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7188A - 混料器 - Google Patents

混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7188A
CN104437188A CN201410612973.0A CN201410612973A CN104437188A CN 104437188 A CN104437188 A CN 104437188A CN 201410612973 A CN201410612973 A CN 201410612973A CN 104437188 A CN104437188 A CN 104437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inner sleeve
rib
installing hole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2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7188B (zh
Inventor
吕凯
夏玲燕
朱金波
周伟
费之奎
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6129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7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7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7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泥水混合搅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料器。本发明包括外壳体以及搅拌部,外壳体上设进、出料口,该进、出料口与上、下溜槽的相应进、出槽口间衔接固设布置;搅拌部包括转轴以及动力输出部,转轴两端与外壳体配合处密封布置;转轴的靠近其两端处分置固定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布置安装孔;搅拌部还包括搅拌筋条;搅拌筋条外形呈管状且其两端管口内分别设置内套管,内套管与搅拌筋条管腔间构成具备指定行程的伸缩式配合关系,内套管与安装孔间螺纹固接设置。本发明可在恶劣煤泥环境下具备高效拆换性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因煤泥沿输送溜槽行进过程中的结块粘结现象而导致的后期产品质量缺陷。

Description

混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泥水混合搅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料器。
背景技术
洗煤是煤炭深加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从矿井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煤炭叫原煤,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内在灰分小和内在灰分大的煤混杂在一起。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
由于煤炭矿井的开采年限较长,煤质变化较大,断层和夹矸泥较多。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的原因,更造成细泥含量增多,循环水浓度高。为减小选煤厂煤泥水系统的压力,现部分选煤厂采用精煤压滤机对浮选泡沫进行脱水处理,这样既可以保证固液彻底分离,又可以保证脱出滤液水的澄清度。但是经过精煤压滤机处理得到浮选精煤,在煤质较差或是差的时候,容易产生结块。如果直接与重选精煤混合,会形成物料掺合不均匀的现象。根据对煤炭销售市场分析,买方对精煤产品在所含灰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掺合浮选精煤的精煤产品灰分低于10%。现普遍选煤厂要求重选精煤的灰分低于10%,而浮选精煤的灰分稍高于10%,同时两者掺合之后的精煤产品灰分又必须低于10%。尽管参合后的精煤产品从理论数值上满足买方的要求,但是在买方验收精煤产品时,由于精煤煤泥中存在的结块精煤而导致混料不均的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出现检测结果精煤产品灰分高于10%的现象。买方的苛刻要求按不合格的产品定位整个产品的质量,上述结块精煤混合后显然不能满足买房需求,从而给选煤厂煤炭销售带来麻烦,最终对选煤厂的经济及声誉均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混料器,其可在恶劣煤泥环境下具备高效拆换性的同时,也能具备良好的针对煤泥的搅拌破碎和均匀混料能力,从而可有效避免因煤泥沿输送溜槽行进过程前的结块粘结现象而导致的后期成品的质量缺陷,最终确保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客户所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混料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布置于外壳体内的作为搅拌主体的搅拌部,所述外壳体上设进、出料口,该进、出料口与上、下溜槽的相应进、出槽口间衔接固设布置;搅拌部包括轴长垂直其内煤泥落入方向的转轴以及固接于转轴轴端处的动力输出部,转轴两端与外壳体配合处密封布置;所述转轴的靠近其两端处分置固定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布置安装孔;搅拌部还包括沿安装孔轴向连接两固定框架的搅拌筋条,各搅拌筋条两端分别与相应同轴的安装孔间构成固接配合;搅拌筋条外形呈管状且其两端管口内分别设置内套管,内套管与搅拌筋条管腔间构成具备指定行程的伸缩式配合关系;位于各搅拌筋条上的两端处的两内套管的管端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的端面最大间距,且两内套管的管端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的端面最小间距,内套管与安装孔间螺纹固接设置。
所述安装孔与搅拌筋条的两端管腔壁处均布置有内螺纹段且两者螺纹旋向同向布置,内套管外壁与搅拌筋条的两端管腔以及安装孔空腔间均构成螺纹配合。
所述内套管的管端处沿其轴向设有六角螺母状的凸起或凹槽。
所述搅拌筋条的两端管腔壁处具备内螺纹且内套管与之螺纹配合,内套管管端沿其轴向穿过固定框架上的安装孔外且以螺母紧固布置。
所述内套管的管端处沿其轴向设有六角螺母状的凸起或凹槽。
所述两固定框架外形呈平面正六边形构造,安装孔布置于固定框架的各棱边结合角处且沿转轴轴向贯穿该棱边结合角布置;所述搅拌筋条为六个且于固定框架间共同构成搅拌部的正六边棱柱状框架结构。
所述搅拌筋条长度等于两各固定框架的相对端面间距。
所述搅拌筋条外形为圆管柱状,其外柱面处还布置有便于搅拌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外形呈单螺旋状的沿其轴向环绕延伸布置。
所述外壳体外形呈直方筒状,其上、下筒口构成前述进、出料口,其筒腔直径与上、下溜槽槽口直径吻合布置;直方筒状的外壳体在其筒口外沿处布置有用于固接各溜槽的吊耳,上、下溜槽在其槽口处相应布置固定耳,两者间螺栓固接。
所述外壳体在其相对的两侧壁处均开设有便于观察的观察窗。
所述动力输出部为电机以及与其输出轴固接的二级减速部,所述二级减速部的动力输出轴固接搅拌部的转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大胆的将原有溜槽切分为上、下溜槽,从而使其连接段空出一段空间,以安装本发明,从而使每次经过溜槽的压滤后的粘稠状精煤煤泥,都能够有效而可靠的实现多次搅拌效果,进而有效避免因煤泥沿输送溜槽行进过程中的结块粘结现象,以最终确保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客户所需。当然,实际使用时,也可将本发明作为溜槽出口段的搅拌部而使用,具体视现场工作状况而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结构,一方面,本发明以框架状的搅拌部结构,也即以动力输出部为动力产生端、以转轴作为动力传递端、以固定框架作为连接搅拌筋条和转轴的传力骨架,最终实现搅拌筋条的沿转轴的翻转搅拌功能,以确保对落入本发明内的煤泥的高效搅拌效果。而同样尤为重要的是,本发明的可拆式结构,也即搅拌筋条的伸缩式套管构造配合固定框架的安装孔的螺纹固接配合,实现了本发明的在恶劣环境下的便拆和快捷维护能力。众所周知,煤泥是具备粘稠状的流体,其在长时间经过本发明的搅拌部时,必然会对搅拌筋条产生工作磨损甚至是撞击损坏。如何有效的实现对于搅拌筋条的快捷更换是难题。本发明利用实现将搅拌筋条布置为内外套筒式构造,在需要拆卸时沿安装孔拧回内管套,即可在不触动和干涉其他部件的前提下,直接沿转轴径向拽出旧的搅拌筋条。而在沿原路放入新的搅拌筋条后,再沿其轴向抽出内套管,贯穿入位于其两端的固定框架上的安装孔内,并以固定件固定,或直接螺纹固接即可。“位于各搅拌筋条上的两端处的两内套管的管端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的端面最大间距,且两内套管的管端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的端面最小间距”这一彼此间距的设定,更是为在内套管处于回缩状态时能准确放入两固定框架、并在内套管探出搅拌筋条后能够直接与固定框架间配合固接这一基本理念的形成提供基础保证。
2)、至于搅拌筋条的具体固接配合,此处以两者优选实施例为准:其一为,搅拌筋条的管腔与其内的内套管外壁间构成螺纹配合,且安装孔与搅拌筋条的管腔等公称直径。也即,搅拌筋条内的内套管在沿其螺纹向拧出后,会刚好的直接拧进固定框架内的安装孔孔腔内并与其螺纹配合。待搅拌筋条两端的内套管均拧出并紧固于位于其两端处的固定框架内后,即可实现该搅拌筋条的固接工作目的。另一实施例,则依旧采用搅拌筋条与内套管的螺纹配合,然而安装孔采用光孔。以位于安装孔外的螺母来与内套管管端间螺纹固接,从而紧固搅拌筋条,同样可以实现该搅拌筋条的固接工作效果。
之所以始终采用搅拌筋条的内螺纹配合内套管的外螺纹结构,一方面,两者的螺纹配合,使内套管在沿其轴向的移动行程受限,从而确保在内套管管端与固定框架固定后,搅拌筋条本身也不会产生多余滑移动作。另一方面,两者间的螺纹配合,使每次内套管的拧出距离可控,需要拧出多长即可拧出多长,进而确保与安装孔间的可靠装配效果,一举多得。
3)、为确保对于内套管的拧出目的,本发明在内套管的管端处布置有凸起或凹槽。这是因为在正常搅拌筋条初始安装之前的放置状态下,必然内套管的端部是平齐搅拌筋条的内侧端面布置的。在搅拌筋条沿两固定框架围合的区域内放入时,很有可能不便于实现内套管的快速拧出。通过上述凸起或凹槽,维护人员在沿固定框架之间放入新的搅拌筋条时,首先将其端部对准固定框架的安装孔,将六角工具如六角扳手沿安装孔轴向探入并与上述凸起或凹槽配合。拧动六角工具,即可保证内套管拧出搅拌筋条,并沿安装孔轴向产生动作,最终确保其可靠稳定的装配目的,拆卸过程反之,其装拆显然极为方便快捷,
4)、固定框架的具体结构以正六边形为准,从而和搅拌筋条配合形成便于搅拌物料的正六边棱柱状框架结构。搅拌筋条上设置的单螺旋搅拌叶,可进一步提升整个搅拌部的均匀破碎搅拌和物料混合能力,从而为煤泥内原始结块的快速打碎和对于新结块生成的前期预防提供坚实保证。
5)、外壳体外形与溜槽轮廓一致,以便于形成接驳口,从而稳定的实现外壳体与溜槽间的螺栓固接目的。观察窗的布置,实现了现场的维护人员的在线适时监控效果,以在一旦搅拌筋条甚至搅拌部出现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的发现并加以处理,从而确保本发明的正常和高效工作效果。二级减速部配合电机,也即用来保证本发明的基本能源供应,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端部方向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4为搅拌筋条以及其内内套管间的伸缩动作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内套管与固定框架配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内套管与固定框架配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示各标号与本发明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a-螺母
10-外壳体  11-进料口    12-出料口     13-吊耳     14-观察窗
21-转轴    22-固定框架  23-搅拌筋条   23a-搅拌叶  24-内套管
24a-凸起   25-电机      26-二级减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操作做如下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其包括布置于压滤机脱水工序之后的外形呈直方筒状的外壳体10,外壳体10的上端口构成连接外部上溜槽出料端的进料口11,外壳体10的下端口构成连接外部的下溜槽进料端的出料口12。外壳体10内布置搅拌部以搅拌煤泥。搅拌部外形呈正四方棱柱形框架状,包括贯穿外壳体10并与其构成回转配合的转轴21,转轴21外接动力输出部。转轴21的靠近其两端处径向布置正六边形框架结构的固定框架22,固定框架22的各角端贯穿布置安装孔。两固定框架22的同轴布置的安装孔间衔接固定有搅拌筋条23。搅拌筋条23至少在其两端或设置有轴向沉孔,或直接将其布置为管腔状结构。搅拌筋条23的两端管腔处布置内螺纹,并以与之构成螺纹固接的内套管24加以配合,从而使内套管24可沿搅拌筋条23的管腔作轴向的伸缩动作。当然,具体也可直接将内套管24以光面配合的放置于搅拌筋条23的管腔内,并以限位部约束其动作行程,同样可实现内套管24的轴向限定行程的位移效果。
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为两种,该两者结构都以上述螺纹配合的搅拌筋条23和内套管24结构来实现。具体为:其一,安装孔孔腔处同样布置内螺纹,且该孔腔与搅拌筋条23管腔直径吻合布置,也即两者公称直径一致。这样,一旦内套管24沿搅拌筋条23拧出后,会直接进入安装孔空腔内并持续与安装孔空腔间构成螺纹配合。该种状态下,搅拌筋条23、内套管24以及容纳安装孔的固定框架22三者间也即构成了稳定的固接配合关系,具体如图2-4及6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固定框架22上的安装孔为光孔,其仅仅作为维系固定框架22和搅拌筋条23的过渡连接件使用。具体的固接配合,依靠内套管24拧出搅拌筋条23后,穿过光孔状的安装孔,再以螺母a加以螺纹固定即可,具体如图2-5所示。
本发明具体操作时,每次经过压滤机脱水后的粘稠煤泥,在进行后续操作前,首先经过本发明的高效搅拌,从而直接打散其内部的初始结块以及快要结块的精煤煤泥,使其质地均匀,最终确保后期形成混合产品的高质量需求。在本发明工作中,现场的维护人员可随时通过外壳体10上的观察窗14来进行内部观测,从而确定搅拌部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作为承力主体的搅拌筋条23出现工作损坏,并判断需要更换时,或移除上、下溜槽的其中一个,或直接轴向拆开外壳体10壳壁,拧松旧的内套管24,取出搅拌筋条23,同时更换新的搅拌筋条即可。其装配过程时,首先确保内套管24位于搅拌筋条23管腔内,再将这根搅拌筋条23直接沿转轴21径向放入两固定框架22间,并将其管端对准相应的固定框架22的安装孔。之后,以六角工具由固定框架22外侧处的安装孔孔端探入并接驳内套管24端部的凸起24a或凹槽。带六角工具与上述接驳处配合稳妥,即可拧动内套管24。再后,当内套管24受六角工具的扭力,在螺纹配合作用下,内套管24相对搅拌筋条23转动并逐渐移出搅拌筋条23,最终进入安装孔孔腔内。此时或直接与安装孔孔腔间螺纹配合,或穿出安装孔孔腔并与外部的螺母a间螺母紧固,均可实现对于内套管24的固接效果。
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安装搅拌部,从而使每次经过溜槽的压滤后的粘稠状煤泥,都能够有效而可靠的实现多次搅拌效果,进而有效避免因精煤煤泥沿输送溜槽行进过程后的结块粘结现象,最终确保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客户所需。同时的,针对煤泥搅拌的恶劣环境,通过便拆便装式的相对连接筋条23而可伸缩的内套管结构,确保了每次装拆操作的便捷性和对其他额外部件的无干涉性,提升了装拆效率,同时装配后的彼此配合紧固稳妥,动力传递可靠稳定。综上,本发明具备了在恶劣煤泥环境下具备高效拆换性的同时,也能具有良好的针对煤泥的搅拌破碎和均匀混料能力。其可有效避免因煤泥沿输送溜槽行进过程中的结块粘结现象而导致的后期产品质量缺陷,从而有效确保了选煤时的设计理论值和实际值间的对等性,这对维护选煤厂声誉、提升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均可起到有利影响,市场前景广阔。

Claims (10)

1.混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以及布置于外壳体(10)内的作为搅拌主体的搅拌部,所述外壳体(10)上设进、出料口(11、12),该进、出料口(11、12)与上、下溜槽的相应进、出槽口间衔接固设布置;搅拌部包括轴长垂直其内煤泥落入方向的转轴(21)以及固接于转轴(21)轴端处的动力输出部,转轴(21)两端与外壳体(10)配合处密封布置;所述转轴(21)的靠近其两端处分置固定有固定框架(22),固定框架(22)上布置安装孔;搅拌部还包括沿安装孔轴向连接两固定框架的搅拌筋条(23),各搅拌筋条(23)两端分别与相应同轴的安装孔间构成固接配合;搅拌筋条(23)外形呈管状且其两端管口内分别设置内套管(24),内套管(24)与搅拌筋条(23)管腔间构成具备指定行程的伸缩式配合关系;位于各搅拌筋条(23)上的两端处的两内套管(24)的管端最大间距大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22)的端面最大间距,且两内套管(24)的管端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两固定框架(22)的端面最小间距,内套管(24)与安装孔间螺纹固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搅拌筋条(23)的两端管腔壁处均布置有内螺纹段且两者螺纹旋向同向布置,内套管(24)外壁与搅拌筋条(23)的两端管腔以及安装孔空腔间均构成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24)的管端处沿其轴向设有六角螺母状的凸起(24a)或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筋条(23)的两端管腔壁处具备内螺纹且内套管(24)与之螺纹配合,内套管(24)管端沿其轴向穿过固定框架(22)上的安装孔外且以螺母紧固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24)的管端处沿其轴向设有六角螺母状的凸起(24a)或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固定框架(22)外形呈平面正六边形构造,安装孔布置于固定框架(22)的各棱边结合角处且沿转轴(21)轴向贯穿该棱边结合角布置;所述搅拌筋条(23)为六个且于固定框架(22)间共同构成搅拌部的正六边棱柱状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筋条(23)长度等于两各固定框架(22)的相对端面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筋条(23)外形为圆管柱状,其外柱面处还布置有便于搅拌的搅拌叶(23a);所述搅拌叶(23a)外形呈单螺旋状的沿其轴向环绕延伸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外形呈直方筒状,其上、下筒口构成前述进、出料口(11、12),其筒腔直径与上、下溜槽槽口直径吻合布置;直方筒状的外壳体(10)在其筒口外沿处布置有用于固接各溜槽的吊耳(13),上、下溜槽在其槽口处相应布置固定耳,两者间螺栓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在其相对的两侧壁处均开设有便于观察的观察窗(14);所述动力输出部为电机(25)以及与其输出轴固接的二级减速部(26),所述二级减速部(26)的动力输出轴固接搅拌部的转轴(21)。
CN201410612973.0A 2014-11-04 2014-11-04 混料器 Active CN104437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2973.0A CN104437188B (zh) 2014-11-04 2014-11-04 混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2973.0A CN104437188B (zh) 2014-11-04 2014-11-04 混料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7188A true CN104437188A (zh) 2015-03-25
CN104437188B CN104437188B (zh) 2016-04-20

Family

ID=5288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2973.0A Active CN104437188B (zh) 2014-11-04 2014-11-04 混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71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2769A (zh) * 2016-12-13 2017-03-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细碎煤泥与粗粒块煤均匀混合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9884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Cmc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dough
CN201140047Y (zh) * 2008-05-30 2008-10-29 王德军 搅拌机
CN201410374Y (zh) * 2009-06-03 2010-02-24 胡孝荣 框架行星螺带式搅拌釜
CN202315734U (zh) * 2011-10-24 2012-07-11 周其强 一种改性沥青离心式混合装置
CN202751993U (zh) * 2012-08-06 2013-02-27 广州市爱易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功能强力分散机的料桶支撑定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9884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Cmc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dough
CN201140047Y (zh) * 2008-05-30 2008-10-29 王德军 搅拌机
CN201410374Y (zh) * 2009-06-03 2010-02-24 胡孝荣 框架行星螺带式搅拌釜
CN202315734U (zh) * 2011-10-24 2012-07-11 周其强 一种改性沥青离心式混合装置
CN202751993U (zh) * 2012-08-06 2013-02-27 广州市爱易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功能强力分散机的料桶支撑定位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2769A (zh) * 2016-12-13 2017-03-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细碎煤泥与粗粒块煤均匀混合系统及其方法
CN106512769B (zh) * 2016-12-13 2023-10-0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细碎煤泥与粗粒块煤均匀混合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7188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21238C (en) Bone-meat separator
CN104437188B (zh) 混料器
CN201768662U (zh) 一种用于螺旋压涂机的自动续粉装置
CN209646408U (zh) 一种防污闪涂料搅拌装置
CN101955055A (zh) 一种用于螺旋压涂机的自动续粉装置
CN204136232U (zh) 建筑工地用水泥搅拌机
CN205868067U (zh) 用于砌块砖生产的搅拌机
CN114030086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加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108544658A (zh) 一种新型现浇盖梁施工方法
CN209711304U (zh) 一种新型骨肉分离装置
CN209155692U (zh) 一种医药化工用混合机
CN107932733B (zh) 一种水泥井管生产用原料搅拌混合输送装置
CN212942475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搅拌设备
CN205965657U (zh) 自清洁式搅拌机
CN104815573A (zh) 一种可伸缩式搅拌装置
CN218981828U (zh) 一种食物垃圾处理器刀盘安装工具
KR102660912B1 (ko) 원심분리장치
CN208678958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油漆搅拌装置
CN213254421U (zh) 一种4-氯乙酰乙酸甲酯合成用反应釜搅拌器
CN206718142U (zh) 一种加强物料混合的双轴黏土拌合机
CN216152764U (zh) 一种橡胶制品加工用物料预混装置
CN217056756U (zh) 一种大豆浸出湿粕高低温脱溶转换装置
CN212441965U (zh) 制作粉料用筛选装置
CN221084863U (zh) 木薯酒酿造用滤渣器
CN210332589U (zh) 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化工储料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