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7887B -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7887B
CN104487887B CN201380038385.4A CN201380038385A CN104487887B CN 104487887 B CN104487887 B CN 104487887B CN 201380038385 A CN201380038385 A CN 201380038385A CN 104487887 B CN104487887 B CN 104487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uminous flux
refractive surface
contro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83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7887A (zh
Inventor
徐银晟
李基锡
李昌奕
崔岘镐
康利任
金基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87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7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7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9/00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 G02B19/0004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 G02B19/0028Condensers, e.g. light collectors or similar non-imaging op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means employed refractive and reflective surfaces, e.g. non-imaging catadioptric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F21V13/02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 F21V13/04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reflectors and ref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生成光的光源;折射光的光通量控制构件;驱动基板,光源安装在驱动基板上;覆盖驱动基板的盖;反射部,该反射部设置在驱动基板和盖中的至少之一中以反射经折射的光;以及显示面板,经反射的光入射至该显示面板中。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LCD(液晶显示器)由于可以制造成重量轻且薄并且其功耗可以降低而被广泛使用。LCD利用液晶的分子取向根据电压或温度而改变的性质来显示图像。LCD包括BLU(背光单元)和LCD面板。BLU装配在LCD面板的背表面上以将光照射至LCD面板。LCD面板利用从BLU入射的光来显示画面。
BLU包括用于生成光的光源,并且根据光源的位置分类为直接型BLU和边缘型BLU。在边缘型BLU中,光源位于BLU的侧面,从光源生成的光通过导光板引导,使得光照射至LCD面板。在直接型BLU中,光源被定位成与LCD面板的背表面对应,使得从光源生成的光直接照射至LCD面板。
然而,上述BLU存在光非均匀照射至LCD面板的问题。因此,LCD的性能可能劣化。因而,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确保在直接型BLU与LCD面板之间的距离。当直接型BLU与LCD面板之间的距离增宽时,LCD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
然而,LCD的厚度可能随着BLU和LCD面板之间的距离而成比例地变大。也就是说,难以使LCD小型化。因而,需要提供确保亮度均匀性同时使LCD为小尺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小尺寸的情况下确保亮度均匀性的显示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生成光的光源;折射光的光通量控制构件;驱动基板,所述光源安装在驱动基板上;覆盖驱动基板的盖;反射部,该反射部设置在驱动基板和盖中的至少之一中以反射经折射的光;以及显示面板,经反射的光入射至该显示面板中。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驱动基板的反射部反射通过光通量控制构件照射的光,使得从光源生成的光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扩散。因而,即使在发光装置中光源的数量没有增加,光还是可以朝着LCD面板有效地照射。另外,光通量控制构件可以朝着驱动基板输出光,使得发光装置和LCD面板之间的间隔可以减小。也就是说,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减小。因此,可以确保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同时使显示装置的尺寸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一个截面的截面图。
图3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波束宽度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沿着图4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6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8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9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10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2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基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图。
图13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基于第二方向的截面图。
图14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5为沿着图14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实施方案。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说明性目的,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如果确定关于公知功能或构造的描述可能使实施方式的主题不清楚,那么将省略该描述的细节。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在面板、片、构件、引导件或单元被称为在另一面板、另一片、另一构件、另一引导件或另一单元“上”或“下”的情况下,该面板、片、构件、引导件或单元可以“直接”或“间接”在其他的面板、片、构件、引导件或单元上。参照附图来描述元件的这样的位置。为了便利和简明起见,附图中所示的元件的尺寸可以被放大。另外,元件的尺寸未完整反映实际尺寸。
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一个截面的截面图。图3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波束宽度的图。
参照图1和图2,发光装置100包括光源110、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和驱动基板130。
光源110生成光。光源110安装在驱动基板130上。光源110根据在驱动基板130处接收的驱动信号来生成光。光源110可以根据从驱动基板130施加的电压来控制光的量。
光源110可以为点光源,例如LED(发光二极管)。光源110可以为通过布置多个LED而形成的面光源。也就是说,LED可以以预定间隔分布和布置。LED中的每个LED指的是包括二极管芯片的LED封装件。LED可以分别辐射白光、蓝光、绿光或红光。
光通量控制构件120控制从光源110生成的光的光通量。光通量控制构件120使从光源110生成的光扩散。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安装在驱动基板130上。光通量控制构件120覆盖光源110。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容纳光源110的一部分或全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分别覆盖LED中的每个LED。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具有各向同性结构。光源110的光轴OA穿过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中心。另外,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由透明材料形成。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具有约1.4至约1.5范围内的折射率。例如,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由塑料或玻璃形成。
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包括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中的凹陷部121和凹槽部122。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包括入射表面123、反射表面124、第一折射表面125、第二折射表面126和背表面127。
凹陷部121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上部处。凹陷部121与光源110对应。凹陷部121朝着光源110内凹地形成。凹陷部121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中部处。凹陷部121的中心与光源110的光轴OA对齐。也就是说,凹陷部121具有相对于光源110的光轴OA的线对称结构。
凹槽部122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下部处。凹槽部122与光源110对应。凹槽部122与凹陷部121间隔。凹槽部122朝着凹陷部121内凹地形成。凹槽部122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中部处。凹槽部122的中心与光源110的光轴OA对齐。凹槽部122具有相对于光源110的光轴OA的线对称结构。凹槽部122容纳光源11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就是说,光源110设置在凹槽部122中。
入射表面123为如下表面:从光源110生成的光入射至该表面上。入射表面123的中心与光源110的光轴OA对齐。入射表面123设置在凹槽部122处。入射表面123为凹槽部122的内表面。入射表面123可以附着至光源110。也就是说,入射表面123可以与光源110直接接触。因而,从光源110生成的光可以入射至入射表面123上,而且在光源110和入射表面123之间没有损失。
反射表面124为如下表面,该表面反射穿过入射表面123入射至该表面的光。反射表面124可以对光进行全反射。反射表面124可以将光沿侧向方向、侧上方向或侧下方向反射。也就是说,反射表面124可以将光反射至第一折射表面125或第二折射表面126。因而,反射表面124可以防止如下热斑:在该热斑中,光过度集中在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中部上。
反射表面124面对入射表面123。反射表面124的中心设置在光源110的光轴OA上。反射表面124设置在凹陷部121处。反射表面124为凹陷部121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反射表面124从光源110的光轴OA延伸。反射表面124垂直于或倾斜于光源110的光轴OA朝外延伸。反射表面124与光源1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于光源110逐渐增加。反射表面124可以围绕光源110的光轴OA。反射表面124可以具有顶点朝着光源110的圆锥形状。
第一折射表面125为如下表面:从入射表面123入射或在反射表面124上被反射的光从该表面发射。第一折射表面125使光折射。第一折射表面125可以将光沿侧向方向、侧上方向或侧下方向折射。
第一折射表面125从反射表面124延伸。第一折射表面125从反射表面124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第一折射表面125可以沿侧下方向从反射表面124延伸。也就是说,第一折射表面125可以从反射表面124延伸以靠近驱动基板130。第一折射表面125和光源1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于反射表面124逐渐增加。此外,第一折射表面125可以为球面或非球面。第一折射表面可以围绕光源110的光轴OA。另外,第一折射表面125可以围绕反射表面124。
第二折射表面126为如下表面:从入射表面123入射或在反射表面124上反射的光从该表面发射。第二折射表面126使光折射。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将光沿侧向方向、侧上方向或侧下方向折射。
第二折射表面126从第一折射表面125延伸。第二折射表面126从折射表面125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沿侧下方向从第一折射表面125延伸。也就是说,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从折射表面125延伸以靠近驱动基板130。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朝着光源110的光轴OA延伸。换言之,第二折射表面126和光源1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可以沿离开第一折射表面125的方向逐渐减小。此外,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为球面或非球面。第二折射表面可以围绕光源110的光轴OA。另外,第二折射表面126可以围绕入射表面123。
背表面127使入射表面123连接至第二折射表面126。背表面127面对驱动基板130。背表面127从入射表面123延伸至折射表面126。背表面127沿垂直于光源110的光轴OA的朝外方向延伸。背表面127可以附着至驱动基板130。也就是说,背表面127可以与驱动基板130直接接触。
驱动基板130支承光源110和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并且控制光源110的驱动。也就是说,驱动基板130电连接至光源110。驱动基板130将驱动信号传输至光源110。驱动基板130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CB)。例如,驱动基板130可以具有板结构。在驱动基板130中可以嵌有多条传输线(未示出)。传输线的一端可以连接至驱动单元(未示出)。另外,传输线的另一端暴露至外界,使得可以形成连接端子(未示出)。当使用粘结剂将光源110附接至连接端子时,驱动基板130可以电连接至光源110。
在驱动基板130上形成有凹部131。驱动基板130包括安装面132和反射部133。
凹部131形成在驱动基板130上。凹部131朝着驱动基板130的下部内凹。凹部13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半圆形。凹部131从光源110和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边缘延伸。凹部131中的一些沿平行于一个轴的方向延伸,其他凹部131沿着与垂直于所述一个轴的另一轴平行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凹部131可以在光源和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边缘处彼此成直角交叉。凹部131围绕光源110的光轴OA。也就是说,凹部131具有相对于光轴OA的线对称结构。
安装面132为在其上安装光源110的表面。安装面132面对光源110和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安装面132的中心设置在光轴OA上。凹部131形成在安装面132的边缘处。安装面132可以附着至光源110。也就是说,安装面132可以与光源110直接接触。此外,安装面132可以附着至光通量控制构件120。也就是说,安装面132可以与光通量控制构件120的背表面127直接接触。
反射部133反射从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发射的光。反射部133可以对光进行全反射。反射部133可以将光沿侧上方向反射。
反射部133可以包括凹部131的内表面。反射部133可以比安装面132更凸出。反射部13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反射部13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反射部133从安装面132延伸。反射部133从安装面134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也就是说,反射部133进行延伸的同时形成至少一个曲线。换言之,反射部133中的每个反射部133可以包括凹入曲面和凸出曲面。反射部133沿垂直于光源110的光轴OA的朝外方向延伸。反射部133围绕光源110的光轴OA。另外,反射部133围绕安装面132。也就是说,反射部133围绕光通量控制构件120。
根据实施方式,从光源110生成的光通过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多方向照射。如图3所示,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以大于180°的波束宽度发射光。也就是说,光通量控制构件120可以沿相对于与光源110的光轴OA垂直的水平面成负角倾斜的方向发射光。从光源110生成的光的一部分可以被反射部133反射。
例如,在从光源110生成第一光L1之后,第一光L1从第一折射表面125发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L1在反射表面124上反射并且在第一折射表面125上折射。第一折射表面125使光沿相对于与光源110的光轴OA垂直的水平面成负角倾斜的方向折射。在第一光L1在第一折射表面125上折射时,第一光L1和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θ1为负。另外,第一光L1在反射部133处反射。
同时,在从光源110生成第二光L2之后,第二光L2从第二折射表面126发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L2在反射表面124上反射并且在第二折射表面126上折射。第二折射表面126沿相对于水平面成正角倾斜的方向使第二光L2折射。在第二光L2在第二折射表面126上折射时,第二光L2和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θ2为正。
图4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5为沿着图4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4和图5,根据实施方式的LCD(液晶显示器)140包括:BLU(背光单元)150和LCD面板160;面板控制基板171和173;面板引导件180和上壳190。
BLU 150执行生成且输出光的功能。根据实施方式,BLU 150实现为直接型。BLU150包括下盖151、发光装置153和至少一个光学片159。
下盖151具有顶表面敞开的盒形状。下盖151通过下盖151的上部来容纳发光装置153,并且支承和保护发光装置153。另外,下盖151支承光学片159和LCD面板160。下盖151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下盖151可以通过使得金属板弯曲或变弯来形成。由于金属板被弯曲或变弯,所以在下盖151中可以形成用于容纳发光装置153的空间。
发光装置153发射光。发光装置153包括驱动基板154、多个光源156和多个光通量控制构件157。
驱动基板154支承光源156和光通量控制构件157。驱动基板154控制光源156的驱动操作。也就是说,驱动基板154将驱动信号传输至光源156。可以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来配置驱动基板154。也就是说,驱动基板154包括反射部155。反射部155彼此隔开。反射部155反射从光通量控制构件157发射的光。
光源156安装在驱动基板154上。光源156以预定间隔分布和设置。光源156设置在反射部155之间。例如,光源156可以布置成网格结构。光源156电连接至驱动基板154。光源156在驱动基板154的控制下被驱动,使得生成光。
光通量控制构件157分别覆盖光源156。可以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来配置光通量控制构件157。也就是说,光通量控制构件157使从光源156生成的光扩散。在这种情况下,光通量控制构件157可以使光朝着反射部155折射。
光学片159改进了从发光装置153入射的光的光学性质,并且使得光能够从光学片159穿过。光学片159可以为偏振片、棱镜片或扩散片。
LCD面板160利用从BLU 150输入的光来显示图像。LCD面板160通过其背表面安装在BLU 150上。
虽然未示出,LCD面板160包括TFT(薄膜晶体管)基板和C/F(滤色器)基板,上述基板彼此面对并接合以保持均匀的单元间隙,在TFT基本和C/F基板之间置入有液晶层。TFT基板改变液晶排列。因而,TFT基板改变穿过光学片的光的透光率。TFT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形成在栅极线与数据线交叉的区域处的薄膜晶体管。C/F基板使得穿过液晶层的光能够具有特定颜色。
面板控制基板171和173被设置成控制LCD面板160。面板控制基板171和173包括栅极驱动基板171和数据驱动基板173。面板控制基板171和173通过COF(覆晶薄膜)(Chip OnFilm)电连接至LCD面板。COF可以被替换成TCP(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
面板引导件180支承LCD面板160。面板引导件180置入在BLU 150和LCD面板160之间。
上壳190被配置成围绕LCD面板160的外围。上壳190与面板引导件180组合。
同时,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公开了包括反射部的驱动基板,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驱动基板被配置成与反射部隔开,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一点。
图6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7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6和图7,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00包括光源210、光通量控制构件220和驱动基板230。因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类似,所以将省略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只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200还包括反射部233。反射部233安装在驱动基板230上。反射部233围绕光通量控制构件220。反射部233可以比安装面232更突出。反射部23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菱形或半圆形。
同时,虽然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已经作为一个示例描述了包括入射表面、反射表面、第一折射表面和第二折射表面以及背表面的光通量控制构件,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光通量控制构件没有第二折射表面,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图8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8,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300包括光源310、光通量控制构件320和驱动基板330。光通量控制构件320包括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320中的凹陷部321和凹槽部322。光通量控制构件320包括入射表面323、反射表面324、第一折射表面325和背表面327。因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元件相同或类似,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300中,第一折射表面325从反射表面324延伸,并且连接至背表面327。第一折射表面325和光源3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于反射表面324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第一折射表面325和光源3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可以朝向驱动基板330逐渐增加。折射表面325可以围绕光源310的光轴OA。折射表面325可以分别围绕反射表面324和入射表面323。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300中,光通量控制构件320的背表面327连接至入射表面323和第一折射表面325。也就是说,背表面面对驱动基板330。背表面327从入射表面323延伸至第一折射表面325。背表面327沿垂直于光源310的光轴OA的朝外方向延伸。
同时,虽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公开了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凹陷部的光通量控制构件,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因为可以形成具有各种形状的凹陷部,实施方案可以实现。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公开了附着至光源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入射表面,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入射表面不附着至光源,也可以实现实施方式。在这点上,详细描述将为如下。
图9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9,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400包括光源410、光通量控制构件420和驱动基板430。光通量控制构件420包括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420中的凹陷部421和凹槽部422。光通量控制构件420包括入射表面423、反射表面424、第一折射表面425和背表面427。因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元件相同或类似,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400中,光通量控制构件420的凹槽部422具有比光源410的尺寸大的尺寸。凹槽部422容纳光源410的全部。也就是说,光源410设置在凹槽部422中。在光通量控制构件420中还形成有沟槽部428。沟槽部428形成在凹陷部421的中部处。沟槽部428与光源410对应。沟槽部428朝着光源410内凹地形成。沟槽428的中心设置在光源410的光轴OA上。换言之,沟槽部421具有相对于光源410的光轴OA的线对称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400中,入射表面423设置在沟槽部422中,并且反射表面424设置在凹陷部421中。反射表面424包括第一反射表面424a和第二反射表面424b。
入射表面423设置在沟槽部422中。入射表面423与光源410隔开。也就是说,入射表面423与光源410不接触。光源110通过入射源110密封。也就是说,光源110通过入射表面423整个密封在驱动基板130上。在入射表面423和光源410之间形成有间隔。因而,从光源410生成的光通过该间隔入射在入射表面423上。从光源410生成的光可以入射在入射表面423上,而且在光源410和入射表面423之间没有损失。
第一反射表面424a设置在沟槽部428中。第一反射表面424a为沟槽部428的内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反射表面424a从光源110的光轴OA延伸。第一反射表面424a沿与垂直于光源410的光轴OA的平面成第三角θ3倾斜的朝外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反射表面424a和光源4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光源410逐渐增加。第一反射表面424a可以具有顶点朝着光源410的圆锥形状。
第二反射表面424b设置在凹陷部421中。第二反射表面424b为凹陷部421的内表面。也就是说,第二反射表面424b从第一反射表面424a延伸。第二反射表面424b沿与垂直于光源410的光轴OA的平面成第四角θ4倾斜的朝外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二反射表面424b和光源410的光轴OA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光源410逐渐增加。第四角θ4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三角θ3。另外,第二反射表面424b连接至第一折射表面425。
同时,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公开了通过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凹槽部彼此附着的光源和光通量控制构件,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在光通量控制构件中没有形成凹槽部,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在这点上,详细描述将为如下。
图10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10,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包括光源510、光通量控制构件520和驱动基板530。光通量控制构件520包括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520中的凹陷部521。光通量控制构件520包括入射表面523、反射表面524、第一折射表面525和背表面527。因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元件相同或类似,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
只是,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中,驱动基板530还包括形成在驱动基板530中的容纳槽534。容纳槽534形成在驱动基板530的上部处。容纳槽534与光源510对应。容纳槽534朝着驱动基板530的下部内凹。容纳槽534的中心设置在光源510的光轴OA上。也就是说,容纳槽534具有相对于光源510的光轴OA的线对称结构。因而,容纳槽534容纳光源510。
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安装面532包括容纳槽534的内表面。安装面532附着至容纳槽534中的光源510。也就是说,安装面532与光源510直接接触。此外,安装面532可以在容纳槽534的外围处附着至光通量控制构件520。也就是说,安装面532可以与光通量控制构件520的背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500中,光通量控制构件520的入射表面523与光源510隔开。也就是说,入射表面523被设置成对应于驱动基板530的容纳槽534。入射表面523通过容纳槽534从安装面532露出。入射表面523面对光源510。入射表面523可以与背表面527在同一平面上对齐。因而,从光源510生成的光可以入射在入射表面523上。
同时,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相对于所有方向以相同波束宽度折射光的光通量控制构件,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光通量控制构件相对于至少两个方向以相互不同的波束宽度折射光,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在这点上,详细描述将为如下。
图11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2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基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图。图13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基于第二方向的截面图。
参照图11至图13,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包括光源610、光通量控制构件620和驱动基板630。因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元件类似,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中,光通量控制构件620具有各向异性结构。也就是说,光通量控制构件620不具有线对称结构,而是具有平面对称结构。光通量控制构件620沿第一方向相对短,并且沿第二方向相对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于光源610的光轴OA。另外,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换言之,光通量控制构件620的平面形状可以为例如椭圆。另外,凹陷部621的平面形状可以为例如椭圆。
在这种情况下,限定了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第一对称面沿第一方向从光源610的光轴OA延伸。第二对称面沿第二方向从光源610的光轴OA延伸。也就是说,光源610的光轴OA设置在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上。另外,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在光源610的光轴OA上彼此交叉。第二对称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对称面的面积。
光通量控制构件620具有相对于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中的每个对称面的平面对称结构。也就是说,光通量控制构件620可以通过第一对称面分成尺寸彼此相等的两个面。另外,光通量控制构件620可以通过第二对称面分成尺寸彼此相等的两个面。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600中,反射部633沿第一方向形成在光通量控制构件620的外围处。反射部633沿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实施方式,从光源生成的光根据方向以相互不同的波束宽度发射。也就是说,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的光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的第一波束宽度和相对于第二方向的第二波束宽度。第一波束宽度可以大于第二波束宽度。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的光可以从第一方向至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在从光源610生成第一光L1之后,第一光L1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第一光L1具有第一波束宽度。第一波束宽度可以大于180度(°)。然后,第一光L1沿相对于与光源610的光轴OA垂直的水平面成负角倾斜的方向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也就是说,在第一光L1从光通量构件620输出时,第一光L1和水平面之间的第一角θ1为负。另外,第一光L1在反射部633上反射。
同时,在从光源610生成第二光L2之后,第二光L2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第二光L2具有第二波束宽度。第二波束宽度可以等于或小于150度(°)。然后,第二光L2沿相对于与光源610的光轴OA垂直的水平面成正角倾斜的方向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20输出。也就是说,在第二光L2从光通量构件620输出时,第二光L2和水平面之间的第二角θ2为正。
图14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5为沿着图14的B-B’线所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4和图55,根据实施方式的LCD(液晶显示器)640包括:BLU 650和LCD面板660;面板控制基板671和673;面板引导件680和上壳690。BLU 650包括下盖651、发光装置653和至少一个光学片659。因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元件相同或类似,所以将省略详细描述。
只是,在根据实施方式的LCD 640中,发光装置653包括多个驱动基板654、多个光源656和多个光通量控制构件657。
驱动基板654沿第二方向延伸。驱动基板654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可以具有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驱动基板654的数量可以根据LCD面板660的面积来确定。LCD面板660的面积可以通过对应于第一方向的宽度和对应于第二方向的长度来限定。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的对应于第一方向的宽度可以根据LCD面板660的宽度来确定。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的宽度可以在5mm至3cm的范围内。另外,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的对应于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根据LCD面板660的长度来确定。
驱动基板654支承光通量控制构件657。驱动基板654控制光源656的驱动操作。也就是说,驱动基板654将驱动信号传输至光源656。可以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来配置驱动基板654。也就是说,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包括第一反射部655。第一反射部655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反射部655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并且设置在两个侧部处。第一反射部655反射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57输出的光。
光源656安装在驱动基板654上。光源656沿第二方向成排地设置在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上。也就是说,光源656以一排的方式安装在驱动基板654上。光源656设置在第一反射部655之间。光源在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上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驱动基板654中的每个驱动基板上的光源656之间的第一距离D1比安装在不同驱动基板654上的光源656之间的第二距离D2窄。例如,第二距离D2是第一距离D1的1.3倍至10倍长。
光源656电连接至驱动基板654。光源656在驱动基板654的控制下被驱动以生成光。
光通量控制构件657分别覆盖光源656。可以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来配置光通量控制构件657。也就是说,光通量控制构件657使从光源656生成的光扩散。此时,通过光通量控制构件657,光沿第二方向比沿第一方向更少地扩散。光通量控制构件657可以折射光。
另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LCD 640中,下盖651包括第二反射部652。第二反射部652设置在驱动基板654的外侧处。第二反射部652设置在驱动基板654之间。第二反射部65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反射部652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第二反射部652反射从光通量控制构件657输出的光。
第二反射部652可以通过在制造下盖651时使金属板弯曲或变弯来形成。第二反射部65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曲线。换言之,第二反射部652可以包括凹入曲面和凸出曲面。第二反射部652可以通过在金属板的表面上涂覆反射材料来形成。第二反射部652可以分别被制造并且安装在下盖651的上部上。第二反射部652可以具有三角形、矩形、菱形或半圆形的截面形状。
同时,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公开了包括第一反射部655和第二反射部652两者的LCD 640,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即使LCD 640包括第一反射部655和第二反射部652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换言之,LCD 64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部655和第二反射部652中的之一。
根据实施方式,驱动基板的反射部反射通过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射的光,使得从光源生成的光可以以更宽的范围扩散。因而,即使在BLU中光源的数量没有增加,光还是可以朝着LCD面板有效地照射。另外,光通量控制构件可以朝着驱动基板输出光,使得BLU和LCD面板之间的间隔可以减小。也就是说,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减小。因此,可以确保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同时使显示装置的尺寸最小化。
虽然参照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通过实施方式限定,而是仅受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要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实施方式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改变或修改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生成光的光源;
折射所述光的光通量控制构件;
驱动基板,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驱动基板上;
覆盖所述驱动基板的盖;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驱动基板和所述盖中的至少之一中以反射经折射的光;
显示面板,经反射的光入射至所述显示面板中;以及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朝着所述驱动基板的下部内凹,所述驱动基板沿与一个轴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驱动基板的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沿与垂直于所述一个轴的另一轴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并且所述光源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成排地安装,
其中,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包括:
所述光入射至其中的入射表面;
形成在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上部处的凹陷部;
包括第一折射表面和第二折射表面的、折射所述光的折射表面;
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处以使入射光反射至所述折射表面的反射表面;以及
从所述入射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折射表面的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从所述反射表面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表面从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表面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沿离开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反射部中的每个反射部包括凹入曲面和凸出曲面,所述凹入曲面具有比所述驱动基板的顶表面低的位置,并且所述凸出曲面具有比所述驱动基板的所述顶表面高的位置以及比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射表面接触的点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射表面中的每个是球面,
其中,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中部处的沟槽部,
其中,所述沟槽部朝向所述光源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使所述光沿相对于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水平面成负角倾斜的方向折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沿与一个轴平行的方向以及沿与垂直于所述一个轴的另一轴平行的另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反射部彼此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具有三角形、矩形、菱形或半圆形的截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入射表面附着至所述光源或与所述光源隔开。
8.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生成光的光源;
折射所述光的光通量控制构件;
驱动基板,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驱动基板上;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反射部;以及
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朝着所述驱动基板的下部内凹,所述驱动基板沿与一个轴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驱动基板的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基板的沿与垂直于所述一个轴的另一轴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并且所述光源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成排地安装,
其中,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包括:
所述光入射至其中的入射表面;
形成在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上部处的凹陷部;
包括第一折射表面和第二折射表面的、折射所述光的折射表面;
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处以使入射光反射至所述折射表面的反射表面;以及
从所述入射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折射表面的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从所述反射表面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表面从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延伸,同时被弯曲或变弯,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表面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沿离开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反射部中的每个反射部包括凹入曲面和凸出曲面,所述凹入曲面具有比所述驱动基板的顶表面低的位置,并且所述凸出曲面具有比所述驱动基板的所述顶表面高的位置以及比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射表面接触的点低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和所述第二折射表面中的每个是球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使所述光沿相对于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水平面成负角倾斜的方向折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沿与一个轴平行的方向以及沿与垂直于所述一个轴的另一轴平行的另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反射部彼此交叉。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沿与所述一个轴平行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射部具有三角形、矩形、菱形或半圆形的截面形状。
CN201380038385.4A 2012-07-18 2013-04-18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8241 2012-07-18
KR1020120078241A KR101491207B1 (ko) 2012-07-18 2012-07-18 표시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
PCT/KR2013/003287 WO2014014186A1 (en) 2012-07-18 2013-04-18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7887A CN104487887A (zh) 2015-04-01
CN104487887B true CN104487887B (zh) 2018-04-06

Family

ID=4994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838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7887B (zh) 2012-07-18 2013-04-18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27098B2 (zh)
EP (1) EP2875401B1 (zh)
KR (1) KR101491207B1 (zh)
CN (1) CN104487887B (zh)
WO (1) WO2014014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09860A (ko) 2013-07-17 2015-01-27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광 확산 렌즈, 이를 구비한 발광 디바이스
US20160252233A1 (en) * 2014-07-17 2016-09-01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Light diffusing lens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402258B1 (ko) * 2015-06-10 2022-05-27 쑤저우 레킨 세미컨덕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 출사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JP6945448B2 (ja) 2015-06-26 2021-10-0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7017001A (ja) * 2015-07-01 2017-01-1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7212589A1 (ja) * 2016-06-08 2017-12-14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光反射デバイスおよび光源デバイス
CN109729639B (zh) * 2018-12-24 2020-11-20 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在无芯基板上包括柱体的部件承载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4650A (zh) * 2005-07-26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光学组件、背光部件、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CN102369390A (zh) * 2010-02-02 2012-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器装置及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7286B2 (en) * 2001-05-04 2003-08-19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Lens and lens cap with sawtooth portion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7320531B2 (en) * 2003-03-28 2008-01-22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Multi-colored LED array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profile and color uniformity
JP4256738B2 (ja) * 2003-07-23 2009-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る表示装置
KR20060012959A (ko) * 2004-08-05 2006-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DE102004043516A1 (de) 2004-09-08 2006-03-2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eitlich emittierendes strahlungserzeugendes Bauelement und Linse für ein solches Bauelement
TWI249257B (en) 2004-09-24 2006-02-11 Epistar Corp Illumination apparatus
DE102005045589A1 (de) 2004-09-24 2006-04-06 Epistar Corp. Flüssigkristalldisplay
KR100677135B1 (ko) 2004-09-25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측 발광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광원으로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246606B (en) * 2005-01-12 2006-01-0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dish lens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0750359B1 (ko) 2005-07-13 2007-08-17 주식회사 우영 Led 패키지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222152B1 (ko) * 2006-02-06 2013-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JP2009528556A (ja) * 2006-02-27 2009-08-06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 マネジメント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幅広ビーム生成のための改良ledデバイス
US20080037279A1 (en) 2006-08-08 2008-02-14 Tsung-Wen Chan Tapered prism illumination apparatus for LCD backlight
KR101221066B1 (ko) 2006-10-30 2013-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측면 방출 렌즈와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CN10129503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US9557033B2 (en) * 2008-03-05 2017-01-31 Cree, Inc. Optical system for batwing distribution
KR100990753B1 (ko) * 2008-07-11 2010-10-29 영 규 김 광 조사각의 조절이 가능한 엘이디 모듈
US20120099050A1 (en) * 2009-07-09 2012-04-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386551B2 (ja) * 2011-07-06 2014-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部材の設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4650A (zh) * 2005-07-26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光学组件、背光部件、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CN102369390A (zh) * 2010-02-02 2012-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器装置及透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92275A1 (en) 2015-07-09
US9927098B2 (en) 2018-03-27
EP2875401A4 (en) 2015-07-15
CN104487887A (zh) 2015-04-01
KR101491207B1 (ko) 2015-02-06
EP2875401A1 (en) 2015-05-27
WO2014014186A1 (en) 2014-01-23
KR20140011641A (ko) 2014-01-29
EP2875401B1 (en)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7887B (zh) 显示装置和发光装置
CN104421772B (zh)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0088127B2 (en) Member for controlling luminous flux,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member
CN103576384B (zh) 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KR2004006541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0184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093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201530201A (zh) 導光模組與具有導光模組的雙穩態顯示裝置
CN110196515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7488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177162A1 (zh) Led支架、led器件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3867967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所述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1540216B1 (ko) 광학 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300192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160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484262B (zh) 控制光通量之元件、顯示裝置以及光發射裝置
US20080080209A1 (en) Lamp assembly,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assembly
KR20080038923A (ko)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1604904B1 (ko) 광원 패키지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US1132735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vering a gap
KR2012008740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2007923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7568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74572B1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