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3441A -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3441A
CN104533441A CN201410576982.9A CN201410576982A CN104533441A CN 104533441 A CN104533441 A CN 104533441A CN 201410576982 A CN201410576982 A CN 201410576982A CN 104533441 A CN104533441 A CN 104533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brightness
distance
luminous environment
roa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69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3441B (zh
Inventor
胡江壁
郭达
任仁
陈尚江
李然
李晓宇
张元峰
张晓芹
马文倩
王猛
高林熹
高小娟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IGHWAY GROUP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5769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3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3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34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1963 priority patent/WO20160660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3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3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 通过设定不同的隧道内光环境并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令驾驶员以不同速度从隧道外驾驶机动车向设置的目标物方向直线行驶,获取驾驶员发现目标物所需的视认距离D,并记录下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与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时所在位置的路面亮度之间的差值△L。利用多组视认距离D和亮度差△L数据建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隧道夜间入口段路面亮度的测算,将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模型公式中,即可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所要求的最小亮度差△L值。

Description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光源特性下的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照明目的是为安全、高效的隧道交通运行营造良好的光环境,保证隧道路面能见度和驾驶员的可视性,满足驾驶员从环境中迅速获取大量信息的需要,防止因视觉信息不足而引发交通事故。隧道光环境是指由隧道外自然光源、隧道内人工光源及主动、被动发光的标志标识、减光防眩构造物等设施营造的,受光源特性如亮度、光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环境。
国内外对于夜间隧道入口段光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隧道入口段与中间段的环境差异,并未考虑到当车辆进入隧道时,对驾驶员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隧道外与隧道内的环境差异,而在夜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光环境上。光环境的差异又具体体现在光的色温、显色性以及亮度上。对于色温和显色性的安全性评价还处于定性阶段,并没有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进行安全视认的研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用于实际驾驶过程中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的测算方法及其系统,特别是对于夜间隧道。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设定隧道内的光环境参数,所述光环境的参数包括色温、显色指数和平均路面亮度;(b)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是从该特征位置处开始隧道内的路面亮度保持不变,并测量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平均路面亮度L;(c)在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处放置目标物,令驾驶员以不同速度从隧道外驾驶机动车向所述目标物方向行驶,从而获取不同速度下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所需的视认距离D,并记录下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与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时所在位置的路面亮度之间的差值△L;(d)重新设定隧道内光环境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数值,并重复步骤(b)和(c),从而获取多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e)根据获取的多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色温和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f)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模型公式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在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所要求的最小亮度差△L值。
进一步地,在步骤(d)中,重新设定隧道内平均路面亮度L,并重复步骤(b)、(c),从而在设定色温与显色指数下获取多组不同路面亮度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在步骤(e)中,首先,根据获取的多组不同平均路面亮度L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所设定的色温和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然后,变化设定隧道光环境的色温、显色性参数的数值,重复步骤(b)、(c),获得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通过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所述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不同色温、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在步骤(f)中,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不同光环境参数下的模型公式D= a△L + b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所要求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的最小亮度差△L值。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确定是通过从隧道口处向隧道内每间隔1m分别测量路面处的亮度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不再发生变化时对应的位置即为所述的隧道内特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物放置在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所在的道路横断面或者光环境分界的临界断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为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以内一段区域路面亮度的平均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员驾驶的机动上安装有非接触速度仪,用于记录所述机动车的运行速度和具体位置信息;所述色温与显色性通过分光辐射照度计检测;所述路面亮度通过亮度计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物选取边长为20cmΧ20cmΧ20cm、反射率为20%的灰色立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员为多名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正常视力段和不同驾龄段的人员。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的系统,包括,隧道段子系统,所述隧道段子系统包括安装在隧道中的可调节输出功率的照明装置,用于设置隧道光环境;测试子系统,所述测试子系统包括测试的机动车、目标物、亮度测量装置、色温测量装置、显色指数测量装置、速度测量装置,距离测量装置组成,用于进行测试,得出测试数据;数据处理子系统,所述处理数据子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用于测试数据的拟合与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段子系统中,所述照明装置可设置为各种照明灯具,通过照明灯具对光环境参数色温、显色指数进行调整;所述色温测量装置和显色指数测量装置为分光辐射照度计;所述测试子系统中,亮度测量装置为亮度计或为照度仪,所述速度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装置为非接触式速度仪;所述机动车辆为小客车。
    本发明不仅考虑隧道内的光环境信息,还综合考虑了驾驶员的因素。通过本发明的测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测算出夜间隧道入口段的最小亮度差值,不仅提高了夜间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也为隧道照明的节能运行和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a)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型的检测试验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计算模型的检测试验环境的剖面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隧道   101 隧道入口  102 隧道内特征   103目标物   104机动车    105隧道外特征位置    106照明装置     107车行道分界线        108车行道边缘线   109车行道中间线    
110位置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予以具体的描述如下。
实施例一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图1(a)和图1(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夜间隧道入口段的照明标准测算方法,以计算出不同光环境下满足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与隧道外部的亮度差,即隧道内外环境的亮度差。进而,可以根据不同隧道的行驶设计要求测算隧道入口段的路面亮度,确保驾驶者的行驶安全。
夜间隧道外路面亮度一般小于0.03cd/m2,隧道内的人工照明光源一般提供1~10cd/m2的亮度,较白天而言隧道内外差异不大。在有照明的情况下,隧道内的明亮环境优于隧道外的漆黑环境。由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环境发生改变,驾驶员的认知特性和行为特性都与其它路段不同。
结合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具体测算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设定隧道100内的光环境参数,所述的光环境参数包括色温、显色指数、平均路面亮度;然后确定特征断面,利用亮度计测量隧道内亮度,从隧道口101处向隧道内每间隔1m分别测量路面处的亮度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不再发生变化时记录下该位置,该位置即为隧道内特征102。隧道内特征102的位置所在道路横断面是隧道内外光环境分界的临界断面,即特征断面,并将此特征断面作为目标物103放置的位置。
然后,以该隧道内特征102以内一段区域的平均亮度作为路面亮度的表征值。具体分别测量出隧道内特征位置102以内且相邻照明装置106之间的车行道分界线107、车行道边缘线108以及车行道中间线109上水平间隔1m的多个位置点110的亮度,记录并进一步计算出平均亮度,则该平均亮度为隧道内特征位置102的路面亮度表征值。具体地,计算平均亮度所选择的隧道内区域是由隧道内特征102的位置向隧道内方向测量的一段区域。具体的测量距离例如可以为隧道内两盏相邻灯具之间的距离。
然后,将一目标物放置在隧道内特征102的位置所在道路横断面处,进行动态试验,由驾驶员驾驶机动车104以不同的行驶速度驶入隧道,在行驶过程中由隧道外视认隧道入口段内目标物103,采集不同行驶速度下驾驶员的视认距离D。在本发明中,所述目标物选取边长为20cmΧ20cmΧ20cm、反射率为20%左右的灰色立方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驾驶员坐在机动车中平均目高约为1.2m。通过机动车非接触速度仪记录驾驶员发现目标物时车辆的位置(即隧道外特征位置105)和运行速度,并测量出隧道外特征位置105至隧道口101的距离D1和隧道口101至隧道内特征位置102的距离D2。然后计算出隧道外特征位置105至隧道内特征位置105的距离D,其中D=D1+D2,故距离D即为视认距离D。
重新设定隧道内光环境的平均路面亮度L,并重复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的步骤和放置目标物、驾驶员驾驶车辆进行测试的步骤,从而获取多组不同路面亮度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根据获取的多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色温和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
然后,改变光环境参数的一个或者多个,即重新确定隧道内光环境,重复步骤前述的确定内特征位置的步骤和放置目标物、驾驶员驾驶车辆进行动态测试的步骤,获取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值。例如,将隧道内光环境设定为不同的色温、显色指数和亮度,由驾驶员驾驶机动车104以不同的行驶速度驶入隧道,在行驶过程中由隧道外视认隧道入口段内目标物103,采集不同光环境和不同行驶速度下驾驶员的视认距离D。通过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相关的系数,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不同光环境参数下的模型公式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所要求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的最小亮度差△L值。
试验得出,不同的色温与显色指数下可以得到不同的模型。例如;
色温为5700K,显色指数为70时,此时亮度差与视认距离的关系模型为:
D=41.414△L+67.441;色温为5000K,显色指数为70时,此时亮度差与视认距离的关系模型为:D=60.071△L+67.441,因此,不难从以上两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当色温和显色指数的组合发生变化时,a也随着变化。a的大小是由色温和显色指数决定的,与亮度无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检测试验在光环境显色指数为70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的色温分别设定为3000K、4000K、5000K与5700K四个等级,并以此由低到高测算路面亮度值进行试验。显色指数越高越接近太阳光,即越高越好识认。本实施例中选取较低的显色指数70,考虑了最不利的极端情况,而实际生产出来的灯具通常都不低于70的显色指数,因此都会更优于本实施例的极端情况。本试验中的显色指数和色温均进一步为实测的数值,这是由于一般的灯具在实际安装后会与出厂时标定的色温与显色指数有偏差。测量显色指数和色温的方法同平均亮度类似,可以测量多点后取平均值。
进一步地,为了更加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选择多名不同年龄段、不同驾龄段和不同视力段(正常视力范围内)的驾驶员以不同的速度驾驶机动车104,重复以上试验获得并记录下多组数据。经分析,由于夜间隧道入口101外的环境黑暗,驾驶员对周围景物的感知能力下降,无法准确感知车辆速度,所以视认距离D受运行速度的影响很小,并且无明显规律,故无需考虑运行速度的影响,从而可以利用多组数据建立视认距离D与亮度差△L的计算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测算出合理的隧道内外亮度差△L。
本发明不仅考虑隧道内的光环境信息,还综合考虑了驾驶员的因素。通过本发明的测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测算出夜间隧道入口段的最小亮度差值,不仅提高了夜间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也为隧道照明的节能运行和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201,设定隧道内的光环境参数,光环境参数包括色温、显色性和平均路面亮度,例如,将隧道内光环境照明设定在某一色温、显色指数和亮度下,测定并计算此时隧道内外的亮度差。进一步地,测量色温与显色性可以利用分光辐射照度计。亮度差的测量例如可以通过隧道内外设置的亮度计和分光辐射照度计来测量。
步骤202,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102,并测量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平均路面亮度L,该隧道内特征位置102为隧道内外光环境分界的临界断面,即从该位置处隧道内的环境亮度开始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所使用的方法是从隧道洞口处向隧道内每间隔特定距离(例如,1m)分别测量路面处的亮度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不再发生变化时记录下该位置点,则该位置即为隧道内特征位置102。且特征位置所在道路横断面是隧道内外光环境分界的临界断面。
步骤203,在隧道内特征位置102放置目标物,进行动态试验,令驾驶员以不同的速度从隧道外驾驶机动车向隧道内目标物方向直线行驶,采集每个速度下各自的针对目标物的视认距离,从而获取不同速度下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所需的视认距离D,并记录下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与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时所在位置的路面亮度之间的差值△L。进一步地,可以利用机动车上安装的非接触速度仪来测量驾驶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要求驾驶员从隧道外2km处驾驶机动车104向隧道内目标物方向直线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对隧道内目标物进行视认,以能否轻松快速的发现目标物为判别标准。当驾驶员发现目标物时,即可采集机动车位置数据,通过触发机动车104上安装的非接触速度仪标记此时机动车104的具体位置(即隧道外特征位置105);当机动车104行驶到目标物103位置时,再次标记机动车104此时的具体位置(隧道内特征位置102);计算两位置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即为视认距离D。同时也可以测量出隧道外特征位置105至隧道口101的距离D1和隧道口101至隧道内特征位置102的距离D2,二者相加计算出识认距离D。
步骤204,重新设定隧道内光环境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数值,重复步骤202和203,得到多组不同亮度差情况下各自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
步骤205,将步骤204得到的多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公式(1),并得到a值和b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
D= a△L + b    (1)
其中D为视认距离,△L为该视认距离时的隧道内外亮度差,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色温和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由于b不受隧道内光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色温与显色性情况下得到的模型中,该值应相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选择不同显色指数与色温情况下多次b的值,求得一平均值作为b。
步骤206,将隧道的设计最高限制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上述公式(1)D= a△L + b中,测算得到该隧道所要求的最小亮度差△L值。这里的停车视距,是车辆从发现障碍物,采取制动到完全停止的距离。通过上述测算得到的隧道内的在不同光环境可以满足该最小亮度差△L值,即安全识认所要求的最小亮度差△L值。这样就保证了其最高速度的安全性。
还可以采取与前述方式有所变化的方式,进行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的测算:在步骤204中,在隧道内光环境参数色温与显色指数不改变的情况下,重新设定隧道内平均路面亮度L,并重复步骤202、步骤203,从而在设定色温与显色指数下获取多组不同路面亮度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在步骤205中,首先,根据获取的多组不同平均路面亮度L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所设定光环境的色温和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然后,变化设定隧道光环境的色温和/或显色性参数的数值,重复步骤202、步骤203,获得多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通过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所述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不同色温、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在步骤206中,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不同光环境参数下的模型公式D= a△L + b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所要求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的最小亮度差△L值。在此测算方式中,是通过先测出多组不同路面亮度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然后再对于隧道内光环境的不同色温、显色性参数数值下进行测试得出多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求出其对应a和b的值,最后通过步骤206得出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的最小亮度差△L值。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施例一的以上步骤可以设置光环境参数后,得出如表1所示的多组不同的数据,其中色温分别为3000K、4000K、5000K和5700K,显色指数均为70,选取的最高限制速度为60 km/h、80 km/h、100 km/h和120 km/h,此亮度差适用与自由流交通状况。
表1 不同光源条件下驾驶员视认目标物所需最小亮度差
根据本发明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基于视认距离(驾驶员能够发现目标物时机动车104与目标物103之间的距离)的隧道内外亮度差△L计算方法,以下为该模型具体应用的实施例:用于计算机动车驾驶员在某省高速公路夜间行驶时隧道入口段安全的亮度差△L。某省高速公路隧道全长555m,设计速度和最高限速为80km/h,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为色温5700K、显色指数70,隧道内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随机抽取了6名机动车驾驶员,测算不同的隧道内路面亮度,要求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以一定的速度从隧道外向隧道内行驶,并在行驶过程中对前方目标物103进行视认,以能否轻松快速的发现目标物103为判别标准,记录驾驶员对目标物103的视认情况。
在视认过程中分别采集驾驶员在试验路段上行驶时的视认信息和隧道洞内光环境信息,再根据本发明的模型进行夜间隧道入口段亮度差计算。驾驶员在不同隧道内外亮度差情况下对隧道内目标物进行视认,共采集样本14个,其中有效样本为12个,如表2所示。
表2夜间动态试验结果
建立亮度差与视认距离之间的回归分析模型,模型为D=a△L+b,其中算得系数a为41.414,b为67.441。将设计最高限制速度80km/h的安全停车视距D=110m代入模型中,即可计算出最小亮度差△L值:1.028cd/m2,故建议将隧道亮度值测算至1.028cd/m2以上以保证夜间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可见,本方法的方法为车辆的隧道安全通行的的安全视认提供了可靠的光环境设置标准。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的系统,包括,隧道段子系统,所述隧道段子系统包括安装在隧道中的可调节输出功率的照明装置,用于设置隧道光环境,在隧道段子系统中的照明装置,可设置为各种照明灯具,如LED灯具等,通过所述灯具可以调节的输出不同色温和显色指数,以利于设置不同光环境进行试验,获取测试数据;测试子系统,所述测试子系统包括测试的机动车、目标物、亮度测量装置,色温测量装置、显色指数测量装置、速度测量装置,距离测量装置组成,用于进行测试,得出测试数据,进一步的,所述色温测量装置和显色指数测量装置为分光辐射照度计,所述亮度测量装置为亮度计或为照度仪,所述速度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装置为非接触式速度仪,所述机动车辆为小客车;数据计算子系统,所述数据子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用于测试数据的拟合与处理。
本发明不仅考虑隧道内的光环境信息,还综合考虑了驾驶员的动态驾驶因素。通过本发明的测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测算出夜间隧道入口段的最小亮度差值,不仅提高了夜间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也为隧道照明的节能运行和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所述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画出。虽然已经结合进一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设定隧道内的光环境参数,所述光环境的参数包括色温、显色指数和平均路面亮度;
(b)确定隧道内特征位置,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是从该特征位置处开始隧道内的路面亮度保持不变,并测量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平均路面亮度L;
(c)在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处放置目标物,令驾驶员以不同速度从隧道外驾驶机动车向所述目标物方向行驶,从而获取不同速度下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所需的视认距离D,并记录下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与驾驶员发现所述目标物时所在位置的路面亮度之间的差值△L;
(d)重新设定隧道内光环境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数值,并重复步骤(b)和(c),从而获取多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
(e)根据获取的多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色温与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
(f)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模型公式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在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所要求的最小亮度差△L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重新设定隧道内平均路面亮度L,并重复步骤(b)、(c),从而在设定色温与显色指数下获取多组不同路面亮度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
在步骤(e)中,首先,根据获取的多组不同平均路面亮度L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其中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所设定的色温和显色指数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然后,变化设定隧道光环境的色温、显色性参数的数值,重复步骤(b)、(c),获得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对应的视认距离D和相应的亮度差值△L,通过模型D= a△L + b得到a和b的值,所述a为与隧道内光环境不同色温、显色性相关的系数,b为隧道内外都没有照明情况的视认距离;
在步骤(f)中,将所述隧道的设计最高限速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代入到所述不同光环境参数下的模型公式D= a△L + b中,得出所述隧道夜间入口段所要求的不同光环境参数下安全识认的最小亮度差△L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确定是通过从隧道口处向隧道内每间隔1m分别测量路面处的亮度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不再发生变化时对应的位置即为所述的隧道内特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放置在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所在的道路横断面或者光环境分界的临界断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的路面亮度为所述隧道内特征位置以内一段区域路面亮度的平均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驾驶的机动上安装有非接触速度仪,用于记录所述机动车的运行速度和具体位置信息;所述色温与显色性通过分光辐射照度计检测;所述路面亮度通过亮度计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选取边长为20cmΧ20cmΧ20cm、反射率为20%的灰色立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选择为多名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正常视力段和不同驾龄段的人员。
9.一种实现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的系统,包括:
隧道段子系统,所述隧道段子系统包括安装在隧道中的可调节输出功率的照明装置,用于设置隧道光环境;
测试子系统,所述测试子系统包括测试的机动车、目标物、亮度测量装置,色温测量装置、显色指数测量装置、速度测量装置、距离测量装置组成,用于进行测试,得出测试数据;
数据处理子系统,所述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用于测试数据的拟合与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段子系统中,所述照明装置可设置为各种照明灯具,通过照明灯具对光环境参数色温、显色指数、亮度进行调整;所述色温测量装置和显色指数测量装置为分光辐射照度计;所述测试子系统中,亮度测量装置为亮度计或为照度仪,所述速度测量装置和距离测量装置为非接触式速度仪;所述机动车辆为小客车在此处键入权利要求项1。
CN201410576982.9A 2014-10-26 2014-10-26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04533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6982.9A CN104533441B (zh) 2014-10-26 2014-10-26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PCT/CN2015/091963 WO2016066019A1 (zh) 2014-10-26 2015-10-15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6982.9A CN104533441B (zh) 2014-10-26 2014-10-26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3441A true CN104533441A (zh) 2015-04-22
CN104533441B CN104533441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84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6982.9A Active CN104533441B (zh) 2014-10-26 2014-10-26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3441B (zh)
WO (1) WO201606601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6018A1 (zh) * 2014-10-26 2016-05-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68570A (zh) * 2016-04-20 2016-08-17 北京工业大学 不同光环境下对目标物的视觉功效的测算方法
CN109526117A (zh) * 2018-09-21 2019-03-26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冶金工程机械智能照明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69070A (zh) * 2019-03-06 2019-07-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前照灯交通安全眩光阈值的测算方法
CN110636665A (zh) * 2019-08-08 2019-12-3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码成像的隧道照明led缺失自动检测方法
CN110944427A (zh) * 2019-12-28 2020-03-31 上海唯视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折减系数的公路隧道照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79625A (zh) * 2020-09-25 2021-01-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道路低位照明灯参数的测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171B (zh) * 2014-10-26 2016-06-1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隧道中间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5700A (ja) * 1982-05-12 1983-11-14 株式会社千代田コンサルタント 遮光・遮音ル−バ−
JPH09279994A (ja) * 1996-04-11 1997-10-28 Maeda Corp トンネル坑門およびトンネル坑門照明装置
CN2924274Y (zh) * 2006-04-04 2007-07-18 李亚平 Led灯光隧道
CN200941702Y (zh) * 2006-07-21 2007-08-29 王长华 一种隧道节能照明装置
CN102103015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 一种led道路照明现场动态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559A (ja) * 2009-03-25 2010-10-07 Nippon Expresswa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トンネル照明器具、同器具に使用される反射板及びトンネル入口照明装置
CN101938878A (zh) * 2010-09-19 2011-01-05 天津大学 基于智能专家照度曲线的隧道led照明自动控制方法
CN101965085B (zh) * 2010-09-19 2013-11-20 天津大学 一种根据隧道照明需求进行照明调节的前馈控制方法
CN102595679A (zh) * 2011-01-07 2012-07-1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智能控制系统
KR20130005623A (ko) * 2011-07-07 2013-01-16 이준섭 차량 전조등용 조도센서 장치
JP6018823B2 (ja) * 2012-07-13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104266823B (zh) * 2014-10-26 2018-06-0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5700A (ja) * 1982-05-12 1983-11-14 株式会社千代田コンサルタント 遮光・遮音ル−バ−
JPH09279994A (ja) * 1996-04-11 1997-10-28 Maeda Corp トンネル坑門およびトンネル坑門照明装置
CN2924274Y (zh) * 2006-04-04 2007-07-18 李亚平 Led灯光隧道
CN200941702Y (zh) * 2006-07-21 2007-08-29 王长华 一种隧道节能照明装置
CN102103015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 一种led道路照明现场动态测量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6018A1 (zh) * 2014-10-26 2016-05-0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US10452929B2 (en) 2014-10-26 2019-10-22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N) Illumination standard calc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unnel entrance section in daytime based on safe visual recognition
CN105868570A (zh) * 2016-04-20 2016-08-17 北京工业大学 不同光环境下对目标物的视觉功效的测算方法
CN109526117A (zh) * 2018-09-21 2019-03-26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冶金工程机械智能照明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69070A (zh) * 2019-03-06 2019-07-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前照灯交通安全眩光阈值的测算方法
CN110636665A (zh) * 2019-08-08 2019-12-3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码成像的隧道照明led缺失自动检测方法
CN110636665B (zh) * 2019-08-08 2022-03-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码成像的隧道照明led缺失自动检测方法
CN110944427A (zh) * 2019-12-28 2020-03-31 上海唯视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折减系数的公路隧道照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944427B (zh) * 2019-12-28 2023-08-22 上海唯视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折减系数的公路隧道照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79625A (zh) * 2020-09-25 2021-01-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道路低位照明灯参数的测算方法
WO2022063017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道路低位照明灯参数的测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6019A1 (zh) 2016-05-06
CN104533441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3441B (zh) 基于安全视认的夜间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N104266823B (zh) 基于安全视认的白天隧道入口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CN104316171B (zh) 基于安全视认的隧道中间段照明标准测算方法及其系统
US82754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isting in driving a vehicle
US8866603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 deviation of a vehicle parameter
CN102956116B (zh) 用于突显汽车的期望的运动路径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2723001B (zh) 弯道转向车速安全状态预警的速度反馈标志系统的实现方法
CN204630714U (zh) 隧道运行照明质量成套检测系统
CN102747696B (zh) 一种智能路标及其应用方法
CN1880919A (zh) 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KR102037260B1 (ko) 능동형 속도관리시스템
CN207106337U (zh) 一种车辆盲区预警系统
CN113264039A (zh) 基于路侧感知装置的车辆驾驶方法、装置和车路协同系统
CN108407806A (zh) 辅助驾驶方法及装置
CN105045397A (zh) 隧道内照明环境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
KR10253131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218484A (zh) 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昼间照明优化方法
CN105620486B (zh) 应用于车辆能量管理的行驶模式判断装置及方法
CN103149603A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道路气象检测方法
CN205227073U (zh) 加强照明装置及采用此加强照明装置的隧道用照明系统
KR102252913B1 (ko) 신호등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6740940A (zh) 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风险预测和安全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128246A (zh) 一种车辆偏航警示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722963B (zh)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的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方法
CN105259364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检测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Jiangbi

Inventor after: Wang Meng

Inventor after: Gao Linxi

Inventor after: Gao Xiaojuan

Inventor after: Liu Feng

Inventor after: Guo Da

Inventor after: Ren Ren

Inventor after: Chen Shangjiang

Inventor after: Li Ran

Inventor after: Li Xiaoyu

Inventor after: Zhang Yuanf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qin

Inventor after: Ma Wenqian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bi

Inventor before: Wang Meng

Inventor before: Gao Linxi

Inventor before: Gao Xiaojuan

Inventor before: Liu Feng

Inventor before: Guo Da

Inventor before: Ren Ren

Inventor before: Chen Shangjiang

Inventor before: Li Ran

Inventor before: Li Xiao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anf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qin

Inventor before: Ma Wenqi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5

Address after: 100124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ing Park, No. 10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GUIZHOU HIGHWA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24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ing Park, No. 100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