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4538A -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用于传输管理系统的程序 - Google Patents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用于传输管理系统的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4538A
CN104584538A CN201380032993.4A CN201380032993A CN104584538A CN 104584538 A CN104584538 A CN 104584538A CN 201380032993 A CN201380032993 A CN 201380032993A CN 104584538 A CN104584538 A CN 104584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relay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29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4538B (zh
Inventor
梅原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4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4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45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5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video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选择装置(80)发送的中继装置ID。而且,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中继装置ID向另一个管理系统(50)发送通信控制请求信息。因此,用于中继在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可以从另一个管理系统(50)可以控制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

Description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用于传输管理系统的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管理系统,其接收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开始的请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响应于减少商务旅行的费用和时间的需求,电视会议系统已作为一例经由通信网络(诸如互联网)进行电视会议的传输系统而得到普及。在这种电视会议系统中,作为一例实现电视会议的传输终端,在电视会议终端之间发送/接收各种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等数据。
此外,在传统的电视会议系统中,中继装置用于中继要在/电视会议终端之间发送/接收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开始通信的请求后,管理电视会议终端的传输管理系统从可以由传输管理系统自身控制的中继装置中为每个电视会议选择一个中继装置(参见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2-50063,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在完成选择中继装置后,传输管理系统控制使用所选择的中继装置来连接该选择的中继装置和电视会议终端之间的连接,从而电视会议可以在电视会议终端之间开始。
然而,传统的相关的传输系统执行在一个传输管理系统的通信的开始相关的控制。因此,如果很多通信在相同的时间开始,单个传输管理系统应该控制在传输终端和中继装置之间的多个连接。其结果是,这导致了施加到该一个传输管理系统的负载显著增加。在提供多个传输管理系统以分散负载的情况下,传输管理系统只可以从由传输管理系统自身控制的中继装置中选择中继装置,并且因此,限制了中继装置选择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了发送/接收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透视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终端、装置和系统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7是图示了目的地列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8是图示了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了终端认证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了终端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了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了会话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了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4是图示了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15是图示了终端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前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16是图示了通知终端的状态改变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17是图示了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18是图示了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了请求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开始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0是图示了终端的状态改变的示意图;
图21是图示了改变终端的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图示了开始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3是图示了开始在三个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处理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4是图示了终止通信的处理的时序的时序示意图;
图2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总体配置》
将参照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联的附图,使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来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整体配置。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系统。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各种管理信息通过传输系统发送和/或接收的状态的概念。
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可以包括数据提供系统或者通信系统,在所述数据提供系统中,内容数据以单向的方式从一个传输终端被发送到另一个传输终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信息等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被发送或者接收。这个通信系统是经由通信管理系统(相应于“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通信终端(相应于“传输终端”)之间相互发送信息的系统,并且系统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电视会议系统、可视电话系统、音频电话会议、语音电话系统以及个人计算机(PC)屏幕共享系统等。
在该实施例中,将基于电视会议系统作为通信系统的示例、电视会议管理系统作为通信管理系统的示例以及电视会议终端作为通信终端的示例来描述传输系统、传输管理系统以及传输终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不仅适用于电视会议系统,而且还适用于通信系统和传输系统。
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1包括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各个传输终端(10aa、10ab、…)的显示器(120aa、120ab、…)、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和30d)、多个传输管理系统(50ab、50cd)、中继装置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多个传输终端10执行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注意,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是视频图像或静止图像,也可以是视频图像和静止图像两者。在本实施例中,视频图像将作为图像数据的示例进行说明。
要注意的是,下文中,“传输终端”被简单地称为“终端”,“传输管理系统”被简单地称为“管理系统”,并且“中继装置选择装置””被简单地称为“选择装置”。另外,多个管理系统(50ab以及50cd)中的任何管理系统被称为“管理系统50”,多个终端(10aa、10ab、...)中的任何终端被称为“终端10”,多个显示器(120aa、120ab、...)中的任何显示器可以被称为“显示器120”,并且多个中继装置(30a、30b、30c和30d)中的任何中继装置被称为“中继装置30”。
如图2所示,在传输系统1中,在传输终端10之间,建立通过传输管理系统50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会话“sei”。而且,在终端10之间,建立通过中继装置30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会话。这里,用于执行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会话以全面的方式被图示为内容数据会话“sed”。
图1中图示的终端10执行内容数据(例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以与其它终端10通信。即,在本实施例中的通信包括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以及音频数据的发送/接收。可选择地,终端10可以仅执行音频数据而非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由选择装置80从多个中继装置30选择的中继装置30向终端10中继内容数据。
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为内容数据选择最佳路径。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多个路由器(70a、70b、70c、70d、70ab和70cd)中的任何一个被称为“路由器70”。
程序提供系统90包括下文将描述的硬盘(HD)204,其中存储使得终端10实现各种功能(或者使得终端10作为各种装置来起作用)的终端程序,并且能够发送终端程序到终端10。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 204中存储使得每个中继装置30实现各种功能(或使得中继装置30作为各种装置来起作用)的中继装置程序,并且程序提供系统90能够发送中继装置程序到中继装置30。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 204存储使得选择装置80实现各种功能(或使得选择装置80作为各种装置来起作用)的选择装置程序,并且程序提供系统90能够发送选择装置程序到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的HD 204存储使得维护系统100实现各种功能(或使得维护系统100实作为各种装置来起作用)的维护系统程序,并且能够发送维护系统程序到维护系统100。
维护系统100是执行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护、管理和修复的计算机。例如,在维护系统100被部署在本国,并且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被部署在国外的情况下,维护系统100经由通信网络2远程地执行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护、管理和修复等。维护系统100可以不经由通信网络2来执行终端10、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型号、序列号、客户、检查以及故障历史的维护或者管理。
顺便地,终端(10aa、10ab、…)、中继装置30a和路由器70a由LAN 2a连接以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终端(10ba、10bb、…)、中继装置30b和路由器70b由LAN 2b连接以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管理系统50ab、LAN 2a以及LAN 2b由包括路由器70ab的专用线路2ab连接,从而它们可以互相通信并且建立在预定区域A。例如,区域A可以在日本,LAN 2a建立在东京办公室,并且LAN 2b建立在大阪办公室。管理系统50ab管理连接到LAN2a或LAN2b的终端(10aa、10ab、…、10ba、10bb、…)的状态,并且通过使用中继装置(30a和30b)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同时,终端(10ca、10cb、…)、中继装置30c和路由器70c由LAN 2c连接以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终端(10da、10db、…)、中继装置30d和路由器70d由LAN 2d连接以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管理系统50cd、LAN 2c以及LAN 2d由包括路由器70cd的专用线路2cd连接,从而它们可以互相通信并且建立在预定区域B。例如,区域B可以在美国,LAN 2c建立在纽约办公室,并且LAN 2b建立在华盛顿特区办公室。区域A通过路由器70ab连接到互联网2i并且区域B也通过路由器70cd连接到互联网2i,从而区域A和区域B可以互相通信。管理系统50cd管理连接到LAN 2c或LAN 2d的终端(10ca、10cb、…、10da、10db、…)的状态,并且通过使用中继装置(30c和30d)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此外,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经由互联网2i连接到终端10、中继装置30和管理系统50,从而它们可以互相通信。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可以被部署在区域A或者区域B或者任何其它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通信网络2由LAN 2a、LAN 2b、专用线路2ab、互联网2i、专用线路2cd、LAN 2c和LAN 2d建立。通信网络2包括通信部分,所述通信部分中,不仅可以进行有线通信而且可以进行无线保真(WiFi)或者蓝牙(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终端10不仅可以用于多个办公室之间的通信,而且可以用于相同办公室的不同房间之间的通信,以及室内和室外的之间的或者室外和室外之间的通信。在每个终端10用于室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用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等的无线通信。
《实施例的硬件配置》
接着,将描述实施例的硬件配置。首先,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终端10的硬件配置。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外观。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硬件配置。注意,在下文中,假定终端10的长度方向称为X轴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方向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并且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称为Z轴方向。
如图3所示,终端10包括壳体1100、臂1200和摄像头壳体1300。在壳体1100的前壁1110上,提供包括多个进气孔的进气表面(未示出)。在壳体1100的后壁1120上,提供形成多个排气孔的排气表面1121。以此结构,通过驱动建立在壳体1100内的冷却风扇,周围的空气可以经由进气表面(未示出)被引入终端10,并且经由排气表面1121被排出到终端的后侧。在壳体1100的右侧壁1130上,形成有声音采集孔1131,并且诸如语音、声音、噪音的声音通过在稍后描述的内置麦克风114采集。
在右侧壁表面1130侧的壳体1100的表面上形成有操作面板1150。操作面板1150上提供有多个操作按钮(108a到108e),电源开关109和下文描述的警报灯119以及形成有使得从内置扬声器115输出的音频通过的多个音频输出孔的声音输出1151。而且,在左侧壁表面1140侧的壳体1140的表面上,形成具有用于设置臂1200和摄像头壳体1300的凹陷的壳体单元1160。用于将线缆电气连接到下文描述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的多个连接端口(1132a到1132c)被提供在壳体1100的右侧壁表面1130上。另一方面,在壳体1100的左侧壁表面1140上,提供用于将显示器120的线缆120c电气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I/F 118的连接端口(未示出)。
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将操作按钮(108a至108e)操作按钮(108a至108e)中的任何操作按钮称为“操作按钮108”,并且,将连接端口(1132a至1132e)中的任何连接端口称为“连接端口1132”。
接下来,臂1200通过扭矩铰链1210附接在壳体1100上,从而臂1200可以相对于壳体1100在135°的θ1倾角的范围内上下旋转。图3图示出了倾角θ1为90°的状态。
下文描述的内置摄像头121被提供在摄像头壳体1300内,并且可以拍摄用户、文档、房间等的图像。并且,扭矩铰链1310形成在摄像头壳体1300内侧。摄像头壳体1300通过扭矩铰链1310被附接在臂1200上,从而,如果图3中图示的臂的角度被定义为0度,则摄像头壳体1300可以相对于臂1200在±180°的平角θ2以及在±45°的倾角θ3的范围内上下左右地旋转。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10包括控制终端10的整体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1、存储终端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102、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存储各种数据(例如图像数据和/或音频数据)的闪速存储器104、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控制对闪速存储器104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写入的固态驱动器(SSD)105、控制对于例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106的数据的读取/写入的介质驱动器107、用于当终端10的目的地被选择时所操作的操作按钮108、用于切换终端10中的电源的开/关的电源开关109以及用于经由下文描述的通信网络2传输数据的网络I/F(接口)111。
如图4所示,终端10包括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通过拍摄对象的图像来获取图像数据的内置摄像头121、控制摄像头112的驱动的图像传感器I/F 113、接收语音和音频的内置麦克风114、输出语音和音频的内置扬声器115、用于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处理麦克风114和扬声器115之间的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发送图像数据到外部显示器120的显示器I/F 117、将终端10与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的连接的外部设备连接I/F 118、警示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异常的报警灯119以及将上述元件相互电气连接的总线110(例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显示器120是由液晶或有机EL材料等制成的显示对象的图像或操作图标等的显示单元。而且,显示器120经由线缆120c连接到显示器I/F 117。线缆120c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线缆、分量视频线缆、以及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或数字视频交互(DVI)信号的线缆等。
摄像头112包括镜头和用于将光转换成电荷以电性处理对象的图像(视频)的固态图像传感器。作为固态图像传感器,可以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每个外部设备(例如外部摄像头、外部麦克风和外部扬声器)能够通过插入到图3所示的壳体1100的连接端口1132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线缆电气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I/F 118。在连接了外部摄像头的情况下,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外部摄像头比内置摄像头112以更高优先级被驱动。类似地,在连接了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的情况下,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比内置麦克风114或内置扬声器115以更高的优先级被驱动。
要注意的是,记录介质106被配置为从终端10可拆卸的。不限于闪速存储器104,只要是根据CPU 101的指令执行读取/写入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使用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等。
可以分布在其上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格式记录有终端程序文件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记录介质106等)。而且,终端程序可以被存储在ROM 102上而不是快闪存储器104。注意,已经参照图3和图4描述了本发明的终端10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终端不限于所述实施例。例如,外观及硬件可以是典型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不必建立在终端中,并且可以配备在终端外部。
接着,将参照图5描述管理系统50、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的硬件配置。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图。注意,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分别具有与典型的服务器/计算机相同的外观。因此,省略了对其外观的描述。
如图5所示,管理系统50包括控制管理系统50的整体操作的CPU 201;存储用于驱动CPU 201的程序(例如,初始程序加载器(IPL))的ROM 202;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的RAM 203;用于存储各种数据(例如,程序管理程序)的HD 204;用于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来控制对于HD 204的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硬盘驱动器(HDD)205;对例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206的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存储)进行控制的介质驱动207;显示例如光标、菜单、窗口、字符以及图像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器208、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数据的网络I/F 209;包括输入字符、数值、各种指令等的多个键的键盘211、用于选择/执行各种指令、选择处理目标、移动光标等的鼠标212;控制从可拆卸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213读取或向可拆卸记录介质213写入各种数据的CD-ROM驱动214;作为管理系统50的内置时钟的时钟215,以及用于相互电气连接的元件的总线210(例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要注意的是,可以分布在其上以以可安装或者可执行的格式记录有传输管理程序文件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可替换地,上述传输管理程序可以被存储在ROM 202而非HD 204。
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包括与上述管理系统50相类似的硬件配置,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其描述。然而用于控制中继装置30、选择装置8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的中继装置程序、选择装置程序、程序提供程序以及维护程序被存储在HD 204。即使在该情况下,可以分布其上以可安装或者可执行的格式记录有程序文件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可替换地,上述程序可以被存储在ROM 202而非HD 204。要注意的是,作为上述可拆卸记录介质的示例,可以分布其上记录有程序文件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可记录光盘(CD-R)、数字多功能盘(DVD)以及蓝光盘)。
《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接着,将参照图6描述实施例的功能配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6中,终端10、中继装置30和管理系统50经由通信网络2连接从而它们可以互相通信。这里,图1中示出的程序提供系统90和维护系统100从图6中被省略,因为它们不直接与电视会议通信相关联。
<终端的功能配置>
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11、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登录请求单元13、图像拍摄单元14、音频输入单元15a、音频输出单元15b、显示管理单元16、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以及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这些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从闪速存储器104读取的并在RAM 103上开发的终端程序根据来自CPU101的指令通过图4示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何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功能或者运行该功能的部件。此外,终端10包括由图4中图示的RAM 103以及闪速存储器104建立的存储单元1000。存储单元1000存储图7中示出的目的地列表框1100-1。注意,图7示出了目的地列表的概念。
(终端的功能单元)
接着,将参照图4和图6描述终端10的功能配置。注意,下文中,在描述终端10的每个元件的功能时,也将会描述用于实现图4中示出的终端10的每个元件的功能的主要元件和每个元件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11由来自如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和图4示出网络I/F 111实现,并且经由通信网络2执行与另一个终端、装置或者系统的各种数据(或者信息)的发送/接收。发送/接收单元11在开始与其它终端10的通信之前,开始从管理系统50接收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指示作为目的地终端候选的终端10的状态。注意,该状态信息指示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在线或者离线、(即使在线的)在会议中等)。而且,该状态信息不仅指示每个终端10的操作状态,而且指示在终端10中的各种状态,例如,缆线120c被移除,只输出音频而不输出图像,音频输出被停止(静音)等。在下文中,将描述状态信息指示操作状态的示例。
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根据来自如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操作按钮108和电源开关109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输入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开启图4所示的电源开关109,图6中所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响应于电源的开启而开启电源。
登录请求单元13根据来自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来实现。登录请求单元13在接收上述的电源开启时经由通信网络2从发送/接收单元11向管理系统50自动发送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当用户关闭电源开关109,发送/接收单元11向传输管理系统50发送指示电源关闭的状态信息,之后,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完全关闭电源。因此,管理系统50可以识别终端10已经从电源开启改变到电源关闭。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LAN(2a和2b)的终端(10aa、10ab、…、10ba、10bb、…)与管理系统50ab连接,并且在LAN(2c和2d)的终端(10ca、10cb、…、10da、10db、…)与管理系统50cd连接。
图像拍摄单元14根据来自于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图4所示的摄像头121和图像传感器I/F 113来实现。图像拍摄单元14拍摄对象的图像并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
音频输入单元15a根据来自于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以及如图4中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来实现。当用户的语音被麦克风114转换为音频信号后,音频输入单元15a输入与音频信号相关联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单元15b根据来自于图4所示的CPU 101的指令以及如图4中所示的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实现。音频输出单元15b向扬声器115输出与音频数据相关联的音频信号,并且从扬声器115输出音频。
显示管理单元16根据来自于CPU 101的指令和如图4中所示的显示器I/F 117实现。显示管理单元16控制向外部显示器120传输接收的图像数据。
显示管理单元16还基于从管理系统50接收的信息,在显示器120上显示包括目的地名称的目的地列表。例如,图7中图示的目的地列表框1100-1由显示控制单元16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在目的地列表框1100-1,目的地名称1100-2(例如,“东京办公室,AB终端”)、指示相应的目的地名称的终端10的状态的图标(1100-3a,1100-3b,1100-3c,1100-3d)和指示区域的图标1100-4被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在其中,因为作为目的地候选之一的终端离线(在下文中,该状态被称为“离线”)并且不能与该终端之间通信,因此图标1100-3a指示与该终端的通信不可能。图标1100-3b指示作为目的地候选之一的终端10在开始通信之前已准备好(在下文中,该状态被称为“无”)。图标1100-3c指示作为目的地候选之一的终端10正在请求与其它终端通信(在下文中,该状态被称为“呼叫”),或者从其它终端10被请求通信(在下文中,该状态被称为“振铃”)。图标1100-3d指示终端已接受该请求(在下文中,终端10的该状态被称为“接受”)或者作为目的地候选之一的终端10正与其它终端10通信(在下文中,该状态被称为“忙碌”)。并且,滚动条1100-5被显示在目的地列表框1100-1的右侧。一个向上的三角形图标和一个向下的三角形的图标被显示在滚动条上,通过选择任一图标,显示尚未显示的目的地候选的目的地名称和指示其显示状态的图标。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以及如图4所示的SSD105实现,或者根据来自CPU 101的指令实现。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在存储单元1000中存储各种数据,并且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1000中的各种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识别终端10的终端识别符(ID)、密码等。而且,每次接收到数据时,以与目的地终端通信而接收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来覆写存储单元1000。在数据中,被覆写之前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20上,在被覆写之前的音频数据的音频从扬声器115输出。注意,每个ID(例如实施例中的终端ID)指示了包括语言,字符,符号和各种象征的用于唯一地识别终端10等的识别信息。此外,该ID可以是包括上述语言,字符,符号和各种象征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成的识别信息。
目的地列表创建单元20创建和更新目的地列表,所述目的地列表中,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的状态基于从管理系统50接收到的信息由图7中图示的图标示出。
<中继装置的功能配置>
中继装置3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31、中继装置32以及存储/读取处理单元3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从HD204读取的并在RAM 303上开发的中继装置程序根据来自CPU201的指令通过图5示出的配置元件中的任何一个的操作来实现的功能或者运行该功能的部件。该中继装置包括由图5中图示的RAM 203或者由图5中图示的HD104等建立的存储单元3000。
(中继装置的功能单元)
接着,将描述中继装置30的功能配置。要注意的是,下文中,与中继装置30的功能一起,还将描述如图5所示的配置元件中用于实现中继装置30的功能的主要元件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图6中示出的中继装置30的发送/接收单元31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中示出的网络I/F 209实现。发送/接收单元31经由通信网络2执行与其它终端、装置或系统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继装置32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中继装置32中继经由发送/接收单元31在内容数据会话sed中的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存储/读取处理单元39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中示出的HDD 205实现。存储/读取处理单元39在存储单元3000中存储各种数据并且读取在存储单元3000中存储的各种数据。
<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传输管理系统5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51、终端认证单元52、状态管理单元53、终端提取单元54、状态提取单元55、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会话管理单元57和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从HD 204读取的并且在RAM 203上开发的管理系统程序,根据来自CPU 201的指令,通过图5中图示的配置元件的任何一个的操作而实现的功能或者运行该功能的部件。此外,管理系统50还包括如图5所图示的HD 204所建立的存储单元5000。
(中继装置管理表)
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8图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所配置的中继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注意,图8(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图8(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中继装置管理表的概念。管理系统50自身可以控制每个中继装置30的连接。在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管理各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以及与每个中继装置ID相关联的密码。例如,在图8(a)所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用于连接到中继装置ID“111ajp.oo.com”识别的中继装置30a的密码是“xxxx”。在本实施例中,中继装置ID包括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例如“jp.oo.com”,其指示管理系统50可以使用中继装置ID所识别的中继装置30控制通信的开始或终止。需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中继装置ID被简称为“111a”。
(终端认证管理表)
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9图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所配置的终端认证管理数据库5002。注意,图9(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终端认证管理表的概念,图9(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终端认证管理表的概念。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管理连接到自身管理系统50的所有终端10中,分配给所有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每个终端ID相关联的密码。例如,在图中9(a)所图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终端10aa的终端ID为“01aajp.oo.com”,其密码是“aaaa”。在本实施例中,终端ID包括域信息(终端连接的信息),例如“jp.oo.com”,其指示终端ID所识别的终端10与管理系统50相连接。注意,在下文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终端ID被简称为“01aa”。
(终端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10图示的作为状态管理单元的示例的终端管理表所配置的终端管理数据库5003。注意,图10(a)是图示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图10(b)是图示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终端管理表的概念图。在终端管理表中,对于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彼此关联当终端10是目的地终端时的目的地名称以及终端10的状态并且管理该信息。例如,在图10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具有终端ID“01aa”的终端10aa具有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以及操作状态“无”。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11图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所配置的目的地列表管理数据库5004。注意,图11(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图11(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概念。在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为提交通信开始的请求的终端10的终端ID,登记为目的地候选的能够通信的终端10的所有终端ID与连接到自身的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的终端ID相关联。例如,在图11(a)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由具有“01aa”的终端ID的请求端的终端10aa请求在电视会议中开始通信的目的地候选是具有终端ID“01ab”的终端10ab。注意,目的地列表管理表控制连接到其他管理系统50的终端10的终端ID作为目的地候选的终端10的终端ID。因此,例如,连接到管理系统50ab的终端10aa可以选择连接到其它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db作为目的地。该目的地候选由来自任意终端10的添加或者删除请求被添加或者删除来被更新。
(会话管理表)
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12图示的会话管理表所配置的会话管理数据库5005。注意,图12(a)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ab中管理的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图12(b)示出了在管理系统50cd中管理的会话管理表的概念。在会话管理表中,对于识别该终端10之间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每个会话ID,彼此关联用于识别在内容数据会话sed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以及用于识别在内容数据会话sed中进行通信的终端10的终端ID彼此相关联并管理该信息。注意,相应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可以是识别信息,例如,识别会议、通信和电话呼叫等事件的会议ID、通信ID和电话呼叫ID。例如,在图12(a)所图示的会话管理表中,在被会话ID“se01jp.oo.com”所识别的内容数据会话sed中具有中继装置ID“111a”的中继装置30在终端10ab和终端10db之间中继内容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会话ID包括诸如“jp.oo.com”的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其指示了控制会话ID所识别的内容数据会话sed中的通信的开始或结束的管理系统50。注意,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当在下文中描述会话ID时,通过省略域信息“jp.oo.com”,它被简称为“se01”。
(状态改变管理表)
在存储单元5000中建立如图13图示的状态改变管理表所配置的状态改变管理数据库5009。注意,图13示出了状态改变管理表的概念。在图13(a)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彼此关联从终端10发送的管理信息、指示终端10改变之前的状态的改变前状态信息以及指示终端10在改变之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状态信息,并且管理该信息。注意,在图13(a)的状态改变管理表中,管理信息“呼叫”指示了当内容数据会话sed在终端10之间建立时,其他终端10请求参与到会话中。而且,管理信息“加入”指示了终端10请求开始中继内容数据。管理信息“离开”指示了终端10请求结束通信。
如果不仅管理信息的源终端10的状态改变,而且目的地终端10的状态也改变,通过使用图13(b)的状态改变管理表进行基于管理信息的控制。图13(b)的状态改变管理表管理通过与在图13(a)的状态变化的管理表中列出的信息相关联来指示管理信息的源或目的地的终端信息。例如,当管理系统50接收到“邀请”的管理信息时,作为管理信息的源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从“无”变更为“发出邀请”,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从“无”变更为“被邀请”,注意,“邀请”的管理信息指示终端10请求通信的开始。“振铃”的管理信息指示终端10响应于通信开始请求而振铃拨号。“接受”的管理信息指示终端10接受通信的开始。“发出邀请”的状态信息指示终端请求通信的开始,而“被邀请”的状态信息指示终端被请求通信的开始。
(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接着,将描述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注意,下文中,在描述管理系统50的功能配置时,将还描述如图5所示的配置元件中与用于实现管理系统50的功能的主要元件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51可以是接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控制请求信息发送单元、开始信息发送单元、改变前状态信息接收单元和/或改变后状态信息发送单元。发送/接收单元51根据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示出的网络I/F 209实现,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通信网络2执行与其它终端、装置或者系统的各种数据(或者信息)的发送/接收。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从终端10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来接收通信的开始的请求。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通过向终端10发送连接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来执行。而且,发送/接收单元51向其它管理系统50cd发送请求与终端10之间的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的控制请求信息。而且,发送/接收单元51向会话中操作通信的终端10发送参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包括会话ID的参与通知(开始信息)。而且,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或者发送指示终端10改变后的状态的改变后状态信息。
终端认证单元52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终端认证单元52使用经由搜索关键字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包含的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存储单元5000中的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见图9),并且通过确认是否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管理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来执行终端认证。
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状态管理单元53相关联地存储和管理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指示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0)中的请求源终端的IP地址,以控制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当终端10的操作状态基于自身管理系统50的控制而被改变时,状态管理单元53作为第一改变处理单元的示例改变终端管理表管理的状态信息。当终端10的操作状态基于另一个管理系统50的控制而被改变后,状态管理单元53作为第二改变处理单元的示例基于从另一个管理系统50发送的改变后状态信息,改变终端管理表管理的状态信息。
终端提取单元54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使用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见图11),并且提取并读取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10的终端ID。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使用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作为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管理表,并提取已将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注册为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另一个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
状态提取单元55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状态提取单元55通过使用由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0),并且读取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每个终端ID的操作状态。由此,状态提取单元55可以提取能够与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通信的目的地终端的候选的操作状态。此外,状态提取单元55通过使用由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管理表,并且获取已经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的操作状态。
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选择装置80选择的中继装置ID中包括的域信息,确定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是否应该由自身管理系统50操作。
会话管理单元57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每当新建立终端10之间的内容数据会话sed,会话管理单元57都生成识别内容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会话管理单元57在会话管理表(参见图12)中彼此相关联地存储会话ID、识别在会话中操作通信的终端10的终端ID以及在会话管理表(参见图12)中使用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根据来自图5所图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所图示的HDD 205实现。存储/读取处理单元59执行对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各种数据以及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50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
<选择装置的功能配置>
选择装置8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81、选择单元82以及存储/读取处理单元89。这些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从HD 204读取的并且在RAM 203上开发的管理系统程序,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通过图5中图示的配置元件的任何一个的操作实现的功能或者运行该功能的部件。选择装置80包括如图5所图示的HD 204所建立的存储单元8000。
(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
在存储单元8000中建立如图14图示的中继装置管理表所配置的作为通信控制信息管理单元的示例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数据库8001。注意,图14示出了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的概念。为作为选择的候选的全部中继装置30分配用于识别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并且通过使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来管理该中继装置ID,以选择用于在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中继信息的中继装置。
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管理的中继装置ID包括域信息(通信控制信息),诸如“jp.oo.com”,其指示了能够执行与使用中继装置ID所识别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的管理系统50。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为每个终端ID管理指示选择中继装置ID所识别的中继装置30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图14中图示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图示了,在终端ID“01aa”识别的终端10aa开始通信的情况下,选择中继装置ID“111a”所识别的中继装置30a的优先级是“3”。注意,基于例如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之间的带宽以及当信息在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之间被发送/接收时的中继时间,确定在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的中继装置的优先级,使得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此外,优先级也可以基于终端10和管理系统50所使用的时区来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终端10使用的时区与管理系统50使用的时区较接近,则优先级的数值可以被设置的较大。
(选择装置的功能配置)
接着,将描述选择装置80的功能配置。注意,在下文中,在描述选择装置80的功能时,将还描述如图5所示的配置元件中与用于实现选择装置80的功能的主要配置元件和功能配置之间的关系。
发送/接收单元81是选择请求信息接收单元和输出单元的示例,并且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示出的网络I/F 209实现。发送/接收单元81经由通信网络2执行与其它终端、装置或者系统的各种数据(或者信息)的发送/接收。因此,发送/接收单元81接收从管理系统50发送的指示选择中继装置30的请求的选择请求信息。而且,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将中继装置ID发送到管理系统50来输出识别选择装置80选择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
选择单元82可以是中继装置选择单元和通信控制信息提取单元的示例,并且基于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参见图14)管理的优先级信息来从多个候选中继装置30中选择至少一个中继装置30。而且,通过选择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中管理的中继装置ID,选择单元82提取包括在中继装置ID中的域信息。
存储/读取处理单元89根据来自如图5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和图5示出的HDD 205实现。存储/读取处理单元89执行对存储在存储单元8000中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并且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8000中的各种数据。
《实施例的处理和操作》
接着,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的处理方法。
(准备阶段)
首先,将参照图15描述终端10aa和其它终端10之间的通信的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中的管理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图15示出了终端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的时序图。注意,在图15中,通过图2中图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
首先,当终端10aa的用户开启图4中图示的电源开关109,图6中图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响应于电源的开启而开启电源(步骤S21)。然后,当接收到电源开启,登录请求单元13经由通信网络2从发送/接收单元11自动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步骤S22)。登录请求信息包括识别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密码。该终端ID和密码从存储单元1000通过存储/读取处理单元19被读取,并且被发送到发送/接收单元11。
接着,管理系统50的终端认证单元52通过使用包括在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的登录请求信息中的终端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见图9),并且通过确定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管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来执行终端认证(步骤S23)。由于由终端认证管理单元52管理相同的终端ID和密码,当确定登录请求来自具有有效使用权的终端10时,状态管理单元53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在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0)中存储终端10aa的终端ID和指示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步骤S24)。因此,状态信息“无”以及终端ID“01aa”在终端管理表中相互关联并且被管理。
然后,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经由通信网络2向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10aa发送由终端认证单元52获取的指示认证结果的认证结果信息(步骤S25)。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假定由终端认证单元52确定终端具有有效使用权。
(状态管理)
当终端10的状态基于从终端10发送的管理信息由通信控制改变时,已经执行控制的管理系统50管理改变后状态,并且将状态发送到另一个管理系统50。将参照图16描述此时的处理。图16示出了通知状态改变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在图16,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
当基于从终端10发送的管理信息(例如,步骤S22)通过通信控制改变终端管理表中所管理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时(例如,步骤S24),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使用其状态信息被改变的终端10的终端ID(这里,“01aa”)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见图11)(步骤S31)。因此,终端提取单元54通过读取能够与其状态改变的终端10通信的终端的终端ID“01ab,01ba,01ca,01cb和01db”来提取终端ID。接着,发送/接收单元51向连接到管理系统50ab的终端(10ab和10ba)发送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改变后状态信息。因此,能够与终端10aa通信的终端(10ab和10ba)可以识别终端10aa的状态。
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包括在提取的终端ID中的域信息确定是否存在连接到另一个管理系统50的目的地候选终端(步骤S33)。在存在连接到另一个管理系统50的目的地候选终端的情况下(在步骤S33中为是),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包括在提取的终端ID中的域信息us.oo.com”向管理系统50cd发送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改变后状态信息以及目的地候选终端的终端ID“01ca、01cb和01db”(步骤S34)。注意,关于终端(10aa,10aa,...,10ba,10bb,...)的改变后状态信息,管理系统50ab可以只在终端10连接到自身管理系统50ab的临时期间,向管理系统50cd发送改变后状态信息。因此,管理系统50cd可以只在临时期间管理未直接连接到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aa,10aa,...,10ba,10bb,...)的状态,并且因此,可以减小管理系统50cd的负载。
管理系统50cd的状态管理单元53在终端管理表中记录彼此相关联的接收的终端ID“01aa”、目的地名称“东京办公室AA终端”以及改变后状态信息(参见图10(b))(步骤S35)。因此,管理系统50cd可以识别能够与连接到自身管理系统50cd通信的终端(10ca,10cb和10db)通信的终端10aa的状态。从当管理系统50cd接收终端10aa的“无”的状态信息时到当管理系统50cd从管理系统50ab接收终端10aa的“离线”的状态信息时,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管理表可以管理终端10aa的状态。因此,可以只在临时期间管理未直接连接到管理系统50cd的终端10aa,并且因此可以减小管理系统50cd的负载。
之后,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终端(10ca,10cb和10db)发送“01aajp.oo.com”的终端ID和终端10aa的改变后状态信息。因此,能够与终端10aa通信的终端(10ca,10cb和10db)可以识别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在已接收到改变后状态信息的终端10,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在显示器120显示目的地列表框1100-1(参照图7),在所述目的地列表框1100-1中,基于改变后状态信息,通过图标1100-3a等图示终端10的操作状态。因此,终端10的用户可以识别该目的地候选终端10的操作状态。目的地列表生成单元20基于包括在接收的终端ID中的域信息,在显示器120显示指示终端10的区域的图标1100-4。因此,终端10的用户可以识别目的地候选终端10的区域。
注意,当管理系统50cd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时,向管理系统50ab通知改变后状态信息的处理与上述从步骤S31到S36的处理相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中继装置选择处理)
接着,将参照图17描述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的通信开始前选择用于中继在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处理。图17示出了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在图17中,各种管理信息被图2中图示的管理信息会话sei所发送/接收。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aa可以通过从目的地候选终端10之间选择具有在线的操作状态的至少一个终端来请求通信开始。
首先,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3所图示的操作按钮108来选择目的地候选终端10db,从而图6中所图示的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通信的开始的请求(步骤S41)。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通信开始的请求的开始请求信息“邀请”,所述开始请求信息“邀请”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其中终端ID“01aa”指示通信的开始的请求源,终端ID“01db”指示目的地(步骤S42)。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接收该通信开始请求信息来接收终端10aa和终端10db的通信开始的请求。接着,发送/接收单元51向选择装置80发送指示请求选择用于中继终端10aa和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选择请求信息,所述选择请求信息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43)。
选择装置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接收选择请求信息来接收选择中继装置30的请求。接着,选择单元82从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参见图14)中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用于中继终端10aa和终端10db之间发送/接收内容数据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30(步骤S44)。将参照图18来描述选择中继装置30的处理。图18示出选择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选择单元82为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管理的每个中继装置ID提取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联的优先级以及与请求源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联的优先级(参见图14)(步骤S44-1)。之后,选择单元82计算每个中继装置ID的优先级数值的和,并且选择其优先级的数值的和为最大的中继装置ID(步骤S44-2)。在本实施例中,相应于中继装置ID“111a”的优先级数值的和与相应于中继装置ID“111d”的优先级数值的和是相同的值“5”。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单元82可以以随机或循环方式任意地从具有最大优先级数值的和的中继装置ID中选择中继装置ID。注意,选择单元82通过选择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所管理的中继装置ID来提取包括在中继装置ID的域信息(步骤S44-3)。
当中继装置30的选择完成后,选择装置80的发送/接收单元81通过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选择信息,来输出指示该选择的结果的选择信息,所述选择信息包括识别所选择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ID、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45)。
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接收选择信息来接收中继装置30的选择结果。之后,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包括在选择信息的中继装置ID的域信息来确定是否使用所选择的中继装置30执行与通信终端10之间的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46)。如果域信息是指示管理系统50ab的“jp.oo.com”,则管理系统50ab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确定执行控制,如果域信息不是“jp.oo.com”,则确定不执行控制。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中继装置ID的域信息指示管理系统50能够执行与通信的开始有关的控制。因此,在步骤S46的处理中,当控制是可能时,则确定执行控制,而当控制是不可能时,则确定不执行控制。当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被确定为不被执行时(在步骤S46中否),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us.oo.com”的域信息向管理系统50cd发送请求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通信控制请求信息(步骤S47)。通信控制请求信息包括从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请求信息(见步骤S42)以及从选择装置80发送的选择信息的内容(见步骤S45)。
(通信开始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19描述当所选择的中继装置30是中继装置30a并确定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的控制的处理之后。图19示出了请求通信开始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在图19中,各种管理信息通过图2中所示的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
首先,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aa发送的“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见步骤S42),改变终端管理表(图10(a))所管理的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终端10aa和目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步骤S51)。这里,将参考图20和21描述在步骤S51的处理。图20是图示终端的转变的状态转变图。图21是图示了改变终端的状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图20的状态转变图中图示的状态的改变的规则改变终端10的状态。例如,当从终端10接收到“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无”的终端10的状态信息被改变为“发出邀请”的状态信息或者被改变为“被邀请”的状态信息。注意,当从终端10发送“邀请”以外的其他的管理信息,诸如“振铃、接受、加入和离开”时,状态管理单元53根据图20的状态转变图中图示的状态的改变的规则改变的终端10的状态。然而,详细的描述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参照图13)的示例,实现由状态管理单元53改变状态。然而,只要根据图中20所图示的规则改变状态,该方法不局限于使用状态改变管理表的示例。
首先,状态管理单元53从终端管理表(参见图10(A))获取作为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的终端10aa的“无”的状态信息,以及作为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无”的状态信息(步骤S51-1)。接着,状态管理单元53获取改变之前状态信息“无”,所述“无”是源和目的地终端10的相应于作为管理信息的“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步骤S51-2)。接着,状态管理单元53比较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分别的从终端管理表获取的状态信息以及从状态改变管理表(见图13)获取的改变前状态信息,并且确定这些条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51-3)。
当这些条信息被确定为相同时(在步骤S51-3中是),状态管理单元53获取改变后状态信息“发出邀请”和改变后状态信息“被邀请”,其中“发出邀请”是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源,“被要求”是改变请求信息“邀请”的目的地(步骤S51-4)。接着,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终端管理表中的获取的状态信息将与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相关联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发出邀请”(见图10(a))(步骤S51-5)。类似地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终端管理表中的获取的状态信息将与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相关联的状态信息改变为“被邀请”。
注意,当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信息被改变时(见步骤S51-5),基于从步骤S31至S36的处理,指示改变的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发出邀请”和“被邀请”)被通知到各个目的地的终端10。
当在步骤S51-3中该信息被确定为不相同时,可以认为,任何终端10都不是开始通信的状态,因此,状态管理单元53不执行改变终端10的状态的处理。在此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51发送错误消息到终端10aa并终止处理(步骤S51-6)。
当终端10的改变状态信息的处理完成时,会话管理单元57生成用于识别执行终端10aa和终端10db之间的通信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se01jp.oo.com”的会话ID(步骤S52)。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确定与通信开始相关联的控制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见步骤S46),因此生成包括指示管理系统50ab的“jp.oo.com”的域信息的会话ID。会话管理单元57在会话管理表(参见图12)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所生成的会话ID,选择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和终端(10aa和10db)的终端ID“01aa和01db”,其中,通信在所述终端(10aa和10db)之间开始。
接着,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发送“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以及在步骤S42从终端10aa通过所述管理系统50cd发送到终端10db的会话ID“se01”(步骤S53-1以及S53-2)。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ID包括域信息,基于包括在该终端ID的域信息,发送/接收单元11可以选择直接向终端10发送信息或通过另一个管理系统50向终端10发送信息。开始请求信息包括作为开始请求信息的源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此时,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发送用于通过管理系统50cd将所选择的中继装置30a连接到终端10db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以及连接到中继装置30a并在中继装置管理表(见图8(a))管理的密码“xxxx”。
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来接收来自终端10aa的通信的开始的请求。当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时,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振铃”的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指示已经接收通信的开始的请求并且用于在终端10aa振铃拨号音(步骤S54-1和S54-3)。呼叫信息包括包括作为呼叫信息的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注意,在步骤S54-1发送的呼叫信息由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包括在呼叫信息的会话ID的域信息“jp.oo.com”,管理系统50cd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确定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主叫的控制不被管理系统50cd执行(步骤S54-2)。因此,管理系统50cd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由域信息“jp.oo.com”指示的管理系统50ab传输呼叫信息。类似地,在已经接收到呼叫信息的管理系统50ab中,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包括在会话ID的域信息“jp.oo.com”确定是否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呼叫的控制(步骤S54-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在终端10aa振铃拨号音的请求。
接着,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振铃”呼叫信息,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终端管理表(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呼叫”并且将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振铃”(步骤S55)。注意,改变终端(10aa和10db)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在步骤S51的处理类似,因此,省略其详细的描述。向能够与终端(10aa和10db)通信的终端10发送改变的终端(10aa和10db)的改变后状态信息的处理与在步骤S31到S36中处理相同,因此,详细的描述被省略。然而,在步骤S31中在通过使用终端ID“01db”作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照图11(a))时,请求源的终端ID被提取为能够通信的终端的终端ID。
接着,管理系统50ab将发送自终端10db的“振铃”的呼叫信息发送到终端10aa(步骤S56)。呼叫信息包括作为呼叫信息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而且,此时,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终端10db发送用于连接到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在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见图8(a))管理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和与用于与中继装置30a连接的密码“xxxx”。
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接收呼叫信息接收在终端10aa的振铃拨号音请求。因此,终端10aa的音频输出单元15b可以从扬声器115振铃拨号音。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当目的地终端10db的操作状态是“无”时,管理系统50ab开始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步骤S51)。然而,从在管理系统50cd中终端10db的状态改变后直到改变的状态被发送到管理系统50ab为止的期间可能会发生时间滞后。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50ab难以在时间上精确的方式识别终端10db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终端10db不能接收开始请求信息时,管理系统50ab可以发送开始请求的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认识到终端10db已经通过接收呼叫信息接收到开始请求信息的事实后,管理系统50ab控制终端10之间的连接。
同时,在发送了呼叫信息的终端10db中,音频输出单元15b从扬声器115振铃铃音。因此,终端10db的用户得知来自终端10aa的通信开始的请求。同时,终端10db的操作按钮108接收与终端10aa的通信的开始的接受(步骤S57)。当接收到通信的开始的接受,指示通信的开始的接受的“接受”的开始接受信息通过管理系统50cd被发送到管理系统50ab(步骤S58-1、S58-3)。开始接受信息包括作为开始接受信息的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与会话ID“se01jp.oo.com”。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50cd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确定与通信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是否由自身管理系统50执行(步骤S58-2和S58-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到由终端10db开始的接受。
接着,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接受”的开始接受信息,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所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以及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分别改变为“被接受”(步骤S59)。注意,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在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接着,管理系统50ab向终端10aa发送从终端10db发送的“接受”的开始接受信息(步骤S60)。开始接受信息包括作为开始接受信息的源的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作为目的地的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与会话ID。
接着,参照图22描述在通信的开始的请求被接受之后,使用中继装置30a在终端(10aa和10db)之间开始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图22示出了用于终端之间开始通信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在图22中所示的终端10和管理系统50之间的通信中,通过图2中所图示的管理信息的会话sei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
首先,基于在步骤S56中接收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终端10aa被连接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61-1)。之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开始中继的请求的“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步骤S62-1)。中继请求信息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01jp.oo.com”。管理系统50ab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基于中继请求信息的会话ID中包括的域信息“jp.oo.com”,确定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中继请求的控制由管理系统50ab执行(步骤S62-1-2)。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由终端10aa的开始中继的请求。
接着,基于从终端10aa发送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所管理的终端10aa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忙碌”(步骤S63-1)。注意,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接着,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中继装置30a发送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01”的中继请求信息(步骤S64-1)。在接收到中继请求信息时,中继装置30a的发送/接收单元31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会话ID“se01”并且指示中继的开始的接受的中继接受信息(步骤S65-1)。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终端10aa发送所接收到的中继接受信息(步骤S66-1)。因此,建立终端10aa和中继装置30a之间的内容数据会话sed。
同时,基于在步骤S56中接收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终端10db连接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61-2)。之后,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中继的开始的请求的“加入”的中继请求信息(步骤S62-2-1和S62-2-3)。中继请求信息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jp.oo.com”。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50cd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以与步骤S54-2和S54-4相似的方式确定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是否由自身管理系统50执行(步骤S62-2-2和S62-2-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终端10aa的中继的开始的请求。
接着,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中继请求信息“加入”,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中管理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忙碌”(步骤S63-2)。注意,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在步骤S51的处理是类似,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之后,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中继装置30a发送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的中继请求信息(步骤S64-2)。当接收到中继请求信息时,中继装置30a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接受中继的开始的接受并且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的中继接受信息,(步骤S65-2)。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终端10db发送所接收的中继接受信息(步骤S66-2-1和S66-2-2)。因此,建立终端10db和中继装置30a之间的内容数据会话sed。当内容数据会话sed建立后,中继装置30a中继包括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从一个终端(10aa或10db)发送向另一个终端的内容数据,从而可以开始电视会议。
(参与)
接着,参照图23来描述在终端10aa和终端10db建立内容数据的会话sed之后终端10cb参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在三个终端10之间执行通信的处理。注意,图23示出了用于在三个终端中继开始的通信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在图23所图示的终端10和管理系统50之间的通信中,各种管理信息通过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
首先,与终端10db通信的终端10aa的用户按下图3所图示的操作按钮108,从而操作输入接收单元12接收邀请终端10cb到正在通信的会话的请求(步骤S71)。接下来,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单元11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邀请到会话并且包括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会话ID“se01”的会话邀请信息(步骤S72)。注意,会话ID可以是相应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识别事件(例如会议、通信和电话呼叫)的识别信息(例如会议ID、通信ID以及电话呼叫ID)。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终端10cb发送所接收的会话邀请信息(步骤S73-1和S73-2)。
响应于该邀请,终端10c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指示参与到会话的请求的参与请求信息“呼叫”(步骤S74-1和S74-3)。参与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参与该会话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会话ID“se01jp.oo.com”。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50cd和50ab)的每个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式确定是否有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是由自身管理系统50执行(步骤S74-2和S74-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可以从终端10cb接收参与所述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
接着,基于从终端10cb发送的“呼叫”的参与请求信息,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将终端管理表(图10(a))管理的终端10c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已接受”(步骤S75)。注意,改变终端10的状态信息的处理与步骤S51的处理相似,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接着,会话管理单元57将请求参与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添加到会话管理表(参照图12)中包括会话ID“se01”的记录的目的地终端的字段部分(步骤S76)。接着,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向正在会话中执行通信的终端10aa和终端10db发送参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cb的终端ID“01cb”,以及包括会话ID“se01”的参与通知(步骤S77-1、S77-2-1和S77-2-2)。因此,终端10aa和终端10db可以识别参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cb。
另外,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终端10cb发送用于与在此会话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a连接的中继装置连接信息。中继装置连接信息包括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和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见图8(A))所管理的用于连接到中继装置30a的密码“xxxx”(步骤S78-1和S78-2)。
之后,通过与步骤S61-2至S66-2-2的处理相似的处理建立终端10cb和中继装置30a之间的内容数据会话sed(步骤S79至S84-2)。建立会话后,中继装置30a可从终端(10aa,10cb和10db)之间中继内容数据。因此,终端(10aa,10cb和10db)可以开始电视会议。
(终止)
接着,参照图24来描述在终端(10aa,10ab和10db)之间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后,终端10db结束通信以离开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图24表示结束通信的处理的时序。注意,图24图示了通过管理信息会话sei发送/接收各种管理信息的处理。
首先,终端10db的用户按下图4所图示的操作按钮108,从而接收终止通信的请求(步骤S91)。然后,终端10db的发送/接收单元11通过管理系统50cd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识别通信中使用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会话ID“se01jp.oo.com”的“离开”的终止请求信息(步骤S92-1和S92-3)。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50cd和50ab)的各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以与步骤S54-2和S54-4的处理相似的方法确定是否在自身管理系统50中执行与通信的终止相关联的控制(步骤S92-2,S92-4)。因此,管理系统50ab的发送/接收单元51可以从终端10db接收终止的请求。
之后,管理系统50ab的状态管理单元53基于从终端10db发送的参与请求信息“离开”,将在终端管理表(图10(a))所管理的终端10db的状态信息改变为“无”(步骤S93)。注意,终端10的改变状态信息的处理类似于在步骤S51的处理,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
接着,会话管理单元57从会话管理表(见图12)中包括会话ID“se01”的记录的终端ID的字段部分删除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步骤S94)。发送/接收单元51向中继装置30a发送包括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并且指示终止中继的中继终端信息(步骤S95)。接着,中继装置30a向管理系统50ab发送包括终端ID“01db”和会话ID“se01”并且指示接受中继的中继终止接受信息(步骤S96)。因此,中继装置30a可以停止从终端10db向终端(10aa和10ab)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中继并且和从终端(10aa和10ab)向终端10db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中继(步骤S96)。因此,终端10db可以终止终端(10aa和10db)之间的通信,并离开内容数据会话sed。
《补充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管理系统50、选择装置8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可以由单个计算机来实现,或者可以由向其中单元(功能或装置)被任意划分和分配的多台计算机来实现。另外,当该程序提供系统90由单个计算机来实现时,该程序可以由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并被划分为多个模块,或者可以由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而不被划分。当程序提供系统90由多台计算机来实现时,该程序可以从发送多个模块中的部分的每台计算机被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图示了其中有一个选择装置80的示例。然而,该传输系统可以具有多个具有类似功能选择装置8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每个选择装置80可以被提供在与每个管理系统50相同的区域。另外,该选择装置80的每个功能可以通过读取安装到管理系统50的选择装置程序来实现。注意,在此情况下,图14图示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表实现的中继装置选择管理数据库构建在管理系统50的存储单元500。
当选择装置程序、终端程序、中继装置程序和/或传输管理程序作为国内和/或国外的程序产品被提供给用户时,可以使用存储这些程序的任何类型的记录介质、存储这些程序的HD 204以及与HD 204一起提供的程序提供系统90。
在上述实施例中,完全合格域名(FQDN)可以作为域信息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由已知的域名系统(DNS)服务器获得相应于FQDN的IP地址。注意,例如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的ID可以表达为“指示通信网络2中的中继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装置连接目的地信息”、“指示通信网络2中的中继装置30的目的地的中继装置目的地信息”、“指示通信网络2中的终端10的连接目的地的终端连接目的地信息”以及“指示通信网络2中的终端10的目的地的终端目的地信息”。
在实施例中,“电视会议”是用作与“视频会议”可替换的术语。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视会议系统作为传输系统1的例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互联网电话,例如网际协议(IP)电话或电话系统可以是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传输系统1可以是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一个终端10相应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汽车导航装置,而另一个终端10相应于管理该汽车导航的管理该汽车导航的管理中心的管理终端、管理服务器或者安装在另一个汽车的汽车导航装置。传输系统1可以是音频电话会议,或个人计算机(PC)屏幕共享系统。
在传输系统1可以是移动电话装置的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对应于移动电话装置,例如。图25图示了在这种情况下的目的地列表的显示示例。图2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列表的概念。也就是说,作为移动电话装置的终端310包括移动电话装置的主体310-1、在主体310-1中提供的菜单屏幕显示按钮310-2、在主体310-1中提供的显示单元310-3、在主体310-1的下部提供的麦克风310-4以及在主体310-1中提供的扬声器310-5。其中,“菜单屏幕显示按钮”310-2是用于显示指示各种应用的图标的菜单屏幕的按钮,。显示单元310-3可以是触摸面板。用户可以通过在他/她自己的移动电话装置的触摸屏上选择目的地名称与另一个移动电话装置通信。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通过传输系统1进行电视会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会议或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一般对话的系统,或可应用于单向信息提供系统。
<<实施例的主要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由选择装置80发送的中继装置ID。而且,发送/接收单元51基于中继装置ID向另一管理系统50发送与通信开始相关联的请求控制的通信控制请求信息。因此,将用于中继在终端10之间发送/接收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可以从可以由另一个管理系统50控制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因此,选择中继装置的自由度被有效地提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继装置ID包括指示能够使用中继装置ID所识别的中继装置30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的管理系统50的域信息。因此,通信控制确定单元56可以基于包括在所述中继装置ID的域信确定是否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邀请”的开始请求信息被发送到开始通信的终端10。因此,管理系统50可以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通过接收包括终端ID的开始请求的信息接收与终端10的电话呼叫的开始的请求。终端ID包括指示终端ID所识别的终端10连接的管理系统50的域信息。发送/接收单元11可以经由另一个管理系统发送基于包括在终端ID的域信息的发送开始请求信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管理系统50的发送/接收单元51接收已经接收到的通信开始的请求,并且接收指示在请求的终端10振铃拨号音的请求的“振铃”的呼叫信息。通过发送呼叫信息,管理系统50可以准确地识别目的地终端10的状态,从而管理系统50可以准确地控制在终端10之间的连接。

Claims (8)

1.一种传输管理系统,用于接收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开始的请求,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继装置识别信息的输入,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用于中继传输终端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的中继装置;以及
控制请求信息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中继装置识别信息,使用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中继装置来向另一个终端管理系统发送指示控制的请求的控制请求信息,所述另一个终端管理系统能够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包括指示能够使用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中继装置来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的通信管理系统的通信控制信息;以及
所述控制请求信息传输单元基于所述通信控制信息向另一个传输管理系统发送控制请求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还包括:
通信控制确定单元,基于所述通信控制信息,确定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是否由所述传输管理系统执行;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如果所述通信控制确定单元确定执行所述控制则执行所述控制,
其中,如果通信控制确定单元确定不执行所述控制,则所述控制请求信息传输单元发送所述控制请求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向开始通信的传输终端发送指示通信的开始的请求的开始请求信息执行所述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进一步接收指示传输管理系统连接到开始通信的传输终端的终端连接信息的输入,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连接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管理系统向开始通信的传输终端发送所述开始请求信息执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终端连接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管理系统从开始通信的传输终端接收指示所述开始请求信息已经被接收的接收信息。
7.一种传输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以及
至少两个传输终端。
8.一种使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管理系统执行操作的程序,包括:
接收中继装置识别信息的输入的步骤,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用于中继在传输终端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的中继装置;以及
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中继装置识别信息,使用所述中继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中继装置来向另一个终端管理系统发送指示控制的请求的控制请求信息的步骤,所述另一个终端管理系统能够执行与通信的开始相关联的控制。
CN201380032993.4A 2012-05-18 2013-05-20 传输管理系统以及传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4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595 2012-05-18
JP2012114595A JP5924119B2 (ja) 2012-05-18 2012-05-18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PCT/JP2013/064545 WO2013172482A1 (en) 2012-05-18 2013-05-20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4538A true CN104584538A (zh) 2015-04-29
CN104584538B CN104584538B (zh) 2018-01-16

Family

ID=4958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29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4538B (zh) 2012-05-18 2013-05-20 传输管理系统以及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38532B2 (zh)
EP (1) EP2850826B1 (zh)
JP (1) JP5924119B2 (zh)
CN (1) CN104584538B (zh)
AU (1) AU2013261270B2 (zh)
CA (1) CA2872603C (zh)
SG (1) SG11201407240VA (zh)
WO (1) WO2013172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1802B2 (ja) 2013-11-18 2018-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5099954A (ja) 2013-11-18 2015-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5119472A (ja) 2013-11-18 2015-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選択システム、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選択方法
JP2016006951A (ja) * 2014-05-28 2016-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の選択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6409438B2 (ja) * 2014-09-19 2018-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セッション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8464B2 (ja) 2014-11-26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の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4696B2 (ja) 2014-11-26 2019-0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05936B2 (ja) 2014-11-26 2018-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5118B2 (ja) * 2014-11-26 2019-0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015A (zh) * 2003-11-05 2005-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754368A (zh) * 2003-02-24 2006-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服务单元以及连接顺序执行方法
CN101146017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中继服务器
WO2011105621A1 (en) * 2010-02-24 2011-09-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334335A (zh) * 2009-12-25 2012-01-25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提供系统和维护系统
WO2012014824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2053651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metho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program,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providing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7234B1 (en) * 1999-10-05 2004-02-03 Siemens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al conference call renegotiation in telephony over LAN systems
JP2003018302A (ja) * 2001-07-04 2003-01-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分散サーバ型多地点会議システム
JP2003208364A (ja) 2002-01-11 2003-07-25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グラム
US7492730B2 (en) 2005-04-19 2009-02-17 Polycom, Inc. Multi-site conferenc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793869B2 (ja) 2010-03-05 2015-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831050B2 (ja) * 2010-09-06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端末、伝送端末用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JP5919695B2 (ja) 2011-02-25 2016-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53932B2 (ja) 2012-05-18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継装置選択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選択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4368A (zh) * 2003-02-24 2006-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服务单元以及连接顺序执行方法
CN1615015A (zh) * 2003-11-05 2005-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1146017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中继服务器
CN102334335A (zh) * 2009-12-25 2012-01-25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提供系统和维护系统
WO2011105621A1 (en) * 2010-02-24 2011-09-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2014824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2053651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metho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program,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providing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24119B2 (ja) 2016-05-25
EP2850826B1 (en) 2020-09-30
CA2872603C (en) 2016-12-20
SG11201407240VA (en) 2014-12-30
AU2013261270B2 (en) 2016-05-26
US20150092012A1 (en) 2015-04-02
EP2850826A4 (en) 2015-05-13
WO2013172482A1 (en) 2013-11-21
US9438532B2 (en) 2016-09-06
EP2850826A1 (en) 2015-03-25
AU2013261270A1 (en) 2014-12-04
CN104584538B (zh) 2018-01-16
JP2013243469A (ja) 2013-12-05
CA2872603A1 (en)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538A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用于传输管理系统的程序
CN104365059B (zh)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以及传输管理系统程序
CA2873680C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JP6074915B2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2013197934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CA2873356C (en)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for relay device selection device
CN103379306A (zh) 传送管理系统、传送系统以及传送管理方法
CN105745632A (zh) 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程序、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6013530A1 (ja)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29756B2 (ja) システム、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