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8187A -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8187A
CN104568187A CN201410851618.9A CN201410851618A CN104568187A CN 104568187 A CN104568187 A CN 104568187A CN 201410851618 A CN201410851618 A CN 201410851618A CN 104568187 A CN104568187 A CN 104568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istance
relational model
furnace lin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1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8187B (zh
Inventor
邱立运
孙英
储太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16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8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8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8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8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消去热流密度这一不便于测量计算的复杂物理量,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一种可以连续转动的高温窑炉,是对物料进行干燥和焙烧的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有色冶炼、钢铁冶金、化工、水泥、氧化铝、建材、耐火材料等行业的工艺流程中。回转窑内温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焙烧的质量,不过窑内温度不便于直接测量,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软测量的方式进行间接测量,即先测得一些其他参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窑内温度(即内壁温度)。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在现有技术中,需要获取的参数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的参数获取时较为困难、曲折,影响到了检测窑内温度时的效率甚至是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在使用软测量方式获取窑内温度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包括: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炉衬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内壁温度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内壁温度获取单元包括:
内壁温度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处,会采集不同深度的两个温度值,每个温度值都与内壁温度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模型,而两个温度值结合起来,就可以消去热流密度这一不便于测量计算的复杂物理量,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另外在一些场景下,对一个温度值进行采集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使用两个温度值则可以减小、弱化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测温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测温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炉衬正常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炉衬结圈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炉衬剥落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S102,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本发明的出发点是在回转窑外壁同一位置测得两点的温度,这两点位于窑壁内不同的深度。对于采用何种测温装置测得这两点的温度本发明并不进行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对测温装置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场景下,所述装置包括多个顶部封闭的套管,每个所述套管内均插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用于测量所在套管顶部的温度;所述多个套管相互平行地插入到窑壁内,且各套管插入窑壁内的深度各不相同。
可选的,各相邻套管之间插入窑壁内的深度依次变浅。每个所述套管中的测温元件可以为两个,所述两个测温元件并行插入到所在套管内。所述测温元件可以为热电偶。
作为示例可参见图2所示,在图2中,201为其中一个套管,202为插入到该套管中的测温元件,203为窑壁中的炉衬,204为窑壁外层的窑壳,205为窑壁的内壁。
在另外一种场景下,所述装置包括主套筒,所述主套筒上在不同长度处向外辐射出套管;每个所述套管的顶部封闭,内插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用于测量所在套管顶部的温度;所述主套筒插入到窑壁内,以使不同长度处的套管在窑壁内处于不同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主套筒沿着深入窑壁的方向逐渐变细。每个所述套管中的测温元件可以为两个,所述两个测温元件并行插入到所在套管内。所述测温元件可以为热电偶。
作为示例可参见图3所示,图3中301为主套筒,302为套管,套管中插有测温元件,303为炉衬,304为窑壳,305为内壁。
在实施本实施例方法时,可以使用上述装置中处于不同深浅位置的任意两个测温元件分别测得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
S103,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S104,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可参见图4所示,图4中T为内壁温度,是待求取的目标量,l1~l7分别是各温度检测点到前一个温度检测点的距离(其中l1为第一个温度检测点到内壁的距离)。因为各温度检测点在竖直方向上距离很近(可以视为对应外壁同一位置),所以其相对应的内壁温度也均为T。则有:
T = q ( Σ i = 1 N l i λ ) + T i
其中,N为温度检测点的总数(图4中N=7),Ti为第i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λ为炉衬导热系数,q为热流密度。
上式中未知量有q,而i的取值有至少两种,所以可以将两个i值带入(也即将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带入),即可消去q,也即不用再测量计算q了。
当然上述推导中假设的是炉衬正常的情况,即未有结圈层,炉衬也未剥落。而在有结圈层或炉衬出现剥落时,也同样是可以消去q的。
下面进一步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说明。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包括:
S501,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S502,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图4是炉衬正常时的示意图,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分别取的是图4中的T1和T2,则有:
T = q l 1 λ + T 1 , T = q ( l 1 + l 2 λ ) + T 2
联合后可得: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上式也即第一关系模型,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l1、l2为设计值,均已知;T1、T2可现场测量得到。可见在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只需得到上述简单的参量即可得到内壁温度,而无需测量计算热流密度,从而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另外在一些场景下,对一个温度值进行采集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使用两个温度值则可以减小、弱化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包括:
S601,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S602,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图7是炉衬结圈时的示意图,有:
T = q ( Σ i = 1 N l i λ + δ ′ λ ′ ) + T i
其中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其他参数同上。
以T1、T2为例,则有:
T = q ( l 1 λ + δ ′ λ ′ ) + T 1 , T = q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联合后可得: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上式也即第二关系模型,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l1、l2为设计值,均已知;T1、T2可现场测量得到;λ、λ′可以通过化验得到;δ′可以通过长期历史温度变化趋势推算得到,也可以通过其它判断炉衬结圈技术得到。可见在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只需得到上述简单的参量即可得到内壁温度,而无需测量计算热流密度,从而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另外在一些场景下,对一个温度值进行采集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使用两个温度值则可以减小、弱化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参见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包括:
S801,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S802,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图9是炉衬剥落时的示意图,有:
T = q ( Σ i = 1 N l i - δ ″ λ ) + T i
其中δ″为剥落层厚度。其他参数同上。
以T1、T2为例,则有:
T = q ( l 1 - δ ″ λ ) + T 1 , T = q ( l 1 - δ ″ + l 2 λ ) + T 2
联合后可得: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上式也即第三关系模型,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l1、l2为设计值,均已知;T1、T2可现场测量得到;δ″可以通过长期历史温度变化趋势推算得到,也可以通过其它判断炉衬剥落技术得到。可见在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只需得到上述简单的参量即可得到内壁温度,而无需测量计算热流密度,从而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另外在一些场景下,对一个温度值进行采集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使用两个温度值则可以减小、弱化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采集单元1001,用于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距离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炉衬状态确定单元1003,用于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内壁温度获取单元10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参见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温度获取单元可以包括:
内壁温度第一获取子单元1101,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二获取子单元1102,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三获取子单元1103,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系模型可以为: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关系模型可以为: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在本实施例或本发明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关系模型可以为: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处,会采集不同深度的两个温度值,每个温度值都与内壁温度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模型,而两个温度值结合起来,就可以消去热流密度这一不便于测量计算的复杂物理量,大大简化了温度检测的过程,提高了测温效率。另外在一些场景下,对一个温度值进行采集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使用两个温度值则可以减小、弱化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包括: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6.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第一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第二温度点的温度,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均对应回转窑外壁的同一位置,但在回转窑炉衬内处于不同的深度,且所述第一点更接近回转窑内壁;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内壁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二点到所述第一点的距离;
炉衬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的炉衬状态,其中所述炉衬状态分为炉衬正常、炉衬结圈以及炉衬剥落;
内壁温度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所述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炉衬状态,获得内壁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温度获取单元包括:
内壁温度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正常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一关系模型,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结圈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二关系模型,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炉衬导热系数、结圈层导热系数、结圈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内壁温度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当炉衬状态为炉衬剥落时,根据第一温度、第一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第二温度、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第三关系模型,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剥落层厚度、内壁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获得内壁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 T 2 l 1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关系模型为:
T = λ ( T 1 ( l 1 + l 2 λ + δ ′ λ ′ ) - T 2 ( l 1 λ + δ ′ λ ′ ) )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λ为炉衬导热系数,λ′为结圈层导热系数,δ′为结圈层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模型为:
T = T 1 ( l 1 + l 2 - δ ′ ′ ) - T 2 ( l 1 - δ ′ ′ ) l 2
其中,T为内壁温度,T1为第一温度,T2为第二温度,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δ″为剥落层厚度。
CN201410851618.9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568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618.9A CN104568187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1618.9A CN104568187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8187A true CN104568187A (zh) 2015-04-29
CN104568187B CN104568187B (zh) 2017-07-25

Family

ID=5308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1618.9A Active CN104568187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818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740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
CN108955925A (zh) * 2018-05-22 2018-12-07 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电偶检测的智能化温度调控系统
CN111060209A (zh) * 2019-12-23 2020-04-24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缸温度传感器的补增及测算方法
CN113459839A (zh) * 2021-07-23 2021-10-01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直流充电座温度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3676A (zh) * 2008-09-02 2009-01-14 内蒙古科技大学 高炉炉腔温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1003238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Yamabun Denki:Kk 温度測定方法、温度測定装置、温度制御方法、温度制御装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CN101749942A (zh) * 2008-12-09 2010-06-23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回转窑测温装置
CN103292923A (zh) * 2013-06-07 2013-09-11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回转炉炉内物料温度测定方法
CN103307873A (zh) * 2013-06-26 2013-09-1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检测窑内烟气温度的方法
CN203240885U (zh) * 2013-04-10 2013-10-16 茂名粤桥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窑内温度测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2387A (ja) * 2008-07-29 2010-02-12 Yamabun Denki:Kk 温度測定方法、温度測定装置、温度制御方法、温度制御装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CN101343676A (zh) * 2008-09-02 2009-01-14 内蒙古科技大学 高炉炉腔温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1749942A (zh) * 2008-12-09 2010-06-23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回转窑测温装置
CN203240885U (zh) * 2013-04-10 2013-10-16 茂名粤桥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窑内温度测定装置
CN103292923A (zh) * 2013-06-07 2013-09-11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回转炉炉内物料温度测定方法
CN103307873A (zh) * 2013-06-26 2013-09-18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检测窑内烟气温度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0740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
CN108955925A (zh) * 2018-05-22 2018-12-07 安徽瑞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电偶检测的智能化温度调控系统
CN111060209A (zh) * 2019-12-23 2020-04-24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缸温度传感器的补增及测算方法
CN113459839A (zh) * 2021-07-23 2021-10-01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直流充电座温度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59839B (zh) * 2021-07-23 2023-04-25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直流充电座温度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8187B (zh) 201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8187A (zh)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487157B (zh) 用于金属模具内精细多点测温的传感器组件
CN103940847B (zh) 一种基于热流传感器各向异性薄膜热导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966377B (zh) 高炉炉温在线检测采集系统及在线检测方法
CN103322960A (zh) 一种回转窑结圈层厚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08019B (zh) 一种回转窑炉衬剥落厚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31932B (zh) 一种高炉内表面温度分布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675474A (zh) 一种检测管件腐蚀程度的方法
JP2016065275A (ja) 高炉内状態推定装置および高炉内状態推定方法
CN105463142B (zh) 一种高炉炉缸内铁水温度测量的方法
CN102206728A (zh) 用于检测钢水中磷含量的测磷探头上的测磷元件
JP5547117B2 (ja) 耐火物残厚評価方法
CN104197698B (zh) 一种回转窑筒体测温方法
CN106018472A (zh) 注汽井隔热管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及装置
KR20130077635A (ko) 용융금속 및 슬래그 건전시료를 동시에 채취하는 복합프로브
JP2009236863A (ja) 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4184033A (zh) 一种回转窑耐火材料脱落位置、厚度及大小的检测方法
CN104596660B (zh) 一种回转窑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JP2012032249A (ja) 渦電流探傷方法及び渦電流探傷システム
JP2019126834A (ja) 設備監視装置、設備監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295770B (zh) 基于电磁超声测量铁磁性材料居里温度点的装置及方法
CN204514837U (zh) 用于混凝土热膨胀系数测试的便捷式试验装置
CN106767288A (zh) 测量电炉耐火砖残余厚度的方法
CN104313224B (zh) 一种无陶瓷杯钒钛磁铁矿高炉的炉缸浸蚀结厚报警方法
CN103616400B (zh) 无损快速测定α型钛合金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