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3049A -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3049A
CN104483049A CN201410769273.2A CN201410769273A CN104483049A CN 104483049 A CN104483049 A CN 104483049A CN 201410769273 A CN201410769273 A CN 201410769273A CN 104483049 A CN104483049 A CN 104483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fbg
impact
mahalanobis dista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9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捷
曹亮
王博
张先辉
史璐
刘苏州
毛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4107692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3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3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3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步骤包括: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位置布局;冲击响应动态信号的实时监测与采集;冲击响应信号的时频域分析,确定能够表征冲击位置信息的响应光谱特征频率;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光谱响应特征频率提取及AR模型参数矩阵构建;利用Mahalanobis距离判别待识别冲击位置响应信号与AR模型参数矩阵样本库中响应信号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较高的三个冲击位置坐标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再采用三角中心定位法,实现冲击载荷位置精确辨识。由于光纤光栅解调系统解调频率较低,无法利用时差法进行冲击载荷定位,相对于传统的时域定位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靠。

Description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涉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冲击载荷识别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提高了对飞机飞行性能的要求。因此大量新型材料被运用到飞行器上,为了保证飞行器在飞行中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冲击载荷的识别应运而生。冲击载荷的识别主要有频域识别法、时域识别法、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法等方法。
1985年韩二中等人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法研究了振动物体的载荷效应,并导出了运动载荷的表达式,应用于载荷识别。上世界九十年代初,刘恒春等人将奇异值分解法运用到振动载荷识别的频响函数中,成功识别出非共振频率及某些频率下的载荷值。
时域识别法中,2011年,Cristobal Hiche等人使用一种最大应变复制比的方法实现了再复合材料翼板上的冲击定位。该方法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板面的冲击状态,即应变场的变化情况,利用应变幅值大小与光纤光栅传感器距冲击位置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夹角的关系,实现定位辨识。该方法对光纤光栅解调频率要求较高,在低解调频率状态下无法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时差法定位法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根据不同压电传感器的波达时间不同,计算应力波传播速度以及冲击位置与各传感器的距离,进而利用时间差法确定冲击位置的位置坐标。但由于压电传感阵列易受到电磁干扰,且系统信号传输线缆布局复杂,使得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光纤光栅传感器由于具有芯径细、质量轻、柔韧性好、耐腐蚀、抗电磁干扰、适于与被测结构一体化集成等独特优点,使得其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如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芦吉云等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监测板状复合材料的冲击状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来实现对冲击位置的辨识。基于先验知识的神经网络定位法一般需要构建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获取大量的样本点和测试点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因此无法大规模的用于工程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能够以较低的采样频率实现对板结构的冲击辨识方法。以平板结构作为冲击试件,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监测元件,利用单摆摆球加载、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数据采集与保存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构建整个监测系统,能够对板结构冲击载荷进行监测。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方法的操作流程如下: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板状结构所受冲击载荷的响应信号;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的响应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得出能够表征冲击位置信息的响应光谱特征频率;
步骤三、对冲击响应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构建其AR模型;
步骤四、将目标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信息与AR模型参数矩阵数据库进行比对,采用马氏距离计算目标冲击位置对应的AR模型参数与样本AR模型参数矩阵的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的三个样本冲击位置坐标,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
步骤五、根据所选取的三个冲击位置坐标,采用三角中心定位法,实现冲击载荷位置精确辨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一实现的硬件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传感模块、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以及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其中,
所述光纤传感器模块包括贴于复合材料板面、由四个FBG传感器组成的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用以实现冲击响应信号的监测与感知;
所述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包括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以采集由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
所述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为信号处理与模式辨识模块,用以实现相关冲击响应信号特征分析、特征提取方法、相似度比较以及三角中心坐标定位算法的计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响应光谱特征频率的计算具体如下:
通过对响应信号S进行i层小波包分解,得出2i个一阶分解信号,设定采样频率为fs,则第n阶信号的频段范围为:
( n - 1 ) · f s 2 i + 1 ~ n · f s 2 i + 1 .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包括:
301、由步骤二得出板结构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频率f,根据频谱分析得到相关特征频率信息;
302、根据特征频率信息,确定对冲击响应信号S进行小波包分解的相关参数;
303、采用小波包分解方法提取出响应信号S包含有特征频率f的特征分解信号s=[x1x2x3……xN],其中,N为自然数;
304、利用AR模型分析方法对响应信号S的特征分解信号s构建AR回归模型向量,构建过程如下:
①设定分解信号s任一时刻k上的数值xk表示为m个过去时刻的数值的线性组合以及k时刻随机误差ak之和,即:
其中,离散随机误差为互不相关、均值为0、方差等同的随机变量序列,即Eak=0,Eakai=0(k≠i),m为阶次,为自回归系数;
②根据①的设定,将分解信号s的时间序列表示成如下形式:
即为:Y=XΦ+A;
其中,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法得出冲击响应信号S的分解信号s对应的AR模型向量为:
Φ ~ S = ( X T X ) - 1 X T Y ;
其中,Y为模型组合之后的时间序列,Φ为AR模型参数向量,A为白噪声时间序列,X为时间列组合矩阵;
对应一组传感信号的四个光纤传感信号将得到四个AR模型向量,按传感器排列顺序构建对应该冲击位置的AR模型参数矩阵:
TS=[ΦS,FBG1 ΦS,FBG2 ΦS,FBG3 ΦS,FBG4];
利用AR模型分析法构建各组传感信号的AR回归模型矩阵T,并建立包含所有冲击位置AR模型矩阵的三维矩阵样本数据库P:
P=[T1 T2 … Ti … TN];
P为所有网格单元节点冲击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的数据库集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四的具体过程包括:
401、对待识别冲击位置各个响应信号分别进行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述流程,得到待识别冲击位置对应的AR回归模型系数Φj,FBG1、Φj,FBG2、Φj,FBG3、Φj,FBG4,并构建AR模型参数矩阵Tj=[Φj,FBG1 Φj,FBG2 Φj,FBG3 Φj,FBG4];
402、采用Mahalanobis距离,将上述系数矩阵Tj与AR模型三维样本数据库P中所有网格单元节点冲击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矩阵进行比对,矩阵比对过程中,求取对应传感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值,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μ=E(Φj,FBG1)=(μ12,……,μm)',μ表示AR模型参数向量Φj,FBG1的均值系数向量;Σ为系数向量Φj,FBG1与Φi,FBG1协方差矩阵:
403、根据马氏距离的大小来判定待识别冲击位置与样本库中冲击点位置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表示两个冲击位置之间越接近;
待识别冲击位置j响应信号与样本冲击位置i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分别为:
T j = Φ ‾ j , FBG 1 Φ ‾ j , FBG 2 Φ ‾ j , FBG 3 Φ ‾ j , FBG 4 , T i = Φ ‾ i , FBG 1 Φ ‾ i , FBG 2 Φ ‾ i , FBG 3 Φ ‾ i , FBG 4
首先,根据马氏距离求取上述两个响应信号AR模型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dij,FBG1、dij,FBG2、dij,FBG3、dij,FBG4
其次,计算上述两个对应传感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1、r2、r3、r4,并将响应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各个马氏距离值之间的权重分配值;
最后,将两个响应信号的马氏距离与相关系数综合在一起,则两个冲击点位置之间Mahalanobis距离的综合值为:
Dij=rij,1·dij,FBG1+rij,2·dij,FBG2+rij,3·dij,FBG3+rij,4·dij,FBG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五的具体过程包括:
501、设定与待识别冲击位置Mahalanobis距离综合值最小即相似度最高的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其对应坐标分别为(xa,ya)、(xb,yb)、(xc,yc);
502、根据三角中心法,将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中心坐标作为待辨识冲击位置坐标O(x,y),计算过程如下:
( x - x a ) + ( y - y a ) d a = ( x - x b ) + ( y - y b ) d b = ( x - x c ) + ( y - y c ) d c ;
其中,da、db和dc分别表示待识别位置O与点a、b、c之间的欧式距离,当点O为该三角形中心时,da=db=dc
503、通过求解502中的方程即可得到待识别冲击点位置坐标为(x,y)。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步骤一中,将四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以相邻两传感器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正方形区域,进而将四个FBG传感器连接成分布式传感网络,四个传感器所包围的区域即为监测区域;
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规则的正方形网格模式;
利用单摆摆球对监测区域内的网格点进行等能量冲击加载,保证单摆摆动角度、摆长不变、每次的冲击能量相等;
摆球对板面的冲撞模拟了冲击过程的发生,引起粘贴于板面的FBG传感器的中心波长将发生偏移,并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读取和记录4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的偏移量信息。将每一个冲击位置对应的四个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作为一组传感信号。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采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对板面的冲击响应动态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由于光纤光栅传感器仅轴向敏感,因此提出采用相邻光纤光栅传感器互相垂直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各方向上的冲击响应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测。再次,提出利用具有较高时频分辨率的小波包分析法对响应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与冲击位置相关的特征频段内的分解信号,并构建特征分解信号对应的AR模型参数向量,组成一个AR模型参数二维矩阵。然后,将所有样本点的AR模型参数二维矩阵组合为样本数据库的AR模型参数三维矩阵;通过比对测试点AR参数矩阵与样本数据库AR参数三维矩阵的综合马氏距离值的方式来判定其相似度,进而利用三角中心定位法实现对冲击位置具体坐标值的辨识。该定位方法简单有效,对板结构的材质与尺寸无特殊要求,建立板结构的样本数据库后即可对监测区域内的任意冲击位置进行有效辨识。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定位实验系统框图,
其中:1至4分别表示第一至第四FBG传感器。
图2是板面网格划分图。
图3是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布局图。
图4是三角中心定位图。
图5是冲击位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夹角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的实施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步骤一: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板状结构所受冲击载荷的响应信号;
该试验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光纤传感模块、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及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光纤传感模块由贴于复合材料板面的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组成,主要负责冲击响应信号的监测与感知,属于前端信号监测环节;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为光纤光栅解调仪组成,主要负责采集由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属于信号的采集与调制环节;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主要由相关冲击响应信号特征分析、特征提取方法、相似度比较以及三角中心坐标定位算法共同组成,属于信号处理与模式辨识环节。
将四个FBG传感器连接成分布式传感网络,根据FBG传感器的轴向敏感感知模型,将四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以相邻两传感器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正方形区域,这四个传感器所包围的区域即为监测区域。监测区域事先已经被划分为规则的正方形网格模式。利用单摆摆球对监测区域内的网格点进行等能量冲击加载,只要保证单摆摆动角度、摆长不变,就能够使每次的冲击能量相等。摆球对板面的冲撞模拟了冲击过程的发生,引起粘贴于板面的FBG传感器的中心波长将发生偏移,并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读取和记录4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的偏移量信息。将每一个冲击位置对应的四个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作为一组传感信号。
步骤二:对响应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确定能够表征冲击位置信息的响应光谱特征频率;
通过对不同位置的网格点施加冲击载荷,光纤光栅解调仪能够实时在线监测并记录传感网络中各传感器中心波长的动态偏移信息。对各组传感信号作傅里叶频谱分析,通过对各频谱图反映的重要频率信息的比对,可确定冲击响应信号频谱中所包含的与冲击位置相关联的特征频率。能够表征冲击载荷位置信息的特征频率f应具有如下要求:
①该特征频率成分在所有冲击响应各组传感信号频谱中均有出现;
②该特征频率幅值与其他各频率幅值相比最大;
③利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各组传感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包含该特征频率成分的小波包分解信号,并计算其能量谱值。该能量谱值与其他分解信号的能量谱值相比也最大;
④包含特征频率f的分解信号的能量谱值与冲击位置同光纤光栅传感器之间的距离l(冲击位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的连线)以及夹角θ(冲击位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的连线同光纤轴向的夹角)关联性较大。已知当冲击位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之间的夹角θ相同时,距离冲击位置较远的传感器冲击响应信号较弱,则其小波包分解信号的特征频率f幅值以及相应的信号能量谱值也相对较小。而当冲击位置与光纤光栅之间的距离l保持不变时,与冲击位置夹角较大的传感器冲击响应信号较强,其小波包分解信号的特征频率f幅值以及相应的小波包分解信号能量谱值也相对较大。
因此,根据以上四个要求来确定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频率f,以及通过小波包分解获得分解特征信号的各项参数(如小波包分解的层数及特征信号对应的阶数)。
分别对网格中的所有网格点施加冲击载荷,并记录所有样本冲击位置的对应的各组传感信号。每组传感信号对应有4个光纤光栅传感响应信号(这是由于光纤传感网络中包含有4个FBG传感器,每一个FBG传感器对应一个冲击响应信号)。以其中一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S为例。
通过对信号S进行i层小波包分解,可以得到分解信号个数为2i个,每个分解信号为一阶信号。若采样频率为fs,则第n阶信号的频段范围可根据下式做粗略估计:
( n - 1 ) · f s 2 i + 1 ~ n · f s 2 i + 1
n代表阶次,i代表分解层次数。注意,由于小波包拥有较多的小波包函数,其对分解频率的划分影响较大,因此该式仅作为粗略估算各阶次信号的频段范围的公式。
步骤三:构建AR模型参数矩阵;
冲击响应信号特征提取及其AR模型的构建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步骤三的处理可以获取板结构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频率f,根据频谱分析可以得到相关特征频率信息。
其次,依据这些特征频率信息,确定对冲击响应信号S进行小波包分解的相关参数。
再次,采用小波包分解方法提取出信号S包含有特征频率f的特征分解信号时间序列s=[x1x2x3……xN]。(N为自然数)
最后,利用AR模型分析方法对信号S的特征分解信号s构建AR回归模型向量,构建过程如下:
①假设分解信号s任一时刻k上的数值xk可表示为m个过去时刻的数值的线性组合以及k时刻随机误差ak之和,即:
其中ak为k时刻误差,且Eak=0,Eakai=0(k≠i),即表示离散随机误差为互不相关、均值为0、方差等同的随机变量序列,m为阶次,)为自回归系数。
②根据①当中的假设,将分解信号s的时间序列表示成如下形式:
即为:Y=XΦ+A
其中: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法可求得冲击响应信号S的分解信号s对应的AR模型向量为: Φ ~ S = ( X T X ) - 1 X T Y
其中Y为模型组合之后的时间序列,Φ为AR模型参数向量,A为白噪声时间序列,X为时间列组合矩阵。则对应一组传感信号的四个光纤传感信号就可获得四个AR模型参数向量,并按传感器排列顺序构建对应该冲击位置的AR模型参数矩阵TS=[ΦS,FBG1 ΦS,FBG2 ΦS,FBG3 ΦS,FBG4]。利用AR模型分析法构建各组传感信号的AR回归模型矩阵T,并建立包含所有冲击位置AR模型矩阵(每个位置对应4个响应信号,即分解信号所对应的4个AR回归模型系数向量)的三维矩阵样本数据库P。这里样本数据库P=[T1 T2 …Ti … TN]为所有网格单元节点(i=1…n)冲击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的数据库集合。
步骤四:将目标冲击监测信号的特征信息与AR模型参数矩阵数据库进行比对,采用马氏距离计算目标冲击位置对应AR模型参数与样本AR模型参数矩阵的相似度,选取相似度较高的三个样本冲击位置坐标,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
利用Mahalanobis距离判别待识别冲击位置响应信号的AR模型矩阵与AR模型参数矩阵样本库响应信号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较高的三个冲击位置坐标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待识别冲击位置各个响应信号进行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包含的流程,可以得到待识别冲击位置对应的AR回归模型系数Φj,FBG1、Φj,FBG2、Φj,FBG3、Φj,FBG4,并构建AR模型参数矩阵Tj=[Φj,FBG1 Φj,FBG2 Φj,FBG3 Φj,FBG4]。
其次,采用Mahalanobis距离,将该系数矩阵Tj与AR模型三维样本数据库P中所有网格单元节点冲击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矩阵进行比对,矩阵比对过程过程中,对应传感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求取马氏距离值。马氏距离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μ=E(Φj,FBG1)=(μ12,……,μm)',μ表示AR模型参数向量Φj,FBG1的均值系数向量;Σ为系数向量Φj,FBG1与Φi,FBG1协方差矩阵,表达式如(9)所示。
因此,可以根据马氏距离的大小来判定待识别冲击位置与样本库中冲击点位置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表示两个冲击位置之间越接近。
待识别冲击位置j响应信号与样本冲击位置i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分别为 T j = Φ ‾ j , FBG 1 Φ ‾ j , FBG 2 Φ ‾ j , FBG 3 Φ ‾ j , FBG 4 , T i = Φ ‾ i , FBG 1 Φ ‾ i , FBG 2 Φ ‾ i , FBG 3 Φ ‾ i , FBG 4 首先,根据马氏距离求取这两个响应信号AR模型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dij,FBG1、dij,FBG2、dij,FBG3、dij,FBG4;其次,计算这两个对应传感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1、r2、r3、r4,并将响应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各个马氏距离值之间的权重分配值;最后,将这两个响应信号的马氏距离与相关系数综合在一起,则两个冲击点位置之间Mahalanobis距离的综合值为:
Dij=rij,1·dij,FBG1+rij,2·dij,FBG2+rij,3·dij,FBG3+rij,4·dij,FBG4
步骤五:根据所选取的三个冲击位置坐标,采用三角中心定位法,实现冲击载荷位置精确辨识。
最后,确定与待识别冲击位置Mahalanobis距离综合值最小即相似度最高的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其对应坐标分别为(xa,ya)、(xb,yb)、(xc,yc),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
根据三角中心法,将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中心坐标作为待辨识冲击位置坐标O(x,y),如图4所示。求解过程如下:
( x - x a ) + ( y - y a ) d a = ( x - x b ) + ( y - y b ) d b = ( x - x c ) + ( y - y c ) d c
这里,da、db和dc分别表示待识别位置O与点a、b、c之间的欧式距离,当点O为该三角形中心时,da=db=dc。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即可得到待识别冲击点位置坐标为(x,y)。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板状结构所受冲击载荷的响应信号;
步骤二、对步骤一所得的响应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得出能够表征冲击位置信息的响应光谱特征频率;
步骤三、对冲击响应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构建其AR模型;
步骤四、将目标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信息与AR模型参数矩阵数据库进行比对,采用马氏距离计算目标冲击位置对应的AR模型参数与样本AR模型参数矩阵的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的三个样本冲击位置坐标,初步确定待监测冲击载荷所在区域;
步骤五、根据所选取的三个冲击位置坐标,采用三角中心定位法,实现冲击载荷位置精确辨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实现的硬件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光纤传感模块、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以及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其中,
所述光纤传感器模块包括贴于复合材料板面、由四个FBG传感器组成的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用以实现冲击响应信号的监测与感知;
所述数据采集与调制模块包括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以采集由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
所述冲击响应数据处理和辨识模块为信号处理与模式辨识模块,用以实现相关冲击响应信号特征分析、特征提取方法、相似度比较以及三角中心坐标定位算法的计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响应光谱特征频率的计算具体如下:
通过对响应信号S进行i层小波包分解,得出2i个一阶分解信号,设定采样频率为fs,则第n阶信号的频段范围为:
( n - 1 ) · f s 2 i + 1 ~ n · f s 2 i + 1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包括:
301、由步骤二得出板结构冲击响应信号的特征频率f,根据频谱分析得到相关特征频率信息;
302、根据特征频率信息,确定对冲击响应信号S进行小波包分解的相关参数;
303、采用小波包分解方法提取出响应信号S包含有特征频率f的特征分解信号s=[x1x2x3……xN],其中,N为自然数;
304、利用AR模型分析方法对响应信号S的特征分解信号s构建AR回归模型向量,构建过程如下:
①设定分解信号s任一时刻k上的数值xk表示为m个过去时刻的数值的线性组合以及k时刻随机误差ak之和,即:
其中,离散随机误差为互不相关、均值为0、方差等同的随机变量序列,即Eak=0,Eakai=0(k≠i),m为阶次,为自回归系数;
②根据①的设定,将分解信号s的时间序列表示成如下形式:
即为:Y=XΦ+A;
其中,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法得出冲击响应信号S的分解信号s对应的AR模型向量为:
Φ ‾ S = ( X T X ) - 1 X T Y ;
其中,Y为模型组合之后的时间序列,Φ为AR模型参数向量,A为白噪声时间序列,X为时间列组合矩阵;
对应一组传感信号的四个光纤传感信号将得到四个AR模型向量,按传感器排列顺序构建对应该冲击位置的AR模型参数矩阵:
TS=[ΦS,FBG1ΦS,FBG2ΦS,FBG3ΦS,FBG4];
利用AR模型分析法构建各组传感信号的AR回归模型矩阵T,并建立包含所有冲击位置AR模型矩阵的三维矩阵样本数据库P:
P=[T1 T2…Ti…TN];
P为所有网格单元节点冲击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的数据库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过程包括:
401、对待识别冲击位置各个响应信号分别进行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述流程,得到待识别冲击位置对应的AR回归模型系数Φj,FBG1、Φj,FBG2、Φj,FBG3、Φj,FBG4,并构建AR模型参数矩阵 T j = Φ j , FBG 1 Φ j , FBG 2 Φ j , FBG 3 Φ j , FBG 4 ;
402、采用Mahalanobis距离,将上述系数矩阵Tj与AR模型三维样本数据库P中所有网格单元节点冲击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矩阵进行比对,矩阵比对过程中,求取对应传感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值,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μ=E(Φj,FBG1)=(μ12,……,μm)',μ表示AR模型参数向量Φj,FBG1的均值系数向量;Σ为系数向量Φj,FBG1与Φi,FBG1协方差矩阵:
403、根据马氏距离的大小来判定待识别冲击位置与样本库中冲击点位置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表示两个冲击位置之间越接近;
待识别冲击位置j响应信号与样本冲击位置i响应信号AR模型参数矩阵分别为:
T j = Φ ‾ j , FBG 1 Φ ‾ j , FBG 2 Φ ‾ j , FBG 3 Φ ‾ j , FBG 4 , T i = Φ ‾ i , FBG 1 Φ ‾ i , FBG 2 Φ ‾ i , FBG 3 Φ ‾ i , FBG 4 ;
首先,根据马氏距离求取上述两个响应信号AR模型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dij,FBG1、dij,FBG2、dij,FBG3、dij,FBG4
其次,计算上述两个对应传感响应信号的AR模型参数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1、r2、r3、r4,并将响应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各个马氏距离值之间的权重分配值;
最后,将两个响应信号的马氏距离与相关系数综合在一起,则两个冲击点位置之间Mahalanobis距离的综合值为:
Dij=rij,1·dij,FBG1+rij,2·dij,FBG2+rij,3·dij,FBG3+rij,4·dij,FBG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具体过程包括:
501、设定与待识别冲击位置Mahalanobis距离综合值最小即相似度最高的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其对应坐标分别为(xa,ya)、(xb,yb)、(xc,yc);
502、根据三角中心法,将3个样本冲击点位置a、b、c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中心坐标作为待辨识冲击位置坐标O(x,y),计算过程如下:
( x - x a ) + ( y - y a ) d a = ( x - x b ) + ( y - y b ) d b = ( x - x c ) + ( y - y c ) d c ;
其中,da、db和dc分别表示待识别位置O与点a、b、c之间的欧式距离,当点O为该三角形中心时,da=db=dc
503、通过求解502中的方程即可得到待识别冲击点位置坐标为(x,y)。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四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以相邻两传感器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正方形区域,进而将四个FBG传感器连接成分布式传感网络,四个传感器所包围的区域即为监测区域;
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规则的正方形网格模式;
利用单摆摆球对监测区域内的网格点进行等能量冲击加载,保证单摆摆动角度、摆长不变、每次的冲击能量相等;
摆球对板面的冲撞模拟了冲击过程的发生,引起粘贴于板面的FBG传感器的中心波长将发生偏移,并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读取和记录4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的偏移量信息。将每一个冲击位置对应的四个FBG传感器监测到的冲击响应信号作为一组传感信号。
CN201410769273.2A 2014-12-12 2014-12-12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Pending CN104483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9273.2A CN104483049A (zh) 2014-12-12 2014-12-12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9273.2A CN104483049A (zh) 2014-12-12 2014-12-12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3049A true CN104483049A (zh) 2015-04-01

Family

ID=5275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9273.2A Pending CN104483049A (zh) 2014-12-12 2014-12-12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83049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3613A (zh) * 2015-06-02 2015-11-11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索体应力测量装置
CN106405384A (zh) * 2016-08-26 2017-0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模拟电路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CN106501359A (zh) * 2016-10-17 2017-03-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关联维数计算与三圆取交原理的低速冲击位置辨识法
CN106528945A (zh) * 2016-10-17 2017-03-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加载夹角归一化的板结构载荷位置与大小辨识方法
CN106546319A (zh) * 2016-10-17 2017-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瞬态响应差值计算的固支板冲击监测方法
CN109674404A (zh) * 2019-01-26 2019-04-26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ree move技术的扫地机器人避障处理方式
CN109916742A (zh) * 2019-01-18 2019-06-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高精度复合材料冲击定位算法
CN110068406A (zh) * 2019-04-01 2019-07-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静载识别的四边简支薄板结构光纤应变场重构方法
CN110672241A (zh) * 2019-09-02 2020-01-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冲击波压力传感器
CN112285651A (zh) * 2020-10-22 2021-01-29 温州大学 基于特征提取矩阵相似度识别复合材料冲击源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81712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与光纤感知的弹性频率在线辨识方法
CN114061474A (zh) * 2021-11-15 2022-02-18 山东大学 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复合材料结构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
CN114111579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在低采样率下的冲击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4169370A (zh) * 2021-12-06 2022-03-1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栅阵列构建道路时空荷载谱系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59644A (zh) * 2021-12-30 2022-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纤应变响应与高斯过程的起落架落震载荷辨识方法
CN114459657A (zh) * 2022-04-14 2022-05-10 西南交通大学 冲击荷载自动化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758A (zh) * 2010-06-12 2010-10-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的冲击载荷定位方法
CN102411650A (zh) * 2011-08-11 2012-04-11 上海理工大学 复杂冲击加速度近似脉冲曲线产生方法
CN102865992A (zh) * 2012-10-11 2013-01-0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合材料层板冲击损伤识别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3291600A (zh) * 2013-03-18 2013-09-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emd-ar和mts的液压泵故障诊断方法
CN103438794A (zh) * 2013-08-13 2013-1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传感网络的工程结构冲击位置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758A (zh) * 2010-06-12 2010-10-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的冲击载荷定位方法
CN102411650A (zh) * 2011-08-11 2012-04-11 上海理工大学 复杂冲击加速度近似脉冲曲线产生方法
CN102865992A (zh) * 2012-10-11 2013-01-0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合材料层板冲击损伤识别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3291600A (zh) * 2013-03-18 2013-09-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emd-ar和mts的液压泵故障诊断方法
CN103438794A (zh) * 2013-08-13 2013-1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传感网络的工程结构冲击位置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芦吉云: "光纤光栅在智能结构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陆观: "光纤Bragg光栅在智能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3613A (zh) * 2015-06-02 2015-11-11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索体应力测量装置
CN106405384A (zh) * 2016-08-26 2017-0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模拟电路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CN106501359A (zh) * 2016-10-17 2017-03-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关联维数计算与三圆取交原理的低速冲击位置辨识法
CN106528945A (zh) * 2016-10-17 2017-03-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加载夹角归一化的板结构载荷位置与大小辨识方法
CN106546319A (zh) * 2016-10-17 2017-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瞬态响应差值计算的固支板冲击监测方法
CN106546319B (zh) * 2016-10-17 2019-03-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瞬态响应差值计算的固支板冲击监测方法
CN106528945B (zh) * 2016-10-17 2019-04-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加载夹角归一化的板结构载荷位置与大小辨识方法
CN109916742A (zh) * 2019-01-18 2019-06-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高精度复合材料冲击定位算法
CN109916742B (zh) * 2019-01-18 2021-10-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高精度复合材料冲击定位算法
CN109674404B (zh) * 2019-01-26 2021-08-10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ree move技术的扫地机器人避障处理方式
CN109674404A (zh) * 2019-01-26 2019-04-26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ree move技术的扫地机器人避障处理方式
CN110068406A (zh) * 2019-04-01 2019-07-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静载识别的四边简支薄板结构光纤应变场重构方法
CN110672241A (zh) * 2019-09-02 2020-01-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冲击波压力传感器
CN112285651A (zh) * 2020-10-22 2021-01-29 温州大学 基于特征提取矩阵相似度识别复合材料冲击源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85651B (zh) * 2020-10-22 2023-10-20 温州大学 基于特征提取矩阵相似度识别复合材料冲击源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81712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与光纤感知的弹性频率在线辨识方法
CN114061474A (zh) * 2021-11-15 2022-02-18 山东大学 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复合材料结构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
CN114061474B (zh) * 2021-11-15 2023-02-28 山东大学 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复合材料结构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
CN114111579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在低采样率下的冲击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4111579B (zh) * 2021-11-30 2023-06-02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在低采样率下的冲击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4169370A (zh) * 2021-12-06 2022-03-1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栅阵列构建道路时空荷载谱系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59644A (zh) * 2021-12-30 2022-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光纤应变响应与高斯过程的起落架落震载荷辨识方法
CN114459657A (zh) * 2022-04-14 2022-05-10 西南交通大学 冲击荷载自动化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3049A (zh) 基于ar模型与马氏距离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载荷辨识方法
CN104698837B (zh) 一种时变线性结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装置及应用
Sengupta et al. Structural damage localisation by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CN109000876B (zh) 基于自动编码器深度学习的sns光纤冲击识别方法
Li et al. Damage detection of bridges using response of vehicle considering road surface roughness
CN100442030C (zh) 一种声场分离方法
CN107271127B (zh) 基于自迭代主元抽取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776966A (zh) 基于分形理论的板结构冲击监测方法
Lim et al. Online stress monitoring technique based on lamb-wave measurements and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s
CN101403634A (zh) 压力速度法声场分离方法
CN104408303B (zh) 一种基于数据匹配的lpms质量估计方法
Mao et al.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damage detection index based on the nonlinear output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Park et al. Localizations and force reconstruction of low-velocity impact in a composite panel using optical fiber sensors
Sai et al. Impact localization of CFRP structure based on FBG sensor network
Vafaei et al. A wavelet-based technique for damage quantification via mode shape decomposition
CN103559340B (zh) 一种基于comi‑pso算法的不相关多源频域载荷识别方法
Wang et 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structures based on energy curvature difference of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Paulraj et al. Structural steel plate damage detection using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frame energy based statistical featur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N108051126B (zh) 一种变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能量识别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minello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uto-correlation of the first-order derivative of strain
CN110057918A (zh) 强噪声背景下的复合材料损伤定量识别方法及系统
Gorgin et al. Probability based impact localization in plate structures using an error index
CN110068406A (zh) 基于静载识别的四边简支薄板结构光纤应变场重构方法
Alazzawi et al. 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s based on time-domain PZT impedance technique
Qiu et al. Impact force identification on carbon fibre–epoxy honeycomb composite panel based on local convex curve criter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