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4887A -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94887A
CN104594887A CN201410718015.1A CN201410718015A CN104594887A CN 104594887 A CN104594887 A CN 104594887A CN 201410718015 A CN201410718015 A CN 201410718015A CN 104594887 A CN104594887 A CN 104594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ammonium perchlorate
temperature
oil
coiled tu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80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94887B (zh
Inventor
张洪君
张守军
彭松良
曲绍刚
于晓聪
阚长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180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94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9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9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94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检测油层温度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所述试剂包括N同位素标记的高氯酸铵,所述高氯酸铵为颗粒,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10μm,优选小于2.5μm且大于1μm;优选所述N同位素为15N。本发明工艺简单,判断是否处于高温氧化燃烧周期短,有利于现场分析,如果点火失败,可立即进行二次点火,以免时间太长,增大二次点火的难度,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检测油层温度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也是稠油热采转换开发方式的重要技术之一。火烧油层燃烧部分裂解的重质油分,采出轻质油分,而且采收率很高,可达80%以上。
火烧过程中有很多反应,包括热裂解、物理蒸馏等,但氧气参与的只有两个反应:①Oil+O2→CxHyOz→Coke(加氧反应,即低温氧化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原油会不断变稠,如果时间充足,就会在地下形成焦炭、沥青质。②Oil+O2→CO2+CO+H2O(裂解反应,即高温氧化反应),该反应主要为重质组分的地下原油与氧气反应,消耗重质组分,生成CO2、CO和H2O。在任何一个氧化作用中,这两种反应皆是同时存在的,对于火烧油层开发而言,我们希望进行的反应为后者,即高温燃烧的裂解反应。
对于稠油油藏,油层温度低于350℃时,反应速率较低,主要进行低温氧化反应;当温度超过350℃时,反应速率开始升高,裂解反应逐渐占主导地位,即高温氧化占主导地位。因此,稠油油藏火烧油层时需保证燃烧温度大于350℃。而要让裂解反应占主导地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成功点火,点火后油层燃烧温度超过350℃;二是保证充足的注气量,以保证原油持续燃烧。
稠油火烧油层的燃烧温度主要引起以下两个问题:
(1)对点火的影响。稠油自燃的温度在300℃左右,火烧油层在点火时,油层温度必须超过这个温度才能点燃油层,而且必须使油层持续燃烧,燃烧温度超过350℃,才能成功点火。而油层是否点燃并达到高温氧化燃烧无从判断,只能通过分析注入井井底的注气温度和临井的燃烧尾气组分来推断,因此,如果油井点火失败,必将导致二次点火,二次点火的难度增大,而且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对生产调控的影响。火烧过程中,因生产问题调整注气量,当注气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由于油层缺少燃烧所必须的氧气,导致燃烧状态进入低温氧化阶段甚至灭火,油层燃烧状态再从低温氧化进入高温氧化的调控难度很大,灭火后,二次点火的难度更大。
目前点火失败很难被施工人员发现,而且一直在注空气,等过几个月后才知道点火失败。此时,地层由于已注入大量空气,低温氧化,导致原油成焦。二次点火时,需要的温度更高,点火难度大大加大。而且长时间的空气注入也是一种浪费。
此外,现有技术的稠油油井管柱只有一根油管,如图4所示,用于注入空气,测温电缆捆绑在油管的外侧,无法起出,不可重复使用,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其次,电缆捆绑在油管外侧,电点火阶段,由于管柱受热有一定的伸长,电缆与油管的伸长量不同,容易把测温电缆拉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监测油层燃烧温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应用本发明所述试剂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应用本发明所述试剂的稠油双管路油井。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应用,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10μm。
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当将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粒径研磨至小于10μm时,高氯酸铵即可在400℃左右分解。分解产物为NO2,NO,N2O,O2,H2O和HCl,高氯酸铵中的氮元素都存在于气体中。当标记氮的同位素时,如果油层燃烧超过400℃,在排出尾气中就会检测到N的同位素,从而判断油层是否处于高温氧化阶段。即可以通过本发明的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来检测油层温度是否达到进入自燃阶段。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所述N同位素为15N。
本发明的N同位素标记的高氯酸铵可以购自市售产品;或者按照现有技术同位素标记方法对高氯酸铵进行标记,譬如用市售标记15N的氨气,产品型号NLM-107-1-BS,以HClO4为起始原料,经两步电解得到高纯度HClO4,然后再与高纯标记15N的氨反应,最后经离心分离和干燥获得高纯度标记的高氯酸铵。具体反应条件可参见现有技术高氯酸铵制备方法,譬如本发明优选采用的为:
市售15NH3·H2O,浓度25%-28%,市售HClO4,浓度70%-72%。
第一步:按照15NH3·H2O和HClO4摩尔浓度比(不含水)1:1,于容器中混合。
第二步:常压下蒸发皿蒸发水分,形成15NH4ClO4固体,得到的15NH4ClO4固体不需特殊处理即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粉碎。
第三步:采用气流粉碎机来制备超细高氯酸铵。
所述气流粉碎机为本领域常规设备,譬如可以是扁平式气流粉碎机,再譬如可以是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粉体中心研制的GQF-3型。
该机由进料口、主气入口、喷射环、上盖、下盖及出料口组成。出料口有上出料和下出料两种形式,喷射环(环形壁)上一般装配有6~24个气流入口。
气流入口与喷射环(环形壁)成一角度,使喷射气流所产生的旋转涡流既能使物料粒子与磨腔内壁产生较强的冲击、摩擦、剪切而被粉碎,又能在离心力作用下达到正确分级。
粉碎腔内部采用高耐磨材料经特殊的热处理加工,耐磨损、防污染。该设备特别适用于氧化剂等固体物料粉碎,产品粒度可达2μm。
该设备优点是产品粒度细,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生产过程连续,生产能力大,清理、维修容易,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安全可靠。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所述高温氧化阶段的温度为大于350℃。
本发明的所述的高温氧化阶段也就是油层的自燃温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所述试剂包括N同位素标记的高氯酸铵,所述高氯酸铵为颗粒,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1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试剂,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2.5μm且大于1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试剂,所述试剂还包括Gd2O3
其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所述Gd2O3用量为高氯酸铵总重量的3%~6%;其中更优选为5%。
其中所述Gd为稀土元素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试剂,所述N同位素为15N。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试剂,所述高氯酸铵颗粒外包覆硝化棉。
其中优选所述硝化棉质量占所述试剂总质量的0.3%-0.5%。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试剂,所述硝化棉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包覆在高氯酸铵颗粒外,所述方法包括:
(1)将硝化棉加入硅烷偶联剂中配制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然后加入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溶液,搅拌均匀,充分溶解后得到硝化棉溶液;
(2)将干燥过的高氯酸铵颗粒与步骤(1)配制的硝化棉溶液加入捏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然后用烘箱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硝化棉的高氯酸铵颗粒。
用硝化棉包覆高氯酸铵颗粒,可以通过气流粉碎制备超细高氯酸铵,其粒度可小于2.5μm。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本领域常规试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市售的硅烷偶联剂,譬如可以为KH-550。
其中优选所述乙醇和丙酮的的体积比为1:1;
其中进一步优选所述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体积与硝化棉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体积比为1:20-30。
其中,本发明优选包覆过程必须在常温(20℃)下进行,且干燥过程也需在低温(≤50℃)下完成,气流粉碎用压缩空气需要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使气流粉碎全过程在低温(10~20℃)下完成,这样才能确保粉碎过程的安全。
增加此项工艺后,可进一步降低高氯酸铵吸湿、聚团的影响。
其中本发明还优选所述干燥为30-40℃下干燥24-28h。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本发明任意一项所述试剂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油层点火后,继续注空气1-2天,然后利用载气把试剂通过连续油管注入到注气管柱喇叭口下方,通过油管注入的空气,把药剂吹入地层中,检测井中排出的尾气中15N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药剂用量为0.5~1kg。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药剂注入时间为1小时内。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药剂注入压力大于地层压力0.5~1MPa。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优选所述载气为空气、CO2、氮气或惰性气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优选当15N的浓度大于0.3%时,表明油层进入高温氧化阶段。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本发明所述试剂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所述油井设备包括在套管1内并列设置的连续油管2和油管4,连续油管2内设置可取出的测温电缆3,油管4内设置可取出的电点火器8;所述药剂通过连续油管2注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油管4底端设置喇叭口5。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测温电缆3的底端设置加重杆7。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所述加重杆7长度2-4m,直径20-50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所述测温电缆3直径25.4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套管1内径为160-220mm,油管4外径70-90mm,连续油管2外径35-50mm,内径28-40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油管4壁厚4-6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连续油管2壁厚3-5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油管、连续油管、套管三者中心于一条线,且套管直径-油管直径-连续油管直径>30mm。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中优选所述连续油管2比油管4长1-3m。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本发明的试剂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试剂可以监测油层是否点燃,且达到高温氧化燃烧;
(2)本发明工艺简单,判断是否处于高温氧化燃烧周期短,有利于现场分析,如果点火失败,可立即进行二次点火,以免时间太长,增大二次点火的难度,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15N标记高氯酸铵检测质谱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点火阶段的管柱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剂注入时的管柱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管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5N标记高氯酸铵的制备:
以HClO为起始原料,经两步电解得到高纯度HClO4,然后再与标记15N的高纯氨(市售,产品型号NLM-107-1-BS)反应最后经离心分离和干燥获得高纯度标记的高氯酸铵。具体为:
市售15NH3·H2O,浓度25%-28%,市售HClO4,浓度70%-72%。
第一步:按照15NH3·H2O和HClO4摩尔浓度比(不含水)1:1,于容器中混合。
第二步:常压下蒸发皿蒸发水分,形成15NH4ClO4固体,得到的15NH4ClO4固体不需特殊处理即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粉碎。所制备的15N标记高氯酸铵质谱图如图1所示。
第三步:采用气流粉碎机来制备超细高氯酸铵。制得的超细高氯酸铵颗粒粒径范围为1-10μm。
所述气流粉碎机为本领域常规设备,譬如可以是扁平式气流粉碎机,再譬如可以是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粉体中心研制的GQF-3型。
该机由进料口、主气入口、喷射环、上盖、下盖及出料口组成。出料口有上出料和下出料两种形式,喷射环(环形壁)上一般装配有6~24个气流入口。
气流入口与喷射环(环形壁)成一角度,使喷射气流所产生的旋转涡流既能使物料粒子与磨腔内壁产生较强的冲击、摩擦、剪切而被粉碎,又能在离心力作用下达到正确分级。
现场应用如下:
油层点火后,注空气1-2天后,利用氮气把药剂通过连续油管注入到注气管柱喇叭口下方,通过油管注入的空气,把高氯酸铵粉末吹入地层中;药剂用量:0.5~1kg;加入速度:1小时内投放完毕;注入压力:超过地层压力0.5~1MPa。在尾气排放的生产井中定时取样分析,当检测到尾气中15N含量达到0.3%时,说明燃烧状态进入了高温氧化阶段。
其中注气井完井方式为套管完井,射孔参数为高孔密、深穿透,注气井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30%,点火后,保证近井地带尽量不含水。
高氯酸铵经400℃高温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从排气井中外排,使用市售500mL气体取样袋(油田常用物品)连续收集排气井外排气体。
定性测定
实验室内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将气样不同组分分离,先后进入质谱仪,由于标记过的高氯酸铵生成的15NO分子量为31,NO分子量为30,质谱仪会将不同分子量的NO分离,实现15NO定性测定。
定量测定
配制不同浓度的NO和O2混合气体,确定NO保留时间,参见图1,根据质谱仪NO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气样中NO与15NO的峰面积比值,计算排气井气体中15NO的含量。
点火方式:电点火
点火前需两个作业:(1)清洗油管、连续油管,保证管柱无油污;(2)开启电加热,低功率加热,注气2-3天,吹扫近井地带水分及适量轻组分。
点火过程:下入测温电缆(与加药剂的为同一管柱),下入电点火器,开启电点火器,根据温度检测,调整加热功率,出口空气温度控制400℃左右,根据油层段及油层燃点温度,计算点火时间,现场一般在设计时间基础上增加1~2天,电点火器停止加热,不起出电点火器,但空气正常注入,待确定点火成功后方可起出电点火器。
其中本发明采用的稠油双管路油井如图2、图3所示为:包括在套管1内并列设置的连续油管2和空气注入管4,连续油管2内设置可取出的测温电缆3,油管4内设置可取出的电点火器8。空气注入管4底端设置喇叭口5。测温电缆3的底端设置加重杆7。加重杆7长度4m,直径25.4mm。测温电缆3直径25.4mm。套管1内径为178mm,油管4外径89mm,壁厚6.5mm,连续油管2外径48mm。所述连续油管2比油管4长3m,壁厚4mm。所述油管、连续油管、套管三者中心于一条线,且套管直径-油管直径-连续油管直径41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制备高氯酸铵颗粒,并加入Gd2O3,所述Gd2O3用量为高氯酸铵总重量的5%。其中的稀土金属为钆。
其制备为:在氯化钆溶液中以物质的量之比NH4HCO3:GdC13=2.8加入碳酸氢铵溶液沉淀,将所得碳酸钆悬浮液于50℃的水浴锅中热陈化4小时,使碳酸钆成为结晶型沉淀,在搅拌下继续补加碳酸氢铵溶液至钆沉淀完全,继续陈化30分种,过滤,洗涤,于800℃下锻烧1小时,得氧化钆。
按照Gd2O3用量为高氯酸铵总重量的5%,将Gd2O3与实施例1制备的高氯酸铵颗粒混合均匀既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制备高氯酸铵颗粒,并在颗粒外包覆硝化棉。其中所述硝化棉质量占所述试剂总质量的0.02%。
所述硝化棉按照如下方法包覆在高氯酸铵颗粒外:
(1)将硝化棉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中配制质量百分比为3%的溶液,然后加入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溶液,乙醇和丙酮的的体积比为1:1,搅拌均匀,充分溶解后得到硝化棉溶液,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体积与硝化棉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体积比为1:25;
(2)20℃下将干燥过的高氯酸铵颗粒与步骤(1)配制的硝化棉溶液加入捏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然后用烘箱在30-40℃下干燥24-28h,得到表面包覆有硝化棉的高氯酸铵颗粒。
用硝化棉包覆高氯酸铵颗粒,按照实施例1的气流粉碎(10~20℃)制备超细高氯酸铵。
对比例:
未使用本发明高氯酸铵:
注气A井,油藏埋深860m,油层厚度20m,采用移动式电点火方式点火,点火过程中注气速度6000~8000Nm3/d,点火过程中利用热电偶监测加热的空气温度,通过功率控制出口空气温度为400℃,同时监测距注气A井30m的生产井B(与A井连通状况良好)CO2浓度达到15%左右,O2浓度低于3%,且CO2浓度和O2浓度在此值范围波动不大的时间不小于2天,此时,停止电点火器加热,起出电点火器。2个月后,距注气井30m的生产B井发现产液粘度大幅上升,分析化验得知,原油胶质沥青质成分较点火前的40%增加到56%,这说明,虽然CO2浓度达到15%左右,但部分CO2可能来自邻井,原油点燃后油层并未进入高温氧化燃烧就停止注入热空气,油层一直处于低温氧化燃烧,所以原油粘度增大,胶质沥青质增多。
使用本发明高氯酸铵:
(1)点火之后,在注入高氯酸铵之前,测定距注气A井30m的生产井B井的套管气中15N含量(因为空气及地层中含有少量的15N,测定此值是作为背景浓度),测定3次,取平均值。
(2)注气A井电点火。注气A井,油藏埋深860m,油层厚度20m,采用移动式电点火方式点火,点火过程中注气速度6000~8000Nm3/d,点火过程中利用热电偶监测加热的空气温度,通过功率控制出口空气温度为400℃(记录400℃时加热功率),同时监测距注气A井30m的生产井B(与A井连通状况良好)CO2浓度达到15%左右,O2浓度低于3%,且CO2浓度和O2浓度在此值范围波动不大的时间不小于2天,此时,停止电点火器加热,起出温度监测系统,注入本发明高氯酸铵0.8Kg,5-7天后,监测到生产B井中含有15N,且比背景浓度提高,此时起出电点火器,2个月后,距注气井30m的生产B发现产液粘度小幅度下降,分析化验得知,原油胶质沥青质成分较点火火烧前的40%降低到36%,这说明,原油点燃后进入高温氧化燃烧,胶质沥青质经高温氧化后裂解,产生轻质组分,与前面的原油混合,所以采出液粘度降低。
(3)电点火器停止加热后,如果监测到生产B井中15N与背景浓度相差不大(小于0.3%),则继续开启电加热器,功率逐步调至步骤(2)中记录值,继续注入热空气3~5天,停止电点火器加热,再次注入本发明高氯酸铵0.8Kg,然后监测生产B井中15N含量,确保点火成功,且达到高温氧化燃烧,方可取出电点火器。

Claims (10)

1.N同位素标记高氯酸铵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1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同位素为15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层高温氧化阶段的温度为大于350℃。
4.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括N同位素标记的高氯酸铵,所述高氯酸铵为颗粒,所述高氯酸铵粒度小于10μm,优选小于2.5μm且大于1μm;优选所述N同位素为15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还包括Gd2O3;优选所述Gd2O3用量为高氯酸铵总重量的3%~6%,其中更优选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氯酸铵颗粒外包覆硝化棉;其中优选所述硝化棉质量占所述试剂总质量的0.3%-0.5%。
7.应用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试剂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油层点火后,继续注空气1-2天,然后利用载气把试剂通过连续油管注入到注气管柱喇叭口下方,通过油管注入的空气,把药剂吹入地层中,检测井中排出的尾气中15N的浓度;优选所述载气为空气、CO2、氮气或惰性气体;还优选当15N的浓度大于0.3%时,表明油层进入高温氧化阶段;其中优选药剂用量为0.5~1k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药剂注入时间为1小时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药剂注入压力大于地层压力0.5~1MPa。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试剂的稠油双管路油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设备包括在套管(1)内并列设置的连续油管(2)和油管(4),连续油管(2)内设置可取出的测温电缆(3),油管(4)内设置可取出的电点火器(8);所述药剂通过连续油管(2)注入;
其中优选套管(1)内径为160-220mm,油管(4)外径70-90mm,连续油管(2)外径30-50mm;
还优选所述油管、连续油管、套管三者中心于一条线,且套管直径-油管直径-连续油管直径>30mm;
还优选所述连续油管(2)比油管(4)长1-3m。
CN201410718015.1A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Active CN104594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8015.1A CN104594887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8015.1A CN104594887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4887A true CN104594887A (zh) 2015-05-06
CN104594887B CN104594887B (zh) 2017-10-17

Family

ID=5312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8015.1A Active CN104594887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948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2745A (zh) * 2020-10-29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
CN114458265A (zh) * 2020-11-03 2022-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火烧油层燃烧状态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59A (zh) * 1990-08-24 1992-05-27 切夫里昂研究和技术公司 利用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注蒸汽剖面的方法
WO2007002037A2 (en) * 2005-06-20 2007-01-04 L-3 Communications Cyterra Corporation Trace sampling
CN102322254A (zh) * 2011-06-01 2012-01-18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吸汽剖面监测方法
CN202273667U (zh) * 2011-09-12 2012-06-13 联合石油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火驱无缆式电点火管柱
CN103147733A (zh) * 2013-03-12 2013-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
CN103321636A (zh) * 2013-07-11 2013-09-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脉冲中子技术的非放射性示踪流量测井方法及流程
CN103343684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高温高矿化度区块井间监测用络合物示踪剂及其应用
CN103670356A (zh) * 2013-11-26 2014-03-26 里群 用于火烧油层的变温示踪剂组合物,以及火烧油层温度场分布图、其制备方法和开发火烧油层的方法
CN103775056A (zh) * 2013-12-06 2014-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驱井间气体示踪检测方法
WO201418592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eismic pulses to map subterranean fractur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59A (zh) * 1990-08-24 1992-05-27 切夫里昂研究和技术公司 利用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注蒸汽剖面的方法
WO2007002037A2 (en) * 2005-06-20 2007-01-04 L-3 Communications Cyterra Corporation Trace sampling
CN102322254A (zh) * 2011-06-01 2012-01-18 陕西华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吸汽剖面监测方法
CN202273667U (zh) * 2011-09-12 2012-06-13 联合石油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火驱无缆式电点火管柱
CN103147733A (zh) * 2013-03-12 2013-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
WO201418592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eismic pulses to map subterranean fractures
CN103343684A (zh) * 2013-06-18 2013-1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高温高矿化度区块井间监测用络合物示踪剂及其应用
CN103321636A (zh) * 2013-07-11 2013-09-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脉冲中子技术的非放射性示踪流量测井方法及流程
CN103670356A (zh) * 2013-11-26 2014-03-26 里群 用于火烧油层的变温示踪剂组合物,以及火烧油层温度场分布图、其制备方法和开发火烧油层的方法
CN103775056A (zh) * 2013-12-06 2014-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驱井间气体示踪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贤达: "《氯的含氧化合物生产与应用》", 29 February 2004 *
王史文等: "草南95-2 井组火烧油层矿场试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邓国栋等: "超细高氯酸铵的防聚结技术", 《火炸药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2745A (zh) * 2020-10-29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
CN112282745B (zh) * 2020-10-29 2023-10-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
CN114458265A (zh) * 2020-11-03 2022-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火烧油层燃烧状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4887B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u concentrations in coal, fly ash and sedimentary rocks using a cation exchange resi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WO2021128933A1 (zh) 一种高瓦斯煤层原位热解瓦斯流态化开采方法
Qi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esidual coal in goaf
CN102071918A (zh) 稠油油藏火驱采油助燃点火方法
CN104563992B (zh) 煤炭地下气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640006B (zh) 一种注空气及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方法
CN103277082A (zh) 一种注气点后退式煤炭地下气化系统及工艺
CN104594887A (zh) 一种检测油层是否进入高温氧化阶段的试剂和应用及设备
CN102080524A (zh) 火驱采油多层注气分层电点火方法
CN104895545B (zh) 一种地下燃料气化方法
CN114278270A (zh) 甲烷原位控制燃爆压裂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56066A (zh) 一种火烧油层开采过程中的熟石灰封堵方法
Neupane et al. Results of multiple tracer injections into fractures in the EGS Collab Testbed-1
CN104612666B (zh) 一种监测火线前缘温度的方法
CN103775056B (zh) 一种火驱井间气体示踪检测方法
Gui et al.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under Y-type ventilation mode
CN104533366B (zh) 一种石油开采中的调剖封窜方法及装置
CN102585787B (zh) 一种高效脲醛树脂堵水剂及其应用
CN204371283U (zh) 一种稠油双管路油井
CN112012713B (zh) 一种爆燃压裂酸化选层作业方法
CN109339755B (zh) 一种提高致密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996284A (zh) 一种利用油酸混合物稠油改质结合混相热流体驱采油方法
CN116559251A (zh) 一种基于电化学指纹图谱鉴定不同品种中药材的方法
CN104130818A (zh) 油页岩半焦活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10244A (zh) 稠油油藏火驱井井下化学放热点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