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7394B -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7394B
CN104447394B CN201410784653.3A CN201410784653A CN104447394B CN 104447394 B CN104447394 B CN 104447394B CN 201410784653 A CN201410784653 A CN 201410784653A CN 104447394 B CN104447394 B CN 104447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benimex
tert
synthesis technique
described step
hydrochlor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46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7394A (zh
Inventor
张卓
赵林吉
蒋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ANL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F BIO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F BIO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F BIOCH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46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47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47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7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7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7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以(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为原料,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且二碳酸二叔丁酯采用分批逐次的加入方式,制备获得中间体I,中间体I与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反应制备获得中间体II,其中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作为优选,有利于提高中间体II的收率和纯度,中间体II在酸碱体系下分别脱去保护基团叔丁氧羰酰基和叔丁酯,此操作只需通过酸碱体系调节酸碱值就能有效将保护基团高效脱去,提高乌苯美司成品的收率和纯度。

Description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乌苯美司(外文名Ubenimex,Bestalin)是从链霉素菌属(Streptomycesofivorecticui)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二钛化合物,可竞争性地抑制制氨肽酶B(aminopeptidase B)及亮氨酸肽酶(Leucineamino Peptidase)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增强T细胞的功能,使NK细胞的杀伤活力增强,且可使集落刺激因子合成增加而刺激骨髓细胞的再生及分化,能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使肿瘤细胞凋亡,并激活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抗肿瘤细胞的产生和增殖。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以及其他实体瘤患者。
随着全球用量的增加,通过发酵生产乌苯美司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药品的需求,因此,制药工业研究团队以及科研和学术机构花费了大量精力,来寻找生产这种药物切实可行的路线。
现有乌苯美司合成方法是以(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为原料,使用活性较高的硫代苄氧羰基保护剂保护氨基从而制备中间体I,使用的保护剂活性高,但稳定性差,操作复杂;制备中间体I过程中,中间体I与亮氨酸苄酯缩合,获得中间体II,中间体II在钯碳催化下加氢脱保护制备获得乌苯美司,其中脱保护过程中采用钯碳加氢催化,成本高,安全性差,且残留杂质中有高紫外吸收的小极性杂质,以现有国际检测方法无法彻底检出。
针对现有合成工艺制备获得的乌苯美司,纯度和收率较低的情况下,开展乌苯美司新型合成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节约能源,制备获得的乌苯美司成品纯度高,收率高,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所述工艺路线如下:
(1)制备中间体I (2S,3R)-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
将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用水溶解,加入10%两相溶剂,且用碱水调PH至大于8,分批逐次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且溶液PH维持在大于8,加入乙酸乙酯,调PH至1—3,萃取分层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结晶,即得;
为了提高中间体I的收率纯度,在中间体I的制备过程中,经多次反复试验发现,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经水溶解、加入10%两相溶剂,碱水调节PH处理步骤后,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其中二碳酸二叔丁酯的加入方式直接影响中间体I的收率,如果采用直接投入二碳酸二叔丁酯与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反应,收率较低,当采用分批逐次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时,中间体I的反应收率显著增加。
在中间体I的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所采用的两相溶剂为丙酮、甲醇、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所采用的碱水调PH,碱水为碳酸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三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中间体I的整个制备反应过程均在室温下进行,收率为92%。
(2)制备中间体II N-[(2S,3R)-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叔丁酯
将中间体I 及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加入四氢呋喃中,冰浴下搅拌后依次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三乙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搅拌过夜,滤除析出的二环己基脲,滤液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溶解后,依次用稀酸、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石油醚打浆,抽滤即得。
本实验中操作步骤中石油醚打浆是指采用石油醚精制的实验过程,具体是指在浓缩操作后,加入有机溶剂石油醚,升温将固体溶解,搅拌,使溶液在冰水浴中降温,有固体析出时,抽滤即得。
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中间体II的收率和纯度,原料优选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与中间体I反应,以下表一为采用不同亮氨酸脂类与中间体I反应获得的中间体II收率、纯度的对比实验结果,其余实验过程相同。
实验号 使用亮氨酸酯的名称 中间体II收率 中间体II纯度(HPLC)
1 亮氨酸甲酯 85% 98%
2 亮氨酸乙酯 80% 97.5%
3 亮氨酸叔丁酯 99.3% 99%
4 亮氨酸异丙酯 82% 98.2%
从表一可知,选择L-亮氨酸叔丁酯与中间体I反应获得的中间体II纯度、收率最佳。
步骤(2)中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的过程中所采用的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的制备步骤为:
在10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gL-亮氨酸,280ml醋酸叔丁酯,114g高氯酸,在10℃左右搅拌反应36小时,然后加入280ml水,缓慢加入固体碳酸氢钠中和体系,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调节PH至7左右,过滤分层,水相用100ml醋酸叔丁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加入1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10分钟,分层后有机相依次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0ml饱和食盐水冲洗,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在55℃下减压浓缩,加入200ml石油醚,冰浴下缓慢滴加乙酸乙酯/氯化氢调PH至5,搅拌30分钟后过滤,滤饼用50ml石油醚冲洗后烘干,即得产品,产品外观为白色结晶,收率为29.4%。
(3)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
将所述步骤(2)制备的中间体II用乙醇溶解后,用盐酸调节PH至1—2,40℃-50℃下搅拌反应4—5小时,体系降至10℃以下,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以上,过夜,调PH至6—7,减压浓缩,残渣中加入水,4℃—6℃下搅拌结晶,过滤,用1mol/L盐酸溶解,加入少量活性炭,滤除不溶物,用稀氨水调PH5—6,过滤,滤饼用丙酮洗涤,干燥即得。
在本实验步骤中,主要采用脱保护剂将叔丁氧羰酰基、叔丁酯脱去,反应过程很难控制,脱保护剂有多种,优选酸碱脱去,酸碱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碱,在本实验中,中间体II用乙醇溶解后,用盐酸调节PH至1—2,反应后,待温度降低至10℃以下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以上,且采用缓慢滴加氢氧化钠的方式,与其他脱保护剂相比,该酸碱脱保护剂制备获得的乌苯美司成品的收率和纯度最佳。表二为中间体II采用不同脱保护剂获得的乌苯美司的收率、纯度的对比,
实验号 脱保护剂 收率 纯度
1 盐酸/氢氧化钠 88% 99.5%
2 乙酸乙酯氯化氢/氢氧化钠 55% 99.2%
3 三氟乙酸 35% 99%
从表二可以看出,使用不同的脱保护剂制备乌苯美司时,其中采用盐酸/氢氧化钠,反应条件温和,收率最高,采用其他脱保护剂时,纯化等操作较为复杂,且收率、纯度较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叔丁氧羰酰基保护氨基,制备获得中间体I(2S,3R)-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同时亮氨酸制备获得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然后将中间I与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进行缩合反应,制备获中间体II N-[(2S,3R)-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叔丁酯,彻底改变了保护基团,使反应更加温和,高效。
(2)本发明中步骤(3)中脱去保护基团时,反应不用高压氢化方法,选择采用酸性和碱性体系直接脱掉叔丁氧羰酰基和叔丁酯,制备乌苯美司,该反应温和,易于放量工业化生产,而且降低了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3)本发明中步骤(2)中由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中间体I与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反应,亮氨酸的保护上采用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获得的中间体II的收率和纯度上均优于亮氨酸甲酯盐酸盐,亮氨酸乙酯盐酸盐,亮氨酸异丙酯盐酸盐。
(4)本发明中步骤(2)中由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在上保护基团叔丁氧羰酰基时采用中间体I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时,如果采用直接投加二碳酸二叔丁酯,获得的中间体II收率低,如采用分批逐次加入二羰酸二叔丁酯时,中间体II收率显著提高。
(5)本发明中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步骤(3)中,其中叔丁氧羰酰基和叔丁酯均为易于被脱去的保护基团,通过选择脱保护剂酸碱体系盐酸/氢氧化钠,并且调整脱保护剂的使用比例,控制反应过程,便于保护基团脱落,从而提高乌苯美司的收率和纯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中HOBT为1-羟基苯并三唑缩写,DCC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缩写,Boc酸酐为二碳酸二叔丁酯缩写。
实施例1:
制备中间体I
将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15g,150mL水在室温下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8.5,体系溶解澄清,加入15ml丙酮和5g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并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8.5,再补加5g 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后补加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8.5,总计加入4次二碳酸二叔丁酯,共20g,继续搅拌2小时至原料反应完全,冰浴下用2mol/L的盐酸调PH至1.5,采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乙酸乙酯相用100ml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加入50mL石油醚结晶,过滤得固体,中间体I:20.8g,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1.67%;旋光度:+79.06度。
由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0.8g中间体I,17.35g 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四氢呋喃200ml,冰浴下搅拌30分钟后依次加入10.5g的HOBT,三乙胺7.1g,待体系温度降至0℃,加入16g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左右搅拌过夜;
TLC检测反应完全后,过滤除去析出的二环己基脲,滤饼用少量四氢呋喃冲洗后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干,用20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100ml的0.5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干后加入少量石油醚,冰浴下搅拌2h后抽滤得到固体中间体II:32.5g,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9.3%;旋光度:+13.68度。
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32.5g中间体II,200ml水和100ml乙醇,加入7ml浓盐酸后加热至40℃,搅拌3小时,体系冰浴下降温至5℃以下,缓慢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5ml,室温下搅拌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调PH至6,60℃下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乙醇,用1mol/L的稀盐酸调PH至2,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液冰浴下用稀氨水调PH至6,滤出结晶,丙酮洗涤后干燥得到乌苯美司:19g,外观:白色结晶粉末,收率:88%,炫光度:-16.96度。
比较实施例:
制备中间体I
将原料15g,150ml水在室温下一次性缓慢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ml,体系溶解澄清,加入15ml丙酮,一次性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20g,室温搅拌至原料反应完全。冰浴下用2mol/l的盐酸调PH至2,15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乙酸乙酯相用100ml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加入50ml石油醚结晶,过滤得固体中间体I:19g,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83.7%,旋光度:+77.78度。
实施例2:
制备中间体I
将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15g,150ml水在室温下滴加2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调PH至9,体系溶解澄清,加入15ml甲醇和5g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并加入 2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调PH至8.5,再补加5g 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后补加2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调PH至8.5,总计加入4次二碳酸二叔丁酯,共20g,继续搅拌2小时至原料反应完全,冰浴下用2mol/L的盐酸调PH至2,采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乙酸乙酯相用100ml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加入50ml石油醚结晶,过滤得固体,中间体I:20.5g,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0.30 %,旋光度:+78.95度。
由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0.8g中间体I,17.35g 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四氢呋喃200ml,冰浴下搅拌30分钟后依次加入10.5g的HOBT,三乙胺7.1g,待体系温度降至0℃,加入16g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左右搅拌过夜;
TLC检测反应完全后,过滤除去析出的二环己基脲,滤饼用少量四氢呋喃冲洗后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干,用20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100ml的0.5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干燥后加入少量石油醚,冰浴下搅拌2h后抽滤得到固体中间体II:32.16g,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8.30%;旋光度:+13.21度。
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32.5g中间体II,200ml水和100ml乙醇,加入7ml浓盐酸后加热至40℃,搅拌3小时,体系冰浴下降温至4℃,缓慢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5ml,室温下搅拌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1mol/L的稀盐酸调PH至6,60℃下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乙醇,用1mol/L的稀盐酸调PH至1,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液冰浴下用稀氨水调PH至6,滤出结晶,丙酮洗涤后干燥得到乌苯美司:18.8g,外观:白色结晶粉末,收率:87%,旋光度:-16.21度。
实施例3:
制备中间体I
将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15g,150ml水在室温下滴加三乙胺调PH至10,体系溶解澄清,加入15ml三乙胺和5g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并加入三乙胺调PH至8.5,再补加5g二碳酸二叔丁酯,搅拌10分钟后补加三乙胺调PH至8.5,总计加入4次二碳酸二叔丁酯,共20g,继续搅拌2小时至原料反应完全,冰浴下用2mol/L的盐酸调PH至2,采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乙酸乙酯相用100ml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加入50ml石油醚结晶,过滤得固体,中间体I:21.00g,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2.87%,旋光度:+78.22度。
由中间体I制备中间体II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0.8g中间体I,17.35g 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四氢呋喃200ml,冰浴下搅拌30分钟后依次加入10.5g的1-羟基苯并三唑,三乙胺7.1g,待体系温度降至0℃,加入16g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左右搅拌过夜。
TLC检测反应完全后,过滤除去析出的二环己基脲,滤饼用少量四氢呋喃冲洗后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干燥,用200ml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100ml的0.5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干后加入少量石油醚,冰浴下搅拌2h后抽滤得到固体中间体II:32.48g,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收率:99.3%,旋光度:+14.01度。
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32.5g中间体II,200ml水和100ml乙醇,加入7ml浓盐酸调节后加热至40℃搅拌3小时,体系冰浴下降温至4℃,缓慢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5ml,室温下搅拌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调PH至6,60℃下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乙醇,用1mol/L的稀盐酸调PH至1,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液冰浴下用稀氨水调PH至7,滤出结晶,丙酮洗涤后干燥得到乌苯美司:19.2g,外观:白色结晶粉末,收率:89%,旋光度:-16.52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制备中间体I (2S,3R) -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
将原料(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用水溶解,加入10%两相溶剂,且用碱水调PH至大于8,分批逐次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且溶液PH维持在大于8,加入乙酸乙酯,调PH至1—3,萃取分层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结晶,即得;
(2)制备中间体II N-[(2S,3R)-3-叔丁氧羰基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叔丁酯
将中间体I及L-亮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加入四氢呋喃中,冰浴下搅拌后依次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三乙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搅拌过夜,滤除析出的二环己基脲,滤液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溶解后,洗涤,干燥,浓缩,抽滤即得;
(3)由中间体II制备乌苯美司
将所述步骤(2)制备的中间体II用乙醇溶解后,用盐酸调PH至1—2,40℃—50℃下搅拌反应4—5小时,体系降至10℃以下,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以上,过夜,调PH至6—7,减压浓缩,残渣中加入水,搅拌结晶,过滤,溶解,再过滤,干燥即得;所述步骤(1)中的两相溶剂为丙酮、甲醇、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碱水为碳酸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用乙酸乙酯溶解后依次用稀酸、饱和食盐水洗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搅拌结晶的温度为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经搅拌结晶后过滤且用稀盐酸溶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采用活性炭滤除不溶物,用稀氨水调PH至5—6,过滤,滤饼用丙酮洗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制备的中间体II用乙醇溶解后,用1mol/L稀盐酸或浓盐酸调节P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乌苯美司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缓慢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
CN201410784653.3A 2014-12-17 2014-12-17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Active CN104447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4653.3A CN104447394B (zh) 2014-12-17 2014-12-17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4653.3A CN104447394B (zh) 2014-12-17 2014-12-17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7394A CN104447394A (zh) 2015-03-25
CN104447394B true CN104447394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89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4653.3A Active CN104447394B (zh) 2014-12-17 2014-12-17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47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1880B (zh) * 2016-08-01 2018-06-01 四川青木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乌苯美司δ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63221A (zh) * 2018-07-09 2021-10-29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乌苯美司γ晶型的制备方法
WO2020180942A1 (en) * 2019-03-06 2020-09-10 Propella Therapeutics, Inc. Abiraterone prodrugs
CN115594606A (zh) * 2022-12-16 2023-01-13 成都傲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n) 苏式-2-羟基-3-乙酰氨基-4-苯基羰基丁酸不对称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9604A (en) * 1975-07-22 1980-02-19 Zaidan Hojin Biseibutsu Kagaku Kenkyu Kai Bestatin
JPS5767516A (en) * 1980-09-24 1982-04-24 Microbial Chem Res Found Novel analgesic agent
JPH03236371A (ja) * 1990-02-14 1991-10-22 Sagami Chem Res Center (3s)―2―アゼチジノ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91647B (zh) * 2010-03-15 2012-12-19 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乌苯美司的制备方法
CN102491915B (zh) * 2011-12-02 2013-08-28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苯美司水解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3360277A (zh) * 2013-04-01 2013-10-23 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乌苯美司重结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7394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7394B (zh) 一种乌苯美司的新型合成工艺
CN105132498A (zh) 一种小分子海参肽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669B (zh) 一种提取天然牛磺酸的简易方法
CN103833593B (zh) 一种n-(9-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酪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4725284B (zh) 一种天然牛磺酸制备方法
CN109761833A (zh) 一种l-亮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6632335A (zh) 一种盐酸伐昔洛韦的制备方法
CN106748923B (zh) 一种从黑蒜中提取蒜氨酸的方法
CN106008619A (zh)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制备方法
CN103342668A (zh) 一种从鲍鱼内脏中提取天然牛磺酸的简易方法
CN111004306A (zh) 棕榈酰三肽-5的液相合成方法
CN105504048B (zh) 从鹿骨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
CN103483301A (zh) 一种曲酸发酵液的分离纯化工艺
CN112979730A (zh) 一种nmn提取及纯化方法
CN104610385B (zh) 一种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精制方法
CN106946764A (zh) 一种制备哌马色林半酒石酸盐晶型b的方法
CN103360277A (zh) 一种乌苯美司重结晶的方法
CN104926670A (zh) 一种从植物蛋白提取l-亮氨酸的方法
CN101709038A (zh)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l-苯丙氨酸的方法
CN109232288B (zh) 一种藜豆生产左旋多巴的方法
CN110144015B (zh) 一种灵芝多糖、灵芝三萜酸及氨基酸的同步提取纯化方法
CN104177271B (zh) 一种氯化乙酰左卡尼汀的制备方法
CN109160947B (zh) 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83282B (zh) 救必应酸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491915B (zh) 一种乌苯美司水解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2

Address after: 710000 No. 5 Innovation Road, New Industrial Park, Xi'an High-tech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WANL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1730 No. 17 Xixin Avenue,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AF BIOCHEM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