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6618A - 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6618A
CN104536618A CN201510019673.6A CN201510019673A CN104536618A CN 104536618 A CN104536618 A CN 104536618A CN 201510019673 A CN201510019673 A CN 201510019673A CN 104536618 A CN104536618 A CN 104536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conducting layer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touch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96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涵
施博盛
吴志笙
郑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96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66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6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6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基体;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且该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至少一个电极,该至少一个电极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端并与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导线,该至少一个导线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外围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该至少一个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其中,所述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弯折部分。

Description

触摸屏
本申请是2010年11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触摸屏”、申请号为201010573847.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触摸导航系统、集成式电脑显示器及互动电视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显示屏的显示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加。电子设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使用该液晶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所述触摸屏可根据其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及耐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及电容式触摸屏都包括玻璃基体、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层及多个导线,其中,所述多个导线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玻璃基体的表面,并与所述ITO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ITO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所述多个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该触摸屏的走线区域,该走线区域不能实现触摸屏的触控功能。
因此,该触摸屏的触控面存在不能实现触控功能的走线区域。由于走线区域的存在,所以为使该触摸屏具有相同大小的触控区域,该触摸屏的尺寸比较大,不利于应用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的走线区域具有较好的韧性,该走线区域至少部分可以弯折从而可以使得在保证触控区域的尺寸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触摸屏的尺寸比较小。
一种触摸屏包括基体;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表面,且该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至少一个电极,该至少一个电极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端并与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导线,该至少一个导线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外围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该至少一个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其中,所述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弯折部分。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基体;透明导电层形成在基体的一表面,其中,该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至少两个电极间隔设置并与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至少两个导线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电连接,并将该至少两个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其中,该至少两个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所述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弯折部分。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第一基体、第一透明导电层、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一导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该至少一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该至少一第一导线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电连接,并将该至少一第一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板,该第二电极板包括第二基体、第二透明导电层、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及至少一个第二导线,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至少部分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电连接,且将该至少一个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相对设置的部分为触控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线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所述第一基体及所述第二基体中的至少一个基体的至少一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分。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基体,该基体具有表面;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体的表面,该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以及导线,该导线形成于所述基体的表面,该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其中,所述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弯折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中基体的弯折部分至少设置部分所述走线区域,使得该触摸屏的触控面的不能实现触控的区域的面积减少,因此,在保证该触摸屏的触控面的触控区域的尺寸的条件下,可以减少该触摸屏的尺寸;所述走线区域可以配合该触摸屏或应用该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结构进行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从而可以将该触摸屏应用到较小尺寸的电子器件中,有利于使用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微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未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未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未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未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未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的触摸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                         10;20;30
基体                           12
表面                           121;212;232;321;341
平面部分                       123;213;323;343
弯折部分                       125;215;325;345
透明导电层                     14
第一电极                       16;26;324
导线                           17
第一导线                       27;327
第二电极                       18;28;344
第一基体                         21;320
第一透明导电层                   22;322
第二基体                         23;340
第二透明导电层                   24;342
第二导线                         29;347
第一电极板                       32
第二电极板                       34
点状隔离物                       36
绝缘框架                         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基体、透明导电层、至少一个电极以及至少一个导线。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体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与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一一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外围;该至少一个导线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与外接电路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导线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所述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延伸形成弯折部分,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根据该触摸屏或应用该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结构,所述走线区域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可有效地减少触摸屏的触控面不能用来显示图像的区域,在可以保证该触摸屏的触控面的触控区域的尺寸的条件下,可以减少该触摸屏的尺寸;从而有利于使用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微型化。
所述基体由平面部分及所述弯折部分组成。该弯折部分是由该基体的平面部分延伸而形成的,且位于该平面部分的外围。所述触控区域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平面部分。根据该触摸屏的类型及具体应用方式的不同,所述透明导电层、至少一个电极与至少一个导线相对于触控区域与走线区域的设置具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第一种,触控区域为整个基体的平面部分,所述走线区域仅设置在该基体的弯折部分,此时,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整个基体的平面部分,且所述透明导电层可选择性地延伸到基体的弯折部分。所有的导线及所有的电极均全部设置在基体的弯折部分。第二种,触控区域为整个基体的平面部分的一部分区域,该基体的平面区域的另一部分区域设置有至少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导线的及至少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即走线区域不仅设置在基体的弯折部分,也设置在基体的平面部分。此时,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仅设置在所述基体平面部分的触控区域也可延伸设置在所述基体弯折部分的走线区域。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基体、透明导电层、电极及导线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还可以为两个,尤其是所述电极及导线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或者更多。当所述电极及导线的数量为多个时,在第二种情况时,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一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平面部分;所述多个导线中的每个导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一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平面部分。另外,当所述电极及导线的数量为多个时,在第二种情况时,该多个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剩余的几个电极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平面部分;所述多个导线中的至少一个导线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剩余的几个导线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平面部分。
具体地,所述基体具有适当的透明度、柔韧性,可以弯折成任意形状,且主要起支撑的作用。该基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可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或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环丁烯(BCB)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其中,形成所述基体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
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碳纳米管层。该碳纳米管层包括若干碳纳米管,且该若干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其中,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至少一个碳纳米管膜。当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膜时,该碳纳米管膜可以平行且无间隙共面设置或层叠设置,且该多个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即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由于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具有很好的柔韧性,使得该碳纳米管膜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弯曲折叠成任意形状而不易破裂;且仍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及导电性。所述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0.5纳米~100微米;优选地,该碳纳米管层的厚度为100纳米~200纳米。该碳纳米管层具有理想的透光度,单层碳纳米管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5%,该碳纳米管层中碳纳米管膜的层数不限,只要能够具有理想的透光度即可。
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若干碳纳米管,且为自支撑结构。所述若干碳纳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择优取向是指在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膜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存在少数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显影响。所述自支撑为碳纳米管膜不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即能整体上悬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置于(或固定于)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能够悬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所述自支撑主要通过碳纳米管膜中存在连续的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延伸排列的碳纳米管而实现。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并非绝对的直线状,可以适当的弯曲;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能存在部分接触。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所述碳纳米管膜可通过从碳纳米管阵列直接拉取获得。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具体方法包括:(a)从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中选定一碳纳米管片段,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胶带或粘性基条接触该碳纳米管阵列以选定具有一定宽度的碳纳米管片段;(b)通过移动该拉伸工具,以一定速度拉取该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从而首尾相连的拉出多个碳纳米管片段,进而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管膜。该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并排使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一定宽度。当该被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在拉力作用下沿拉取方向逐渐脱离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基底的同时,由于范德华力作用,与该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相邻的其它碳纳米管片段首尾相连地相继地被拉出,从而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管膜。
所述碳纳米管膜在拉伸方向具有最小的电阻抗,而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具有最大电阻抗,因而具备电阻抗异向性,即导电异向性。所述碳纳米管膜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请参见2010年5月26日公开的、公告号为101239712B的中国发明专利。
所述至少一个电极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表面或设置于所述基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外围。该至少一个电极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该电极的数量与所述触摸屏的类型有关,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金属、碳纳米管、导电银浆或其他导电材料,只要确保该电极能导电即可。但,当所述至少一个电极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时,该至少一个电极应该保证其导电性几乎不受该基体的弯折的影响,或者影响比较小,如该电极的材料可以为碳纳米管或导电银浆等具有导电性能的柔性材料。可以理解,当所述电极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相互之间间隔且绝缘设置。
所述至少一个导线可以全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也可以部分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部分设置于该基体的平面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导线中的每个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外接电路连接,如电路板。所述导线的材料为具有适当柔性的较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如,导电银浆、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所述导线一般采用印刷、涂覆或铺设等方法形成于所述基体的表面。可以理解,所述导线的数量与所述电极的数量是相等的。当所述导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该至少两个导线间隔且绝缘设置,每个导线的一端与其对应的电极电连接;该至少两条导线的另一端汇集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同一侧,并与外接电路连接。
所述触摸屏可以为各种形式的触摸屏,如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四线式电阻触摸屏、五线式电阻触摸屏、八线式电阻触摸屏以及多点电阻式触摸屏。下面以具体的触摸屏为例子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电容式触摸屏10,该触摸屏10包括一个基体12、一个透明导电层14、两个第一电极16、四条导线17以及两个第二电极18。所述基体12具有表面121,该透明导电层14设置在基体12的表面121;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6沿Y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两个第二电极18沿X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且该两个第一电极16及两个第二电极18均与所述透明导电层14电连接,用以在透明导电层14上形成等电位面。其中,所述X方向与Y方向垂直设置。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6及两个第二电极18分别通过所述四条导线17与外接电路(图未示)电连接。所述四条导线17汇集到所述基体12的表面121的一侧,并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14所在的区域为触控区域,所述四条导线17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该走线区域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域的外围。
具体地,所述基体12由平面部分123及弯折部分125组成,且该弯折部分125与所述平面部分123所形成的夹角为90°。该平面部分123设置于该基体12的表面121的中心,所述弯折部分125环绕该平面部分123设置。该基体12的平面部分123所在的区域为所述触控区域,且所述透明导电层14完全设置于该基体12的平面部分123。该基体12沿着所述透明导电层14的外围弯折,使得该基体12的弯折部分125设置在该基体12的平面部分123的四周,且使得所述走线区域完全设置于该基体12的弯折部分125。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6、两个第二电极18及四条导线17设置于该基体12的表面121的弯折部分125。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10用来显示图像的表面都为触控区域,没有走线区域;从而使得该触摸屏10的体积变小,比较容易应用到微型化的电子器件中。其中,所述基体12的材料为聚碳酸酯(PC)。所述透明导电层14为一层所述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X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8都是通过在所述基体12的表面121上印刷条形的银浆而形成。所述四条导线17也是通过在基体12的表面121上印刷银浆而形成的。
可以理解,所述触摸屏10中的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8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所述X方向与Y方向也可以只相交且不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多点电容式触摸屏20。该触摸屏20包括第一基体21、第一透明导电层22、第二基体23、第二透明导电层24、多个第一电极26、多个第一导线27、多个第二电极28以及多个第二导线29。其中,定义该触摸屏20靠近其显示图像的表面方向为上方,该触摸屏2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所述第二基体23、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所述第一基体21。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6沿第一方向(X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一侧边,该多个第一电极26相互间隔且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电连接;该多个第一电极26分别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导线27与外接电路(图未示)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8沿第二方向(Y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一侧边,该多个第二电极28相互间隔且分别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电连接;该多个第二电极28分别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导线29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中心所述的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即,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4重叠的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导线27及第二导线29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
所述第一基体21具有表面212。该第一基体21由平面部分213及弯折部分215组成,该弯折部分215位于该平面部分213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一侧。该第一基体21的弯折部分215设置有一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导线27。其中,所述第一基体2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PC)。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21的表面212,且完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21的平面部分123。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为单层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中的大多数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中的第二方向如图4中的Y方向,该第二方向为该碳纳米管层中的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轴向延伸方向,也就是该碳纳米管层中的碳纳米管沿Y方向首尾相连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在Y方向上的电阻率小于其在其他方向上的电阻率,而垂直于该Y方向上的电阻率最大。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方向如图5中的X方向,该X方向平行于该碳纳米管层的表面,且与Y方向相交。优选地,X方向垂直于Y方向,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在Y方向上的电阻率小于其在X方向上的电阻率。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还可以为经过蚀刻或激光处理的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经过激光处理在其表面形成多个激光切割线,从而进一步增强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导电异向性。
由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中的碳纳米管膜在Y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可看作形成多个相互间隔并与Y方向平行的导电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6沿X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一侧时,该多个第一电极26分别与所述导电带电连接。其中,该多个第一电极26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上网印导电银浆的方法形成的,且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21的平面部分213。
每个第一导线27一端与一个第一电极26电连接,且该多个第一导线27的另一端汇集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一侧,并与外接电路(图未示)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导线27相互电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21的表面212。具体地,通过在所述第一基体21的表面212的边缘上网印导电银浆形成多个第一导线27;该多个第一导线27经过所述第一基体21的弯折部分215,延伸并汇集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2外围的平面部分213平行于所述Y方向的一侧;也就是说,该多个第一导线27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21的弯折部分215,平行于所述Y方向的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基体21的平面部分213。
所述第二基体23具有表面232,该第二基体23的表面232远离所述第一基体21的表面212设置。该第二基体23的材料为玻璃,是不可以根据该触摸屏20或应用该触摸屏20的电子器件的结构进行弯折的,因此,该第二基体23为平面结构,不包括弯折部分。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基体23的材料除了为玻璃外,还可以为石英等硬质材料,也可以为柔性材料。当该第二基体23的材料为硬质材料时,是不可以弯折的。当所述第二基体23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时,该第二基体23是可以弯折的。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23的表面23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具有多个图案化之间隔设置的导电结构,例如长条形导电结构,其大致上相互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该多个导电结构沿所述X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Y方向间隔设置。一般来说,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导电结构的导电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最小电阻率的方向。具体地,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为图案化的ITO薄膜,且包括多个长条形导电结构,该多个长条形导电结构的导电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中的大多数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不能弯折,以免影响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导电性。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材料还可以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材料相同,均为具有柔性的透明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膜。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8沿Y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一侧,并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多个导电结构分别电连接。每个第二电极28沿所述X方向延伸。该多个第二电极28的材料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6的材料相同。
每个第二导线29的一端与一个第二电极28电连接,该多个第二导线29的另一端汇集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一侧,并与所述外接电路(图未示)电连接。具体地,通过在所述第二基体23表面232的平行于所述Y方向的边缘上网印导电银浆形成多个第二导线29;该多个第二导线29不能弯折,且该多个第二导线29汇集于所述第二基体23的表面232上平行于所述Y方向的一侧,该多个第二导线29的汇集处于所述第一导线27的汇集处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6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8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相对设置的两侧。另外,所述第一电极26及第二电极28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此外,所述第一电极26及第二电极28中的一个电极的数量为一个,另一个电极的数量为多个。
由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4通过所述第二基体23间隔,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2的多个导电带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4的多个导电结构相互交叉的多个交叉位置处形成多个电容。该多个电容可通过与所述第一电极26及第二电极28电连接的外部电路测得。当手指等触摸物靠近一个或多个交叉位置时,该交叉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所述外部电路检测到该变化的电容,从而得到该触摸位置的坐标。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触摸屏30。该触摸屏30为电阻式触摸屏,该触摸屏30包括第一电极板32、第二电极板34、多个透明的点状隔离物36以及绝缘框架38。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多个透明的点状隔离物36及所述绝缘框架38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且该绝缘框架38将所述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间隔开。
所述第一电极板32包括第一基体320、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两个第一电极324以及两个第一导线327。该第一基体320由平面部分323及弯折部分325组成。该弯折部分325设置于所述平面部分323相对设置的平行于第二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Y方向的两端。该第一基体320具有表面321,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设置于该第一基体320的表面321,且一大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320的平面部分323,另一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322设置于该第一基体320的弯折部分325;该设置于该第一基体320的弯折部分325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上设置所述两个第一电极324,该两个第一电极324间隔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22的表面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如图6中所示的X方向的两端,并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22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电极324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第一导线327与外接电路电连接;该两个第一导线327相互电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外围的第一基体320的表面321。具体地,该两个第一导线327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基体320的平面部分323;另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基体320的弯折部分325。
所述第二电极板34与第一电极板3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板34包括第二基体340、第二透明导电层342、两个第二电极344以及两个第二导线347。该第二基体340具有表面341,该表面341与所述第一基体320的表面321相对设置。该第二基体340由平面部分343及弯折部分345组成;且该第二基体340的平面部分343与所述第一基体320的平面部分323对应设置。该第二基体340的弯折部分345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平行于所述Y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42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的表面341;具体地,该第二透明导电层342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的平面部分343,且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相对且间隔设置,该间隔的距离为2微米~10微米。所述两个第二电极344间隔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42的表面沿Y方向的两端,并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42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电极344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第二导线347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该两个第二导线347中的一个导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的弯折部分345,另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二基体340的平面部分343;该两个第二导线347中另一个导线设置于该第二基体340的平面部分343。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42相对的部分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触控区域,所述两个第一导线327及两个第二导线347所在的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只要能相交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即X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即Y方向,即两个第一电极324与两个第二电极344正交设置。
所述第一基体320为透明的,且为具有适当柔软度的薄膜或薄板,如塑料或树脂等柔性材料。所述第二基体340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基体320相同,均为透明的柔性材料,也可以为透明的硬质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320与第二基体340的材料均为PET,厚度均为2毫米。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342都为一层碳纳米管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中的大多数碳纳米管基本沿X方向延伸且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该第二透明导电层342中的大多数碳纳米管基本沿Y方向延伸且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可以理解,该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42中的一个透明导电层可以为ITO、ATO等硬质的透明导电材料。
所述第一电极324与第二电极344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可以理解,该第一电极324与第二电极344的材料还可以为碳纳米管或其他具有适当韧性和易弯折度的导电材料,只要确保该第一电极324与该第二电极344能导电即可。另外,所述两个第一电极324及两个第二电极344也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上。
所述两个第一导线327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324一一电连接;该多个第一导线327汇集于所述第一基体320的表面321的一侧,并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导线347与所述两个第二电极344一一电连接;该多个第二导线347汇集于所述第二基体340的表面341的一侧,并与所述外接电路电连接。具体地,所述两个第一导线327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320的平面部分323,并汇集于该第一基体320的平面部分323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一侧;该两个第二导线347中的一个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340平面部分323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一侧,另一导线经过该第二基体340的弯折部分345,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基体340平面部分343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一侧;使得该两个第二导线347在所述第二基体340平面部分343的边缘平行于所述X方向的一侧汇集。所述第一导线327的汇集处与第二导线347的汇集处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第一导线327及两个第二导线347都是通过印刷导电银浆形成的。
所述多个点状隔离物36设置在第二电极板34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42上,且该多个点状隔离物36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绝缘框架38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2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4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点状隔离物36与绝缘框架38均可采用绝缘树脂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并且,该点状隔离物36应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多个点状隔离物36与绝缘框架38可使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电绝缘。可以理解,当触摸屏30尺寸较小时,该多个点状隔离物36为可选择的结构,只要该绝缘框架38能确保所述第一电极板32与第二电极板34电绝缘即可。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电极324、第一导线327、第二电极344及第二导线347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多个,从而使触摸屏实现多点触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的基体的弯折部分至少设置部分走线区域,使得该触摸屏的触控面不能实现触控的区域的面积减少,因此,在保证该触摸屏的触控区域的尺寸的条件下,可以减少该触摸屏的尺寸;所述走线区域可以配合该触摸屏或应用该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结构进行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弯折部分,从而可以将该触摸屏应用到较小尺寸的电子器件中,有利于使用触摸屏的电子器件的微型化。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一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
一第一基体,包括一弯折部分;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一触控区域;以及
一第一导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其中部分该第一导线位于该第一基体的该弯折部分,
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基体的该弯折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弯折部分为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还包括:
一第二基体,位于该第一基体上,该第二基体包括一另外弯折部分;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
一第二导线,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其中部分该第二导线位于该第二基体的该另外弯折部分,
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二基体的该另外弯折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第一基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第一基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纤维素酯、聚氯乙烯、苯并环丁烯或丙烯酸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图案化的导电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ITO薄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该第一基体至少一侧边弯折成弯折部分。
9.一种触摸屏,包括:
一第一基体,包括一弯折部分;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义为一触控区域;以及
一第一导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其中部分该第一导线位于该第一基体的该弯折部分,
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基体的该弯折部分。
CN201510019673.6A 2010-11-26 2010-11-26 触摸屏 Pending CN104536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673.6A CN104536618A (zh) 2010-11-26 2010-11-26 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673.6A CN104536618A (zh) 2010-11-26 2010-11-26 触摸屏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3847.0A Division CN102478992B (zh) 2010-11-26 2010-11-26 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6618A true CN104536618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5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9673.6A Pending CN104536618A (zh) 2010-11-26 2010-11-26 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66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9944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版印刷标记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728850A (zh) * 2017-11-03 2018-02-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1913612A (zh) * 2020-09-15 2020-11-10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5227A (ja) * 1990-09-05 1992-04-16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54050A (ja) * 2002-07-22 2004-02-19 Toshib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この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携帯情報端末
CN1591466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TW200615636A (en) * 2004-10-25 2006-05-16 Seiko Epson Corp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464757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M381837U (en) * 2010-01-28 2010-06-01 He Wei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5227A (ja) * 1990-09-05 1992-04-16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54050A (ja) * 2002-07-22 2004-02-19 Toshib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この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携帯情報端末
CN1591466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TW200615636A (en) * 2004-10-25 2006-05-16 Seiko Epson Corp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464757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M381837U (en) * 2010-01-28 2010-06-01 He Wei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modul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9944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版印刷标记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6079944B (zh) * 2016-06-30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版印刷标记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728850A (zh) * 2017-11-03 2018-02-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TWI628575B (zh) * 2017-11-03 2018-07-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CN107728850B (zh) * 2017-11-03 2020-08-0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1913612A (zh) * 2020-09-15 2020-11-10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8992B (zh) 触摸屏
CN102063214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216543A (zh) 触摸屏
CN101676832B (zh) 台式电脑
TWI373727B (en) Portable computer
CN102053409B (zh) 显示装置
CN101963864B (zh) 触摸屏
JP2010015574A (ja) タッチ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TWI442276B (zh) 觸摸屏
CN102419655B (zh) 触摸屏面板
CN104423739A (zh) 触控装置
CN103838440A (zh) 触摸屏
CN104516595A (zh) 触控装置
CN20519375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838441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679359A (zh) 触控装置
CN103838455A (zh) 电阻式触摸屏
CN102955625B (zh) 触摸屏面板及其触控信号的优化方法
CN102819341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479015B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536618A (zh) 触摸屏
CN102819337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8415608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41605U (zh) 抗干扰的触控感应层、触摸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