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2590B - 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缝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82590B CN104582590B CN201380044189.8A CN201380044189A CN104582590B CN 104582590 B CN104582590 B CN 104582590B CN 201380044189 A CN201380044189 A CN 201380044189A CN 104582590 B CN104582590 B CN 1045825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pair
- line components
- stitching unstrument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61B17/0625—Needle manipulators the needle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interact with the manipulator, e.g. being ridged to snap fit in a hole of the manipulat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2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mounted on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17—T-faste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A61B2017/06047—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located at the middle of the need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6—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 A61B2017/0609—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having sharp tips at both ends, e.g. shuttle needle alternately retained and released by first and second facing jaws of a suturing instru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01—Details of shaft
- A61B2017/2905—Details of shaft flexi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缝合器具备:长轴构件;一对把持构件;缝合针;动力传递构件;开闭操作部;一对针固定部,其具有针固定第一构件和针固定第二构件,用于将缝合针固定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或者解除该固定;一对线状构件,其与所述一对针固定部连结;针固定操作部,其用于操作所述一对线状构件;联动构件,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于所述一对线状构件;以及转动支承部,其在以使所述联动构件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该联动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的缝合器。
本案基于2012年08月24日在美国临时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第61/693,028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在体内进行缝合的缝合器。例如在日本国特表2001-5007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自动针交接缝合器。
在日本国特表2001-500765号公报中公开的缝合器具有2个末端执行器和与这些末端执行器卡合的针。在该缝合器中,通过从2个末端执行器中的一个末端执行器向另一个末端执行器交接针,从而能够使针穿过生物体组织而进行缝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表2001-500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对于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交接缝合针的缝合器,把持构件的开闭与缝合针的交接连动,若一度将一对把持构件闭合,则缝合针被自动地向相反侧的把持构件交接。因此,闭合把持构件而把持生物体组织,无法重新抓拿生物体组织。此外,还公知有一种具备能够贯穿处理器具的1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具通道的软性内窥镜,但若处理器具通道的数量过多,则插入部的外径变粗,操作性变差。因此,期望有效利用有限数量的处理器具通道。
本发明即是鉴于所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缝合器:为了缝合生物体组织能够把持组织从而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交接缝合针,并且也能够在一度把持了生物体组织之后不交接缝合针地再次打开把持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包括:长轴构件,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罩构件,其具有内部空间,该罩构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部;一对把持构件,其在所述内部空间的顶端部以开闭自由的方式被保持;一对针固定部,其能够将缝合针卡定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第一线构件,其具有挠性,该第一线构件具有与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一者连结的顶端部、以及与该顶端部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侧的基端部,该第一线构件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自由的方式配置;第二线构件,其具有挠性,该第二线构件具有与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连结的顶端部、以及与该顶端部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侧的基端部,该第二线构件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自由的方式配置;操作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线构件的基端部以及第二线构件的基端部,能够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对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第二线构件进行移动操作;以及环状的联动构件,其具有在所述第一线构件的顶端部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进行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第二线构件的顶端部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进行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以及将该第一连结部与该第二连结部连接起来的主体,该联动构件在所述罩构件的基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被保持并设于所述罩构件的基端部的外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该缝合器还包括动力传递构件,该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构件与所述第二线构件这两者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在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自由的方式设置,该动力传递构件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传递构件还包括:把持开闭用连杆,其以在所述罩构件的内部移动自由的方式设置,该把持开闭用连杆连结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顶端部和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基端部;以及开闭轴,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基端部利用该开闭轴相连结,且该开闭轴连结于所述罩构件,该开闭轴以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自由的方式支承该一对把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若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所述第二线构件,则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二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并且使所述联动构件转动,由此,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一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一者向前方按压,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一者接收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另一者交接来的所述缝合针。
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所述联动构件具有朝向所述罩构件延伸的转动支承部,所述转动支承部的中心轴沿着与所述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所述长轴构件具有柔软性,所述主体是具有使所述罩构件贯穿自由的空间的环状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5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以能够以与所述转动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平行的轴线为转动中心地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的方式分别连结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线构件和所述第二线构件插入的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7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上安装有筒构件,该筒构件用于与所述孔的开口端部抵接,且使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所述长轴构件具有柔软性,该缝合器还包括以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自由的方式支承该一对把持构件的开闭轴,所述第一线构件的从顶端到所述开闭轴的范围和所述第二线构件的从顶端到所述开闭轴的范围分别贯穿于比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硬质的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缝合针的锥体状的凹部,所述缝合针具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锥体状的端部和与所述端部邻接且具有比所述端部小的直径的槽部,所述一对针固定部具有:贯通孔,其能够供所述端部贯穿;以及卡定孔部,其与所述贯通孔相连地形成,且具有比所述贯通孔的内径小且比所述槽部的外径大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中,若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所述第二线构件,则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二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并且使所述联动构件转动,由此,将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靠基端侧的所述第一线构件向所述联动构件侧牵引。
发明的效果
采用所述本发明的各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这样的缝合器:为了缝合生物体组织而能够把持组织从而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交接缝合针,并且也能够在一度把持了生物体组织之后不交接缝合针地再次打开把持构件。由此,能够同时具有作为把持生物体组织的钳子的功能和作为缝合生物体组织的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缝合针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该缝合器的处理部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该处理部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C是用于说明该处理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A是图3A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在图4A中没有安装缝合针和针固定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联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处理部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长轴构件的与长度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与图7所示的结构进行比较的参考图。
图9是表示该缝合器的使用时的一个过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该缝合器的使用时的一个过程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该缝合器的作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缝合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整体图。如图1所示,缝合器1是与内窥镜100一同使用、利用缝合线6缝合生物体组织的装置。缝合器1具备安装有缝合线6的缝合针2和用于将缝合针2穿刺于生物体组织的施用器10。
图2是表示缝合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缝合针2是一端(第一端)形成为锥体状、另一端(第二端)形成为锐利的针。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合针2的端部(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形成为圆锥形且锐利。即,缝合针2的端部3、4均能够穿刺于生物体组织。此外,在缝合针2的端部3、4之间形成有供后述的一对针固定部30卡合的2个槽部5。各槽部5具有比缝合针2的端部的圆锥形部分的最大外径小的外径。此外,在缝合针2的中间部且是在各槽部5之间固定有缝合线6的端部。
如图1所示,施用器10具备处理部11、在一端(第一端)配置有处理部11的长轴构件50、以及配置在长轴构件50的另一端(第二端)的操作部60。以下,在施用器10中,将配置有处理部11的一侧作为顶端侧、将配置有操作部60的一侧作为基端侧进行说明。
图3A是表示缝合器1的处理部11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处理部11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3C是用于说明缝合器1的处理部11的动作的图。图4A是图3A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在图4A中拆下缝合针2和针固定部30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3A、图4A及图4B所示,处理部11具有一对把持构件12、设于一对把持构件12的一对针固定部30、将一对把持构件12与长轴构件50连结起来的罩构件39、以及与长轴构件50连结的联动构件40。
一对把持构件12具有在基端部利用销13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的第一把持构件14和第二把持构件15。第一把持构件14和第二把持构件15以销13的中心轴线为转动中心地相对转动。由此,一对把持构件12进行开闭动作。
在第一把持构件14上形成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第一把持面17,在第二把持构件15上形成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第二把持面18。在第一把持面17上为了支承缝合针2而形成有凹部19,该凹部19通过向与第一把持面17正交的方向凹入而形成。在第二把持面18上为了支承缝合针2而形成有凹部20,该凹部20通过向与第二把持面18正交的方向凹入而形成。
形成于第一把持面17和第二把持面18的凹部19、20具有与缝合针2的端部3、4的形状相似的形状。缝合针2的端部3、4嵌合于凹部19、20。
在一对把持构件12的各基端分别连结有连杆25。并且,在连杆25上固定有开闭用操作线26(动力传递构件)。
连杆25是为了将开闭用操作线26的进退动作转换为一对把持构件12的开闭动作而设置的。开闭用操作线26的顶端借助连杆25与一对把持构件12连结,该开闭用操作线26的基端与操作部60(参照图1)连接。开闭用操作线26是固定在连杆25的基端的线材(例如绞线),其在长轴构件50的内部贯穿于线圈护套52(参照图7)。
如图4A和图4B所示,一对针固定部30分别配置在一对把持构件12各自的内部。具体地讲,在一对把持构件12上设有供针固定部30插入的槽21、22和分别封盖各槽21、22的盖23、24。
槽21、22自一对把持构件12的顶端朝向基端延伸而形成,槽21、22的顶端开口。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槽21中插入有构成一对针固定部30的作为板状的构件的针固定第一构件31。
如图3B所示,在针固定第一构件31上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3和与贯通孔33相连而形成的卡定孔部35。
贯通孔33具有与形成于一对把持构件12的凹部19(参照图4A和图4B)的内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内径。缝合针2的端部3、4中的一者能够贯穿于贯通孔33。
卡定孔部35的宽度小于贯通孔33的内径,大于形成于缝合针2的槽部5的外径。此外,卡定孔部35配置在贯通孔33的基端侧。由此,在卡定孔部35进入到缝合针2的槽部5时,缝合针2的端部3、4中的一者固定于针固定第一构件31。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槽22中插入有构成一对针固定部30的作为板状的构件的针固定第二构件32。在针固定第二构件32上形成有与所述的贯通孔33同样的贯通孔34和与所述的卡定孔部35同样的卡定孔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固定第二构件32形成为与针固定第一构件31相同形状、相同大小。针固定第二构件32和针固定第一构件31的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
此外,如图3B所示,在一对针固定部30的基端固定有交接用操作线37(线状构件)的顶端。即,在针固定第一构件31的基端固定有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第一线状构件)的顶端,在针固定第二构件32的基端固定有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第二线状构件)的顶端。交接用操作线37为了避开连杆25而配置在远离连杆25的位置。
交接用操作线37中的、从连结一对把持构件12且作为一对把持构件12的开闭轴的销13到交接用操作线37的顶端的范围被硬质的管38包覆。由此,交接用操作线37在因一对把持构件12(参照图3A)的开闭动作而弯曲的部分B(参照图3A、图3B、图3C)具有柔软性,在比弯曲的部分B靠顶端侧的部位具有难以纵弯曲的较高的刚性。包覆交接用操作线37的管38既可以是比交接用操作线37硬质的材料,也可以是具有与交接用操作线37相同硬度的管。即,包覆交接用操作线37的管38只要能够加强交接用操作线37即可。
罩构件39是固定在长轴构件50的顶端的筒状构件。罩构件39保持销13的两端。在罩构件39的内部贯穿有用于使一对把持构件12开闭的连杆25和开闭用操作线26。在罩构件39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在一对把持构件12的开闭动作时使一对把持构件12和连杆25不干扰罩构件39的狭缝39a。
图5是表示联动构件4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联动构件40具有环状的主体41、转动支承部42、43、以及一对连结部44、45。
如图3A、图4A及图4B所示,主体41以转动支承部42、43的中心轴线为转动中心地相对于罩构件39转动。在形成为环状的主体41的内侧贯穿有开闭用操作线26和交接用操作线37。
如图5所示,转动支承部42、43形成为中心轴线沿与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而且,转动支承部42、4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状,也可以是除圆柱状之外的形状。转动支承部42、43是出于将主体41连结于罩构件39的目的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承部42、43的中心轴线X朝向与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正交的方向。此外,转动支承部42、43配置在将环状的主体41的中心夹于二者之间地相对的两处。
转动支承部42、43固定于主体41。而且,转动支承部42、43中的、朝向主体41的内侧的端42a、43a插入到罩构件39(参照图3A)。由此,如图3A所示,主体41利用转动支承部42、43连结于罩构件39。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支承部42、43借助罩构件39将联动构件40和长轴构件50连结起来。
如图5所示,连结部44、45是互相平行地延伸的2根棒状构件,在主体41中贯穿有交接用操作线37。构成连结部44、45的各棒状构件以各自的中心轴线X’、X”为转动中心地相对于主体41转动自由。
在各棒状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中心线沿与该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孔44a、45a。在形成于构成连结部44、45的各棒状构件的孔44a、45a中分别贯穿有2根交接用操作线37(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
由于主体41和连结部44、45能够相对地转动,因此,连结部44、45与主体41自身的转动角度无关地将交接用操作线37维持为与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大致平行。
连结部44、45也可以不是棒状构件,只要相对于主体41转动自由,就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如图4A、4B所示,在贯穿于连结部44、45的孔44a、45a中的交接用操作线37A上固定有筒构件46。另外,虽未图示,但在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上也设有与筒构件46同样的结构。
在筒构件46中贯穿有交接用操作线37。并且,筒构件46与形成于连结部44的孔44a的开口端抵接。通过筒构件46与连结部44的开口端抵接,从而交接用操作线37相对于连结部44定位。筒构件46中的、配置在连结部44的顶端侧的筒构件46a利用具有能够经得住交接用操作线37被牵引到了基端侧时的牵引力的强度的固定方法固定于交接用操作线37。此外,筒构件46中的、配置在连结部44的基端侧的筒构件46b利用具有能够经得住交接用操作线37被连结部44按压到了顶端侧时的按压力的强度的固定方法固定于交接用操作线37。
在比联动构件40靠基端侧产生于交接用操作线37的摩擦阻力大于在比联动构件40靠顶端侧产生于交接用操作线37的摩擦阻力。特别是,当长轴构件50的长度变长时,对于长轴构件50内的交接用操作线37的摩擦阻力变大,因此,摩擦阻力的大小的差异变显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连结部44、45的顶端侧的筒构件46a采用具有比配置在连结部44、45的基端侧的筒构件46b高的强度的固定方法。具体地讲,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连结部44、45的顶端侧的筒构件46a利用激光焊接固定于交接用操作线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连结部44、45的基端侧的筒构件46b利用钎焊等固定于交接用操作线37。另外,考虑到操作性,各筒构件46固定于交接用操作线37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不同的固定方法。
图6是处理部的主视图。另外,在图6中,为了强调联动构件40的位置关系而暂且示出了被一对把持构件12、罩构件39等遮住而原本看不到的联动构件40。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联动构件40成为联动构件40整体相对于一对把持构件12的正中线L在周向上偏离的位置关系。在一对把持构件12成为完全关闭状态时,交接用操作线37在从一对把持构件12到连结部44、45的孔44a、45a的区域中成为与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平行的直线状态。
图7是表示与长轴构件的长度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长轴构件50具有树脂制的外套51和贯穿于外套51的线圈护套52。构成长轴构件50的外套51和线圈护套52是具有长度轴线的柔软的构件。
外套51是具有能够贯穿于内窥镜的处理器具通道(图1中用附图标记101表示。)的外径的筒状构件。外套51的外表面是相对于处理器具通道101的内表面的摩擦阻力较低的表面状态。
线圈护套52是线材以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为中心地卷成螺旋状的护套,其是达到了柔软性和针对沿长度轴线方向的压缩的耐性之间的平衡的护套。在线圈护套52内贯穿有开闭用操作线26。
外套51和线圈护套52处于彼此的中心线平行地偏离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套51和线圈护套52之间配置有第二线圈护套53、54。
第二线圈护套53、54是贯穿有交接用操作线37的筒状构件。第二线圈护套53、54在长轴构件50的内部彼此相邻地配置。由此,与第二线圈护套53、54配置于在线圈护套52的径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线圈护套52的第二线圈护套53、54的束的最大外径。由此,与例如图8所示那样第二线圈护套53、54配置在将线圈护套52夹于二者之间地相对的位置的情况的外套51a的壁厚d2相比较,如图7所示,不增大外套51的外径就能够加厚外套51的壁厚d1。因此,能够同时使长轴构件50细径化和防止长轴构件50纵弯曲。
此外,第二线圈护套53、54的顶端侧的开口端配置在自联动构件40向基端侧分开的位置。自第二线圈护套53、54的顶端侧的开口端延伸的交接用操作线37分别朝向孔44a、45a延伸,该孔44a、45a形成于设于联动构件40(参照图4A和图4B)的各连结部44、45。
如图1所示,操作部60具备用于推拉开闭用操作线26的第一滑动件61和用于分别牵引交接用操作线37的第二滑动件62、63。在第一滑动件61上固定有开闭用操作线26的基端。第二滑动件62是用于牵引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的滑动件。第二滑动件63是用于牵引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的滑动件。在第二滑动件62、63上固定有交接用操作线37各自的基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60是为了使一对把持构件12开闭动作而进行向开闭用操作线26传递动力的操作的开闭操作部,而且是使交接用操作线37沿着长轴构件50的长度轴线移动而进行将缝合针2固定于针固定部30和解除该固定的操作的针固定操作部。
操作部6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具有第一滑动件61、第二滑动件62、63的结构。例如操作部60也可以采用使用杠杆使开闭用操作线26或者交接用操作线37移动的结构、在旋转的轴上卷绕开闭用操作线26或者交接用操作线37而使其移动的结构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的使用时的动作和作用。图9和图10是表示缝合器1的使用时的一个过程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说明缝合器1的作用的示意图。
缝合器1以在设于缝合器1的一对把持构件12中的一者(在图9中是第二把持构件15)上安装有缝合针2的状态准备。如图1所示,缝合器1从处理部11侧插入到内窥镜100的处理器具通道101内,被向作为缝合生物体组织的对象的对象部位引导。
若在将处理部11引导到作为缝合对象的部位T之后,通过牵引图1所示的第一滑动件61,从而如图10所示,闭合一对把持构件12而把持位于作为缝合对象的部位T的生物体组织。若将一对把持构件12闭合,则安装于一对把持构件12中的一者(第二把持构件15)的缝合针2进入到形成于一对把持构件12中的另一者(第一把持构件14)的把持面(第一把持面17)的凹部(凹部19)中。由此,缝合针2能够刺入处于一对把持构件12中的相对配置的把持面17、18之间的生物体组织T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中,若放松图1所示的第一滑动件61的牵引力,则能够解除对处于第一把持面17和第二把持面18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把持。此外,若使第一滑动件61向顶端侧移动,则一对把持构件12开放。此时,缝合针2保持安装于第二把持构件15的状态。由此,能够重新向生物体组织中刺入缝合针2。另外,通过以缝合针2不贯通生物体组织的程度的力牵引第一滑动件61并把持生物体组织,也能够与仅是把持生物体组织的把持钳子同样使生物体组织移动、或者改变生物体组织的朝向。
为了使用安装有缝合线6的缝合针2缝合生物体组织,从而自缝合针2刺入了生物体组织的状态起从缝合针2所刺入的一侧向其相反侧拔出缝合针2。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手动作业等牵引图1所示的操作部60中的作为第二滑动件62、63设置的2个滑动件中的、相对地处于顶端侧的滑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固定有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的第二滑动件63。
由此,在长轴构件50的顶端侧,如图11所示,联动构件40的连结部45向基端侧移动。由于联动构件40能够利用转动支承部42、43相对于罩构件39转动,因此,在连结部45向基端侧移动时,连结部44相反地向顶端侧移动。即,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中的比联动构件40靠顶端侧的部分被向顶端侧按压,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中的比联动构件40靠基端侧的部分被向顶端侧牵引。即,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利用联动构件40的作用整体向顶端侧移动。
在一对把持构件12的内部,固定有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的顶端的针固定第一构件31被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按压而向顶端侧移动。于是,针固定第一构件31以卡定孔部35进入到槽部5的方式移动。由此,缝合针2固定于针固定第一构件31。
此外,固定有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的顶端的针固定第二构件32通过被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牵引而向基端侧移动。于是,针固定第二构件32以卡定孔部36脱离槽部5的方式移动。由此,能够自针固定第二构件32拆下缝合针2。
在该状态下,在通过使第一滑动件61向顶端侧移动而将一对把持构件12打开时,缝合针2以固定于第一把持构件14的状态移动,贯通生物体组织而被拔出。其结果,固定于缝合针2的缝合线6贯穿于生物体组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视处理部11时,交接用第一操作线37A位于比销13靠第一把持构件14侧的位置,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位于比销13靠第二把持构件15侧的位置。由此,在将一对把持构件12打开时,一对针固定部30被以相对于一对把持构件12前进的方式按压。其结果,针固定第一构件31或者针固定第二构件32的卡定孔部进入到形成于缝合针2的槽部5,缝合针2不会因第二滑动件62、63略微地进退移动而脱落。
之后,根据需要结扎缝合线6,结束一连串的处理。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从第二把持构件15向第一把持构件14交接了缝合针2之后再次使缝合线6贯穿于生物体组织。
总而言之,在从第二把持构件15向第一把持构件14交接针的情况下,闭合一对把持构件12,在操作部60中使交接用第二操作线37B向基端侧移动。由此,能够自设于第二把持构件15的针固定第二构件32拆除缝合针2,同时利用设于第一把持构件14的针固定第一构件31将缝合针2固定于第一把持构件14。
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为了缝合生物体组织能够把持组织并在一对把持构件12之间交接缝合针2,并且也能够在一度把持了生物体组织之后不交接缝合针2地再次将把持构件12打开。由此,能够同时具有作为把持生物体组织的钳子的功能和作为缝合生物体组织的装置的功能。
此外,由于能够向软性内窥镜的处理器具通道内贯穿缝合器1并使用缝合器1,因此,在使用软性内窥镜进行诊察时发现了需要缝合生物体组织的部位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缝合器1的处理器具引导到缝合对象部位。
特别是,在仅设有1个处理器具通道的内窥镜中,无需另外准备把持钳子就能够使缝合对象部位附近的生物体组织移动、或者缝合缝合对象部位,因此作业效率较佳。
此外,能够在一度把持了生物体组织之后容易地变更缝合位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应用于缝合生物体组织的缝合器。
附图标记说明
3、4、端部;5、槽部;12、把持构件;26、开闭用操作线(动力传递构件);30、针固定部;33、贯通孔;35、卡定孔部;37、交接用操作线(线状构件);38、管;40、联动构件;41、主体;42、43、转动支承部;44、45、连结部;46、筒构件;50、长轴构件;60、操作部(开闭操作部,针固定操作部)。
Claims (11)
1.一种缝合器,其中,该缝合器包括:
长轴构件,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设置;
罩构件,其具有内部空间,该罩构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部;
一对把持构件,其在所述内部空间的顶端部以开闭自由的方式被保持;
一对针固定部,其能够将缝合针卡定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
第一线构件,其具有挠性,该第一线构件具有与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一者连结的顶端部、以及与该顶端部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侧的基端部,该第一线构件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自由的方式配置;
第二线构件,其具有挠性,该第二线构件具有与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连结的顶端部、以及与该顶端部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侧的基端部,该第二线构件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自由的方式配置;
操作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线构件的基端部以及第二线构件的基端部,能够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对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第二线构件进行移动操作;以及
环状的联动构件,其具有在所述第一线构件的顶端部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进行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第二线构件的顶端部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进行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以及将该第一连结部与该第二连结部连接起来的主体,该联动构件在所述罩构件的基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被保持并设于所述罩构件的基端部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该缝合器还包括动力传递构件,该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构件与所述第二线构件这两者以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在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内部空间移动自由的方式设置,该动力传递构件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还包括:
把持开闭用连杆,其以在所述罩构件的内部移动自由的方式设置,该把持开闭用连杆连结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顶端部和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基端部;以及
开闭轴,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基端部利用该开闭轴相连结,且该开闭轴连结于所述罩构件,该开闭轴以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自由的方式支承该一对把持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若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所述第二线构件,则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二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并且使所述联动构件转动,由此,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一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一者向前方按压,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一者接收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另一者交接来的所述缝合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联动构件具有朝向所述罩构件延伸的转动支承部,
所述转动支承部的中心轴沿着与所述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长轴构件具有柔软性,
所述主体是具有使所述罩构件贯穿自由的空间的环状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以能够以与所述转动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平行的轴线为转动中心地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的方式分别连结于所述主体,
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供所述第一线构件和所述第二线构件插入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上安装有筒构件,该筒构件用于与所述孔的开口端部抵接,且使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长轴构件具有柔软性,
该缝合器还包括以使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开闭自由的方式支承该一对把持构件的开闭轴,
所述第一线构件的从顶端到所述开闭轴的范围和所述第二线构件的从顶端到所述开闭轴的范围分别贯穿于比所述第一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构件硬质的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缝合针的锥体状的凹部,
所述缝合针具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锥体状的端部和与所述端部邻接且具有比所述端部小的直径的槽部,
所述一对针固定部具有:
贯通孔,其能够供所述端部贯穿;以及
卡定孔部,其与所述贯通孔相连地形成,且具有比所述贯通孔的内径小且比所述槽部的外径大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若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所述第二线构件,则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连结部靠顶端侧的所述第二线构件将所述一对针固定部中的另一者向所述操作部侧牵引并且使所述联动构件转动,由此,将比所述联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靠基端侧的所述第一线构件向所述联动构件侧牵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93028P | 2012-08-24 | 2012-08-24 | |
US61/693,028 | 2012-08-24 | ||
PCT/JP2013/071408 WO2014030544A1 (ja) | 2012-08-24 | 2013-08-07 | 縫合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82590A CN104582590A (zh) | 2015-04-29 |
CN104582590B true CN104582590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014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44189.8A Active CN104582590B (zh) | 2012-08-24 | 2013-08-07 | 缝合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01336B2 (zh) |
EP (1) | EP2889008B1 (zh) |
JP (2) | JPWO2014030544A1 (zh) |
CN (1) | CN104582590B (zh) |
WO (1) | WO20140305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4703B (zh) * | 2014-09-29 | 2019-06-1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缝合器 |
WO2016074331A1 (zh) * | 2014-11-14 | 2016-05-19 | 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打结剪线的方法 |
EP3272296A4 (en) * | 2015-03-18 | 2019-01-16 | Olympus Corporation | SUTURE DEVICE |
WO2017018001A1 (ja) | 2015-07-29 | 2017-02-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縫合器 |
JP6173642B2 (ja) * | 2015-07-29 | 2017-08-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縫合器 |
JP6180694B2 (ja) * | 2015-08-04 | 2017-08-1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縫合装置 |
US10271836B2 (en) | 2015-12-01 | 2019-04-30 | Covidien Lp | Powered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
CN109984777B (zh) * | 2017-12-29 | 2022-02-08 | 江苏木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柔性关节的装置 |
WO2019180867A1 (ja) * | 2018-03-22 | 2019-09-2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持針器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NL2020824B1 (en) * | 2018-04-25 | 2019-11-05 | Mellon Medical B V |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 needle holder and surgical suture apparatus |
SE543080C2 (en) | 2018-05-25 | 2020-10-06 | Suturion Ab | A suturing device with needle-transfer of a double-ended needle |
CN113069159B (zh) * | 2021-03-26 | 2023-03-03 |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 一种肺部手术用缝合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8344A (en) * | 1993-10-08 | 1995-12-26 |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ading mechanism |
CA2133377C (en) * | 1993-10-08 | 2004-09-14 | H. Jonathan Tovey |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ading mechanism |
US5814054A (en) * | 1996-09-23 | 1998-09-29 | Symbiosis Corporation | Automatic needle-passer suturing instrument |
JP5481194B2 (ja) * | 2006-10-05 | 2014-04-23 | コヴィディエン リミテッド 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 可撓性の内視鏡的縫合装置 |
US8864776B2 (en) * | 2008-04-11 | 2014-10-21 | Covidien Lp | Deployment system for surgical suture |
US20110040308A1 (en) * | 2008-06-13 | 2011-02-17 | Ramiro Cabrera | Endoscopic Stitching Devices |
US8628545B2 (en) | 2008-06-13 | 2014-01-14 | Covidien Lp | Endoscopic stitching devices |
US8968339B2 (en) * | 2010-12-10 | 2015-03-03 | Covidien Lp | Suturing device with deployable needle |
US8968340B2 (en) * | 2011-02-23 | 2015-03-03 | Covidien Lp | Single actuating jaw flexible endolumenal stitching device |
-
2013
- 2013-08-07 JP JP2014510600A patent/JPWO2014030544A1/ja active Pending
- 2013-08-07 CN CN201380044189.8A patent/CN10458259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07 EP EP13831750.8A patent/EP2889008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8-07 WO PCT/JP2013/071408 patent/WO20140305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12-16 JP JP2014254412A patent/JP58151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20 US US14/627,289 patent/US9901336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30544A1 (ja) | 2014-02-27 |
EP2889008A4 (en) | 2016-05-18 |
JP2015061669A (ja) | 2015-04-02 |
JP5815109B2 (ja) | 2015-11-17 |
US9901336B2 (en) | 2018-02-27 |
US20150230790A1 (en) | 2015-08-20 |
EP2889008B1 (en) | 2018-06-20 |
JPWO2014030544A1 (ja) | 2016-07-28 |
CN104582590A (zh) | 2015-04-29 |
EP2889008A1 (en)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82590B (zh) | 缝合器 | |
CN106456174B (zh) | 手术用器具以及组织切离单元 | |
US20200289111A1 (en) | Stitching device with long needle | |
JP4624485B2 (ja) |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 |
US8257371B2 (en) | Limited access suturing devices, system, and methods | |
US20080319459A1 (en) |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 |
US9072480B2 (en) | Universal laparoscopic suturing device | |
WO2013008817A1 (ja) | 処置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09247888A (ja) | 治療システム | |
CN102274056A (zh) | 挠性内窥镜缝合装置 | |
EP2133028A3 (en) | Endoscopic stitching devices | |
CN101522121A (zh) | 挠性内窥镜缝合装置 | |
CN105120768B (zh) | 缝合器 | |
JP6184639B2 (ja) | 縫合器 | |
CN110974314A (zh) | 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 | |
CN105078524A (zh) | 外科手术器械 | |
CN107920814A (zh) | 缝合装置 | |
EP2455016B1 (en) | Treatment tool for endoscope | |
CN107714116A (zh) | 腹腔镜缝合器 | |
US20230134917A1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 |
CN105395227B (zh) | 一种用于自动缝合的持针钳 | |
CN211484690U (zh) | 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 | |
JP7056324B2 (ja) | 医療用縫合装置 | |
JP7187530B2 (ja) | 医療用双方向縫合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 |
WO2021176636A1 (ja) | 内視鏡用持針器および内視鏡下縫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OLYMPUS OPTICA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630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