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6970B -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6970B
CN104466970B CN201410806476.4A CN201410806476A CN104466970B CN 104466970 B CN104466970 B CN 104466970B CN 201410806476 A CN201410806476 A CN 201410806476A CN 104466970 B CN104466970 B CN 1044669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real
running data
priority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64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6970A (zh
Inventor
刘震宇
袁绍军
范贺明
白雪松
于立强
朱亚军
陈广宇
高明亮
王轶
潘立巍
王学山
杨慢慢
褚维娜
孙文宇
毕圆圆
张柏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8064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6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6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6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6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6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方法包括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因此,本发明在切除负荷时,通过依据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来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进而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来选取、切除负荷,实现了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精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智能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使用装置简称备自投。
随着电网负荷的快速增长,110千伏变电站负荷逐步增重,部分输电线路线径较小及变压器容量较小带来的载流能力较小的瓶颈愈发突出,设备现状及负荷的增长导致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由于电网规划、技改工程周期较长,短时间内无法从一次结构上加以增强或改善,备自投作为一种安全自动装置,在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变电站备自投动作后可能造成相关输变电设备的过负荷,从而导致在运行方式上备自投被迫退出,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增加了运行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备自投装置无法利用。
为了避免由于相关输变电设备的过负荷导致备自投被迫退出的问题的发生,现有技术中的备自投动作后,系统会实时检测备自投的电源容量,并当备自投的电源容量不足时,会随机或固定切除一部分负荷以确保供电安全。具体地,当备自投的电源电流值大于过负荷减载电流定值,则减载功能投入,切除部分负荷,当备自投的电源电流值(I1或I2)小于过负荷联切定值的95%,或各轮减载动作均完成后,减载功能退出。现有技术中一共设置了三轮过负荷减载动作,每次动作延时最长可整定50分钟。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研究后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固定轮次固定切除负荷,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精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智能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实现固定轮次固定切除负荷量,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精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智能性差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
优选地,还包括:
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此时所述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优选地,所述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包括:
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包括:
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选取单元,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
切除单元,用于切除所述选取单元选取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此时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优选地,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基于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系统,包括本级变压器系统和上级变压器系统,所述本级变压器系统和上级变压器系统之间通过电力光纤技术实现各自实时运行数据的信息交互;所述系统还包括如上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本级变压器系统包括本级第一进线电源和本级第二进线电源;所述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
应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中,方法包括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因此,本发明在切除负荷时,通过依据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来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进而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来选取、切除负荷,实现了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精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智能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包括:
步骤101,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本发明中,本级线路用于实时监测本级变压器系统包括的本级第一进线电源和本级第二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当本级变压器系统中的某一进线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进线电源的负荷水平会变得较高,此时另一进线电源可能处于过负荷状态,系统需要切除一些负荷来保证另一进线电源的正常供电。
步骤102,依据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本发明接收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后可以依据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判断得知当前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的情况,并计算出需要切除的负荷量。例如本级进线电源可以提供的标准负荷为1000,而依据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判断得知当前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为1500,此时可以计算得到需要切除500的负荷量。
步骤103,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
具体地,步骤103可以具体包括:采用根据事故前负荷总量分级切除负荷,以及事故后按延时分轮切除负荷相结合的负荷切除技术执行切除动作,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备自投动作后输电设备长时间过载,以及避免大量过切负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负荷属于高危负荷,十分重要,不能轻易被切除,而有些负荷属于一般负荷可以进行相应的切除,因此为了保证高危负荷不被切除,优先切除一般负荷的实现,本发明可以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在本发明中,预先将不同类型的负荷进行分类,可以包括:高危负荷、重要负荷、次重要负荷以及一般负荷。当然,本发明对于不同类型的负荷的分类只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对负荷的分类方式不做限定。其中具体地,高危负荷的优先级大于重要负荷的优先级,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一般负荷的优先级。因此本发明在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切除负荷时,会优先切除一般负荷、进而顺序切除次重要负荷、重要负荷,最后才会涉及切除高危负荷,实现了在切除负荷时,高危负荷不被轻易切除,而优先切除一般负荷。
更具体的,本发明可以依据负荷的大小及重要程度来设置负荷矩阵表,那么在切除负荷时,可以进一步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进行切除,实现了智能动态联切、综合考虑事故前后负荷的变化情况。负荷矩阵表如下表1所示。
表1
数量较小负荷 数量中等负荷 数量较大负荷
高危负荷 优先级10 优先级11 优先级12
重要负荷 优先级7 优先级8 优先级9
次重要负荷 优先级6 优先级5 优先级4
一般负荷 优先级3 优先级2 优先级1
本发明依据负荷矩阵表实现最优切负荷,充分考虑了过载切负荷功能对负荷重要程度变化的适应性,优先切除不重要负荷,实现负荷联切动作轮次少、可靠性高、高效迅速,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因此应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中,方法包括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因此,本发明在切除负荷时,通过依据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来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进而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来选取、切除负荷,实现了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精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智能性高。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包括:
步骤201,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步骤202,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本发明中,上级线路用于实时监测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的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步骤203,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的接收后,依据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判断得知当前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的情况,并计算出需要切除的负荷量。例如本级进线电源可以提供的标准负荷为1000,而依据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判断得知当前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为1500,此时可以计算得到需要切除500的负荷量。
步骤204,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利用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实现上下两级变电站的“握手”,以实现各自实时运行数据的信息交互。当上级变电站系统中主变供电能力不足时,本发明依据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以及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来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上一级供电电源及本级供电电源的供电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针对本级线路中两回进线输送能力的不同,实现进线互投模式下的过负荷动态联切变电站中低压分路负荷功能,同时本发明实现了分段自投模式下的过负荷动态联切变电站中低压分路负荷功能。
实施例三
基于前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接收单元100、计算单元200、选取单元300和切除单元400。其中,
接收单元100,用于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计算单元200,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选取单元300,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
切除单元400,用于切除所述选取单元选取的负荷。
其中,接收单元100还可以用于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此时计算单元200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其中较优的,选取单元300具体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其中较优的选取单元300具体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实施例四
基于前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和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本级变压器系统、上级变压器系统以及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
其中,本级变压器系统和上级变压器系统之间通过电力光纤技术实现各自实时运行数据的信息交互
具体地,本级变压器系统包括本级第一进线电源(进线1)和本级第二进线电源(进线2),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1#变)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2#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
其中,所述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切除选取的负荷具体包括:采用根据事故前负荷总量分级切除负荷,以及事故后按延时分轮切除负荷相结合的负荷切除技术执行切除动作;
其中,所述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其中,所述上级线路用于实时监测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的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通过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实现所述本级线路和所述上级线路之间的信息交互;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所述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包括:
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所述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包括:
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其中,预先将不同类型的负荷进行分类,包括:高危负荷、重要负荷、次重要负荷和一般负荷;高危负荷的优先级大于重要负荷的优先级,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一般负荷的优先级;
依据负荷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设置所述负荷矩阵表。
2.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本级线路发送的第一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本级进线电源的过负荷水平;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选取单元,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选取负荷;
切除单元,用于切除所述选取单元选取的负荷;
其中,所述切除单元切除所述选取单元选取的负荷具体包括:采用根据事故前负荷总量分级切除负荷,以及事故后按延时分轮切除负荷相结合的负荷切除技术执行切除动作;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上级线路发送的第二实时运行数据,所述第二实时运行数据用于表示所述上级线路中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其中,所述上级线路用于实时监测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的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的过负荷水平;通过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实现所述本级线路和所述上级线路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运行数据和第二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需要切除的负荷量;
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依据计算得到的需要切除的负荷量,按照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依据预先设置的负荷矩阵表,优先选取优先级低的负荷;
其中,预先将不同类型的负荷进行分类,包括:高危负荷、重要负荷、次重要负荷和一般负荷;高危负荷的优先级大于重要负荷的优先级,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次重要负荷的优先级大于一般负荷的优先级;依据负荷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设置所述负荷矩阵表。
3.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系统,包括本级变压器系统和上级变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级变压器系统和上级变压器系统之间通过电力光纤技术实现各自实时运行数据的信息交互;所述系统还包括如上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
所述本级变压器系统包括本级第一进线电源和本级第二进线电源;所述上级变压器系统包括上级第一变压器电源和上级第二变压器电源。
CN201410806476.4A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4466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6476.4A CN104466970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6476.4A CN104466970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6970A CN104466970A (zh) 2015-03-25
CN104466970B true CN104466970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91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6476.4A Active CN104466970B (zh) 2014-12-22 2014-12-22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6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2919B (zh) * 2016-03-02 2018-02-02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备自投动作后主变过载处理方法
CN108616160A (zh) * 2017-12-22 2018-10-02 重庆光可巡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检测电路的远距离供电电路系统
CN112419088B (zh) * 2020-11-24 2024-02-2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切负荷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41773B (zh) * 2021-05-24 2022-07-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居民台区配电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583822A (zh) * 2022-03-18 2022-06-03 国网伊犁伊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结合电网供电风险的备自投装置过负荷跳闸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48586A1 (en) * 2001-05-25 2002-11-25 Corporation Avestor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1673965B (zh) * 2009-10-14 2012-08-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广域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控制方法
CN103607038B (zh) * 2013-11-25 2015-06-24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实现串供电网多级备自投的方法
CN103683480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站域备自投协同控制方法
CN204316092U (zh) * 2014-12-22 2015-05-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6970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6970B (zh)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626205B (zh)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4751300A (zh) 一种变电站停电事故快速应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753063A (zh) 一种变电站母线负荷转移方法及系统
CN10399707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93708A (zh) 一种配电网多重故障供电恢复方法
CN107240917A (zh) 一种基于优先等级判断的离网家用负载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194574A (zh) 一种基于负荷损失的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03595054B (zh) 一种适用于单母线失压的故障供电恢复方法
CN102868175A (zh) 一种逆功率保护方法及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05429297A (zh) 微电网多运行模式控制及切换方法
CN105575153A (zh) 一种信号灯故障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73887A (zh) 用于配电网络故障抢修的资源调配优化方法
CN106982144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故障恢复方法
CN104868534B (zh) 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管理方法
CN102496929A (zh) 一种实现合环和解环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73712A (zh) 一种配电网故障影响分析表的建立方法
CN109193638A (zh) 一种基于路径搜索算法的配电网灾后供电恢复方法
CN104283220B (zh) 一种智能配网联切自动化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337257B (zh) 一种基于中心服务器实现站域保护定值自适应的方法
CN104483597A (zh) 一种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区间定位方法
CN204316092U (zh) 一种备自投动态联切控制装置和系统
CN203218985U (zh) 一种基于分段开关和ftu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
CN102664455A (zh) 一种远动遥控投退重合闸遥控方法
CN102611085A (zh) 一种连锁跳闸仿真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yu

Inventor after: Pan Liwei

Inventor after: Wang Xueshan

Inventor after: Yang Manman

Inventor after: Chu Weina

Inventor after: Sun Wenyu

Inventor after: Bi Yuany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Baiyang

Inventor after: Yuan Shaojun

Inventor after: Fan Heming

Inventor after: Bai Xuesong

Inventor after: Yu Liqiang

Inventor after: Zhu Yajun

Inventor after: Chen Guangyu

Inventor after: Gao Ming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Die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yu

Inventor before: Yang Manman

Inventor before: Chu Weina

Inventor before: Yuan Shaojun

Inventor before: Fan Heming

Inventor before: Yu Liqiang

Inventor before: Zhu Yajun

Inventor before: Gao Ming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ueshan

Inventor before: Pan Liwei

Inventor before: Chen Guang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