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3804B -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3804B
CN104453804B CN201410551143.1A CN201410551143A CN104453804B CN 104453804 B CN104453804 B CN 104453804B CN 201410551143 A CN201410551143 A CN 201410551143A CN 104453804 B CN104453804 B CN 104453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il
formula
drive
develo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11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3804A (zh
Inventor
童凯军
赵春明
田立新
苏彦春
张迎春
马奎前
葛丽珍
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4105511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53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53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3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3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3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6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nd a liquid medium
    • E21B43/168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气驱油藏的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表征关系,建立起了气驱油藏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和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通过引入极限气油比概念、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可准确预测出气驱油藏多项关键开发指标,分别为油田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标定采收率;同时,还进一步推导建立了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的理论关系图版,利用该理论图版与油田实际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快速、直观、有效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油藏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天然气顶驱动能量或人工注气驱开发的油藏,当发生气驱前缘突破时,气驱油藏中的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将会变得十分复杂,而这也将会给气驱油藏的高效开发带来一系列挑战,为了提高气驱开采阶段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及时准确地预测油田动用地质储量、包括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在内的多项油田关键开发指标及构建定量化理论图版来评价油田开发效果以指导后期调整措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截止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Dykstra et al,1950;Wright,1958;童宪章,1978;陈元千,1985;Lo et al,1990;张金庆,1998;Roberto and Rodolfo,2004;Chan,2012;Wang et al,2013)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多的经验-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油藏生产动态及开发效果开展预测与评价,例如,美国学者Wright在1958年研究采油速度对注水开发油田的影响时,根据实际动态数据建立了水油比WOR与累积产油量Np之间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前苏联学者马克西莫夫也在1959年根据全苏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室内水驱油实验数据,则给出了另外一条非常重要的统计曲线,累积产水量Wp与累积产油量Np之间的半对数直线关系,中国科学院童宪章院士于1978年给出了水驱油田开发指标及含水上升率评价的理论图版,业内称之为童氏标准曲线图版,该方法目前已成为水驱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开发效果评价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另外,中国学者包括陈元千、俞启泰、张金庆针对不同类型的水驱特征曲线统计关系式也先后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推导,从而为它们赋予了物理上的意义,为后来水驱特征曲线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上方法的应用范围也主要是针对天然水驱或人工注水开发的油田,而对于开发中主要驱动能量为气顶驱或注气驱油藏而言,应用这些方法会出现较大偏差甚至完全不适用,目前对于气驱油藏,其生产动态预测一般多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严重依赖于实际油藏的动、静态资料品质及历史拟合精度,其中静态资料主要来源于实验测试成果,存在取心成本高、实验效率低、不能连续跟踪且岩心尺度很难反映油藏尺度的非均质性;动态历史拟合效果也较大程度地受限于人为经验,总之,目前用于气驱油藏动态分析的各种方法仍具有诸多局限性,还没有出现综合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和长期生产动态数据相结合的气驱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因此,研究气驱油藏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充分利用起油田长期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地动态生产数据资料,建立一套成熟的气驱系统评价方法,对于高效开发气驱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应用包括水动力学、物质平衡方程及渗流力学理论,推导并建立了气驱油藏驱替特征曲线表达关系式及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评价理论图版,以此来研究气顶油藏或注气驱油藏的开采动态,并较好地解决了气驱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能建立起研究区块的气驱特征曲线;其次能评价油藏目前井网下的气驱动用地质储量;另外能分析气驱油藏开发效果并预测核心开发指标,包括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等参数,研究成果对油田的后续措施调整起到了有力地指导作用,同时,本发明的创新研究也拓宽了油气藏工程的研究范围,对气驱油藏评价方法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大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气驱油藏的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表征关系,结合物质平衡方程与达西定律,建立起了气驱油藏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和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同时,通过引入极限气油比概念、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推导并绘制了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之间的理论图版,应用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可以准确预测油田目前开发井网条件下包括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标定采收率等多项关键开发指标;同时建立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的理论关系图版,利用该理论图版与油田实际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快速、直观、有效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用以指导油田在中高含气阶段,通过指标计算开发调整和油田产量规划,综合应用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物质平衡方程及达西定律构建了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气驱油田油气两相渗流特征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油藏的润湿性、含气上升规律及最终采收率的基本情况,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还在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采动态预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因此,以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表征关系为基础,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及达西定律,推导并建立了一种新型气驱驱替特征曲线表达关系式,它充分反映了气驱油藏开发过程中流体运动规律,可直接用于气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及评价油藏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开发措施调整,从而可以快速、直观、有效地预测油田未来开发效果及最终所能达到的目标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已有技术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混相驱岩心相渗曲线
图1b为已有技术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的混相驱岩心相渗krg/kro~Sg变化曲线
图1c为已有技术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非混相驱岩心相渗曲线
图1d为已有技术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非混相驱岩心相渗krg/kro~Sg变化曲线
图2为本发明中动用地质储量与气驱特征曲线斜率值统计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气驱油田无因次气体分流量和采出程度的关系理论图版
图4a为本发明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应用流程图
图5a为已有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井位分布图
图5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在井网加密后的井位分布图
图6a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一次井网气驱特征Gp~Np关系图曲线图
图6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一次井网气驱特征Np~(Gp-DNp+C)关系图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不同方法生产动态预测对比图
图8a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Gp~Np关系气驱特征曲线图
图8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Np~(Gp-DNp+C)气驱特征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E3油藏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图版与实际数据拟合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气驱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与与评价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a为典型混相驱岩心相渗曲线,图1b为krg/kro~Sg变化曲线,图1c典型非混相驱岩心相渗曲线,图1d为典型非混相驱岩心相渗krg/kro~Sg变化曲线,本发明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为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及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建立
根据混相注气驱及非混相气驱两类室内岩心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得到一系列含气饱和度Sg、油相相对渗透率kro、气相相对渗透率krg。在半对数坐标下,作出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krg/kro与含气饱和度Sg关系曲线,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较好地指数函数关系,按照公式(1),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得m、n值。
公式(1)
对于混相注气驱而言,如图1a所示,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krg/kro与含气饱和度Sg之间呈线性变化关系,Sg在0.2-0.8PV区间段内,lg(krg/kro)~Sg呈现出良好地线性关系。对于依靠自身气顶能量膨胀驱油的非混相气驱而言,如图1c所示,Sg在0.05-0.25PV区间段内,同样表现出lg(krg/kro)~Sg呈良好地线性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在油气两相渗流时,在中含气饱和度区间内,krg/kro~Sg呈指数变化关系,这为后续新型气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质平衡方程:对于一个实际的油藏,当油藏基本不产水或产水很少时,可以将其看成是在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油气两相渗流。则气驱油过程中,当油藏气顶体积与含油体积相比很大时或者开展注气驱保持地层压力时,由于气体膨胀对于能量的补充,油藏压力下降较为缓慢,此时可以忽略气体密度、溶解度以及地层体积系数等参数的变化,并可得到任意时刻油藏含气饱和度Sg为:
公式(2)
其中,Np为累积产油量,单位为万立方米;N为原始地质储量,单位为万立方米;立方米Ev为驱油效率,无因次。
将公式(1)、公式(2)代入达西定律,可得气驱稳定渗流条件下油气两相渗流方程:
公式(3)
对于一个具体油田,从油田投入开采到t时间段内,其累积产气量Gp及累积产油量Np分别为:
公式(4)
将公式(4)公式(3)并开展积分,可得:
lg(Gp-DNp+C)=A+BNp 公式(5)
其中,D=Rsi
公式(5)就是能够反映气驱开发油田稳定渗流条件下的新型气驱特征曲线。
利用气驱油田长期积累的生产动态数据,包括累积产气量Gp及累积产油量Np,应用于公式(5),可取得半对数曲线上的斜率B值,结合准确地油气相渗资料,可以反算气驱油藏见气后的动用地质储量Nd,并实时有效预测气驱油藏的开发动态:
公式(6)
基于公式(5),通过变形与积分,并引入经济极限气油比GORmax概念,可进一步推导得到气驱油田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的预测关系式,分别为公式(7)、公式(8)
公式(7)
公式(8)
第二步为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的关系。
利用前述推导建立的气驱特征曲线的公式(5)对23个典型气驱油藏开展应用分析,统计发现各个油藏计算的气驱特征曲线斜率B值大小与油藏动用地质储量Nd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关系,如图2所示,图2为动用地质储量与气驱特征曲线斜率值统计关系图,统计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出较好地幂函数关系,并且具有如下的关系式:
Nd=5.77B0.98 公式(9)
公式(9)实际上是公式(6)在统计学应用中的一个衍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公式(6)的一个有效补充。
结合公式(5)、(7)、(8)、(9),可以进一步推导得出油田气油比(GOR)与采出程度(R)之间的关系为:
lg(GOR-D)=5.2(R-ER)+lg(GORmax-D) 公式(10)
在公式(10)中引入校正系数al和bl,校正如下:
lg(GOR-D+bl)=5.2(R-ER)+lg(GORmax-D)+al 公式(11)
在此引入初始条件:GOR=Rsi=D,R=Ri,则公式(11)变换为:
lgbl=5.2(Ri-ER)+lg(GORmax-D)+al 公式(12)
并引入边界条件:GOR=GORmax,R=ER,可求得系数al的表达式:
公式(13)
联立公式(12)、(13),可进一步求解得到bl
公式(14)
将所求al、bl值代入公式(11)中,即可求得任意时刻油田生产气油比GOR与采出程度R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Ri指的是气驱油田无气窜采油期结束时的采出程度。
下面采用无因次化气体分流量来代替油田生产气油比GOR的话,如图3所示,图3为气驱油田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图版,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如下:
公式(15)
公式(16)
式中,fg分别为无因次化前后的气体分流量值;fgmin、fgmax分别为变量的极小值和极大值。
通过对上述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研究证明,任何一个气驱油藏的无因次气体分流量和采出程度R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却取决于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如图4a所示,对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S1,进行指数函数拟合S2再通过物质平衡方程S3和达西定律S4的方式,实现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建立S5,当油田井网条件下开发指标预测S6时,可以实现动用地质储量计算S8、可采储量计算S9和标定采收率计算S10,当引入初始及边界条件S7时,则可形成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序理论图版S11。
如图4b所示,首先收集实际区块单位时间产量的数据S21,可以为油的产量,也可以为气的产量,可以为月度值,也可以为年度值,然后开展数据预处理分析,剔除异常点S22,将单位时间产量数据进行累计加和,形成NP和GP数据序列S23,再做NP-GP关系曲线,选取合适数据进行分析S24,并对所选数据段利用气驱特征曲线进行非线性迭代拟合,求取A、B、C和D四项参数S25,根据回归参数计算结果,利用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分别计算区块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标定采收率S26,另外,将实际数据点求助于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与理论曲线图版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评价区块目前井网控制条件下的开发效果和目标采收率S27,指导研究区块下一步调整。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需要声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案例的描述都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意味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以限定的权利要求为准。
本具体实施案例JZ25-1S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了一系列受构造控制的短轴背斜气顶油藏,其中以E3油藏最为典型,E3油藏是一个以带大气顶、窄油环、弱边水为典型特征的砂岩油藏,其气顶指数为2.03、水体倍数为5倍、油环平面宽度小于600米,油藏具体物理参数及流体参数见表1。
表1JZ25-1S油田E3油藏储层参数表
如图5a所示,E3油藏于2009年正式投入开发,初期设计采用750米井距的水平井排状井网开发,并依靠充足的气顶天然能量,以平均3.5%的采油速度高产稳产了3年,目前阶段采出程度已达14.5%。
以E3油藏实际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如表2所示,绘制了如图6a、图6b所示的该区累计产油量Np与累计产气量Gp及组合参数(Gp-DNp+C)的变化关系曲线。利用新建气驱特征曲线方程对图6b中数据点进行拟合,得到Np与组合关系式(Gp-DNp+C)的表达式如下:
lg(Gp-68Np+1970)=3.29+0.0093Np 公式(17)
表2JZ25-1S油田E3油藏2009-2013年生产动态数据
由公式(17)可得:A=3.29;B=0.0093;C=1970。将相关系数代入公式(7)、(8)可计算得到目前井网条件下E3油藏经济可采储量为149.00万立方米,经济采收率为23.8%。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利用产量衰减法与经过历史拟合后的油藏数值模拟法分别计算了E3油藏目前井网条件下的可采储量,并对三者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利用产量衰减法计算得到E3油藏经济可采储量为147.23万立方米,经济采收率为23.5%;而数值模拟法预测经济可采储量为151.78万立方米,经济采收率为24.3%,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本发明所提气驱特征曲线计算结合吻合较好,充分印证了本发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进一步将公式(17)所求曲线斜率B值代入公式(9),还可计算得到目前井网条件下E3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为559.14万立方米,与容积法计算静态地质储量626.44万立方米相差较大,说明在目前井网条件下油环尚有一部分地质储量没有完全动用,有待进一步挖潜。如图5b所示,为了确保该区稳产和充分利用气顶天然能量,对基础井网实施井间加密,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加密之后开发指标进行模拟。
下面利用本发明所提方法对井网加密之后的模拟数据开展分析。图8a为Gp~Np关系图,图中所示三角形线跟圆圈形线分别代表不同井网条件下E3油藏的未来生产动态,这里提取圆圈形线部分数,代表加密后井网,据绘制了累计产油量Np与组合关系式(Gp-DNp+C)的变化关系曲线。
图8b为Np~Gp-DNp+C)关系图,利用本发明所建气驱特征曲线方程对图8b中曲线进行拟合,得到Np与组合关系式(Gp-DNp+C)的表达式如下:
lg(Gp-68Np+2884)=3.46+0.0085Np 公式(18)
由公式(18)可得:A=3.46;B=0.0085;C=2884。将相关系数代入公式(7)、(8)可计算得到加密井网条件下E3油藏经济可采储量为191.00万立方米,经济采收率为30.5%。将由公式(18)所求相关系数B值代入公式(9),还可计算得到加密井网条件下E3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为611.76万立方米,与容积法计算静态地质储量626.44万立方米吻合程度高,说明E3油藏开发中后期通过实施井间加密,可以充分动用井间剩余油,进一步提高油环开发效果。
为了进一步以直观化地方式对比该油田加密前后的开发效果,将加密前后的生产动态数与关系理论图版进行拟合。图9显示出,在目前井网条件下持续开发,E3油藏预测采收率在25%左右,而通过实施井间加密之后,曲线趋势逐渐变好,未来采收率能达到32%左右。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油田天然岩心取圆柱状岩样分别开展混相注气驱和非混相气驱室内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建立起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气饱和度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并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和达西定律推导得出了气驱油藏新型驱替特征曲线表达关系式,然后引入经济极限气油比条件,分别得到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进一步引入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推导并绘制了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之间的理论图版,本发明认为,油田开发过程中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等关键开发指标计算及利用定量化的理论图版来评价油田目前井网控制条件下的开发效果,将有助于气驱油田调整措施实施,以达到科学开发油田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的总体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而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过改进将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仍在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基于气驱油藏的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表征关系,结合物质平衡方程与达西定律,建立起了气驱油藏的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和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同时,通过引入极限气油比概念、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应用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可准确预测油田目前开发井网条件下包括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标定采收率的多项关键开发指标;同时建立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的理论图版,利用理论图版与油田实际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进行比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建立所述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和开发指标预测关系式包括,
首先,根据混相注气驱及非混相气驱两类室内岩心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可得到一系列含气饱和度Sg、油相相对渗透率kro、气相相对渗透率krg,在半对数坐标下,作出油气相对渗透率比值krg/kro与含气饱和度Sg关系曲线,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较好地指数函数关系,按照公式(1),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得m、n值,
其次,引入物质平衡方程,对于一个实际的油藏,当油藏不产水或产水很少时,将其看成是在束缚水饱和度Swi下的油气两相渗流,则气驱油过程中,当油藏气顶体积与含油体积相比很大时或者开展注气驱保持地层压力时,由于气体膨胀对于能量的补充,油藏压力下降较为缓慢,此时忽略气体密度、溶解度以及地层体积系数参数的变化,并可得到任意时刻油藏含气饱和度Sg为,
其中,Np为累积产油量,单位为万立方米;N为原始地质储量,单位为万立方米;Ev为驱油效率,无因次;
再次,在气驱稳定渗流条件下,地层条件下的油气两相流量qga、qoa利用达西定律来确定,并且油气两相的相渗透率比值Krg/Kro与油、气产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式为,
然后,将公式(1)、(2)代入公式(3)并开展积分移项,可得气驱稳定渗流条件下油气两相渗流方程,
并且,对于一个具体油田,从油田投入开采到t时间段内,其累积产气量Gp及累积产油量Np分别为,
还有,将公式(5)代入式(4)并开展积分,可得四项参数A、B、C和D,
lg(Gp-DNp+C)=A+BNp 公式(6)
其中,D=Rsi;公式(6)就是能够反映气驱开发油田稳定渗流条件下的新型气驱特征曲线;
另外,利用气驱油田长期积累的生产动态数据,包括累积产气量Gp及累积产油量Np,应用于公式(5),可取得半对数曲线上的斜率B值,结合准确地油气相渗资料,反算气驱油藏见气后的动用地质储量Nd,并实时有效预测气驱油藏的开发动态,
最后,基于公式(6),通过变形与积分,并引入经济极限气油比GORmax概念,可进一步推导得到气驱油田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的预测关系式,分别用公式(8)和公式(9)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是:计算所述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包括,
首先,利用前述推导建立的气驱特征曲线的公式(6)对23个典型气驱油藏开展应用分析,统计发现各个油藏气驱开发稳定后计算的气驱特征曲线斜率B值大小与油藏动用地质储量Nd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出较好地幂函数关系,并且关系式为,
Nd=5.77B0.98 公式(10)
公式(10)是公式(7)在统计学应用中的一个衍生,因此作为公式(7)的一个有效补充;
其次,结合公式(6)、(8)、(9)、(10),进一步推导得出油田气油比(GOR)与采出程度(R)之间关系的公式(11)为,
lg(GOR-D)=5.2(R-ER)+lg(GORmax-D) 公式(11)
再次,在公式(11)中引入校正系数al和bl,校正为,
lg(GOR-D+bl)=5.2(R-ER)+lg(GORmax-D)+al 公式(12)
而且,在此引入初始条件GOR=Rsi=D,R=Ri,则公式(11)变换为,
lgbl=5.2(Ri-ER)+lg(GORmax-D)+al 公式(13)
并引入边界条件GOR=GORmax,R=ER,可求得系数al表达的公式,
联立公式(13)、(14),可进一步求解得到bl
还有,将所求al、bl值代入公式(12)中,即可求得任意时刻油田生产气油比GOR与采出程度R之间的对应关系式;Ri指的是气驱油田无气窜采油期结束时的采出程度;
另外,采用无因次化气体分流量来代替油田生产气油比GOR,更加直观地展示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式中,fg分别为无因次化前后的气体分流量值;fgmin、fgmax分别为变量的极小值和极大值;
最后,通过对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研究证明,任何一个气驱油藏的无因次气体分流量和采出程度R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却取决于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应用所述理论图版进行的监测与评价包括,一方面利用实际区块生产动态资料,包括累积产油量Np、累积产气量Gp,根据公式(6),拟合求取公式(6)中的四项参数(A、B、C、D),分别基于公式(7)、(10),求取油田目前井网控制条件下的动用地质储量,并对比二者计算结果,当二者计算结果一致,表明研究区所用油气相渗曲线适用性好;当二者计算结果有偏差,以公式(10)计算结果为准,并利用公式(7)反演与校正油田所用油气相渗曲线,并进一步由公式(8)、(9)分别求取油田目前井网控制条件下的可采储量及标定采收率,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区块生产动态资料,计算油田目前井网控制条件下的无因次气体分流量上升曲线,并与所构建的无因次气体分流量和采出程度理论图版作比较,以评价目前油田所采用的井网是否合适,同时根据理论图版拟合结果进一步直观地预测油田目标采收率大小,基于理论图版得出评价结果。
CN201410551143.1A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Active CN104453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1143.1A CN104453804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1143.1A CN104453804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3804A CN104453804A (zh) 2015-03-25
CN104453804B true CN104453804B (zh) 2017-02-15

Family

ID=5290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1143.1A Active CN104453804B (zh) 2014-10-17 2014-10-17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53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5267B (zh) * 2015-12-09 2018-04-24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实现变渗流阻力驱油的方法
CN105868508A (zh) * 2016-04-28 2016-08-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气测录井信息的产能定量预测方法
CN105784567B (zh) * 2016-04-28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岩心相对渗透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06194154B (zh) * 2016-07-11 2019-04-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非常规油气藏中长期产能预测方法
CN107366537A (zh) * 2016-09-23 2017-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未动用储量区块分类油藏评价的方法
CN107885893B (zh) * 2016-09-29 2021-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描述二氧化碳驱储层非均质性的构建方法
CN107038518A (zh) * 2016-11-04 2017-08-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驱油气藏开发方案调整方法
CN106777515B (zh) * 2016-11-23 2020-03-3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岩心实验资料分析致密气井产能的方法
CN107060705B (zh) * 2017-04-10 2019-02-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co2驱油藏气窜通道动态反演方法
CN107576778A (zh) * 2017-09-04 2018-01-1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co2气窜程度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8131127B (zh) * 2017-11-24 2021-1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油型超重油油田的生产气油比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397172B (zh) * 2018-03-22 2020-07-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高饱和压力油藏的co2混相驱油方法
CN108520143B (zh) * 2018-04-08 2022-04-08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注气开发油藏气油比上升率表征方法
CN108756868B (zh) * 2018-05-14 2022-01-1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注气开发油藏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的评估方法
CN109241625B (zh) * 2018-09-07 2021-02-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o2驱油技术效果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350477B (zh) * 2018-12-20 202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潜力区间的确定方法
CN109884135B (zh) * 2019-01-08 2020-09-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两相流动型态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9884726B (zh) * 2019-03-07 2020-08-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气驱油藏的见气时间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916797B (zh) * 2019-03-12 202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测定聚表剂完全封堵储层所对应极限渗透率的方法
CN109869129A (zh) * 2019-04-18 2019-06-1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双向驱油藏最优井位部署技术方法
CN112127869A (zh) * 2019-06-24 2020-12-25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视零流量校正法、油气水流量测井方法及涡轮流量仪
CN110543619A (zh) * 2019-09-10 2019-12-0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驱油藏可采储量预测及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10821453B (zh) * 2019-11-07 2021-11-23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
CN110851982B (zh) * 2019-11-12 2022-08-2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渗油藏减氧空气驱可行性分析方法
CN110714757B (zh) * 2019-11-26 2023-03-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气驱启动盲端缝洞体剩余油的力学准数测量方法
CN113516267B (zh) * 2020-04-09 2024-04-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水油体积比调整油藏开发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09847B (zh) * 2020-07-06 2022-07-2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顶气边水油藏可采储量预测及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14135257B (zh) * 2020-08-13 2023-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o2驱注采耦合时率图版制作方法
CN112392473B (zh) * 2020-11-17 2023-1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气藏型储气库气井注采能力评价方法
CN113107475B (zh) * 2021-05-07 2022-07-0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气驱油藏的单井动态储量与可采储量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3863903B (zh) * 2021-09-23 2022-04-26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驱注气阶段定量划分方法
CN117211744B (zh) * 2023-11-09 2024-01-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气驱效果跟踪评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223A (zh) * 2007-09-21 2008-02-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上平台富余天然气回注系统
CN101476458A (zh) * 2008-12-03 2009-07-08 刘其成 一种油藏开发模拟系统、油藏模型本体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2777157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o2驱油气水异井注入油藏混驱开发方法
RU2480584C1 (ru) * 2011-10-26 2013-04-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рм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основны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залежей
CN103556993A (zh) * 2013-11-07 2014-02-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低渗透油田平面五点法井网二氧化碳驱仿真实验模拟方法
CN104018829A (zh) * 2014-05-23 2014-09-0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煤层气井生产数据测量气水相渗曲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223A (zh) * 2007-09-21 2008-02-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上平台富余天然气回注系统
CN101476458A (zh) * 2008-12-03 2009-07-08 刘其成 一种油藏开发模拟系统、油藏模型本体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2777157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o2驱油气水异井注入油藏混驱开发方法
RU2480584C1 (ru) * 2011-10-26 2013-04-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рм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основны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залежей
CN103556993A (zh) * 2013-11-07 2014-02-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低渗透油田平面五点法井网二氧化碳驱仿真实验模拟方法
CN104018829A (zh) * 2014-05-23 2014-09-0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煤层气井生产数据测量气水相渗曲线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3804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3804B (zh) 一种气驱油藏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
CN104879103B (zh) 一种分层注水效果分析方法
Chen et al. History matching of the Norne full-field model with an iterative ensemble smoother
CN106484933A (zh) 一种用于确定页岩气井井控动态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65281B (zh) 封闭未饱和油藏弹性驱动注水开发油井产量的预测方法
CN104750896B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3628868B (zh) 一种高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产油量预测方法
EP1592989A1 (en) Method for computing complexity, confidence and technical maturity indices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s
US97531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local grid refinement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systems
CN104948163A (zh) 一种页岩气井产能测定方法
CN107676064A (zh) 一种水驱油藏含水率预测方法及其预测装置
CN103912248A (zh) 水驱油田预测含水率方法
CN108104806A (zh) 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方法
CN105443120A (zh) 一种海相整装气田边水水侵早期特征分析方法
CN104100263A (zh)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CN106407503A (zh) 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3018778A (zh) 校正声波测井曲线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9902360A (zh) 在钻井现场作业中优化工程参数的方法、装置及机器设备
Eltahan et al.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using Bayesian inference: Application to multi-well simulation of a huff-n-puff pilot test in the Permian Basin
CN105589987A (zh) 断块油藏人工气顶-边水双向驱开发油藏筛选评价方法
Zhang et al.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Workflow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CN107153881A (zh) 一种钻井风险的预测方法
CN105089659B (zh) 一种砾岩油藏渗流单元识别方法
Ali et al.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history matching and improving geological models of layered reservoirs: CGM analytical method
CN115705452A (zh) 整装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新型采收率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Branch of China Sea Prtroleum (China)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Branch of China Sea Prtroleum (China)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