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6836A -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6836A CN104486836A CN201410843323.7A CN201410843323A CN104486836A CN 104486836 A CN104486836 A CN 104486836A CN 201410843323 A CN201410843323 A CN 201410843323A CN 104486836 A CN104486836 A CN 1044868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row
- msub
- msubsup
- distance
- ms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定位领域。本发明将多个Tx作为锚节点,通过估计出Txi-Rx的距离li来定位接收机。在对Txi-Rx的距离进行估计时,采用了闭环功率控制(CLPC)技术在Txi与Rx之间进行通信。在CLPC下,Tx在调整发射功率时通常携带有距离信息:当li较小时,Txi会自动地降低发射功率以降低功耗,同时也可以降低对其他通信链路的影响;当li增大时,Tx又会自动地增加发射功率以补偿路径损耗的影响。因此,Sensor通过检测Tx的传输功率,可以估计出Txi-Rx的距离li,然后根据锚节点的坐标以及它们与未知节点(Rx)距离关系,可以估算出相应的Rx的坐标。本发明将提出的接收机定位方法,能够实现较好的接收机定位精度。同时,因为传统的定位是针对发射机的,本发明提出的接收机定位方法可以丰富感知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定位领域(Wireless Positioning),传感器节点通过监听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接收机的定位。
背景技术
在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许多应用中,需要将采集的数据和位置信息捆绑在一起才具有实际意。因此,节点定位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定位系统主要配置为:位置未知节点(也称待定位节点,主要为信号发射节点)和一定数量位置已知的节点(也称锚节点,为未知节点定位提供参考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于定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定位算法。这些定位算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基于到达时间(TOA)、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及基于到达角度(AOA)四大类。但是这些算法都是针对于将发射机作为定位目标(即未知节点),因此可以将这些定位算法统称为发射机定位算法。
相反,很少有文献研究关于接收机定位算法。由于接收机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运行的,它在接收信号时是不传送信号,这对于传感器节点(即锚节点)来说是不可见的。因此,对于接收机定位的研究是十分有挑战性的。传感器节点利用现有的定位技术,只能定位发射机,却不能定位相应的接收机,这大大地限制了位置感知应用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定位技术的局限性,即无法定位接收机的坐标,提供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为了方便地描述本发明的内容,首先对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模型进行介绍。
发射机:Tx,系统中的信号发射端。
接收机:Rx,系统中与Tx组成通信链路的信号接收端。
传感器:Sensor,监测Tx-Rx通信的传感器节点。
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闭环功率控制: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CLPC,发射端的功率根据接收端信噪比的变化调整,从而保证接收端的接收质量。
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发射机通过时分多址接入的方式与接收机进行通信。
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的定位系统模型为:M个Tx,N个Sensor节点和一个Rx。其中,li表示第i个发射机Txi与Rx之间的距离,dij表示Txi到第j传感器节点Sensorj的距离,gi表示Txi-Rx的路径损耗,g′ij表示Txi-Sensorj的路径损耗,qi表示Txi-Rx的阴影衰落,q′ij表示Txi-Sensorj的阴影衰落,pi表示Txi与Rx通信时的发射功率,Γ表示Rx接收信号的目标信噪比。模型中,M个Tx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与Rx进行通信,并使用闭环功率控制技术。N个Sensor同时监听每个时隙传输的信号,而且他们之间的信息是共享的。N个Sensor协作估计出Rx的位置。模型也可以看作是Tx在移动过程中与Rx的点对点通信,而N个Sensor监听的是Tx在移动过程中不同位置下与Rx的通信。
本发明的原理:
将多个Tx作为锚节点,通过估计出Txi-Rx的距离li来定位接收机。发射机之所以能够作为锚节点,是由于可以通过传统的发射机定位方法来定位Tx。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将Tx当做锚节点使用,即Tx的坐标可假设为已知。锚节点其物理意义就是坐标已知的节点,作为参考的节点。
在对Txi-Rx的距离进行估计时,采用了闭环功率控制(CLPC)技术在Txi与Rx之间进行通信。在CLPC下,Tx在调整发射功率时通常携带有距离信息:当li较小时,Txi会自动地降低发射功率以降低功耗,同时也可以降低对其他通信链路的影响;当li增大时,Tx又会自动地增加发射功率以补偿路径损耗的影响。因此,Sensor通过检测Tx的传输功率,可以估计出Txi-Rx的距离li,然后根据锚节点的坐标以及它们与未知节点(Rx)距离关系,可以估算出相应的Rx的坐标。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取M个Tx作为锚节点,所述M个Tx采用闭环功率控制技术在不同时隙与Rx进行通信;
S2、选取N个Sensor同时监听不同时隙S1所述M个Tx与Rx之间的通信,计算出不同时隙M个Tx与Rx之间的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其中,M≥3且M为整数;
S3、根据S2所述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估计出Tx与Rx之间的距离l,其中,通过第j个传感器节点Sensorj估计的第i个发射机Txi与Rx之间的距离记作其中,i=1,2...M,j=1,2...N;
S4、N个Sensor共享自己估算出的通过取平均得最终估计距离
S5、将S4所述带入定位估计器,获取定位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任一Sensor必须已知大于等于3个Tx的坐标及所述已知坐标的TX与Rx之间相应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提出的接收机定位方法,能够实现较好的接收机定位精度。同时,因为传统的定位是针对发射机的,本发明提出的接收机定位方法可以丰富感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定位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定位系统示意图。
图3为RMSE与传感器(Sensor)数量N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RMSE与发射机(Tx)数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5RMSE与相互独立阴影衰落系数个数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S1、选取M个Tx作为锚节点,所述M个Tx采用闭环功率控制技术在不同时隙与Rx进行通信,其中,i=1,2...M。
假设Tx的位置已知,即假设Sensor已知Txi的位置信息和Txi-Sensorj的距离dij。
Txi分别通过不同时隙,应用CLPC与Rx进行通信。Txi根据Rx端的接收信噪比来调整自身的发射功率,以满足Rx的接收信噪比达到设定目标信噪比。
Txi-Rx传输链路
在无线信道中,gi表示Txi-Rx的路径损耗,其模型为其中,C为常数,α为路径损耗指数,2≤α≤6。qi(k)为阴影衰落系数,服从标准差为δ的log-normal分布。其中,k是相互独立的阴影衰落的标号,1≤k≤K,K为最大采样数。
在静态场景中,Txi-Rx之间的阴影衰落是固定的,则在定位的过程中令K=1。在时变场景下,Txi-Rx之间的阴影衰落系数是随时间变化的,则在定位过程Txi-Rx会经历K>1个相互独立的阴影衰落系数。
令pi为Txi的发射功率,在Txi工作下Rx的接收信噪比为
γi(k)=pigiqi(k) (1)
为简化公式,归一化了Rx接收噪声的方差(即噪声功率)。
系统中采用闭环功率控制,Txi会自动的调整发射功率以满足Rx处的目标信噪比Γ。因此,pi需满足下式:
Txi-Sensorj传输链路
g′ij表示Txi-Sensorj的路径损耗,其模型为q′ij(k)为阴影衰落系数,服从标准差为δ的log-normal分布。则在Txi工作下Sensorj的接收信噪比为
γ′ij(k)=pig′ijq′ij(k) (3)
对Sensorj的噪声功率作归一化处理。
将式(2)带入式(3)处理,则
S2、选取N个Sensor同时监听不同时隙S1所述M个Tx与Rx之间的通信,计算出不同时隙M个Tx与Rx之间的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
如图2所示,Rx为未知节点。为了定位Rx,Sensor必须已知大于等于3个Tx的坐标及所述已知坐标的TX与Rx之间相应的距离。Rx与Sensorj都可以收到来自Txi的信号,则它们平均接收信噪比的比值(γi/γ′ij)可近似为
其中,在给定场景下,α是常数。在式(5)中,有四个变量,其中,γ′ij是Sensorj的接收信噪比,可以由自身直接检测得到,dij是Txi-Sensorj的距离,可以利用传统的发射机定位技术获得,γi是Rx的接收信噪比,由于采用闭环功率控制,γi可以近似为目标信噪比Γ,所述目标信噪比Γ可以通过盲信号处理技术获取。最终,Sensor只剩li无法直接获知,但是显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来估计出li。
为Sensor设计一个最大似然估计器来估计li,让每个Sensor都可以获取Txi-Rx之间的距离信息,并通过克拉美劳下界(CRLB)来分析估计性能。
将式(4)转换成dB,得
其中,li是未知的待估计参量,q′ij[dB](k)和qi[dB](k)是相互独立的阴影衰落系数,q′ij[dB](k)服从q′ij[dB](k)~N(0,δ2),qi[dB](k)服从qi[dB](k)~N(0,δ2),则q′ij[dB](k)-qi[dB](k)~N(0,2δ2)。
根据式(6),γ′ij[dB](k)关于li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Sensorj可以获取K个具有相互独立阴影衰落系数的平均信噪比,则获得K维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S3、根据S2所述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估计出Tx与Rx之间的距离l,其中,通过第j个传感器节点Sensorj估计的第i个发射机Txi与Rx之间的距离记作
对式(8)两边取对数,并对li求偏导,得
令式(9)为0,则Sensorj可以求得Txi-Rx的距离li的估计值(记为)等于
所求得的估计器是有偏的,即
其中,
对估计器进行纠偏,可得无偏估计器如下
根据式(9)对li求偏导,可得
基于CRLB的定义,则
设计的估计器的CRLB为
其中,η=10α/ln10。
根据式(12)验证估计器的有效性,估计器的均方误差为
当K较大时,上式可近似为
由此可知,估计器是渐进有效的。
采用经典的线性方法来定位接收机。
假设Rx的坐标为(x0,y0),Txi的坐标为(xi,yi),则
式(18)中的前两个式子相减,可得
令Di=xi 2+yi 2,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相似地,可得
将式(21)中的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可得
HX=b (22)
其中,
通过解式(22),Sensorj可以获取Rx的坐标,如下
S4、N个Sensor共享自己估算出的通过取平均得最终估计距离
li的估计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定位估计器的性能。因此,N个Sensor共享它们的估计结果则得出更为精确的li估计值如下
S5、将S4所述带入定位估计器,获取定位坐标。
将带入到式(23)中,我们可以得到Rx坐标的估计值
根据图2所示定位系统通过MATLAB仿真进行仿真:
M个Tx和N个Sensor均匀的分布在半径为R=100的圆内,Rx在圆内随机分布,采用104次蒙特卡洛,其他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参数 | 设定值 |
带宽B | 10MHz |
噪声的功率密度N0 | -174dBm |
Rx的目标信噪比Γ | 10dB |
路径损耗常数C | -128.1dB |
路径损耗指数α | 3.76 |
由于所有的Tx,Rx和Sensor都随机的分布在半径为R=100m的圆内,因此Txi-Rx的距离li不会超过2R。Txi和Rx的横坐标xi(纵坐标yi)的取值范围均在[-R,R]内。在每次仿真过程中,我们将的估计值限制在[0,2R],限制在[-R,R]内。
定义均方根误差来评价接收机定位的性能,如下
图3中所示为RMSE与Sensor数量N的关系。其中,假设Tx的数量M=10,并考虑静态场景(即K=1),这意味在定位的过程中阴影衰落系数是不变的。从图3中可以看出,RMSE随着Sensor数量N的增加降低。这是由于式(24)中的取平均提升了li的估计性能,从而提高了坐标估计的性能。同事,比较具有不同阴影衰落标准差下的性能,可以看出随着阴影衰落标准差的减小,RMSE也相应的降低。这是因为较小的阴影衰落标准差降低了无线信道的不确定性。
如图4所示,假设Sensor的数量N=10,采用静态场景(即K=1)。从图4可以看出,当M从3到10增加时,RMSE明显地下降;当M继续增大时,RMSE下降趋势有所缓解,这种趋势表明,随着M的增加,能够提高接收机定位的性能。同时,也可以看出只需要少数量的Tx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另外,考虑不同的阴影衰落标准差,可以看出趋势跟图3中一致。
假设有M=10个Tx和N=10个Sensor。当K>1时,仿真场景是时变的。即在定位过程中每个节点经历了K个相互独立的阴影衰落系数。如图5所示,RMSE随着K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考虑多个阴影衰落系数,降低了阴影衰落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RMSE。当阴影衰落的标准差δ=6时,本发明所提出的接收机定位方法的RMSE,在K=1和K=4时分别为38米和20米。
Claims (2)
1.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M个Tx作为锚节点,所述M个Tx采用闭环功率控制技术在不同时隙与Rx进行通信;
S2、选取N个Sensor同时监听不同时隙S1所述M个Tx与Rx之间的通信,计算出不同时隙M个Tx与Rx之间的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其中,M≥3且M为整数;
S3、根据S2所述接收信噪比的概率密度函数集合估计出Tx与Rx之间的距离l,其中,通过第j个传感器节点Sensorj估计的第i个发射机Txi与Rx之间的距离记作其中,i=1,2...M,j=1,2...N;
S4、N个Sensor共享自己估算出的通过取平均得最终估计距离
S5、将S4所述带入定位估计器,获取定位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Sensor必须已知大于等于3个Tx的坐标及所述已知坐标的TX与Rx之间相应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3323.7A CN104486836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3323.7A CN104486836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6836A true CN104486836A (zh) | 2015-04-01 |
CN104486836B CN104486836B (zh) | 2018-01-19 |
Family
ID=52761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4332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6836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8683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8034A (zh) * | 2015-11-03 | 2015-12-23 | 东南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作定位方法 |
CN109561062A (zh) * | 2017-09-26 | 2019-04-02 | 蔡奇雄 | 一种协寻定位物体的无线装置与方法 |
CN112230243A (zh) * | 2020-10-28 | 2021-01-15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种移动机器人室内地图构建方法 |
CN112543071A (zh) * | 2020-11-06 | 2021-03-23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信号强度接收机及其实施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80855A1 (en) * | 2000-08-14 | 2002-02-2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Location based adaptive antenna scheme for wireless data applications |
CN102064895A (zh) * | 2010-12-21 | 2011-05-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Rssi与模式匹配相结合的无源定位方法 |
CN102713663A (zh) * | 2009-11-18 | 2012-10-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无线信号的位置确定 |
CN103202075A (zh) * | 2010-09-30 | 2013-07-10 | 诺基亚公司 | 定位 |
CN103869348A (zh) * | 2012-12-10 | 2014-06-18 | 德州仪器公司 | 用于减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置及速度解的不准确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1410843323.7A patent/CN1044868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80855A1 (en) * | 2000-08-14 | 2002-02-2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Location based adaptive antenna scheme for wireless data applications |
CN102713663A (zh) * | 2009-11-18 | 2012-10-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无线信号的位置确定 |
CN103202075A (zh) * | 2010-09-30 | 2013-07-10 | 诺基亚公司 | 定位 |
CN102064895A (zh) * | 2010-12-21 | 2011-05-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Rssi与模式匹配相结合的无源定位方法 |
CN103869348A (zh) * | 2012-12-10 | 2014-06-18 | 德州仪器公司 | 用于减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置及速度解的不准确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白云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测距的节点定位算法研究", 《计算机技术》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8034A (zh) * | 2015-11-03 | 2015-12-23 | 东南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作定位方法 |
CN105188034B (zh) * | 2015-11-03 | 2018-11-27 | 东南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作定位方法 |
CN109561062A (zh) * | 2017-09-26 | 2019-04-02 | 蔡奇雄 | 一种协寻定位物体的无线装置与方法 |
CN112230243A (zh) * | 2020-10-28 | 2021-01-15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种移动机器人室内地图构建方法 |
CN112230243B (zh) * | 2020-10-28 | 2022-04-08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种移动机器人室内地图构建方法 |
CN112543071A (zh) * | 2020-11-06 | 2021-03-23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信号强度接收机及其实施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6836B (zh) | 2018-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hoi et al. | Deep learning based NLOS identification with commodity WLAN devices | |
JP7174073B2 (ja) | センサデバイスからのデータを用いた動き検出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トレーニングデータ | |
CN109565767A (zh) | 在存在多个通信路径下用于精确射频定位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413050A (zh) | 一种nanoLOC无线通信距离估计及其在线评估方法 | |
CN105554882B (zh) | 基于能量检测的60GHz非视距识别与无线指纹定位方法 | |
CN104486836B (zh) | 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机定位方法 | |
CN109490826B (zh) | 一种基于无线电波场强rssi的测距与位置定位方法 | |
CN103687000A (zh)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定位中基于rssi的测距优化方法 | |
CN108668358A (zh) | 一种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基于到达时间的协作定位方法 | |
CN107466102A (zh) | 利用四面体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楼层定位系统及方法 | |
CN109507641A (zh) | 一种合作的mimo雷达和mimo通信系统性能计算方法 | |
CN105611629A (zh) | 基于能量检测的60GHz毫米波非视距识别与无线指纹定位方法 | |
CN102364983A (zh) | 无线传感网中基于rssi测距的wls节点自定位方法 | |
CN101808357B (zh) | 一种信干噪比估计方法及装置 | |
CN109116301B (zh) | 一种基于置信度估计的到达时间差测量方法 | |
Zhang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WSN nodes based on RSSI-TOA and LSSVR method | |
CN105611628A (zh) | 基于能量检测的高精度脉冲60GHz无线指纹定位方法 | |
CN105738866B (zh) | 一种基于能量检测的60GHz非视距识别与无线指纹定位方法 | |
CN109041209A (zh) | 基于rss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误差优化方法 | |
CN105072063A (zh) | 一种抑制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Song et al. | Weight adjust algorithm in indoor fingerprint localization | |
CN107257580A (zh) | 一种基于rssi‑svm通信距离估计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
CN110536410B (zh) | 非视距环境下基于rss和tdoa测量的定位方法 | |
CN115499912A (zh) | 一种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视距识别方法 | |
CN114915931A (zh) | 一种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