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694A -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694A
CN104571694A CN201410817770.5A CN201410817770A CN104571694A CN 104571694 A CN104571694 A CN 104571694A CN 201410817770 A CN201410817770 A CN 201410817770A CN 104571694 A CN104571694 A CN 104571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ies
film layer
ito film
ink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77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亮
蒋蔚
余汉水
黄受林
刘锡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AGUER OP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AGUER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AGUER OP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AGUER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77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1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6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包括:准备基板;于基板的上表面镀上ITO膜层;将ITO膜层蚀刻出所需的图形;于基板和ITO膜层上丝印油墨,并在ITO膜层上预留若干不作丝印油墨的空白区,以使任一空白区与位于该任一空白区四周的油墨形成填充孔;于若干个填充孔上填充可与ITO膜层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浆液,并使其固化;于固化后的第一导电浆液上丝印有与第一导电浆液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浆液,并使其固化;于由第二导电浆液、第一导电浆液、油墨、ITO膜层和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覆设保护层。本发明主要为通过使ITO膜层、第一导电浆液和第二导电浆液形成一导电通路,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导电驱动工作。本发明还提供OGS触控屏。

Description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GS触控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OGS成为目前触控产业的主导技术方向。OGS(One Glass Solution,即一体化触控)的好处有三点:(1)节约了一层玻璃成本和降低了一次贴合成本;(2)减轻了重量;(3)增加了透光度。OGS能够较好的满足智能终端超薄化需求,并提升显示效果,是2012年起高端品牌终端的必然选择。当前的电容式触摸屏结构主要分两大类,外挂式和内嵌式。外挂式又分为三种,Glass-Glass结构,Glass-Film结构和OGS(One Glass Solution)结构;内嵌式则分为in cell和on cell两种结构。对于内嵌式,主要是一些TFT大厂才能做,且存在良率低、信号干扰大的问题,所以目前市场上以外挂式为主。G-G结构和G-F结构要将Lens盖板和传感器(sensor)贴合在一起,构成电容触摸屏。人体在操作时自身所带的经典和传感器感应产生电容,来操作触摸屏进行工作。
目前市场上的OGS产品从结构上主要可以分为单层多点和架桥结构。单层多点结构主要是一次磁控溅射镀ITO膜,然后通过黄光制程工艺将触摸屏的图案蚀刻出来。虽然此种产品结构的生产加工工序少、结构简单、成品良率较高,但是由于该种产品结构只采用了单层的ITO结构,ITO会充当产品的导电线路,金属中的原子的价电子与原子核和核电子分离,形成电子“云”,加之,由于电子是共有的,而不是空间定域的,那么,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电子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更容易发生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由此,相当于金属氧化物失去了自由移动的电子。可见,对于触摸屏中大尺寸的产品显然不能使用ITO作为导电引线,这是因为引线越长线电阻就越大,当引线过长时IC就不能接受到足够的电信号,无法驱动产品。鉴于IC等工艺的限制,单层多点结构只能用于中小尺寸的触摸屏产品,无法用于生产大尺寸的触摸屏产品。而架桥结构主要为在制作过程需要多次镀膜,其中,架桥、图案、引线需要单独进行镀膜,以分别对应镀上MnAlMn膜层、ITO膜层、MnAlMn膜层,并且在各自的镀膜操作中均需要经过一次黄光制程工艺,以制出相对应的图形结构,虽然该种实施方式做出的产品能够适用于任何尺寸的触摸屏产品,但是该种实施方式工艺复杂、制程繁琐、成本较高,而且成品良率普遍较低,阻碍了OGS产品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制作大尺寸的触摸屏产品时要么存在因使用ITO作为导电引线而导电电流较弱以致无法驱动产品的问题,要么存在工艺复杂、制程繁琐、成本较高及成品良率普遍较低以致阻碍了OGS产品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包括:
准备一基板;
利用磁控溅射工艺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镀上ITO膜层;
利用黄光制程工艺将所述ITO膜层蚀刻出所需的图形;
于所述基板和所述ITO膜层上丝印油墨,并在所述ITO膜层上预留若干不作丝印油墨的空白区,以使任一所述空白区与位于该任一所述空白区四周的所述油墨形成填充孔;
于若干个所述填充孔上填充可与所述ITO膜层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浆液,并使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固化;
于固化后的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上丝印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浆液,并使所述第二导电浆液固化;
于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覆设一保护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为采用碳浆液,且使固化后的所述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墨的上表面持平。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为采用银浆液或金浆液,且使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
较佳地,使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的厚度为7-10μm,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参数下固化。
具体地,所述保护层为采用保护油墨,且使所述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较佳地,使所述保护油墨的厚度为7-10μm,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条参数下固化。
本发明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主要为通过在ITO膜层上的空白区与位于该空白区四周的油墨形成填充孔,再在填充孔上填充第一导电浆液并使到该第一导电浆液固化,以此使到第一导电浆液与ITO膜层导电连接;接着,在固化后的第一导电浆液丝印第二导电浆液并使该第二导电浆液固化,以使到第二导电浆液和第一导电浆液导电连接,从而使到ITO膜层、第一导电浆液和第二导电浆液形成一导电通路,避免使用较长的导电引线及产生较大的电阻,有利于保证大尺寸OGS触控屏的导电驱动工作,提高其成品良率,同时,整个工艺简单,所用成本较低,适于OGS触控屏行业的推广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OGS触控屏,包括:
基板;
ITO膜层,所述ITO膜层镀设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通过黄光制程蚀工艺刻蚀出所需的图形,且所述ITO膜层上设有若干个空白区;
油墨,所述油墨丝印于所述基板上,并丝印在所述ITO膜层除若干个所述空白区之外的表面上,且所述油墨与任一所述空白区形成一填充孔;
第一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填充且固化于若干个所述填充孔上;
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丝印且固化于固化后的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上;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为碳浆液,且固化后的所述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墨的上表面持平。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为银浆液或金浆液,且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保护层为保护油墨,且所述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本发明的OGS触控屏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的OGS触控屏主要由基板、ITO膜层、油墨、第一导电浆液、第二导电浆液及保护层组成,借由ITO膜层、第一导电浆液和第二导电浆液形成一导电通路,避免使用较长的导电引线及产生较大的电阻,有利于保证大尺寸OGS触控屏的导电驱动工作,提高其成品良率,同时,整个结构简单,所用成本较低,适于OGS触控屏行业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ITO膜层镀于基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ITO膜层刻有图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ITO膜层和基板上丝印有油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油墨与ITO膜层的空白区形成的填充孔上填充有第一导电浆液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第一导电浆液上丝印有第二导电浆液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第二导电浆液、第一导电浆液、油墨、ITO膜层和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覆设有保护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下面对本发明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的最佳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包括:
S10、准备一基板10,其中,该基板10为一方形结构,优选其尺寸为400×500×0.7mm;另外,该基板10的材质为玻璃;
S20、利用磁控溅射工艺于基板10的上表面镀上消影后的ITO膜层20,其中,ITO膜层的厚度为0.02-0.15μm,方阻为30-120Ω;
具体地,在基板10的上表面镀上ITO膜层20之前,对基板10进行清洗,而该基板10的清洗工序为采用物理的方法(磨刷喷洗)和化学的方法(去离子水DI水和KOH)将玻璃基板10表面的脏污和油污、杂质除去并干燥的过程。之后,再利用磁控溅射工艺于基板10的上表面镀上消影后的ITO膜层20,其中,磁控溅射工艺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之间施加几百K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靶和控制不同的溅射时间,便可以获得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薄膜。而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可使ITO膜层20与基材10的结合力强以及使到ITO膜层20致密、均匀。
S30、利用黄光制程工艺将所述ITO膜层蚀刻出所需的图形;
其中,该黄光制程工艺就有通过对涂覆在玻璃基板10表面的光敏性物质(光刻胶),经曝光、显影后留下的部分对底层起保护作用,然后进行蚀刻并最终获得永久性的图形的过程。而该黄光制程工艺包括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坚膜工序、蚀刻工序及脱膜工序,而各工序的具体操作为:
曝光工序,指用紫外线通过预先设置好的菲林垂直照射光刻胶,使被照射部分的光刻胶发生反应。
显影工序,用弱KOH溶液将玻璃基板10表面上的经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除去,保留未照射部分的光刻胶。
坚膜工序,对玻璃基板10经过一次高温处理,以使光刻胶膜更加坚固。
蚀刻工序,用适当的酸液将无光刻胶覆盖的ITO层除去,这样就得到了所需要的ITO电极图形。
脱膜工序,用较强的KOH剥膜液将残留光刻胶除去,以将玻璃基板10表面清洗干燥。
S40、于基板10和ITO膜层20上丝印油墨30,较佳地,该油墨30的厚度为6-9μm,以使油墨30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同时,并在ITO膜层20上预留若干不作丝印油墨的空白区(图中未标示),以使任一空白区与位于该任一空白区四周的油墨30形成填充孔40,而该填充孔40的孔径为0.4-0.8mm,以保证后续的物质进入填充;
S50、于若干个填充孔40上填充可与ITO膜层20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浆液50,并使第一导电浆液50固化;
S60、于固化后的第一导电浆液50上丝印有与第一导电浆液50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浆液60,并使第二导电浆液60固化;
S70、于由第二导电浆液60、第一导电浆液50、油墨30、ITO膜层20和基板10组合的组合体上覆设一保护层70。
本实施例主要为通过在ITO膜层20上的空白区与位于该空白区四周的油墨30形成填充孔40,再在填充孔40上填充第一导电浆液50并使到该第一导电浆液50固化,以此使到第一导电浆液50与ITO膜层20导电连接;接着,在固化后的第一导电浆液50丝印第二导电浆液60并使该第二导电浆液60固化,以使到第二导电浆液60和第一导电浆液50导电连接,从而使到ITO膜层20、第一导电浆液50和第二导电浆液60形成一导电通路,避免使用较长的导电引线及产生较大的电阻,有利于保证大尺寸OGS触控屏的导电驱动工作,提高其成品良率,同时,整个工艺简单,所用成本较低,适于OGS触控屏行业的推广使用。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浆液50为采用碳浆液,其中,碳浆液不但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且其固化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可保证其紧固地填充在填充孔40上,避免从填充孔上40出现松脱之问题;同时,使固化后的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油墨30的上表面持平,以避免碳浆液的浪费,并保证油墨30的上表面与碳浆液的上表面形成较佳的平面度,以利于后续的加工。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浆液60为采用银浆液或金浆液,而一般来说,金浆液的导电性优于银浆液,但其价格较贵,故,普遍情况下,会采用银浆液;若遇上需要较好的导向性的情况下,可选用金浆液;同时地,使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而该线状结构除了保证所需的导电连接性能,又可大大减少浆液或金浆液的耗费。
较佳地,使银浆液或金浆液的厚度为7-10μm,以使银浆液或金浆液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参数下固化,以使银浆液或金浆液均匀固化,避免出现固化不彻底、固化不均匀的问题。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保护层70为采用保护油墨,且使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第二导电浆液60、第一导电浆液50、油墨30、ITO膜层20和基板10组合的组合体上,其中,保护油墨不但取材方便,而且使用方便。
较佳地,使保护油墨的厚度为7-10μm,以使保护油墨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条参数下固化,以使保护油墨均匀固化,避免出现固化不彻底、固化不均匀的问题。
OGS触控屏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2至图8,下面对本发明的OGS触控屏的最佳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的OGS触控屏100,包括基板、ITO膜层、油墨、第一导电浆液、第二导电浆液及保护层,下面对OGS触控屏100的各部件作进一步描述:
基板10为一方形结构,优选其尺寸为400×500×0.7mm;另外,该基板10的材质为玻璃;
ITO膜层20通过磁控溅射工艺镀设于基板10的上表面并通过黄光制程蚀工艺蚀刻出所需的图形,且ITO膜层20上设有若干个空白区,以用于后续的操作;较佳地,ITO膜层的厚度为0.02-0.15μm,方阻为30-120Ω;
油墨30丝印于基板10上,并丝印在ITO膜层20除若干个空白区之外的表面上,其中,该油墨30的厚度为6-9μm,以使油墨30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同时地,油墨30与任一空白区形成一填充孔40,而该填充孔40的孔径为0.4-0.8mm,以保证后续的物质进入填充;
第一导电浆液50填充且固化于若干个填充孔40上;
第二导电浆液60丝印且固化于固化后的第一导电浆液50上;
保护层70覆设于由第二导电浆液60、第一导电浆液50、油墨30、ITO膜层20和基板10组合的组合体上。
本实施例的OGS触控屏100主要由基板10、ITO膜层20、油墨30、第一导电浆液50、第二导电浆液60及保护层70组成,其中,借由ITO膜层20、第一导电浆液50和第二导电浆液60形成一导电通路,避免使用较长的导电引线及产生较大的电阻,有利于保证大尺寸OGS触控屏100的导电驱动工作,提高其成品良率,同时,整个结构简单,所用成本较低,适于OGS触控屏行业的推广使用。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浆液50为碳浆液,其中,碳浆液不但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且其固化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可保证其紧固地填充在填充孔40上,避免从填充孔上40出现松脱之问题;同时,该固化后的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油墨30的上表面持平,以避免碳浆液的浪费,并保证油墨30的上表面与碳浆液的上表面形成较佳的平面度,以利于后续的加工。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浆液60为银浆液或金浆液,而一般来说,金浆液的导电性优于银浆液,但其价格较贵,故,普遍情况下,会采用银浆液;若遇上需要较好的导向性的情况下,可选用金浆液;同时,该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而该线状结构除了保证所需的导电连接性能,又可大大减少浆液或金浆液的耗费。
较佳地,银浆液或金浆液的厚度为7-10μm,以使银浆液或金浆液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参数下固化,以使银浆液或金浆液均匀固化,避免出现固化不彻底、固化不均匀的问题。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保护层70为保护油墨,且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第二导电浆液60、第一导电浆液50、油墨30、ITO膜层20和基板10组合的组合体上,其中,保护油墨不但取材方便,而且使用方便。
较佳地,保护油墨的厚度为7-10μm,以使保护油墨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使用过多而浪费,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条参数下固化,以使保护油墨均匀固化,避免出现固化不彻底、固化不均匀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一基板;
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镀上ITO膜层;
将所述ITO膜层刻出所需的图形;
于所述基板和所述ITO膜层上丝印油墨,并在所述ITO膜层上预留若干不作丝印油墨的空白区,以使任一所述空白区与位于该任一所述空白区四周的所述油墨形成填充孔;
于若干个所述填充孔上填充可与所述ITO膜层导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浆液,并使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固化;
于固化后的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上丝印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导电连接的第二导电浆液,并使所述第二导电浆液固化;
于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覆设一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为采用碳浆液,且使固化后的所述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墨的上表面持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为采用银浆液或金浆液,且使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的厚度为7-10μm,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参数下固化。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采用保护油墨,且使所述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保护油墨的厚度为7-10μm,且在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30min的条参数下固化。
7.OGS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ITO膜层,所述ITO膜层镀设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刻有所需的图形,且所述ITO膜层上设有若干个空白区;
油墨,所述油墨丝印于所述基板上,并丝印在所述ITO膜层除若干个所述空白区之外的表面上,且所述油墨与任一所述空白区形成一填充孔;
第一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填充且固化于若干个所述填充孔上;
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丝印且固化于固化后的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上;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设于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GS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浆液为碳浆液,且固化后的所述碳浆液的上表面与所述油墨的上表面持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GS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浆液为银浆液或金浆液,且所述银浆液或金浆液固化后呈一线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OGS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保护油墨,且所述保护油墨固化覆设在由所述第二导电浆液、所述第一导电浆液、所述油墨、所述ITO膜层和所述基板组合的组合体上。
CN201410817770.5A 2014-12-24 2014-12-24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Withdrawn CN104571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7770.5A CN104571694A (zh) 2014-12-24 2014-12-24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7770.5A CN104571694A (zh) 2014-12-24 2014-12-24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694A true CN104571694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8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7770.5A Withdrawn CN104571694A (zh) 2014-12-24 2014-12-24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16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1077A (zh) * 2016-06-30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菲林组件
WO2017121085A1 (zh) * 2016-01-11 2017-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7862168A (zh) * 2017-12-15 2018-03-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806A (zh) * 2012-09-25 2013-01-09 大连七色光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fto导电玻璃用于二屏合一触摸屏的生产方法
CN103365477A (zh) * 2013-07-18 2013-10-23 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88240U (zh) * 2013-10-28 2014-05-07 深圳市新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玻璃电容式触摸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6806A (zh) * 2012-09-25 2013-01-09 大连七色光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fto导电玻璃用于二屏合一触摸屏的生产方法
CN103365477A (zh) * 2013-07-18 2013-10-23 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88240U (zh) * 2013-10-28 2014-05-07 深圳市新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玻璃电容式触摸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1085A1 (zh) * 2016-01-11 2017-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201077A (zh) * 2016-06-30 2016-12-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菲林组件
CN107862168A (zh) * 2017-12-15 2018-03-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226B (zh) 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9685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104571694A (zh) Ogs触控屏及ogs触控屏的制作工艺
CN103019448B (zh) 一种彩膜基板制作方法、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3636B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面板
EP3076227B1 (en) Transmittance-variable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1968697B (zh) 制造网格图案型触控面板的方法
CN105742299B (zh) 一种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9645688B2 (en) OGS touch screen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9073946A (zh) 电致变色装置
CN11228994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09258A (zh) 一种触摸屏功能片引线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83776A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582285A (zh) 一种ito导电膜汇流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88995A (zh) 成膜掩模、成膜掩模的制造方法和触摸面板
CN104965626A (zh) 电容屏及其形成方法
CN110061145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68867A (zh) 电容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245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1784005B1 (ko) 투명 전극이 패터닝된 유리 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4407459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33289B (zh) 一种制备黑白点阵触摸液晶屏的方法
CN103422153A (zh) 一种fto导电薄膜的刻蚀方法
KR101661517B1 (ko) 메탈메쉬-탄소나노튜브 플렉서블 투명전극의 제조방법
KR101066932B1 (ko) 터치패널용 패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터치패널용 패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