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7722A - 晶振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振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7722A
CN104467722A CN201310449899.0A CN201310449899A CN104467722A CN 104467722 A CN104467722 A CN 104467722A CN 201310449899 A CN201310449899 A CN 201310449899A CN 104467722 A CN104467722 A CN 104467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ormation method
vacuum chamber
crystal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98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7722B (zh
Inventor
江博渊
肖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498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7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7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7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7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晶振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沿第一表面刻蚀第一衬底,形成真空腔和外部开口,其中真空腔的深度小于外部开口深度;提供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表面具有振动晶体;将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键合,所述真空腔正对振动晶体;沿第二表面减薄第一衬底,其中,第一衬底厚度减去外部开口深度<减薄第一衬底厚度<第一衬底厚度减去真空腔的深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晶振形成方法工艺简便,工艺窗口宽。

Description

晶振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机械系统制造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晶振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是集成电路中的重要元器件。晶振器主要通过有源激励或者无缘电抗网络在晶体材料(常见的材料包括石英、锗金属等)中产生有规律的振荡,所述振荡的频率通常具有极高的准确度,能够作为基本的时钟信号,所述时钟信号再经由频率发生器的倍频或者分频后,就可以进一步得到电路中所常用的计数脉冲、时钟周期等。
图1为一种现有晶振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绝缘壳体2,由绝缘壳体2包围而形成的密闭空腔;振动晶体1,位于密闭空腔内,且相对两端由支撑柱支撑,使振动晶体1悬浮于密闭空腔内;用于支撑振动晶体1支撑柱可以是连接振动晶体1的正极和负极;在所述空腔内振动晶体1一侧还设置有激励板3,用于诱发振动晶体产生振荡。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正、负极向振动晶体1通电,然后通过向激励板3通电在空腔内形成电场,振动晶体1即可以在上述电场的影响下,产生规律性的振动,并通过正负极向外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现有的晶振,通常封装制作成分立器件,以外置的形式独立于半导体芯片,并不利于集成电路的微缩。然而,随着电路元器件密度的提高以及电路面积的限制,对于晶振的尺寸也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年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制造出微米甚至纳米级的机械电子器件。但是如何优化晶振的形成工艺依然是亟待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形成工艺简约、工艺窗口大的晶振形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晶振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沿第一表面刻蚀第一衬底,形成真空腔和外部开口,其中真空腔的深度小于外部开口深度;提供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表面具有振动晶体;将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键合,所述真空腔正对振动晶体;沿第二表面减薄第一衬底,其中,第一衬底厚度减去外部开口深度<减薄第一衬底厚度<第一衬底厚度减去真空腔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真空腔和外部开口的形成步骤为:在所述氧化层和导电电极表面形成光刻胶图形,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氧化层和第一衬底,形成真空腔以及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然后采用光刻胶图形保护真空腔,采用刻蚀工艺刻蚀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直至所述外部开口深度大于真空腔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真空腔的深度为20微米至40微米。
可选的,所述外部开口的深度为80微米至200微米。
可选的,所述刻蚀工艺为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
可选的,所述粘合层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氧化层。
可选的,所述氧化层表面形成有粘合层。
可选的,在所述粘合层表面形成掩膜图形,以所述掩膜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粘合层形成第一粘合凸起。
可选的,所述粘合层厚度为4500埃至5500埃。
可选的,所述氧化层厚度为1500埃至2500埃
可选的,所述振动晶体材料为锗化硅或多晶硅。
可选的,所述第二衬底表面还具有第二粘合凸起。
可选的,所述第二粘合凸起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可选的,将第一粘合凸起与第二粘合凸起键合,使得真空腔容纳所述振动晶体,从而在振动晶体振动时提供振动空间。
可选的,所述键合工艺参数为:键合温度为300度至500度。
可选的,所述减薄为研磨工艺。
可选的,所述研磨工艺参数为:砂轮转数为1000转/分钟-4000转/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真空腔刻蚀时,使得真空腔的深度小于真空腔外部开口的深度,从而在后续研磨工艺时,能够将真空腔底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而不需要额外的切割工艺,节约了工艺步骤,此外,在研磨时将真空腔顶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不需要额外的对准标记,提高工艺窗口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晶振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晶振形成方法剖面过程示意图;
图9至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晶振形成方法剖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如何优化晶振的形成工艺依然是亟待解决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晶振的形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采用MEMS工艺形成晶振通常包括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在一衬底内形成真空腔;然后将形成有真空腔的衬底与形成有振动晶体的衬底键合,所述真空腔正对振动晶体,用以容纳振动晶体振动;对键合后的衬底进行切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晶振的形成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提供第一衬底100,所述第一衬底100为形成真空腔提供平台。
所述第一衬底100为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所述第一衬底100可以为单晶硅、单晶锗硅、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II-VI族、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所述第一衬底100也可以为非晶衬底材料或者多晶衬底材料。
所述第一衬底100具有第一表面I和第二表面II,所述第一表面I与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I为工作面。所述第二表面II具有背部对准标记101。
所述第一表面I形成有氧化层110,所述氧化层110用于保护第一表面I且在后续的工艺中作为阻挡层。
所述氧化层110材料为氧化硅,厚度为1500埃至2500埃。
所述氧化层110表面形成有粘合层120,所述粘合层120在后续工艺中用以形成导电电极。
所粘合层120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由于粘合层形成的第一粘合凸起后续要与第二衬底的第二粘合凸起对应键合,而锗和锗合金键合能力较佳,做为一实施例,所述粘合层120的材料为锗。所述粘合层120的厚度为4500埃至5500埃。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后续工艺对准方便,所述粘合层120内还形成有对准标记121,所述对准标记121暴露出所述氧化层110,所述对准标记121用于在晶振的形成方法内起到对准作用,以保障各步骤的形成工艺不会偏离工艺窗口。
请参考图3,在粘合层120表面形成掩膜图形(未图示),以所述掩膜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粘合层120形成第一粘合凸起122。
所述第一粘合凸起122用于后续与第二衬底的第二粘合凸起键合,以形成容纳振动晶体的真空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粘合凸起的尺寸和材料,以选择合适的刻蚀工艺,例如等离子体刻蚀或湿法刻蚀,在此特意说明,不应过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4,在所述氧化层110和第一粘合凸起122表面形成光刻胶图形130,以所述光刻胶图形130为掩膜,刻蚀所述氧化层110和第一衬底100,形成真空腔131。
所述刻蚀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待形成的真空腔的尺寸选择深反应离子刻蚀,在此特意说明,不应过分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真空腔131的深度为20微米至40微米(所述真空腔131的深度为真空腔底部与第一衬底100第一表面I的距离)。
之后,去除光刻胶图形130。
请参考图5,提供第二衬底200,所述第二衬底200表面具有第二粘合凸起201和振动晶体202。
所述振动晶体202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规律性的振动,并通过正负极向外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所述振动的频率取决于振动晶体202的材质。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振动晶体202材料为锗化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衬底表面还包括驱动电极(未标示),其中部分所述驱动电极用以与第一衬底100的导电电极电连接;部分所述驱动电极为所述振动晶体202振动提供电场;部分所述驱动电极接受振动晶体202的振动向外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所述第二粘合凸起201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请参考图6,将第一衬底100的第一表面I与所述第二衬底200具有第二粘合凸起201和振动晶体202的表面正对,并将第一衬底100和第二衬底200键合,使得所述第一粘合凸起122与部分所述第二粘合凸起201键合。
采用高温键合工艺将将第一衬底100和第二衬底200键合,由于所述第一粘合凸起采用锗或锗铝合金,从而能够与锗或锗铝合金所述第二粘合凸起201键合形成稳固结构。
请参考图7,沿第一衬底100的所述第二表面II减薄第一衬底。
减薄工艺为研磨工艺,减薄后第一衬底100的厚度为150微米至250微米,减薄后第一衬底100的厚度为第二表面至真空腔底部的距离。
请参考图8,切割第一衬底100,暴露出部分所述驱动电极。
所述切割工艺为机械切割工艺,使得部分所述驱动电极暴露,从而较易进行电学连接。
但对上述实施例的晶振的形成方法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工艺步骤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且由于第一衬底100背面的背部对准标记在减薄工艺中被磨去,导致后续切割工艺没有对准标记,容易出现偏差。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在真空腔刻蚀时,使得真空腔的深度小于真空腔外部开口的深度,从而在后续研磨工艺时,能够将真空腔底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而不需要额外的切割工艺,节约了工艺步骤,此外,在研磨时将真空腔顶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不需要额外的对准标记,提高工艺窗口精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9,提供第一衬底300,所述第一衬底300具有第一表面I和与第一表面I相对的第二表面II;
所述第一衬底300为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所述第一衬底300可以为单晶硅、单晶锗硅、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II-VI族、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所述第一衬底300也可以为非晶衬底材料或者多晶衬底材料。
所述第一衬底300具有第一表面I和第二表面II,所述第一表面I与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I为工作面。所述第二表面II具有背部对准标记301。
所述第一表面I形成有氧化层310,所述氧化层310用于保护第一表面I且在后续的工艺中作为阻挡层。
所述氧化层310材料为氧化硅,厚度为1500埃至2500埃。
所述氧化层310表面形成有粘合层320,所述粘合层320在后续工艺中用以形成第一粘合凸起。
所述粘合层320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由于粘合层形成的第一粘合凸起后续要与第二衬底的第二粘合凸起对应键合,而锗键合能力较佳,做为一实施例,所述粘合层320的材料为锗。所述粘合层320的厚度为4500埃至5500埃。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后续工艺对准方便,所述粘合层320内还形成有对准标记321,所述对准标记321暴露出所述氧化层310,所述对准标记321用于在晶振的形成方法内起到对准作用,以保障各步骤的形成工艺不会偏离工艺窗口。
请参考图10,在粘合层320表面形成掩膜图形(未图示),以所述掩膜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粘合层320形成第一粘合凸起322。
所述第一粘合凸起322用于后续与第二衬底的第二粘合凸起键合,以形成容纳振动晶体的真空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电电极的尺寸和材料,以选择合适的刻蚀工艺,例如等离子体刻蚀或湿法刻蚀,在此特意说明,不应过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1,沿第一表面I刻蚀第一衬底300,形成真空腔330和外部开口340,其中真空腔330的深度小于外部开口340深度;
所述真空腔330和外部开口340的形成步骤为:在所述氧化层310和导电电极322表面形成光刻胶图形350,以所述光刻胶图形350为掩膜,刻蚀所述氧化层310和第一衬底300,形成真空腔330以及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然后采用光刻胶图形保护真空腔330,采用刻蚀工艺刻蚀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直至所述外部开口深度大于真空腔330的深度。
在形成真空腔330和外部开口340后,去除所述光刻胶图形350和保护真空腔330的光刻胶图形。
所述刻蚀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待形成的真空腔的尺寸选择深反应离子刻蚀,在此特意说明,不应过分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真空腔330的深度为20微米至40微米(所述真空腔330的深度为真空腔330底部与第一衬底300第一表面I的距离)。
所述外部开口340的深度为80微米至200微米。(所述外部开口340的深度为所述外部开口340底部与第一衬底300第一表面I的距离)
请参考图12,提供第二衬底400,所述第二衬底400表面具有振动晶体401。
所述第二衬底400为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所述第二衬底400可以为单晶硅、单晶锗硅、单晶的半导体材料(比如II-VI族、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所述第二衬底400也可以为非晶衬底材料或者多晶衬底材料。
所述振动晶体401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规律性的振动,并通过正负极向外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所述振动的频率取决于振动晶体401的材质。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振动晶体401材料为锗化硅或多晶硅。
所述第二衬底400表面还具有驱动电极,部分所述驱动电极为所述振动晶体401振动提供电场;部分所述驱动电极接受振动晶体401的振动向外输出具有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所述第二衬底400还包括第二粘合凸起402,所述第二粘合凸起402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请参考图13,将第一衬底300与第二衬底400键合,所述真空腔330正对振动晶体401。
采用高温键合工艺将将第一衬底300和第二衬底400键合,由于所述第一粘合凸起采用锗或锗铝合金,从而能够与锗或锗铝合金所述第二粘合凸起402键合形成稳固结构,使得真空腔330容纳所述振动晶体401,从而在振动晶体401振动时提供振动空间。
所述高温键合工艺参数为:键合温度为300度至500度。
请参考图14,沿第二表面II减薄第一衬底300,其中,第一衬底厚度减去外部开口深度<减薄第一衬底厚度<第一衬底厚度减去真空腔的深度。
减薄工艺为研磨工艺,采用砂轮对第一衬底进行减薄,减薄厚度为:第一衬底厚度减去外部开口深度<减薄第一衬底厚度<第一衬底厚度减去真空腔的深度。
由于之前形成的真空腔330的深度小于真空腔外部开口340的深度,从而在后续研磨工艺时,能够将真空腔330底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而不需要额外的切割工艺,节约了工艺步骤,此外,在研磨时将真空腔顶部以外的第一衬底一并去除,不需要额外的对准标记,提高工艺窗口精度。
减薄后,真空腔330底部的第一衬底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
所述研磨工艺参数为:砂轮转数为1000转/分钟-4000转/分钟;由于本实施例使得真空腔330的深度小于真空腔外部开口340的深度,因此,在研磨时能够采用较高的转数,提高了工艺效率和工艺精度。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沿第一表面刻蚀第一衬底,形成真空腔和外部开口,其中真空腔的深度小于外部开口深度;
提供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表面具有振动晶体;
将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键合,所述真空腔正对振动晶体;
沿第二表面减薄第一衬底,其中,第一衬底厚度减去外部开口深度<减薄第一衬底厚度<第一衬底厚度减去真空腔的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和外部开口的形成步骤为:在所述氧化层和导电电极表面形成光刻胶图形,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氧化层和第一衬底,形成真空腔以及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然后采用光刻胶图形保护真空腔,采用刻蚀工艺刻蚀初步深度的外部开口,直至所述外部开口深度大于真空腔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的深度为20微米至4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开口的深度为80微米至2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工艺为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氧化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表面形成有粘合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合层表面形成掩膜图形,以所述掩膜图形为掩膜,刻蚀所述粘合层形成第一粘合凸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厚度为4500埃至5500埃。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厚度为1500埃至2500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晶体材料为锗化硅或多晶硅。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表面还具有第二粘合凸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凸起材料为锗或锗铝合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粘合凸起与第二粘合凸起键合,使得真空腔容纳所述振动晶体,从而在振动晶体振动时提供振动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合工艺参数为:键合温度为300度至500度。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为研磨工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晶振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工艺参数为:砂轮转数为1000转/分钟-4000转/分钟。
CN201310449899.0A 2013-09-24 2013-09-24 晶振的形成方法 Active CN104467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899.0A CN104467722B (zh) 2013-09-24 2013-09-24 晶振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899.0A CN104467722B (zh) 2013-09-24 2013-09-24 晶振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7722A true CN104467722A (zh) 2015-03-25
CN104467722B CN104467722B (zh) 2017-08-25

Family

ID=5291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899.0A Active CN104467722B (zh) 2013-09-24 2013-09-24 晶振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77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613A (zh) * 2020-06-19 2020-11-03 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谐振腔的嵌埋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5424943A (zh) * 2022-11-04 2022-12-02 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不同真空度空腔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230A (zh) * 2006-01-24 2007-08-01 探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级封装和切割的方法
US20080224786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Stolpman James 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an ovenized oscillator
CN102951595A (zh) * 2011-08-15 2013-03-06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传感器的结构和方法
CN103204456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ems结构中的tsv的支撑结构
CN103224216A (zh) * 2012-01-31 2013-07-31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衬底通孔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230A (zh) * 2006-01-24 2007-08-01 探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级封装和切割的方法
US20080224786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Stolpman James 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an ovenized oscillator
CN102951595A (zh) * 2011-08-15 2013-03-06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传感器的结构和方法
CN103204456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ems结构中的tsv的支撑结构
CN103224216A (zh) * 2012-01-31 2013-07-31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衬底通孔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613A (zh) * 2020-06-19 2020-11-03 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谐振腔的嵌埋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5424943A (zh) * 2022-11-04 2022-12-02 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不同真空度空腔的方法
CN115424943B (zh) * 2022-11-04 2023-02-10 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不同真空度空腔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7722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1428B (zh)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7080B (zh) 一种体硅微机械谐振器及制作方法
CN102509844B (zh) 一种微机械圆盘谐振器及制作方法
US8828771B2 (en) Sens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581695A (zh)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8642B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213602620U (zh) 微机电系统谐振器设备和谐振器结构
JP5040021B2 (ja) 気密パッケージ及び気密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CN102238463B (zh) 一种将硅麦克风器件与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的方法及芯片
CN109115243B (zh) 基于离子注入的球面电极微半球谐振陀螺仪的制备方法
CN102122935B (zh) 一种具有亚微米间隙微机械谐振器及制作方法
CN104993797A (zh) 一种新型具有双凸结构的压电石英晶片及其加工工艺
TW201724587A (zh) 一種具有圓形晶片結構的石英晶體諧振器及其製作方法
JP5023734B2 (ja) 圧電振動片の製造方法及び圧電振動素子
US9738511B2 (en) Reduction of chipping damage to MEMS structure
CN104467722A (zh) 晶振的形成方法
CN104445045B (zh) 晶振的形成方法
CN212012591U (zh) 一种基于铌酸锂的空气隙型剪切波谐振器
CN102431956A (zh) 一种不等高硅结构与集成电路的单片集成加工方法
WO2020191750A1 (zh) 晶体振荡器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
CN109186575B (zh) 基于soi的双电极微柱形谐振陀螺仪的制备方法
CN104003350B (zh) 一种体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的圆片级真空封装方法
CN113872545A (zh) 一种mems谐振器制备方法
CN114124025A (zh) 一种微机械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7056A (zh) 一种具有单凸结构的压电石英晶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