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087B -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 Google Patents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087B
CN104428087B CN201380028119.3A CN201380028119A CN104428087B CN 104428087 B CN104428087 B CN 104428087B CN 201380028119 A CN201380028119 A CN 201380028119A CN 104428087 B CN104428087 B CN 104428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ss section
retaining element
hole
lin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8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8087A (zh
Inventor
佐治龙
佐治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ngalo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ungalo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aloy Corp filed Critical Tungalo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8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8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07Retention by laterally-acting detents, e.g. pins, screws, wedges; Retention by loose elements, e.g. balls
    • B23B31/1075Retention by screws
    • B23B31/1077Retention by screws acting on a floating p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02Connections between shanks and removable cutt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1/00Details of 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2251/50Drilling tools comprising cutting inse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10T403/7077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for telescoping members
    • Y10T403/7079Transverse pin
    • Y10T403/7084Bolt, rivet, or scre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8/0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 Y10T408/8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8/0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 Y10T408/8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10T408/909Having peripherally spaced cutting edges
    • Y10T408/9098Having peripherally spaced cutting edges with means to retain Tool to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Toy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用于将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连结的连结装置。连结装置具有设置于第1部件(10)的两个突起部(16)、以贯通第2部件(30)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36)、设置于第2部件(30)并以与贯通孔相连的方式形成的两个容纳孔(34)、和具有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的固定部件(50)。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贯通孔中时,随着向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间隔变化。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形成为,分别对容纳在两个容纳孔中的两个突起部中的对应的某一方作用固定力。

Description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两个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该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有将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切削刀片的前端部件拆卸自如地固定到钻头主体上的形式的钻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其一例。此外,还有可拆卸地安装于钻头主体的前端部件构成为多刃刀片的钻头。在图1中表示这样的钻头的一例。在图1所示的钻头中,在钻头主体上,利用两个螺钉拆卸自如地安装着具有一对切削刃的多刃刀片。
作为这样的更换前端部件的形式的钻头(以下称为“刀头更换式钻头”)所具有的有利效果,有如果将前端部件更换为大小不同的前端部件则即使主体部件与其更换前相同也能够加工不同外径的孔的效果。即,通过准备一个主体部件和与想要加工的孔的外径对应的多个前端部件,能够加工各种大小的孔。因而,与前端部分和主体部分一体化的以往的钻头相比,这样的刀头更换式钻头能够在不同直径的孔的加工中共用主体部件,所以管理成本降低。此外,该形式的钻头在前端部件被用旧的情况或破损的情况下等,只要仅更换其前端部件即可,所以运行成本低,环境负荷也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6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上所述的钻头的情况下,根据图1可知,从前端部件(刀头)侧将两根螺钉朝向主体部件分别插入,将前端部件固定到主体部件上。在这样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将两根螺钉分别紧固,有时各螺钉的紧固力会有较大不同。如果对于每个螺钉而言紧固刀头的力较大地不同,则在刀头上施加弯曲应力,刀头及主体部件的寿命可能缩短。此外,分别操作两个螺钉的作业在作业效率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这样的问题特别在使用小径的螺钉的比较小径的钻头中是显著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上述事项中的至少一个的连结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性优异且能够对连结的部件施加适当的紧固力即固定力的连结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了这样的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连结的连结装置,该连结装置包括:两个突起部,设置于上述第1部件;贯通孔,以贯通上述第2部件的方式形成;两个容纳孔,设置于上述第2部件,是形成为分别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两个容纳孔,分别形成为容纳上述突起部;固定部件,是具有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该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该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而改变该第1按压部和该第2按压部的间隔,该第1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一方作用固定力,该第2按压部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另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作用固定力。
在这样的结构的连结装置中,当固定部件配置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来改变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间隔,能够通过对固定部件的一端部的作业,对容纳在两个容纳孔中的两个突起部作用固定力。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将两个部件彼此连结。这样,能够通过一个作业将两个部件连结,所以在两个部件的连结时,能够防止产生多余的弯曲应力。
优选的是,该连结装置成形为,当固定部件配置在贯通孔中时,通过第1按压部按压两个突起部的一方并且第2按压部按压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使得两个突起部从固定部件受到拉入力。
优选可以是,固定部件包括第1固定元件和具有第2按压部的第2固定元件,该第1固定元件构成为与该第2固定元件旋合,该第2固定元件包括旋转防止部,第2部件具有当该固定部件配置在贯通孔中时与该第2固定元件的该旋转防止部配合的部分,以防止该第2固定元件随着该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而旋转。第1固定元件可以具有一体化的第1按压部。或者,固定部件可以还包括与第1固定元件旋合的第3固定元件,在该情况下,该第3固定元件可以具有一体化的第1按压部。
优选可以是,当上述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时,上述第1按压部和上述第2按压部选择性地定位在第1释放状态和第2固定状态,在所述第1释放状态,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突起部能够向上述容纳孔插入或从该容纳孔取出,在所述第2固定状态,对上述突起部作用固定力。固定部件可以构成为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对置,在该情况下,第1释放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可以比第2固定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长。替代地,固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第1按压部相对于第2按压部朝向相反侧,在该情况下,第1释放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可以比第2固定状态下的第1按压部与第2按压部的距离短。例如,第1按压部和第2按压部可以分别具有锥形形状。在该情况下,第1部件的两个突起部可以分别具有与所述按压部的锥形形状对应的凹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应用了上述的连结装置的切削工具。在该情况下,例如,第1部件是工具前端部件,第2部件是工具主体即主体部件。替代地也可以是,第1部件是工具主体,第2部件是工具前端部件。第1部件可以直接地装备有切削刃。除此以外或者替代地,第1部件也可以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包括切削刃的部件。另外,第2部件也可以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包括切削刃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一例的以往的钻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一个突起部的侧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第2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元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固定元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与图10不同朝向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固定元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3的连结的组装体中的连结部分的图,是与组装体的轴线正交并包含第2部件的贯通孔的轴线的面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俯视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
图17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主视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侧视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工具前端部件的仰视图。
图20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的工具主体的一部分的图,是其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前端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23是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前端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2对应的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的局部剖视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2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2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用以下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即连结机构)来连结第1部件10与第2部件30。另外,这里将组装了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的成品称为组装体。
第1部件10是模仿作为钻头前端部件(工具前端部件)的多刃刀片的部件(模型部件),直接具有模仿图1的钻头1的多刃刀片2的切削刃3或与其对应的部分12。第1部件10还具有模仿切削屑排出槽的凹部14。另外,第1部件10也可以变更形状以构成为多刃刀片,例如可以变更为其部分12具有切削刃形状。
第2部件30是模仿作为工具主体的钻头主体特别是其前端部的部件(模型部件),既可以具有与钻头主体的形状更接近的形状,也可以为钻头主体本身。第2部件30与图1的钻头主体4中的利用螺钉5安装多刃刀片2的部分对应。第2部件30具有模仿切削屑排出槽的凹部32。第2部件30可以与图1的钻头主体同样,还具有模仿柄部6和细长的杆部7的结构,可以还具有与螺旋状的切削屑排出槽8和油孔9对应的结构。另外,根据以下的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不是如图1的钻头1那样使用两根螺钉的结构。
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分别是模仿钻头部件的部件,所以通过绕中心轴线A的旋转而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旋转轮廓。但是,第1部件10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也可以实质上具有简单的圆筒或棱柱等形状,也可以不是绕轴线旋转来使用的。在第2部件30中也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70大体上构成为,在将第1部件10与第2部件30连结时,将第1部件10的两个突起部16分别插入到形成于第2部件30的两个容纳孔34中,通过对配置在第2部件30的贯通孔36中的固定部件50的一端部施加力,使固定部件50的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移动,由此对插入在容纳孔34中的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作用用于将第1部件10固定到第2部件30上的力即固定力。
应用于将第1部件10与第2部件30连结的连结装置70包括设置于第1部件10的两个突起部16、形成于第2部件30以便能够容纳这些突起部16的两个容纳孔34、以贯通的方式设置于第2部件30的贯通孔36和固定部件50。固定部件50由以螺纹式连结的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构成。第1固定元件56一体地具有第1按压部52,第2固定元件58一体地具有第2按压部54。
从第1部件10的端面(连结面)15延伸出两个突起部16。两个突起部16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绕与组装体的轴线A一致的第1部件10的轴线A1配置为180度旋转对称(例如参照图5)。各突起部16实质在第1部件10的轴线A1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有这些突起部16的端面15构成为平面,但也可以具有特有的其他形状。
突起部16以在其前端部18变粗的方式形成(参照图6)。在突起部16上设定有从前端部18向基端部即端面15侧延伸的能够抵接面,即在将第1部件10固定到第2部件30上时用于与固定部件50抵接的面部分。在图4中实施了斜线的部分即面部分19的整体或一部分可以构成能够抵接面。如图6所示,从突起部的根侧向前端侧延伸的部分(包括图4的面部分19)具有凹陷的形状。特别是,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的该面部分19具有与固定部件50的按压部52、54的锥形形状对应的凹形状。这样的突起部16的形状设定为,固定部件50的按压部52、54牢固地嵌合或牢固地卡合,使与固定部件50的卡合良好。特别是,面部分19中的包含法线朝向第1部件10侧即端面15侧的分量的部分可以作为受到后述的拉入力的部分发挥功能(参照图6)。另外,所谓拉入力是包括在轴线A方向上从第1部件向第2部件的方向的分量的力。除此以外,由于突起部这样构成,所以当第1部件10被连结即固定在第2部件30上时,实质上位于比固定部件50的轴线靠孔34的里侧的位置的突起部16的部分即前端部18朝向固定部件50的下侧突出。因而,如根据图4和图6能够更好地理解的那样,突起部16的前端具有大致L字形状。
在第2部件30的端面(连结面)33形成有分别开设的两个容纳孔34,其分别形成为容纳第1部件10的对应的一个突起部16。由于在第1部件10上具有两个突起部16,所以在第2部件30上具有两个容纳孔34。两个容纳孔34具有相同形状,绕与组装体的轴线A一致的第2部件30的轴线A2配置为180度旋转对称。各容纳孔34实质上在第2部件30的轴线A2的方向上延伸。另外,设置有这些容纳孔34的端面33构成为平面,但也可以具有与第1部件10的端面15对应的其他形状。
第2部件30具有以贯通第2部件30的方式延伸的贯通孔36。贯通孔36笔直地延伸,能够确定笔直的轴线36A。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36形成为具有在与第2部件30的轴线A2正交的面上延伸的轴线36A。与该贯通孔36的轴线36A正交的截面中的贯通孔36的外轮廓形状或轮廓与剖开部位对应地变化。如图8所示,贯通孔36形成为在中央部较细而在其两端部比中央部粗。贯通孔36形成为绕第2部件30的轴线A2对称的形状,其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固定部件50的第1按压部52或第2按压部54能够在贯通孔36的轴线36A方向上移动。贯通孔36的中央部形成为第1按压部52或第2按压部54不能进入和穿过。
贯通孔36形成为能够将后述的固定部件50实质上收纳在该贯通孔36中,所以也可以称为收纳横孔。该贯通孔36与两个容纳孔34在其中途相连(参照图8)。当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容纳到容纳孔34中时,该突起部16到达贯通孔36与容纳孔34的交叉区域。特别是,当将突起部16插入到容纳孔34中直到第1部件10的端面15与第2部件的端面33对接即抵接时,突起部16的前端部18达到大致超过贯通孔36的轴线36A的位置(能够固定位置)。此时,突起部16的面部分19中的上述包含法线朝向第1部件10的端面15的分量的部分的大部分位于比贯通孔36的轴线36A距第2部件20的端面33更远的地方。这在将第1部件10向第2部件30固定时,能够将从固定部件50向第2部件30内的拉入力更适当地传递给第1部件10。
这里关于固定部件50进行说明。固定部件50构成为第1固定元件56与第2固定元件58旋合而连结。
第1固定元件56是细长的棒状部件,在其轴线56A方向上延伸。如图9所示,第1固定元件56在一个端部(第1端部)59的周围形成有螺纹牙而形成阳螺纹部,在另一个端部(第2端部)60的端面上形成有螺丝刀孔(工具被卡合部)。在第1固定元件56的第2端部60上形成有第1按压部52。按压部52形成为锥状,被赋予形状为从第2端部60朝向第1端部59侧逐渐变细。
第2固定元件58是包括与第1固定元件56的阳螺纹部61旋合的阴螺纹部62的中空的部件。在第2固定元件58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锥状的第2按压部54。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的锥形的倾斜角度与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的倾斜角度相同。在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以与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第2固定元件58与第1固定元件56旋合。通过这样连结的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相对于彼此地相对旋转运动,使这些对置的按压部52、54的间隔变化。
在第2固定元件58的侧面上形成有作为旋转防止部的具有平坦的面63的面部分64。因而,第2固定元件58在与其轴线58A正交的截面中具有大致D形状。与此相对,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36上形成有作为旋转防止部的面部分64能够抵接的被抵接面38,从而实质上防止贯通孔36内的第2固定元件58的绕其轴线58A的旋转。第2部件30的被抵接面38相当于与作为第2固定元件58的旋转防止部的面63或面部分64配合的部分,以防止第2固定元件随着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第2部件30的被抵接面38承担第2固定元件58的贯通孔36中的引导功能。
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以连结的状态配置在贯通孔36中。第2固定元件58插入在一方的容纳孔34中并配置于贯通孔36的一个端部上,第1固定元件56从贯通孔36的另一个端部插入。这些第1和第2固定元件56、58在贯通孔36中相互旋合,即以螺纹形式连结。如上所述,第2固定元件58当配置在第2部件30的贯通孔36中时,被约束而不能进行绕其轴线的旋转,所以通过第1固定元件56的转动,能够容易地与第1固定元件56旋合。
第1固定元件56具有锥形形状的按压部52,第2固定元件58具有锥形形状的按压部54,这些按压部52、54与第1固定元件56的中央部分56c相比部分地具有大径。另一方面,贯通孔36的两端部36d、36e形成得比贯通孔36的中央部36c粗,以便该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能够进出,但贯通孔36的中央部36c形成为使得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不能穿过。因而,第1固定元件56不能穿过贯通孔36。第2固定元件形成有作为旋转防止部的面63或面部分64,以其肩部64a伸出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0)。通过该肩部64a的存在,使得第2固定元件58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沿着贯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但不能从贯通孔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贯通孔36进出(参照图8和图10)。此外,第2固定元件58的第2按压部54形成为不能穿过贯通孔36的中央部36c。因而,从容纳孔34插入到贯通孔36中的第2固定元件58不能穿过贯通孔36。由此,连结的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不会从贯通孔36脱落。另外,贯通孔36的两端部具有与固定部件50的第1固定元件56的第2端部60适应的圆形形状。
此外,贯通孔36在任一端部上都形成有作为旋转防止部的面部分64能够抵接的部分即被抵接面38,并且任一端部都形成为相同形状,以使得在任一端部上都可以配置第1按压部52或第2按压部54。另外,第1固定元件56的中央部分56c的一部分形成得比其第1端部59的阳螺纹部粗,但中央部分56c也可以不这样形成得较粗。
将第1固定元件56与第2固定元件58连结的固定部件50在配置在贯通孔36中时,通过利用扳手等工具使第1固定元件56旋转,能够改变两个按压部52、54间的间隔。当相互连结的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在贯通孔36中处于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与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的间隔是预定距离以上的第1释放状态时,能够进行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向第2部件30的容纳孔34的插入、以及该突起部16从该容纳孔34的取出。另一方面,当相互连结的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在贯通孔36中处于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与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的间隔较窄即比处于第1释放状态时的间隔窄的第2固定状态时(参照图12),能够对突起部16作用固定力,由此能够进行第1部件10向第2部件30的固定。由此,在贯通孔36中将第1固定元件56与第2固定元件58连结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向第2部件30的容纳孔34的插入、该突起部16从该容纳孔34的取出以及突起部16的固定。当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处于第2固定状态时,它们离开预定固定距离。另外,图12是图3的连结成的组装体中的与组装体的轴线A正交并且包含第2部件的贯通孔的轴线的面中的局部剖视图,是从第1部件侧向第2部件侧的方向的图。其中,在图12中,将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处于第1释放状态时的一例用假想线表示,将处于第2固定状态时用实线表示。
以下说明第1部件10与第2部件30的连结作业。
首先,将第2固定元件58插入到两个容纳孔中的一方的容纳孔34中,并配置到贯通孔36的一个端部。然后,将第1固定元件56从贯通孔36的另一个端部插入。由此,第1固定元件56的形成有阳螺纹部61的第1端部59贯穿贯通孔36的中央部36c,旋合到第2固定元件58上。由此,在使第2固定元件58与第1固定元件56旋合的状态下,固定部件50配置在贯通孔36中。
为了将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插入到第2部件30的容纳孔34中,根据需要,将配置在贯通孔36中的固定部件的第1固定元件的第2端部60转动,以扩大第1固定元件56的第1按压部52与第2固定元件58的第2按压部54的间隔。由此,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和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处于第1释放状态。此时,如图12中假想线所示,由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构成的固定部件50可以处于从贯通孔36部分地伸出的状态。另外,所谓第1释放状态是第1固定元件56与第2固定元件58连结并能够进行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向第2部件30的容纳孔34的插入及突起部16从容纳孔34的取出的状态。
接下来,将突起部16插入到容纳孔34中,使第1部件10的端面15与第2部件30的端面33抵接。此时,在贯通孔36的固定部件50、第2部件30与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间隙,使贯通孔36的轴线及固定部件50的轴线越过孔34的里侧,将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的前端部18实质上定位。
并且,在使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在它们的连结面15、33抵接的状态下,将扳手等插入到第1固定元件56的螺丝刀孔中,使第1固定元件56旋转(即,对固定部件50的一端部施力)。随着第1固定元件56的转动,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与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的间隔逐渐变窄,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和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从第1释放状态向第2固定状态转变。通过固定部件50的按压部52、54间的间隔变窄到一定程度而达到固定位置,各按压部52、54将突起部16朝向第2部件的容纳孔34的内壁按压。进而,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的抵接面即面部分19如图6所示还包括包含法线朝向第1部件10的端面15的分量的倾斜面,所以各突起部16从固定部件的对应的按压部同时受到向第2部件30侧拉入的力。另外,在图6中,将固定部件用假想圆IC表示以容易理解,该圆IC的位置及大小并不一定与固定部件50的位置及大小一致。这样,突起部16受到不同的两个力,即(包含与轴线A正交的面上的力分量的)按压力及(包含与轴线A平行的力分量的)拉入力,所以将第1部件10和第2部件30牢固地连结。此外,由于这样的倾斜面处于突起部16上,所以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的前端成为潜入到固定部件50的下方的状态,所以突起部16钩挂在第1固定元件56和第2固定元件58上,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不能从第2固定元件30的容纳孔34脱出。
此外,由于固定部件50的按压部52、54间的间隔在固定部件50的一端部的转动作业中变化,所以第1固定元件56的按压部52和第2固定元件58的按压部54能够对分别对应的突起部16实质上同时施加实质上相同大小的力。因而,能够防止或抑制在第1部件10上施加不需要的弯曲应力。
此外,如图12所示,从组装体的轴线A的方向观察,第1部件的一个突起部(第1突起部)16A与第1固定元件56的接触部、和第1部件的其它突起部(第2突起部)16B与第2固定元件58的接触部以固定部件50的旋转轴线50A为基准处于相互不同侧。换言之,当从图12所示的方向观察时,两个突起部16A、16B夹着固定部件50而配置。由此,容易对两个突起部16均等地施加力。
另外,为了从第1部件10与第2部件30牢固地连结的状态即固定状态将它们分离,而转动固定部件50的一端部,以使按压部52、54间的间隔扩大。由此,固定部件的按压部52、54从第2固定状态向第1释放状态转变。因而,能够从第2部件30的容纳孔34将第1部件10的突起部16拔出。
如以上所述,通过仅对构成固定部件的第1固定元件和第2固定元件中的一个元件的一端部施加力,即通过1次操作,就能够对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施加均等的固定力。由此,能够将第1部件简单地安装到第2部件上或将其拆下。
此外,通过将连结装置共用化或标准化,能够在单一的第2部件上安装不同种类的第1部件。例如,在将第1部件构成为多刃刀片并且将第2部件构成为工具主体的刀头或刀尖更换式钻头中,能够从不同外径的多个第1部件即刃部中,根据计划加工的孔的直径来选择一个第1部件并安装到共用的第2部件上。因而,能够以最少的部件个数加工不同大小的孔。由此,也降低了工具的管理成本。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的第2固定元件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的轴线方向上不能相对于贯通孔进出。但是,也可以将贯通孔和第2固定元件中的双方或一方设计变更为,第2固定元件在贯通孔的轴线方向上能够进出贯通孔。
接下来,基于图13至图2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00中,应用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70大致相同结构的连结装置,使用该连结装置将作为第1部件的工具前端部与作为第2部件的工具主体连结。因而,通过对与以上说明的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简单地进行说明。
本第2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110构成为工具前端部件,特别是构成为钻头前端部件。第1部件110包括两个刀片安装座181、182。在各刀片安装座上安装包括切削刃的部件即切削刀片183。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第1部件110上分别用螺钉拆装自如地安装相同类型的两个切削刀片183。但是,它也可以构成为安装不同类型的切削刀片。
两个刀片安装座181、182具有设置在工具轴线(或工具旋转轴线)A附近的中央侧刀片安装座181、和设置在外周侧的外周侧刀片安装座182(特别参照图14、图16)。将第1部件110设计为,安装在中央侧刀片安装座181上的切削刀片183的绕使用切削刃的轴线A的旋转轨迹与安装在外周侧刀片安装座182上的切削刀片183的绕使用切削刃的轴线A的旋转轨迹部分地重合。
进而,第1部件110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分别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导向块184的两个安装座185、186。另外,导向块184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对孔侧面进行加工的功能的部件。除此以外,在第1部件110上形成有切削屑排出槽187和油孔188。
本第2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130构成为工具主体,特别构成为钻头主体。第2部件130具有螺旋状的切削屑排出槽189和油孔190。另外,图20是第2部件130的一部分的图,是与第1部件110连结的前端部的图,是省略了其他部分的图。
在第1部件110与第2部件130的连结中,应用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大致相同结构的连结装置。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在第1固定元件的形状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70明显不同,而在其他结构的方面与其大致相同。以下简单地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
在第1部件110的端面(连结面)15上形成有两个相同的突起部16,两个突起部16关于与工具轴线A一致的第1部件110的轴线A1旋转对称地形成。形成为突起部16的前端部18变粗。第1部件的突起部16具有与固定部件的锥形形状的按压部对应的形状。
在第2部件130的端面(连结面)33形成有两个相同的容纳孔34,两个容纳孔34关于与工具轴线A一致的第2部件130的轴线A2旋转对称地形成。在第2部件130中形成有贯通孔36,以使其与两个容纳孔34相连。贯通孔36形成为贯通孔36的轴线在与第2部件的轴线正交的面上延伸。形成为在贯通孔36中配置固定部件50,因此,上述被抵接面38形成在贯通孔36的两端部。
固定部件50由具有锥形形状的第1按压部52的第1固定元件56、和具有锥形形状的第2按压部54的第2固定元件58构成。在第1固定元件56的一端部形成有阳螺纹部,在另一端部60形成有螺丝刀孔并且形成有第1按压部52。另外,第1固定元件56的中央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元件的中央部分不同,形成为笔直形状,与螺纹部相比没有特别变粗(参照图13)。但是,也可以使第1固定元件56的中央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元件56的中央部分同样地变粗。在第2固定元件58上形成有与第1固定元件56的阳螺纹部旋合的阴螺纹部。当配置在贯通孔36中时,第1固定元件56与第2固定元件58旋合,以使第1按压部52与第2按压部54对置。在贯通孔36中彼此旋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扳手卡合到第1固定元件56的螺丝刀孔中而使第1固定元件旋转,使得第1固定元件56相对于第2固定元件58相对运动,由此,第1按压部52与第2按压部54的间隔变化。
当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处于第1释放状态时,第1部件110的各突起部16能够插入到对应的第2部件130的容纳孔34中,此外能够从容纳孔34拔出。当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处于第2固定状态时,插入在第2部件130的容纳孔34中的第1部件110的突起部16受到按压力和拉入力,从而将第1部件牢固地固定到第2部件上。
接下来,基于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200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连结装置,将作为第1部件的工具前端部件与作为第2部件的工具主体连结。因而,这里省略第3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第1部件210的工具前端部具有从第2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110省去了用于在其外周面上安装导向块的安装座的结构。除了不具有外周面的安装座以外,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部件210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110大致相同的结构。
本第3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230构成为工具主体,特别构成为钻头主体。在图21中仅表示了第2部件230的前端部。第3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230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13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接下来,基于图22和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300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连结装置,将作为第1部件310的工具前端部件与作为第2部件330的工具主体连结。因而,这里省略第4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的说明。
第4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第1部件310的工具前端部构成为,沿着其轴线A1拆装自如地配置有钻削刀片391。钻削刀片391可以用于开设预钻孔。
进而,第1部件310具有两个刀片安装座381、382。在这些刀片安装座的各自上经由预定的夹头383、384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切削刀片385。两个刀片安装座具有:中间刀片安装座381,构成为在距工具轴线(或工具旋转轴线)A相对较近处配置切削刀片;和外周侧刀片安装座382,构成为在外周侧配置切削刀片(特别参照图23)。将第1部件310设计为,使安装在中间刀片安装座381上的切削刀片385的绕使用切削刃的轴线A的旋转轨迹与安装在外周侧刀片安装座382上的切削刀片385的绕使用切削刃的轴线A的旋转轨迹部分地重合。进而,将第1部件310设计为,使安装在中间刀片安装座上的切削刀片的绕使用切削刃的轴线A的旋转轨迹与上述钻削刀片391的旋转轨迹部分地重合。
在第4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310中,这样经由夹头安装切削刀片。因而,能够利用夹头保护第1部件310,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夹头,能够变更切削刀片的位置。
在上述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中,多个元件旋合而一体化的固定部件能够选择性地处于第1部件的突起部能够相对于容纳孔进出的第1释放状态、和将第1部件固定到第2部件上的第2固定状态。但是,固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贯通孔中不能处于这样的第1释放状态。即,当多个元件一体化而成的固定部件配置在贯通孔中时,第1部件的突起部也可以不能相对于第2部件的容纳孔进出。在该情况下,在固定部件没有被一体化的状态下,将突起部插入到容纳孔中之后,将固定部件的多个元件插入到贯通孔中并旋合,由此将第1部件固定到第2部件上。当将第1部件从第2部件拆下时,可以将固定部件的多个元件的卡合解除,并将固定部件部分或整体地从贯通孔取出。
接下来,基于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相对于上述第1至第4实施方式关于连结装置不同,除了与连结装置相关的结构以外,关于第1部件和第2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此,这里仅关于连结装置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对于与上面说明的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各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在第5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中,固定部件50构成为第1按压部52相对于第2按压部54朝向相反侧。图24表示在第2部件的贯通孔36中配置有固定部件50,并且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处于第2固定状态时。在图24中,插入在第2部件的容纳孔34中的第1部件的两个突起部16被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牢固地按压而固定。另外,第1部件的突起部16具有与固定部件的锥形形状的按压部对应的形状,由此,与上述第1至第4实施方式同样,第1部件受到按压力和拉入力而被固定到第2部件上。
在第5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0由3个部件,即第1、第2及第3固定元件构成。第1固定元件56是具有两个阳螺纹部的部件,在其一端部具有螺丝刀孔。第2固定元件58具有阴螺纹部以与第1固定元件56的前端侧的第1阳螺纹部391旋合,并具有一体化的第2按压部54。第3固定元件392具有阴螺纹部,以与形成在第1固定元件56的第1阳螺纹部与螺丝刀孔之间的第2阳螺纹部393旋合,并具有一体化的第1按压部52。
第2部件的贯通孔36沿着其轴线方向形成有从其一端部通到另一端部的即在两端部开设的引导槽394。该引导槽394与上述被抵接面38对应,与作为第2固定元件58的旋转防止部的具有平坦的面的面部分、以及作为第3固定元件392的旋转防止部的具有平坦的面的面部分配合,承担防止在这些贯通孔中进行旋转运动的功能。
这些第1至第3固定元件56、58、392形成为,当配置在贯通孔中时,通过第1固定元件的转动,使第2固定元件58和第3固定元件392相对于彼此向相反方向运动,使第1按压部52与第2按压部54的间隔变化。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在这些固定元件相互旋合而一体化的状态下被插入配置到贯通孔中。
为了使第1部件和第2部件从图24所示的固定状态分离,而转动第1固定元件56,由此将第2固定元件与第3固定元件的间隔缩窄,并将第1按压部52与第2按压部54的间隔缩窄。因而,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成为第1释放状态。由此,在第1部件的突起部16的周围出现间隙,能够将突起部16从容纳孔34拔出。
在以上说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相对于固定部件的一端部的转动作业,来选择性地实现第1部件的突起部能够相对于第2部件的容纳孔进出的状态、和将第1部件牢固地固定到第2部件上的状态。
接下来,基于图25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组装体相对于上述第5实施方式关于连结装置一部分不同,关于其他结构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由此,这里仅说明第6实施方式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其中,以下对与上面说明的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各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第6实施方式中的连结装置在固定部件50的第2部件58侧的端部具有封闭部件495,封闭部件495配置为使切削屑等不易进入到贯通孔36内。封闭部件495具有配置在第1固定元件56的周围的圆筒状部件496和止动件497。圆筒状部件496由于具有比定位在内部的第1固定元件的部分的外径大的内径,所以不会妨碍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止动件497是嵌入式的部件,安装在第1固定元件的前端部。止动件497防止圆筒状部件496从贯通孔36脱出、以及切削屑等进入到圆筒状部件496与第1固定元件56之间。另外,圆筒状部件也可以构成为牢固地嵌在第1固定元件的周围的轴承部件。
另外,第5实施方式或第6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可以应用于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连结。
以上基于第1至第6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允许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连结装置应用在作为旋转切削工具之一的刀尖更换式钻头中,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在车削工具或铣削工具等其他形式的切削工具中。另外,本发明的连结装置不仅能够用于切削工具及切削器具,还能够用于将各种机械类部件、电气类部件及化学类部件等各种部件连结。
关于第1部件的突起部的前端形状,也可以不是L字状的形状,而采用圆柱形或方形的具有底面的多边柱形状。此外,在上述第1至第6实施方式中,基本上使第1部件为工具前端部件或模仿工具前端部件的部件,使第2部件为工具主体或模仿工具主体的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第1部件为工具主体并使第2部件为工具前端部件。即,也可以在工具主体上设置突起部,并在工具前端部件上设置容纳孔和贯通孔。此外,也可以在工具主体上直接或间接地装备切削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等中,以一定程度的具体性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必须理解的是,关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或变更。即,在本发明中包括包含在由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中的所有的变形例和应用例、等同物。

Claims (15)

1.一种连结装置,用于将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连结,其特征在于,该连结装置包括:
两个突起部(16),设置于上述第1部件;
贯通孔(36),以贯通上述第2部件的方式形成;
两个容纳孔(34),设置于上述第2部件,是形成为分别与上述贯通孔相连的两个容纳孔,分别形成为容纳上述突起部;
固定部件(50),是具有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构成为,当配置在该贯通孔中时,能够随着向该固定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力而使该第1按压部和该第2按压部运动从而改变它们的间隔,该第1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一方作用固定力,该第2按压部形成为,能够对容纳在上述两个容纳孔的另一方中的上述两个突起部的另一方作用固定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容纳孔(34)分别开设在当将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连结时与上述第1部件抵接的连结面(3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贯通孔(36)具有能够分别配置上述第1按压部(52)和上述第2按压部(54)的两个部分(36d、36e)、和位于这两个部分(36d、36e)之间的中央部(36c),
上述贯通孔(36)的上述中央部(36c)形成为,上述第1按压部(52)和第2按压部(54)分别不能进入和穿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连结装置成形为,当上述固定部件(50)配置在上述贯通孔中时,通过上述第1按压部(52)按压上述两个突起部(16)的一方并且上述第2按压部(54)按压上述两个突起部(16)的另一方,使得该两个突起部(16)从该固定部件(50)受到拉入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包括第1固定元件(56)和具有上述第2按压部(54)的第2固定元件(58),
该第1固定元件构成为与该第2固定元件旋合,
该第2固定元件包括旋转防止部,
上述第2部件具有当该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贯通孔中时与该第2固定元件的该旋转防止部配合的部分,以防止该第2固定元件随着该第1固定元件的旋转而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固定元件(56)具有一体化的上述第1按压部(5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还包括与上述第1固定元件(56)旋合的第3固定元件(392),
该第3固定元件具有一体化的上述第1按压部(5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固定部件配置在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时,上述第1按压部(52)和上述第2按压部(54)选择性地定位在第1释放状态和第2固定状态,在所述第1释放状态,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突起部能够向上述容纳孔插入或从该容纳孔取出,在所述第2固定状态,对上述突起部作用固定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50)构成为,上述第1按压部(52)与上述第2按压部(54)对置,
上述第1释放状态下的上述第1按压部与上述第2按压部的距离比上述第2固定状态下的上述第1按压部与上述第2按压部的距离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50)构成为,上述第1按压部(52)相对于上述第2按压部(54)朝向相反侧,
上述第1释放状态下的上述第1按压部与上述第2按压部的距离比上述第2固定状态下的上述第1按压部与上述第2按压部的距离短。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按压部(52)和上述第2按压部(54)分别具有锥形形状,
上述两个突起部(16)分别具有与该锥形形状对应的凹形状。
12.一种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部件是工具前端部件和工具主体中的一方,
上述第2部件是上述工具前端部件和上述工具主体中的另一方。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部件直接地装备有切削刃。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包括切削刃的部件。
CN201380028119.3A 2012-05-29 2013-05-28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Active CN104428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1444 2012-05-29
JP2012121444 2012-05-29
PCT/JP2013/064811 WO2013180144A1 (ja) 2012-05-29 2013-05-28 連結装置および切削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087A CN104428087A (zh) 2015-03-18
CN104428087B true CN104428087B (zh) 2017-06-06

Family

ID=4967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8119.3A Active CN104428087B (zh) 2012-05-29 2013-05-28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492876B2 (zh)
EP (1) EP2857130B1 (zh)
JP (1) JP5754553B2 (zh)
KR (1) KR101692012B1 (zh)
CN (1) CN104428087B (zh)
BR (1) BR112014029244B8 (zh)
CA (1) CA2875078C (zh)
IN (1) IN2014DN09698A (zh)
RU (1) RU2596542C2 (zh)
WO (1) WO2013180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6082A1 (de) * 2014-04-24 2015-10-29 Kennametal India Ltd. Schneidwerkzeug mit auswechselbarem Schneideinsatz und geneigten Befestigungselementen
CN106401465B (zh) * 2016-11-16 2018-06-15 江苏双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钻孔开挖表面处理装置
US11235397B2 (en) 2016-12-16 2022-02-01 Kennametal Inc. Side-activated modular drill
US10207337B2 (en) 2017-04-04 2019-02-19 Kennametal Inc. Front-loaded, side-activated modular drill
DE102019116160A1 (de) 2018-06-20 2019-12-24 Kennametal Inc. Seitlich geschlossener modularer Bohrer mit federunterstütztem Auswurf
JP6779337B1 (ja) * 2019-04-26 2020-11-04 株式会社牧野フライス製作所 T形工具およびt形工具の製作方法
US11471952B2 (en) 2020-03-19 2022-10-18 Kennametal Inc. Cutting tool having replaceable cutting head and method of securing a replaceable cutting head
US11883888B2 (en) 2021-06-28 2024-01-30 Kennametal Inc. Modular drill with enhanced bump-off cap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4791A (en) * 1932-07-30 1935-03-19 Ray R Sanderson Drill bit
US2259611A (en) * 1941-03-19 1941-10-21 George M Burger Drill
US2485799A (en) * 1946-08-07 1949-10-25 Giddings & Lewis Toolhead
US4945793A (en) * 1985-09-14 1990-08-07 Fried. Krupp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Tool coupling
US4829862A (en) * 1987-08-17 1989-05-16 Carboloy Inc. Modular locking system
SU1696174A1 (ru) * 1989-08-02 1991-12-07 Магнитогорский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комбинат им.В.И.Ленина Однокромочное сверло дл глубокого сверлени
JP2508557B2 (ja) 1991-01-19 1996-06-19 株式会社ヨコオ 電動伸縮アンテナ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過負荷防止クラッチ機構
RU2090315C1 (ru) * 1991-07-12 1997-09-20 Ковровский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Сверли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JPH0541606U (ja) * 1991-10-14 1993-06-0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
US5466102A (en) * 1993-12-16 1995-11-14 Kennametal Inc. System for coupling machine tools
US5788400A (en) * 1997-05-27 1998-08-04 The Torrington Company Quick connecting bayonet style linkage
US6415696B1 (en) * 1999-09-01 2002-07-09 Kennametal Pc Inc. Toolholder assembly
WO2001026855A1 (en) * 1999-10-13 2001-04-19 Auges S.R.L. Self-aligning connection device of detachable type
US6543318B1 (en) * 2001-11-15 2003-04-08 Kennametal Inc. Locking assembly
JP3852358B2 (ja) * 2002-03-29 2006-11-2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ドリル
JP4709621B2 (ja) 2005-09-22 2011-06-22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刃先交換式工具
DE102006028373B4 (de) * 2006-06-19 2016-01-21 Komet Group Gmbh Drehendes Werkzeugsystem mit einer Trennstelle zwischen zwei Teilelementen
MX2010010754A (es) 2008-04-03 2010-11-12 Kennametal Inc Herramienta giratoria, en particular herramienta taladrador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04412A (ko) 2015-01-12
BR112014029244B8 (pt) 2020-07-07
US9492876B2 (en) 2016-11-15
JPWO2013180144A1 (ja) 2016-01-21
IN2014DN09698A (zh) 2015-07-31
BR112014029244B1 (pt) 2020-06-23
JP5754553B2 (ja) 2015-07-29
EP2857130A1 (en) 2015-04-08
CA2875078C (en) 2016-12-06
CN104428087A (zh) 2015-03-18
RU2014148161A (ru) 2016-07-20
KR101692012B1 (ko) 2017-01-03
EP2857130B1 (en) 2020-01-01
WO2013180144A1 (ja) 2013-12-05
US20150147128A1 (en) 2015-05-28
EP2857130A4 (en) 2016-01-06
RU2596542C2 (ru) 2016-09-10
BR112014029244A2 (pt) 2017-06-27
CA2875078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8087B (zh) 连结装置和切削工具
KR101700014B1 (ko) 절삭 공구 및 그로부터 절삭 인서트를 추출하는 방법
AU772301B2 (en) Drill bit having a replaceable cutting head
CN102811831B (zh) 切削刀片以及切削工具
WO2008149822A1 (ja) 医療用切削具及びそのガイド部材並びに切除骨採取具
WO2005009409A3 (en)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US20150314379A1 (en) Cutter heads with improved coupling
EP2386373A3 (en) Depth Gauge for Drill Bit
US8069758B2 (en) Head section for a rotary cutting device
CN106795957A (zh) 修复风轮机中的齿轮部分
CN109077366A (zh) 电子烟抽吸装置及电子烟
CN104619383A (zh) 剑球
US20140041515A1 (en) Well Perforating Apparatus
CN104338300B (zh) 高尔夫球杆
WO2010083266A3 (en) Impregnated drill bit with diamond pins
CN106907107B (zh) 冰钻及冰钻的调节部件
CN209363742U (zh) 一种可多次利用的镶齿宽刃合金铰刀
CN101166885B (zh) 钻孔工具
US20080181740A1 (en) Drill bit extension
CN106263414A (zh) 便于工具携带使用的伸缩锁定装置
CN108407514A (zh) 削铅笔器、削铅笔的方法以及铅笔
WO2006044517A3 (en)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software adapters
EP1757393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isely matching a predrilling tool with an insert for insertion into a substrate
CN208347695U (zh) 一种三爪同心跟管钻具
CN204877274U (zh) 多级切割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ukushima

Applicant after: TUNGALOY Corp.

Address before: Fukushima

Applicant before: Tungaloy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