暴露,从而从第二壁312的外侧向外突出。
如上所述,由于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夹物模制而组合,因此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作为一个一体部件(即开关单元300)组合。开关单元300在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组合并紧固,且其可稳定地组装而无接头320和330的变形,因为与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化的壳体310设置于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在另一方面,当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单独地组合,焊剂或液体焊料可通过接缝间隙流动至可移动接头与固定接头的接触部分。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与接头320和330组合的壳体310在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紧固,因此不存在接缝间隙,因此焊剂或液体焊料无法流动至内部。此外,相比于如相关技术中那样的将可移动接头330固定至底部模具220,并将固定接头320固定至顶部模具210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简单,因此生产率得以改进。
如上描述了壳体310具有矩形开口315,并具有由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组成的矩形环形状。然而,壳体31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可以以各种形状改变,只要其可固定一体化类型的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并具有暴露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的开口315。
模具200如上所述分为顶部模具210和在顶部模具210下方的底部模具220,且开关单元300和壳体310设置于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
顶部模具210具有针孔211,并在接收开关单元300之处的下部处具有空间300,所述针孔211被外部接头10穿过,并与外室(outer cell)的孔11连通。针孔211的内侧可成形为随着其向下行进而直径减小。此外,设置于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上的挡块212在顶部模具210的底部上形成,如图3、5A至7B中所示。详细地,挡块212在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上从顶部模具210的底部向下突出,挡块210的底部从外到内向上倾斜。挡块212的底部可具有曲率,所述曲率例如对应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曲率。挡块212的底部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顶部间隔开。因此,在挡块212的底部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限定预定间隙,从而当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返回时,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被弯曲或推动间隙213的尺寸那样多。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被后推间隙213的尺寸那样多,然后通过被挡块212推动而停止弯曲,因此其不被上推过多。因此,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在挡块212的预定接触压力下彼此接触。因此,同轴连接器的信号传递的可靠性得以改进。
底部模具220具有用于在上部接收开关单元300的内部空间,且如图2、5A至7B所示,支撑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的支撑台阶221在弹性部分332下方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支撑台阶221具有从顶部模具220的外部向内部向下倾斜的顶部和平坦倾斜部分221a,并支撑向下弯曲的弹性部分332。
因此,当可移动接头330的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被外部接头10挤压时,弹性部分332随着支撑台阶221支撑而向下弯曲,当去除挤压力时,弹性部分332通过弹性力而返回。弹性部分332的弹性变形产生如外部接头10的操作次数那样多次,弹性部分332在支撑台阶221上支撑并弯曲,如上所述,使得疲劳应力不再次在已被累积的疲劳应力弯曲的弹性部分332的部分上累积,这不同于相关技术。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有可能减少由于疲劳应力的累积而变形的部分被累积的疲劳应力再次变形的问题所导致的差的接触,因此有可能改进可移动接头330的操作次数或寿命。
如上示例了支撑台阶221从底部模具220的外部向内部向下倾斜,并具有平坦顶部。然而,支撑台阶221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的修改实施例,支撑台阶221的顶部具有上述倾斜部分221a和从倾斜部分221a延伸至底部模具220的内部的弯曲部分221b。弯曲部分221b的顶部从外向内向下倾斜。弯曲部分221b通过取决于弹性部分332弯曲的角度而改变弯曲程度,从而防止疲劳应力集中于弹性部分332的一个点上,并防止疲劳应力由于弹性部分332的过度变形而累积。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有可能减少由于由疲劳应力的累积而导致的弹性部分332的变形所造成的差的接触,因此有可能改进可移动接头330的操作次数或寿命。
图9A至9E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在下文,参照图1至9E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首先,描述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330的过程。
通过将用于制造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板置入模具中,并在板上进行塑性成型(如挤压材料(例如片材金属)的方法)而获得坯料。获自模具的坯料为具有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构件30的框架20,所述固定接头构件30通过弯曲过程而最终成为固定接头320。固定接头构件3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第一端为框架20的一体部分,固定接头构件30的第二端和可移动接头330的第二端面向彼此。
固定接头构件30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图9A至9C所示的弯曲过程而变成如图5A和5B所示的固定接头320,对于坯料的可移动接头330,经塑性成型的坯料直接使用。即,如图4所示通过塑性成型获得的可移动接头330具有基底连接部分331、联接部分336、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塑性成型部分335,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
尽管如上所述坯料分为固定接头构件30、可移动接头330和框架20,但其为获自一个模具的单个塑性成型部件。
参照图9A,固定接头构件30具有第一延伸部31、第二延伸部32和第三延伸部33,所述第一延伸部31面向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并在可移动接头33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32具有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朝向设置可移动接头330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超过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延伸部33具有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向设置可移动接头330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超过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第二端(其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接触的部分)在被弯曲之前向下弯曲,如图9A中那样,并为向上凸状的。
此外,固定接头构件30还具有从第一延伸部31向后延伸(与可移动接头330相对),并与基底连接的一部分(参见图9C)。从第一延伸部31向后延伸,且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部分被称为第四延伸部34。如上所述与基底连接的第四延伸部34从第一延伸部31延伸并例如以L形向后弯曲。第四延伸部34在塑性成型中以L形成型,以容易地与基底连接而无特定的弯曲过程。第四延伸部的第二端(即固定接头的第二端)与基底连接。
通过弯曲具有第一至第四延伸部31、32、33和34的固定接头构件30而形成固定接头320的过程在下文描述。
首先,如图9B所示,固定接头构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向上弯曲,第三延伸部33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向上弯曲。接着,如图9C所示,从第一延伸部31向上弯曲的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朝向第一延伸部31的顶部向下弯曲。因此,在固定接头构件30弯曲之前,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顶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顶部。详细地,在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连接的区域处的第二延伸部32的顶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顶部,且另一部分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在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连接的区域处的第三延伸部33的顶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顶部,且另一部分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的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第二端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接触的部分,并且为向下凸状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弯曲固定接头构件30而形成具有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和与基底连接的基底连接部分(固定接头的第二端)的固定接头。
如图9D所示,在形成固定接头320之后,通过在框架20上进行夹物模制而形成壳体310,从而保持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为此,制备具有对应于具有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框架20的内部空间的模具,并将框架20置于模具中。之后,通过在模具中注入和硬化熔融导体,获得具有一体模制的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外侧与壳体310紧密接触而无间隙,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壳体310的开口而部分暴露。详细地,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310具有矩形开口315和围绕开口315的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通过所述矩形开口315暴露。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夹物模制而一体形成,且在固定接头320中,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和作为第二端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的部分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一壁311上。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暴露,从而从第一壁311的内侧向内突出,且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暴露,从而从第一壁311的外侧向外突出。此外,在可移动接头330中,弹性部分332与基底连接部分331之间的部分(即联接部分336)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三壁313上。弹性部分332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内侧向内突出,且基底连接部分331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外侧向外突出。
如图9E所示,之后,通过从框架20上分离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从而获得开关单元300,其中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组合。
在开关单元300从框架20分离之后,将顶部模具210、底部模具220和开关单元300紧固至彼此,且开关单元300在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参见图2)。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设置于底部模具220的支撑台阶221上,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设置于针孔211的下方,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在顶部模具210的底部上设置于挡块212的下方(参见图5A至7B)。此外,外壳100安装于模具200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塑性成型而在一个坯料中形成,壳体310通过夹物模制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而获得,随后获得其中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模制的开关单元300。不同于相关技术,开关单元300设置于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其中顶部模具210和底部模具220可稳定地组合而无接头320和330的变形。即,在相关技术中,固定接头和可移动接头单独地与模具组合,且接头在组合过程中变形,但在本发明中,壳体310与模具200组合,且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形成,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接头变形可得以防止。此外,不同于相关技术,由于在本发明中不存在由于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单独组合而导致的接缝间隙,因此可防止焊剂或液体焊料的渗透。此外,相比于如相关技术中那样的将可移动接头330固定至底部模具220,并将固定接头320固定至顶部模具210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简单,因此生产率得以改进。
图10A至10F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修改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参照图10A至10F在下文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修改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首先,描述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330的过程。
通过将用于形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板置入模具中,然后在其上进行塑性成型而获得坯料。获自模具的坯料为具有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构件30的框架20,所述固定接头构件30通过弯曲过程而最终成为固定接头320。固定接头构件3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第一端为框架20的一体部件,固定接头构件30的第二端和可移动接头330的第二端面向彼此。
固定接头构件30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图10A至10D所示的弯曲过程而变成如图5A和5B所示的固定接头320,对于坯料的可移动接头330,经塑性成型的坯料直接使用。即,如图4所示,通过塑性成型获得的可移动接头330具有基底连接部分331、联接部分336、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塑性成型部分335,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
尽管如上所述坯料分为固定接头构件30、可移动接头330和框架20,但其为获自一个模具的单个塑性成型部件。
参照图10A,固定接头构件30具有第一延伸部31、第二延伸部32和第三延伸部33,所述第一延伸部31面向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并在可移动接头33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32具有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朝向设置可移动接头330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超过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延伸部33具有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朝向设置可移动接头330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超过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第二端(其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接触的部分)在被弯曲之前向下弯曲,如图10A中那样,并为向上凸状的。
此外,固定接头构件30具有从第一延伸部31向后延伸(与可移动接头330相对),并与基底连接的一部分(参见图10D)。从第一延伸部31向后延伸,且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延伸部31的部分被称为第四延伸部34。如上所述与基底连接的第四延伸部34从第一延伸部31延伸并例如以L形向后弯曲。第四延伸部34在塑性成型中以L形成型,以容易地与基底连接而无特定的弯曲过程。第四延伸部的第二端(即固定接头的第二端)与基底连接。
通过弯曲具有第一至第四延伸部31、32、33和34的固定接头构件30而形成固定接头320的过程在下文描述。
首先,如图10B所示,通过向下弯曲可移动接头330与框架20之间的连接部分,从而在可移动接头330上制备可被弯曲的固定接头构件的空间。接着,固定接头构件320的第二延伸部32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向下弯曲,第三延伸部33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向下弯曲。接着,从第一延伸部31向下弯曲的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朝向第一延伸部31的底部向上弯曲。因此,在固定接头构件30弯曲之前,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底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底部(参见图10C)。详细地,在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一端连接的区域处的第二延伸部32的底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底部,且另一部分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在与第一延伸部31的第二端连接的区域处的第三延伸部33的底部面向第一延伸部31的底部,且另一部分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朝向可移动接头330突出至第一延伸部31的外部的第二和第三延伸部32和33的第二端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接触的部分,并且为向下凸状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弯曲固定接头构件而形成具有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和与基底连接的基底连接部分(固定接头的第二端)的固定接头。
在形成固定接头320之后,可移动接头330与框架20之间的连接部分向上弯曲回去,可移动接头330返回,如图10D中那样。
接着,如图10E所示,通过在框架20上进行夹物模制而形成壳体310,从而保持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为此,制备具有对应于具有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框架20的内部空间的模具,并将框架20置于模具中。之后,通过在模具中注入和硬化熔融导体,获得具有一体模制的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外侧保持在壳体310上而无间隙,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壳体310的开口而部分暴露。详细地,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310具有矩形开口315和围绕开口315的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通过所述矩形开口315暴露。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夹物模制而一体形成,且在固定接头320中,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和作为第二端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的部分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一壁311上。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暴露,从第一壁311的内侧向内突出,且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暴露,并从第一壁311的外侧向外突出。此外,在可移动接头330中,弹性部分332与基底连接部分331之间的部分(即联接部分336)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三壁313上。弹性部分332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内侧向内突出,且基底连接部分331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外侧向外突出。
之后,通过从框架20上分离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从而获得开关单元300,其中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组合,如图10F所示。
在开关单元300从框架20分离之后,将顶部模具210、底部模具220和开关单元300紧固至彼此,且开关单元300在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参见图2)。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设置于底部模具220的支撑台阶221上,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设置于针孔211的下方,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在顶部模具210的底部上设置于挡块212的下方(参见图5A至7B)。此外,外壳100安装于模具200上。
图11A至11E为连续显示了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修改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过程的图。参照图11A至11E在下文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修改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方法。
首先,描述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330的过程。
通过将用于形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板置入模具中,然后在其上继续塑性成型而获得坯料。获自模具的坯料为具有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构件30的框架20,所述固定接头构件30通过弯曲过程而最终成为固定接头320。固定接头构件40和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第一端为框架20的一体部分,固定接头构件40的第二端和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第二端面向彼此。
固定接头构件40和可移动接头构件50通过参照图11A至11C如下描述的弯曲过程而分别变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
尽管如上所述坯料分为固定接头构件30、可移动接头330和框架20,但其为获自一个模具的单个塑性成型部件。
参照图11A,固定接头构件40与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并具有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和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所述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在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具有连接至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一端,并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一端延伸。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朝向可移动接头构件50所在之处的侧面突出超过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的第二端(其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连接部分334接触的一部分)向下弯曲,如图11A中那样,并且为向上凸状的。
此外,固定接头构件40还具有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向后延伸(与可移动接头330相对),并与基底连接的一部分(参见图11C)。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向后延伸,且第一端连接至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部分被称为固定接头-第三延伸部43。如上所述与基底连接的固定接头-第三延伸部43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延伸并例如以L形向后弯曲。固定接头-第三延伸部43在塑性成型中以L形成型,以容易地与基底连接而无特定的弯曲过程。固定接头-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即固定接头的第二端)与基底连接。
如图11A所示,可移动接头构件50具有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可移动接头-第三延伸部53、可移动接头-第四延伸部54和可移动接头-第五延伸部55,所述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面向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并在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具有连接至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第一端,并从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延伸;所述可移动接头-第三延伸部53从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向后延伸,并朝向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所在之处的侧面向上倾斜;所述可移动接头-第四延伸部54从可移动接头-第三延伸部53向后延伸;所述可移动接头-第五延伸部55从可移动接头-第四延伸部向下延伸以与基底连接。
在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中,通过在旨在与外部接头的端部接触的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而提供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且塑性成型部分具有凹槽形状。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在与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延伸的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相对的方向上延伸。即,当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一端延伸时,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从面相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二端的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第二端延伸。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变成可移动接头330。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的第二端(其为旨在与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连接部分321接触的一部分)在被弯曲之前向下弯曲,如图11A中那样,并且为向上凸状的。可移动接头-第三延伸部53变成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可移动接头-第四延伸部54变成可移动接头330的联接部分336,且可移动接头-第五延伸部55变成可移动接头330的基底连接部分331。
在下文描述通过分别弯曲固定接头构件40和可移动接头构件50而形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过程。
首先,如图11B所示,固定接头构件40的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一端向下弯曲,然后朝向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底部再次向上弯曲。因此,在固定接头构件40弯曲之前,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的底部面向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底部。详细地,在与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第一端连接的部分处的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的底部面向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底部,且其他部分在设置可移动接头构件50之处突出至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外部。在设置可移动接头构件50之处突出至固定接头-第一延伸部41的外部的固定接头-第二延伸部42的第二端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30接触的部分,并且为向下凸状的。
类似于上述的弯曲固定接头构件40,通过弯曲可移动接头构件50而形成可移动接头330。即,如图11B所示,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从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第二端向下弯曲,然后朝向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底部再次向上弯曲。因此,在可移动接头构件50弯曲之前,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的底部面向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底部。详细地,在与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第一端连接的部分处的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的底部面向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底部,且其他部分在设置可移动接头构件50之处突出至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外部。在设置可移动接头构件50之处突出至可移动接头-第一延伸部51的外部的可移动接头-第二延伸部52的第二端为旨在与可移动接头320接触的部分,并且为向上凸状的。可移动接头-第三至第五延伸部53至55不进行特定弯曲过程。
接着,在形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之后,通过在框架20上进行夹物模制而形成壳体310,从而保持可移动接头330和固定接头320的外侧,如图11D所示。为此,制备具有对应于具有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框架20的内部空间的模具,并将框架20置于模具中。之后,通过在模具中注入和硬化熔融导体,获得具有一体模制的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的外侧保持在壳体310上而无间隙,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壳体310的开口而部分暴露。详细地,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310具有矩形开口315和围绕开口315的第一至第四壁311、312、313和314,弹性部分332、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通过所述矩形开口315暴露。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夹物模制而一体形成,且在固定接头320中,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和作为第二端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的部分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一壁311上。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暴露,从第一壁311的内侧向内突出,且与基底连接的第一端暴露,并从第一壁311的外侧向外突出。此外,在可移动接头330中,弹性部分332与基底连接部分331之间的部分(即联接部分336)保持在壳体310的第三壁313上。弹性部分332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内侧向内突出,且基底连接部分331暴露,从而从第三壁313的外侧向外突出。
之后,通过从框架20上分离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从而获得开关单元300,其中壳体310、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一体组合,如图11E所示。
在开关单元300从框架20分离之后,将顶部模具210、底部模具220和开关单元300紧固至彼此,且开关单元300在顶部模具210与底部模具220之间(参见图2)。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设置于底部模具220的支撑台阶221上,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设置于针孔211的下方,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在顶部模具210的底部上设置于挡块212的下方(参见图5A至7B)。此外,外壳100安装于模具200上。
在实施方式和第一修改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弯曲固定接头构件40的两端而形成固定接头320,并在第二修改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分别弯曲固定接头构件30和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第一端而形成固定接头320和可移动接头33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有可能仅弯曲可移动接头构件50。更详细地,通过塑性成型而制得的坯料包括不需要特定弯曲过程的可移动接头构件50和固定构件320,如图11A至11E所示。因此,为了形成开关单元,通过图11A至11E所示的方法通过弯曲可移动接头构件50而形成可移动接头330,且坯料的固定接头330直接使用。此外,有可能仅弯曲固定接头构件40,该方法与仅弯曲可移动接头构件50的方法相同,且不进行描述。
在下文,参照图1至6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操作。
首先描述可移动接头330不被外部接头10挤压的状态。
如图5A所示,在可移动接头330被外部接头10挤压之前,可移动接头330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顶部和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底部彼此接触或彼此连接。
之后,当外部接头10通过外壳100的孔110和顶部模具210的针孔211插入,并挤压可移动接头330的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时,如图5B所示,由底部模具220的支撑台阶221支撑的可移动接头330的弹性部分332在支撑台阶221上向下弯曲,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接触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分离,由此关闭开关单元。在该过程中,推动或挤压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力去除,使得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顶部与挡块212的底部分隔预定距离。此外,相比于相关技术,当弹性部分332由被挤压的可移动接头330向下弯曲时,其保持被支撑台阶221支撑,因此有可能减少由于已被疲劳应力变形的部分被再次累积的疲劳应力容易地变形而导致的差的接触,因此,有可能改进可移动接头330的操作次数或寿命。
当通过升高外部接头10而去除挤压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的力时,可移动接头330借助其弹性而返回至被挤压之前的初始状态。详细地,可移动接头330通过弹性部分332的弹性而向上弯曲,因此连接至弹性部分332的外部接头接触部分333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向上移动预定距离,且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的底部接触,由此打开开关单元。向上推动力通过可移动接头330的上升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的力而传递至固定接头320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因此,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被弯曲或推动如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与挡块210的底部之间的间隙213那样多,并由挡块210止挡,使得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不被过度弯曲或上推。因此,有可能保持固定接头接触部分334与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321之间的接触力恒定,因此电信号可为均匀的。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下,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是可能的。

Claims (27)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
模具,所述模具具有针孔,外部接头通过所述针孔插入;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由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而控制电接触;和
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可移动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设置于所述模具中,并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发生接触而上/下弹性变形;
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在所述模具中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发生接触;和
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以将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2.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可移动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上/下移动的外部接头发生接触而上/下变形;和
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发生接触,
其中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发生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发生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夹物模制而形成,以将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保持于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塑性成型部分为凹槽,所述外部接头的至少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还包括:
模具,所述模具具有竖直针孔,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竖直针孔中;和
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模具上,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模具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中空形状,所述中空形状具有开口,且所述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可移动接头具有:
基底连接部分,所述基底连接部分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基底电连接;
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在所述壳体内部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向下倾斜;
外部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设置于所述针孔下方,并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接触;和
固定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设置于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的固定接头下方,并与所述固定接头的底部发生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而在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中形成塑性成型部分,所述塑性成型部分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并具有凹槽形状,所述外部接头的至少端部插入所述凹槽形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向上凸状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接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在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上延伸至一个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固定接头的第二端部向下凸状弯曲,并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固定接头接触部分发生表面接触或滑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模具包括:
顶部模具,所述顶部模具具有针孔,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针孔中;和
底部模具,所述底部模具设置于所述顶部模具下方,并在上部具有凹槽,所述开关单元在所述上部处接收,和
所述开关单元在所述顶部模具与所述底部模具之间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弹性部分下方,并支撑所述可移动接头的支撑台阶在所述底部模具上形成,且所述支撑台阶的至少顶部具有从外到内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支撑台阶的顶部具有从所述倾斜部分在所述底部模具内部延伸的弯曲部分,且所述弯曲部分的顶部从外到内向下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挡块在所述固定接头的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上在所述顶部模具的底部上形成,并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的顶部间隔开,且在所述挡块的底部与所述可移动接头接触部分之间限定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挡块的底部从外向内向上弯曲。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绝缘体。
18.一种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包括:
通过制备框架而制造开关单元的过程,所述框架具有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所述可移动接头取决于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与上/下移动的外部接头发生接触而上/下弹性变形;所述固定接头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相对设置,并取决于所述外部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是否彼此接触而与所述可移动接头发生接触;和
通过在所述框架上进行夹物模制以保持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从而制备壳体的过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还包括:
制备模具的过程,所述模具具有针孔,所述外部接头插入所述针孔中;
通过将所述开关单元插入所述模具中而将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模具组合在一起的过程;和
将外壳安装至所述模具的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开关单元的过程包括:
制备模具的过程;
将用于形成所述固定接头和所述可移动接头的板置入所述模具中,然后在所述板上进行塑性成型的过程;
获得框架的过程,所述框架具有可移动接头和固定接头构件,所述固定接头构件用于通过塑性成型所述板而形成所述固定接头;和
通过弯曲所述固定接头构件而形成所述固定接头的过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定接头构件包括:
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可移动接头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并在所述可移动接头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朝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延伸,并具有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和
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延伸至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并具有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超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通过弯曲固定接头构件而形成固定接头的过程包括:
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向上弯曲所述第二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部分的顶部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且另一部分朝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突出的过程;和
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向上弯曲所述第三延伸部,使得所述第三延伸部的一部分的顶部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且另一部分向设置所述可移动接头之处的侧面突出的过程;和
从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可移动接头突出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上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通过在所述框架上进行夹物模制以保持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外侧而制备壳体的过程中,所述壳体具有包括开口的中空形状,且所述可移动接头和所述固定接头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所述可移动接头形成为具有:基底连接部分,所述基底连接部分与基底电连接;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从所述基底连接部分延伸并向下弯曲;外部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并与通过所述针孔插入的外部接头接触;和固定接头接触部分,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从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延伸,并与所述固定接头接触,并且
所述可移动接头的至少所述弹性部分、所述外部接头接触部分和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暴露。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所述固定接头的第一端暴露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壳体的开口暴露,并设置于所述固定接头接触部分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制备开关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在与所述外部接头的端部接触的一部分上进行塑性成型,从而在所述可移动接头中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硬度的塑性成型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塑性成型部分为凹槽。
CN201410598996.0A 2013-10-31 2014-10-30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0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31482A KR101398049B1 (ko) 2013-10-31 2013-10-31 동축 커넥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13-0131482 201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0482A true CN104600482A (zh) 2015-05-06
CN104600482B CN104600482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89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89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0482B (zh) 2013-10-31 2014-10-30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98049B1 (zh)
CN (1) CN104600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52825B1 (ko) * 2015-03-18 2015-09-14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연성회로기판용 커넥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3304A (ko) * 2009-02-16 2010-08-25 케이. 에이. 이 (주) Rf 스위치를 구비한 동축커넥터
CN202308403U (zh) * 2011-09-30 2012-07-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2523860U (zh) * 2012-04-10 2012-11-07 隆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型同轴连接器
CN102780106A (zh) * 2011-05-11 2012-11-1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103138083A (zh) * 2013-03-21 2013-06-0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36340Y1 (ko) 2006-12-22 2007-08-02 주식회사 디지웨이브 휴대폰의 테스터 커넥터 소켓
JP5720408B2 (ja) * 2011-05-11 2015-05-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3304A (ko) * 2009-02-16 2010-08-25 케이. 에이. 이 (주) Rf 스위치를 구비한 동축커넥터
CN102780106A (zh) * 2011-05-11 2012-11-1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202308403U (zh) * 2011-09-30 2012-07-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2523860U (zh) * 2012-04-10 2012-11-07 隆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型同轴连接器
CN103138083A (zh) * 2013-03-21 2013-06-0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0482B (zh) 2017-03-08
KR101398049B1 (ko) 201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US978048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3196989A1 (en) Coaxi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US654052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5308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880389B1 (ko) 암단자 및 암단자의 제조 방법
JP5196648B2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CN104659569A (zh)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US8905782B2 (en) Bending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556571B1 (ko) 커넥터
US71120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3828140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
CN101969169A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102437448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EP0993080A2 (en) Switch-equipped coaxial connector
CN106025734B (zh) 同轴连接器
CN102474044A (zh) 连接器
US5340319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P2511985B1 (en)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xing member therefor
CN1250031C (zh) 同轴连接件和有该同轴连接件的通信装置
CN104600482A (zh)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4340B (zh) 同轴连接器
KR101307483B1 (ko) 커넥터
CN103840349A (zh) 带侦测功能的i/o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KR101651653B1 (ko) 와이어 투 와이어 커넥터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