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6985B -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6985B
CN104566985B CN201510007710.1A CN201510007710A CN104566985B CN 104566985 B CN104566985 B CN 104566985B CN 201510007710 A CN201510007710 A CN 201510007710A CN 104566985 B CN104566985 B CN 104566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flow spaces
radiating tube
tube group
sp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77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6985A (zh
Inventor
包建忠
司存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ZHOU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ZHO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ZHOU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ZHO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077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6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6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6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6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6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热交换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管板单元和连接在管板单元左右侧壁上的具有腔室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内的散热管件左端连接配合,左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右侧板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内的散热管件右端连接配合,右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其结构更加紧凑流畅,吸热面积更大,热转换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噪音小。

Description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热交换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热交换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热交换器被广泛的用于家庭及商场、宾馆等地的加热设备系统中。传统热交换器的体积通常比较大,热转换率较低,热量损耗较大。对于热交换器来说,燃气能否在由散热直通管路构成的燃烧腔内充分燃烧,直接影响到热交换器的转换效率。现有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燃气不能够在燃烧腔内充分燃烧,而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燃气燃烧不充分也浪费燃气能源。另外,现有热交换器的水路循环路径设计的比较复杂,给维护拆洗清理残渣水垢等工作带来不便,维护费用比较高,而且现有热交换器的使用年限也不长,总的来说性价比不高。
专利号为ZL201110341203.3的冷凝式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中,左右侧板高温区的水流循环区域相对较复杂,在水流区域拐弯处有Z形的凸状物设计,影响到水流的流畅性,降低了水流速度,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和噪音。
专利号为ZL201320708833.4的热交换器用侧板的排气口及泄压阀设置在位于侧板最上方高温区的水流循环区域下方的出水口区域,其并不是排气口设置的最佳位置。
专利号为ZL201320708833.4的热交换器用侧板,其进、出水口轴线都是平行于侧板,出水口通过出水通道与侧板体的出水区域相连通,出水区域位于高温区,出水口位于低温区,当高温区的热水从出水区域流向低温区的出水口时,会发生热量损,影响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其结构更加紧凑流畅,吸热面积更大,热转换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噪音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包括管板单元和连接在管板单元左右侧壁上的具有腔室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是:左侧板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内的散热管件左端连接配合,左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四个水流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左侧第一进水区域、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左侧第三水流区域、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左侧第六水流区域、左侧第七水流区域、左侧第八水流区域、左侧第九水流区域、左侧第十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左侧第一进水区域位于左侧板底端中心位置,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一进水区域的两侧,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的正上方为左侧第三水流区域,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三水流区域的两侧,左侧第三水流区域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六水流区域、左侧第七水流区域、左侧第八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左侧第七水流区域、左侧第八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的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对称设置在左侧第六水流区域、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的两侧;
右侧板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内的散热管件右端连接配合,右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二个右侧板的水流循环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右侧第一水流区域、右侧第二水流区域、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右侧第五水流区域、右侧第六水流区域、右侧第七水流区域、右侧第八水流区域、右侧第九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右侧第一水流区域位于右侧板底端,右侧第二水流区域位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正上方,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二水流区域两侧,右侧第二水流区域、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右侧第九水流区域、右侧第八水流区域、右侧第七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九水流区域、右侧第八水流区域、右侧第七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的两侧,右侧第十水流区域位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正上方,右侧第五水流区域位于右侧板顶端。
进一步的,散热管件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第一散热管组、第二右散热管组、第二左散热管组、第三右散热管组、第三左散热管组、第四散热管组、第五右散热管组、第五左散热管组、第六右散热管组、第六左散热管组、第七右散热管组、第七左散热管组、第八右散热管组、第八左散热管组、第九右散热管组、第九左散热管组、第十散热管组、第十一散热管组、第十二散热管组、第十三散热管组、第十四散热管组、第十五散热管组、第十六散热管组、第十七散热管组、第十八散热管组、第十九散热管组和第二十散热管组,第一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一进水区域和右侧第一水流区域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和第二左散热管组右端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和第二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和第三左散热管组右端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和第三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连通,第四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三水流区域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和第五左散热管组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和第五左散热管组左端与左侧第三水流区域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和第六左散热管组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和第六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和第七左散热管组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和第七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和第八左散热管组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和第八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和第九左散热管组右端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和第九左散热管组左端分布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连通,第十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一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二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七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三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七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七水流区域连通,第十四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八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五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八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连通,第十六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八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七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九水流区域和右侧第九水流区域连通,第十八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九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连通,第十九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十水流区域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连通,第二十散热管组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十水流区域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连通。
进一步的,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左侧第一进水区域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
进一步的,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
进一步的,右侧第五水流区域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右侧板上方设有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连通的排气口,排气口开口斜向上。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其结构更加紧凑流畅,吸热面积更大,热转换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噪音小;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有利于介质水的流动,从而增加流速,不容易使水产生沸腾,避免了大量气泡的产生,减少气泡的同时噪音也会相应减少;右侧第五水流区域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有利于介质水的流动,从而增加流速,不容易使水产生沸腾,避免了大量气泡的产生,减少气泡的同时噪音也会相应减少;右侧第五水流区域处于燃烧室的高温区,最易产生气泡,此处设置排气口最有利于气体的及时排放,且防止不溶气体流向下道水流循环区域,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左侧板主视图。
图3为右侧板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散热管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板单元、2-左侧板、2.1-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2a-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b-左侧板第二左水流区域、2.3-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4a-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b-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5a-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b-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6-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7-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8-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9-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10-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1-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2-出水口、2.13-进水口、3-右侧板、3.1-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2-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3a-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b-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4a-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b-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5-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6-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7-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8-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9-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10-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1-排气口、4-散热管件、4.1-第一散热管组、4.2a-第二右散热管组、4.2b-第二左散热管组、4.3a-第三右散热管组、4.3b-第三左散热管组、4.4-第四散热管组、4.5a-第五右散热管组、4.5b-第五左散热管组、4.6a-第六右散热管组、4.6b-第六左散热管组、4.7a-第七右散热管组、4.7b-第七左散热管组、4.8a-第八右散热管组、4.8b-第八左散热管组、4.9a-第九右散热管组、4.9b-第九左散热管组、4.10-第十散热管组、4.11-第十一散热管组、4.12-第十二散热管组、4.13-第十三散热管组、4.14-第十四散热管组、4.15-第十五散热管组、4.16-第十六散热管组、4.17-第十七散热管组、4.18-第十八散热管组、4.19-第十九散热管组、4.20-第二十散热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管板单元1和连接在管板单元1左右侧壁上的具有腔室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如图2所示,左侧板2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1内的散热管件4左端连接配合,左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四个水流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
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位于左侧板2底端中心位置,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的两侧。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的正上方为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的两侧。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的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的两侧。
所述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有利于介质水的流动,从而增加流速,不容易使水产生沸腾,避免了大量气泡的产生,减少气泡的同时噪音也会相应减少。
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为低温区,在所述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设有进水口2.13,进水口2.1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2,水流直接从进水口2.13流入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中,有利于减少热交换器内部水压。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为高温区,在所述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设有出水口2.12,出水口2.1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2,水流不经过出水通道直接从出水口2.12中流出左侧板2,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如图3所示,右侧板3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1内的散热管件4右端连接配合,右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二个右侧板3的水流循环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
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位于右侧板3底端,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位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正上方,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两侧。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的两侧。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位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正上方,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位于右侧板3顶端。
所述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有利于介质水的流动,从而增加流速,不容易使水产生沸腾,避免了大量气泡的产生,减少气泡的同时噪音也会相应减少。
所述右侧板3上方设有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连通的排气口3.11,排气口3.11开口斜向上。由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处于燃烧室的高温区,最易产生气体滞留,此处设置排气口最有利于气体的排放,且防止不溶气体流向下道水流循环区域,减少噪音。
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管件4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第一散热管组4.1、第二右散热管组4.2a、第二左散热管组4.2b、第三右散热管组4.3a、第三左散热管组4.3b、第四散热管组4.4、第五右散热管组4.5a、第五左散热管组4.5b、第六右散热管组4.6a、第六左散热管组4.6b、第七右散热管组4.7a、第七左散热管组4.7b、第八右散热管组4.8a、第八左散热管组4.8b、第九右散热管组4.9a、第九左散热管组4.9b、第十散热管组4.10、第十一散热管组4.11、第十二散热管组4.12、第十三散热管组4.13、第十四散热管组4.14、第十五散热管组4.15、第十六散热管组4.16、第十七散热管组4.17、第十八散热管组4.18、第十九散热管组4.19和第二十散热管组4.20。
第一散热管组4.1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和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4.2a和第二左散热管组4.2b右端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4.2a和第二左散热管组4.2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4.3a和第三左散热管组4.3b右端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4.3a和第三左散热管组4.3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连通。第四散热管组4.4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和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4.5a和第五左散热管组4.5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4.5a和第五左散热管组4.5b左端与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4.6a和第六左散热管组4.6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4.6a和第六左散热管组4.6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4.7a和第七左散热管组4.7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4.7a和第七左散热管组4.7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4.8a和第八左散热管组4.8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4.8a和第八左散热管组4.8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4.9a和第九左散热管组4.9b右端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4.9a和第九左散热管组4.9b左端分布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连通。第十散热管组4.10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连通。第十一散热管组4.11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连通。第十二散热管组4.12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和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连通。第十三散热管组4.13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和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连通。第十四散热管组4.14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连通。第十五散热管组4.15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连通。第十六散热管组4.16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连通。第十七散热管组4.17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和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连通。第十八散热管组4.18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连通。第十九散热管组4.19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连通。第二十散热管组4.20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连通。
本发明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腔室被弯曲的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左水流循环区域和右水流循环区域,其中一个左水流循环区域与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左水流循环区域与出水口相连通。左侧板上的与进水口连通的左水流循环区域通过管板单元上的散热管组与右侧板上的一个右水流循环区域相连通,而该右水流循环区域同时通过散热管组与左侧板上的另一个左水流循环区域相连通,而该左水流循环区域同时又通过散热管组与右侧板上的另一个右水流循环区域相连通,左侧板上的多个左水流循环区域与右侧板上的多个右水流循环区域按上述方式通过不对称错层散热管组连接配合,使水流在左侧板、散热管组和右侧板之间循环流通,最后从左侧板上的出水口流出。

Claims (2)

1.一种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包括管板单元(1)和连接在管板单元(1)左右侧壁上的具有腔室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3),其特征是:左侧板(2)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四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1)内的散热管件(4)左端连接配合,左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四个水流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位于左侧板(2)底端中心位置,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的两侧,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的正上方为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的两侧,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的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对称设置在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的两侧;
右侧板(3)被弯曲的隔板分隔成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所述十二个独立的水流区域用于与管板单元(1)内的散热管件(4)右端连接配合,右侧构成封闭的水流路径,该十二个右侧板(3)的水流循环区域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位于右侧板(3)底端,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位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正上方,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两侧,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正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对称设置在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的两侧,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位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正上方,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位于右侧板(3)顶端;
所述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
所述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的拐角处为圆弧状平滑过渡;
所述右侧板(3)上方设有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连通的排气口(3.11),排气口(3.11)开口斜向上;
所述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设有进水口(2.13),进水口(2.1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2);
所述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设有出水口(2.12),出水口(2.1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左侧板(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管件(4)按水的流经次序依次为第一散热管组(4.1)、第二右散热管组(4.2a)、第二左散热管组(4.2b)、第三右散热管组(4.3a)、第三左散热管组(4.3b)、第四散热管组(4.4)、第五右散热管组(4.5a)、第五左散热管组(4.5b)、第六右散热管组(4.6a)、第六左散热管组(4.6b)、第七右散热管组(4.7a)、第七左散热管组(4.7b)、第八右散热管组(4.8a)、第八左散热管组(4.8b)、第九右散热管组(4.9a)、第九左散热管组(4.9b)、第十散热管组(4.10)、第十一散热管组(4.11)、第十二散热管组(4.12)、第十三散热管组(4.13)、第十四散热管组(4.14)、第十五散热管组(4.15)、第十六散热管组(4.16)、第十七散热管组(4.17)、第十八散热管组(4.18)、第十九散热管组(4.19)和第二十散热管组(4.20),第一散热管组(4.1)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一进水区域(2.1)和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4.2a)和第二左散热管组(4.2b)右端与右侧第一水流区域(3.1)连通,第二右散热管组(4.2a)和第二左散热管组(4.2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4.3a)和第三左散热管组(4.3b)右端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连通,第三右散热管组(4.3a)和第三左散热管组(4.3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二右水流区域(2.2a)和左侧第二左水流区域(2.2b)连通,第四散热管组(4.4)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二水流区域(3.2)和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4.5a)和第五左散热管组(4.5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连通,第五右散热管组(4.5a)和第五左散热管组(4.5b)左端与左侧第三水流区域(2.3)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4.6a)和第六左散热管组(4.6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三右水流区域(3.3a)和右侧第三左水流区域(3.3b)连通,第六右散热管组(4.6a)和第六左散热管组(4.6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4.7a)和第七左散热管组(4.7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连通,第七右散热管组(4.7a)和第七左散热管组(4.7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四右水流区域(2.4a)和左侧第四左水流区域(2.4b)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4.8a)和第八左散热管组(4.8b)右端分别与右侧第四右水流区域(3.4a)和右侧第四左水流区域(3.4b)连通,第八右散热管组(4.8a)和第八左散热管组(4.8b)左端分别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4.9a)和第九左散热管组(4.9b)右端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连通,第九右散热管组(4.9a)和第九左散热管组(4.9b)左端分布与左侧第五右水流区域(2.5a)和左侧第五左水流区域(2.5b)连通,第十散热管组(4.10)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五水流区域(3.5)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连通,第十一散热管组(4.11)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和左侧第六水流区域(2.6)连通,第十二散热管组(4.12)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六水流区域(3.6)和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连通,第十三散热管组(4.13)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七水流区域(2.7)和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连通,第十四散热管组(4.14)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七水流区域(3.7)和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连通,第十五散热管组(4.15)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八水流区域(2.8)和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连通,第十六散热管组(4.16)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八水流区域(3.8)和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连通,第十七散热管组(4.17)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九水流区域(2.9)和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连通,第十八散热管组(4.18)两端分别与右侧第九水流区域(3.9)和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连通,第十九散热管组(4.19)两端分别与左侧第十水流区域(2.10)和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连通,第二十散热管组(4.20)两端分别与右侧第十水流区域(3.10)和左侧第十一出水区域(2.11)连通。
CN201510007710.1A 2015-01-07 2015-01-07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Active CN104566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710.1A CN104566985B (zh) 2015-01-07 2015-01-07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710.1A CN104566985B (zh) 2015-01-07 2015-01-07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6985A CN104566985A (zh) 2015-04-29
CN104566985B true CN104566985B (zh) 2018-04-06

Family

ID=5308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7710.1A Active CN104566985B (zh) 2015-01-07 2015-01-07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6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361A (zh) * 2020-11-20 2021-03-02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0290B1 (ko) * 2004-10-13 2006-04-11 주식회사 경동보일러 콘덴싱 열교환장치
CN201145486Y (zh) * 2007-12-26 2008-11-05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换热器
CN101726094A (zh) * 2009-12-07 2010-06-0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
CN102364264A (zh) * 2011-11-01 2012-02-2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冷凝式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102944133A (zh) * 2012-10-13 2013-02-27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04388365U (zh) * 2015-01-07 2015-06-10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0290B1 (ko) * 2004-10-13 2006-04-11 주식회사 경동보일러 콘덴싱 열교환장치
CN201145486Y (zh) * 2007-12-26 2008-11-05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换热器
CN101726094A (zh) * 2009-12-07 2010-06-0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
CN102364264A (zh) * 2011-11-01 2012-02-2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冷凝式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102944133A (zh) * 2012-10-13 2013-02-27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04388365U (zh) * 2015-01-07 2015-06-10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6985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8683U (zh) 一种双风道多路绕流式冷凝换热器
CN102364264B (zh) 冷凝式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201535499U (zh) 节能减排锅炉
CN104566985B (zh)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202813780U (zh)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
CN204404847U (zh) 带有导流装置的车辆水散热器
CN204388365U (zh)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205537214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5425448U (zh) 一种烟气冷凝换热器装置
CN103672933B (zh) 一种烟道及应用该烟道的机动车、燃烧炉和燃气热水器
CN102944133A (zh)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03310093U (zh) 一种分流补水锅片
CN103134366A (zh) 扰流子/铸铁板组合式空气预热器
CN207894276U (zh) 高效率钛管式换热器
CN207112773U (zh) 应用于蒸汽锅炉的冷凝器
CN203550738U (zh)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02303925U (zh) 冷凝式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205262249U (zh) 蒸汽式水加热装置
CN209623445U (zh) 焊接式宽-宽流道板式换热器
CN209085406U (zh) 一种新型紧凑式换热器
CN219511359U (zh) 一种旋流式烟气换热器
CN220581149U (zh)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CN215259906U (zh) 一种高效率生物质锅炉
CN213357644U (zh) 一种退火炉套筒式水冷管
CN202769686U (zh) 一种烟道及应用该烟道的机动车、燃烧炉和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