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6004A -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6004A
CN104436004A CN201410478510.XA CN201410478510A CN104436004A CN 104436004 A CN104436004 A CN 104436004A CN 201410478510 A CN201410478510 A CN 201410478510A CN 104436004 A CN104436004 A CN 104436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arts
sponge
fire
sophorae tonkinen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85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美云
郑东明
刘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785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6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6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6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7-11份,地骨皮12-16份,白尼参10-14份,紫菀7-12份,姜黄5-9份,大蓟根10-20份,山豆根16-20份,凤冠草13-19份,川楝子13-17份,葛根5-13份,三七11-17份,海绵80-120份。本发明组方中的药物通过发挥协同作用,能够高效快速的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而且本发明药性温和,将其渗透进入海绵外用,对患者身体没有任何伤害,无任何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制备方法,属于中医中药领域,主要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
背景技术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
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1)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到的(2)进食后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在头天晚间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已达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3)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时间不同,变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此在同一时间测定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4)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受进食、劳动、运动、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不利于与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目前,包括上述专利文献在内的现有技术在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方面尚存不足,比如疗效不确切,成本高昂等。临床实践急需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
发明内容
针对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杀菌消炎并无副作用的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7-11份,地骨皮12-16份,白尼参10-14份,紫菀7-12份,姜黄5-9份,大蓟根10-20份,山豆根16-20份,凤冠草13-19份,川楝子13-17份,葛根5-13份,三七11-17份,海绵80-120份。
上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8-10份,地骨皮13-15份,白尼参11-13份,紫菀8-11份,姜黄6-8份,大蓟根13-18份,山豆根17-19份,凤冠草14-18份,川楝子14-16份,葛根7-11份,三七13-15份,海绵90-110份。
以上所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更佳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9份,地骨皮14份,白尼参12份,紫菀10份,姜黄7份,大蓟根15份,山豆根18份,凤冠草16份,川楝子15份,葛根9份,三七14份,海绵100份。
根据上面任一所述的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20-40℃的水浸泡10-30分钟,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35-5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2小时后(优选1.5小时),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20-40分钟(优选30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3-7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0-20下,静置10-20小时,既得海绵。
上述海绵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2)加25-35℃的水浸泡15-25分钟(优选的,加30℃的水浸泡20分钟)。
上述海绵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2)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0-50分钟(优选的,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5分钟)。
上述海绵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2)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5-15倍(优选的,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8-13倍,更佳优选的,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10倍)。
上述海绵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3)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4-6分钟(优选的,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5分钟)。
上述海绵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4)用力摇晃13-18下,静置13-18小时,(优选的,用力摇晃15下,静置15小时)。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所含中药的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桔梗: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
白尼参:性味:甘、咸,平。归经:归心、肝经。功效:祛瘀定痛,止血生肌。主治: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紫菀:紫菀,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姜黄:姜黄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辛苦,温。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大蓟根:大蓟,原名:拉丁文名: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菊科、蓟属植物,蓟的全草或根,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山豆根:山豆根(拉丁学名:Euchresta japonica),别名:三小叶山豆根、胡豆莲,豆科、山豆根属植物,藤状灌木,几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等。
凤冠草:苦;微涩;微寒;有小毒,归经肝;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川楝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药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性农药的重要原料。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葛根:葛根,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葛根供药用,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并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项强、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
三七:三七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肉质根圆柱形,掌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杯状。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中所含中药组合物中桔梗、地骨皮、紫菀、大蓟根、凤冠草、葛根及三七等均具有止痛、消炎和杀菌的效果,这些药物通过发挥协同作用能够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而药方中其他几味药材则从性味归经方面平衡整个中药组合物的药性,使得该药物在发挥其疗效的同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桔梗7份,地骨皮12份,白尼参10份,紫菀7份,姜黄5份,大蓟根10份,山豆根16份,凤冠草13份,川楝子13份,葛根5份,三七11份,海绵80份。
上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20℃的水浸泡10分钟,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5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3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小时后,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3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0下,静置10小时,既得海绵。
典型案例一:林某,女,42岁,已婚,山东济南人士,汉族,某大型工厂的工人。家族中有肝炎史,家人一直担心其会遗传给林女士,因此林女士每隔半年检查一次,每次要采血,采血后山于林女士没有及时的处理针眼,回家后第2天,感觉痒痒的,又有点红,感觉是发炎了,家人建议使用本发明所得海绵。
实施例1所得海绵,先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针眼,取一块海绵轻轻敷在针眼发炎处,每次按压2分钟,一天5次,敷第1次的时候,痒痒的感觉立马消失,敷3次,患者感觉基本痊愈了,又继续使用了1天,炎症消失了,彻底痊愈。
实施例2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桔梗11份,地骨皮16份,白尼参14份,紫菀12份,姜黄9份,大蓟根20份,山豆根20份,凤冠草19份,川楝子17份,葛根13份,三七17份,海绵120份。
上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40℃的水浸泡30分钟,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15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5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2小时后,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40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7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20下,静置20小时,既得海绵。
实施例3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桔梗8份,地骨皮13份,白尼参11份,紫菀8份,姜黄6份,大蓟根13份,山豆根17份,凤冠草14份,川楝子14份,葛根7份,三七13份,海绵90份。
上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20℃的水浸泡10分钟,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8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3小时后,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4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3下,静置13小时,既得海绵。
实施例4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桔梗10份,地骨皮15份,白尼参13份,紫菀11份,姜黄8份,大蓟根18份,山豆根19份,凤冠草18份,川楝子16份,葛根11份,三七15份,海绵110份。
上述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35℃的水浸泡25分钟,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13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5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8小时后,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35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6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8下,静置18小时,既得海绵。
典型案例二朱某,女,18岁,汉族,江苏盐城人,某高中的学生。2012年4月在餐厅用餐的时候不明原因的昏倒,同伴立即拨打了120,到达医院后,立刻进行检查,第二天医生给患者进行了抽血检查,抽血后患者的针眼处不明原因的出现红肿的症状,还伴有痒痒的感觉,患者用手使劲抓针眼地方,起到了止痒的作用,2天后,针眼处开始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这才意识到是发炎了,护士用本发明所得海绵,对其针眼处进行擦拭和敷贴。
实施例4所得海绵,先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针眼,取一块海绵轻轻敷在针眼发炎处,每次按压2分钟,一天6次,敷第3次的时候,痒痒的感觉立马消失,敷10次,患者感觉基本痊愈了,又继续使用了1天,炎症消失了,彻底痊愈。
实施例5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桔梗9份,地骨皮14份,白尼参12份,紫菀10份,姜黄7份,大蓟根15份,山豆根18份,凤冠草16份,川楝子15份,葛根9份,三七14份,海绵100份。
上述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30℃的水浸泡20分钟,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10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5小时后,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5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5下,静置15小时,既得海绵。
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海绵对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有确切疗效,随机抽取了200名采血后针眼发炎的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根据病理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确保给药组和对照组情况基本一致。
治疗方法:
实验组:先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针眼,取一块海绵轻轻敷在针眼发炎处,每次按压2分钟,一天4-6次,。
对照组:使用普通消炎药(如酒精、双氧水等常规消炎的药物)。
疗效评定:治愈:使用本发明所得海绵后,不适症状消失,有效:使用本发明所得海绵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使用本发明所得海绵后,不适症状无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组:100例患者中显效89例(89%),有效8例(8%),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在观察期内所有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4例(54%),有效20例(20%),无效26例(26%),总有效率74%,在观察期内有18例(18%)患者出现炎症加重等不良反应。
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在观察期内达到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效果,但是实验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照组中还出现了不良反应的病例,以及依赖成瘾现象。所以本发明所得海绵在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由于本品全部选择纯天然中药材经过适当的炮制,使用方便,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负担,不会导致依赖成瘾。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7-11份,地骨皮12-16份,白尼参10-14份,紫菀7-12份,姜黄5-9份,大蓟根10-20份,山豆根16-20份,凤冠草13-19份,川楝子13-17份,葛根5-13份,三七11-17份,海绵80-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8-10份,地骨皮13-15份,白尼参11-13份,紫菀8-11份,姜黄6-8份,大蓟根13-18份,山豆根17-19份,凤冠草14-18份,川楝子14-16份,葛根7-11份,三七13-15份,海绵90-1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桔梗9份,地骨皮14份,白尼参12份,紫菀10份,姜黄7份,大蓟根15份,山豆根18份,凤冠草16份,川楝子15份,葛根9份,三七14份,海绵1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和姜黄放于锅中,隔水加热至散发出香味,晾凉后待用;
(2)将大蓟根和山豆根,拣去杂质,放于非铁质容器内,加20-40℃的水浸泡10-30分钟,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35-5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3)将步骤(1)所得原料药与地骨皮、白尼参、紫菀、凤冠草、川楝子、葛根和三七一同至于砂锅内,加入步骤(2)所得滤液,浸泡1-2小时后(优选1.5小时),武火煎开,转文火煎煮20-40分钟(优选30分钟),过滤,得滤液,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3-7分钟,晾凉研磨成细末,过100目筛;
(4)将海绵切成豆粒大小的块,置于透明玻璃容器内,加入步骤(3)所得滤液和细末,盖上容器盖,用力摇晃10-20下,静置10-20小时,既得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加25-35℃的水浸泡15-25分钟(优选的,加30℃的水浸泡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0-50分钟(优选的,置于无烟的炉火上文火慢煎45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5-15倍(优选的,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8-13倍,更佳优选的,水的用量是大蓟根和山豆根重量的10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4-6分钟(优选的,将滤渣置于瓦片上,大火烘焙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用力摇晃13-18下,静置13-18小时(优选的,用力摇晃15下,静置15小时)。
CN201410478510.XA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436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8510.XA CN104436004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8510.XA CN104436004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6004A true CN104436004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83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8510.XA Pending CN104436004A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6004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7317A (en) * 1979-03-23 1980-10-02 Sunstar Inc External skin dru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rude drug
CN1524555A (zh) * 2003-09-17 2004-09-01 刘许生 一种抗外伤感染、消炎止痛的外用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7317A (en) * 1979-03-23 1980-10-02 Sunstar Inc External skin dru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rude drug
CN1524555A (zh) * 2003-09-17 2004-09-01 刘许生 一种抗外伤感染、消炎止痛的外用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雷长珍等: ""浅述活血化瘀法及其临床应用点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3134A (zh) 一种治疗静脉抽血伤口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9720A (zh) 一种清咽利喉和润肺清火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97A (zh) 一种治疗桥本氏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899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4324310A (zh) 一种用于治疗免疫抑制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9762B (zh) 一种清热泻腑止咳化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70A (zh) 一种适宜糖尿病患者服用的消渴代茶饮及制备方法
CN10528793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精囊炎的中药
CN105169278A (zh) 一种保肝利胆的蒲公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730A (zh)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急性乳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797092B (zh) 益元抗感合剂
CN104474430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6672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药
CN104606600A (zh) 一种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004A (zh) 一种用于处理采血后针眼处发炎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8319B (zh) 治疗斑秃性脱发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547810A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
CN106106919A (zh) 一种含有黄皮叶的保健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843A (zh) 一种临床用小儿伤口护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9086A (zh) 一种清咽利喉袋泡茶及制备方法
CN104147374A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
CN1041738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足浴粉
CN105169342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741B (zh) 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
CN103638254B (zh) 一种洗胃前调理药物及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