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5755A -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5755A
CN104495755A CN201510019463.7A CN201510019463A CN104495755A CN 104495755 A CN104495755 A CN 104495755A CN 201510019463 A CN201510019463 A CN 201510019463A CN 104495755 A CN104495755 A CN 104495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zone generating
heat conductive
hole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9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194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5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5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575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10Discharger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ozone
    • C01B2201/12Plate-type discharg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其中臭氧发生单元依次包括一金属板、一地电极板、多个间隔条、至少一个介质板、至少一个高压电极、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金属板和地电极板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与之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和冷却水出水母孔;所述地电极板、介质板和多个间隔条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与电离室联通设有进气母孔和出气母孔;多个臭氧发生单元的冷却水进水母孔、冷却水出水母孔、进气母孔和出气母孔及设于端板上的相应接口相互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实现大型一体化臭氧发生装置。其中高压电极通过导热绝缘板和导热弹性板被相邻的臭氧发生单元金属板一侧有效冷却,因而臭氧发生装置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涉及大型化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同时面临如何对其产生的污染妥善处理的问题。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法除去,但是一些污染物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可以通过臭氧将这些难降解污染物氧化成易降解污染物,再利用微生物降解。当然臭氧本身是有机物污染物的无害化,污水脱色的有效手段。
臭氧一般需要就地产生,因此臭氧发生器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臭氧在水和气体的消毒、脱色和除味等方面应用广泛。
目前国际市场上臭氧发射器以管式为主。管式臭氧发生器技术较为成熟,难以有突破性进步。相对而言,板式臭氧发射器在更低的电压,更高的臭氧浓度,更小的占地空间等方面均有可能显著超越管式臭氧发生器。
美国专利2345798(1944)揭示了板式臭氧发射器技术的基本构造,包括一密封外壳和多个包含在该外壳内的臭氧发生单元。每个臭氧发生单元包括一对高压极,一对介电板,一对铝质或其他导电金属地电极和一对臭氧收集盒体。金属线网高压电极与电介板铸成一体;介电板是玻璃或其他介电材料,在介电板与地电极板之间有多个间隔条,这些间隔条形成了在介电板与地电极板之间的条状臭氧生成空间。地电极板是长方形铝或其他合适的导电金属板。美国专利3081215(1963)指出介电板材料可以是玻璃、云母或陶瓷。美国专利4892713(1990)指出类似的间隔条由介电材料制成。这些已知技术奠定了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基础。
中国专利(2005100445491)揭示了一种组合板式高频大型臭氧发生器,由数个臭氧发生小单元并联而成。该组合式臭氧发生器每个臭氧发生小单元均设有对外独立连接的两个冷却水进口、两个冷却水出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虽然可以通过多达15个臭氧发生小单元组合形成约每小时1.5公斤的臭氧产量,但是多达90个对外管路连接影响了其实用性。
中国专利(2005100445491)揭示的该臭氧发生小单元包括一弹性板,在该弹性板两侧对称分布一铝合金双层复合高压电极、6片导热垫片(即间隔条)、一个紧贴地电极的陶瓷片介电体、一个地电级;另外还包括在两个在地电极板板面平行方向两个侧面分别设置的端部密封件,在另外两个地电极板板面平行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的一个进气盒和一个出气盒等。该臭氧发生小单元内部气体密封效果较差,高压电极结构不合理,高压电极边缘与端部密封件、进气盒和一个出气盒之间有漏电风险,条形进气盒和出气盒与地电极板和端部密封件之间密封困难等等问题。另外该臭氧发生小单元臭氧产量每小时只有0.1公斤左右,切需要接通6个外部连接管道,难以实现大型化。
中国专利(2005100445491)揭示的地电极是有一块铝合金板经复杂的机械加工而成。其中地电极板内部冷却水通道是复杂的机械加工和加工工艺口封堵完成,存在制造成本高,不宜制成更大面积的地电极板,地电极板较厚致使臭氧发射器体积过大,进气盒和出气盒与地电极板之间密封困难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0039952,2013100979135,2013100979968)试图对以上技术方案进行改良,特别提出了在地电极板上设一体化的凸条和凹槽代替传统技术方案中设间隔条的技术方案。但是由于该凸条有良好的导电性,如果高压电极距离该凸条较近则有可能发生高压电极与该凸条之间的放电,从而会降低臭氧发生器的电效率;如果高压电极距离该凸条较远则有可能发生凸条边缘气体不电离问题,也会降低臭氧发生器的电效率。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42343)揭示了一种组合式板式臭氧发生器,将多个臭氧发生单元组合到一起,大大减少了臭氧发生器对外接口。其中臭氧发生单元为非对称结构,包括一地电极板、一介电板和一弹性体一体化高压极板,介质板位于电离室地级板测;其中地电极板和高压电极板均双面参与电离反应,高压电极热量较难释放;其中电离室一面是介电板,三面是组成一体化高压极板的弹性体,电离气体和臭氧对这种弹性体材料有腐蚀和破坏的风险。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082469.4)揭示了一种平行板式臭氧发生装置,该装置由多组平行板式臭氧发生单元集合而成,每个臭氧发生单元均由地电极冷却腔框、地电极板、微放电间隙腔、陶瓷介电板复合高压电极板和高压电极冷却腔框组成,多个臭氧发生单元紧密叠合成大型臭氧发生装置,高压电极热量横向传导进入高压冷却腔,再纵向传导进入高压冷却框然后横向传导,经过绝缘层进入地电极冷却框;该种高压电极冷却方法不够直接有效;其中明确禁止两极冷却液同时采用水冷却法,因此使得冷却系统较为复杂;同时,由于高压冷却框处于高压电位,端面缺乏绝缘隔离,因此存在端面放电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揭示一种大大减少外部接口并对地级和高压电极同时进行有效冷却的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依次包括等尺寸板状的第一端板、一个极板组合、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一个高压极冷却板、一个第二端板,还包括多个螺杆、多个螺帽;所述第一端板、一个极板组合、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一个高压极冷却板、一个第二端板四周均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杆孔;
其中臭氧发生单元依次包括一金属板、一地电极板、多个间隔条、至少一个介质板、至少一个高压电极、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所述金属板和地电极板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与冷却水通道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和冷却水出水母孔;所述地电极板与介质板之间设有间隔条,间隔条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与所述电离室联通设有进气母孔和出气母孔;其中弹性绝缘柱用于覆盖高压线接线点并对之实现对外绝缘;
高压电极冷却板由所述板一金属板、一地电极板组成;所述极板组合与所述板式臭氧单元结构大体相同,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不包括所述金属板;
所述第一端板、一个极板组合、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一个高压极冷却板、一个第二端板依次通过所述多个螺杆、多个螺帽和多个螺杆孔固定压紧获得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上设置的冷却水进水母孔和设置在第二端板上的冷却水进水管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上设置的冷却水出水母孔和设置在第二端板上的冷却水出水管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上设置的进气母孔和设置在第二端板上的进气管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上设置的出气母孔和设置在第二端板上的出气管相互密封联通;实现了板式臭氧装置的大型一体化;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高压极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板和导热弹性板传导至相邻的一板式臭氧发生单元金属板一侧,并被设于该金属板另一侧的冷却水带走。实现了大型臭氧发生装置高压电极和地电极有效的水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分解立体结构前侧方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分解立体结构后侧方示意图
图3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分解立体结构前侧方示意图
图4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分解立体结构后侧方示意图
图5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地电极板前视图
图6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地电极板后视图
图7本发明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地电极板A-A剖面图
图中编号:第一端板(101)、极板组合(102)、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极冷却板(104)、第二端板(105),螺杆(106)、螺帽(107)、螺杆孔(108),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41)、出气管(142);金属板(210)、地电极板(220)、电离面(221)、间隔条(222、223)、高压电极板槽(224)、导热绝缘板槽(225)、导热弹性板槽(226)、电离室(228)、间隔条定位槽(232、333)、介质板(240)、高压电极(241)、高压电极板(242)、高压线接线点(244)、导热绝缘板(250)、弹性导热板(260);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冷却水进水母孔封圈槽(311)、冷却水进水母孔封圈(312)、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冷却水出水母孔封圈槽(321)、冷却水出水母孔封圈(322)、冷却水通道(330)、冷却水通道密封圈槽(331)、冷却水通道密封圈(332);进气母孔(410)、进气母孔密封圈槽(411)、进气母孔密封圈(412)、进气联通槽(413)、进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14)、进气联通槽密封圈(415)、出气母孔(420)、出气母孔密封圈槽(421)、出气母孔密封圈槽(422)、出气联通槽(423)、出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24)、出气联通槽密封圈(425)、进气槽(430)、出气槽(440);穿线母孔(510)、穿线孔(511)、穿线槽(512)、绝缘柱孔(520)、弹性绝缘柱(530)、高压引线(540)、高压线集合槽(541)、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高压线接线盒(56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依次包括等尺寸板状的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还包括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四周均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杆孔(108);
参见图3-4,所述臭氧发生单元(103)依次包括一金属板(210)、一地电极板(220)、多个间隔条(222、223)、至少一个介质板(240)、至少一个高压电极(241)、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260)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530);所述金属板和地电极板(220)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330),与冷却水通道(330)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所述地电极板(220)与介质板(240)之间设有间隔条(222、223),间隔条(222、223)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与所述电离室(228)联通设有进气母孔(410)和出气母孔(420);其中弹性绝缘柱(530)用于覆盖高压线接线点(244)并对之实现对外绝缘;
所述金属板(210)和所述地电极板(220)右边下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左边上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上边左部相同位置设有一进气母孔(410),下边右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出气母孔(420),在上边中部相同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
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穿线母孔(510)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穿线孔(511),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孔(511)与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与之间设有穿线槽(512);
参见图5-7,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所述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一进气母孔(410)、一出气母孔(420)周围分别设有一密封圈槽(311、321、411、421)和镶嵌其中的一密封圈(312、322、412、422);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中间部位设有电离面(221),在该电离面(221)上设有多个间隔条定位槽(232、233),所述间隔条(222、223)镶嵌在所述定位槽(232、233)内,其中位于两个介质板(240)之间的间隔条(223)较其他间隔条(222)更宽;所述间隔条(222、223)在地电极板(220)板面垂直方向高于上述电离面(221)0.1-0.5mm;在所述电离面(221)上下两边低于上述电离面(221)设有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在所述电离面(221)、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周围设有高压电极板槽(224),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与所述间隔条(222,223)等高,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之外设导热绝缘板槽(225),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上述高压电极板槽(224)高度差与所述介质板(240)厚度相同或接近,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之外设导热弹性板槽(226),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高度差与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厚度相同或接近;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中间部位设有多个冷却水流道(330),该冷却水通道(330)与上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联通,在所述冷却水通道(330)、所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周围设有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槽(331)和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332);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进气母孔(410)向下并与之联通设一进气联通槽(413),该进气联通槽(41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进气槽(430)联通;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出气母孔(420)向上并与之联通设一出气联通槽(423),该出气联通槽(42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出气槽(440)联通;在所述进气母孔(410)和进气联通槽(413)周围设置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14)和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415);在所述出气母孔(420)和出气联通槽(423)周围设置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24)和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425);
参见图3-4,所述至少一个介质板(240)和一个高压电极(241)预先复合成一个高压电极板(242),该高压极板(242)高压电极测设有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相契合,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被镶嵌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内,多个介质板(240)、多个间隔条(222,223)和电离面(221)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高压电极板(242)与高压电极板槽(224)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所述高压电极板(242)之间的缝隙通过抗臭氧密封胶实现对所述电离室(228)的一次密封;
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绝缘板(25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相契合,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内;
所述导热弹性板(26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弹性板(26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相契合,所述导热绝缘板(26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6),压紧后对所述电离室(228)实现二次密封;
与所述每个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连接一高压引线(540),该高压引线(540)穿过一所述弹性绝缘柱(530)上的穿线孔引出成为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引线(540);所述弹性绝缘柱(53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上设置的绝缘柱孔(520)内;
参见图1-2,所述高压电极冷却板(104)包括所述金属板(210)和地电极板(220);
所述极板组合(102)与所述板式臭氧单元(103)结构大体相同,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不包括所述金属板(212);
所述第一端板(101)为一含有多个螺杆孔(10)的平板,所述第一端板(101)和所述极板组合(102)组成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
所述在第二端板(105)相反于第一端板(101)面上与板面垂直方向设置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41)、出气管(142)和一高压接线盒(560);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31)和出气管(132),通过螺纹接口或任何其他已知技术对外连接;所述高压线接线盒(560)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该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穿透第二端板(105),与设于第二端板(105)相对于第一端板(101)面的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槽(541)联通;
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依次通过所述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和多个螺杆孔(108)固定压紧获得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进水管(13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出水管(13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进气母孔(4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进气管(14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出气母孔(4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出气管(14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极(241)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传导至相邻的一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金属板(210)一侧,并被设于该金属板(210)另一侧的冷却水带走。
在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穿过相邻金属板(210)上设置的穿线孔(511)和穿线槽(512)进入穿线母孔(510);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中汇聚并引入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汇聚槽(560),然后穿过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被引入设于第二端板相反面的高压线接线盒(560),并与臭氧发生器供电系统连接。
臭氧发生器外部电源接地线与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地级板任意点连接。
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地电极板(102)和金属板(101)是铝、镁、钛、锆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经过防腐处理。
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中含有1-10块高压板(242)。
所述介质板(240)厚度在0.5-1.2毫米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或云母中的一种。
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厚度在1.0-2.5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或云母中的一种。
所述导热弹性板(260)是由导热弹性材料制备,厚度在0.3-3毫米之间。
所述间隔条(222,223)厚度在0.5-1.2毫米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云母或金属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板式臭氧发生装置中臭氧发生单元由1-50个组成。

Claims (8)

1.一种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等尺寸板状的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还包括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四周均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杆孔(10);
所述臭氧发生单元(103)依次包括一金属板(210)、一地电极板(220)、多个间隔条(222、223)、至少一个介质板(240)、至少一个高压电极(241)、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260)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530);所述金属板和地电极板(220)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330),与冷却水通道(330)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所述地电极板(220)与介质板(240)之间设有间隔条(222、223),间隔条(222、223)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与所述电离室(228)联通设有进气母孔(410)和出气母孔(420);其中弹性绝缘柱(530)用于覆盖高压线接线点(244)并对之实现对外绝缘;
所述金属板(210)和所述地电极板(220)右边下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左边上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上边左部相同位置设有一进气母孔(410),下边右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出气母孔(420),在上边中部相同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
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穿线母孔(510)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穿线孔(511),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孔(511)与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与之间设有穿线槽(512);
参见图5-7,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所述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一进气母孔(410)、一出气母孔(420)周围分别设有一密封圈槽(311、321、411、421)和镶嵌其中的一密封圈(312、322、412、422);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中间部位设有电离面(221),在该电离面(221)上设有多个间隔条定位槽(232、233),所述间隔条(222、223)镶嵌在所述定位槽(232、233)内,其中位于两个介质板(240)之间的间隔条(223)比其他间隔条略宽,所述间隔条(222、223)在地电极板(220)板面垂直方向高于上述电离面(221)0.1-0.5mm,;在所述电离面(221)上下两边低于上述电离面(221)设有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在所述电离面(221)、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周围设有高压电极板槽(224),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与所述间隔条(222,223)等高,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之外设导热绝缘板槽(225),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上述高压电极板槽(224)高度差与所述介质板(240)厚度相同或接近,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之外设导热弹性板槽(226),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高度差与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厚度相同或接近;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中间部位设有多个冷却水流道(330),该冷却水通道(330)与上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联通,在所述冷却水通道(330)、所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周围设有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槽(331)和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332);
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进气母孔(410)向下并与之联通设一进气联通槽(413),该进气联通槽(41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进气槽(430)联通;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出气母孔(420)向上并与之联通设一出气联通槽(423),该出气联通槽(42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出气槽(440)联通;在所述进气母孔(410)和进气联通槽(413)周围设置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14)和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415);在所述出气母孔(420)和出气联通槽(423)周围设置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24)和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425);
所述至少一个介质板(240)和一个高压电极(241)预先复合成一个高压电极板(242),该高压极板(242)高压电极测设有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相契合,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被镶嵌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内,多个介质板(240)、多个间隔条(222,223)和电离面(221)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高压电极板(242)与高压电极板槽(224)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所述高压电极板(242)之间的缝隙通过抗臭氧密封胶实现对所述电离室(228)的一次密封;
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绝缘板(25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相契合,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内;
所述导热弹性板(26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弹性板(26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相契合,所述导热绝缘板(26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6),压紧后对所述电离室(228)实现二次密封;
与所述每个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连接一高压引线(540),该高压引线(540)穿过一所述弹性绝缘柱(530)上的穿线孔引出成为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引线(540);所述弹性绝缘柱(53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上设置的绝缘柱孔(520)内;
所述高压电极冷却板(104)包括上述金属板(210)和地电极板(220);
所述极板组合(102)与所述板式臭氧单元(103)结构大体相同,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不包括所述金属板(212);
所述第一端板(101)为一含有多个螺杆孔(10)的平板,所述第一端板(101)和所述极板组合(102)组成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
所述在第二端板(105)相反于第一端板(101)面上与板面垂直方向设置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41)、出气管(142)和一高压接线盒(560);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31)和出气管(132),通过螺纹接口或任何其他已知技术对外连接;所述高压线接线盒(560)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该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穿透第二端板(105),与设于第二端板(105)相对于第一端板(101)面的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槽(541)联通;
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依次通过所述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和多个螺杆孔(108)固定压紧获得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进水管(13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出水管(13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进气母孔(4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进气管(14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出气母孔(4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出气管(14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极(241)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传导至相邻的一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金属板(210)一侧,并被设于该金属板(210)另一侧的冷却水带走;
在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穿过相邻金属板(210)上设置的穿线孔(511)和穿线槽(512)进入穿线母孔(510);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中汇聚并引入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汇聚槽(560),然后穿过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被引入设于第二端板相反面的高压线接线盒(560),并与臭氧发生器供电系统连接;氧发生器外部电源接地线与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地级板任意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地电极板(102)和金属板(101)是铝、镁、钛、锆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经过防腐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中含有1-10块高压板(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240)厚度在0.5-1.2毫米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或云母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厚度在1.0-2.5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或云母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弹性板(260)是由导热弹性材料制备,厚度在0.3-3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条(222,223)厚度在0.5-1.2毫米之间,材料是的陶瓷、玻璃、云母或金属材料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臭氧发生装置中包含1-50个臭氧发生单元。
CN201510019463.7A 2015-01-15 2015-01-15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Withdrawn CN104495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463.7A CN104495755A (zh) 2015-01-15 2015-01-15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463.7A CN104495755A (zh) 2015-01-15 2015-01-15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5755A true CN104495755A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3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9463.7A Withdrawn CN104495755A (zh) 2015-01-15 2015-01-15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575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761A (zh) * 2015-09-11 2015-12-30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自带均流系统的均匀大气压微等离子放电装置
CN105752937A (zh) * 2016-04-27 2016-07-13 罗璐 分层模块式臭氧发生器
CN107265408A (zh) * 2017-08-14 2017-10-20 北京欧奏普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集成式臭氧发生单元与装置
CN108821240A (zh) * 2018-07-12 2018-11-16 北京天择昌宁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臭氧发生器的基础构件以及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9430675A (zh) * 2017-10-13 2019-03-08 河北华氏纪元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解冻装置及高频解冻方法
CN111517285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板式地电极
CN11151728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单元
CN114845954A (zh) * 2019-10-21 2022-08-02 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761A (zh) * 2015-09-11 2015-12-30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自带均流系统的均匀大气压微等离子放电装置
CN105208761B (zh) * 2015-09-11 2018-04-10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自带均流系统的均匀大气压微等离子放电装置
CN105752937A (zh) * 2016-04-27 2016-07-13 罗璐 分层模块式臭氧发生器
CN105752937B (zh) * 2016-04-27 2018-07-31 罗璐 分层模块式臭氧发生器
CN107265408A (zh) * 2017-08-14 2017-10-20 北京欧奏普尔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集成式臭氧发生单元与装置
CN109430675A (zh) * 2017-10-13 2019-03-08 河北华氏纪元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解冻装置及高频解冻方法
CN109430675B (zh) * 2017-10-13 2023-11-28 河北华氏纪元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解冻装置及高频解冻方法
CN108821240A (zh) * 2018-07-12 2018-11-16 北京天择昌宁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臭氧发生器的基础构件以及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11517285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板式地电极
CN11151728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单元
CN114845954A (zh) * 2019-10-21 2022-08-02 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
CN114845954B (zh) * 2019-10-21 2024-05-03 懿华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生成臭氧的放电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5755A (zh)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N104973575A (zh)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N103387212B (zh)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275849C (zh) 臭氧发生器层叠单元板
TWI241275B (en) Ozonizer
CN104477852A (zh)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3143245A (zh) 百叶窗式大面积冷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CN100513302C (zh) 臭氧发生器
CN103818881A (zh) 一种平行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N205603214U (zh) 高效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7265408A (zh) 集成式臭氧发生单元与装置
JP3654409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用放電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243464U (zh) 一种集成化臭氧放电装置
CN105692561A (zh) 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N1108983C (zh) 一种平行板式水冷臭氧发生器
CN100411973C (zh) 臭氧发生器
CN106957048B (zh) 一种堆栈式级联高效臭氧发生装置及其应用
CN111807330B (zh)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0519410C (zh) 板式双面对称放电臭氧发生器放电室
CN207361790U (zh) 集成式臭氧发生单元与装置
CN107879316B (zh) 水冷一体式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发生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02011746U (zh) 水风双冷双陶瓷板式臭氧发生器
CN212450632U (zh)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5752936A (zh) 平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CN210286749U (zh) 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