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194B -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194B
CN104512194B CN201310464168.3A CN201310464168A CN104512194B CN 104512194 B CN104512194 B CN 104512194B CN 201310464168 A CN201310464168 A CN 201310464168A CN 104512194 B CN104512194 B CN 104512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angle
wheel hub
virtu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41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194A (zh
Inventor
陈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641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包括有一个轮毂、一个轮框及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轮毂具有一个第一虚拟圆,轮框环设于轮毂外,第一轮辐组设于轮毂与轮框之间,第一轮辐组包括有一个第一辐条及两个第二辐条,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形成唯一一个交点,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形成一个30度至80度之间的夹角,第二辐条位于第一辐条的两侧,第一辐条的虚拟延伸线通过第一虚拟圆的圆心,第二辐条与第一虚拟圆相切,因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相交,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辐条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尤其当夹角介于30度至80度之间时,第二辐条能够有效的分担第一辐条所受的拉力。

Description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轮圈,尤指轮圈以三条辐条为一组并交叉为一点的辐条编织而成的具有高强度编织方式的轮圈。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对于休闲活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骑乘自行车是现代人非常常见的休闲方式,不仅能够达到运动效果维持身体健康,还能够作为观光时的交通工具,非常方便。
为使自行车兼顾性能及安全性,自行车的轮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且其中又以轮圈中轮辐的编织方式最为关键,一般辐条最常见的编织方式为直拉式及半切线式,直拉式的辐条会通过轮圈的轴心,半切线式的辐条则相反。轮圈的轮辐以直拉式辐条编织时,辐条能够承受极大的拉力而使传递力量的效率高。轮圈的轮辐以半切线式辐条编织时,辐条具有高抗压强度,能够承受冲击力。
然而,轮圈的轮辐以直拉式辐条编织时,则轮圈容易因辗过路面坑洞或遭受撞击而变形。轮圈的轮辐以半切线式辐条编织时,辐条传递力量的效率差,并且会提高轮圈的风阻。
为此,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有识人士研发出一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编织方式辐条的轮圈,但此种类型的轮圈仍无法改善上述的问题,所使用的直拉式辐条多时,则抗压强度差,不耐冲击,而所使用的半切线式辐条多时,则传递力量的效率差,制造者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骑乘环境而生产各式各样不同的轮圈,而骑乘者则需事先评估自身骑乘环境的状况而选用不同的轮胎,相当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有一个轮毂、一个轮框及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的轮圈,轮毂具有一个虚拟转轴,轮毂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一虚拟圆,第一虚拟圆以虚拟转轴为轴心,轮框沿虚拟转轴的径向环设于轮毂外,轮框设有至少三个接点组,接点组具有一个第一接点、两个第二接点,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分别位于第一接点的两侧,第一轮辐组设于轮毂与轮框之间,第一轮辐组包括有一个第一辐条及两个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及第二辐条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轮毂的第一连接部与轮框的接点组,沿虚拟转轴的轴向观察时,第一辐条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形成唯一一个交点,使第一辐条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中任一个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的两个夹角角度相同,夹角的角度为30度至80度之间,第一辐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点,所述两个第二辐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第一辐条的虚拟延伸线通过第一虚拟圆的圆心,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皆与第一虚拟圆相切,因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相交,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辐条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尤其当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介于30度至80度之间时,第二辐条能够最有效的分担第一辐条所受的压力。
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虚拟转轴的径向观察时,第一辐条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之间的轮圈,能够增加第一辐条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产生滑动,使第二辐条能够有效的分担第一辐条受到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仅显示第一轮辐组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仅显示第一轮辐组的局部前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辐条剖面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二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符号说明】
10 轮圈;20 轮毂;21 第一端;22 第二端;23 第一连接部;24 第二连接部;30 轮框;31 接点组;32 第一接点;33 第二接点;34 第三接点;40第一轮辐组;41 第一辐条;42 第二辐条;50 第二轮辐组;51 第三辐条;θ 夹角;θ1 第一角度;θ2 第二角度;L 虚拟转轴;O1 第一虚拟圆;O2 第二虚拟圆;P 虚拟转动平面;X 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主视图。本发明轮圈10包括有一个轮毂20、一个轮框30及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40;其中:
该轮毂20包括有一个第一端21及一个第二端22,该轮毂20还具有一个虚拟转轴L,该虚拟转轴L通过该轮毂20的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该轮毂20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部23,该第一连接部23位于该第一端21,该轮毂20形成有一个第二连接部24,该第二连接部24位于该第二端22。该第一连接部23具有一个第一虚拟圆O1,该第二连接部24具有一个第二虚拟圆O2,该第一虚拟圆O1与该第二虚拟圆O2皆以该虚拟转轴L为轴心,且该第二虚拟圆O2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虚拟圆O1的直径。
该轮框30沿该虚拟转轴L的径向环设于该轮毂20外,该轮框30具有一个虚拟转动平面P(如图5所示),该虚拟转动平面P垂直该虚拟转轴L,且该虚拟转动平面P位于该轮毂20的第一端21与该第二端22之间。该轮框30上设有至少三个接点组31,每一个该接点组31可包括一个第一接点32、两个第二接点33及两个第三接点34,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33及所述的两个第三接点34皆分别位于该第一接点32的两侧,且该第三接点34位于该第一接点32与该第二接点33之间。所述的至少三个接点组31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五个,其中各该接点组31也可仅包含一个第一接点32及两个第二接点33,两个第二接点33设于该第一接点32的两侧。
请继续参照图3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仅显示第一轮辐组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及局部前视图。该第一轮辐组40设于该轮毂20与该轮框30之间,该第一轮辐组40包括有一个第一辐条41及两个第二辐条42,该第一辐条41及该第二辐条42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该轮毂20的第一连接部23与该轮框30的接点组31。沿该虚拟转轴L的轴向观察时,该第一辐条41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42形成唯一一个交点X,使该第一辐条41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42中任一个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θ,所述的两个夹角θ角度相同,该夹角θ的角度为30度至80度之间,且该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的角度以40度至60度为最佳,该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的角度为54度。该第一辐条41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接点32,所述两个第二辐条4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33,该第一辐条41的虚拟延伸线通过该第一虚拟圆O1的圆心,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42皆与该第一虚拟圆O1相切。
请继续参照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及辐条剖面结构图。沿该虚拟转轴L的径向观察时,该第一辐条41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42之间,且该第一辐条41的横向截面积大于该第二辐条42的横向截面积。该第一辐条41与该轮框30的虚拟转动平面P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角度θ1。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40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五个,所述的五个第一轮辐组40平均分布于该轮毂20与该轮框30之间,所述五个第一轮辐组40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五个接点组31,沿该虚拟转轴L的轴向观察时,所述五个第一轮辐组40中相邻的两个靠近彼此一侧的第二辐条42彼此相交。
该轮圈10还包括有至少三个第二轮辐组50,该第二轮辐组50设于该轮毂20与该轮框30之间,该第二轮辐组50包括有两个第三辐条51,所述的两个第三辐条51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该轮毂20的第二连接部24与该轮框30的接点组31。沿该虚拟转轴L的轴向观察,所述的两个第三辐条51皆与该第二虚拟圆O2相切,且所述两个第三辐条5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三接点34。该第三辐条51与该轮框30的虚拟转动平面P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角度θ2,该第一角度θ1小于该第二角度θ2。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二轮辐组50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五个,所述的五个第二轮辐组50平均分布于该轮毂20与该轮框30之间,所述的五个第二轮辐组50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五个接点组31。
因该第一辐条41的虚拟延伸线通过该第一虚拟圆O1的圆心,使该第一辐条41能够承受高度的拉力且力量的传递效率高,当自行车的骑乘者需要瞬间加速而大力的踩踏踏板时,该第一辐条41能够抵抗该轮圈10因速度差而产生的拉力,因该第一辐条41的横向截面积大于该第二辐条42的横向截面积,能够有效进一步增强该第一辐条41抵抗冲击的效果。
且因该第二辐条42与该第一虚拟圆O1相切,使该第二辐条42能够承受高度的压力,当骑乘者骑乘自行车因路况不佳(如坑洞或路面凸起)而使该轮圈10承受冲击时,该第二辐条42能够吸收冲击力而确保该轮圈10不变形。
又因该第一辐条41与该第二辐条42相交,能够有效避免该第一辐条41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尤其当该第一辐条41与该第二辐条42之间的夹角θ的角度介于30度至80度之间时,该第二辐条42能够最有效的分担该第一辐条41所受的压力。
同时因该第一辐条41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42之间,能够增加该第一辐条41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4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第一辐条41与该第二辐条42之间产生滑动,使该第二辐条42能够有效的分担该第一辐条41受到的压力。
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第二个实施例的前视图。本案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主要在于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40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二轮辐组50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
因本案的该轮圈10采用高强度的辐条编织方式,使该轮圈10能够以少量的辐条即达到一般休闲用所需的强度,能够有效的降低该轮圈10的制造成本。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中轮圈包括有一个轮毂、一个轮框及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轮毂具有一个虚拟转轴,轮毂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一虚拟圆,第一虚拟圆以虚拟转轴为轴心,轮框沿虚拟转轴的径向环设于轮毂外,轮框设有至少三个接点组,接点组具有一个第一接点、两个第二接点,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分别位于第一接点的两侧,第一轮辐组设于轮毂与轮框之间,第一轮辐组包括有一个第一辐条及两个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及第二辐条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轮毂的第一连接部与轮框的接点组,沿虚拟转轴的轴向观察时,第一辐条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形成唯一一个交点,使第一辐条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中任一个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的两个夹角角度相同,夹角的角度为30度至80度之间,第一辐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接点,所述两个第二辐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第一辐条的虚拟延伸线通过第一虚拟圆的圆心,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皆与第一虚拟圆相切,因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相交,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辐条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变形,尤其当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介于30度至80度之间时,第二辐条能够最有效的分担第一辐条所受的压力。
2.为本发明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中轮圈沿虚拟转轴的径向观察时,第一辐条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之间,能够增加第一辐条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产生滑动,使第二辐条能够有效的分担第一辐条受到的压力。

Claims (9)

1.一种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包括有:
一个轮毂,该轮毂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轮毂具有一个虚拟转轴,该虚拟转轴通过该轮毂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轮毂形成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及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端,该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端,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一虚拟圆,该第一虚拟圆以该虚拟转轴为轴心;
一个轮框,该轮框沿该虚拟转轴的径向环设于该轮毂外,该轮框设有至少三个接点组,该接点组具有一个第一接点、两个第二接点,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分别位于该第一接点的两侧;
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该第一轮辐组设于该轮毂与该轮框之间,该第一轮辐组包括有一个第一辐条及两个第二辐条,该第一辐条及该第二辐条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该轮毂的第一连接部与该轮框的接点组之间,沿该虚拟转轴的轴向观察时,该第一辐条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形成唯一一个交点,使该第一辐条与所述两个第二辐条中任一个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的两个夹角角度相同,该夹角的角度为30度至80度之间,该第一辐条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接点,所述两个第二辐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点,该第一辐条的虚拟延伸线通过该第一虚拟圆的圆心,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皆与该第一虚拟圆相切;
至少三个第二轮辐组,该第二轮辐组设于该轮毂与该轮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夹角的角度为40度至6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夹角的角度为54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沿该虚拟转轴的径向观察时,该第一辐条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条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辐条的横向截面积大于该第二辐条的横向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个第二虚拟圆,该第二虚拟圆以该虚拟转轴为轴心,该接点组还具有两个第三接点,所述的两个第三接点皆分别位于该第一接点的两侧,且该第三接点位于该第一接点与该第二接点之间,该第二轮辐组包括有两个第三辐条,所述的两个第三辐条的两端皆分别连接于该轮毂的第二连接部与该轮框的接点组之间,沿该虚拟转轴的轴向观察,所述的两个第三辐条皆与该第二虚拟圆相切,且所述两个第三辐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三接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虚拟圆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虚拟圆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轮框具有一个虚拟转动平面,该虚拟转动平面垂直该虚拟转轴,且该虚拟转动平面位于该轮毂的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该第一辐条与该轮框的虚拟转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角度,该第三辐条与该轮框的虚拟转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该第二角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三个接点组的数量为五个,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一轮辐组的数量为五个,五个第一轮辐组平均分布于该轮毂与该轮框之间,所述五个第一轮辐组分别连接于五个接点组,沿该虚拟转轴的轴向观察时,所述五个第一轮辐组中相邻的两个靠近彼此一侧的第二辐条彼此相交,所述的至少三个第二轮辐组的数量为五个,五个第二轮辐组平均分布于该轮毂与该轮框之间,所述的五个第二轮辐组分别连接于所述的五个接点组。
CN201310464168.3A 2013-10-08 2013-10-08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2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4168.3A CN104512194B (zh) 2013-10-08 2013-10-08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4168.3A CN104512194B (zh) 2013-10-08 2013-10-08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194A CN104512194A (zh) 2015-04-15
CN104512194B true CN104512194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78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41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2194B (zh) 2013-10-08 2013-10-08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1219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4941A (en) * 1929-06-13 1930-09-15 John Vernon Pug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re spoke wheels
CN1533922A (zh) * 2003-03-18 2004-10-06 ��˹��ŵ�� 用于自行车的辐条轮
CN1708413A (zh) * 2002-11-06 2005-12-14 威乐特国际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轮
DE102008007722A1 (de) * 2007-02-09 2008-08-14 Salomon S.A. Speiche aus Verbundmaterial für ein Speichen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3532B1 (en) * 2001-02-27 2002-09-03 Formula Engineering Inc. Spoked wheel assembly for a bicy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4941A (en) * 1929-06-13 1930-09-15 John Vernon Pug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re spoke wheels
CN1708413A (zh) * 2002-11-06 2005-12-14 威乐特国际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轮
CN1533922A (zh) * 2003-03-18 2004-10-06 ��˹��ŵ�� 用于自行车的辐条轮
DE102008007722A1 (de) * 2007-02-09 2008-08-14 Salomon S.A. Speiche aus Verbundmaterial für ein Speichen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194A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0893B2 (ja) スクーター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およびスクーター
CN102574428A (zh) 摩托车轮胎
CN202641254U (zh) 一种充气球轮式的无轴万向轮
US909013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512194B (zh) 具有高强度辐条编织方式的轮圈
CN103273805A (zh) 越野自行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JP535932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ユニット
CA2618502A1 (en) Vehicle wheel
CN208774430U (zh)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6644593U (zh) 一种用于童车的车轮
CN104248845A (zh) 一种适用于扭曲式轨道行驶的玩具车
CN205836360U (zh) 一种免充气手推车轮胎
CN208558863U (zh) 一种降噪轮胎
CN106585287A (zh) 球体状自行车轮胎胎面结构
CN207059650U (zh) 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
CN206254708U (zh) 一种用于童车的车轮
CN201559479U (zh) 铝合金自行车车圈
CN102673316A (zh) 一种多内胎组合轮胎
CN107139648A (zh) 一种用于童车的车轮
CN206106821U (zh) 一种子午线轮胎结构
CN205553792U (zh) 一种便于充气的高强度汽车轮毂
CN206106822U (zh)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
TWI483857B (zh) Low rolling resistance of the road bike tires
CN106827941A (zh) 一种用于童车的车轮
CN108859615B (zh) 岩石地形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