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7214U - 一种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7214U
CN205537214U CN201620110684.5U CN201620110684U CN205537214U CN 205537214 U CN205537214 U CN 205537214U CN 201620110684 U CN201620110684 U CN 201620110684U CN 205537214 U CN205537214 U CN 205537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rvice
service pipe
water
inner panels
endothermic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106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玲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GTAO SANITATION KITC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GTAO SANITATION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GTAO SANITATION KITC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GTAO SANITATION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106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7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7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72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两侧板、两内板围成烟气通道,在两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水管,在通水管上方的两内板之间设置有一排吸热管,吸热管为扁管,在吸热管与通水管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通水管,在两内板外分别设置有外盖板,两外盖板上均设置有连接相应通水管、中间通水管的连接通道使通水管、中间通水管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在两内板上还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分隔板,分隔板外设置有盖板,分隔板的通孔与盖板形成连接腔,连接腔将吸热管分组并联后再连通,使吸热管形成蛇形水流通道,螺旋状水流通道的出口端与蛇形水流通道的进口端在其中一个连接腔内连通;本实用新型提高有效热交换面积,吸热效果好,热效率高,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工作的时候,会排放出大量的烟气,且温度较高。目前的热水器都设置有热交换器,在吸热管外套装有翅片,在吸热管内通冷水,吸热管将烟气中的热量吸收,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兼具环保。而目前的热交换器的吸热管采用的是圆管,在圆管外焊接翅片,结构、工艺复杂,安装不方便,烟气经过阻力大。且,为了提高圆管的热效率,有时还需要在圆管内设置吸热片,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热交换器的各部件是采用铜材料制成,成本高。由于烟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铜易被烟气腐蚀,导致热水器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吸热效果好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两侧板,两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内板上,两侧板、两内板围成烟气通道,在两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水管,通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上,在通水管上方的两内板之间设置有一排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为扁管,在吸热管与通水管之间的两内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通水管,吸热管、中间通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上,在两内板外分别设置有外盖板,两外盖板上均设置有连接相应通水管、中间通水管的连接通道使通水管、中间通水管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在两内板上还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分隔板,分隔板外设置有盖板,分隔板的通孔与盖板形成连接腔,连接腔将吸热管分组并联后再连通,使吸热管形成蛇形水流通道,螺旋状水流通道的出口端与蛇形水流通道的进口端在其中一个连接腔内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螺旋状水流通道的进水端的连接通道上连接有进水接头,在位于蛇形水流通道的出口端的连接腔上连接有出水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接头、出水接头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管的两端为缩颈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管设置有九根,第一组起每两根为一组并联,最后一组三根为一组并联后向外输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侧板、两内板、两外盖板、中间通水管、通水管、吸热管、分隔板、盖板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水管紧贴两侧板外壁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侧板下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上部之间的距离,且吸热管、中间通水管位于两侧板上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吸热管之间间距密,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吸热效果好,有效降低烟气的温度,防止有害气体的形成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利于水流通道内的水吸收热量,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吸热管的两端为缩颈部,可以使吸热管内的水流动缓慢,便于吸热,利于烟气的降温;
3、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是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于目前国内自来水水质偏硬,传统铜制交换器寿命满足不了用户需求,采用不锈钢解决该问题;不锈钢的材料强度远高于铜材,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可下降厚度,减少成本,防腐蚀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热水器内部的布局,优化设计;
5、本实用新型的外盖板、盖板拆装方便,便于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外盖板、左盖板拆卸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外盖板、右盖板拆卸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外盖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6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两侧板(分别为前侧板1、后侧板2),两侧板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内板(分别为左内板3、右内板4)上,两侧板1、2、两内板3、4围成烟气通道5,在两侧板1、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水管6,本实施例每侧的通水管6设置有三根,通水管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3、4上,在通水管6上方的两内板3、4之间设置有一排吸热管7,所述吸热管7为扁管,扁管可以间距较密地排列,有利于吸热。在吸热管7与通水管6之间的两内板3、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通水管8,中间通水管8为圆管,且本实施例的中间通水管8设置有三根,吸热管7、中间通水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3、4上,在两内板3、4外分别设置有外盖板(分别为左外盖板9、右外盖板10),两外盖板9、10上均设置有连接相应通水管6、中间通水管8的连接通道11使通水管6、中间通水管8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在两内板3、4上还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分隔板(分别为左分隔板12、右分隔板13),分隔板12、13外设置有盖板(分别为左盖板14、右盖板15),分隔板12、13的通孔与盖板14、15形成连接腔16,连接腔16将吸热管7分组并联后再连通,使吸热管7形成蛇形水流通道,螺旋状水流通道的出口端与蛇形水流通道的进口端在其中一个连接腔16内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螺旋状水流通道的进水端的连接通道11上连接有进水接头17,在位于蛇形水流通道的出口端的连接腔16上连接有出水接头1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接头17、出水接头18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效果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管7的两端为缩颈部19。缩颈部19可以使水流较长地停留在吸热管7内,有利于吸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热管7设置有九根,第一组起每两根为一组并联,最后一组三根为一组并联后向外输出。
相应的左分隔板12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一个通孔连接四根吸热管7、另一个通孔连接五根吸热管7;右分隔板13上设置有三个通孔,一个通孔连接两根吸热管7及相应的一根中间通水管6,中间的通孔连接四根吸热管7,另一个通孔连接三根吸热管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侧板1、2、两内板3、4、两外盖板9、10、中间通水管8、通水管6、吸热管7、分隔板12、13、盖板14、15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提高耐腐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水管6紧贴两侧板13、外壁设置,利于吸收烟气的热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侧板下部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上部21之间的距离,且吸热管7、中间通水管/位于两侧板上部21之间。下大上小的烟气通道5可以使烟气在两侧板上部21之间向外缓慢排放,利于吸热。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两侧板,两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内板上,两侧板、两内板围成烟气通道,在两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通水管,通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上,在通水管上方的两内板之间设置有一排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为扁管,在吸热管与通水管之间的两内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通水管,吸热管、中间通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两内板上,在两内板外分别设置有外盖板,两外盖板上均设置有连接相应通水管、中间通水管的连接通道使通水管、中间通水管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在两内板上还设置有带有通孔的分隔板,分隔板外设置有盖板,分隔板的通孔与盖板形成连接腔,连接腔将吸热管分组并联后再连通,使吸热管形成蛇形水流通道,螺旋状水流通道的出口端与蛇形水流通道的进口端在其中一个连接腔内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螺旋状水流通道的进水端的连接通道上连接有进水接头,在位于蛇形水流通道的出口端的连接腔上连接有出水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出水接头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的两端为缩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设置有九根,第一组起每两根为一组并联,最后一组三根为一组并联后向外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两内板、两外盖板、中间通水管、通水管、吸热管、分隔板、盖板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紧贴两侧板外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下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板上部之间的距离,且吸热管、中间通水管位于两侧板上部之间。
CN201620110684.5U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7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0684.5U CN205537214U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0684.5U CN205537214U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7214U true CN205537214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1068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7214U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72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5301A (zh) * 2018-11-30 2019-03-01 浙江华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流道不锈钢换热器
CN110486746A (zh) * 2019-09-21 2019-11-22 浙江惠厨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拥有窄缝状烟道的换热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5301A (zh) * 2018-11-30 2019-03-01 浙江华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流道不锈钢换热器
CN110486746A (zh) * 2019-09-21 2019-11-22 浙江惠厨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拥有窄缝状烟道的换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5231U (zh) 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
CN204648683U (zh) 一种双风道多路绕流式冷凝换热器
CN204301308U (zh) 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
CN205537214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1392112Y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主换热器
CN205718584U (zh) 一种双通道壁挂换热器
CN202813780U (zh)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
CN20250162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倒v形结构冷凝换热器
CN205561272U (zh) 一种热水器热交换器
CN208012421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套管式主热交换器
CN105546823B (zh) 框架式板热交换装置及热水器、壁挂炉、商用锅炉
CN113883751B (zh) 一种高效便捷吸收器
CN107677150A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套管式主热交换器
CN210980368U (zh) 一种倒置式燃烧全预混冷凝换热器
CN205383910U (zh) 一种冷凝二次热交换器
CN203893711U (zh) 一种直接冷凝多管型换热装置
CN102927604B (zh) 联箱冷水管敞口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4388365U (zh) 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水路循环结构
CN207661975U (zh) 一种高效热水锅炉
CN112432361A (zh)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CN205897898U (zh) 六管双通道热交换器
CN110513880A (zh) 一种倒置式燃烧全预混冷凝换热器
CN205655730U (zh) 一种壁挂炉热交换器
CN205957768U (zh) 一种换热装置
WO2013073851A1 (ko) 적층판형 노통방식 보일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