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8283A -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8283A
CN104458283A CN201410826956.7A CN201410826956A CN104458283A CN 104458283 A CN104458283 A CN 104458283A CN 201410826956 A CN201410826956 A CN 201410826956A CN 104458283 A CN104458283 A CN 104458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device
overcoat
inner sleeve
typ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69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8283B (zh
Inventor
徐雄威
王文才
董彦石
翟铜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269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58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58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8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8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8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其中,气流式冷却装置包括形成气流腔室的冷却装置壳体和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壳体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所述气流腔室的气流入口、气流出口和用于连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压缩空气入口,所述压缩空气入口与所述气流腔室连通且该压缩空气入口接收的压缩空气能够经由所述气流腔室通过所述气流出口输出,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压缩空气的流动在所述气流腔室内形成负压,以使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外部气体从所述气流入口流入、并经由所述气流腔室通过所述气流出口输出。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高。

Description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流式冷却装置和包括该气流式冷却装置的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车型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目前在整车开发周期中,整车可靠性试验周期长、试验随机性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导致试验结果不一致,由此,研发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在室内完成车辆的可靠性试验,优点在于试验结果一致性好、重复性高、且受环境影响小以及能够24小时运行。但是,由于车辆不动且在室内进行,空气流通性差,无法将车辆减震器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带走,导致道路模拟试验常因减震器高温漏油而暂停。
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减震器进行冷却,一种是在车辆前面放置大型鼓风机,试验时,通过鼓风机使减震器散热;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单独为每个减震器吹风。
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在于:
第一种方法中,减震器产生的热量远远大于鼓风机所带走的热量,散热效果差;
第二种方法中,其缺点在于只能将冷却装置固定在地面上,这样对于上下运动的减震器冷却效果一般,因此散热效果也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效的气流式冷却装置,以能够在将气流式冷却装置应用在车辆的减震器上时对减震器进行高效的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流式冷却装置,其中,包括形成气流腔室的冷却装置壳体和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壳体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所述气流腔室的气流入口、气流出口和用于连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压缩空气入口,所述压缩空气入口与所述气流腔室连通且该压缩空气入口接收的压缩空气能够经由所述气流腔室通过所述气流出口输出,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压缩空气的流动在所述气流腔室内形成负压,以使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外部气体从所述气流入口流入、并经由所述气流腔室通过所述气流出口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壳体包括外套和连接于所述外套的内套,所述外套和内套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压缩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套上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流腔室由所述内套围成,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内套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套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气流腔室连通,且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之间形成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的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间隙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腔室的相对的壁面之间的间距从所述气流入口或者从距离所述气流入口的预定位置朝向所述气流出口连续扩大。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来自于所述空腔的气流朝向所述气流出口引导的向外突出的引流部,所述外套的第一端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钩部,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引流部与所述钩部之间,且所述内套可伸缩地套装在所述外套中,以使所述引流部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钩部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通过调节装置能够伸缩地套装在所述外套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滚轮和齿条部,所述滚轮贯通所述外套的侧壁且能够绕该滚轮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套上,该滚轮的外周面具有齿部,所述齿条部设置在所述内套的外壁的面对所述外套的壁面上,且所述齿条部与所述齿部配合接触,以能够通过转动所述滚轮而驱动所述内套相对于所述外套伸缩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外套的安装孔,以能够通过装入所述安装孔中的紧固件压靠在所述内套(上而使所述内套与外套彼此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为横截面呈弧形的外套件,所述内套包括封闭板件和横截面呈弧形的内套件,所述内套件和封闭板件共同围成所述气流腔室,所述封闭板件的与所述内套件贴合的两个端部还延伸至与所述外套件的所述开口的两侧端面贴合,以横跨并封闭所述外套件的弧形凹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该冷却装置壳体设置有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且能够通过从气流出口输出的压缩空气和来自于气流式冷却装置外部的气体对待冷却物体进行冷却,从而不仅能够将本发明提供的气流式冷却装置连接到待冷却物体上而随待冷却物体运动以保证气流式冷却装置始终在最佳位置来冷却待冷却物体,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压缩空气和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例如空气)来对待冷却物体进行冷却,显然极大地提高了该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具体地,在将该气流式冷却装置通过连接部安装在车辆的减震器上时,能够高效地对减震器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该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气流式冷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设置有位于车辆上的减震器,其中,所述减震器的外周面上通过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安装耳板,两个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通过穿过各自的安装耳板的紧固件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减震器的外周。
所述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与上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的侧向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流腔室,2-气流入口,3-气流出口,4-压缩空气入口,5-外套,6-内套,7-空腔,8-滚轮,9-安装孔,10-安装耳板,51-钩部,61-引流部,62-齿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流式冷却装置,其中,该气流式冷却装置包括形成气流腔室1的冷却装置壳体和连接于冷却装置壳体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冷却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气流腔室1的气流入口2、气流出口3和用于连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压缩空气入口4,压缩空气入口4与气流腔室1连通且该压缩空气入口4接收的压缩空气能够经由气流腔室1通过气流出口3输出,从而能够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在气流腔室1内形成负压,以使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外部气体从气流入口2流入、并经由气流腔室1通过气流出口3输出。
如上所述,由于该冷却装置壳体连接有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且能够通过从气流出口3输出的压缩空气和来自于气流式冷却装置外部的气体对待冷却物体进行冷却,从而不仅能够将本发明提供的气流式冷却装置连接到待冷却物体上而随待冷却物体运动以保证气流式冷却装置始终在最佳位置来冷却待冷却物体,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压缩空气和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例如空气)来对待冷却物体进行冷却,显然极大地提高了该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具体地,在将该气流式冷却装置通过连接部安装在车辆的减震器上时,能够高效地对减震器进行冷却。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冷却装置壳体可以包括外套5和连接于外套5的内套6,外套5和内套6之间形成有空腔7,压缩空气入口4设置在外套5上且与空腔7连通,气流腔室1由内套6围成,空腔7通过内套6的第一端部与外套5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与气流腔室1连通,且所述内套6与外套5之间形成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的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间隙的尺寸,从而通过调节该间隙的尺寸来改变进入气流腔室1的压缩空气的量,进而调节了最终从气流出口3输出的气体(包括压缩空气和来自于气流式冷却装置外部的气体)的风量,以达到冷却功效可调的目的,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的冷却需求,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气流式冷却装置的灵活度和适应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优选地,气流入口2设置在外套5的第一端部,而气流出口3可以设置在内套6的与内套6的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上。也就是说,此时第一端部与外套5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靠近气流入口2,即压缩空气会从靠近气流入口2的位置流向气流出口3,这样有利于外部的气体(例如空气)途径气流入口2被引入到气流腔室中1,以提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工作效率。
此外,气流腔室1的相对的壁面之间的间距可以从气流入口2或者从距离气流入口2的预定位置朝向气流出口3连续扩大,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气流腔室1越靠近气流出口3的部分风量越大,以使更多的风量从气流出口3输出,从而提高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内套6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来自于空腔7的气流朝向气流出口3引导的向外突出的引流部61(见图4),引流部61通常可以为圆滑的弯头形状,外套5的第一端部可以形成有向内突出的钩部51,间隙位于引流部61与钩部51之间,且内套6可伸缩地套装在外套5中,以使引流部61能够远离或靠近钩部51运动。
此外,内套6可以通过调节装置能够伸缩地套装在外套5中。当然,调节装置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本发明中优选地,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滚轮8和齿条部62,滚轮8贯通外套5的侧壁且能够绕该滚轮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外套5上,该滚轮8的外周面具有齿部,齿条部62设置在内套6的外壁的面对外套5的壁面上,且齿条部62(见图4)与齿部配合接触,以能够通过转动滚轮8而驱动内套6相对于外套5伸缩运动。
此外,外套5上形成有贯通外套5的安装孔9,以能够通过装入安装孔9中的紧固件(例如螺栓等)压靠在内套6上而使内套6与外套5彼此固定。
以上提到的外套5和内套6的形状尺寸并不受特别地限制,例如,外套5可以为横截面呈弧形的外套件(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横截面中的弧的圆心角为180°,即形成为横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的结构),内套可以包括封闭板件和横截面呈弧形的内套件(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横截面中的弧的圆心角为180°,即形成为横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的结构),内套件和封闭板件共同围成气流腔室1,封闭板件的与内套件贴合的两个端部还延伸至与外套件的开口的两侧端面贴合,以横跨并封闭外套件的弧形凹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设置有位于车辆上的减震器,其中,减震器的外周面上通过连接部设置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如此一来,基于上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诸多优点,减震器能够得到高效地冷却,这无疑提高了该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的整体性能。此外,连接部为可以安装耳板10,该安装耳板10上可以具有安装长孔,优选地,两个气流式冷却装置通过穿过各自的安装耳板10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对称地安装在减震器的外周以对减震器形成环抱之势,这样极大地增加了冷却面积,能更高效地冷却减震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减震器的外周安装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气流腔室(1)的冷却装置壳体和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壳体的用于连接待冷却物体的连接部,所述冷却装置壳体上还设置有所述气流腔室(1)的气流入口(2)、气流出口(3)和用于连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压缩空气入口(4),所述压缩空气入口(4)与所述气流腔室(1)连通且该压缩空气入口(4)接收的压缩空气能够经由所述气流腔室(1)通过所述气流出口(3)输出,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压缩空气的流动在所述气流腔室(1)内形成负压,以使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的外部气体从所述气流入口(2)流入、并经由所述气流腔室(1)通过所述气流出口(3)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壳体包括外套(5)和连接于所述外套(5)的内套(6),所述外套(5)和内套(6)之间形成有空腔(7),所述压缩空气入口(4)设置在所述外套(5)上且与所述空腔(7)连通,所述气流腔室(1)由所述内套(6)围成,所述空腔(7)通过所述内套(6)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套(5)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气流腔室(1)连通,且所述内套(6)与所述外套(5)之间形成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的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间隙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腔室(1)的相对的壁面之间的间距从所述气流入口(2)或者从距离所述气流入口(2)的预定位置朝向所述气流出口(3)连续扩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6)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来自于所述空腔(7)的气流朝向所述气流出口(3)引导的向外突出的引流部(61),所述外套(5)的第一端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钩部(51),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引流部(61)与所述钩部(51)之间,且所述内套(6)可伸缩地套装在所述外套(5)中,以使所述引流部(61)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钩部(51)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6)通过调节装置能够伸缩地套装在所述外套(5)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滚轮(8)和齿条部(62),所述滚轮(8)贯通所述外套(5)的侧壁且能够绕该滚轮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套(5)上,该滚轮(8)的外周面具有齿部,所述齿条部(62)设置在所述内套(6)的外壁的面对所述外套(5)的壁面上,且所述齿条部(62)与所述齿部配合接触,以能够通过转动所述滚轮(8)而驱动所述内套(6)相对于所述外套(5)伸缩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5)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外套(5)的安装孔(9),以能够通过装入所述安装孔(9)中的紧固件压靠在所述内套(6)上而使所述内套(6)与外套(5)彼此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5)为横截面呈弧形的外套件,所述内套包括封闭板件和横截面呈弧形的内套件,所述内套件和封闭板件共同围成所述气流腔室(1),所述封闭板件的与所述内套件贴合的两个端部还延伸至与所述外套件的所述开口的两侧端面贴合,以横跨并封闭所述外套件的弧形凹口。
9.一种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设置有位于车辆上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外周面上通过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式冷却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安装耳板(10),两个所述气流式冷却装置通过穿过各自的安装耳板(10)的紧固件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减震器的外周。
CN201410826956.7A 2014-12-26 2014-12-26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Active CN104458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6956.7A CN104458283B (zh) 2014-12-26 2014-12-26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6956.7A CN104458283B (zh) 2014-12-26 2014-12-26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8283A true CN104458283A (zh) 2015-03-25
CN104458283B CN104458283B (zh) 2017-05-03

Family

ID=5290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6956.7A Active CN104458283B (zh) 2014-12-26 2014-12-26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58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221A (zh) * 2021-05-18 2021-09-28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减震器降温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7497Y (zh) * 1994-07-01 1995-05-17 袁明志 离心式通风机消声隔声箱
US6003507A (en) * 1998-12-28 1999-12-21 American Hearth Systems, Inc. Gas heater having firebox with controllable outside air mixing vent
CN201242131Y (zh) * 2008-08-13 2009-05-20 冯伟雄 一种散热节能灯
US20110204652A1 (en) * 2009-08-18 2011-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power generator
CN102741641A (zh) * 2009-12-23 2012-10-17 Spx公司 集成空气/油贮存器冷却器和减噪系统
CN202693333U (zh) * 2012-07-16 2013-0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
CN102971510A (zh) * 2010-09-30 2013-03-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回收式空气冷却燃气轮机燃烧器冷却结构
CN103442760A (zh) * 2011-04-05 2013-12-11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呼吸设备
CN103628967A (zh) * 2013-06-28 2014-03-12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发电车柴油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80357U (zh) * 2014-06-30 2014-12-03 孙久安 用流动空气冷却灶面外壳的灶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7497Y (zh) * 1994-07-01 1995-05-17 袁明志 离心式通风机消声隔声箱
US6003507A (en) * 1998-12-28 1999-12-21 American Hearth Systems, Inc. Gas heater having firebox with controllable outside air mixing vent
CN201242131Y (zh) * 2008-08-13 2009-05-20 冯伟雄 一种散热节能灯
US20110204652A1 (en) * 2009-08-18 2011-08-2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power generator
CN102741641A (zh) * 2009-12-23 2012-10-17 Spx公司 集成空气/油贮存器冷却器和减噪系统
CN102971510A (zh) * 2010-09-30 2013-03-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回收式空气冷却燃气轮机燃烧器冷却结构
CN103442760A (zh) * 2011-04-05 2013-12-11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呼吸设备
CN202693333U (zh) * 2012-07-16 2013-0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
CN103628967A (zh) * 2013-06-28 2014-03-12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铁路发电车柴油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80357U (zh) * 2014-06-30 2014-12-03 孙久安 用流动空气冷却灶面外壳的灶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三槐等: "《铁路油压减振器疲劳寿命试验台的设计》",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7221A (zh) * 2021-05-18 2021-09-28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减震器降温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8283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96964U (zh) 散热能力高的消防排烟风机
US20150292788A1 (en) Condenser exhaust fan location within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CN10456665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104458283A (zh) 气流式冷却装置和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CN204046321U (zh) 带导流板的汽车发电机
CN104564821A (zh) 冲压空气风机外壳
CN209115364U (zh) 一种风机减振安装结构及风机
CN201341051Y (zh) 一种风冷发电机散热装置
CN206456362U (zh) 一种汽车
CN204733506U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控制器散热机构
CN207335510U (zh) 具有高效和均匀散热功能的散热器
CN206264747U (zh) 一种电池组高效散热电动汽车
CN20442119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105388017A (zh) 一种双螺旋槽冷却器
CN109026790A (zh) 一种风机减振安装结构及风机
CN203494596U (zh) 一种马达散热碎纸机
CN204805148U (zh) 风机耐高温轴
CN204578293U (zh) 涡流机散热系统
CN207610156U (zh) 一种涡轮车灯散热装置
CN208295868U (zh) 灯具内部散热结构
CN206574015U (zh) 一种高效型计算机散热风扇
CN210484205U (zh) 一种大型风机轴运转降温结构
CN207701218U (zh) 一种矿区发动机散热装置
CN103726997A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冷却装置
CN202294785U (zh) 一种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Xiongwei

Inventor after: Gao Guohui

Inventor after: Wang Wencai

Inventor after: Dong Yanshi

Inventor after: Di Tonggang

Inventor before: Xu Xiong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Wencai

Inventor before: Dong Yanshi

Inventor before: Di Tongg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