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3916B -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3916B
CN104573916B CN201410757866.7A CN201410757866A CN104573916B CN 104573916 B CN104573916 B CN 104573916B CN 201410757866 A CN201410757866 A CN 201410757866A CN 104573916 B CN104573916 B CN 104573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parameter value
requirement
technical indicator
requirement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578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3916A (zh
Inventor
王万静
虞大联
刘先恺
郭小峰
李恒奎
邓小军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578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3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3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39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3831 priority patent/WO2016091037A1/zh
Priority to JP2016573542A priority patent/JP6303032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3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3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预先建立需求与技术指标之间的映射规则,便可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根据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映射规则,并基于映射规则生成技术指标实例。这样,就可避免列车开发过程中重复开发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高速列车开发过程中,车辆生产厂商接到订单之后,需要人为将订单的技术指标分解到各个组份模块,如,承载组份、走行组份、动力组份,等等。如此分解之后,再由各组份对应的研发部门的设计人员,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开发出满足分解到该组份的技术指标的要求的车型。
现有的高速列车开发过程,当有新的开发任务时,车辆生产厂商都会重新进行新车型的开发,开发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有助于利用需求与技术指标之间的映射规则,提高新车型的开发效率,节省开发资源。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则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包括:
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完全匹配,则基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中每个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所述综合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所述函数计算公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所述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则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和所述第一参数值匹配所述输入项实例,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参数值与所述第二参数值相匹配,则基于所述经验统计,获得所述第二参数值对应的第三参数值,并将所述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匹配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时,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完全匹配时,基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中每个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所述综合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所述函数计算公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所述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和所述第一参数值匹配所述输入项实例;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参数值与所述第二参数值相匹配时,基于所述经验统计,获得所述第二参数值对应的第三参数值,并将所述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可建立需求与技术指标之间的映射规则,如此,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便可根据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映射规则,并基于映射规则生成技术指标实例。这样,就可避免列车开发过程中重复开发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指标实例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可包括:
101,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102,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103,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现有技术进行高速列车开发时,未考虑需求与技术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如此,当有新的开发任务时,车辆生产厂商都会重新进行新车型的开发。本发明实施例建立需求与技术指标之间的映射规则。如此,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便可根据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映射规则,并基于映射规则生成技术指标实例。这样,就可避免列车开发过程中重复开发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元模型指的是,对谱系化高速列车所包含的各种对象的抽象。元模型定义了规定模型的描述及操作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描述的抽象映射,可以理解地,元模型是模型的抽象。
本发明实施例在生成技术指标实例时,涉及以下两方面数据:
(1)需求元模型实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至少一个参数组合,每个参数组合包括第一需求项和该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需求元模型可以是根据新车型的需求数据,从需求元模型数据库中查找获得的,也可以是根据新车型的需求数据,创建获得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数据指的是,与高速列车产品开发需求相关的数据。通常,需求可以体现为车辆需要满足的各种要求,至少可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结构需求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数据至少可包括:需求项名称、需求值类型、需求值范围、需求备注中的至少一个。此外,需求数据还可包括分类属性,具体地,分类属性至少可体现为以下三种:(1)主体需求,即环境需求和/或路网需求,(2)关键需求,即结构需求和/或性能需求,(3)旅客需求,即功能需求。
(2)映射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中,映射规则是实现高速列车开发需求向技术指标转换的基础,可以基于高速列车开发需求,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映射规则,进而将需求元模型实例转换为至少一个技术指标实例,实现新车型的开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指标指的是,车辆的设计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至少可包括功能指标、性能指标、结构指标、行为指标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高速列车的技术指标是为了适应各种需求而应达到的设计条件或设计要求。这种需求可以来自于旅客、运营商、环境条件、研发人员、供应商等提出的各种要求,需求可以形成对高速列车产品研发的多维设计约束,在该约束下定义出高速列车所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形成能表达高速列车功能、性能和行为的技术指标。
本发明实施例中,映射规则至少可体现为两种类型:
(1)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的映射规则,即,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举例来说,函数关系可以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数学运算可以为“+”、“-”、“*”、“/”、“cos”等等,关系运算可以为“=”、“<”、“>”、“()”、“[]”、“{}”等等,规则函数可以为“Max()”、“Min()”等等。
(2)通过经验统计获得的映射规则,即,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函数关系,但可利用经验统计,建立硬性关联。举例来说,经验统计可以为设计人员的经验知识、相关标准的规定、仿真数据等等。
如此,便可利用第一需求项,逐个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映射规则的第二需求项进行匹配,如果第一需求项能与某条映射规则的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可基于该条映射规则,利用第一参数值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三种匹配方案,下面一一进行解释说明。
匹配方案一
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映射规则,且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即,映射规则中的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相同。将第二需求项作为映射规则的输入项,可表示为X,将技术指标项作为映射规则的输出项,可表示为Y,映射规则可表示为Y=X。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该映射规则称为直接映射。即,在新车型开发的所有需求项中,可能存在部分具有双重特性的需求项,所谓双重特性指的是,该需求项既属于需求内容,又属于技术指标内容,对应这种需求项,可通过直接映射的方式,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假设,映射规则数据库中存储有M条映射规则,需求元模型包括N个参数组合,即,包括N个第一需求项和N个第一参数值。作为一种示例,匹配过程可为:从N个第一需求项中选取一个待匹配第一需求项,利用该待匹配第一需求项逐个匹配M条映射规则,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针对该待匹配第一需求项来说,可用的映射规则,如果存在,则可将该可用的映射规则提取出来,并将待匹配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赋值给该可用的映射规则中的技术指标项,得到技术指标实例。如此往复,直至对N个第一需求项中的每个第一需求项完成匹配为止,此处不再赘述。
匹配方案二
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映射规则,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之外的其它函数关系。将第二需求项作为映射规则的输入项,可表示为X,将技术指标项作为映射规则的输出项,可表示为Y,映射规则可表示为Y=f(X1,X2,…,Xk)。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该映射规则称为函数映射。
假设,映射规则数据库中存储有M条映射规则,需求元模型包括N个参数组合,即,包括N个第一需求项和N个第一参数值。作为一种示例,匹配过程可为:从M条映射规则中选取一条作为待匹配映射规则,利用该待匹配映射规则中的输入项匹配N个第一需求项,判断能否匹配上输入项包括的所有第二需求项,如果所有第二需求项都能被匹配上,则认定该待匹配映射规则为可用的映射规则,可以Y=f(X1,X2,…,Xk)为基础,利用每个匹配上的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综合参数值赋值给待匹配映射规则中的技术指标项,得到技术指标实例。如此往复,直至对M条映射规则中的每条映射规则完成匹配为止,此处不再赘述。
匹配方案三
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映射规则,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该映射规则称为知识映射。
经验统计获得映射规则中输入项与输出项一一对应,且均带有参数值。某种情况下,不同映射规则中的第二需求项或技术指标项是相同的,但对应的参数值一定不同。例如,同一个第二需求项可能对应有a个第二参数值,同一个技术指标项可能对应有b个第三参数值,如此情况下,即使映射规则包括的第二需求项或技术指标项相同,但也属于不同的映射规则。其中,a和b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匹配方案三中的匹配过程与匹配方案一中的匹配过程相似,具体可参照上文所做介绍,此处不再详述。所不同的是,本方案中是利用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来匹配输入项实例,即,除了要匹配第一需求项之外,还要匹配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只有第一需求项与第二需求项匹配,且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与第二需求项对应的第二参数值也匹配时,才认为匹配到可用的映射规则。匹配到可用的映射规则后,便可获得第二参数值对应的第三参数值,并将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技术指标项,得到技术指标实例。需要说明的是,技术指标实例即为该可用映射规则中的输出项实例。
可选地,生成技术指标实例后,可将技术指标实例存储至技术指标实例数据库;或者,可将技术指标实例以报表或文档形式输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需求元模型可以为依据车辆的结构树数据,逐层构建获得的,即,需求元模型呈树状结构。基于此,在构建映射规则时,不同层级可能会构建不同的映射规则,即,映射规则也呈树状结构。因此,在生成技术指标实例时,可以结合需求项在需求元模型结构树上的位置,获得对应于映射规则结构树上相应位置的映射规则,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指标实例生成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第二获取单元202,用于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匹配单元203,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
生成单元204,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时,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完全匹配时,基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中每个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所述综合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可选地,所述函数计算公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所述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和所述第一参数值匹配所述输入项实例;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参数值与所述第二参数值相匹配时,基于所述经验统计,获得所述第二参数值对应的第三参数值,并将所述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技术指标为轨道列车的设计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则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包括:
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完全匹配,则基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中每个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所述综合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或者,
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则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则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和所述第一参数值匹配所述输入项实例,如果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参数值与所述第二参数值相匹配,则基于所述经验统计,获得所述第二参数值对应的所述第三参数值,并将所述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所述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
3.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需求元模型实例,所述需求元模型实例包括第一需求项和第一参数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映射规则数据库中获取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用于表示第二需求项与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技术指标为轨道列车的设计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匹配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第二需求项;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时,基于所述映射规则,利用所述第一参数值对所述技术指标项进行赋值操作,生成技术指标实例;
通过函数计算公式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映射关系,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匹配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完全匹配时,基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需求项中每个第一需求项对应的第一参数值,计算综合参数值,并将所述综合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或者,
通过经验统计获得所述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表示一个输入项实例与一个输出项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输入项实例包括所述第二需求项和第二参数值,所述输出项实例包括所述技术指标项和第三参数值,则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需求项和所述第一参数值匹配所述输入项实例;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需求项与所述第二需求项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参数值与所述第二参数值相匹配时,基于所述经验统计,获得所述第二参数值对应的所述第三参数值,并将所述第三参数值赋值给所述技术指标项,生成所述技术指标实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计算公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需求项与所述一个技术指标项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数学运算、关系运算、规则函数运算中的至少一个。
CN201410757866.7A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573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7866.7A CN104573916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93831 WO2016091037A1 (zh) 2014-12-10 2015-11-05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JP2016573542A JP6303032B2 (ja) 2014-12-10 2015-11-05 技術的指標のインスタンスの生成方法及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7866.7A CN104573916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3916A CN104573916A (zh) 2015-04-29
CN104573916B true CN104573916B (zh) 2018-04-20

Family

ID=5308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57866.7A Active CN104573916B (zh) 2014-12-10 2014-12-10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03032B2 (zh)
CN (1) CN104573916B (zh)
WO (1) WO20160910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3916B (zh) * 2014-12-10 2018-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404956A (zh) * 2015-10-28 2016-03-1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技术指标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818593B (zh) * 2021-01-22 2023-07-14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产品配置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509A (zh) * 2008-02-28 2008-08-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轿车整车个性化配置系统
CN101702214A (zh) * 2009-11-10 2010-05-05 王智学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需求分析方法
CN101710285A (zh) * 2009-11-24 2010-05-19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的服务需求获取与建模方法
US8548842B1 (en) * 2009-01-07 2013-10-01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ssessing delivery affectivity 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CN103460210A (zh) * 2011-03-30 2013-12-18 波音公司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模型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6563A (ja) * 2001-06-20 2003-01-10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鋼製品の仕様書作成装置
JP5231844B2 (ja) * 2008-03-31 2013-07-1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仕様決定装置
CN104572833B (zh) * 2014-12-10 2019-01-2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映射规则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4573916B (zh) * 2014-12-10 2018-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509A (zh) * 2008-02-28 2008-08-2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轿车整车个性化配置系统
US8548842B1 (en) * 2009-01-07 2013-10-01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ssessing delivery affectivity 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CN101702214A (zh) * 2009-11-10 2010-05-05 王智学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需求分析方法
CN101710285A (zh) * 2009-11-24 2010-05-19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的服务需求获取与建模方法
CN103460210A (zh) * 2011-03-30 2013-12-18 波音公司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模型管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事例推理的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张光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031;第2002年卷(第20期);第52-5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3916A (zh) 2015-04-29
JP6303032B2 (ja) 2018-03-28
WO2016091037A1 (zh) 2016-06-16
JP2017524175A (ja) 2017-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dani et al. Measur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potato production in Iran using robust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N104572833B (zh) 一种映射规则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4572831B (zh) 高速列车需求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Gilliams et al. Comparing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ethods to extend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on afforestation
CN106155791A (zh)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工作流任务调度方法
CN105512258A (zh) 一种汽车广义产品智能化配置方法
CN103106279A (zh) 一种同时基于节点属性以及结构关系相似度的聚类方法
CN104978411B (zh) 一种高速列车的车型开发方法和装置
CN104573916B (zh) 一种技术指标实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092827A (zh) 多策略译员稿件自动匹配的方法
CN104573915A (zh) 高速列车产品结构树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4077280A (zh) 社区发现并行化方法和系统、主节点和运算节点设备
CN104573185A (zh) 高速列车技术指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anepa et al. Ecolopes, beyond greening. A multi-species approach for urban design
CN104750610B (zh) 基于占优度的消息传递并行程序变异体约简方法
CN103577899B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预测与QoS相结合的服务组合方法
CN105824991A (zh) 一种面向航空应用协同设计的云平台及资源配置方法
CN104572832A (zh) 一种需求元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Masaeli et al. Developing a new water–energy–food‐greenhouse gases nexus tool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CN105894179A (zh) 基于动态规划的业务状态转移方法和系统
CN104794010B (zh) 一种系统内信息交互优化方法
CN104820682B (zh) 一种高速列车需求数据实例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4168330A (zh) 一种基于关系图的解决Web服务组合异常问题的最优补偿方法
Amirteimoori et al.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Two-Stage network structures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outputs
Ng et al. A hybrid approach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of design op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engyang District of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Applicant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engyang District of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Applicant befor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